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能挺过第六次大灭绝吗?

合集下载

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4)

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4)

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4)胡经国六、人类将主导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据报道(20060403),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近40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当大量物种如同“多诺米骨牌”,一个个接连灭绝时,人们不禁要问:万物之尊的人类是否就可以在这场灾难中独善其身?究竟谁是这些物种灭亡的罪魁祸首?1、“罪魁祸首”就是人类自身2006年3月20日,为期12天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简称CBD)第八次缔约国大会(Meetings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简称COP),在巴西的库里蒂巴市拉开序幕。

来自180多个国家的600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在开幕式上,公约执行秘书朱格拉夫发表报告说,目前正处在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危机关头,其规模与史上前五次生物大灭绝相当。

同时,人类也可能位列此次灭绝之中。

他说,造成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自身。

地球人口多达65亿,而且还在增长。

人类制造了危及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因素,诸如环境污染、城市扩张、乱砍滥伐、滥捕乱猎、外来物种入侵和全球变暖等。

现在,地球生物灭绝速度,比历史平均水平快1000倍。

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2、每年生态系统创造价值33万亿美元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它包含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近年来,有些学者还提出了景观多样性。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描述了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及其形成的自然格局。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

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就不可能在这个行星上生存。

就算可以生存下来,也不可能喜欢这个无生气的、光秃秃的世界;也感受不到树林带来的绿意,海洋带来的蓝色;也不会有我们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喝的水和穿的衣服。

地球上经历过的五次大灭绝

地球上经历过的五次大灭绝

地球上经历过的五次⼤灭绝⼈们常说地球是⽣命赖以⽣存的家园。

地球成为⽣命的家园⾄少有38亿年的历史了。

可是地球这个家并不总是对⽣命友好的。

有时候地球会毁灭⽣命,让⽣物发⽣惨烈的灭绝。

地球⽣命史上⼤规模的⽣物灭绝事件⼀共发⽣了5次。

我们可能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灭绝,这是⼀部分科学家的预⾔。

前⾯五次物种⼤灭绝,每⼀次,地球超过75%的⽣物物种都消失了,只能从古⽣物学家们费尽千⾟万苦找到的化⽯中,得窥它们的影⼦。

图⽰:⽣命赖以⽣存的家园——地球。

第⼀次,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约85%的物种灭绝了。

遭受这次灭绝的⽣物是海洋⽣物,因为这时候地球上还没有出现陆地⽣物。

这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就是鹦鹉螺。

别看现在海洋中是鹦鹉螺只有⼗⼏厘⽶。

可是奥陶纪的鹦鹉螺⾝长可达11⽶,是站在⾷物链顶端的顶级掠⾷者。

不过这种体型巨⼤的奥陶纪霸主没有逃过灭绝的厄运。

图⽰:奥陶纪海洋中的霸主鹦鹉螺科学家认为导致这次灭绝的罪魁祸⾸是地球附近的超新星爆发产⽣的伽马射线暴正好击中了地球。

伽马射线摧毁了地球上的臭氧层,导致了海洋浮游⽣物⼤量死亡,⾷物链基础遭到摧毁,发⽣了⼤饥荒。

这种说法受到了受到了很⾼的认可度,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地球上的浮游⽣物对于地球⽣命的重要性。

它们是地球⽣物链中最基础也是最脆弱的⼀环。

图⽰:现在海洋中的鹦鹉螺第⼆次,泥盆纪⼤灭绝,发⽣在3.7亿年前,75%的海洋⽣物灭绝了。

这时海洋中的⽣物刚刚从上次⼤灭绝的阵痛中⾛出来,不幸⼜降临了。

导致这次⼤规模性灭绝的的凶⼿来⾃地球的内部——超级地幔柱喷发。

地球的内部充满了⾼温的岩浆。

这些岩浆在地壳下流淌着,终于有⼀天地壳承受不住来⾃地下的巨⼤压⼒,海底被撕开了。

3000亿⽴⽅⽶的岩浆从地下喷涌⽽出!喷发附近的海洋⽣物当即被烫死,海⽔遭到了严重污染。

海洋⽣物的厄运⼜来了。

这时的海洋⽣物趁着地球上这两次灾难的间隙已经发展到了脊椎动物——鱼类。

鱼类已经进化出了⾝长11⽶,体重超过4吨,咬合⼒有5吨的可怕怪物——邓⽒鱼。

揭秘地球上的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现已步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揭秘地球上的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现已步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揭秘地球上的5次⽣物⼤灭绝事件,现已步⼊第六次⽣物⼤灭绝?我们的地球上曾经居住着1.5亿种⽣物,⽽现存的仅剩下150万种,99%的物种在过去灭绝了。

⽣物⼤灭绝是指⼤规模的集群灭绝,并不是指⼀个物种的灭绝,⽽是整科、整⽬、甚⾄整纲的⽣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消失,也有可能极少数幸存下来。

