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熔化和凝固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2.记住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3.掌握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知道它们发生的条件和过程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

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教学重难点】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难点:实验现象,组织教学【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多媒体课件,海波,石蜡,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铁架台,火柴,秒表【教学过程】【播放课件】: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40℃之间发生物态变化,把它掺在水泥中,制成墙壁和地板,可以使房间“冬暖夏凉”。

例如北京奥运会著名场馆水立方,你想知道这种新型材料调节温度的奥秘吗?北京水立方(设计意图:以高新科技材料应用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物态变化【引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自然界里的水都有哪些存在形式呢?分别是什么状态?它们之间能否转化呢?生1:水、雨、雾、露水---液态冰、冰雹、雪、霜———固态水蒸气—--—-—-—气态生2:冬天,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到了春天冰融化成水。

生3:扫地时,我们往地面撒一水,一会儿,水就不见了,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形成云,又会形成雨降落下来,或形成雪飘落下来生4:……(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从生活走进物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出物态变化的概念。

)【播放视频】:燃烧的蜡烛、钢铁熔化和固态氮燃烧的蜡烛钢铁熔化固态氮【师生总结】:自然界中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物质状态会随着温度变化,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发生相互转化。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2.记住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3.把握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明白它们发生的条件和过程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说明一些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把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差不多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使学生能够通过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明白得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温度变化规律。

2.明白得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3.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说明一些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操作实验。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看以及分析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 ℃以下,漠河县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 ℃。

在如此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依旧酒精温度计?依照什么来选择?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物态变化[阅读课本]P53“物态变化”[摸索]列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事例。

[提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归纳提升]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水蒸气确实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探究点2熔化和凝固[阅读课本]P53“熔化和凝固”[摸索]熔化和凝固是如何定义的?有哪些现象会涉及熔化和凝固?[提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液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熔化和凝固教案

在课堂上做实验了,感 ℃,它表示水
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 利用冰箱来探究水的 在 0℃时凝
凝固过程。
固成冰,凝固
实验研究表明:晶体

凝 固时也有一定的凝
时温度不变 。
固 温度,称为凝固点
。同 种晶体的熔点与
凝固 点相同,而非晶
体则没 有凝固点。液
体在凝固 时都会放热

师:水的凝固点是多
少?它表示什么含义?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小结
知识讲授
拓展应用
总结,布置作业
3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新课引入 3’ 播放录像:滚滚而来的长江水及 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
师:望着这气势磅礴的 滔滔大江,同学们可曾 想到,这万古不竭的巨 流最初的水源竟是各 拉丹冬雪山冰雪消融 后形成的呢?
2 讲授法 通过老师形象生动、富于引导式的讲解,辅以演示实验、各种直观教具和现 代教学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讲授知识的
2
同时渗透探究的思想,在探究的过程中讲授必要的物理知识。 3. 学法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首先,通
过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其次,在教学中利用典 型的教学材料和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 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7
[ 规律应用] 熔化、凝固的应用 4’
小结并布置作业 2’
生:冷冻食
师:请大家说说熔化、 品保鲜、利
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 用冰袋为高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 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 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一)教学过程本节安排三个教学板块:(1)认识晶体;(2)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3)液体的凝固。

1.认识晶体学生对将固体区别为晶体和非晶体认识不足,教师应着力调动学生的观察积累,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图片,酌情展示一些常见晶体和非晶体的实物、模型、图片资源,首先让学生建立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依据——形状规则与否的概念,初步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不宜将本板块变为演示,要舍得投入时间,引领学生经历固体(含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实验探究全过程,初步领略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这也是课时安排建议本节2课时的主要原因。

(1)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晶体和非晶体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加工工艺,猜想到它们可能存在不同的熔化规律;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探究问题:熔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究竟有什么不同?(2)为了研究提出的问题,重要的是组织学生讨论,制订出分工合理、实用高效的探究计划和实验设计方案。

各组首先应选取一种晶体、一种非晶体作为对比研究对象。

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各组所选研究对象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不同。

