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中)
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 划分标准
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划分标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是教育课程内容的两种不同的划分方式。
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定位。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部颁布,面向全国普通中小学生的教育课程内容。
它包括基础教育中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在国家课程中,必修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学科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
而选修课程则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广泛、更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如音乐、美术、体育、科技等。
国家课程的实施,能够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和规范性。
而校本课程则是指学校自主设置和制定的教育课程内容。
它是由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发展需要,对国家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延伸和扩展,构建有特色、有个性的教育方案。
校本课程的制定,需要学校领导和各科教师集体研究,结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才能特点的教育计划。
校本课程能够有效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强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国家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为主要目的,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入和广泛的讲解;而校本课程则以学校特色和个性发展为主要目标,对学科内容进行凝练和筛选。
2. 适用范围:国家课程适用于全国各中小学,所有学生都需要学习;而校本课程则只适用于相应学校,针对所在地区和学生身心发展需求进行设置。
3. 教学方案:国家课程制定由国家教育部门进行,教学方案比较统一;而校本课程制定需由学校自主决定,教学方案多样化和灵活性更强。
综上所述,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是教育内容不同的两种课程划分方式。
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着不同的作用和价值,相互协同,能够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7篇)
校本课程(7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以推动我校“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为目标,加强本教研组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个性,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创立合作、探究的校本教研氛围。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自我的家乡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并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从小立志把家乡建设得更加完美。
2、提高综合本事,发挥学生潜能。
三、学情分析:学生的认识范围一般,知识面比较狭窄,在这方面加强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以便使学生能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上学期学生对名胜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家乡名胜由来、搜集歌颂家乡名胜的诗歌、并将自我游览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受到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孝敬父母、保护环境的情感熏陶,提高了语文素养。
四、具体措施:1、注意积累相关校本课程资料,为学校新课程改革积累经验。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种资源,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实验。
3、综合与开发有机结合。
五、对教师的要求: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中认真思索,积极钻研培养学生本事的方法,不断反思,构成经验。
六、个人业务学习安排:1、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并积极参与研讨。
2、积极参与相关的教研活动,努力学习电脑新技术,在实践中提高课件制作水平,促进校本课程的教学。
3、研究教材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他山之石,能够攻玉,努力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使自我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以迅速提高。
4、利用休息时间,多多阅读教育教学期刊,搜集、筛选并积累有益相关信息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七、实践活动:1、办一期介绍家乡的手抄报。
选择自我最喜欢的一处家乡景色,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并在下方配上一首小诗。
要求图文并茂。
2、搜集革命先烈的故事,开一次读书演讲会。
八、时间安排: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与《国学启蒙》隔周上一课。
校本课程化学教案初中
校本课程化学教案初中
年级:初中
教材:《初中化学》
单元:化学基础知识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掌握化学中常用的单位和量的概念。
3. 知晓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难点:化学中用到的单位和量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材:《初中化学》第一单元内容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蜡烛
实验药品:氧气、氢气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询问他们对化学的理解,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化学基础知识(15分钟)
1. 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如物质、化学反应等概念。
2. 介绍化学常用的单位和量的概念,如质量、体积等。
三、示范实验(20分钟)
1. 利用酒精灯和蜡烛进行氧气和氢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氧气和氢气的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帮助他们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1.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化学反应的特点。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化学的应用和意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仍需要在后续课程中继续巩固和深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校本课程教案初中
校本课程教案初中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1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作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
4.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阅读:主要包括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诗歌鉴赏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阅读分析。
2. 写作:主要包括记叙文写作、议论文写作、说明文写作等,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程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介绍,互相认识,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
第二课时:现代文阅读1. 教师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文,带领学生进行阅读。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分析文章的主旨、结构、观点等。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
