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英教案

合集下载

英语翻译公开课教案竞赛

英语翻译公开课教案竞赛

英语翻译公开课教案竞赛教案一:初级翻译能力训练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翻译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训练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使其能够熟练地将中文翻译成英文。

3.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1. 翻译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熟练运用各类句型和词汇进行翻译。

教学难点:1. 中英文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2. 翻译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PowerPoint课件或黑板- 复印教材和词典2. 学生准备:- 笔和纸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段中文短文并提问学生了解其内容的方式,引入翻译的主题,并让学生思考翻译的重要性和难点。

Step 2:讲解基本概念和技巧(1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翻译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包括字面翻译和意译的区别,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Step 3:示范翻译(20分钟)老师选择一些简单的中文句子进行示范翻译,并解释其意思、将其翻译成英文,并和学生一起讨论答案。

Step 4:学生练习(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用英文翻译给出的中文句子,并在小组内讨论和纠正。

Step 5:总结归纳(10分钟)老师总结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常见错误,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Step 6:巩固练习(15分钟)发放可供学生个人完成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加强对翻译技巧的掌握。

教案二:高级翻译技巧培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高级翻译技巧,提高英语翻译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高级翻译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2. 学术、商务和文化类文本的翻译。

教学难点:1. 高级翻译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2. 学生在不同领域翻译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PowerPoint课件或黑板- 复印教材和词典- 配套案例和练习题2. 学生准备:- 笔和纸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讲解一段英文短文并提问学生了解其内容的方式,引入高级翻译技巧的主题,并让学生思考翻译中的一些挑战和问题。

大学英语1翻译教案

大学英语1翻译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1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英语翻译的基本能力,包括汉译英和英译汉。

2. 提高学生对不同语境下词汇和句型的运用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翻译技巧和方法2. 词汇和句型的正确运用3. 文化差异的理解教学难点:1.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2. 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教学内容:1. 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词汇翻译技巧3. 句子翻译技巧4. 文化差异处理方法5. 实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简短的英文演讲或对话,引导学生思考翻译的重要性。

2. 提问:翻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翻译基本概念和原则(10分钟)1. 介绍翻译的基本概念,如直译、意译、逐字逐句翻译等。

2. 讲解翻译的基本原则,如忠实原文、通顺易懂、符合目标语言习惯等。

三、词汇翻译技巧(15分钟)1. 介绍常见的翻译技巧,如增译、减译、替换、转译等。

2.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汇进行翻译。

四、句子翻译技巧(15分钟)1. 讲解句子翻译的步骤,如分析句子结构、确定主谓宾关系、调整语序等。

2. 通过实例分析如何将复杂句子翻译得准确、流畅。

五、文化差异处理方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 介绍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如查找资料、请教专业人士等。

六、实例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给出的句子进行翻译练习。

2. 教师点评,总结翻译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翻译技巧和文化差异处理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翻译练习。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翻译练习,评估其翻译技巧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翻译题目的完成情况,全面评估学生的翻译能力。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整体设计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整体设计

课程 简介
课改 前的 课程 情况
课改 简要 思路
全课 实施 过程
新课 效果
新旧 教法 对比
课改 个人 感受
课程的理论支撑及国家标准
《英汉汉英翻译》 整体设计
课程 简介
课改 前的 课程 情况
课改 简要 思路
全课 实施 过程
新课 效果
新旧 教法 对比
课改 个人 感受
《英汉汉英翻译》 整体设计
课程的项目设计
应 用 文
Gr Gr Gr Gr Gr Gr ou ou ou ou ou ou p1 p2 p3 p4 p5 p6

课程 简介
课改 前的 课程 情况
课改 简要 思路
全课 实施 过程
新课 效果
新旧 教法 对比
课改 个人 感受
《英汉汉英翻译》 整体设计
四、全课实施过程
——课程进度图
周 次
1
2
3
4
5
6
英语教学教案及学
习内容等;
3.能引导其他小学
英语以老职师业掌岗握位正需确求为依据,分析岗位典型工作流程及能力、知识和 素的质英要语求教,学确法定。本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
课程 简介
课改 前的 课程 情况
课改 简要 思路
全课 实施 过程
新课 效果
新旧 教法 对比
课改 个人 感受
教学设计流程及要求
1.能够理解教材所需要传授的知识点
,并且能够进行有机分析。
熟悉了解教材
《英汉汉英翻译》 整体设计 1.知道小学英语教学基本知识。
2.能够确定教学方法,依据实际情况 整理思路 准备教学内容。
能 力 3.能够编写详细完备的英语课

