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惯性玩具》教案模板范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含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有趣的物理现象”中的第2节“惯性现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惯性的基本概念,探索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动手制作惯性玩具,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惯性的基本概念,知道什么是惯性。
2.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能发现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制作简单的惯性玩具,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理解惯性的基本概念,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动手制作惯性玩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视频、实验器材(小车、滑板、小球等)。
学具: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惯性玩具制作材料(小球、细线、纸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惯性实验(小球和滑板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趣的惯性。
2. 新课内容:(1)观看PPT,讲解惯性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惯性。
(2)出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惯性现象?(3)分组讨论,每组列举出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进行分享。
3. 动手实践:(1)教师示范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惯性玩具(小球和纸杯的惯性玩具)。
(2)学生按照步骤,动手制作自己的惯性玩具。
(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惯性玩具,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教师点评,强调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1)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现象属于惯性现象。
(2)让学生用自己的惯性玩具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大有趣的惯性玩具2. 小(1)惯性现象的定义(2)生活中的惯性现象(3)惯性玩具的制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列举出三个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2)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惯性玩具,并写一篇实验报告。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3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1一、设计思路:“老师,我把溜溜球甩出去为什么它会回到我的手上?”“汽车突然刹车,我的身体为什么总是向前倾?”……生活中惯性无处不在,人们运用惯性的原理发明了许多有用的娱乐玩具:过山车、蹦床、秋千……怎样让孩子们懂得和了解惯性的秘密及原理,在阳光和空气充足的户外场地上,孩子们“坐汽车”感受惯性、自己动手制作陀螺和旋转的纸盘、操作溜溜球、木块等活动来“找惯性”、通过做做玩玩发现问题,与老师和小伙伴一起“说惯性”。
从而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激发幼儿自由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萌发幼儿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决心。
二、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满足好奇心,萌发在活动中认真思考,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受成功的快乐。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动用各种感官寻找答案,提高幼儿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事物,感知惯性现象,懂得不受外力影响,任何物体都保持原状不变。
三、活动准备:1、场地:一楼户外操坪,能感受惯性现象的体育器械若干;2、幼儿操作材料:瓶盖、小木棍、扑克牌、小木块、扣子、免洗纸盘、卫生纸卷芯、3、玩具车、溜溜球若干;四、活动过程:2、全体幼儿实地坐车感受开车、刹车带来的身体变化;3、下车谈感受:开车时我的身体怎么变化?刹车时我的身体有什么变化?为什么?4、初步了解什么是惯性。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2一、设计思路:“老师,我把溜溜球甩出去为什么它会回到我的手上?”“汽车突然刹车,我的身体为什么总是向前倾?”生活中惯性无处不在,人们运用惯性的原理发明了许多有用的娱乐玩具:过山车、蹦床、秋千......怎样让孩子们懂得和了解惯性的秘密及原理,在阳光和空气充足的户外场地上,孩子们“坐汽车”感受惯性、自己动手制作陀螺和旋转的纸盘、操作溜溜球、木块等活动来“找惯性”、通过做做玩玩发现问题,与老师和小伙伴一起“说惯性”。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具体内容为“惯性玩具”。
通过本章学习,幼儿将了解惯性的基本概念,观察并探索惯性玩具的运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惯性的基本概念,知道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
2.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惯性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重点:观察和分析惯性玩具的运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惯性玩具(如不倒翁、摇头公仔等)、实验器材(小车、滑板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并操作惯性玩具,引导他们思考玩具为什么会动。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惯性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惯性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惯性现象。
指导幼儿用画笔、剪刀等学具制作简单的惯性玩具。
4. 团队讨论与分享(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分享制作惯性玩具的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惯性玩具2. 主要内容:惯性的概念惯性玩具的运作原理制作惯性玩具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惯性现象,并记录下来。
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惯性玩具,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家中的惯性现象示例:汽车刹车时乘客的身体前倾,洗衣机脱水时衣物紧贴筒壁等。
惯性玩具制作示例:将小纸船放在水中,船静止时放入小石子,船会因为石子的惯性继续前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惯性的概念,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惯性现象,鼓励他们探索更多有趣的物理现象。