集群灭绝对动物的影响最⼤,植物虽然也经历多次⼤灭绝,但不像动物那样显著。

虽然有很多不同的⽣物类群⼀起灭绝,却总有⼀些类群幸免于难,还有⼀些类群从此诞⽣或开始繁盛。

在⼈类之前,地球⽣命演化史上共经历了五次⼤规模的⽣物灭绝事件。

分别发⽣在4.5亿年前的奥陶纪末、3.6亿年前的晚泥盆世、2.5亿年前的⼆叠纪末、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以及6500万年前的⽩垩纪末。

距离现在最近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恐龙⼤灭绝的那次。

据科学分析,⼤规模的⽣物灭绝具有⼀定的周期性,约6200万年⼀次。

那么这是不是说明我们已经进⼊第六次⽣物⼤灭绝周期?那我们就先从过去的五次灭绝事件说起,也分析分析第六次⽣物⼤灭绝是否来临。

第⼀次:奥陶纪⽣物⼤灭绝奥陶纪时期,⽓候温和,地球的分布与现在的有很⼤不同,浅海分布⼴,现今三分之⼀的陆地都被浅海海⽔掩盖,当时的海⽣⽆脊椎动物尤为繁盛。

在⼤约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位于南极地区,当陆地在极点附近汇集时,容易造成积冰堆积。

⼤⽚的冰川使洋流和⼤⽓环流变冷,全球温度下降,冰川锁住了⽔,海平⾯随之⼤幅度下降,浅海区⼤⾯积减少,沿海⽣态平衡遭到破坏,致使海洋⽣物消亡。

此次⼤灭绝造成地球上近85%的海洋物种绝灭。

奥陶纪时期地球版图此外,有另⼀种说法认为,这次灭绝事件可能是因为⼀颗超新星释放出了极强的伽马射线,摧毁了地球上30%的臭氧层,太阳紫外线直接穿透⼤⽓层,杀死了⼤量浮游⽣物,⾷物链分崩离析,产⽣饥荒,⼤量⽣物死亡。

但⽬前没有有⼒证据证明。

第⼆次:泥盆纪⽣物⼤灭绝泥盆纪时期,许多地块升起并露出海⾯成为陆地。

陆⽣植物繁盛,两栖动物开始出现,是脊椎动物发展的⾼峰期,鱼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多,现代鱼类开始出现。

人类能否从第六次大灭绝中幸存下来?

人类能否从第六次大灭绝中幸存下来?

人类能否从第六次大灭绝中幸存下来?美国记者、科普作家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的纪实作品《大灭绝时代》今年4月获得普利策非虚构写作奖,这是该奖连续第二年颁给生态环保方面的著作,去年的得奖作品是《汤姆斯河》。

连续颁奖,说明环保问题目前已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科研、学术和大众舆论的关注所在,也是焦虑所在。

毕竟,在一个频发极端恶劣天气、食品卫生安全、病毒传染传播等事件的时代,人们不得不考虑自身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环境状况问题。

一冷静地讲述一次次灭绝《大灭绝时代》英文原名T heSixthExtinction,意为“第六次大灭绝”,也就是说之前尚有五次大灭绝事件。

它们分别是约4 .4亿年之前的奥陶纪末期、3 .7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2 .5亿年之前的二叠纪末期、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以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其中,最具破坏性的是二叠纪末期,全球气候变暖使当时地球物种的90%灭绝。

最著名的是白垩纪末期,由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的灾难(目前较流行的假说)消灭了人们喜闻乐见的恐龙。

《大灭绝时代》前半部分叙述前五次灭绝以及关于灭绝的学术理论发展,后半部分叙述人类活动产生的广泛影响,竟至在地球上第一次发生“由某个单一物种引起其他物种大规模灭绝”的事件,即第六次大灭绝。

通读下来,我们发现今日的环保著作越来越涉及天文、地理、地质、生物、气象、物理、化学等科学,而与文学无关。

这可能是自蕾切尔·卡森于1962年出版《寂静的春天》以来将文学剔除出环保写作的大趋势使然;一方面也证成严格意义上的环保理念并非出自早期的“自然文学”,而是来自像F.L.奥姆斯特德《美国城市的文明化》等读来稍嫌枯燥的城市规划作品。

事实上,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和论证,“自然文学”所推崇的“自然”可能不仅不自然,而且还是反自然的。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大灭绝时代》不具文学性,恰恰相反,科尔伯特的语言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作为一本环保著作,本书并无其他此类作品通常有的那种情绪化特征。

人类——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罪魁祸首

人类——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罪魁祸首

人类——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罪魁祸首?作者:张涛来源:《科学24小时》2011年第02期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生态环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破坏,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引起了人们的忧虑和不安。

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人们就开始为保护环境而不懈努力,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2010 年10 月30 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在日本名古屋落幕。

经过近两周的外交拉锯战,与会代表最终达成一项历史性协议,同意在未来10年大力保护全球森林、珊瑚礁以及其他饱受威胁的生态体系。

来自193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一致同意将采取“有效和紧迫”的措施,限制对大自然的破坏,从而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多样性免遭厄运。

地球历史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球存在的约48 亿年中,生物演化发展很漫长,只是在距今5 亿年前即寒武纪,生物发展才突然迅速起来,古生物学家将之称为生物大爆发。