小学课文英汉互译教案模板

小学课文英汉互译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汉互译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2. 词汇讲解3. 句子结构分析4. 互译练习教学步骤:一、导入1. 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二、课文内容概述1. 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课文结构,总结主要内容和观点。

三、词汇讲解1. 教师挑选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讲解。

2. 引导学生分析词汇在句子中的含义和用法。

3. 进行词汇拼写和用法练习。

四、句子结构分析1. 教师分析课文中典型的句子结构,如简单句、复合句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句子成分,理解句子含义。

3. 学生进行句子翻译练习。

五、互译练习1. 教师给出一段英文,学生将其翻译成汉语。

2. 学生相互检查翻译,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3. 教师给出一段汉语,学生将其翻译成英语。

4. 学生相互检查翻译,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词汇和句型。

2. 学生尝试将课文中的段落翻译成英语或汉语。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2. 词汇卡片3. 句型练习册4. 翻译练习题5. 课件或黑板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练习情况。

2. 翻译准确性:检查学生的翻译练习,评估其翻译水平。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汉英翻译教案

汉英翻译教案

汉英翻译教案【篇一:翻译教案】使用教材:张培基等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讲翻译原则简介教学目标:了解基本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研究的问题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重点:1.翻译的定义和内涵(translation is an n art/science/craft?)2.中国几位翻译家的理论:严复、傅雷、钱钟书、刘重德3.中国翻译史上的论争:鲁迅—宁信而不顺;梁秋实、赵景深:宁顺而不信难点:1.直译与意译2.归化与异化:归化派代表人物尤金.奈达,异化派代表人物韦努蒂课时分配:课堂讲授60分钟;课堂小节10分钟;课堂作业20分钟教学内容:1.翻译的定义和内涵:(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translation is an art/ science/craft?2.中国几位翻译家的理论(influential translation principles):严复:信达雅--- 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 the “three character guide” is regarded as a plumb-line of long standing to measur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ranslating.傅雷:神似---spiritual conformity. emphasizing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flavor of the original.强调原作神韵再现。

钱钟书:化境---sublimed adaptation. focus on the translator’s smooth and idiomatic chinese version for the sake of the chinese reader.刘重德:信、达、切---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closeness.阅读本讲全文课后练习:p.6 第三大题第二讲翻译的过程教学目标:怎样去理解和表达;学会表达的基本策略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重点:理解与表达a.理解语言现象b.理解逻辑关系c.理解原文所涉及的事物难点:切不可望文生义.特别注意;习惯与表达课时分配:课堂讲授55分钟;课堂小节5 分钟;课堂作业30分钟教学内容:1.理解与表达:he found them pushing needles, thread, pots, pans, ribbons, yarns, scissors and buttons to house wives.他发现他们在向家庭主妇推销针头线脑,锅碗瓢盆。

英汉互译课教案 优质课件

英汉互译课教案 优质课件

雷声隆隆 暴风雨咆哮 汽笛尖叫 泉水汩汩 铃声叮当 细雨淅沥 微风瑟瑟 哒哒的敲门声 飞机“嗖”一声掠过
文学文体(诗歌)
I slip, I slide, I gloom, I glance, Among my skimming swallows; I make the netted sunbeam dance Against my sandy shallows.
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互相沟通的 纽带和桥梁,是把一种语言(可以称之 为“原语”)所表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 言(可以称之为“译语”)传达出来的 过程。
英汉语词汇的根本特征 (从词汇缺项角度看)
汉语缺冠词:
英语缺语气助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狗跑得快。
Are you coming or not?
A dog runs quickly.

—— Tennyson: The Brook
英汉语词汇的根本特征 (从对应角度看)
A:一对一关系 uranium; Marxism; CPU B:一对多关系 笑: laugh; smile; giggle; chuckle; beaming; jeer;
guffaw; smirk; grin wife wife 和I 的同义词.doc C:不对应关系 “品”;目不识丁;雨后春笋;teenager
你来不来?
Dogs run quickly.
你来不来呢?
He is a pianist and singer. 你来呢,还是不来?
他是钢琴师兼歌手。 汉语中的常用语气助
This is the life for me.