第三课时:古文阅读1. 教师选择一篇古文,带领学生进行阅读。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古文翻译,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
第四课时:诗歌鉴赏1. 教师选择一首诗歌,带领学生进行鉴赏。
2.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等。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鉴赏心得。
第五课时:记叙文写作1. 教师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如如何选材、如何构思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写作。
3.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第六课时:议论文写作1. 教师讲解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如如何立论、如何论证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写作。
3.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第七课时:说明文写作1. 教师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如如何说明、如何描述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写作。
中草药校本课程
中草药校本课程摘要:1.引言2.中草药校本课程的定义和背景3.中草药校本课程的意义和价值4.中草药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5.中草药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践6.总结与展望正文:中草药校本课程是一门以中草药知识为主题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中草药的认识、兴趣和应用能力。
在我国,中草药文化历史悠久,中草药治疗疾病的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草药知识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
因此,中草药校本课程的开设对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中草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草药校本课程的定义和背景。
中草药校本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体系中,针对中草药知识进行系统教学的课程。
课程背景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中草药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因此,学校教育需要适应这一社会需求,通过开设中草药校本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草药知识。
中草药校本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中草药校本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草药的认识,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中草药的功效、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其次,中草药校本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对中草药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最后,中草药校本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中草药知识,为家人和朋友的身体健康提供帮助。
中草药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教学内容方面,中草药校本课程涵盖了中草药的基本知识、药用植物的识别、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中草药的合理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方面,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草药的基本知识,具备识别和应用中草药的能力,以及具备对中草药文化的传承意识。
中草药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践。
教学方法方面,中草药校本课程可以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实践方面,课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药用植物的实地考察、中草药制作实践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中草药知识。
总结与展望。
中草药校本课程对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中草药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有趣的初中校本课程
有趣的初中校本课程初中阶段是学生们成长的重要阶段,校本课程的设计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初中校本课程。
1. 创客课程:创客课程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课程形式,它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可以学习到电子、机械、编程等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培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科学探究课程:科学探究课程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 文学创作课程:文学创作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实践写作,学生们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和创造力,还能让他们体验到写作的乐趣。
4. 艺术鉴赏课程:艺术鉴赏课程可以让学生们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和美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作品,学生们可以感受到艺术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5. 社会实践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可以让学生们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参观企业、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增长见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6. 健康教育课程: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健康知识和参与体育锻炼,学生们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心理素质。
7. 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现代科技的基本应用,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学生们可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互联网使用技巧等,培养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8. 心理辅导课程:心理辅导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们认识自己,解决内心的困惑和烦恼。
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学会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技巧,提高自我调节和人际关系能力。
9. 环境保护课程:环境保护课程可以让学生们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完整)《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课程
《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课程龚条枝目录第一讲:让数学帮你理财第二讲:导航的双曲线第三讲:电冰箱温控器的调节—-如何使电冰箱使用时间更长第四讲:赌马中的数学问题第五讲:对称-—自然美的基础第六讲:对数螺线与蜘蛛网第七讲:斐波那契数列第八讲:分数维的山峰与植物第九讲:蜂房中的数学第十讲:龟背上的学问第十一讲:Music 与数学A股诞生亿万第十二讲:e和银行业第十三讲:几何就在你的身边第十四讲:“压岁钱”与“赈灾小银行”第十五讲:建议班级购买一台饮水机第十六讲:巧用数学看现实第十七讲:商品调价中的数学问题第十八讲:煤商怎样进煤利润高第一讲:让数学帮你理财某银行为鼓励小朋友养成储蓄习惯,提供一个颇有心思的储蓄计划.参加者除可有较高年息优惠外(见附表),更可以特价换取手表一只。
先不论以低价换表是否真的超值,但这种宣传方法颇具心思。
手表与户口连在一起,正好意味着利息随时间递增的关系.储蓄计划优惠年息一览表每月存款(港币)$1,000存期(月)每年复息利率到期存款(港币)利息(港币)到期本息金额(港币)9 12 15 18 246.625%7。
125%7.375%7.75%8。
00%9,00012,00015,00018,00024,0002524737591,1462,1069,25212,47315,75919,14626,106银行的宣传小册子更注明十一岁至十七岁小朋友已可开个人户口。