在这之后,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第一次物种灭绝发生在距今4.4 亿年前的奥陶纪末,约85%的物种灭亡。

古生物学家认为此次物种大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

在4.4 亿年前,当时的地球南极在现在的撒哈拉一带,当陆地汇集于极点附近时,易造成巨厚的冰层,大片冰川致使洋流和大环流变冷,于是整个地球气候变冷,海平面也随之降低,这样,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就被破坏了,失去了适宜几乎所有物种生存的最大生态系统,物种的大灭绝也就在所难免。

第二次物种灭绝发生于距今3.65 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历经两个高峰期,中间间隔100万年。

此次物种灭绝表现为海洋生态系统不再适宜物种生存和繁衍,生活在其中的海洋生物遭受到灭顶之灾。

第三次物种灭绝发生在距今约2.5 亿年前的二叠纪末。

这是地球历史上最大且最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

地球上有96%物种灭绝。

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遭到灭绝。

地质学家认为,二叠纪末,分散的漂移大陆聚集成一个联合的大陆。

原先繁盛富饶的海岸线急剧减少,大陆架也缩小了,从而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很多物种因失去了生存空间而灭绝。

人类正经历第七次大灭绝,而不是第六次?

人类正经历第七次大灭绝,而不是第六次?

人类正经历第七次大灭绝,而不是第六次?大多数恐龙消失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更早之前,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在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曾被扼杀殆尽……在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类似事件,我们称之为集群灭绝。

从化石记录来看,地球生命史上共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的集群灭绝事件,它们分别是4.39亿年前的奥陶纪物种灭绝,3.59亿年前至3.7亿年前的泥盆纪大灭绝,2.51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灭绝,2.01亿年前的三叠纪-侏罗纪大灭绝,以及最著名的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古近纪灭绝。

目前,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物种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主流认为,我们的地球正处于一场集群灭绝事件中,也就是地球史上的第六次大灭绝。

然而,一项于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新研究提出,我们正在经历的也许不是第六次大灭绝,而是第七次。

因环境变化而造成的第一次大灭绝事件,发生在5.5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这一时间比科学家先前认为的要早几百万年。

真正的第一次?埃迪卡拉纪是一个特殊的时期。

当时,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复杂的多细胞生命形式。

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埃迪卡拉的生物被认为是奇形怪状的。

许多埃迪卡拉动物是可以移动的,但它们不同于现存的任何生物。

其中有Obamus coronatus,也就是一种以美国前总统命名的圆盘状生物,以及Attenborites janeae,一种看上去很像葡萄干的卵形生物,它以英国博物学家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爵士命名。

Obamus coronatus的艺术家重建图。

(图/Nobu Tamura, Wiki, CC BY-SA)这些动物仿佛是地球上第一个进化实验,但它们只持续了大约1000万年。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一点都不长。

那一时期,丧失的生物比例与其他那些集群灭绝事件相当,包括目前正在发生的事件。

但问题在于,这到底是不是一场真正的集群灭绝?部分科学家先前认为,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为没有收集到确切的数据,或者是动物行为的改变,比如捕食者的到来。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阅读答案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阅读答案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阅读答案《第六次物种大灭绝》阅读答案第六次物种大灭绝□郭建光有科学家预测,如果按现在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的速度,40多年后的2050年,地球上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

根据计算机模拟,这一速度比生物自然灭绝的速度快1000倍,比物种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

两年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朱格拉夫就曾发出警告:人类正处在自恐龙灭绝后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危急关头,而导演这一悲剧的正是人类自身。

在李欣海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言论并非全然是危言耸听。

作为供职于非政府组织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生物学专家,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实践。

目前,由他负责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有一个饶有意味的名字:“蓝图”计划。

李欣海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强调,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独特的价值,甚至被一些人痛斥为草原破坏者的鼠兔,也具备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

“鼠兔被大量毒杀后,以鼠兔为基本食物的动物或断了口粮,或因中毒而死掉。

”他说,“每一种生物都是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任何种群的灭绝都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引发一场灾难。

”一个常识是,人类不能独自存在。

物种的大规模减少,直接削弱了人类的生存基础,而且还会通过食物链引发其他物种的灭绝。

因此,保护所有生物及其基因和生存环境,即生物多样性的工作迫在眉睫。

1992年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一项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子孙后代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出台,并于次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公约》第一次承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任务”,是发展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及“公平合理地分享来自遗传资源的商业性利用和其他利用的利益”三大目标。

中国在大会上签署了此《公约》,成为世界上率先加入《公约》的少数国家之一。

实际上中国的形势并不容乐观。

人类正制造“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人类正制造“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人类正制造“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2015年06月23日
科学家们警告说,现代社会正在经历动物物种的“第六次大灭绝”。

6月20日报道,他们说,20世纪物种的灭绝速度是没有人类影响情况下的100倍。

许多生态环境保护主义者多年来一直警告说,由于人类影响和破坏栖息地,地球正在发生一场类似恐龙灭绝的大规模灭绝事件。

6月20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的作者称,尽管他们分析的灭绝速度是最保守的,脊椎动物的灭绝速度还是远远快于以往五次大灭绝。

