沪教小学数学三下《6.4周长与面积》word教案 (5)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解释它们的特点。

2.能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

3.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比赛用表、锦旗。

2.学生准备:笔、纸、课本。

三、教学内容1. 学习长方形相关知识1.引导学生对长方形的特点进行观察,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一下。

2.给学生讲解长方形的概念和公式,让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式。

3.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利用模型进行测量,感受长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法则的真实应用。

2. 学习正方形相关知识1.引导学生对正方形的特点进行观察,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一下。

2.给学生讲解正方形的概念和公式,让学生能够理解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式。

3.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利用模型进行测量,感受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法则的真实应用。

3. 综合应用1.发布比赛任务,让学生们利用课上学习的知识来进行应用比赛。

比赛任务内容:已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求出它们的面积,时间限制为20分钟。

2.让学生准备时进一步思考,串联、比较两种计算方法,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时,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同理,面积相等时,它们的周长是否相等?3.比赛结束后,教师对比赛结果进行统计,颁发“周长与面积高手”锦旗等奖励。

四、教学反思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知识理论切实体验,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点,使得这节课上学的知识更加具有实用性。

2.通过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合作精神和友谊互助的价值观。

3.收到的每份作业都能清晰的看出每个学生的一些薄弱点,比如一些计算上的小失误,这是教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的好机会。

再结合平时教学中的个别化辅导,能更好的帮助每个学生做好数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 周长 沪教版 (5)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 周长  沪教版 (5)
小结:所以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桑叶的周长。
(板书课题:长)
2.出示描枫叶一周的过程,什么是枫叶的周长?
生描荷叶和白玉兰叶的一周,并说说什么是它们的周长。
二、实践探究,感知周长
1.感知物体的周长
指一指:花圃图、沙坑图的周长。(说一说什么是花圃的周长?什么是沙坑的周长?)
2.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
(1)如果我们把这张花圃图看作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有周长吗?长方形的周长是怎样的?
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
教师
年级

学生人数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三年级第二学期《周长》
课时安排
1
第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并会求多边形的周长。
3.经历探索和交流,发现数学的本质,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生的混淆点,区别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是不同的,而组合图形的周长只要将它的每条边之和。
学生观看视频,用线围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板书设计:
周长
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桑叶的周长
枫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枫叶的周长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1.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
媒体:白板课件
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设情激趣,初识周长
1.春回大地、万物苏醒(出示绿色树的图片)。看叶儿又绿了,小蚂蚁也出来活动了(出示两只小蚂蚁爬行课件)。
提问:两只小蚂蚁的哪只是沿着桑叶的边爬一周的呢?它是怎么爬的?

沪教小学数学三下《6.4 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课件

沪教小学数学三下《6.4 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课件
(1)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 顷、平方千米等。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想想、议议1:分别比较下面两组图形的周长和面 积,在每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相等吗?
7cm
6cm
4cm
4.8cm
4cm
5cm
10cm
8cm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我们复习 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 题想解决?
小学阶段你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
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任选一个 图形,来说一说。
一、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1、周长。
(1)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计量周长要用长度单位。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千 米、米、分米、厘米等。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 米 2、面积。
5 厘米
小正方形的个数 = 每排个数 × 排数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3厘米
1平方厘米
小正方形的个数 = 每排个数 × 排数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 边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2
πr
r
r
圆的面积= πr × r= πr 2
结合摆图的路线,说一说这样摆的道理?
正方形 a
C= 4a
S = a2
三角形
b 长方形
a
(a+b)×2 C=
S = ab
平行四边形
h a
S = ah

周长(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周长(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周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
2.学生能够计算简单几何图形的周长;
3.学生能够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进行周长的计算练习。

二、教学内容
1. 周长的概念
周长是指封闭曲线的长度,可以简单理解为围住一个图形的线段的长。

2. 计算周长的方法
1.方形的周长:周长 = (长 + 宽) × 2;
2.长方形的周长:周长 = (长 + 宽) × 2;
3.正方形的周长:周长 = 边长× 4;
4.三角形的周长:周长 = 边1 + 边2 + 边3。

3. 练习
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周长的计算练习。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简单介绍什么是周长,可以通过举例子、出示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

2. 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老师通过出题、演示等方式,讲解常见几何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 周长计算练习
老师通过出题或者用实物、图片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周长的计算练习。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进行计算练习时需要注意难度掌握,不让学生的学习负担过大。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配合ppt、制作工具等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参与到周长计算中,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具准备
1.图书、图片等教学材料;
2.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实物等教具。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5.1周长word教案 (5)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5.1周长word教案 (5)

周长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景,认识周长;能说出“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2. 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并计算一些图形的周长。

3. 情感目标: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感知周长1.情境引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和海宝一起来学习关于周长的知识,你们愿意吗?课件演示一只蚕宝宝沿着树叶的边爬了一周。