这群“准客户”大致是接受中学教育的适龄儿童。
无论有兴趣参加与否,总希望他们或早或迟懂得储蓄计划背后的数学原理.这个储蓄计划是以每月存入定额存款来计算利息,而存款期限愈长,利率则愈高。
为了更有效理解表中“到期本息金额”如何计算出来,且让我们设为每月存款的金额,而则为月息利率。
月息利率是由“每年复息利率”除以12而来的。
譬如说,存款期限为9个月,从表中得知每年复息利率是6.625%,因此月息利率为6.625%÷12,即约是0.5521%.存款1个月后,到期本息金额:存款2个月后,到期本息金额:存款3个月后,到期本息金额:余此类推,存款个月后,到期本息金额应为:为了简化这数式,设。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共五篇1(2469)字一、指导思想为了更好利用我校国家级课题《学校文明礼仪普及教育与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成果,全面推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真正突出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切实改变目前师生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仪表不端正的不良行为习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提升华杰双语学校师生的文明形象,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现制定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活动意义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文明礼仪教育以满足学校需要为切入点,以服务学生主体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教育作用,遵从德育教育从认知、自觉规范到行为自律的教育过陈,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对于学校文明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内容在我校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相处”,教学生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培养学生具有高雅、得体、大方、文明的涵养,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
我们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整个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一)学习礼仪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自学我校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二)实践礼仪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
各班级开展系列活动,促进礼仪学习,评选文明礼仪标兵。
(三)展示礼仪通过开展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评选班级各项“礼仪之星”活动,展现学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校本课程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灵活设置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旨在补充和拓展学生在学校物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乐趣,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物理学史: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伟大科学家的重要贡献,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物理实验:选择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物理知识拓展:对学校物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4. 物理与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师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器材,为学生提供学习便利。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验、参观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程实施1. 课程时间:每学期安排一定的课时,确保课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 课程地点:学校教室、实验室等场所。
3. 课程师资:由物理教师担任主讲,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
4. 学生参与: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校本课程方案(精选12篇)
初中校本课程方案初中校本课程方案一、什么是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
二、初中校本课程方案(精选12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校本课程方案(精选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校本课程方案1一、指导思想: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开设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开设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
学校具有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的专业特长师资,学生普遍都很感兴趣,家长也一致认为这些课程有利于学生思维、体格、美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目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把尊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目标。
1、学生通过校本课程,亲身参与、积极体验,具有初步的训练和美感熏陶。
2、促进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关注文化体育事业。
了解我国古今文化、文明礼仪、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利于学校课程实施的多样化、特色化,不断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升科研改革的能力。
四、校本课程内容:我校现开设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1、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
①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中草药校本课程
中草药校本课程
中草药校本课程是为了满足学校和学生需求,依托学校自身的师资、场地、科研等资源优势而开发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
以下是中草药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中草药基础知识:介绍中草药的起源、发展、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中草药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
2.中草药种类识别:介绍常见的中草药种类,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让学生了解不同中草药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采收加工方法等。
3.中草药功效及使用方法:介绍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中草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4.中草药实践操作: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中草药种植、采收、加工等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中草药的生长过程和制作工艺,加深对中草药的认识和理解。
5.中草药文化传承:介绍中草药的传统文化背景,包括中医理论、哲学思想、民间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中草药的深厚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
通过中草药校本课程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草药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定的中草药技能,培养学生对中草药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草药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篇)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___年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也在不断发展。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需要,我校决定在____年实施校本课程。