以往的研究警告说,人类占用土地盖房、耕种和伐木的影响,导致物种在以地球45亿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灭绝。

科学家说,他与合作的研究是保守的,因为它只着眼于已经宣布灭绝的物种,而一个物种实际灭绝后,由于严格的规定,可能要花多年时间才能宣布灭绝。

这项研究指出,在“自然”灭绝率下,每100年每1万个物种中有两个灭绝,而之前的研究说是一个物种灭绝。

研究的作者发现,现代社会的物种灭绝率是以往的8到100倍。

例如,自1900年以来,有477种脊椎动物灭绝,而不是根据自然灭绝率所预测的9种。

人类可能已引发第6次大绝种

人类可能已引发第6次大绝种

人类可能已引发第6次大绝种(法新社巴黎2日电)科学期刊「自然」(Nature)今天发布的1篇研究报告指出,人类可能已引发地球史上已知的第6次物种大灭绝(mass extinction)。

过去5亿4000万年来,自然发生的事件已引发5次大规模物种灭绝。

不过前述研究指出,最新的绝种威胁是出于人为,引发原因包括栖息地丧失、对陆上和水中动物过度捕杀、细菌、病毒和引入外来物种的蔓延,以及因燃烧石化燃料产生温室效应气体所导致的气候变迁。

来自化石的证据显示,在过去的「5大」(BigFive)物种灭绝中,动物物种至少有75%被消灭。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University ofCalifornia at Berkeley)的古生物学家,以全球哺乳动物种类为指标,检视当今生物多样性。

在人类于约500年前开始大规模扩张以前,哺乳动物绝种的情况很罕见,平均每100万年只有2个物种消失。

不过过去5个世纪来,5570种哺乳动物中,至少有80种被消灭,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明显的祸害警讯。

研究人员巴诺斯基(Anthony Barnosky)表示:「即使是把『大绝种』的定义设下高标,现代物种灭绝的速度看来和过去的大绝种类似。

」巴诺斯基表示,假设这些物种消灭,生物多样性流失继续不受限制,那么第6次大绝种可能在短短3到22个世纪内来临。

和以往所有的大绝种相比,这次算是相当快速。

担任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Museum of NaturalHistory)馆长的法国生物学家巴夫(Gilles Boeuf)表示,2002年首次有人提出最新1次大绝种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确认有190万种物种,每年留下纪录的新物种在1万6000到1万8000种之间,基本上都是微生物。

巴夫说:「照这速度,我们得花1000年才能记录地球上约在1500万到3000万物种之间的所有生物多样性。

」「不过照事情发生的速度,在本世纪结束前,我们很可能消灭其中半数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在热带森林和珊瑚礁地区。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近在眼前?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近在眼前?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近在眼前?作者: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5年第08期干旱、疫病、漫天黄沙,连人类最后的粮食玉米,也面临着被沙尘暴席卷的危险……在好莱坞大片《星际穿越》中,地球末日的景象让人心头一沉。

在电影中,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绝大部分物种都已灭绝。

即便人类制造出超高智能的机器人,也无力恢复生机勃勃的地球家园。

与之相呼应的是,6月19日,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高校的研究人员在《科学进展》杂志发表报告称,地球正处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是否真的会到来,人类如何做才能缓解生物大灭绝的到来,正成为当前最热门的科学话题之一。

地球可能正在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

与前5次不同,这次物种大灭绝与人为活动的影响息息相关。

“自显生宙以来的5.4亿年中,至少发生了22次生物灭绝事件,具有全球影响的有5次,即发生在奥陶纪末、晚泥盆世中期、二叠纪末、三叠纪末和白垩纪末的大灭绝。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冯伟民说。

除了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局限于海洋生物外,其他四次大灭绝都波及到海洋和陆上生物。

这些大灭绝无一例外地导致了大批生物的消失,尤其是原先占据主要优势地位的生物类型的消失,宣告了一个生物时代的结束。

如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彻底颠覆了古生代生物群的根基,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使得中生代包括恐龙在内的爬行动物时代一去不复返。

在冯伟民看来,每一次大灭绝都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演变过程。

尽管触发大灭绝的原因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尽相同,但地球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演化关联性,使得每一次大灭绝都与诸多环境的突发性、规模性和周期性演变有关。

前五次大灭绝属天灾,第六次更主要的是“人祸”。

冯伟民表示,进入第四纪,人类的诞生与进化对地球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且影响之大远非地球历史上任何生物所产生的影响所能比拟。

大概从距今1.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开始,石器的运用,使得人类可以较容易地猎杀动物,一些生物开始陷入厄运中,或许正是从那时开始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我们离“第六次大灭绝”还有多远?

我们离“第六次大灭绝”还有多远?

