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听丛志芳老师报告有感
王文英报告心得体会
王文英报告心得体会___年___月___日有幸听了名师王文英老师讲座,感受颇深。
王文英老师刚一___,我们便对这位有着华丽外表、高贵气质的女教师吸引住了眼球。
正如她所说的,听我的讲座,保证让你今夜无眠。
的确,听王文英老师的讲座,我们都被她那美妙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卓越的才华、真诚的语言、幽默的语句、非凡的智慧所折服。
她敢作敢为,率性洒脱。
她爱美,穿衣打扮、教学艺术的另类,都曾经让世俗所不耻,不惜一切代价将学生从她的班上转走……而她的倔强、执著,却让她更加用心、较足了劲,绞尽脑汁,将一个不入流的班打造成了令人咋舌的优秀班___。
从当初的学生强烈要求转班到今天身价百万,可谓翻天覆地的巨变。
说起自己的带班成功的___,她毫不保留地介绍了她的十八般武艺——唱歌、写作、弹琴、舞蹈、健美操、古筝、指挥、设计、编织、美容美发,无不令人惊叹。
她说这些都在她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她谈她用心、用计管理学生、改变学生的一个个案例,但我觉得她成功的最大的奥秘其实是在于她有一种无法抵挡的___,任何人都会受它的感染——热爱生活,勇于进取,不惧怕,不妥协,不退缩,做什么都会用尽十二分力量。
她的教学与众不同,她寓教与乐,学生对她的课兴趣盎然,她与众不同的教学让她的学生心悦诚服,使她赢得了自己事业的骄傲,也使她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她在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在王老师讲的个案中,最令人折服的一个是:收拾___老大的___,她可以揪住他的脖子:满嘴都是行话,___什么东西,你给___听好了,下课到我办公室给___单挑;还有一个是让班级中的老大当众认错,通过学生家长的施压,加上自己的管理才能,实现了让老大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认错的目的。
管无定法,管理有法。
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探索每一个学生所适合的教育方法。
王老师给我的触动,令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从她的言谈中听到了为事业的付出、艰辛,然而听到最多的却是幸福,一种来自职业的幸福。
课堂对话的实践性思考——听夏志芳教授讲座有感
师 生 之 间也 有 了 沟 通 和 互 动 ,但 赞 赏之 余 ,笔 者 不 禁
对 这 种 教学 形 式有 些 困惑 和担 忧 。
二 、课 堂 对话 中出 现的 问题
不 管 老 师 如 何 问 ,学 生 就 是 不 开 口 。实 际 上 ,这 条 潜
生 也 会 异 口同声 地说 听懂 了 ,但 课 后 还 是 有很 多 问题 , 为 什 么课 堂上 不 提 出来 呢 ? 笔 者 就 这 一 问题 走 访 了 呼 和 浩 特 十 四 中 和敬 业 中学 ,同 学 们 说 从 很 小 的 时 候 , 老 师 就讲 过课 上 不 准 提 问题 ,有 问题 课 下 解 决 ,所 以
关 键 词 :课 堂 :对 话
中 图分 类 号 :G6 3 2 . 3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号 :1 6 7 1 — 0 5 6 8 ( 2 0 1 3 ) 0 3 ~ 0 0 9 1 - 0 2
2 0 1 2年 l 2月 1 5号 上 午 笔 者 有 幸 在 内师 大 聆 听
的 天 性 ,笔 者 认 为 这 种 教 学 形 式 有 违 人 性 ,是 一 种
不 同 ,能 否 将 课 下 那 种 活 跃 的气 氛带 上 课 堂 ? 能 的 话 会 遇 到 哪 些 问题 ?怎 么 解 决 这 些 问题 ?下 面 是 笔 者 的
一
些 看法 :
一
、
传统 课 堂 的 弊端
…
是 啊 !一 个 课 上 ,一 个 课 下 ,学 生 的反 应 竟 是 如 此
非 “ 真 问” 。 从 这 些 现 象 中 不 难 看 出 ,在 这 样 的 课 堂 中 ,教 师是 绝对 的权 威 ,学 生 毫 无 发 言 权 ,而 老 师 也 根 本 没 把 学 生 的 发 言 或 不 发 言 当 回事 ,教 师 和学 生 是 两 种 对 立 的 角 色 ,没 有 沟 通 、没 有交 流 ,课 堂 气 氛 死 气沉 沉 ,毫 无 生 机 。 青 少 年 正 处 于 人 生 最 活 跃 的时 期 ,活 泼 可 爱 ,多 说好 动 才 是 他 们 的 本 性 ,这 种 沉 寂 的课 堂扼 杀 了他 们
刘俊芳-听王淑文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点燃职业激情,做一名阳光心态有幸福感的教师》
——听王淑文老师讲座心得体会王淑文老师温婉的笑、铿锵的讲、动情的读以及那沉稳的步伐中满溢着她的激情、阳光与幸福,让我为之动容,进而被她感染。
反思自己这几十年来的职业生涯:工作繁杂、琐碎,……无不让我受到职业倦怠这一深深的困扰。
听了王淑文老师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之后,颇有感触,其实教师更可以是幸福的人啊,教师的职业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
教师拥有阳光心态、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老师们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拥有了阳光心态和幸福的感受,才会把这种情绪带给学生。
