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 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探寻新路,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

A. 陶行知B. 黄炎培C. 晏阳初D. 蔡元培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的一句教育名言,寓意非常高尚,只讲付出,不要任何回报,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

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A项正确。

2.下列选项中,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正确的是()。

A. 巴班斯基——教学与发展理论B. 加涅——结构主义教学理论C. 赞科夫——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D. 洛扎诺夫——范例教学理论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

加涅关于学习类型的划分和教学观念及条件的转变的思想,也都是以知识的结构和对学生的实质意义为逻辑起点的。

这也可以被看作属于结构主义教学论。

B项正确。

3.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与劳动相结合是人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在教育史上,出现了漫长的一段人与劳动相脱离的历史,这段历史主要是从()开始的。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教育的特征。

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

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产生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从而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3)文字的出现。

因此,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

B项正确。

4.一个生而失明的孩子,很难被培养成一个画家。

这反映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是()。

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主观能动性答案:A。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 附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 附答案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 附答案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根据斯金纳的观点,人的膝跳反射属于( )。

A .应答性行为B .操作性行为C .联结过程D .观察学习2、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 )上。

A 、教学思想 B 、教学内容 C 、教学方法 D 、教学手段3、提出普及初级教育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被任务是近代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记》 C.《教育论》 D.《教育漫画》4、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平,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他又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5、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制 C 、复式教学 D 、小组教学6、小华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难,心理辅导老师为了引导他梳理了错误观念,便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解决了问题,小华所接受的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

A.行为分析法 B.合理情绪疗法 C.系统脱敏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7、初二(1)班小王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个漫画,并写上“班长是班主任的小跟班”。

班主任冯老师看了发现漫画真画出了自己的特征,认为他有绘画天赋。

于是请他担任班上的板报和班刊绘画编辑,并安排班长协助他。

在班长的帮助下,小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克服了散漫的毛病,后来还圆了他考取美术专业的大学梦。

2022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 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2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 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1记录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学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言论的著作是()A.论语B.学记C.大学D.中庸【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收录的,集中反映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著作的是《论语》。

2.在教育多样化发展阶段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创立的是()A.实验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实用主义教育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提出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3.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或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时期,其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等都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这表明教育具有()A.独立性B.历史性C.阶段性D.永恒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属性。

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体现的是教育的历史性。

4.人们常说的“三翻,六坐,八爬,十个月会喊爸爸",反映了哪一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制约()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人能动性【答案】A【解析】遗传。

5.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着力是以相应的教育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反映了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A顺序性B.稳定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C【解析】不均衡性6.教育制度虽然反映着人们的主观愿望和价值需求,但是教育制度的制定不是随心所欲的,每种教育制度都有它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规律。

这表明教育制度具有()A客观性B规范性C历史性D强制性【答案】A【解析】客观性7.“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得到发展,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这种观点属于。

A实质教育论B形式教育论C传统教育论D现代教育论【答案】B【解析】形式教育8.某中学地处杂技之乡,在专家指导下开设了初级杂技课程,这种课程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潜在课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校本课程。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附答案_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附答案_

文化的选择功能。
14、【答案】 A。解析:个人本位教育论强调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强调教育是为了促
进人的发展, 增进人的价值, 促使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 故本题选 A。
15、 B
16、【答案】 A。解析:“一分为二”即要求辩证看待问题,辩证看待学生的过与失,凭借积极
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故本题选
自己的道德判断水平。它最早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对其进行
进一步的深化。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包括:
( 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
展水平。( 2)运用道德两难问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
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 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
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
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
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2、此说法是错误的。通过实践检验假设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3、错误。直观教学指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直观教学是教学手
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 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
( )。
A. 具有灵活性
B. 脱离社会生产
C. 具有全面性
D. 结合社会生产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
1、个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2、直接检验方式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方式。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位教育家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福禄贝尔答案:C.裴斯泰洛齐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习动机”的范畴?()A.学习需要B.学习目标C.学习态度D.学习期待答案:C.学习态度3、“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皮亚杰B.维果斯基C.布鲁纳D.加涅答案:B.维果斯基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A.计划策略B.监控策略C.调节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答案:D.时间管理策略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德育方法”的范畴?()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指导自我教育法D.心理健康咨询法答案:D.心理健康咨询法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答案:错误。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