我们离“第六次大灭绝”还有多远?最近,译文君看到了两则新闻。

第一则新闻是,澳大利亚山火肆虐,至少350 只考拉死亡,相关组织警告该物种即将 ' 功能性灭绝 ',这一说法遭到专家否认;第二则新闻是,马来西亚最后一头苏门答腊犀死亡。

面对这样的消息,译文君不知该如何处理自己复杂的情绪:我为这些动物的命运感到惋惜,同时也知道它们所遭遇的不幸是人类一手造成的,而我恰好是人类的一员,享受着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的便捷的、高效的现代生活,可是,我对于正在发生的一切无能为力。

更加糟糕的是,并非所有人都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长期存在着这样一种声音:' 不过是灭绝了一个物种而已,有什么好可惜的?' 似乎只要人类不灭亡,任何物种的灭绝都不值得关心。

事实果真的如此吗?伊丽莎白· 科尔伯特在《大灭绝时代》中写道:' 就在人类发现了这些灾难性事件的同时,他们也领悟到自己正在引发又一次新的大灭绝。

这似乎是个荒谬的巧合,但也可能根本就不是巧合。

'The Sixth Extinction:An Unnatural History大灭绝时代:一部反常的自然史[ 美 ] 伊丽莎白· 科尔伯特著叶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年 5 月定价:48.00 元ISBN:978-7-5327-6388-7人类用建筑物将自己与自然隔绝,同时又在城市的腹地营造公园、滨水绿地、动物园,并把这些人造物与 ' 自然 ' 等同起来。

这个 ' 自然 ' 是美好的、无害的、和谐的,以至于人类根本意识不到,在距离城市千里之外的地方,在真正的自然里,最糟糕的事情正在发生,无数生命正在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尽管我们从未直接接触过它们),无数物种正在消亡。

如今,人类愈发意识不到自身与真正的自然之间的联系,也意识不到,我们透过冷冰冰的文字所目睹的并非是单个物种的消亡,而是我们一手推动的 ' 第六次大灭绝 ' 的进程。

种种迹象表明,或许地球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种种迹象表明,或许地球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种种迹象表明,或许地球正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我们距离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很远吗?还是说我们正在经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前夕?正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有科学家发出警告,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可能正在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很多人认为,因为人类破坏了环境,引起了全球变暖,所以才会导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如果这样想,就太看得起人类了。

纵观地球的前五次大灭绝,从来都不是一个物种就可以引起的,那是环环相扣。

它更像是地球“调皮”,玩游戏重置了自己的装备,重新开号再玩儿一次。

45亿年的时间,变化的从来不是地球,而是上面的生物。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们认为,我们将在不久后迎来生物史上的第六次大灭绝,但是关于灭绝怎样进行,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但绕不过一个话题——全球变暖。

它似乎已经成为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警告了。

人们参照历史上另一次全球变暖,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模拟出了一个全球变暖后的地球。

首先就是冰川融化,极地地区也会变成温暖的世界,不过不同于5500万年前的遍地森林,这一次,是单纯的热。

随着人类的扩张速度,建筑取代一片又一片绿地,钢筋水泥会产生热岛效应,城市的局部温度高于周围。

目前地球上的森林覆盖率已经完全不如300年前,意味着这次变暖,不会产生丰富的物种。

5500万年的变热,滋生了地球上的巨兽时代,它们一个个体型巨大,给地层留下了大量的巨型化石。

然而这一次的全球变暖,会让大量的生物灭绝,其中就有极地的北极熊和企鹅。

它们已经针对极地的气候进行了进化,可以说是专为寒带设计。

它们无法适应全球变热,只能走向灭亡。

北极熊几乎没有挽救的余地,企鹅还有一些生活在温带和热带,希望能够逃过全军覆没。

巨兽的诞生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氧气含量必须达到一定的峰值,不然巨兽的新陈代谢很成问题。

关于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科学家们并没有完全弄明白它是不是二氧化碳浓度上升造成的。

但这一次的全球变暖,人们可以百分之百肯定是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

这些二氧化碳来自古生物锁住的碳,它们来自几百万甚至几亿年前的大气,按理说碳回归大气是一个轮回,无奈,人类排放的速度太快了。

第六次大灭绝:我们或已置身其中?

第六次大灭绝:我们或已置身其中?

“作为也在这片海里游来荡去的渺小人类,我觉得你坚持不了多久了。

”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詹姆斯•维茨(JamesWitts )沉思道,此刻他正在电脑前观看屏幕上艺术家刻画的白垩纪时期海洋生物。

白垩纪起于约1.45亿年前,是恐龙存世的最后一纪。

这些古老海洋里的食物网与陆地一样,可能也由大型爬行动物主宰。

这些如今已经灭绝的物种与鲨鱼一起,也许曾以栖息海底的甲壳动物和四处游动的头足动物与鱼类为食。

如今,这些生物的化石残骸埋在一层显眼的沉积物/岩石层下,地质学家将其称为白垩纪-古近纪(K-Pg )界限。

这层界限富含铱元素,典型地由珠穆朗玛峰大小的小行星在6 600万年前决定性的一天砸进现今墨西哥所在之处后破碎而释放产生的,这一撞击为白垩纪画上了粗暴的句号。

“基本上它发生在了最糟糕的地方。

”布里斯托尔大学讲师维茨说道。

他与他的同事在2022年早些时候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来自撞击地点(如今的尤卡坦半岛)基岩的巨量硫黄溅入大气层,形成遮挡阳光数月之久的气溶胶,让气候冷却了几十年,最终化为酸雨落回地面——上述一切导致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与K-Pg 界线相比,之后的化石记录相当沉寂,举例来说,估计约76%的海洋物种被消灭。