“苦也一天,乐也一天”,为什么不调整自己的心态呢?可是要当一个好老师,只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具备现代教师应该具有的能力。
教师是精神的"传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这与我们的幸福"鱼水情深"。
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
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
每一天。
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
上海庙学校:刘俊芳 2016年4月11日。
上海学习心得(朱志芳老师)
上海学习心得朱志芳在上海学习的几天时间,时间虽不长,但对我来说收获很大。
教了二十年书了,连续在高三呆了几年,这两年新课改,要回到全新的高一突然觉得有点茫然。
虽然不时也关注着新课改的动向,也参加了不少的学习,但是还是会被日常的工作和高考指挥棒所左右,少了思考的时间。
这次能够静下心来,一边聆听专家的指导和分析,一边联系自己的实际去思考一些问题。
回顾自己二十年来的教育教学,走过的弯路、一些小小的收获……,有顿悟的感觉,也有了更多的想法,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思考,甚至于对自己孩子的教育。
感触颇深。
一、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对学习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上海铭师培训中心的孙占林校长的“把想好的事做实了”“把做实的事记全了”“把记全的事理顺了”“把理顺的事悟透了”四句话把我们引进了研修班的课程学习。
各位专家精彩的报告,再到格致中学的参观后。
让我更意识到当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要靠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做出更好的成绩。
二、异彩纷呈,讲座全面系统几位老师的讲座就像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
冯大鸣教授的《教师的专业标杆》的讲座,让我知道,怎样去做一个有爱、有意、有效的教师。
还给我们推荐的巴金的《随想录》、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虽说都已读过,回到家后结合老师的讲座,再去细细品读,又是一种不同的感受。
上海交大的陈萍怡教授的《轻松带领人》,让大家在有趣的心理学游戏中,不知不觉的进入到了从心理角度研究教育教学的领域。
动听的音乐带我们进入心灵禅修的体验,“微笑、呼吸、音乐、放松、冥想、随时随地……”,让心情得到调整,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
还有瞬间提升能量法,试发了下,还真有点效果。
幼儿入职心得体会5篇
幼儿入职心得体会5篇幼儿入职心得体会篇18月24至26日,我们进展了为期三天的幼教教师岗前培训。
每天的学习都有颇丰的收获。
第一天的培训内容分两个局部,上午由东丽一幼园长张教师讲解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师德素养,我从中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特殊是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重大和幸福之处。
通过这堂生动的课程,我了解了幼儿教师的职责以及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所包含的详细内容,为今后在实践教学和保育过程中详细如何践行优秀幼师的标准奠定了根底。
下午由天津市儿保所的田医生讲解保育工作一日流程及根本要求,从本次课中深刻的体会到幼儿体格发育特点以及保育特点,依据幼儿的特别性进展日常的保育工作。
并且学习了幼儿常见流行传染病的特点以及防范措施。
通过学习托幼机构一日保育工作流程,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责任重大并兼具,细节打算成败,这次课程讲对我今后的工作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天由华明一幼的张园进步行培训,主要为我们讲解了教养工作一日流程及根本要求,以及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通过今日的培训,我了解了教养员一日工作的根本要求、根本职责,初步了解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了解幼儿习惯、力量、安全防范意识等学问以及应急处理的.技巧和策略,并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职责。
第三天由市教育学院韩副院进步行培训,为我们解读《儿童权利公约》、《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指导纲要》。
韩副院长结合真实生动的案例,让我对这些规程以及纲要有了更系统更直观的熟悉和理解,对以后的教育教学来说有深刻的指导作用。