过强的学习动机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因为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因此,学习动机的强度应该适中,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答案:正确。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策略。

3. “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答案:正确。

“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也称为“教学的最佳期”。

这个概念强调了教学的作用,即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教学刺激,帮助学生跨越这个“最近发展区”,达到更高的潜在发展水平。

4.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了解和控制的一种策略。

()答案:正确。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了解和控制的一种策略,包括对学习计划的制定、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对自己学习效果的评估等。

5.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唯一途径。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回忆版)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8 分,共32 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人格可以塑造(正确)2.教育目的不等于培养目标(正确)3.教学就是智育(错误)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40 分)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参考答案】(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培养知情合一的人,即“完人”或“功能完善者”(2)①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无意义学习是指学习没有个人意义的材料,仅仅涉及经验累积与知识增长。

②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性教学模式)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②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同理心2.提高知识直观教学途径【参考答案】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通过一下几点来实现:(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我们强调的是先进行模象直观,在获得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后再进性事物直观,比一开始就进行事物直观的效果好。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为了增强直观效果,不仅要注意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合理选用而且必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提供明确的观索目标,提出确切的观家指导,提示合理的观索程序。

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各组要素进行分化。

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

而要想有效观家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待点。

其中感知规律包括:①强度率②差异率(③活动率(④组合率.。

(4)培养学生的观索能力。

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观察能力。

202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题及答案202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育心理学中,将通过寻求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推论得到新知识的过程称为()。

A. 概念学习 B. 意义学习 C. 发现学习 D. 水平思考2、当学生突然遇到一个新概念时,往往会试图赋予该概念某种意义,这属于()。

A. 命题思维 B. 辐合思维 C. 发散思维 D. 创造思维3、在教育工作中,要解决学生的认知问题,应当实施下列哪种原则?() A. 理论联系实际 B. 言行一致 C. 循循善诱 D. 循序渐进4、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比赛等活动,有利于() A. 培养学生的单向思维 B. 减轻学生的学习焦虑 C.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D. 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5、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四书”?()。

A. 《中庸》 B. 《大学》C. 《论语》D. 《春秋》6、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A.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B.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C.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D. 改变课程评价体系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7、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十二五”规划中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

A. 提高质量B. 协调发展C. 育人为本D. 改革创新8、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教学原则”?()。

A. 启发性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9、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观?()。

A.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C.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D. 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10、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独特的人 C.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D. 学生是弱势群体的人二、简答题11、什么是态度?什么是学习态度?举例说明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C卷 含答案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C卷 含答案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C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考号: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A、课程目标B、课程实施C、教学任务D、课程评价2、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肓相比,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

A.娱乐与竞技性B.普及性与文化性C.教肓性与基础性D.全体性与全面性3、李哲爱好广泛,恰逢本周六晚上既有足球赛,又有演唱会,他都想去看。

由于二者时间冲突,他很矛盾。

他面临的冲奕是()。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超避式冲突D、多重超避式冲突4、教学是一种交往过程,是()。

A.认知过程B.教师主导学生主体C.教师与学生双主体D.学生主导教师主体5、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课堂管理能够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并促使学生行为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这说明课堂管理具有()。

A.维持功能B.缓冲功能C.发展功能D.解释功能6、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

A.“六三”制B.“五四”制C.九年一贯制D.多种形式并存7、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

A.克鲁普斯卡娅B.加里宁C.马卡连柯D.凯洛夫8、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将系统论的方法引入教育改革,提出的教育理论是()。

A.教学过程主义教学理论B.最近发展区理论C.建构主义教学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9、保加利亚学者罗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是()。

