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_OK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_OK](https://img.taocdn.com/s3/m/db3a75eb76c66137ef0619a8.png)
2021/6/7
27
2021/6/7
7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质疑或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先 在小组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2021/6/7
8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 示例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 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 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021/6/7
5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021/6/7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6
2021/6/7
25
诵读诗歌,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当你面对人生选择时 应怎么做? 2.运用象征手法,学写一节诗。
2021/6/7
26
小结
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 而其他许多条路由于人生的短暂而只能放弃。所以我们在 选择时必须慎重,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 作出独立自立的选择;人生的道路可能布满荆棘,困难重 重,但只要不懈努力、奋斗、拼搏,一定会有自己的人生 之路的;人生路上有无数次的跌倒、失败,不要悲伤,不 要心急,心儿永远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以一颗平常心对待 生活中的一切;人生路上充满挑战和机遇,应把握机遇, 随时迎接挑战。愿我们都能选择对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好 自己的人生之路。
谈谈对诗歌的感受(内容,思想感情)
2021/6/7
19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七年级上册语文22诗两首课件PPT
![七年级上册语文22诗两首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d6577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a.png)
力。”“他的第三类诗也没有长篇,都以组诗的
结构建成,有一种辐辏聚焦的引力。这一系列的
巨构展现出作者壮阔的雄心,善变的机心,值得
诗评家认真评定。”
• 吴望尧先生有的诗令人震撼动情而又显示出自 己的博学:如《乃有我铜山之崩裂》开始两句是:
• 乃有我铜山之崩裂了你心上的洛钟也响着吗?
• 余光中先生评价说:当年望尧写好后示 我,只看起句就震撼了我。太有气象了, 动情,就应该如此的。古谚有云,“铜山 西崩,洛钟东应”,根据东方朔的解说: 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洛阳的铜钟无 故响了三天,是因为远在西方有山崩的关 系。这典故我那时并不清楚,否则也会用 到《莲的联想》中去。足见望尧涉猎杂书 比我广博,而又眼明手巧,竟能用来象征 情人之间心心相映,不,心心交撼之状。
从练习中来学到知识稳固
1 1
di
si zhang jie
第四章 节
教学过程
4.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分钟)
自主学习 (10分钟)
达标测评 (12分钟)
布置作业 (2分钟)
1234567
出示目标 (2分钟)
合作探究 (15分钟)
课堂总结 (2分钟)
1 3
4.2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兴趣, 让学生 在轻松 的氛围 中学习 。
理解课文的结构
• 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 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 以理解。
•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划 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 作者是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写作 的,从早晨写到日落时分。
• 太阳升高以后,光芒万丈 • 穿过云层之后,霞光一片 • 没入云层之后,银星千颗
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课件(45张PPT)》(共45张PPT)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课件(45张PPT)》(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296ce8eff9aef8951e0609.png)
4、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有什么后果?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写法: 1、巧妙的构思:假设情景的描绘使人们明白了不去打 仗后那屈辱亡国的后果,从而激发人们的抗日激情。 2、语言特点:多用口语,质朴有力,掷地有声,有一 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强烈地激发了当时国人的生死存亡 的忧患意识,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号召力。 揭示道理:爱好和平,不愿做奴隶,就必须起来战斗, 以革命的暴力反抗侵略者野蛮而惨无人道的暴力。 评论:“一字字打入你的耳中,打在你的心上。”
•
1、从诗下面所标示的“1938年作”,你联想 到了什么? 2、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什么? 3、从以往的学习经验看这首诗的写法。
问题探究
1.诗的开头“透过炮火,透过烟雾”, 有何作用?
这两句简明概括地渲染了硝 烟弥漫、炮火纷飞的战斗场 面,为下文展开战士丰富的 内心世界提供了背景。
2.《军帽底下的眼睛》刻画了哪两种人 物形象?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军帽底下的眼睛》是诗人胡昭1952年12月 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没有着意渲染硝烟 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从正面歌 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者战士形象, 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 个世界——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是诗人1952年12月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 没有着意渲染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 从正面歌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战士的形象, 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个世界— —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9时54分58秒下午9时54分21:54:5821.7.31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课件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5d653643323968011c92b6.png)
背 诵
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形象
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 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2诗中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 的热爱之情? 的热爱之情。
课文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
3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 个怎样的形象?你怎样理解?
做好准备学 习下一首!
乡愁
余光中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 主题,古今中外 的 诗词里都提到关于“愁‘的 话题 :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 直到夜郎西
我爱这土地
艾青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 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 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 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 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 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 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 人澎湃着的灵魂。)
我 爱 这 土 地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 华人。当代诗人。诗集有: 《大堰河》《黎明的通知》 《归来的歌》等。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 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 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 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 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
艾青的诗有着特有的忧郁美。诗人 的这种忧郁,源自民族的苦难,体 现着他深刻的忧患意识,博大的历 史襟怀和浓烈的爱国真情! 艾青的诗永远昭示我们:
对国家、民族深沉强烈的爱和 广博的襟怀、火热的心肠,是 诗的根本!