如:为什么我们在车上刹车时身体会向前倾?惯性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5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教学目标:1.理解惯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发现或总结惯性运动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一些常见的小实验器材,如小火车、小车、弹珠等。
2.准备一些与惯性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准备一些有关惯性的科学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展示一些与惯性有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惯性现象的好奇和兴趣。
2.通过提问,让学生尝试回答什么是惯性,以及他们平常观察到的一些惯性现象。
二、学习过程(30分钟)1.讲解惯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对惯性的理解。
2.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如滑雪、弹珠的碰撞等,加深学生对惯性现象的认识。
3.进行一系列简单的惯性实验,如用小火车推小车、用手托住一张纸,快速拔出手等。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出惯性运动的特点。
三、实践探究(30分钟)1.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探究。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并完成一个与惯性有关的小实验。
2.在实践过程中,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3.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实验成果,分享实验经验和学习心得。
四、小结(15分钟)1.通过小组汇报,展示各个小组的实验成果,并从中总结惯性运动的特点。
2.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惯性的理解。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出本节课学到的有关惯性的重点知识和实验心得。
五、课后延伸(可选):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探索惯性现象。
2.组织观看与惯性有关的科学实验视频或纪录片,开展相关的讨论和研究。
3.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实验室,亲身体验和观察惯性现象。
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展示、实验和小组探究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完成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汇报和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深了对惯性的理解。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含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惯性现象》,主要详细内容为介绍惯性玩具的制作与原理,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惯性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惯性的基本概念,知道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惯性的概念,制作惯性玩具。
教学重点:通过制作和观察惯性玩具,让幼儿体验并理解惯性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惯性玩具示例,制作惯性玩具的材料(小木块、小车、绳子等)。
学具:剪刀、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惯性玩具,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玩具会这样运动?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惯性玩具的制作过程和原理,让幼儿理解惯性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惯性玩具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疑问。
4. 制作展示(10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惯性玩具,让其他幼儿观察并说出其运动原理。
6.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惯性小车”比赛,增加幼儿对惯性现象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有趣的惯性玩具2. 内容: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玩具制作步骤:1. 准备材料:小木块、小车、绳子等。
2. 制作过程:将小木块绑在绳子上,然后将绳子固定在小车上。
3. 制作完成:拉动绳子,小车运动,松开绳子,小车惯性滑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惯性玩具,并写出其运动原理。
答案示例:制作的惯性玩具为“惯性小车”,运动原理为:当拉动绳子时,小车和木块一起向前运动;松开绳子,小车受到阻力停止运动,而木块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使得绳子再次拉紧,小车跟随木块继续向前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和观察惯性玩具,让幼儿对惯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1)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惯性》,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惯性的概念,观察和分析惯性玩具的运行原理,通过实践操作感受惯性的存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惯性的基本概念,知道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分享的学习品质,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惯性的概念,观察和分析惯性玩具的运行原理。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感受惯性的存在,并能在生活中发现类似的惯性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惯性玩具(如不倒翁、摇头狗等)、实验材料(小车、滑板、小球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惯性玩具,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玩具会动?”引发幼儿对惯性现象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以不倒翁为例,讲解惯性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不倒翁的底部,发现其重心低,难以倒下。
(2)教师演示小车滑行实验,让幼儿观察小车滑行过程中,小球滚动的现象,解释惯性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实验材料,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动手操作(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利用画纸、画笔等学具,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惯性玩具。
(2)幼儿展示作品,分享创作过程,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惯性玩具》2. 内容:(1)惯性概念(2)惯性玩具运行原理(3)实践操作:制作惯性玩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或幼儿园的物品,找出一个具有惯性的物品,并描述其惯性现象。
(2)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惯性玩具,并写一篇制作过程的日记。
2. 答案:(1)示例:家里的不倒翁,惯性现象为:不倒翁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迅速恢复原状。