而在接下来生命复苏的100万年里,曾经漫布地球的纷繁物种仅有一个亚支复归其位。

如同它们曾四处可见的陆地同类一样,“大型第六次大灭绝:我们或已置身其中?编译 舒愉棉BIOSCIENCE生命科学如今,物种灭绝率直逼云霄,而这一指标是否足以得出地球正经历大规模灭绝事件这一结论,甚至是不是个有用的指标,对此科学家仍争论不止。

海洋爬行动物——它们再也没回来了。

”维茨说道。

在地球的历史上,科学家认定为大规模灭绝的事件有五次,而K-Pg大灭绝是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

古生物学家将“大规模灭绝”定义为超过75%的物种在地质学时间短期内消失的事件,通常这个短期不超过200万年。

前四次大灭绝也被认为涉及气候变化——例如归因于大规模火山爆发——并在一种情况下消灭了除了5%物种以外的全部生物。

人类面临“第六次大灭绝”?

人类面临“第六次大灭绝”?

人类面临“第六次大灭绝”?
王蕙利
【期刊名称】《民防苑》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恐龙,这一为人们所熟知且在地球历史上曾极度繁盛的生物,却在6500万年前生物大规模集群灭绝事件中从地球上消失了。

为什么地质历史时期许多繁盛的生物不再与人类生活在一起?地史上发生过几次这样的大灭绝?大灭绝的起因是什么?我们人类正经历生物大灭绝时期吗?生物大灭绝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都绝灭了吗?大灭绝后哪些物种能劫后余生并占领新的空间,继而发展壮大?追寻史前全球性的灾难事件,是为了更理性、客观的认识生物怎样应对环境
【总页数】1页(P)
【作者】王蕙利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88
【相关文献】
1.地球西临第六次大灭绝事件 [J],
2.人类将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J],
3.人类——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罪魁祸首? [J],
4.地球可能进入第六次大灭绝时期 [J],
5.第六次大灭绝时期或来临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已经开始?人类会进化成高等文明吗?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已经开始?人类会进化成高等文明吗?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已经开始?人类会进化成高等文明吗?很多物种已经不在了,被人类逼出了生态圈也好,不负责任地指责它们无法适应环境也罢,它们已经永远地失去了在这个地球上延续族群的机会。

它们之中的一些物种留下了化石或者尸体,一些被博物学家或者充满冒险精神的探险家记录在册,而其它的绝大多数,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充满遗憾地随风而逝。

假如蜜蜂灭绝,它们的不见将引起物种灭绝的多米诺效应,由于从苹果到花椰菜的各类农作物都依托蜜蜂为其授粉。

与此同时,全世界的两栖动物物种有超越1/3面对灭绝要挟,据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兼自然资源保护论者E·O·威尔逊估计,每年有2.7万种物种从地球上不见。

科学家分析指出,在地球的历史上,一共有五次生物大灭绝。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大约85%的物种绝灭。

奥陶纪开始于距今距今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泥盆纪开始于4.05亿年前,结束于3.5亿年前,持续约5000万年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约90%的海洋生物、70%的陆生脊椎动物灭绝。

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5亿年前,共经历了4500万年。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发生于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约80%的生物灭绝。

三叠纪开始于距今2.5亿年前,持续了5000万年。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就是我们熟知的恐龙大灭绝,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大约80%的生物灭绝。

白垩纪开始于距今1.37亿年,经历了7000万年目前,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加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有科学家认为目前地球正在经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由于人口剧增,人们大片砍伐森林,变湿地为耕地。

世界工业的发展,造成空气、水源的污染,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动。

人类还滥杀野生动物,造成部分野生动物灭绝。

每种动植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如果某一环节缺失,将造成巨大的生态灾难。

第六次大灭绝

第六次大灭绝

第六次大灭绝”将来临人类能否挺过?五次大规模灭绝过程曾经差点把地球上的生命完全消灭。

第六次即将来临。

在过去4年里,蜜蜂蜂群出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变化。

在养蜂人无助的注视之下,这些群居昆虫原本所具有的机器一般的效率退化成为无法解释的混乱。

工蜂飞走后再也不会回巢,幼蜂在蜂巢中漫无目的地走动,蜂群的日常劳作无人过问,直到蜂蜜生产完全停止,蜂卵因为得不到照料而死去。

自从2007年以来,这种被称为“蜂群崩溃综合征”的现象每年冬天都会使蜂群数量减少大约30%。

如果蜜蜂灭绝,它们的消失将引发物种灭绝的多米诺效应,因为从苹果到花椰菜的各类农作物都依赖蜜蜂为其授粉。

与此同时,全世界的两栖动物物种有超过1/3面临灭绝威胁,据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兼自然资源保护论者E?O?威尔逊估计,每年有2.7万种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我们是否处在一次大规模灭绝过程的序幕之中,而这一过程最终将导致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动植物物种--包括我们人类自己----的消亡?“第六次灭绝”假设的支持者们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处于新的大灭绝初期我们的地球此前已经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灭绝过程。