诵读鉴赏: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品味其 缠绵而深沉的爱国情思。 2.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请说 说这些意象的内涵和其中蕴含 的诗人的感情。
鲁教版语文六上第11课《诗两首》ppt课件(2)
![鲁教版语文六上第11课《诗两首》ppt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ae39133a77232f60ddcca1b9.png)
4. 反复实验几次,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实验结论:
猜测:实验之后岩石会有什么变化? 现在我们开始行动……
你看到岩石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注意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模拟实验一
安全
“冷热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模拟实验研究计
划
实验材料:
酒精灯、火柴、石块、镊子、盛水的烧杯等。
实验步骤:
1. 点燃酒精灯(注意正确使用!)。
诗集:《新月集》、《园丁集》、 《飞鸟集》、《吉檀伽利》
长篇小说:《沉船》
剧本:《邮局》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
重读及音长音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
的停顿
朗读训练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 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 /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 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 作。
2. 上网搜索岩石风化景观图片,制成电 子卡片送给亲友、校友。
文坛世纪老人——冰心
冰心(1900—1999)现代作 家、诗人。原名谢婉莹,福
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诗集
《繁星》、《春水》, 短篇小说集《超人》和《往事》, 书信体散文集《寄小读者》、《再 寄小读者》等。她的作品多围绕童心、
母爱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
写作背景
冰心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温暖和 富裕的家庭里,父亲是个思想开明 的海军军官。她的童年是在美丽的 山东海边度过的,大海给她留下了 深刻、亲切的印象。1923年冰心第 一次独自离家,远赴重洋去美国留 学。太平洋上粼粼的海波唤起了冰 心童年的回忆,海潮声中勾起了她 对母亲的无限思念……
大学语文诗歌-陶渊明诗两首-PPT课件
![大学语文诗歌-陶渊明诗两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8e73f9360cba1aa911da2e.png)
所 以 贵 我 身 , 岂 不 在 一 生 。
有 酒 不 肯 饮 , 但 顾 世 间 名 。
道 丧 向 千 载 , 人 人 惜 其 情 。
—
︽ 饮 酒 诗 ︾ 之 四
托 身 已 得 所 , 千 载 不 相 违 。
劲 风 无 荣 木 , 此 荫 独 不 衰 ;
因 值 孤 生 松 , 敛 翮 遥 来 归 。
—
︽ 归 园 田 居 五 首 ︾ 其 五
欢 来 苦 夕 短 , 已 复 至 天 旭 。
日 入 室 中 暗 , 荆 薪 代 明 烛 。
漉 我 新 熟 酒 , 只 鸡 招 近 局 。
山 涧 清 且 浅 , 遇 以 濯 吾 足 。
怅 恨 独 策 还 , 崎 岖 历 榛 曲 。
—
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 《杂诗》多表现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 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 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 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感情,如第10首借歌颂精卫、 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
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
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王国维
饮酒诗 田园诗 咏怀诗
宗白华先生说过: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 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 诗的诗人。
—
︽ 归 园 田 居 五 首 ︾ 其 三
衣 沾 不 足 惜 , 但 使 愿 无 违 !