通过为期三天的培训,让我系统的了解作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幼儿教师所具备的素养和指责,丰富的理论学问和前辈传授的切身阅历是我得到的珍贵财宝。
在今后的幼教道路上,我肯定继承优秀的意志品质素养,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幼儿入职心得体会篇2在得到自己应聘上了xx幼儿园教师消息的那一刻,我就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去xx幼儿园工作的日子,固然也有一点小紧急,究竟自己刚从学校毕业出来,别说教学的阅历丰富,就是连社会工作的阅历都很少。
听王文丽老师报告有感
走近名师--听王文丽老师报告有感“天下讲堂”为我们请来了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院王文丽老师,第一次听王老师的课《手术台就是阵地》,她优美的声音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令人赞叹不已,让我感受到王老师的的课堂魅力不仅在语言文字上,也在其文化的熏陶上。
课文是个小文本,而她构建的,却是一个大文本。
她的课是一扇窗,推开窗,学生发现的是一个大世界。
她的课堂是那样清新自然,在她身上能让人感受到一个年青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年青教师的教育理想,她对教育充满了热情,她在做报告时,没有专家的高深理论,只是以一位普通教师的角色来与我们交流,细说她的成功经历,她的人生经历,从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成为全国名师,她经历了失败,第一次选拔课被淘汰,她并不气馁,而是凭着她对教育的热爱,加倍的努力,对自己的课堂反复录音,认真检查自己的缺点,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最终取得成功。
她鼓励大家,我们不一定成功,但是一定要成长。
我非常欣赏她的这句话。
的确,做为教师我们天天都很累,我们与其他职业的人相比,虽说物质上不够富裕,但我们的精神却得到了富足;有时我在想做一名普通的教师,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从不敢想自己能成为一个名师。
学校上公开课,因为胆怯而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现在想来,人只有在不断的锻炼中得到快速地成长,当机会来到我们身边,就一定要抓住。
而王文丽老师最成功的,在于她的教育中有一个不变的主题,那就是爱。
她谈到一个拥有教育理想的教师应该有一颗博爱善良的心,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的实际情况是班级大,人数多,工作压力大,有时会忽视个别差生的感受,天天抱怨学生学不会,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学不会?听了王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深深感到每一个孩子都值得关注,可能一次否定,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要想让学生爱上学习,就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们交流,让学生爱上老师,才会让她喜欢上自己的课。
王老师的魅力还在于她知识的丰厚,文化的深厚,她谈到有理想的教师应该有扎实的科学文化功底以及一定的教学能力,她说:“一个老师能走多远,就能带领孩子们走多远”。
2024年高中语文老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高中语文老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本____月____日,威海市举行了优质课的评选,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仅听了四节课:塔山中学张秀平老师的《孤独之旅》、威海中学丛旻光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蜊江中学袁晓燕老师的《伟大的悲剧》以及威海九中杜兰薇老师的《你一定会听见》。
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在这几堂课中,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一,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我才认识到《孤独之旅》这篇文章原来也可以这样设计的,那精美的电影更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
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比如,杜兰薇老师在《你一定会听见》中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
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还有蜊江中学袁晓燕老师的《伟大的悲剧》,老师让学生在欣赏南极美景的同时,自己表达心中的感想。
第三,注重反复朗读。
好文章是用来读的,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