其次,要探究熔化规律,自然需要将研究对象熔化,怎样熔化?在熔化过程中需要观测记录哪些数据和现象?需要什么实验器材或仪器?要否自己寻找或自制?这些都不要教师给定。

这些问题需要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并要有所约定。

例如,各组达成借助酒精灯加热晶体和非晶体使之熔化的基本思路,约定定时(例如每隔 30s )记录加热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温度,并确认当时研究对象的状态,直到熔化持续一段时间为止。

至于各组探讨的具体问题,例如,停止加热后,熔化情况怎样?是选取冰和蜡,还是选取海波和松香或者别的作为研究对象?是用水浴法加热,还是直接加热?都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

需知:规范完美的科学探究纯属理想模型,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以此模式组织探究只能是“假探究”;各组探究过程的差异应视为宝贵的课程和教学资源,使得合作交流、讨论评价更具实际价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讨论熔化、凝固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7.总结反馈,巩固提高:课堂结束时,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熔化、凝固的定义、图像绘制方法和应用价值。同时,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熔化、凝固的定义,解释它们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
2.通过动画演示熔化、凝固的微观机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在过程中的变化。
3.讲解熔点、凝固点的概念,强调不同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不同,举例说明。
4.指导学生如何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像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分析解题思路,纠正错误。
4.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确保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熔化、凝固的定义、图像绘制方法和应用价值。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熔化、凝固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熔化、凝固知识的学习,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讨论中提出新观点,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4.会查熔点表.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引入新课: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

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

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

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方法1:启发讲解式。

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

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

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

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熔化和凝固【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

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

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物质:水、冰、蜡烛。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书籍、PPT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张包含熔化和凝固相关图片的PPT,引起学生的兴趣。

•导入新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学习新知•通过投影仪或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解释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并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例子。

•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如水的熔点为0°C,凝固点为0°C。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3. 实验探究•教师将水倒入一个玻璃容器中,然后将容器放入冰箱中冷冻。

•引导学生观察水在冰箱中的冷冻过程,并记录下水变成冰的时间。

•提问学生在冷冻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教师将冰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并让学生记录冰融化的时间。

•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4. 拓展练习•提供一些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向全班报告他们的思考和答案。

•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并与学生共同探讨。

5.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实验结果。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熔化和凝固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提醒学生做好笔记,以便复习和复习。

四、教学延伸•学习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实际应用,如制冰淇淋、熔化金属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熔化和凝固为中心,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教学
重点
实验探究归纳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总结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教学
难点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
提炼的
课题
晶体和非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区别是什么?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选
择 分析
1
让学生想象冬天水结冰的现象和春天冰化成水的现象,引出物态变化的概念;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 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 ;
(2)继续吸热。
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类型:
作用:
使用:
时间:
6
当堂检测
巩固知识点
类型:
作用:
使用:
时间:
类型:
作用:
使用:
时间:
作业
布置
新 学案38页课堂达标训练1-9题
课时
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 种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时间:8
3
学生完成课本54页的表格和图像,并从表格和图像中总结实验规律
培养学生总结分析能力
类型:
作用:
使用:
时间:
4
结论:
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一. 教材分析《熔化和凝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材中,通过实验和现象的描述,引导学生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熔化和凝固的微观机制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2.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3.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利用实验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熔化和凝固过程;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冰、水、温度计、容器等;2.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和实例,呈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如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总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ppt36】布置作业。
听讲
思考、听讲
听讲并思考、讨论
听讲并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
带领学生实验,并思考讨论。
思考后回答
带领学生实验,并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
听讲、记录
听讲、思考后回答
听讲并思考、讨论
听讲、讨论
练习
结合生活,理解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的意义。
引入物态变化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引入实验
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学会用图像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总结归纳的能力。
【ppt13】处理实验的数据,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状态,并引出图像法分析实验,得出海波熔化过程中有一个固定的温度,提出问题:是否所有物质熔化都有固定的温度?引出石蜡熔化实验。
【ppt14、15】按照海波熔化的顺序,演示石蜡熔化的实验。
【ppt16】对比两组实验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不同物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
【ppt28-31】根据生活中的例子,了解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熔化吸热:食品冷冻保鲜、用冰袋给病人退热、吃冰棒解热。
2、凝固放热:菜窖里放几缸水避免冻坏。
【ppt32、33】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ppt34】进行课堂小结
【ppt35】拓展融雪剂的原理与优缺点。
教学重点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难点
探究“固体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
教学方式
讨论式、讲授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演示ppt3、4、5】通过大自然的现象,引出物质的状态,了解物态变化与生活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优秀教学案例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特点、熔点和凝固点以及热量计算等。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2.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熔点和凝固点等关键问题。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本案例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分享中共同进步。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收获成长。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熔化:详细讲解熔化的定义、特点以及吸热过程,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熔化过程。
2.凝固:介绍凝固的定义、特点以及放热过程,对比熔化过程,强调两者的关联性。
3.熔点和凝固点:讲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举例说明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加深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2.完成课后习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搜集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实例,分析其原理,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本教学案例在导入新课环节,巧妙地运用了生活化情景,通过观察冰融化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知识的探究欲望。这种设计使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知物理现象,提高学习兴趣,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熔化和凝固》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熔化和凝固》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熔化和凝固》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对于熔化与凝固,学生在日常生活经常见到,但将其提升为物理规律还是第一次;且本节的主要学习方法是探究,是学生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接触探究。