道 狭 草 木 长 , 夕 露 沾 我 衣 ;
晨 兴 理 荒 秽 , 带 月 荷 锄 归 。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PPT课件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9d972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2.png)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 及唐朝国家战乱,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诗 人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 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来世渺茫难求, 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 事实。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 年”,以“思”引发“无端” 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 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感慨, 是比兴之笔。
பைடு நூலகம்诗哪一联直抒胸臆?有何作用?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情感
庄生晓梦迷蝴蝶
➢人生如梦,诗人因回顾往事而 产生一种迷惘和悲痛。
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之心,生前有恨,死后续 之。无限的愁绪与哀怨。
《锦瑟》
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 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不一 定是“咏物诗”,可能按《诗经》 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也算一首 无题诗。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 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 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 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诗歌题为“锦瑟”,除首联外,内容仿佛与“锦瑟” 无关,“锦瑟”究竟在诗中有何作用?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点明题旨:对比兼用典。 ➢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 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 一问虽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玄宗沉迷 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 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此诗被评为“用笔 至细,讽意至深”,请你 从叙事委婉方面说说“用 笔至细”,从对比反衬方 面说说“讽意至深”。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诗 人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 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来世渺茫难求, 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 事实。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 年”,以“思”引发“无端” 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 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感慨, 是比兴之笔。
பைடு நூலகம்诗哪一联直抒胸臆?有何作用?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情感
庄生晓梦迷蝴蝶
➢人生如梦,诗人因回顾往事而 产生一种迷惘和悲痛。
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之心,生前有恨,死后续 之。无限的愁绪与哀怨。
《锦瑟》
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 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不一 定是“咏物诗”,可能按《诗经》 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也算一首 无题诗。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 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 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 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诗歌题为“锦瑟”,除首联外,内容仿佛与“锦瑟” 无关,“锦瑟”究竟在诗中有何作用?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点明题旨:对比兼用典。 ➢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 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 一问虽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玄宗沉迷 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 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此诗被评为“用笔 至细,讽意至深”,请你 从叙事委婉方面说说“用 笔至细”,从对比反衬方 面说说“讽意至深”。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05a0f0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3.png)
分析诗歌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的方法
答题步骤:景、情、境 ①描画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自己的联想和想 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泛,要答具体。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 阔、萧瑟凄凉、怅惘感伤等。
庄生晓梦迷蝴蝶
蓝田日暖玉生烟
《搜神记》载:吴王夫差小女紫玉 与韩重相爱,欲嫁未成,气结而亡。 后韩重前去祭奠,紫玉显形,韩重欲 抱,化烟而逝。其它见注释。
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 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 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 处。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 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 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 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 游移不定的成分。
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 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
• 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 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 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 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 于此时。
•
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这些回忆前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 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运用比喻、典 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失意的爱情, 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 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 爱恋和绵长的相思。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 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沉痛,又极 其真诚的。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 她的身影,毕生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 回忆中怅惘与悲伤,直到李商隐晚年,还 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b3121a55270722192ef7c1.png)
诗歌阅读之三:鉴赏古诗词的语言
鉴赏古诗词的语言,主要考查两种题型:
1.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该字好在何处? ②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而必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
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奔放、悲慨沉郁、沉郁顿挫„„②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当然一般中考不要求这么 深入,但也不排除例外。
(2011 年河南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九年级(下)
第一单元 吟唱家国
1 诗两首
1.字音字形
嘶哑 ( sī )( yǎ ) .. 吹刮 ( guā ) . fǔ( 腐 )烂
汹涌 (xiōng )( yǒng ) .. yó u( 邮 )票
2.词语积累
嘶哑 :声音沙哑。 (1)________ 汹涌 :(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2)________ (3)温柔:温和柔顺。
4.文意感知 (1)《我爱这土地》 这首诗写于 1938 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 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
一只鸟 ,通过鸟儿的_______ 歌唱 , 诗。诗中,诗人假设自己是__________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以及 决心为其献出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强烈愿望。
郭沫若诗两首PPT课件13 人教版 (共16张PPT)
![郭沫若诗两首PPT课件13 人教版 (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6057df3b9f3f90f76c61b2e.png)
用心朗读,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联 街灯 明 想 明星 现
闪 点 浅浅 来往
明星 互 街灯 喻 不甚宽广 闲游
光明
自由
幸福 美好
想 象
美丽街市 天河 牛郎织女
珍奇物品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
新形象的过程。
传说中牛郎织女 的故事 是怎样的?诗人做了哪些 改造?其用意何在?
都反衬出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以及 对前途感到渺茫的心情; 表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天上的街市》的感情色彩更为明朗, 从神话传说的描述可看出来。
请你也写一篇借景抒情的诗歌,要求 综合运用联想和想象手法,明天课堂 交流。
例:
由毋忘我这种紫色 的小花联想到久别 的友人,想象重逢 的快乐。
深圳外国语学校
1、全诗共两小节。哪节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哪节想象?
第一节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夜晚的景色。 第二节想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
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以及对祖国、 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流露出诗人淡淡 的哀伤、无奈和惆怅。
3、这两首诗都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联想 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以此反衬什么?表达 什么?哪首诗的思想感情更为明朗?