小学英汉互译讲解教案模板

小学英汉互译讲解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汉互译技巧,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1. 基本的英汉互译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英语句子结构,准确翻译。

2.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英文原文材料。

3. 翻译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英汉互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英汉互译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PPT,介绍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如直译、意译、音译等。

2. 教师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各种翻译技巧的运用。

三、课堂练习1. 教师提供一段英文原文,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2. 教师点评学生的翻译,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改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英汉互译练习,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还记得吗?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PPT,介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

2. 教师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

三、课堂练习1. 教师提供一段英文原文,要求学生在翻译时注意跨文化交际。

2. 教师点评学生的翻译,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改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跨文化交际练习,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英汉互译技巧。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提高自己的翻译和交际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课前准备:小学三年级语文翻译练习教案

课前准备:小学三年级语文翻译练习教案

课前准备:小学三年级语文翻译练习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翻译技巧2.能够掌握基本的翻译要领,理解所翻译的句子意思3.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教学重点:翻译要领和技巧的讲解,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翻译句子的意思,语法和词汇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宣布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小学三年级语文翻译练习,让同学们预习一下今天的课程。

二、讲解翻译要领和技巧1.翻译要领(1)理解原语言的意思。

在将一段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时候,首先要理解原语言的意思。

(2)注意语法。

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语法上的正确性,尽可能的保证语法的规范。

(3)注意词性、词形、词序。

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词性、词形、词序的正确性,以防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4)掌握表达方式。

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掌握表述方式,使翻译的语言更加优美、通顺。

2.翻译技巧(1)学会解读语境。

在翻译的时候,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2)学会借助在线工具。

当遇到生词或不能理解的语句时,可以借助一些在线翻译工具来帮助自己。

(3)学会独立思考。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独立思考,理解和掌握原文的含义。

三、阅读和翻译练习1.带着目的阅读在阅读之前,需要先明确自己想从这篇文章中学习什么,有哪些重要信息可以用于观点的支撑,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2.逐句翻译在阅读之后,需要将自己所读的文章逐句翻译,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意思。

3.多角度解读如果同学们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一些不确定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解读,从而得到准确的意思。

四、总结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小学三年级语文翻译练习。

通过讲解翻译要领和技巧,带领同学们进行了阅读和翻译练习,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翻译技巧,并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多动脑筋,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 英汉互译(一)》第1课教案

