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_OK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_OK

2021/6/7
27
2021/6/7
7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质疑或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先 在小组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2021/6/7
8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 示例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 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 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021/6/7
5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021/6/7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6
2021/6/7
25
诵读诗歌,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当你面对人生选择时 应怎么做? 2.运用象征手法,学写一节诗。
2021/6/7
26
小结
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 而其他许多条路由于人生的短暂而只能放弃。所以我们在 选择时必须慎重,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 作出独立自立的选择;人生的道路可能布满荆棘,困难重 重,但只要不懈努力、奋斗、拼搏,一定会有自己的人生 之路的;人生路上有无数次的跌倒、失败,不要悲伤,不 要心急,心儿永远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以一颗平常心对待 生活中的一切;人生路上充满挑战和机遇,应把握机遇, 随时迎接挑战。愿我们都能选择对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好 自己的人生之路。
谈谈对诗歌的感受(内容,思想感情)
2021/6/7
19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七年级上册语文22诗两首课件PPT

七年级上册语文22诗两首课件PPT

力。”“他的第三类诗也没有长篇,都以组诗的
结构建成,有一种辐辏聚焦的引力。这一系列的
巨构展现出作者壮阔的雄心,善变的机心,值得
诗评家认真评定。”
• 吴望尧先生有的诗令人震撼动情而又显示出自 己的博学:如《乃有我铜山之崩裂》开始两句是:
• 乃有我铜山之崩裂了你心上的洛钟也响着吗?
• 余光中先生评价说:当年望尧写好后示 我,只看起句就震撼了我。太有气象了, 动情,就应该如此的。古谚有云,“铜山 西崩,洛钟东应”,根据东方朔的解说: 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洛阳的铜钟无 故响了三天,是因为远在西方有山崩的关 系。这典故我那时并不清楚,否则也会用 到《莲的联想》中去。足见望尧涉猎杂书 比我广博,而又眼明手巧,竟能用来象征 情人之间心心相映,不,心心交撼之状。
从练习中来学到知识稳固
1 1
di
si zhang jie
第四章 节
教学过程
4.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分钟)
自主学习 (10分钟)
达标测评 (12分钟)
布置作业 (2分钟)
1234567
出示目标 (2分钟)
合作探究 (15分钟)
课堂总结 (2分钟)
1 3
4.2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兴趣, 让学生 在轻松 的氛围 中学习 。
理解课文的结构
• 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 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 以理解。
•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划 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 作者是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写作 的,从早晨写到日落时分。
• 太阳升高以后,光芒万丈 • 穿过云层之后,霞光一片 • 没入云层之后,银星千颗
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课件(45张PPT)》(共45张PPT)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课件(45张PPT)》(共45张PPT)

4、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有什么后果?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写法: 1、巧妙的构思:假设情景的描绘使人们明白了不去打 仗后那屈辱亡国的后果,从而激发人们的抗日激情。 2、语言特点:多用口语,质朴有力,掷地有声,有一 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强烈地激发了当时国人的生死存亡 的忧患意识,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号召力。 揭示道理:爱好和平,不愿做奴隶,就必须起来战斗, 以革命的暴力反抗侵略者野蛮而惨无人道的暴力。 评论:“一字字打入你的耳中,打在你的心上。”

1、从诗下面所标示的“1938年作”,你联想 到了什么? 2、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什么? 3、从以往的学习经验看这首诗的写法。
问题探究
1.诗的开头“透过炮火,透过烟雾”, 有何作用?
这两句简明概括地渲染了硝 烟弥漫、炮火纷飞的战斗场 面,为下文展开战士丰富的 内心世界提供了背景。
2.《军帽底下的眼睛》刻画了哪两种人 物形象?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军帽底下的眼睛》是诗人胡昭1952年12月 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没有着意渲染硝烟 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从正面歌 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者战士形象, 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 个世界——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是诗人1952年12月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 没有着意渲染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 从正面歌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战士的形象, 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个世界— —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9时54分58秒下午9时54分21:54:5821.7.31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课件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课件