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出 悲剧,其中牛郎织女既受到人 间悲苦生活的折磨,又受到天 上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
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 他们骑着牛儿来来往往,生活 得自由幸福美满。
作者这样写是要 表达自己的理想: 对黑暗势力压迫的 反抗,对自由幸福 生活的向往。
1、诗中多次使用“定然”,其表达作用何在? 2、“那朵流星”,为什么不用“颗”?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课件PPT(系列一)(共35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课件PPT(系列一)(共35页)](https://img.taocdn.com/s3/m/2d810845a45177232f60a2d3.png)
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是其对康
桥的爱和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感的姿态,给全
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加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料的奇想
中,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
讨论××探版 究×修×
第×单元
1.怎样理解和欣第赏×《雨课巷》中×的ד×雨巷הד丁×香”这两个主要
意象提? 示: 意象 本义
象征义
雨巷
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 两边是寂寞的人家
迷惘的情绪、朦胧的希望,诗人的追 求之路
丁香
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 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 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 和忧愁
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 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
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 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 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知人×论×版世×修×
第×单元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也是其前期的代表作。这首诗写于
1927年夏天。“四第一×二”课反革命×政变×后×,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
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冰的深渊。戴望舒写这首诗时只有22岁,当时他因曾 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 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 这种心境的反映。《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 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点评:①“她静默地走近”,表明这种理想似乎来到,然而又从身
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把诗人和 理想的距离又重新拉开。
②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性意蕴看,“我”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 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 太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即——执着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 象征意味。诗人就此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理想未果的孤苦的心情。
七年级下《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鲁教版-课件
![七年级下《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鲁教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1b6c0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e.png)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战 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 望,培养爱国情感和和
平意识。
态度目标
学生能够关注人类命运 和世界和平,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和世界观。02诗歌来自景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田间,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 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田 间是中国“七月诗派”的代表人 物之一。
代表作品
《给战斗者》、《马头琴歌》等 。
和讲解。
改进措施
03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加强个性化指导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07
结语
总结全文
01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是一首反 战的诗歌,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 和荒谬,呼吁人们反对战争,珍 惜和平。
02
诗歌表达了对于战争的深深忧虑 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提醒人们 要珍惜和平,警惕战争的破坏性 。
教学设计
• 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 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讲解诗歌的主题、意象、语言特点等。
教学设计
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 ,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05
诗歌思想情感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概述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荒 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
对和平的渴望。
主题思想分析
诗人通过“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这 一假设,引导读者思考战争对人类 的影响,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启示
这首诗启示我们珍惜和平,反对战 争,努力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
情感表达
人教版《诗两首》上课用课件
![人教版《诗两首》上课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0b121f866fb84ae45c8d82.png)
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 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 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 未来,现在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 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怀 念。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 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 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 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1.梳理各段意思,诗中的“路” 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研读赏析:
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 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 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静。显得更诱人,更美 丽。”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 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 以返回。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 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 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4、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
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 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要品味一下 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①这是写给邻居小女孩的赠诗,是一首 哲理诗,但诗人并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和一副教训人的语气,而是以平等的娓娓的 语气来写,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好像 诗人在与你促膝谈心; ②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 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yōu yù 忧 郁 qī qī 萋 萋 yán
shùn xī 瞬 zú 足 息 jì 迹
shè zú 涉 足 lù jìng 路 径
zhù l ì 伫 立 jì
2019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诗两首 (共51张PPT)
![2019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 诗两首 (共5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aac6b5d5bbfd0a795673e7.png)
答案
问题争鸣
争论话题
关于诗人在《再别康桥》中情感表达的高潮部分,有人认为是第5节, 有人认为是第6节,你的看法呢? 我的观点:
答案
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1.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素材运用
(1)戴望舒热切关注着时局的发展,他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1927年, 大革命失败,革命处于低潮。作者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 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这种 心情的真实反映。戴望舒虽为文人,但一心爱国,可用于“理 想”“精神家园”“人生境界”“爱国”“气节”“责任”等相关写 作主题。
(2)斑斓·灿烂 二者都有“非常好看”的意思。强调的侧重点不同。“斑斓”指灿烂多 彩,专指色彩。“灿烂”指明亮华丽的样子,也形容文辞华美或事业辉 煌、美好。 例句:①这些五彩__斑__斓____的玛瑙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②太阳出来了,天地间一片__灿__烂____辉煌。
三、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再别康桥》: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剑桥大学。康桥 (剑桥大学所在地)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 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1928年,诗人故地重 游。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 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 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 眼前展现……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 天空,徐志摩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再别康桥》 (1)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 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 是今晚的康桥!
问题争鸣
争论话题
关于诗人在《再别康桥》中情感表达的高潮部分,有人认为是第5节, 有人认为是第6节,你的看法呢? 我的观点:
答案
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1.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素材运用
(1)戴望舒热切关注着时局的发展,他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1927年, 大革命失败,革命处于低潮。作者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 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这种 心情的真实反映。戴望舒虽为文人,但一心爱国,可用于“理 想”“精神家园”“人生境界”“爱国”“气节”“责任”等相关写 作主题。
(2)斑斓·灿烂 二者都有“非常好看”的意思。强调的侧重点不同。“斑斓”指灿烂多 彩,专指色彩。“灿烂”指明亮华丽的样子,也形容文辞华美或事业辉 煌、美好。 例句:①这些五彩__斑__斓____的玛瑙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②太阳出来了,天地间一片__灿__烂____辉煌。
三、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再别康桥》: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剑桥大学。康桥 (剑桥大学所在地)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 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1928年,诗人故地重 游。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 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 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 眼前展现……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 天空,徐志摩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再别康桥》 (1)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 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 是今晚的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