《 英汉互译(一)》第1课教案

广西师范学院《英汉互译(一)》课程教案编号: 15-1 开课单位:外语系授课教研室:翻译写作课程名称:《英汉互译(一)》授课教师:唐旭光教材:《新编英汉互译教程》,授课对象:06级英语专业2、3、5班《英汉互译(一)》第一讲翻译简论与主要翻译方法(A Brief Discussion of Translation and Major Translation Approaches)1. IntroductionTranslation studies started along with translation practice. Translation theories developed flourishingly in the 20th century, especiall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last century.In fact, translation, which is a very complex phenomenon, is related to different disciplines, such as linguistics, psychology, sociology, cultural anthropology, communication theory, literary criticism, aesthetics, and semiotics. As translation study is a cross-discipline and cross-culture subject involving many aspects of human knowledge, the lack of a fully acceptable theory of translation should not come as a surprise. Meanwhile, quite a number of translation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have become universally acceptable and widely applicable. They are, of course, the fruits of many translation theorists and translation practitioners at home and abroad.2.The Origin of TranslationLanguage makes it possible for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freely so as to complete important tasks in human life. Translation makes it possible for people from different languages to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so as to complete important tasks in their life.Theodore Savory points out, “Translation is almost as old as original authorship and has a history as honorable and as complex as that of any other branch of literature”(申雨平, 2002:4).In Zhou Dynasty there were different forms of address for translators in different places. “Translators are called Ji in the east, Xiang in the south, Didi in the west, andYi in the north(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陈福康, 2000:3).3. Function of TranslationIt has helped people to better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and in the mean time it has facil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of all nations, such as the Sutra translation (佛经翻译)in China and the Bible transla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Actually, translation, as a means to bridge different cultures, has been playing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glob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hina in particular benefits a great deal from translation, which is obvious to all.4. Nature of translationOne school of theorists maintain that any interpretation is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thus defined includes intra-lingual rewording(语言内的重新措辞), inter-lingual (语言之间的翻译或语际翻译)translation and inter-semiotic transmutation(符号转换).But most schola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ranslation maintain that translation is a communicative activity which entails a most adequate or identical reproduction in a target language of a written message or text in a source language.5.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in our textbook as follows: Translation or translating is a communicative activity or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makes great effort to thoroughly comprehend a written message or text i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works very hard to achieve an adequate or an almost identical reproduc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version of the written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or text. In terms of its nature or character, translation is both an art and a science as well, since it calls for a good command of at least two languages, a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their rules, and some knowledge of at least two cultures, as well as a good grasp of the necessary translation theories.6. Other scholars’ viewpoints about the translation1). The traditional viewpoint about the nature of translation is that translation is an art only. This viewpoint is still maintained by Xu Yuanchong(许渊冲), a well-known professor at Beijing University, and a few other scholars.2). Professor Liu Zhongde vigorously advocates that translation is a science as well as an art mainly because of the following reasons:Firstly, like any other art and science, translation requires a good grasp and a flexible use of the necessary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skills.Secondly, like any other art and science, translation calls for independent, honest and creative effort.Thirdly, just like any other art and science, translation demands that the translator be very careful about and highly responsible for his or her work.7. Principle for translationThe 13 statements on page 81). A translation must reproduce the words of the SLT(Source Language Text).2). A translation must reproduce the ideas (meaning) of the SLT.3). A translation should read like an original work.4). A translation should read like a translation.5). A translation should reflect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6). A translation should possess the style of the translator.7). A translation should retain the historical stylistic dimension of the SLT.8). A translation should read as a contemporary piece of literature.9). A translation may add to or omit from the original.10). A translation may never add to or omit from the original.11). A translation should let the readers of the SLT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text (TLT) have essentially the same response.12). A translation should convey what the SLT author intends to convey.13). A translation should satisfy the need of the client.Evidently, though each of the above statements is right in a certain sense, yet it is not adequate or comprehensive enough to serve as a translation principle. Some of the principles proposed by various translation theorists can find their expression in the statements given above. Interlinear translation i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first statement. Yan Fu’s three-character principle can be a combination of statements 2, 3 and 6.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s best express ed in statement 11.8. Yan Fu’s Considerations for translation?Strictly speaking, a translation theory in its true sense in China originated from Yan Fu(严复). He proposed the famous triple principle for translation, namely, faithfulness(信), expressiveness(达) and elegance(雅).1). His faithfulness means that the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text, ie, the version should keep the content or ideas of the original.2). His expressiveness means that the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expressive and coherent without anything awkward. In other words, his expressiveness requires that the version should be fluid, smooth, and easy to read and understand.3). His elegance demands that the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exquisite and that its style ought to be very graceful.9. Professor Liu Zhongde argues against “elegance” as a principle for translation of the original styleHe argued eloquently against “elegance” as a principle for translation of the original style. We all know that not all work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elegant style. Different writers display different styles. For instance, Lenin wrote in a bold style, and Hemingway wrote in a simple, symbolic style. Even the same writer shows different styles on different occasion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Naturally, different works demonstrate different styles. Thus, it is impossible & absolutely wrong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elegance in the translated text if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 is not elegant.10. The compiler of the textbook in favor of “closeness”1). We are in favor of Professor Liu’s triple translation principle. He changed Yan Fu’s “elegance” into “closeness”, which represents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translation theory. His “closeness” is central in meaning. It is suitable for translation of all types of texts with different styles.2). If the original tex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elegant style, the translator should do his utmost to render it into a graceful text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hose style is close to the original elegant style.If the original style is highly technical with a wealth of technical terms, thetranslator ought to employ plenty of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term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make the translated style as close to the original technical style as possible.3). If the original style is colloquial with a lot of informal words and colloquial sentences, the translator should translate it into a text with an informal style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original one by using many colloquial words and informal sentences.If the original style is ornate, the translator should follow suit and make effort to render the translated style as close to the original as possible.If the original text contains some vulgar words and sentences, the translator is not entitled to replace them with elegant words or sentences, and he should reproduce the original by using some corresponding vulgar words and sentences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ranslators are duty-bound to do so,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 they are translators.4). As we know, Yan Fu’s triple translation principle is highly concise and well rhymed and quite easy to learn by heart, which i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it is still very popular in China today.Professor Liu’s triple principle is similar to Yan Fu’s in that it is equally concise and easy to remember.Though Professor Liu’s triple principle is n ot rhymed, yet it is very forceful and impressive, for the Chinese character “切” is uttered in the falling tone, carrying the implication that faithfully conveying the original style or rendering the translated style as close to the original as possible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and worth the translator’s great effort.11. Nida’s principle for translationEugene A. Nida and Taber stated emphatically (1969:12):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His dynamic equivalence is defined as a translation principle, according to which the translator seeks to translate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in such a way that the target language text wording will produce the same impact on the target text audience as the original wording does upon the source text audience. Later on, Nida changed “dynamic equivalence” into “functional equivalence”, because it seemed much more satisfactory to use the expression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describing the degree of adequacy of a translation.12.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approachProfessor Liu Zhongde (1994: 172) defines literal translation as follow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treats sentences as basic units and at the same time takes the whole passage into consideration; a translator who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literal translation does his or her best to reproduce the ideas and writing style of the original work, retaining in the version as many rhetorical devices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of the original as possible.”ExamplesHe is said to be a rough diamond.人们说他是一块浑金璞玉。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英汉互译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1.1 忠实于原文1.2 保持原文的风格和语气1.3 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2. 英汉互译的技巧2.1 词汇翻译2.2 语法翻译2.3 结构翻译2.4 文化背景翻译3. 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3.1 词汇差异3.2 语法差异3.3 表达习惯差异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英汉互译实例,引发学生对英汉互译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对比分析: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并讲解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调整。