本方案旨在规划我校____年初中校本课程的实施内容及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理念与目标1.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2.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为学生的升学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设置1.核心课程:(1)语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操。
(2)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英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选修课程:(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探索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利用和创新能力,开展程序设计、网络安全等相关培训。
(3)艺术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意能力,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开展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
四、教学方式1.问题导向教学:通过设计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2.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些学习任务。
3.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五、实施步骤1.培训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前,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理念,使其能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2.课程设计: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____年初中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计划。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读本 中年级段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中年段目录1.《道德经》(上篇选编) (1)一章(治国) (1)二章(治国) (2)四章(论道) (3)七章(修身) (3)八章(修身) (4)十一章(论道) (4)十二章(养生) (5)十八章(砭时) (6)十九章(治国) (6)二十二章(修身) (7)二十六章(修身) (8)三十一章(议兵) (8)三十二章(论道) (9)三十三章(修身) (10)三十四章(论道) (10)三十五章(论道) (11)三十七章(治国) (12)2.《论语》(选编) (13)学而第一 (13)为政第二 (14)八佾第三 (14)里仁第四 (15)公冶长第五 (16)雍也第六 (17)述而第七 (18)泰伯第八 (18)子罕第九 (19)乡党第十 (20)先进第十一 (21)颜渊第十二 (22)子路第十三 (23)宪问第十四 (23)卫灵公第十五 (24)季氏第十六 (25)阳货第十七 (26)微子第十八 (27)子张第十九 (28)尧曰第二十 (28)3.《庄子》(选编) (30)内篇.逍遥游 (30)内篇.齐物论 (30)内篇.人间世 (31)内篇.德充符 (31)4.《千字文》 (33)节选一 (33)节选二 (34)节选三 (34)节选四 (35)节选五 (36)节选六 (37)节选七 (37)节选八 (38)节选九 (39)节选十 (40)节选十一 (41)节选十二 (41)节选十三 (42)节选十四 (43)节选十五 (44)节选十六 (44)节选十七 (45)节选十八 (46)节选十九 (47)节选二十 (48)节选二十一 (48)节选二十二 (49)节选二十三 (50)节选二十四 (51)节选二十五 (51)节选二十六 (52)节选二十七 (53)节选二十八 (54)5.《颜氏家训》(选编) (55)序致篇 (55)教子篇(一) (55)教子篇(二) (56)教子篇(三) (56)治家篇 (57)慕贤篇 (57)文章篇 (58)名实篇 (58)省事篇 (59)止足篇 (59)6.《孝经》(选编) (60)开宗明义章第一 (60)天子章第二 (60)卿大夫章第四 (61)庶人章第六 (61)三才章第七 (62)圣治章第九 (63)纪孝行章第十 (63)广要道章第十二 (64)广至德章第十三 (64)7.《增广贤文》(选编) (66)惜时篇 (66)勤学篇 (67)品德修养篇 (67)孝道篇 (68)良师益友篇 (69)处世修养篇 (69)雅量容人篇 (70)人生哲理篇 (71)8.《笠翁对韵》(选编) (73)一先(其四) (73)二箫(其三) (74)三肴(其一) (74)四豪(其一) (75)五歌(其二) (76)六麻(其一) (77)七阳(其三) (78)八庚(其二) (78)九青(其二) (79)十蒸(其一) (80)十一尤(其一) (81)十二侵(其二) (82)十三覃(其一) (82)十四盐(其三) (83)十五咸(其三) (84)9.古诗词(十七首) (86)一红线毯(白居易) (86)二咏怀(阮籍) (86)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87)四墨梅(王冕) (88)五登飞来峰(王安石) (89)六秋野诗之二(杜甫) (89)七江南(汉乐府) (90)八枫桥夜泊(张继) (91)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首】(韩愈) (92)十清明(杜牧) (93)十一江南春(杜牧) (94)十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94)十三三衢道中(曾几) (95)十四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96)十五观书有感【其一】(朱熹) (97)十六题临安邸(林升) (97)十七游园不值(叶绍翁) (98)《道德经》上篇一章(论道)【经典原文】 道dào 可kě道dào , 非fēi 常cháng 道dào; 名míng 可kě名míng ,非fēi 常cháng 名míng 。
校本课程 初中 教案
校本课程初中教案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知识视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特开设初中校本课程——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旨在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历史演变、基本技法和著名书法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著名书法家。
2. 书法技巧的讲解与实践,包括笔画、结构、布局等方面的训练。
3. 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的关系,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创作实践,让学生动手书写作品,提高书法技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著名书法家及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2.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书法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书法艺术的美。
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书法,教师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艺。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著名书法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演示:详细讲解书法技巧,并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书法艺术的美。
3. 实践练习:学生动手练习书法,教师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艺。
4. 作品欣赏:欣赏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高境界。
5. 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讲解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6. 创作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创作,提高书法技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校本课程(中)
校本课程(中)二、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仅了解什么是校本课程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去开发或研制校本课程。
下面我们将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与特征、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模式和过程,以使一线教师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与特征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是一个在课程研究领域探讨颇多的概念。