因此对于本节的知识内容,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难点在于探究方法的掌握。

3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的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养成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教学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准备教师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多媒体等。

学生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等——5组。

教学过程:活动情境设置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这是为什么呢?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就来学习物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物态变化。

同学们猜一猜,固、液、气之间可能有哪些状态之间的转化呢?提出问题1.冰熔化成水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呢?2.随着什么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3.什么是物态变化?总结并过渡先探究固态和液态间的变化,那么,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什么变化?2.液态到固态又叫什么变化?结合生活中冰的熔化过程,想一想,冰的熔化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将会如何变化?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假设1.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可能会升高?2.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可能会保持不变?制定计划、设计实验你认为这次探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如何比较哪种物质的变化情况?在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蜡的熔化过程。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方法方加加减减第2节消融和凝固(共 2 课时)第一课时消融和凝固实验【知识与技术】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变的.【过程与方法】经过实验研究固体消融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术和科学研究的步骤.【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授课活动,养成学生敬爱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领悟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和成就共享的欢乐.【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析概括能力.【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用图象将数据进行办理.知识点一物态变化【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53,完成以下问题:1.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2.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合作研究】演示一1.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棒,一会儿就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藏形匿影.这是为什么呢?答:冰棒变成了液态的糖水,而糖水又变成了水蒸气进入了空气中.2.以上的现象中,物质的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答:物质由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教师点拨】1.现实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较常有.其实,除水以外,所有物质均有三态,而且相互之间可以发生转变,可是不常有而已.2.发生物态变化时平时都陪同着温度的变化.3.物态变化不是形状的变化,而是物质由一种物态变成另一种物态,物质的种类不变.知识点二消融和凝固【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53-55,完成以下问题: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消融.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合作研究】演示二研究固体消融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设计是怎样的?答:取适合的海波和蜡块放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插入正在加热的热水中,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温度变化,并每隔 1 min 记录一次温度.2.需要哪些实验器材?答: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计时表、海波( 硫代硫酸钠 ) 、石蜡、水等.3.海波和蜡在由固态变成液态时温度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答:海波在消融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蜡在消融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4.在方格纸上画一根横轴表示时间,画一根纵轴表示温度,标出各个时辰所记的物质的温度 ( 坐标点 ) ,尔后用圆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获取消融图象.解析海波和蜡的消融图象有什么不相同?答:海波的消融图象有一横向水平线,蜡的消融图象没有.它们的消融图象比较方下.海波的消融图象蜡的消融图象【教师点拨】1.做消融实验时,将有海波或蜡的试管放到烧杯的水中加热,而不是将试管直接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目的是使受热物体尽可能均匀的缓慢的受热,从而可以得出晶体消融时温度保持不变的结论.别的,实验时还应注意酒精灯的安全使用.2.水浴加热法:是一种给物质均匀地间接加热的方法,它能控制物体温度上升的速度,其好处是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平稳.3.用图象法描述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变化的情况,特别直观,在各门科学中都应用得特别广泛.【跟进训练】甲是小丽研究“冰的消融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她先将冰和温度计正确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加热,观察冰消融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情况.甲乙(1) 实验中,将盛有碎冰的试管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加热,目的是使冰受热均匀.(2) 某时辰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是- 5 ℃ . 物质处于固态.(3)依照实验数据,小丽作出了冰消融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解析图象可知,冰消融时温度变化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拓展延伸奇妙的冻雨和雨凇在我国北方,还有南方的贵州、湖南的湘西山区,冬天里可以看到一种奇怪的雨,天上掉下来显然是雨滴,可在地上却看不到雨的印迹,见到的各处都是冰,这类滴雨成冰的雨称为“冻雨”.这类雨掉在树枝上、电线上迅速结成一层晶莹透明的冰层,逐渐挂下来成了一条条冰柱.雨滴落在树上所成的冰称为“雨凇”.初冬节气发生冻雨或雨凇现象时,各处是晶莹剔透,景色十分诱人.