4. 练习:布置适量的英汉互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技巧和语言差异。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汉互译的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英汉互译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英汉互译练习质量和数量。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英汉互译的认识和困惑。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英汉互译教程》2. 辅助材料:英汉互译案例集、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相关英汉互译的在线资料和论坛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安静,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2. 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 第二课时: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3. 第三课时:讲解英汉互译的实践操作4. 第四课时:布置练习题,进行课堂练习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布置的英汉互译练习题3. 收集英汉互译相关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十、教学反思2. 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整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3.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难点解析: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翻译教案培养学生中英文互译能力

翻译教案培养学生中英文互译能力

翻译教案培养学生中英文互译能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掌握英语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需求。

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英语在各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培养学生的双语翻译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中英文互译能力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基础的英汉翻译技巧;2. 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外阅读积累词汇和短语;3. 提高对英语语境的理解能力,为准确翻译提供依据。

二、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准备一些相关的英汉翻译素材。

例如,新闻报道、故事短文、广告宣传等。

2.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英语新闻报道,要求学生先尝试理解其中的内容,然后进行中文翻译。

3. 技巧讲解针对英汉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技巧,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例如,语法结构的转换、词汇的选择等。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练习与反馈提供一些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可以选取一篇短文,要求学生逐句进行中文翻译,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通过阅读英文原著、观看英文电影等多种方式,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语言表达。

三、教学资源1. 数字化教材或教辅书:提供较为系统的英汉翻译练习材料,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多媒体设备:提供多媒体资源,如英语新闻报道的视频、英文原著的电子书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来评价其对英汉翻译能力的掌握情况。

2. 书面作业评价:布置翻译练习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表现来评价其实际应用能力。

3. 个人口头反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翻译问题,教师可选择给予个别学生面对面的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实践,学生在英汉翻译能力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然而,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上只能提供有限的练习机会。

《英语翻译教案》课件

《英语翻译教案》课件

《英语翻译教案》课件第一章:翻译的基本概念1.1 翻译的定义解释翻译的概念,即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1.2 翻译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翻译,如直译、意译、文学翻译和实用翻译等。

1.3 翻译的标准和原则探讨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如准确性、可读性、忠实原文等。

第二章:翻译的基本技巧2.1 词汇翻译介绍词汇翻译的基本技巧,如词义选择、词性转换、词义引申等。

2.2 句子翻译分析句子翻译的技巧,如句子结构的调整、语态的转换、长句的拆分等。

2.3 语篇翻译讲解语篇翻译的技巧,如语境的理解、信息的连贯性、风格的保持等。

第三章:英汉翻译对比3.1 英汉语言差异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如语法结构、词汇使用、表达习惯等。

3.2 英汉翻译难点分析英汉翻译中常见的难点,如文化背景知识、习语和成语的翻译等。

3.3 英汉翻译案例分析提供一些英汉翻译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练习。

第四章:翻译实践4.1 翻译练习设计一些翻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翻译能力。

4.2 翻译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真实的翻译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4.3 翻译评价和反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指导。

第五章:翻译工具和资源5.1 翻译软件和工具介绍一些常用的翻译软件和工具,如谷歌翻译、有道词典等。

5.2 翻译资源和参考资料推荐一些翻译参考书籍、在线资源和翻译社群,供学生学习和交流。

5.3 翻译实践平台介绍一些翻译实践平台,如翻译公司、在线翻译平台等,供学生寻找实践机会。

第六章:专业翻译领域简介6.1 商务翻译介绍商务翻译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分析商务翻译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

6.2 技术翻译探讨技术翻译的定义、要求和常见挑战。

举例说明技术翻译的实践案例和技巧。

6.3 法律翻译讲解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分析法律翻译中的专业术语和语言特点。

第七章:翻译与跨文化交际7.1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探讨不同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和挑战。

英汉翻译教案 Unit 2 英汉对比与翻译 (二)

英汉翻译教案 Unit 2  英汉对比与翻译 (二)