比如:塔山中学张秀平老师在《孤独之旅》中让学生反复诵读描写环境的句子,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丛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菲利普夫妇的语言,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人物的性格以及语言的描写手法,并用自己的语言再现了人物的性格。
第四,注重有效地延伸,领悟其义。
在拓展延伸这一部分,张秀平老师为大家出示了《壮志在我胸》这首诗歌,让学生更加深刻透彻地体会到了“远方也许尽是坎坷路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这一重要含义。
林清玄先生说过:\'心美则一切皆美,情深则万象皆深\'。
无论是郁达夫对江南的如诗如画的深情眷恋,还是苏轼的乐观豁达的情怀,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世间万物一切皆美。
听丛智芳讲座感受
明确方向,回归教育的本真------ 听丛智芳老师讲座有感2013年6月28日下午,我和学校的董晓雪、郭慧玲、白玲等老师到实验小学聆听来自赤峰教研室丛智芳老师的语文教学讲座,丛老师讲座的题目是《来自当前阅读教学课堂的观察与思考》。
区教研室曹龙主任主持,各申请申报课题的实验校长以及全体语文科组的教师聆听了此次讲座。
丛老师从“坐井观天”的老故事导入今天的演讲,开头就非常吸引人。
讲座一开始,丛老师便抛出了许多语文教师非常关注的热点话题:“语文阅读教学怎么走?阅读课应该怎么上?当前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接着,丛老师从“观察与发现”、“思考与启示”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在“观察与发现”部分,丛老师结合小学语文各年段的教材,以及她在教研活动中搜集到的典型课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她的两个发现:一、语文阅读课对教师阅读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对于第一个“发现”,丛老师认为有三个原因:㈠是教师与文本、教科书对话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这个问题丛老师从五个例子深入浅出的进行了说明,其中之一就是“可以什么都不想”她从《一次成功的实验》《穷人》举例告诉我们,不良的问法阻碍了我们的教学。
另外教师的偏见学识都直接影响对文本的解读。
有些看是简单的东西,仔细推敲真是不简单哪。
如果我们解读文本时,习惯性的把语文教学的目光引到品德课中,就会有失偏驳,忘记了语文的课的实质。
一语惊醒梦中人哪语文老师对自己所教的内容要有意识,即知道自己想教什么,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
㈡是教师的朗读能力(普通话和语感)还困扰着教学;㈢是教师语文知识的储备,还显不足。
二、当前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收获微薄。
对于第二个“发现”,丛老师认为是由于“阅读教学在得意方面用力过猛”和“教师对教学目标少有清醒的认识”造成的。
在“思考与启示”部分,丛老师向语文教师提出努力的目标:要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要尽量摆脱人文主题对教学的强力束缚;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语言因素,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要力求打破教学的模式化,一课一得,一课两得;要让语文课,不光有听说读写,还要有一定强度和深度的“思”;要积极探索“课内阅读”如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参加“阅读课程,润泽生命”中级自由写作研修班心得体会
参加“阅读课程,润泽生命”中级自由写作研修班心得体会7月24日,一群可爱的“担当者”用真诚、纯粹、专业的阅读火炬把我们点燃。
在美丽的鹭岛,在中级研修的场域,阅读不再是一件事,不再是一个词,不再是一个捧起书的动作,阅读这两个汉字组成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它的所指与能指。
我们的相遇,就是一场共同鼓起勇气,奔赴美好的旅程。
一、如何将自由写作融入班级生活张x老师分享了《从个人到集体:如何将自由写作融入班级生活》。
张老师缓缓地述说,她十多年记日记、写读书摘评、随手记录,用文字记录人生,梳理自己的生活,达到了内心的秩序。
张老师也带着孩子们写集体日记,让孩子们组队书写班级故事,互相激发。
张老师带领八年级的106个孩子不断写作,并在每节课前演讲3分钟,演讲的优秀源于写作的深度,这又促进了写作的进一步深化。
在真诚的实践中,张老师有收获也有困惑,但她坚信:自由写作,一旦上路,就应该开启与岁月为伴的长相厮守。
这是勇气,更是热爱。
二、热爱生活,从写作开始郑xx老师从班级生活入手,巧妙地走进孩子的心里,倾听孩子们的内心想法,寻找写作的话题,又与班级管理巧妙结合,写班集体的不完美写老师写同学写自己,用孩子们的金点子代替老师的“唠叨”。
师生关系自然美好,班级管理有序。
套圈游戏、树叶画、美食节、合编诗集等活动后,与写作链接,丰富的生活内容,使得写作素材多而有趣。
链接教材,链接整本书共读,跨省通信等各种形式,让孩子们有话题可写,保持写作的冲动。