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感知惯性的存在,了解惯性的基本概念。
2.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积极探究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类型的惯性玩具(如小车、球、陀螺等),实验材料(如盆、水、毛巾等),计时器。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场地,安静、舒适的环境。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感知惯性的存在,了解惯性的基本概念。
2. 活动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理解惯性的原理。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惯性玩具,引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玩具的特点。
2. 基本概念:教师简要介绍惯性的基本概念,让幼儿初步认识惯性。
3. 观察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惯性的存在。
如:推动小车,小车停止后,车上的物体仍会向前运动。
4. 动手操作: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惯性玩具,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5. 分享交流:各组幼儿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惯性的原理。
6. 拓展延伸: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拓展活动,如:惯性游戏、制作简易惯性玩具等。
7. 总结结束: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知识点,强调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个关于惯性的小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科学角布置相关主题的展示,让幼儿自主观察、探索。
六、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类型的惯性玩具(如小车、球、陀螺等),实验材料(如盆、水、毛巾等),计时器。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场地,安静、舒适的环境。
七、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感知惯性的存在,了解惯性的基本概念。
2. 活动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理解惯性的原理。
八、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惯性玩具,引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玩具的特点。
2. 基本概念:教师简要介绍惯性的基本概念,让幼儿初步认识惯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前言本次科学活动的主题为《有趣的惯性玩具》。
通过使用惯性玩具,旨在让幼儿了解惯性的概念,了解物体受力作用后的运动状态变化,同时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并轻松达到学前科学教育的目标。
在活动中,讲师将通过讲解、实验演示、制作和游戏等多种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惯性,能够通过生动的积木演示理解惯性现象。
2.能够观察惯性现象,理解普通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变化。
3.提高幼儿观察、发现、思考及实践的能力。
4.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协作、沟通等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准备:1.积木一套(正方体积木10-20个);2.扎实的桌子,让积木固定后不易移动;3.制作惯性玩具的材料:松软的泡沫球,固定材料(双面胶,热熔胶,橡皮筋)等;4.《有趣的惯性玩具》PPT。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惯性概念(10分钟)讲师通过幻灯片、实物等方式,介绍什么是惯性。
通过简单的例子(如摩擦板、滑轮等),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
第二步:演示积木惯性运动(15分钟)为了让幼儿看到惯性现象,讲师现场演示了用正方体积木拼装成的多边形。
随着杆子在多边形上走,多边形一起往前滑动,这就是惯性运动。
第三步:制作惯性玩具(30分钟)讲师在桌子上铺一块软垫,让幼儿按自己的喜好制作惯性玩具。
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动手实践,帮助幼儿掌握更好的技巧。
让更多想象来到创造式玩具实践中。
每个孩子都能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玩具,锻炼学习、智力思维及操作技巧。
让家长帮助孩子,让家长的参与更多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四步:观察惯性现象(20分钟)讲师将制作好的惯性玩具带到膝盖上,并询问幼儿会发现什么现象。
通过实际观看惯性玩具在自身运动中的变化,说明惯性现象。
第五步:做游戏活动(20分钟)讲师为幼儿安排了游戏,根据孩子们发掘的知识进行游戏,并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在游戏中加深巩固知识点,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物体的运动与静止》,详细内容为第二节《有趣的惯性玩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惯性的基本概念,探索惯性现象,并亲手制作惯性玩具。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惯性的基本概念,知道什么是惯性。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能发现并描述惯性现象。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惯性的概念,制作惯性玩具。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惯性现象,动手操作制作玩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惯性玩具示例、实验材料(小车、滑板、小球等)、教学PPT。
2. 学具:制作惯性玩具的材料(纸杯、塑料瓶、小球、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惯性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邀请幼儿观察并讨论玩具是如何运动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惯性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幼儿理解。
演示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惯性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惯性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制作惯性玩具(15分钟)教师演示制作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幼儿根据步骤,动手制作自己的惯性玩具。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玩具,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惯性玩具》2. 板书内容: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现象:小车滑行、小球弹跳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惯性玩具,并观察其运动现象。
2. 答案:根据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制作方法,完成惯性玩具的制作。