大自然为保护鲸,使它不致在北 冰洋受冻,便让它长了一曾厚厚 的脂肪,叫做鲸脂。鲸杀死后, 把鲸脂剥下来熬油,这项工作有 的在船上进行,有的在岸上进行。
3)复合句顺序(短语顺序)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排列顺序的差异:
Rocket research has confirmed a strange fact which had already been suspected there is a “high temperature belt” in the atmosphere, with its centre roughly thirty miles above the ground.
Unit 3 英汉对比与翻译 (二)
英汉句法现象的对比 英汉句法现象的对比
A: People are always talking about “the problem of youth”. If there is one—which I take leave to one— doubt— doubt—then it is older people who create it,not the young themselves. Let us get down to fundamentals and agree that the young are after all human beings—people just like their elders. beings— There is only one difference between an old man and a young one: the young man has a glorious future before him and the old one has a splendid future behind him: and maybe that is wherprove their point they scaled up a chicken to the size of Tyrannosaurus rex and found the giant chicken probably would not have been able to stand.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按比例把一 只鸡放大到暴龙族恐龙大小,结果发现 这只巨鸡可能站都站不住。

英汉翻译教案范文

英汉翻译教案范文

英汉翻译教案范文教案:英汉翻译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英汉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翻译技巧将英文翻译成中文。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篇简单的英汉翻译。

教学重点:1.英汉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翻译技巧的运用。

教学难点:1.如何有效运用翻译技巧。

2.如何把握好英汉翻译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英汉翻译的理解。

2.呈现一段英文短文,让学生尝试翻译成中文。

3.学生尝试用翻译软件进行翻译,比较不同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二、基本原理介绍(20分钟)1.教师介绍英汉翻译的基本原理,如准确传递信息、保持语言风格等。

2.教师详细解释基本原理,比如意译和直译的区别、上下文的重要性等。

3.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例子,理解原理的应用。

三、翻译技巧讲解(30分钟)1.教师介绍几种翻译技巧,如同义替换、增添补充信息等。

2.教师详细解释各种翻译技巧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所学翻译技巧进行翻译。

四、实际操作(3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英文短文进行翻译。

2.学生在小组内协作,运用所学翻译技巧完成翻译任务。

3.学生将翻译结果展示给全班,并互相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学生对英汉翻译的理解。

2.学生反思自己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

3.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翻译水平。

教学资源:1.英文短文2.翻译软件3.练习题教学评估:1.学生在小组协作中的表现。

2.学生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3.学生对翻译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翻译的高级技巧和技巧,如词汇选择、语法转换等。

2.学生可以自主扩展翻译技能,进行更复杂的翻译任务。

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设置是否合理。

2.教学过程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教学评估的准确性。

初中中英互译教案

初中中英互译教案

初中中英互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翻译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中文与英语之间的互译。

2. 提高学生对中文和英语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文-英语互译:问候、介绍、道别、询问时间、询问地点等日常用语。

2. 英语-中文互译:同样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中文与英语之间的互译。

2. 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中文和英语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具体的翻译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翻译技巧。

2.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中文和英语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两种语言。

3.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的交流场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应用翻译技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用中文介绍自己和学生,然后用英语重复一遍,引导学生注意中文和英语之间的对应关系。

2. 讲解:教师讲解基本的翻译技巧,如直译、意译、对译等,并给出具体的例子。

3. 实践:教师给出具体的翻译任务,如翻译一段中文对话或文章,学生分组进行翻译,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翻译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提高。

六、课后作业:1. 翻译一篇中文文章或对话。

2. 总结自己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表现。

2. 翻译成果:评估学生在翻译任务中的表现和成果。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提高中文和英语的互译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翻译(汉英)教案

翻译(汉英)教案

2010 ~2011学年第二学期《翻译 (汉英 )》教案主讲教师: ______彭俊 _____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制二〇一一年二月课程代码000201总学时:36学时课程名称翻译 (汉英 )讲课:36学时学分1上机:学时课程种类通识教育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学科基础课(√);实验:学时(√)专业骨干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周学时:2学时08 对外汉语 1 、2、3 、4 班 , 09 中新项目留讲课专业对外汉语讲课班级学生班;共 5 个班级讲课方式(√)讲堂讲解(√);实验();上机();其余:()查核方式(√)闭卷(√);开卷();论文();其余:()成绩比率平常(30 % )+ 期中(%)+ 期末( 70 %)任课教师彭俊职称讲课老师使用教材《新编汉英翻译教程》1.吕瑞昌、喻云根,《汉英翻译教程》 , 陕西人民第一版社, 19832.冯庆华,《适用翻译教程》,上国外语教育第一版社, 19973.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清华大学第一版社, 20004.陈宏薇 , 《汉英翻译基础》,上国外语教育第一版社, 1998介绍参照书5.范仲英,《适用翻译教程》,外语教课与研究第一版社, 1994 年6.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国外语教育第一版社, 20047.毛荣贵,《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第一版社, 20028.陈文伯,《译艺——英汉汉英双向笔译》,世界知识第一版社, 2004第1课周次第1周第1-2节章节名称中国翻译简史讲课方式讲堂讲解(√);实验();其余:()教课时数2学时教课方法教师讲解(√);讲堂议论(√);多媒体教课(√);选择此中几项,或增补其余方法。