郑老师说,足够的引导+足够的写作+漫长的岁月,往往会成就一段丰盈的赠予。
她还说,在自由写作的天地里,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三、自由写作,一股美丽的生命之流单x老师带领孩子们组建班级写作团队,共写班级日记,每月交流反馈。
孩子们交流共写的日记,比照生活与自己的感受,促成生活的梳理与反思。
单老师带领班级进行课内读写绘,整本书写作实践,最终走向了思辨写作,写研究报告,做记者采访“孔子”、采访“苏轼”,为苏轼写传记,好孩子vs坏孩子等话题的探讨,引导孩子们清楚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自己的生命对话,并在毕业季,送出了《恰同学少年》文集作为毕业赞礼。
听丛志芳老师讲座的体会
听丛志芳老师讲座的体会
龙山小学闫雪
今天,自治区教研室丛志芳老师来我校讲学。
我校干部、教职工全员参加。
丛老师是自治区教学能手、自治区学科带头人、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小语会理事,是从教学第一线走出来的科研型教师,他们“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实验的成功,推动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丛老师的学术文章常见国家级、省级期刊,在内蒙古地区有一定学术影响。
丛老师的讲座以“专业成长之路”为主题,讲述了她从教十七年来的为师、为学的学习、思考、探索、成长的历程:
一、学习之路——由当一个好教师到不满足当一个好教师。
跟老教师学,学习如何上课;向书本学,积淀文化;向教研员学,提升理论;走进东北师大,开阔了眼界,开阔了思想。
实现着实践和理论的对接,实现着琐碎的教学思考到教育人生的提升。
二、专业成长之路——由一个小语教师到一个教研员。
读书、写作打下了语文教师应有的基本功和文化功底;寻找更大的“生命的林子”的追求,使自己不懈进取;师长的信任、培养与期盼,使自己走向更坚定、更成熟、更厚重。
实现了由一个学习别人到独立思考再到自觉科研的成长。
三、伴教改“成长”,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轨迹。
丛老师的讲座,立足为师根本,举重若轻,娓娓而谈,亲切
朴实,但亲切中可见为人之品,轻松中可感受事业追求。
讲座给人留下的,是一种绵长的回味!
2010.10.。
宁夏贺兰四中初中教师教学论文 国培后的“有效教学”的反思
通过此次国培之后,静下心来,细细体味,收获颇多。
一、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明确、更深刻的认识。
我通过这次培训不仅加强了自己学科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参加了广元外国语学校公开课的听课、说课、评课,从那里我学会了多角度、多层面对课堂教学上的各种困惑和行为进行理论的诠释和深刻的反思,我觉得,听了各位老师的经验谈以后,对教材把握的更准确了,自己调控课堂的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真正体会到了在学科教研中同伴互助的温暖。
我愈加觉得,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新观念迫在眉睫;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还应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综合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做到:1、坚持体验性原则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体验学习的情景、体验学习的气氛和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认识知识,从而使学生主体与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2、坚持开放性原则探索各种课堂教学模式,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给学生,也不是把教学纳入自己的轨道。
而是变“牵”为“引”,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质疑,在教师的引导下,生生探索、交流,师生交流、对话,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孕育创新意识。
3、坚持合作性原则这主要是通过小组学习、全班交流的方式指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使他们在交流与探讨中共同成长。
合作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志的发展。
而教师则是幕后英雄,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同学生一起和谐发展。
4、坚持现实性原则有一位教育家曾提出,我们的教育应“把人放到人的环境中培养成现实的人”。
方丛老师演讲感悟
方丛老师演讲感悟
今天陪孩子去听方丛老师的演讲,看见满怀赤诚的孩子们抱着一颗想要改变成长的心相聚于此!我的内心也受到了触动。
在听完方丛老师的演讲之后,我甚至也和孩子一样获得了成长,并不只是身体上的成长,还有精神上的成长。
方丛老师的演讲包含:“敢说、想说、会说、能说”,这几个部分。