A.纲要信号教学法B.探究发现教学法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10、牛顿由“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以上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 含答案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 含答案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 含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班杜拉总结的学习过程的四个环节是( )。

A .注意——再现——模仿——练习 B .注意——保持——再现——动机 C .观察一一模仿——练习——巩固 D .观察——练习——保持——动机2、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

A 、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 、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C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D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3、钱老师上课时经常先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一会儿,然后再叫学生回答,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好地维持在教学活动中,钱老师所采用的课堂管理方式是( )。

A 团体警觉 B.替代强化C 最小干预D 处理转换4、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 )。

A.关键期 B.学习准备 C.最近发展区 D.印刻现象5、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

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 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6、( )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A 、直接强化B 、外部强化C 、自我强化D 、替代性强化7、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8、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是指( )。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提升试卷附答案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提升试卷附答案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提升试卷附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人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是()A.初中阶段B.高中阶段C.大学阶段D.小学阶段【答案】 A2.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结构中最基本的层次是()A.本我B.自我C.超我D.潜意识【答案】 A3. 赵敏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有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请教。

为了改变她的这一弱点,老师给她更多的鼓励和机会,当她主动提问时,就及时给予表扬。

这种促进行为改变的方法属于A.行为强化法B.精神分析法C.榜样示范法D.系统脱敏法【答案】 A4. 晓丽在课堂上学习完10个英语单词后,自习课上她通过朗读、书写、编口诀等方式记住这些单词以防止遗忘的发生。

此时,晓丽的记忆过程处于()阶段。

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答案】 B5. 于老师刚刚接管初一(1)班,他决定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决定班级的纪律规定。

于老师这种品德培养方法属于()。

A.有效说服B.树立榜样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答案】 C6. 王老师善于教育学生,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他总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王老师运用了德育的( )。

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答案】 B7. 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C.读、写、算教育D.军事体育教育【答案】 D8.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传授知识B.传承文化C.培养人才D.服务社会【答案】 C9. 白天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了一会儿,慢慢就能看清事物。

这种现象属于( )A.视觉明适应B.听觉适应C.嗅觉适应D.视觉暗适应【答案】 D10. 教育方针是()的政策性表达。

A.教育目标B.课程目标C.教育目的D.学校目标【答案】 C11. 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理论联系实际B.因材施教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答案】 C12. 以下不属于安全教育的基本途径的是()A.课堂教学B.专题活动C.综合实践活动D.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D13.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B.讲授法C.谈话法D.讨论法【答案】 B1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计划策略( )A.设置学习目标B.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C.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D.浏览阅读材料【答案】 C15. 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子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答案】 D16. ()在中学阶段居于主导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 附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高中生趋鸣喜欢写诗,前几天他的诗言次在报纸上发表,并得到了平生第一次稿费,因 此近期他做什么事都很愉決。

曲呜表现出绪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2、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这种教育功能是( )。

A .个体发展功能 B .正向功能 C .显性功能 D .隐性功能3、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4、某中学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等爱国主义影片,该校采用的教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情感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个人修养法5、小亮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能够把各种解决逐一列出并加以尝试,最终找到一个最佳解法。

小亮的这种解题方法属于( )。

A.启发式 B.推理式 C.算法式D.归纳式6、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 )。

A .智力因素 B .非智力因素 C .理性因素 D .感知因素7、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平,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他又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8、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 、教学大纲 B 、课程计划 C 、教科书 D 、课本9、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 、基础型课程 B 、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发展型课程10、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A 、政治制度B 、生产关系C 、经济基础D 、生产力11、小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晓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12、元认知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

A.加涅B.弗拉维尔C.维果斯基D.列昂捷夫13、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须,并与人类社会始终,它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性C.阶段性D.生产性14、强迫症的矫正方法是()。

A.行为疗法B.森田疗法C.系统脱敏法D.肯定性训练法15、如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结构化程度很高,又必须在短时间内加以掌握,他们最宜采用的学习形式是()。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合作学习D.互动学习16、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17、布鲁纳认为学生具有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及()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