观察并描述玩具的运动现象,如滑动、旋转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寻找惯性现象,并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料,让幼儿深入了解惯性的相关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惯性的概念,制作惯性玩具。
大班科学《有趣的惯性玩具》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惯性的基本概念,知道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经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了解惯性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惯性玩具(如小车、滑板等)、投掷物(如球、砖等)、实验材料(如盆、水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场地,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惯性玩具,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惯性的好奇心。
2. 探究活动一:观察惯性现象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惯性玩具在运动过程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 探究活动二:体验惯性现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投掷物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惯性现象。
4. 探究活动三:探索惯性原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用惯性来解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惯性的基本概念,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与惯性相关的现象。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评价学生对惯性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收集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评价资料,了解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方法:1. 实物演示法:通过展示惯性玩具和投掷物,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惯性现象。
2. 实验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惯性原理。
3. 引导发现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内容:1. 惯性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惯性的表现: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惯性现象,并能够运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惯性的基本概念,知道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能够观察和描述惯性现象,通过实验感受和理解惯性的存在。
3. 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惯性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观察和描述惯性现象,通过实验验证惯性的存在。
三、教学难点1. 惯性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2. 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惯性玩具(如滑轮车、陀螺等)、实验材料(如小车、球、尺子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车和一个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惯性玩具,引发学生对惯性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惯性吗?你们在哪里见过惯性现象?”2. 讲解:讲解惯性的概念,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惯性的存在,如汽车刹车时乘客前倾、运动员投掷物体等。
3. 实验一:观察小车和球的惯性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推动后能否自行停下来,球在滚动过程中是否容易改变方向。
4. 实验二:验证惯性的存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尺子撞击小车,观察小车是否能够因为惯性继续运动。
5. 总结: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并能够描述和解释惯性现象。
强调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惯性在交通、运动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汽车安全带、运动员热身等。
7.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惯性现象,下节课分享。
8.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验结果,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和思考,评估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物理老师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惯性的科学原理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或实验室,亲身体验更多的惯性现象。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大班下学期科学课程,通过介绍和制作一些有趣的惯性玩具,让学生了解惯性现象,并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 认识惯性现象,了解惯性原理。
2. 通过制作玩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准备:1. 惯性玩具制作材料:纸杯、吸管、胶带、尺子、彩色纸、剪刀、铅笔等。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电脑或平板电脑。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通过投影仪或平板电脑展示一些常见的惯性玩具,如滚轮、滑车、滚珠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玩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Step 2: 讲解惯性现象和原理 (10分钟)通过简单的语言解释惯性现象和原理,如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具有继续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即物体在休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中,保持该状态的性质等。
Step 3: 制作惯性玩具 (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个惯性玩具。
给予学生一些参考方案,如制作一个滚轮,利用纸杯作为底座,吸管作为轴,将彩色纸折叠成滚轮的形状,用胶带固定在吸管上。
鼓励学生可以创造自己的想法和设计。
Step 4: 小组反思和展示 (1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惯性玩具,并向其他小组展示玩具的特点和原理。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5: 综合小结 (10分钟)总结一下学生在制作惯性玩具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体会,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或展示他们从这堂课中得到的启示。