这些都是要告诉孩子要学会合理的表达。
生活中我们和别人的情感交流大部分是靠语言完成的。
但语言的表达除了要靠基础知识外,方丛老师还告诉孩子们要有良好的交流心态。
我从小到大就比较胆小,不喜欢和陌生人有过多交流。
看到现在的孩子,能有机会接触到方丛老师的演讲。
我真的很羡慕他们。
听了方丛老师的这次演讲我也认为改变一定是从内心深处开始的,和方丛老师一样,学会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内心,多去交流。
读丛智芳的语文教育的理智与情感有感
读丛智芳的语文教育的理智与情感有感读丛智芳的语文教育的理智与情感有感读一本好书,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总想一口气读完。
近日,有幸读了丛智芳老师的《语文教育的理智与情感》,就读出了这样的感觉。
那温润的语言,那细腻的情感,那善良的心灵,那美好的观点,都吸引着我和她一起走入了语文课本,走近了她身边的老师、朋友,了解了她熟知的名人,重温了童年,品味了经典。
这是一次心灵上的绝美瑜伽,一段情感上的愉悦旅程。
丛老师的情感细腻,语言流畅,读她的文章如水入口,舒爽自然;如酒入心,醇美醉人。
捧书细读,如同留连在香气四溢的小径。
在沁人心脾的甜香里,时而会为一朵小花驻足,时而会被一株异草牵引,正是“掬水月在手,弄花满衣香。
”读丛老师的“细读文本”,常常被她对教材品读之“细”而惊到,她怎么就能有那样的独特视角,怎么就会有那么敏锐的触觉:《不要小瞧一只狗》中那狗竟是个温暖的存在,有了它,画有了趣,人有了情,家有了生机。
《晏子的语言艺术在哪》中晏子的语言艺术是把难听的语辞说婉转,把硬话说软和,声色俱厉却不动声色,义正词严却嬉皮笑脸。
《草原之外》中“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这句竟然是因为老舍看到草原后,颠覆了以前对草原不好的印象。
《这般写花为哪般》中这般写“花钟”,原来是为取其形象灵动、华丽之美和简洁之美交相呼应,长句和短句彼此照应,读起来有音乐般的错落感。
丛老师书中关于语文教学所举的例子,都是她亲自上过或听过的课堂实例。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丛老师所倡导的语文教育观点:“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如果看不到它身上作者的情感因素,语文味还是淡的,还是浅的。
”“随文说写要立足文本,选择合适的路径。
训练要从文本中来,又到文本中去。
”“解读教材要有成人的视野,儿童的视角;科学的视野,语文的视角;原著的视野,篇章的视角。
”“教师一定要知道每一课要教什么,怎么教要完全服务于教什么。
”“教语文本体性内容,就是语文味的体现。
”丛老师反对对教材的过度解读、定式解读、偏执解读;反对朗读教学中标注重音的机械“教”,反对教师朗读前给学生定个情感的调子等等。
听阳光型教师王文英报告有感
听阳光型老师王文英报告有感2021年12月3日下午,其次讲倾听了全国优秀班主任王文英的精彩报告。
伴随着王老师的一曲《相逢是首歌》让我们走进了一个布满阳光、布满激情的世界。
整个下午感受着一位才智老师的阳光心态,观赏着一位才智老师的阳光才艺呈现,共享着一位才智老师的阳光幸福。
她是一个有诗意、有共性、很阳光、很爱美的女人。
听王老师的报告,会发觉她很宠爱生活,由于她主见“活出精彩,活出自己”;她多才多艺:曾学过声乐,获得过太原市级大奖赛美声唱法三等奖;学过钢琴,已通过七级;学过舞蹈,曾在全国竞赛中获奖;学过指挥,荣获过省优秀指挥称号;她还学过体操、学过古筝、学过武术,学过美发,学过裁剪……给人感觉是全才啊!好艳羡啊! 王老师的班级管理很有方法,整理起来就是:一、做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有坚忍坚韧的毅力。
二、要想走进同学的世界,先给他一个宠爱你的理由。
三、要把阳光洒进同学的心田。
四、用同学的思维去训练感化同学。
五、制定合理有效的班规。
六、用自身独特的魅力影响同学。
听了王老师的报告,让我豁然开朗,回过头看看这半个学期的自己:自从带了一班级六班的班主任,我就感觉成天都在托着疲乏的身躯,行走在教室办公室之间。
总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会,所以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包办,比如:孩子不会扫地,每天下午我就自己扫,自己拖。
后来制定了卫生分工,每个孩子每天都有自己的任务,方案是很好,可是每天下午家长来接的早,学校规定打扫卫生的时间还没到,教室里已经走没人了。
还是得自己干,愚昧的很啊!还令我困扰的是刚接班那会班里的孩子上课太能说了,小嘴都住不下,哪管你老师在与不在啊!根本就没把你当回事!我每天上课那是得提高好几个分贝啊!成天没事就在琢磨怎么管好这群娃娃,奖罚分明、抓典型、鼓舞表扬表现最好的、等等几乎是隔一两天就换一种方式来整治课堂纪律,效果是有点了,但时间久了能想到的方法也都用的差不多了。
总是有那么几个同学上课搞小动作,还是存在不听课的。
香草吐芬芳 ——听王茝教授讲座心得
香草吐芬芳——听王茝教授讲座心得昨天中午,我接到学校通知:去74中学听王茝教授关于教师职业素养的讲座,我下午三节课,晚上还有夜自习辅导,我本想和领导请假不去,但是最后还是自觉调好课,在规定时间到达了74中学。
在主持人简短介绍后,一位风度儒雅、精神饱满的中年男士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他身材保持的很好,没有中年油腻大叔的丝毫特征,可见是一个比较自律的人。
他开口讲话,声音缺少男性浑厚的磁性,说实话,音色并不吸引我。