教课目标和要求本章是翻译课程的概论,主要教课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对翻译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

要修业生经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翻译的定义、翻译的标准和过程,以及翻译者应具备的修养。

此外,还简单介绍了中国翻译史及翻译史上的代表人物,以便激励学生勤苦学习,学好翻译。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教案章节一:英汉互译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英汉互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能够进行简单的英汉互译实践。

教学内容:1. 英汉互译的概念和定义。

2. 英汉互译的原则和标准。

3. 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 英汉互译的实践案例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英汉互译的概念和定义。

2. 讲解英汉互译的原则和标准。

3. 介绍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 提供实践案例,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回答英汉互译的概念和定义。

2. 学生能够理解英汉互译的原则和标准。

3. 学生能够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英汉互译实践。

教案章节二:词汇与翻译1. 了解词汇在英汉互译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英汉词汇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能够准确翻译词汇和短语。

教学内容:1. 词汇在英汉互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英汉词汇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常见词汇和短语的翻译实例。

教学活动:1. 引入词汇在英汉互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英汉词汇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提供常见词汇和短语的翻译实例。

4. 让学生进行词汇翻译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词汇在英汉互译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英汉词汇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学生能够准确翻译常见词汇和短语。

教案章节三:语法与翻译教学目标:1. 了解语法在英汉互译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英汉语法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能够正确翻译句子和段落。

1. 语法在英汉互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英汉语法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常见语法错误的分析和纠正。

教学活动:1. 引入语法在英汉互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英汉语法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提供常见语法错误的分析和纠正。

4. 让学生进行句子和段落的翻译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语法在英汉互译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英汉语法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英语教案中英互译

英语教案中英互译

英语教案中英互译【篇一:英汉翻译课程教学目标】“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一直是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中的专业主干课程,它以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的,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翻译。

句法、修辞、文体、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在外语方面的基本技能,是对其他外语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

其次,英汉翻译实践涉及汉语语言的运用,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显然可以弥补他们在汉语学习方面的不足。

另外,加强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对本族语语言文化的认识、了解和理解。

而且,对汉语语言文化的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潜能,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外语。

第三,翻译练习材料会涉及各种文体和学科,诸如文学、历史、社会学、自然科学,等等。

这样,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学生的知识结构会得到相当程度的丰富和完善,有利于培养复合性人才,实施复合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战略。

第四,通过各种文体文本的翻译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使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面向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提高外语学科在国内的声誉,扩大影响范围,进而有助于招生工作的开展。

第五,翻译教学中也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技巧的讲授,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上提高对翻译实践的认识,提高翻译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丰富知识结构,为最后的学位论文写作进行积极而充分的准备。

第六,英语专业四年级的学生面临专业八级的考试、硕研入学考试,两者均涉及分量较大的翻译实践。

为这两种考试的准备至少可以发挥两个方面作用。

其一,通过翻译的强化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一定幅度的提高,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其二,通过翻译强化训练,学生英语应用技能大大提高,从而有助于提高考试的通过率,提高学科在国内的影响。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翻译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日益突显。

因此,加强英语学科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翻译教学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应成为未来学科结构优化和学科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小学汉英汉互译教案模板

小学汉英汉互译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小学英语》第五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 汉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汉英汉互译中的难点词汇和短语。

2.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图片、卡片等。

2. 学生准备:准备好英语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用英语提问:“How do you translate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and vice versa?”2. 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翻译经验。

二、基本技巧和方法1. 教师讲解汉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直译、意译、注释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翻译,如将“我是一名学生”翻译成英语。

三、难点词汇和短语1. 教师列举一些常见的难点词汇和短语,如“很高兴见到你”、“谢谢”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翻译。

四、跨文化交际1. 教师讲解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跨文化交际。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汉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复习所学内容。

二、巩固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进行汉英汉互译。

2. 学生互相检查翻译结果,教师点评。

三、拓展练习1. 教师提供一些跨文化交际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教师点评。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译英教案第一周词的选择(4课时)一、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具体语境中的词语选择的技巧,正确辨析词义二、主要内容“好、哭、笑、灵”等词运用在不同上下文中三、重点、难点1. 根据上下文进行选词2. 词义辨析四、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板书五、复习思考题: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选词:我的表不准,每天快十多分钟。