背 诵
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形象
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 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2诗中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 的热爱之情? 的热爱之情。
课文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
3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 个怎样的形象?你怎样理解?
做好准备学 习下一首!
乡愁
余光中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 主题,古今中外 的 诗词里都提到关于“愁‘的 话题 :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 直到夜郎西
我爱这土地
艾青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 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 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 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 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 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 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 人澎湃着的灵魂。)
我 爱 这 土 地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 华人。当代诗人。诗集有: 《大堰河》《黎明的通知》 《归来的歌》等。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 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 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 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 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
艾青的诗有着特有的忧郁美。诗人 的这种忧郁,源自民族的苦难,体 现着他深刻的忧患意识,博大的历 史襟怀和浓烈的爱国真情! 艾青的诗永远昭示我们:
对国家、民族深沉强烈的爱和 广博的襟怀、火热的心肠,是 诗的根本!
诵读鉴赏: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品味其 缠绵而深沉的爱国情思。 2.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请说 说这些意象的内涵和其中蕴含 的诗人的感情。

鲁教版语文六上第11课《诗两首》ppt课件(2)

鲁教版语文六上第11课《诗两首》ppt课件(2)

4. 反复实验几次,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实验结论:
猜测:实验之后岩石会有什么变化? 现在我们开始行动……
你看到岩石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注意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模拟实验一
安全
“冷热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模拟实验研究计

实验材料:
酒精灯、火柴、石块、镊子、盛水的烧杯等。
实验步骤:
1. 点燃酒精灯(注意正确使用!)。
诗集:《新月集》、《园丁集》、 《飞鸟集》、《吉檀伽利》
长篇小说:《沉船》
剧本:《邮局》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
重读及音长音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
的停顿
朗读训练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 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 /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 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 作。
2. 上网搜索岩石风化景观图片,制成电 子卡片送给亲友、校友。
文坛世纪老人——冰心
冰心(1900—1999)现代作 家、诗人。原名谢婉莹,福
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诗集
《繁星》、《春水》, 短篇小说集《超人》和《往事》, 书信体散文集《寄小读者》、《再 寄小读者》等。她的作品多围绕童心、
母爱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
写作背景
冰心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温暖和 富裕的家庭里,父亲是个思想开明 的海军军官。她的童年是在美丽的 山东海边度过的,大海给她留下了 深刻、亲切的印象。1923年冰心第 一次独自离家,远赴重洋去美国留 学。太平洋上粼粼的海波唤起了冰 心童年的回忆,海潮声中勾起了她 对母亲的无限思念……

大学语文诗歌-陶渊明诗两首-PPT课件

大学语文诗歌-陶渊明诗两首-PPT课件

所 以 贵 我 身 , 岂 不 在 一 生 。
有 酒 不 肯 饮 , 但 顾 世 间 名 。
道 丧 向 千 载 , 人 人 惜 其 情 。

︽ 饮 酒 诗 ︾ 之 四
托 身 已 得 所 , 千 载 不 相 违 。
劲 风 无 荣 木 , 此 荫 独 不 衰 ;
因 值 孤 生 松 , 敛 翮 遥 来 归 。

︽ 归 园 田 居 五 首 ︾ 其 五
欢 来 苦 夕 短 , 已 复 至 天 旭 。
日 入 室 中 暗 , 荆 薪 代 明 烛 。
漉 我 新 熟 酒 , 只 鸡 招 近 局 。
山 涧 清 且 浅 , 遇 以 濯 吾 足 。
怅 恨 独 策 还 , 崎 岖 历 榛 曲 。

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 《杂诗》多表现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 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 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 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感情,如第10首借歌颂精卫、 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
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
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王国维
饮酒诗 田园诗 咏怀诗
宗白华先生说过: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 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 诗的诗人。