认识周长,板书课题:周长2.描一描:(1)描相关图形的周长。

展示课前收集的世博会的相关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在白纸上描出你所收集图形的周长。

(实物投影展示)(2)描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

(感知生活中的周长,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周长,如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周长等)在描周长的时候,教师适当的让学生比较周长与面积的不同之处。

(3)下面图形能否找出周长?为什么?并请小朋友徒手画一画有周长的图形。

3. 判断:下列各图中红线所描是该图形的周长吗?出示图片:()()()()(二)深化周长黑板上出示图片: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爱心形五种不同的图形。

学生比较这些图形的不同的特点。

得出测量直线图形的周长:量一量:算一算得出测量曲线图形的周长:围一围:量一量同桌合作,交流汇报。

(三)延伸周长(1)课内延伸:1.比较下面甲、乙两个图形的周长。

(1)学生书空甲和乙的周长。

(2)思考:甲、乙的面积一样吗?2.比较用火柴棒搭成的图形的周长。

甲乙(2)课后拓展:欢庆“六一儿童节”,要在教室顶面四周挂一圈彩带,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如果每4米挂一盏灯笼,一共需要多少盏灯笼?。

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长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

2.能够测量各种图形的周长。

3.能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周长的概念及测量方法,理解周长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周长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复习周长的概念1.回顾周长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图形来计算周长。

第二课时: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引导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定义及其特征。

2.通过练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巩固周长的概念。

第三课时:计算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1.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形、梯形的定义及其特征。

2.通过练习计算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将周长的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计算圆的周长1.引导学生了解圆的定义及其特征。

2.讲解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1.综合练习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

2.引导学生将周长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周长的知识。

2.练习法: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并提高其计算能力。

3.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应用,并且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教学评估1.阶段性测试:每学完一章教材内容后,进行测试,检测学生对周长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针对不同类型题目的作业,检测学生掌握周长的能力。

3.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水平。

六、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我采用了讲授法、练习法以及课堂讨论法。

在第一次课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周长的概念不是很清晰,我在讲解的过程中放慢了语速,重点讲解周长的定义,同时增加了相关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周长的概念。

在后续的课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周长的计算方法还不是很熟练,我在课程中加入了更多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周长(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周长(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周长(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周长的概念。

周长是指一个图形的边缘长度,也就是围绕这个图形一圈的长度。

在数学中,周长是一个基本的几何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周长的概念对于后续学习几何知识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一个图形的边缘长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周长的概念。

3.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能够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来测量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1. 周长概念的引入和解释。

对于学生来说,周长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

2. 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来测量图形的周长,并且能够准确地计算出周长的值。

教具学具准备:1. 直尺和量角器。

2. 各种形状的图形卡片,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3. 白纸和彩笔。

教学过程:1. 引入周长的概念。

通过展示各种形状的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然后引出周长的概念,解释周长是指一个图形的边缘长度。

2. 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来测量图形的周长,并计算出周长的值。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

3. 练习周长的计算。

给学生发放白纸和彩笔,让他们自己绘制不同的图形,并计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4. 总结和归纳。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明确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

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一个图形的边缘长度。

2. 周长的计算方法: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来测量图形的周长,并计算出周长的值。

作业设计:1. 绘制不同的图形,并计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

2. 观察身边的物体,尝试测量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周长的概念,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周长有了深入的理解。

三年级数学下册6.4周长与面积教案沪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6.4周长与面积教案沪教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2.能力目标:知道几个长方形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与宽越接近,面积则越大。

3. 情感目标:增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3.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联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二、新授1.兔宝宝小白和小灰长大了,兔妈妈让它们各自负责一个小花坛,看着这两个花坛,小白说:“两个花坛的周长相等,所以这两个花坛一样大。

”小灰说:“不,这两个花坛不是一样大,因为周长和面积是没有关系的。

”同学们,你认为它们的话对吗?为什么?图(略)2.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1):用16根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一根小棒代表1米)实验报告(1)(略)3.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你想对兔宝宝说些什么?4.小兔家还有几个形状不同的花坛,请大家观察这几个花坛,并完成实验报告(2)。

(图略)5.观察上表,你又有什么发现?6.小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

三、练习1.判断(1)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

( )(2)如果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一定相等。

( )2.用20厘米长的铁丝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其中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3.有两块长方形菜地,甲地长18米,宽9米;乙地长20米,宽7米,如果不计算,你能否直接判断哪块菜地大吗?4.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怎样剪才能使小长方形的周长最小?如果要使小长方形的周长最大,应该怎样剪?四、动脑筋如果○+◇=24、○×◇=☆,☆最大可能是()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

沪教小学数学三下《5.1周长》word教案 (6)

沪教小学数学三下《5.1周长》word教案 (6)

周长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描、指、说、辩、找等活动,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