对于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最先试图界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的学者是课程专家菲吕马克(Furumark)和麦克米伦(McMullen)。
早在1973年7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下属机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在爱尔兰召开了一次“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两人做出了界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最早努力。
从此,随着对校本课程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自己的理论体系内提出了各自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这些定义目前已不下十几种。
在国外,综观具有代表性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可以看出,对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要么强调课程开发的主体,要么强调场所,要么强调课程开发的活动,要么强调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要么强调开发的过程与结果:•最早的菲吕马克(1973)的定义是强调开发主体的,他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意指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关成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家长与学生,为改善学校教育的品质,所计划、主导的各种学校活动”。
[5]•麦克米伦(1973)的定义却强调课程开发的场所,他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发展工作。
该课程发展工作大部分依赖学校教职员以及学校的现有资源”。
[6]•斯基尔贝克(M.Skilbek, 1976)的定义则强调开发的活动方式,他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由学校教育人员负责学生学习方案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
[7]•我国台湾学者黄政杰(1985)则对课程开发的场所、权力分配和开发主体、开发活动等都作了强调。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数学美)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生活中的数学美 • 校本课程的内容与设计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程评价与反馈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介绍
生活中的数学美
本课程以生活中的数学美为主题,通过实际案例和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美妙应用 和价值。
跨学科整合
课程结构设计
总结词
层次递进、模块化设计、跨学科整合
详细描述
课程结构设计应遵循层次递进的原则,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模块化的 设计方式,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便于组织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此外,应注重跨学科整合, 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认识。
教学方法创新
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 组讨论、实地考察、数学实验等,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
新思维。
注重实践应用
课程强调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 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 生理解数学的本质和价值,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对未来课程的展望
终结性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通过测试、作品评定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 果。
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 队协作能力。
评价标准制定
知识技能
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 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思维能力
评估学生的逻辑推理、问 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合 作精神以及对于数学的态 度和价值观。
教学手段应用
多媒体教学
2023年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9篇)
2023年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9篇)2023年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9篇)2023年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1 一、课程定位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
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组织与实施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白连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潘占武陶洪才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李宁、窦忠庆、石英武、陶敬杰、徐贵成、陶勇、张世俊、李家金、杨固、李江、陶慎中、张巧娣、胡金莲、魏思进、李月华、赵立群、邵慧敏、钱奕强、庞丁江、李维进领导小组主要职责: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初中教育中的校本课程
初中教育中的校本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逐渐在中国的初中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自主设计和开设的一种课程。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从校本课程的定义、特点、实施过程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讲解。
一、校本课程的定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教育目标,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自主设计和开设的一种课程。
与传统的统一课程相比,校本课程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它不仅涵盖了传统学科知识,还包括了实践技能、社会实践、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校本课程的特点1. 个性化定制:校本课程根据学校的特点和教育目标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
2. 多样化内容:校本课程不仅包括传统学科知识,还融入了实践技能、社会实践、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强调实践与应用: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实施,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学生参与度高:校本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1. 课程设计: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组织教师团队进行课程设计,确定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内容和要求。
2. 学生选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校本课程,学校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进行排课和教师配备。
3. 教学实施:教师根据课程设计和学生的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实施,包括讲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等。
4. 评价与反馈: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效果等,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
中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中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篇)中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1一、开发背景校本课程是近几年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是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