但是他的开场白一下子激起了我听讲的兴趣。
他从自己的名字说起,要做大家的一字之师。
“茝”,大多数人不认识,包括我。
这个字的含义是香草,所以他的笔名就叫“王香草”。
由于名字生僻给自己带来了许多不便,所以他为自己女儿起名“王月亮”,关于这个名字他讲了四点原因,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条,他说自己妻子经常问他,你到底爱我有多深,他就有话可回了:月亮代表我的心。
讲到这里,很多人笑了。
可见他是一个智慧而又幽默的人。
王老师讲座的题目是“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主要内容是关于教师职业素养,这样的讲座如果没有出众的口才和特色的素材很容易让听众厌倦。
这次讲座两者兼备,王老师围绕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幸福和职业认同来讲,重点谈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幸福。
六条师德内容很多老师并不陌生,王老师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名人名言,诙谐风趣地穿插一个个小故事,再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把本来很教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教师的职业幸福有哪些呢?王老师列出了三条:一、育人的幸福,二、读书的幸福,三创作的幸福。
作为教师,如果能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当然是幸运且幸福的事情,但是面对大多数平凡普通的孩子,陪伴他们成长为正直、善良、明礼、守法的人,这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价值所在。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和书的亲密关系,但是这里的“书”不仅仅指教材、教参和其它教辅书。
作为教师,除了教育理论书籍要深入阅读,我们更要有开阔的视野尽可能多的阅读人文类的书籍。
王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以下书目:《诗经》、《论语》、《史记》、唐诗宋词、四大名著、鲁迅作品集、《毛泽东选集》,这些都是我们文化中的经典作品,这些书中的大部分我已经阅读过,但是,正如王老师所说,这些书值得反复阅读,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好书对人的滋养是久远绵长的。
国培领悟_学习心得体会.doc
国培感悟_学习心得体会记得刚刚培训的第一天就听长训班的同学说这场讲座是最值得期待的,因此就盼望着,盼望着,东风终于来了。
讲课的是来自华师大的教授、博导方智范。
一个近七旬的学者,面颊清秀,精神矍铄,就差太阳穴高高隆起了;厚厚的镜片射出深邃的光芒,声音洪亮,不用扬声器,我都敢确定坐在面的学员也可以清晰的听见。
他的讲授题目是《古诗词的新视野》,别的不说,我是听出了,也听懂了新视野和新境界。
从古到今,自中至外,由点而面,侃侃而谈,不徐不疾。
我不由得被引领,然后迷恋,最后只剩陶醉了。
不可否认,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难点之一,我一直自负的认为我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有点东西的,(为什么特别说到教学内容呢?我的语言表达是非常标准的“无为普通话”,这辈子估计是无可救药了,从这点来说,实际上我是个不合格的语文教师,着实惭愧。
)但听了方教授的课,他那广博的学问,他那犀利的思维,确实让我嗅到了高山仰止的味儿。
要说他是汪洋大海,并非夸张;我呢?顶多算是一叶扁舟,连浪花都不能算。
因为浪花本身就是海的一部分,而舟不是。
舟需是要主动进入的,继而乘风破浪。
当然在像方老师这样的大海里,我肯定是不能直挂云帆的了。
但有个念想,有个坐标,总不至于沉没,那也是莫大的幸事。
愿能汲取波涛的力量,让这叶扁舟快乐的驶在初中课堂这条溪流里。
最后我想化用一首古诗来结束我的感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国培之悠悠,独卓然而飘逸。
国培感悟——语文老师应多读、多写_学习心得体会黄山市歙县深渡中心学校汪志强我从9月26日到合肥师范学院参加“国培计划”置换脱产学习这些天以来,听了许多专家、教授、特级的课,这些课都有一个共性的话题就是——语文要多读、多写。
语文老师要想教好学生的,必须要提高文化修养;必须自己要会写文章,要写“下水作文”。
他们说得很有道理,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就是他的文化修养高;能写文章,能教书;不离实践,自我研修;能独立思考问题,不人云亦云,“不要让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的跑马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丛志芳老师“来自当前阅读教学课堂
的观察与思考”报告有感
东胜区鸿波小学王文
刚看到东胜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专题教研会活动安排表,为早晨不能观看丛老师的课有一丝遗憾,可没想到下午听报告得到的竟是一个大惊喜。
丛老师的报告分成两部分:观察与发现,思考与启示。
在“观察与启示”部分,丛老师提出语文阅读是对教师阅读能力的考验,及学生在课堂上收获微薄两个发现。