扩展活动:扩展活动可以是自选或教师指导的。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和制作更多不同类型的惯性玩具,或者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惯性玩具。
学生还可以利用这些玩具进行小组比赛,如比赛滚动距离、滚动时间等。
评估与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制作惯性玩具和展示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三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教案:有趣的惯性一、教学目标:1. 了解“惯性”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惯性”的实验方法和步骤;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玻璃杯、硬币、纸带、滑轮、线、小车、硬纸板等;2. 实验器材:万能表、直尺、计时器、手摇车等;3. 实验环境:宽敞的实验室或校园场地;4. 相关知识材料:PPT、教科书、参考书。
三、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学习(10分钟)1. 利用PPT或实物示范,向学生引入“惯性”的概念和科学意义,并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或实例,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会有惯性?”“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与惯性有关?”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步:实验探究(40分钟)1. 实验一:滑轮上的硬币材料:滑轮、线、硬币步骤:(1)将滑轮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根线绑在滑轮上,另一端绑上硬币。
(2)用手拉动线,观察硬币的状态,并记录观察结果。
(3)逐步增加拉动线的速度,观察硬币的状态,并记录观察结果。
(4)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惯性”在此实验中的表现和作用。
2. 实验二:纸带上的竖立杯子材料:玻璃杯、纸带步骤:(1)将玻璃杯倒置在纸带上,纸带一端固定,另一端托起玻璃杯。
(2)快速扯开纸带的一端,观察玻璃杯的状态,并记录观察结果。
(3)逐步增加扯开纸带的速度,观察玻璃杯的状态,并记录观察结果。
(4)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惯性”在此实验中的表现和作用。
3. 实验三:小车的惯性材料:小车、硬纸板步骤:(1)将小车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在小车前方放置一块硬纸板,用手推动小车,观察小车的状态,并记录观察结果。
(3)将硬纸板移开,用手推动小车,观察小车的状态,并记录观察结果。
(4)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惯性”在此实验中的表现和作用。
第三步: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发表观点和总结。
2.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惯性?”,并给出相关科学解释和理论。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一、教学目标:1. 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能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动手制作简单的惯性玩具,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惯性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3. 动手制作简单的惯性玩具。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惯性的本质,能够分析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2. 制作惯性玩具,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惯性现象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各种材料和工具,如纸杯、小球、塑料片等。
3. 惯性玩具样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引出惯性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惯性的定义,举例说明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车辆刹车、运动员运动等。
3. 示范:教师演示制作简单的惯性玩具,如纸杯小车、塑料片滑行等,讲解制作步骤和原理。
4. 操作:幼儿分组动手制作惯性玩具,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5. 展示: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惯性玩具,描述其原理和作用。
6. 总结:通过讨论,总结惯性的特点和应用,强调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7. 拓展: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其他惯性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8. 作业:布置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惯性玩具时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惯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关注幼儿在展示和讨论过程中的表达和思考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态度。
3. 搜集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寻找的惯性现象,评估幼儿对惯性概念的掌握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七、教学延伸:1. 开展“惯性日”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寻找和分享惯性现象。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惯性在家庭、交通、体育等方面的应用。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
《有趣的惯性玩具》一、教学目标1.了解惯性现象,知道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制作惯性玩具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4.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惯性现象,学会制作惯性玩具。
2.教学难点:设计并制作出具有创意的惯性玩具。
三、教学准备1.教具:惯性玩具示范品、制作材料(塑料瓶、木棒、皮筋、铁丝等)。
2.学具:每组学生一套制作材料。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个惯性玩具,引发学生好奇心。
2.学生观察并描述玩具的特点和玩法。
3.教师简要介绍惯性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玩具会这样运动?(二)探究惯性现象1.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释惯性现象。
3.学生举例说明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制作惯性玩具1.教师展示制作惯性玩具的步骤和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惯性玩具。
3.学生领取材料,按照设计图进行制作。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惯性玩具,介绍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2.全班同学对每个组的惯性玩具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创新和改进。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惯性玩具过程中的收获。