恐龙的灭绝是最近的一次,但却并非最致命的一次:那时地球上所有物种的76%被消灭了,恐龙只是跻身其中。

但是在那之前的1.85亿年,曾经发生过一次极具破坏性的大规模灭绝,古生物学者甚至用“大灭绝”来作为那次过程的别名。

发生在“大灭绝”期间的气候变化----很可能包括在西伯利亚持续了数百年的巨型火山的爆发--与我们地球目前正在经历的气候变化有些相似。

不管人类是否对此负有责任,地球的第六次大规模灭绝都将会发生。

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地球正在走向灾难--从鸟类和两栖动物灭绝速度的加快,到超级风暴以及最近的美国中西部干旱,这些证据都强化了这样一个观念,即我们可能正处于一次新的大规模灭绝过程的初期。

比起寻找指责的对象,搞清如何准备好应对不可避免的灾难并幸存下来更加重要。

作为一个物种,现代人目前的长期目标应该是至少再生存100万年。

地球进入第六次物种灭绝:人祸而非天灾

地球进入第六次物种灭绝:人祸而非天灾

地球进入第六次物种灭绝:人祸而非天灾[原文地址]本期专家: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冯伟民博士我们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这并不是耸人听闻的言论,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事实”。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冯伟民博士介绍,目前,来自各个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对物种进行观测和保护,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地球已经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期,而且由于生物栖息地的流失和退化、外来物种入侵、气候变化、资源过度开采、污染和野生动物疾病六大因素,造成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的重大影响,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国外有科学家建议,现在人类已成为地球的主宰,不妨称现在这个时代为,人类世?,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类活动对地球物种的影响,”冯伟民说,我们现在仍然处于地球生物多样性演变的历史,而物种的灭绝大大提高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自从 5.4亿年前地球进入显生宙以来,在生命进化过程中共发生过15次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有5次生物大灭绝,这样的大灭绝延续的时间比较长,可能是几十万年或几百万年。

至于第六次会延续多久,目前很难预测。

物种灭绝:一个并不可怕的概念冯伟民介绍,从地球有生命起源至今已经38亿年了,地球上的生物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不断进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有起伏的、不断变化的轨迹,其中不乏生物灭绝的现象,有小规模的和大规模的,因此物种灭绝是非常正常、非常自然的现象。

如果就单个物种来说,不同的物种拥有不同特性,有的物种拥有庞大的种群和广泛的分布空间,生存率很强,能够演化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或许能够躲避地球发生的各种灾变,成为后续的物种主力军。

有的物种则对环境要求很高,一旦地球发生突变,他们应对能力很差。

因此不同的物种演化的时间是不同的。

往往那些不太适应环境的生物先灭绝,随后会腾出广阔的生态空间,给更具有发展潜力的生物生存和发展。

灭绝是带有悲剧性的,但对新生生物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生物的基因就是在生和灭的不断演变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猜想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猜想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猜想
远涉
【期刊名称】《科技潮》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美国的两位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的5.5亿年里,平均每隔6200万年地球上就会经历一次物种大灭绝,每次灭绝都造成超过一半的物种消失,经历灭绝危机后的地球需要经过1000万年才能恢复元气。

虽然人们对于物种大灭绝提出了解释,包括火山喷发、彗星撞击地球以及海平面的变化等等,但是对于这种周期性的灭绝现象,科学家们没有能够提出合理的解释。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远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即将来临?
2.人类将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3.人类——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罪魁祸首?
4.地球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期人祸非天灾
5.人类——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罪魁祸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能挺过第六次大灭绝吗?
作者:安娜莉·内维茨
来源:《视野》2013年第13期
在过去四年里,蜜蜂蜂群出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变化。

在养蜂人无助的注视之下,这些群居昆虫原本所具有的机器一般的效率退化成为无法解释的混乱。

工蜂飞走后再也不会回巢,幼蜂在蜂巢中漫无目的地走动,蜂群的日常劳作无人过问,直到蜂蜜生产完全停止,蜂卵因为得不到照料而死去。

自从2007年以来,这种被称为“蜂群崩溃综合征”的现象每年冬天都会使蜂群数量减少大约30%。

如果蜜蜂灭绝,它们的消失将引发物种灭绝的多米诺效应,因为从苹果到花椰菜的各类农作物都依赖蜜蜂为其授粉。

与此同时,全世界的两栖动物物种有超过三分之一面临灭绝威胁,每年有2.7万种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我们是否处在一次大规模灭绝过程的序幕之中,而这一过程最终将导致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动植物物种——包括我们人类自己——的消亡?“第六次灭绝”假设的支持者们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处于新的大灭绝初期
我们的地球此前已经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灭绝过程。