英语校本课程是以英语知识为载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特长为目的。
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使学生热爱英语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英语素质的一门课程。
英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校本课程的开展无疑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并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五彩滨纷的英语学习平台。
二、开发目的开设了英语校木课程,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便于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培养学生欣赏英语国家文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参与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
三、开发原则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运用为基本宗旨, 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思与创新精神。
(1)有效性和重要性的原则。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临着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在选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经过英语教师的,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2)趣味性和可学性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这是开发的出发点。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易于学生消化学习的内容。
同时,在编制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课程的内容要选择学生能接受并能理解的知识范围,而且内容要健康。
(3)现实性和应用性的原则。
现实性就是要求校本课程的内容必须符合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横向思维能力。
中医药校本课程
中医药校本课程
中医药校本课程是指在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中设立的本科课程。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基础学科、临床医学、中医学理论、中药学、中医药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1. 基础学科: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为学生提供中医药研究所需的基础知识。
2. 临床医学:包括中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等,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药理论,诊疗疾病的能力。
3. 中医学理论:涵盖中医基本理论,如中医诊断学、中医辨证学、中医经典理论等,培养学生对中医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中药学:包括中药药理学、中药制药学等,培养学生对中药药材、中药配方、制剂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中医药实践:包括中医临床实习、药学实习等,提供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
中医药校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这些课程旨在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科学,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中)二、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仅了解什么是校本课程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去开发或研制校本课程。
下面我们将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与特征、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模式和过程,以使一线教师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与特征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是一个在课程研究领域探讨颇多的概念。
对于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最先试图界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的学者是课程专家菲吕马克(Furumark)和麦克米伦(McMullen)。
早在1973年7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下属机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在爱尔兰召开了一次“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两人做出了界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最早努力。
从此,随着对校本课程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自己的理论体系内提出了各自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这些定义目前已不下十几种。
在国外,综观具有代表性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可以看出,对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要么强调课程开发的主体,要么强调场所,要么强调课程开发的活动,要么强调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要么强调开发的过程与结果:•最早的菲吕马克(1973)的定义是强调开发主体的,他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意指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关成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家长与学生,为改善学校教育的品质,所计划、主导的各种学校活动”。
[5]•麦克米伦(1973)的定义却强调课程开发的场所,他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发展工作。
该课程发展工作大部分依赖学校教职员以及学校的现有资源”。
[6]•斯基尔贝克(M.Skilbek, 1976)的定义则强调开发的活动方式,他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由学校教育人员负责学生学习方案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
[7]•我国台湾学者黄政杰(1985)则对课程开发的场所、权力分配和开发主体、开发活动等都作了强调。
他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背景,透过中央、地方与学校三者权力责任的再分配,赋予学校教育人员权责。
由学校教育人员结合校内外资源与人力,主动进行学校课程的计划、实施与评价”。
[8]•马什等人(Marsh et al., 1990)的定义则强调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
他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强调‘参与’、‘草根式民主’的课程发展口号,是一种重视师生共享决定、共同建构学习经验的教育哲学,也是一项需要课程领导与组织变革的技巧”。
[9]•我国台湾学者张嘉育强调,校本课程开发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结果:“校本课程开发系指学校为达成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教育的问题,以学校为主体,由学校成员如校长、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与社区人士主导,所进行的课程发展过程与结果”。
[10]•我国学者崔允漷提出的校本课程开发定义基本上与黄政杰的定义相吻合。
他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11]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学者们尽管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基本赞同的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在学校,开发主体是学校的校长、教师以及校外的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主要开发活动是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实施课程并评价课程。
与国家课程开发相比,校本课程开发有其独特的特征:首先,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参与的、开放性的课程决策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者既有学校内的教育人员,也有学生及其父母,还有学校外的社区人士等,众多的人员参与其中,而且尊重参与者的意见和声音,体现出校本课程开发的民主性和开放性。