A.互惠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18、下列关于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B.人的气质是通过后天因素造成的C.气质有好坏之分D.气质能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19、以下不属于范例教学基本特征的是()。

A.基本性B.基础性C.有效性D.范例性2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21、在一次业务学习中,关于青春期后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什么阶段,教师们讨论很热烈,共提出了下列四种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A.生理自我阶段B.心理自我阶段C.社会自我阶段D.经验自我阶段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2、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义务教育是一种全民性的教育。

4、技能是习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教师如何写好教案?2、怎样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简述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4、简述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高一女生马英前几天向班主任廖老师倾诉了自己的烦恼。

她感觉自己喜欢上了班里的男生周勇,上课时,总是走神,不由自主的看周勇在干什么,下课后,她的目光总是跟随周勇的身影;如果看不到周勇,她就心神不定,书也看不进去。

她对自己目前的状况非常忧虑,担心被父母,老师发现。

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会因此下降。

她十分因扰,问廖老师自己该怎么办?问题:(1)请根据中学生异性交往特点分析案例中马英的问题。

(2)如果你是马英的班主任会提出什么建议?2、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

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个诗人。

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

”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

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

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

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再也不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1)你认为弗兰克为什么会有上述反应?(2)为了鼓励弗兰克,昆特女士应该怎么做?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A2、【答案】C3、D4、答案:B情感陶冶法5、C6、【答案】B7、答案:C8、答案:B9、答案:C10、D11、【参考答案】D12、B13、答案:A永恒性14、B15、答案:B接受学习16、A17、A18、A19、C20、D21、答案:B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错误。

直观教学指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而不是教学目的。

2、此题说法正确。

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因此,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也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途径。

3、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是一种全民性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其根本的目的是使全体适龄儿童、少年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4、【参考答案】错误。

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

所以技能不是习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参考答案】教案即课时计划,是教师备课中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

写课时计划,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解决的难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即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

2、正确答案:((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正确答案:((1) “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全面发展不能理解为要求学生“样样都好”的平均发展,也不能理解为人人都要发展成为一样的人。

全面发展的教育同“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

人的发展应是全面、和谐、具有鲜明个性的。

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强调某一方面。

学校教育也常会因某一时期任务的不同,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

(2)“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五育”中的每一组成部分都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特定的任务、内容和功能,对其他各育起着影响、促进的作用,各育不能相互代替。

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特定的任务,其各自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

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五育”的灵魂;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因此,“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3)“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紧密相连,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它们的关系具有在活动中相互渗透的特征。

)4、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有:(1)调查法;(2)观察法;(3)会谈法;(4)作品分析法;(5)心理测验法;(6)心理投射法。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1)参考答案:中学生异性交往特点与异性交往的需要与实际交往状况存在差异;异性交往主要倾向于友谊的交往疢往动机的多样性以及趋于强烈化。

(2)参考答案:培养健康交往意识,做到落落大方引导学生广泛交往把握好深法稳重大方,对异性有礼有节。

引导学生注意交往的分寸,避免产生早恋。

2、(1)学生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而且比较复杂。

他们通常完全以自己的立场,观点分析看待事物不考虑事物的客观性。

过分地关注自我,过多反省,自我封闭,孤芳自赏。

体验敏感,多疑。

导致老师公开读他的作文时,有了种种不情愿的表现,在该同学的眼里自己的文章是一种隐私,尽管写得好也不希望拿出来公开读。

显然,老师的做法不符合他的心理特征,引起了他的反抗和淡漠,害怕自己的文章再被公开读,从此不再想写好作文,表现为不再积极上进。

(2)应该争取到他的同意,可以在课堂上说:“××同学的作文这次写得很好,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他借来欣赏一下。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本人的意见,又不会使他觉得有压力,还可使大家欣赏到他的美文。

并且还能激发他的写作动机,有助于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