2.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交流,知道根据图形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周长。

并能测量和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周长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渗透平移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会周长和面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教学重点:建立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物,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争章图。

学生:直尺、红彩笔、火炬图、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认识周长(一)描一描,指一指,说一说,感知一周长度1. 看,这是谁?(刘翔)他手里拿的是什么?(奥运火炬)是啊,8月8日就要举行奥运会了。

看,这是我班小朋友画的奥运火炬图纸,你们想不想试试?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未完成的图纸,请你用红色彩笔沿着火炬图形的边线描一周,谁先描好谁就先点燃了火炬。

开始!大家的速度可真快,谁愿意来展示你的作品,用小棒指一指你是怎么描出一周的?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沿着火炬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强调又回到了起点)1生上台讲。

师小结:在一张火炬图形的边上,从任一点出发,绕着它的边线描了一周,又回到这一点。

那么我们就说,火炬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火炬图形的周长。

(板书)2. 最近我们班开展了迎奥运争章活动,大家设计了不少奥运章,陶老师选了几张(出示5张图片)。

它们是贝贝章、晶晶章、欢欢章、迎迎章、妮妮章。

(1)你喜欢哪个章?请上台指一指它的一周。

(2生上台指)引导说:“**章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章的周长”(板书)(2)同桌合作,指一指说一说。

要求:先请左边的小朋友选一个章,指一指它的一周,并照样子说一说,右边小朋友看看他指得对不对。

完成后交换。

生同桌活动。

3. 小结:刚才我们描了火炬图形,还指了指5个章的周长,像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所以我们说“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齐读(二)辨一辨,完善对周长的认识老师也描了一些图形,请判断:下列红线是不是这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用手势表示对错)(强调从起点回到起点)(三)找一找,加深对周长的理解1. 其实我们身边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周长,请你们仔细找一找。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展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法,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2. 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尺子、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推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讲解: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并举例说明。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应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公式:C = 2(a b)- 面积公式:S = a b2. 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公式:C = 4a- 面积公式:S = a^2作业设计1. 练习题: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练习和应用环节,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

周长-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周长-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周长-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道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周长概念及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1.黑板、粉笔、白板笔;2.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讲授新知1.概念:讲解周长的定义,即图形的边缘长度,用数学符号周长= 边1 + 边2 + 边3 ……。

(通过示意图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概念)2.计算方法:用一个简单的三角形为例,讲解如何计算周长。

(通过实际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3. 练习巩固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形状图形,让学生通过计算图形周长进行练习。

教师通过个别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点。

4. 总结反思通过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总结课程内容,并提供相关练习题目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完成本课堂练习;2.家庭作业:设计并测量一个图形的周长。

七、教学方式本节课采用讲授、示范、互动、习题训练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知识点的掌握度。

八、教学效果评价通过练习中的学生表现以及作业,评估学生是否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九、注意事项1.本节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强调学生的互动参与和实践操作;2.注意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3.随时帮助学生纠正问题并及时给予提示。

周长与面积-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周长与面积-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周长与面积-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并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周长的概念,并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理解面积的概念,并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避免混淆。

2.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老师用图示的方法为学生引入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让学生举例说明周长和面积的实际应用场景。

比如:房子的周长、庭院的面积等。

2. 学习周长的计算方法1.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计算其周长。

2.教师带领学生探讨,总结计算周长的公式。

3.向学生提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计算图形的周长。

3. 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1.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计算其面积。

2.教师带领学生探讨,总结计算面积的公式。

3.向学生提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计算图形的面积。

4. 汇总与总结1.教师向学生提供多种图形,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周长或面积。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法,并进行讨论。

3.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形来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练习环节,我也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得以独立思考和实践。

回顾教学过程,我认为我的教学方法较为合理,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周长(教学设计)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周长(教学设计)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周长(教学设计)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了解周长的概念,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表述。

2)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周长的知识,测量物品周长。

1.2 能力目标:1)能够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2)能够根据已有知识,发掘和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目标:1)在测量任务中体验到测量的乐趣。

2)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2 教学难点:了解周长的概念,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表述。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识(5分钟)1)教师指着班里的一个物品,如窗户、黑板等,向学生提问:“这个作为样本的物品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窗户或黑板分别有哪些特点,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周长概念。

3.2 提出问题(5分钟)1)教师指着一个圆形或长方形物品,提问学生:“如何测量物品的周长?”2)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周长的定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3 展示实物(10分钟)1)教师分组,让学生们在小组中相互合作,用皮尺等工具测量物品周长,记录下自己的测量结果。

2)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报告测量结果,并将实物搬到教师指定的地点,方便展示。

3.4 计算周长(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分别举出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2)让学生自主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给定一个物品的面积,要求学生计算出物品的周长。