考验教师的阅读能力具体考验什么呢?丛老师认为是考验教师与文本、作者、教科书编者对话的能力,考验教师的朗读力,考验教师语文知识的储备。
在这部分报告中她列举了《一次成功的实验》、《画家与牧童》、《跨越百年的美丽》等课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丛老师发现在教学中教师会过度美化作家笔下原本自然的人物,教师会先入为主为人物乱贴标签,教师会分不清作者、作者笔下的人物,教学中出现角色混乱现象,教学中甚至对一些词句的应用也生搬硬套。
教师并未真正读懂文本,读懂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用。
在举《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课例时,她提到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做了个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的句子理解,提出这篇课文是安排在“异国风情”这一单元的,编者的意思是要让学生体会异域风情,学习将人文与风景融合在一起,以回忆的方式写出异
国风情,写出对异域思念之情的方法。
教学中应跳出思想教育的束缚,引导学生欣赏文章,激起共鸣,学习写法,去酝酿自己的文章。
总之,语文老师只有读懂文本,读懂作者,清楚编者意图,才能有效驾驭教材。
提到有效性,丛老师毫不客气地提出现在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微薄。
初见丛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微薄”这个词时,我禁不住心头一震,这一震有赞同,有感慨,有失落……五味杂陈。
我想在场的每一位用心教书的老师一定和我有同感。
我们的很多孩子害怕写作,错字频现,表达笨拙,写出的文章也少有灵性。
正如管建刚老师所说:“指向写作的阅读才是作为专业语文学习者的阅读本质所在。
”
丛老师指出了出现这一局面的问题所在: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不能达到训练语言的目的(如问题“你想对某某某说什么?”,回答仅三言两语即可);教学中只关注内容不关注形式,对学生组织材料指导少;年段目标不突出,缺少梯度;时间短,任务重,没有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丛老师在“思考与启示”部分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1. 教师多读书,多动笔,涵养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及教学底蕴。
2. 教师要多思考,对一般教学做法再问个为什么。
3. 要研究着眼于表达的阅读课。
4. 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5 .要力求打破教学的模式化,一课一得,一课两得。
“对一般教学方法再问个为什么”,丛老师认为老师应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为什么要让学生质疑问难,为什么要体会表达方法,为什么要强调不同体裁,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为什么要板书,为什么要读写结合等问题。
正如吴忠豪老师所说,阅读教学应注重语言积累,学习阅读方法,阅读教学过程蕴育着写的教学。
怎样突出写的教学,丛老师提出要立足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点。
她在报告中给我们举了人教版三年级课文《燕子专列》写作训练的例子。
通常我们会要求学生以“我想对贝蒂说”为开头,让学生写几句话,结果令人沮丧。
如果本课读写设计改为写一篇电台广播稿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帮助燕子,故事背景就宏阔起来,孩子们既熟悉了文本的表达,又有话可写了,写练顺理成章。
这样的设计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以台湾老师张永新的《小草》课为例,丛老师介绍了着眼于表达的阅读课。
课例中以多文本为资源,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作者的成文方法。
不可以不说学生在这一节课中收获颇丰。
最后,丛老师说明语文课不仅有听说读写,还要有一定的强度和深度的思考。
思考课内阅读如何有利于课外阅读;教会学生欣赏作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阅读品味;思考通往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丛老师尝试以《杨氏之子》作古文阅读的启蒙课教学,抛砖引玉,展示如何将阅读教学引得更高更远。
这又一次引发我们对名著片段教学、名作家作品教学、主题教学等相关教学的思考。
作为一个一线语文教师,听着丛老师的讲座,有极强的共鸣也有颇多感慨。
我们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学习,终身学习,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重要手段。
我们的语文教学基于这一目标正走向务实创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