其次,校本课程开发注重具有情境性和适应性的课程结果。
校本课程开发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适应性和多样性的课程产品。
校本课程开发的动因要么是学校内部自发,要么是回应外部压力;在开发空间上以具体学校为主体,但参与者不限于学校内,可以由学校内外人员合作进行。
因此,校本课程开发以开发出适应性和多样性的课程产品为追求。
最后,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必要补充。
从课程权力分配上看,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权力下放给学校的结果。
但校本课程开发不是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削弱,而是对它的一种补充。
国家课程开发存在一些弊端和缺陷,但它关涉国家教育的基本质量和国民价值观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一些局限也不可避免,如开发者没有受过严格专业训练,开发出的校本课程在质量上不能得到保证;校本课程注重差异性,导致不同学校之间课程的差异,加剧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等等。
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学校教育情境的具体分析和对学生需求情况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而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选择的课程。
因此,校本课程不是国家课程的代替者,而是其补充,二者形成互补关系。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而提供更具有适切性的课程、体现新时代民主参与的精神以及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
1、国家课程开发模式无法提供适切性的课程。
国家课程开发模式是与校本课程开发相对应的,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模式,由国家发起,政府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课程开发,为学校教育制定课程标准、制定评价标准、规定教学科目和教学时数、编制教材甚至提供更为具体的教学参考。
这种课程开发模式注重学校教育的共性,从全国范围的教育基本状况出发开发课程。
国家课程开发致力于为学生提供相同的学习内容以保证国民素质的整体性提高,有助于国家教育目的的达成和保证教育机会均等。
但其缺陷也很明显,就是国家课程开发很难照顾到千差万别的学校教育情境,对课程的适切性关照不够。
校本课程开发注重学校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提高了课程的适切性。
2、校本课程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课程开发模式,往往由学校发起,学校教师参与其中,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
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赋予学校成员拥有课程开发的权力和责任,使学校成员有机会参与课程决策,使课程开发的过程体现出开放性和民主参与的色彩,顺应了新时代精神。
3、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带来教师专业发展。
这也是校本课程开发产生的一个积极效果。
校本课程开发确立起“课程发展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教师通过参与课程开发而拓展知识、增长能力,提高专业形象,不断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
用国外学者的术语来说,国家课程开发的课程产品是一种“防教师”的课程(teacher-proof curriculum),它通过开发完备的课程产品以及课程实施的指南和说明而降低了教师对课程问题的介入,教师的专业行为萎缩,成为消极的“教书匠”,失去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
课程改革的历史证明,一旦否定了教师参与课程决策的机会,就无异于剥夺了教师成长的可能性,从而也很难落实课程改革的理想。
当然,校本课程开发也有利于学校本身的发展。
因为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及其实施,学校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开发和利用大量的课程资源,并形成课程开发的团队,凝聚人心;更重要的是,校本课程开发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均衡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与过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与过程具体设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运作,在课程研究领域学者们对此多有探讨。
下面我们以斯基尔贝克的情境模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以及塞勒等人的问题解决模式为例,阐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运作过程。
1、斯基尔贝克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
[12]1976年,斯基尔贝克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模式,即在分析学校情境的基础上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情境模式比较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规律,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深受校本课程倡导者的推崇。
斯基尔贝克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五个大的步骤(如图1)。
第一步:学校首先必须进行情境分析。
就是要充分对学校内外的因素进行科学调研和分析。
要分析的情境要素很多,譬如:学校规模的优势与劣势;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爱好、能力与需求;教师的经验、知识能力以及价值观与态度;教育行政人员的态度;学校课程的现状与优缺点以及校舍、教学设备等校内相关资源的配合;学校所在的社区的价值观、家长的期望;社区资源的优势与劣势;社会文化变迁、教育政策的变革;社会资源的情况分析;等等。
第二步:根据情境分析的结果制定适切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制定应包含预期的结果,即要认真全面地考虑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地社会角色和发展方向,从而明确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达成什么样的课程目标。
第三步:编制课程方案。
课程目标为课程方案的编制提供了方向。
所编制的课程方案应说明教学活动的具体设计、所需要的教材教具、人员的安排和分工,等等,这样才能利于课程方案的推行。
第四步:课程的解释与实施。
这一步是把课程推向学生的关键。
教师需要把开发出的校本课程解释给学生,真正实施校本课程。
解释与实施包含了对新开发出的课程的最初评价、课程的试验与推广等。
第五步:课程的追踪与重建。
这一步设计对课程的评价,然后在评价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调整与重建。
课程评价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二是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课程评价不一定非要在课程实施结束后进行不可,可以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以获得反馈意见,及时改进课程图1 斯基尔贝克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
[1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最早开展过对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研讨。
它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八步。
第一步:分析学生。
即了解学生的年龄构成、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知识与能力的准备、兴趣爱好特长等情况。
第二步:分析资源与限制。
即分析师资情况、经费与外部支援情况、家长与学生以及行政当局的反应等。
第三步:制定一般目标。
即从宏观上确立教育的价值或目的,以从总体上指引课程目标的制定。
第四步:制定特殊目标。
即制定具体的课程目标,主要指通过实施开发的课程后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第五步:确立方法与工具。
即选择适当的教与学的方法,确定有助于课程实施和评价的教与学工具。
第六步:评价学生的学习。
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第七步:分配时间、设备与人员。
即对时间、设备与有关人员进行合理配置。
第八步:实施、评价与修正。
即把开发出的课程付诸实施、推行开发的课程,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作进一步的修正。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提出的这八个步骤虽然有逻辑上的顺序,但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在实际进行时以任何一点为起点,同时考虑每一步骤与其他步骤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