置身于贞洁透明的大自然里,会使你忘记天气的寒冷,忘记生活中的烦恼,精神境地获取升华和提高.“冻雨”和“雨凇”的形成都与水的凝固有关.气象学家在观察云层时还发现了一种“混杂云”,云的中上部温度已降到—20 ℃~— 30 ℃,甚至— 40 ℃,但其中还有好多的雨滴并没有冻结.听闻有的科学家成功地使纯净无瑕的水静置冷却到— 70 ℃仍不结冰,这类温度低于 0 ℃还不冻结的水叫“过冷却水” .原来水分子结冰,除温度条件外,还要求在水中必定有冻结核,有了它,做无规则运动的水分子才能按冰的晶体结构排列起来.江河湖海里的水及自来水中都含有杂质,这些杂质就是冻结核.于是这些水在0 ℃时就结冰了.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2.物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3.消融: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消融和凝固规律【知识与技术】1.知道物质消融的规律、图象,认识晶体、非晶体的看法,知道消融需要吸热.2.知道物质凝固的规律、图象,知道凝固需要放热.【过程与方法】1.经过实验研究晶体和非晶体消融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术和科学研究的步骤.2.使学生可以经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办理,理解固体消融和液体凝固的规律.【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授课活动,养成学生敬爱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领悟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就共享的欢乐.【重点】晶体和非晶体消融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难点】指导学生经过对实验的观察,解析、概括并总结出固体消融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知识点一熔点和凝固点【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55-56,完成以下问题:1.有些固体在消融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消融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 晶体消融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2.有些固体在消融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消融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3.晶体在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晶体,其熔点与凝固点相同.【合作研究】演示一海波和白腊的消融海波的消融图象白腊的消融图象1.两种物质在消融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答: (1) 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7 ℃,海波开始消融.在熔化过程中,诚然连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不变,直到完好消融后,温度才连续上升.(2) 随着不断加热,白腊的温度高升,在此过程中,白腊变软变稀,最后消融为液体.2.每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与白腊各是什么状态?答:海波:固态→固液共存→液态.白腊:固态→变软→变稀→液态.方法方加加减减3.海波和白腊的熔点各是多少摄氏度?答:海波的熔点是47 ℃,白腊没有熔点.4.海波的消融过程连续了多长时间?答:从第 3 min 到第 4 min ,一共 1 min.演示二 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象甲—晶体乙—非晶体1.在晶体凝固图象中 E F 、FG 、GH 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答:EF 段晶体温度逐渐降低,放热,是液态. 段晶体温度保持不变,连续放热,是FG固液共存态. GH 段晶体温度连续降低,依旧在放热,是固态.2.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过程有什么不相同?从图象上看有什么差异?答:晶体凝固过程中连续放热, 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凝固放热过程中温度素来降低. 晶体的凝固图象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水平线段, 而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没有.演示三 认识以下晶体的熔点 ( 凝固点 )【教师点拨】1.判断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1) 有无熔点:晶体有,非晶体无. (2) 消融过程:晶体由固→固液共存→液 . 非晶体由固→软→稀→液 .(3) 消融图象:重点是可否存在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2.晶体消融条件: (1) 达到熔点 .(2) 不断吸热3.晶体凝固条件: (1) 达到凝固点 .(2) 不断放热 .4.同种物质的消融和凝固过程互为逆过程.因此,晶体消融需要吸热,且温度不变,方法方加加减减则晶体凝固需要放热,且温度也不变.5.同种晶体的熔点等于它的凝固点.【跟进训练】1. ( 湖南邵阳中考 ) 以下列图,由冰的消融曲线可知( B )A.冰是非晶体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消融过程经历了 5 minD.冰在消融过程中,吸取热量,温度连续高升2. ( 广西柳州中考 ) 以下列图是某种物质消融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从图象可知,该物质是晶体 (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线段AB表示,该物质在消融过程中,连续加热,温度不变 ( 选填“高升”“不变”或“降低” ) .知识点二消融吸热凝固放热【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56-57,完成以下问题:1.晶体在消融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都保持不变.2.非晶体在消融过程中也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也要放热,但温度都改变.【教师点拨】联系生活:利用冰块消融吸热,可以给冷冻食品保鲜. 北方的冬天很冷,为了稳当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蔬菜不被冻坏.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资料,在15 ℃~ 40 ℃的范围内消融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因此,人们将这类资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消融,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治室内的温度.【跟进训练】1. ( 贵州遵义中考 ) 毛泽东同志曾用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描述我国北方的冬天.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0 ℃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2.夏天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棒在消融时要吸热;北方冬天菜窖经常要放一桶水,方法方加加减减是因为水在凝固时要放热,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防范菜被冻坏.( 均选填“吸热”或“放热”)晶体消融时温度不变有熔点晶体消融过程和凝固过程都是固液共存状态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1.固体没有熔点非晶体消融过程和凝固过程都没有固液共存状态温度要达到熔点2.晶体消融条件能连续吸热温度要达到凝固点3.晶体凝固条件能连续放热4.消融吸热,凝固放热.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授课视频见课件.。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