︽ 归 园 田 居 五 首 ︾ 其 三
衣 沾 不 足 惜 , 但 使 愿 无 违 !
道 狭 草 木 长 , 夕 露 沾 我 衣 ;
晨 兴 理 荒 秽 , 带 月 荷 锄 归 。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PPT课件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PPT课件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 及唐朝国家战乱,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诗 人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 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来世渺茫难求, 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 事实。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 年”,以“思”引发“无端” 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 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感慨, 是比兴之笔。
பைடு நூலகம்诗哪一联直抒胸臆?有何作用?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情感
庄生晓梦迷蝴蝶
➢人生如梦,诗人因回顾往事而 产生一种迷惘和悲痛。
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之心,生前有恨,死后续 之。无限的愁绪与哀怨。
《锦瑟》
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 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不一 定是“咏物诗”,可能按《诗经》 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也算一首 无题诗。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 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 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 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诗歌题为“锦瑟”,除首联外,内容仿佛与“锦瑟” 无关,“锦瑟”究竟在诗中有何作用?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点明题旨:对比兼用典。 ➢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 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 一问虽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玄宗沉迷 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 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此诗被评为“用笔 至细,讽意至深”,请你 从叙事委婉方面说说“用 笔至细”,从对比反衬方 面说说“讽意至深”。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分析诗歌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的方法
答题步骤:景、情、境 ①描画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自己的联想和想 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泛,要答具体。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 阔、萧瑟凄凉、怅惘感伤等。
庄生晓梦迷蝴蝶
蓝田日暖玉生烟
《搜神记》载:吴王夫差小女紫玉 与韩重相爱,欲嫁未成,气结而亡。 后韩重前去祭奠,紫玉显形,韩重欲 抱,化烟而逝。其它见注释。
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 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 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 处。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 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 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 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 游移不定的成分。
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 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
• 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 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 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 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 于此时。

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这些回忆前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 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运用比喻、典 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失意的爱情, 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 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 爱恋和绵长的相思。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 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沉痛,又极 其真诚的。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 她的身影,毕生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 回忆中怅惘与悲伤,直到李商隐晚年,还 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诗歌阅读之三:鉴赏古诗词的语言
鉴赏古诗词的语言,主要考查两种题型:
1.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该字好在何处? ②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而必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
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奔放、悲慨沉郁、沉郁顿挫„„②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当然一般中考不要求这么 深入,但也不排除例外。
(2011 年河南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九年级(下)
第一单元 吟唱家国
1 诗两首
1.字音字形
嘶哑 ( sī )( yǎ ) .. 吹刮 ( guā ) . fǔ( 腐 )烂
汹涌 (xiōng )( yǒng ) .. yó u( 邮 )票
2.词语积累
嘶哑 :声音沙哑。 (1)________ 汹涌 :(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2)________ (3)温柔:温和柔顺。
4.文意感知 (1)《我爱这土地》 这首诗写于 1938 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 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
一只鸟 ,通过鸟儿的_______ 歌唱 , 诗。诗中,诗人假设自己是__________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以及 决心为其献出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强烈愿望。

郭沫若诗两首PPT课件13 人教版 (共16张PPT)

郭沫若诗两首PPT课件13 人教版 (共16张PPT)

用心朗读,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联 街灯 明 想 明星 现
闪 点 浅浅 来往
明星 互 街灯 喻 不甚宽广 闲游
光明
自由
幸福 美好
想 象
美丽街市 天河 牛郎织女
珍奇物品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
新形象的过程。
传说中牛郎织女 的故事 是怎样的?诗人做了哪些 改造?其用意何在?
都反衬出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以及 对前途感到渺茫的心情; 表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天上的街市》的感情色彩更为明朗, 从神话传说的描述可看出来。
请你也写一篇借景抒情的诗歌,要求 综合运用联想和想象手法,明天课堂 交流。
例:
由毋忘我这种紫色 的小花联想到久别 的友人,想象重逢 的快乐。
深圳外国语学校
1、全诗共两小节。哪节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哪节想象?
第一节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夜晚的景色。 第二节想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
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以及对祖国、 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流露出诗人淡淡 的哀伤、无奈和惆怅。
3、这两首诗都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联想 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以此反衬什么?表达 什么?哪首诗的思想感情更为明朗?
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出 悲剧,其中牛郎织女既受到人 间悲苦生活的折磨,又受到天 上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
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 他们骑着牛儿来来往往,生活 得自由幸福美满。
作者这样写是要 表达自己的理想: 对黑暗势力压迫的 反抗,对自由幸福 生活的向往。
1、诗中多次使用“定然”,其表达作用何在? 2、“那朵流星”,为什么不用“颗”?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课件PPT(系列一)(共35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课件PPT(系列一)(共35页)