3)引导学生探究圆形与长方形物品周长计算的区别。

3.5 总结(5分钟)1)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巩固学生对于周长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物品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用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计算人体的尺寸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展示实物和亲身测量为主,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在后续计算实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计算,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本节课考虑到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于周长测量的兴趣,既注重了学生的知识点掌握,也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达到了教学目标。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周长》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周长》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周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够利用周长的计算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已知形状的周长。

二、教学重点1.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1.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让学生想象世界上一些有趣的、规则的物品来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物品有着很多有趣的和有价值的属性。

2.利用几个不规则的实物比较长或短的周长,让学生猜猜这些物品哪种周长更长,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

2. 讲解(20分钟)1.引导学生完成沪教版三年级下册P33“绕着棱杆子走”活动,加深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

2.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并通过P35的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3.讲解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通过P37的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3. 实践(25分钟)1.让学生完成教材P39的练习,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答案。

2.以课堂为单位进行教师布置的周长练习,利用练习中出错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查缺补漏,加深学生对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

4. 归纳(5分钟)1.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快速回忆并掌握今天学习的相关知识点。

2.通过学生回答一些简短的问题,检查学生是否充分理解并掌握今天学习的知识点。

五、课堂练习教材P40-41,形式不限,务必正确计算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六、作业教材P42-43,“练习”和“思考”两部分,山水田野图形只需要做“练习”部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加强了对周长的操作性理解,不仅从概念、计算上进行了意义探究,还通过学生总结、练习等环节,综合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掌握程度,为以后也为掌握面积等概念清晰开展教育奠定了基础。

春沪教版数学三下6.4《周长与面积》word教案5

春沪教版数学三下6.4《周长与面积》word教案5

春沪教版数学三下6.4《周长与面积》word教案5周长与面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综合运用周长与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我初步认识到矩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体验问题解决的乐趣,学生合作交流,体验集体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对话介绍话题: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什么叫周长?什么叫面积?生答:围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师问:长方形的周长该怎样求?生答:周长=(长+宽)×22.请同学们继续看什么叫面积?学生回答:物体表面或封闭平面图案的大小称为面积。

老师:如何计算矩形的面积?答:面积=长度×宽度3.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生答:周长=边长×4生答:面积=边长×边长二、你能比较一下周长和面积吗?含义不同、计算方法不同。

它们的计量单位也不相同。

周长用长度单位,面积用面积单位。

这一点是同学们最容易疏忽的地方,请同学们千万要牢记。

三、考试从同学们刚才的回答中,老师相信同学们对周长和面积已经有了更深层的了解。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比较a和B的周长和面积:甲的周长=一条长+一条宽+一条曲线B的周长=长度+宽度+曲线,所以a和B的周长相等。

用肉眼可直接比较出乙的面比甲的面大,所以,乙的面积大于甲的面积。

由此,你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结论: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的面积不一定相等。

4、练习:1.计算下图的周长和面积:3厘米5厘米2.上图是一个六边形。

你能找到它的周长吗?6厘米引导学生用平行移动的方法,把这个六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求六边形的周长就是那个长方形的周长。

刚才我们把六边形变成了长方形,它的周长没有变。

它的面积变了吗?请自己讨论。

五、探讨周长与面积的关系:一.矩形的面积为20平方分米,长度为5分米。

找到它的周边。

引导学生先求宽,再求周长。

是20平方分米还是5分米?2.已知面积可求周长,那么在已知周长的情况下,你能求出它长方形宽20米,宽4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长与面积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
经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

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初步体会到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关系。

3. 情感目标:
师生共同学习,体验问题解决的乐趣,学生合作交流,体验集体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说说什么叫周长?什么叫面积?
2. 练习:
(1)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7m 5cm
5m
师:请你说说计算完之后要注意什么?(注意单位名称不同)
(2)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是32平方分米,宽是8分米,长是()分米。

(3)正方形的面积是81平方米,边唱是()米。

二、学习新知:
1. 出示例题:
乐乐用绳子围一个面积是512平方米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长是32米,这根绳子有多长?
()米
32米
师:我准备了3个思考题,请大家边思考边在小组中交流你的想法。

思考题:
求“这根绳子有多长?”就是求这个图形的什么?先算这个图形的什么?怎样求?
2. 小组讨论。

3. 交流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先算长方形的宽:512÷32=16(米)
再算长方形的周长:(16+32)×2
=48×2
=96(米)
4. 练习:
下面长方形的面积是2350平方分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5分米
()分米
师:根据刚才的思考题独立完成。

交流你的解法。

5. 小结:
虽然面积和周长的概念不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化来求出未知量。

三、巩固新知:
1. 下面的正方形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厘米
师:你能用今天学习的解题方法来解吗?
小组先讨论,再独立完成。

2. 有一个面积是120平方米的花圃,如图,已知长是10米,建造这个花圃要用多长的篱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