2.知道物质熔化、凝固时的规律。

3.知道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4.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熔化、凝固的规律。

难点:应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决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问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信息1 如图1所示,壶中冒出的水蒸气遇玻璃杯变成水。

信息2 如图2所示,太阳出来了,小朋友堆的雪人融化了。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吗?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熔化和凝固自主阅读教材P53~5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我们发现大多数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而我们把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2.实验:研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和假设】不同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

【设计实验】说出所需的实验器材(如装置图所示):铁架台、温度计、试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水。

【进行实验】(1)请听老师讲解并完成实验。

(2)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海波石蜡【分析归纳】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海波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中温度不变,熔化后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中温度升高,熔化后温度升高。

知识板块二晶体和非晶体自主阅读教材P55~56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固态物质分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它们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

方法方加加减减第 2 节消融和凝固知识与技术1.认识气体、液体和固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认识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能够互相转变。

3.认识消融和凝固的含义,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异。

4.认识消融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1.经过研究固体消融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认识有没有固定的消融温度是差异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经过研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图象是一种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授课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的感情。

2.经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战胜困难的优异意志和质量。

重点研究晶体和非晶体消融和凝固的规律。

难点描绘和理解消融和凝固的图象。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白腊、水、火柴、坐标纸、多媒体课件。

一、创立情境,导入新知多媒体显现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消融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相同季节、天气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学生思虑交流:还能够举一些自然界和平常生活中的各种不相同状态的物质吗?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点燃的寿辰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道路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方法方加加减减二、自主合作,感觉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质,完成《研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 物态变化活动体验: (1) 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凝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凝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是什么?
2.理解晶体和非晶体有什么区别?实验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有什么条件?
3.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有什么物理意义?(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实验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固的条件,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①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是什么
②理解晶体和非晶体有什么区别
2、教师巡视,并个别批改,关注学生自学情况
学生按照提纲上的要求,独立自主完基础感知,并在书本上勾画圈点
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可以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师出示学生思考和讨论内容
(1)探究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分析思考晶体凝固的图像及凝固条件和特点
熔化和凝固
课题名称
熔化和凝固
授课时间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八年级
课时
1
课程标准描述
经历物态变化(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考试大纲描述
经历物态变化(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师开始精讲,对本节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1、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和条件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熔化条件、特点、图像
3、晶体凝固条件、特点、图像
全体学生认真听讲,适时通过双色笔做好笔记
梳理、点拔和提升