3.布置作业:回家后,尝试制作一个更复杂的惯性玩具,并拍摄视频分享到班级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惯性玩具,让学生了解惯性现象,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积极探究和动手实践。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制作惯性玩具的方法,提高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惯性现象: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日常例子,如乘坐公交车时的前倾和后仰,来解释惯性,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对话示例:“同学们,当公交车突然刹车时,你们是不是会向前倾倒?这就是惯性的作用,你们的身体想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大班科学《有趣的惯性玩具》的教案
大班科学《有趣的惯性玩具》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能够观察、比较不同的惯性玩具,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 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惯性的概念,能够观察、比较不同的惯性玩具。
难点:能够用语言描述惯性玩具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惯性玩具(如陀螺、弹跳球、惯性小车等)、记录表。
2.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玩惯性玩具的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玩惯性玩具的经验,引导幼儿观察惯性玩具的特点。
2. 基本环节:(1)观察比较:教师展示各种惯性玩具,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特点,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2)探索发现:幼儿自由探索惯性玩具的玩法,观察惯性玩具的运动状态,引导幼儿发现惯性的现象。
(3)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惯性的特点,如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等。
3. 巩固环节:(1)小组讨论: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惯性玩具的特点。
(2)记录表达:幼儿填写记录表,用图画或文字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惯性玩具的特点。
五、作业设计: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单的惯性玩具,并观察其运动状态,第二天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幼儿发现惯性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惯性玩具的特点。
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幼儿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
2. 运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身体验惯性的现象,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惯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含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含反思教学目标•了解物体的惯性,掌握简单的惯性原理。
•探究惯性玩具的制作和运动规律。
•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拟定本节课的课程计划。
•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惯性玩具、杠杆等。
•提前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兴趣爱好。
•控制教室的温度,保持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教师自我介绍,引发学生兴趣。
2.出示一张带有惯性玩具的图片,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玩过的玩具,并和同学分享。
第二步:讲解理论并提问1.让学生一个个从容器里拿出一些小锡球,并用手推动其中一颗小球,使其击中其他球。
2.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球能够击中其他球?3.讲解物体的惯性并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惯性吗?物体有惯性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步:制作惯性玩具1.出示已经制作好的惯性玩具,简单介绍其制作过程。
2.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惯性玩具,并在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惯性原理。
第四步:探究运动规律1.让学生一起探究惯性玩具的运动规律。
2.陈述问题:惯性玩具为什么会停下来?3.提出猜想和假设,并逐步验证猜想和假设。
4.通过观察、记录,让学生得出惯性玩具的运动规律。
第五步:分享思考并展示成果1.全班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某些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惯性玩具。
反思本节课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为引导式授课。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出惯性玩具,并带领学生一起探究惯性玩具的运动规律。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是,教学过程中涉及一些物理概念,适当的简单化和具体化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如果有条件,可以配合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在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掌握好时间节奏,避免浪费时间或时间不够用,同时也要注意教室内的安全。
教师在教学结束后也要适当进行反思,总结课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找到合适的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惯性玩具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惯性玩具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惯性与力的关系,理解惯性的概念;2.了解惯性玩具的种类及特点;3.通过制作惯性玩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4.注重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二、教学准备•惯性玩具材料:小车模型、轮子、滑轮、弹簧等;•工具:剪刀、胶水、尺子等;•教学PPT、黑板、白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惯性玩具,引导学生思考惯性玩具的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2)教师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自由讨论什么是力,力的作用以及什么是惯性。
2. 引入惯性玩具的材料及工具(1)教师向学生介绍惯性玩具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了解每种材料和工具的作用。
(2)在展示PPT的同时或者实物上,让学生给每种材料和工具命名,并说明其作用。