时间过得真快!情人节快到了。

这把刀很快。

参考译文:My watch doesn’t keep good time. It gains more than ten minutes a day.How time does fly!Valentine’s Day is near. Or:Valentine’s Day is at hand. Or:Valentine’s Day is drawing near.The knife is really sharp. (*The knife is swift.)六、参考教材《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李亚丹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二周词语翻译技巧(4 课时)一、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汉译英时词语选择的技巧二、主要内容1. 词语的理解与选择2. 词义引申3. 译出褒贬4. 词语的增减5. 变换用词三、重点、难点1. 根据上下文进行的增减2. 使用同源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上义词及下义词等以避免重复3. 由具体引申到抽象四、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板书五、复习思考题练习:根据本节所讲进行选词1.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几年有发展。

2.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在一点点地上升。

3.改革开放也使民族精神获得了解放。

4.我们的企业应着重提高国际竞争力。

5.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

6.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我国中长期发展中,也有不可制约的因素,突出的是:……7.在1993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我曾说过,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到二十一世纪,是我们这一代领导人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环顾新世纪初的世界和亚太地区形势,可以说是有喜有忧。

8.为了进行认真细致的考察,他很少乘车坐船,几乎全靠双脚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为了弄清大自然的真相,他总是挑选道路艰险的山区,人迹稀少的森林进行考察,发现了许多奇山秀景。

9.专家普遍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最近几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势头起了很大作用,2003年,这一政策的实施除了应向社会保障,农村教育及基础设施倾斜以外,还应从政府投资转向民间投资。

10.这些价值观和孔子宣扬的一些思想有很多相同之处,孔子的思想强调的是中庸适度。

但是我尊重孔子的思想,并不是要把他的思想搬到现代社会。

11.对于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控制人口这一问题早已不单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了,而是一个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

12.湖区水位提高可能要危及竹子的生长。

这意味着以竹子为食物的大熊猫也将受到威胁。

13.不幸的是,中国似乎是在学西方的样,如为了事业不结婚的人越来越多,不要小孩的越来越多,离婚的越来越多,年老的父母单独生活的越来越多。

14.新建的金茂大厦成为浦东新区的象征。

金茂大厦楼高八十八层,耸立在浦东新区的金融中心,与上海证券交易毗邻,是上海的黄金商业选址。

金茂大厦比上海所有建筑物都高,是中国目前最高的大厦,它东望整个浦东新区,西眺上海和黄浦江全景。

金茂大厦,一到五十二层为写字楼,五十二层以上为五星级的凯悦大酒店和六层购物商场,租户可以尽情享受在大厦所提供的一切。

参考译文:1.Why do people support us? Because our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ing.2.The sea level is rising little by little in the consequence of global warming.3.Reforms and the open policy have also emancipated the minds of the people.4.We need to be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5.China’s moderniz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he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rade ties with othernations.6.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dvancement in the world and th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s wellas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However, there are a few factors that can impede progress in our medium-and-long range development. The prominent ones of these factors are…7.At the first APEC Economic leader’s meeting in 1993, I said that what kind of world was tobe brought into the 21st century was a crucial issue that we leaders of this generation must carefully think about and solve. Toda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we have found the situation of the world and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both encouraging and worrying.8.In order to get a detailed and truthful picture of the particular places, he preferred to travel onfoot instead of by cart or boat, despite the hardships on long distances; and he even ventured in mountainous areas and jungles, which are rarely traveled by people and full of dangers. The pay-off for his efforts was his discovery of many fantastic landscapes.9.It is generally agreed among exports that the proactive fiscal policy has considerablycontributed to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recent years. The year 2003 will see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such a policy, which will give added weigh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rural education and the infrastructure, and a shifting of focus on investment sources from the government to the private sector.10.These values have much in common with some of the virtues of Confucianism, the Chinesephilosophy that stresses moderation. However, although I respect the spirit of Confucianism, I have not tried to adapt this ancient philosophy to modern society.11.The question of what is to be done to control population growth is no longer a matter of onecountry alone. It is a problem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12.Higher water levels in the lake area may endanger the growing of bamboos, which meansgiant pandas that feed on these plants will suffer, too.13.Unfortunately, China seems to be following the west’s lead: the rising number of careersingles and childless families, the soaring divorce rate and more and more the elderly parents living alone.14.The emerging Jinmao Building has become a symbol of Pudong New Area. Located in thefinancial district of the new area and next to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the 88-storey mansion is Shanghai’s prime business addre ss. Towing over (rising above) the other buildings in Shanghai, it boasts the tallest in China and enjoys commanding views of the whole area of Pudong to the east, and of the Huangpu River and the main city to the west. With 52 floors ofoffices situated below the five-star Grant Hyatt and a six-floor shopping area, the skyscraper offers a great deal for tenants.六、参考教材《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李亚丹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三周物称与人称(4课时)1.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在主语方面的异同,即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