完成当堂检测
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方法和规律进行及时回顾
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堂测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学生思考交流:还能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吗?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物态变化
活动体验:
(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归纳总结:
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2.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探究点二熔化和凝固
1.概念归纳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液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

例子:说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
(1)冰棒化成水:熔化
(2)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固
(3)把废塑料回收再制成塑料产品:先熔化再凝固
出示固体海波和蜡,提出问题:它们怎样才会变成液态?在熔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有什么特点?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物质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计时表、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等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
进行实验:
(1)四个同学为一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性学习,教师课前要对组长进行指导,交代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

每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2)组装实验装置:把硫代硫酸钠和石蜡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并插入温度计,再把试管按图示装置固定。

往烧杯里倒入冷水,使水位高于装固体颗粒的那部分试管(图中只画了一套装置,另一套装置完全相同)。

用两个酒精灯分别给两个烧杯加热,观察两试管内固体熔化情况,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直到固体完全熔化。

(3)第1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40 ℃开始计时,每隔0.5分钟读取一次温度值观察物质状态,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 ℃开始计时,每隔1分钟读取一次温度值观察物质状态,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观察:(1)对海波及石蜡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2)不同温度下它们的状态。

(3)熔化时它们的状态及温度。

记录:实验中的数据。

表一海波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表
样吗?
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

根据图象分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设计意图: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常见现象之一,选择这一内容让学生参与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
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有利于体现“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

探究点三熔点和凝固点
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

海波的熔化图象石蜡的熔化图象学生讨论交流,思考:
(1)两种物质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2)每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与石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吸热、放热情况如何?
归纳交流:从实验现象及描绘出的图象容易看出,
(1)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 ℃,海波开始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2)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升高,在此过程中,石蜡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得出结论:
(1)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一类固体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

另一类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学生讨论交流:物质凝固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2)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只有达到一定温度时才开始凝固;
(4)凝固过程放热。

学生观察课本图3.25甲、乙两幅图线,并分别比较与图3.24图线的区别。

晶体熔化和凝固条件、特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知识扩展: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认识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同时记住冰的熔点是0 ℃,钨的熔点最高。

660
归纳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比较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

(2)晶体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熔点)。

(3)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经历固液共存的状态,非晶体熔化时不存在固液共存的状态。

逆向思维:从冰吸热可熔化成水,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成冰的道理,知道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让学生根据物质熔化的规律推理出物质凝固的规律: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联系生活: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蔬菜不被冻坏。

前沿科技: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 ℃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把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学以致用:请同学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三、板书设计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1.固态
液态(熔化和凝固是互逆过程) 2.固体
⎩⎪⎨⎪⎧ 晶体⎩⎪⎨⎪⎧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有熔点)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都是固液共存状态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 没有熔点熔化和凝固都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熔化条件⎩⎪⎨⎪⎧⎭
⎪⎬⎪⎫(1)温度要达到熔点。

(2)能继续吸热。

同时具备 4.晶体凝固条件⎩⎪⎨⎪⎧⎭
⎪⎬⎪⎫(1)温度要达到凝固点。

(2)能继续放热。

同时具备
四、教学反思
熔化和凝固是热学中比较重要的课,要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熔化、凝固是两个能相互转化的过程,晶体和非晶体性质间的不同,还要学会作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

学生在做探究实验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加大对实验整个过程的引导,可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在课前就做过了实验操作过程,本节课只要求学生能够能够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规律,这样就可为下面讨论节省大量时间。

教学时应特别重视对图象的分析,帮助学生找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

根据数据我们会画出一幅曲线图,然后让学生对海波曲线图分析,学生很容易会发现海波有一个平稳阶段,然后开始学习海波的熔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