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是其对康
桥的爱和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感的姿态,给全
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加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料的奇想
中,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
讨论××探版 究×修×
第×单元
1.怎样理解和欣第赏×《雨课巷》中×的ד×雨巷הד丁×香”这两个主要
意象提? 示: 意象 本义
象征义
雨巷
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 两边是寂寞的人家
迷惘的情绪、朦胧的希望,诗人的追 求之路
丁香
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 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 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 和忧愁
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 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
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 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 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知人×论×版世×修×
第×单元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也是其前期的代表作。这首诗写于
1927年夏天。“四第一×二”课反革命×政变×后×,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
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冰的深渊。戴望舒写这首诗时只有22岁,当时他因曾 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 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 这种心境的反映。《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 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点评:①“她静默地走近”,表明这种理想似乎来到,然而又从身
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把诗人和 理想的距离又重新拉开。
②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性意蕴看,“我”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 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 太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即——执着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 象征意味。诗人就此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理想未果的孤苦的心情。

七年级下《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鲁教版-课件

七年级下《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鲁教版-课件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战 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 望,培养爱国情感和和
平意识。
态度目标
学生能够关注人类命运 和世界和平,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和世界观。02诗歌来自景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田间,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 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田 间是中国“七月诗派”的代表人 物之一。
代表作品
《给战斗者》、《马头琴歌》等 。
和讲解。
改进措施
03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加强个性化指导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07
结语
总结全文
01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是一首反 战的诗歌,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 和荒谬,呼吁人们反对战争,珍 惜和平。
02
诗歌表达了对于战争的深深忧虑 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提醒人们 要珍惜和平,警惕战争的破坏性 。
教学设计
• 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 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讲解诗歌的主题、意象、语言特点等。
教学设计
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 ,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05
诗歌思想情感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概述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荒 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
对和平的渴望。
主题思想分析
诗人通过“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这 一假设,引导读者思考战争对人类 的影响,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启示
这首诗启示我们珍惜和平,反对战 争,努力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
情感表达

人教版《诗两首》上课用课件

人教版《诗两首》上课用课件

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 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 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 未来,现在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 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怀 念。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 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 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 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1.梳理各段意思,诗中的“路” 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研读赏析:
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 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 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静。显得更诱人,更美 丽。”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 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 以返回。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 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 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4、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
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 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要品味一下 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①这是写给邻居小女孩的赠诗,是一首 哲理诗,但诗人并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和一副教训人的语气,而是以平等的娓娓的 语气来写,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好像 诗人在与你促膝谈心; ②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 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yōu yù 忧 郁 qī qī 萋 萋 yán
shùn xī 瞬 zú 足 息 jì 迹
shè zú 涉 足 lù jìng 路 径
zhù l ì 伫 立 jì

2019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诗两首 (共51张PPT)

2019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诗两首 (共51张PPT)
答案
问题争鸣
争论话题
关于诗人在《再别康桥》中情感表达的高潮部分,有人认为是第5节, 有人认为是第6节,你的看法呢? 我的观点:
答案
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1.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素材运用
(1)戴望舒热切关注着时局的发展,他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1927年, 大革命失败,革命处于低潮。作者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 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这种 心情的真实反映。戴望舒虽为文人,但一心爱国,可用于“理 想”“精神家园”“人生境界”“爱国”“气节”“责任”等相关写 作主题。
(2)斑斓·灿烂 二者都有“非常好看”的意思。强调的侧重点不同。“斑斓”指灿烂多 彩,专指色彩。“灿烂”指明亮华丽的样子,也形容文辞华美或事业辉 煌、美好。 例句:①这些五彩__斑__斓____的玛瑙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②太阳出来了,天地间一片__灿__烂____辉煌。
三、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再别康桥》: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剑桥大学。康桥 (剑桥大学所在地)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 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1928年,诗人故地重 游。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 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 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 眼前展现……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 天空,徐志摩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再别康桥》 (1)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 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 是今晚的康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