恐龙的灭绝是最近的一次,但却并非最致命的一次:那时地球上所有物种的76%被消灭了,恐龙只是跻身其中。

但是在那之前的1.85亿年,曾经发生过一次极具破坏性的大规模灭绝,古生物学者甚至用“大灭绝”来作为那次过程的别名。

发生在“大灭绝”期间的气候变化——很可能包括在西伯利亚持续了数百年的巨型火山的爆发——与我们地球目前正在经历的气候变化有些相似。

不管人类是否对此负有责任,地球的第六次大规模灭绝都将会发生。

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地球正在走向灾难——从鸟类和两栖动物灭绝速度的加快,到超级风暴以及最近的美国中西部干旱,这些证据都强化了这样一个观念,即我们可能正处于一次新的大规模灭绝过程的初期。

比起寻找指责的对象,搞清如何准备好应对不可避免的灾难并幸存下来更加重要。

作为一个物种,现代人目前的长期目标应该是至少再生存100万年。

这一要求并不算高。

我们知道,有一些物种已经生存了数十亿年,更多的物种已经生存了数千万年。

当然,我们近期也可以做一些事情来自救:建立自然灾害和流行病的模型,建设更安全和更可持续的城市,使食物的来源离家更近,而且关键是控制我们的碳排放。

但是除此之外,我们将不得不使用我们全部的技术知识来彻底改变我们所居住的星球——然后找到逃出地球,在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建造城市的办法。

而最后,我们的前途将存在于恒星之间。

我们需要改造地球
不管我们下多大力气控制矿物燃料的使用和碳的排放,地球上今后1000年的气候已经被永久地改变了。

为了防止地球变得不适合人类居住,我们将不得不进一步对环境加以控制,同时让自己变成地球工程师,利用技术去影响地质过程。

作为地球工程师,我们并不是要“治愈”地球或者把地球恢复成人类诞生之前的“天然状态”。

这将意味着让我们在地球碳循环的变动中随波逐流,而地球的碳循环已经造成了多次大规模的灭绝过程。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完全反自然的:我们必须防止地球经过一次次周期性的变化,最终变成一个不适合人类以及人类曾经赖以演化的食物链网的大温室。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改造地球,使之适合于人类。

要让地球变得对人类更友好,我们的地球工程项目需要给地球降温,并且从大气层中清除二氧化碳。

这些项目分成两类。

第一类被称为“太阳管理”,其目的是减少让地球升温的阳光;第二类被称为“二氧化碳清除”,也就是清除大气层中的碳。

迄今为止,在人们尝试过的仅有的几项地球工程努力中,有一项是利用地球上适应性最强的生物——硅藻——来清除大气层中的碳。

在多个实验中,地球工程师们在某些海域投入铁粉以促进那里的海藻生长。

科学家希望,作为其自然生命周期的一部分,这种单细胞生物可以除去空气中的碳,从而把讨厌的碳分子留在体内,同时向四周释放氧气。

我们将通过利用从地球异常气候变化及地质演变历史中所学到的办法,让地球适应我们的需要。

我们还需要让气候作出调整,以适应那些和我们共享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

寻找通向太空的通道
不过最后,我们将不得不走向地球之外的地方,开始为建立真正的行星际文明奠定基石。

这个日子总有一天会到来。

针对小行星的防御和地球工程只能让我们走这么远了。

我们将需要把人们分散到新世界的前哨基地和城市中,这样我们的生存就不会完全依赖于地球——尤其是当地球上的生活变得如此不安全的情况下。

托里诺等级是用来衡量“近地天体”撞击的危险的。

仅仅一次托里诺等级达十级的撞击就会摧毁地球上所有的人类聚居地。

可怕的是,当这种大撞击发生时,只有依靠我们在火星、太空以及其他任何地方拥有的繁荣城市,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才能幸存下来。

问题是,我们不可能把我们拥有的东西都放到手推车上一走了之,现在我们还没有办法使人类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成为一种常态。

目前到达太空的唯一方式是利用火箭,这需要消耗大星能源和金钱,特别是在人们要把体积稍大一些的东西送入太空轨道的时候。

如果我们要建立一种行星际文明,那么我们需要有一种在地球与新世界之间长期往返的交通方案,这是火箭无法胜任的。

更不用说恒星际文明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个国际科学家和投资人团队正打算建造一台高达62英里的太空升降机,它将利用很少的能量使乘客完全摆脱地球引力,从而到达宇宙飞船码头。

这听起来有些荒谬,不过它已经不再是一个仅仅属于科幻想象的方案了。

一些人表示,该项目可以在十年内启动,美国航天局已经悬赏高达200万美元用于奖励可以制造出实现该计划的材料的人士。

太空升降机将成为前往太空的永久性通道,从而使人们可以每天往返太空轨道一次甚至多次。

乘客可以随身带去材料,从而开始在太空中建造飞船和聚居点。

等到我们开始在太空进行采矿作业后,也可以用升降机运回货物。

最为重要的是,一台正常运转的太空升降机的成本只有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的一次性“联盟”号火箭的几千分之一,而且它是利用拉力使货物脱离地球引力,而不是通过燃烧碳排放水平很高的燃料把货物推上太空。

(陈佳玉摘自《参考消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