3. 制作惯性小车(1)老师向学生演示如何制作惯性小车。
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和演练制作自己的小车,并和小组内的同学分享完成惯性小车的心得和体会,并比较各自小车的差异性。
(2)鼓励学生对小车进行改进,如在小车上加装弹簧,使小车更具有弹性,小车底部加装滑轮,使小车更容易滑动等等。
4. 挑战环节(1)将学生分为小组,比较小组中惯性玩具的特点和优缺点,并进行比赛。
(2)比赛环节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反思,思考比赛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比如如何改进惯性小车、如何选材料以及如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等等。
5. 总结环节让学生回顾整个惯性玩具制作的过程,通过分享个人心得和其他同学的差异性,总结出更好的创作方案和共同合作的技巧。
四、教学反思1.优点: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灵活性,学生能够自己进行发散和联想,思考出力和惯性的概念。
引导学生以同侪互动的形式,体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2.不足:教师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讨论时,因为没有预估到学生的思维范畴和认知水平,导致一些讨论过于抽象和理论化,难以理解。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惯性玩具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惯性玩具教案【含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制作惯性玩具,让学生了解物理运动中的惯性,体验科学和手工制作的乐趣。
2. 教学准备2.1 教具准备•纸板•剪刀、胶水、铅笔、尺子•食品塑料袋、彩色塑料纸•不干胶、小珠子等材料2.2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课桌凳椅排布整齐•显示屏、投影仪3. 教学过程3.1 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惯性的概念,简单解释惯性物理现象。
•老师通过贴壁报的形式,展示不同的运动轨迹,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惯性物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2 讲解•老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制作惯性玩具的流程,讲解玩具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点,并告诉学生相关物理现象和生活的联系。
3.3 实践操作•学生使用纸板、剪刀等材料设计并制作玩具车,再在车上加上塑料袋的轮胎、小珠子等物品,制作好车辆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记录测试所得到的数据。
•学生可以对自己制作的玩具进行小竞赛,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4 教学总结•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将了解到的知识点应用到追求科学和创造力中。
4. 教学反思4.1 教学优点通过制作惯性玩具,本节课程适合学生的学龄段和思维逻辑,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惯性物理现象的存在感和实际应用。
同时,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校内科技文化氛围。
4.2 教学不足本节课实践操作时间较长,需要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因此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操作不熟练或者无法成功完成,需要老师查看并加以指导和解答。
5. 教学延伸与拓展•可以在制作完毕的惯性玩具上,通过更改重心位置、车轮大小等实验方式,探索惯性在物理运动中的体现。
•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家中或外部的其他物品,在理论上和实践操作上对不同的惯性运动进行探索和实验,并结合惯性物理现象与生活的相关性。
6. 总结通过制作惯性玩具,让学生在创建中探索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有关惯性的基础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科学和手工制作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惯性玩具》教案模板范文
【设计意图】
玩具是孩子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现如今,孩子手中会动、会唱、会亮的玩具应有尽有,大班的孩子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摆弄、重复操作,他们
常常会冒出许多富有教育价值的问题:它为什么会动。
它的肚子里有什么,怎
么弄它才会跑得更快……甚至会产生拆开看看的欲望。
顺应孩子的兴趣,为了
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大胆思考,我们创设条件,让孩子在玩一玩、分一分、拆
一拆的过程中。
熟悉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初步感知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激发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活动目标】
1、熟悉常见玩具的多种启动方式,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初步感知惯
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了解一些常见的民间惯性玩具。
2、乐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惯性、电动、回力、发条、拉线等多种玩具。
2、画有电池、发条、回力、拖拉线等各种标志的篓子。
3、玩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一段,包括竹蜻蜒、空竹、木质陀螺等。
【活动过程】
初步分享玩具,感知不同启动方式并分类
1、幼儿自由玩玩具,感知不同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
师:小朋友们带了很多有趣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等一会儿请你说
一说:玩的是什么玩具,用什么办法让它动起来的。
(评析: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方式是大班孩子乐于接受的。
教师有意让孩子
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自由玩玩具的同时,了解玩具的启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
2、集体交流操作情况,教师随机出示相应标记。
师: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它为什么会动?你还发现了什么?
(评析:教师提出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同时,
随机出示的标记卡无形中将幼儿自主操作获得的信息进行了梳理、概括和分类。
)
3、引导幼儿按启动方式的不同将玩具分放至不同标志的篓子内,并请幼
儿相互检验操作的正确与否。
(评析:这一环节的操作对大班幼儿来说没有太大难度,是他们能直观感
受到的较为熟悉的内容。
教师有意识地“后退”,让幼儿承担检验的任务,给予
幼儿更大的自主思考、判断的空间。
)
探究惯性玩具的奥秘
1、出示惯性玩具汽车,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师:这个玩具汽车,既没有用电池,也不用上发条,更没有拖拉的线,轻
轻一推,它就能开出很远,它是靠什么启动的呢?你玩过这样的玩具汽车吗?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突然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幼儿再次探究的欲望。
)
2、个别操作,集体观察,大胆猜想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