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清华大学学生的觉悟

合集下载

清华研修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清华研修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清华研修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清华研修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华研修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华研修班心得体会1在团州委、州委组织部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荣幸地参加了清华大学党政干部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在无数学子心驰神往的清华园,我和州内其他同志一道,度过了短暂、紧张而又难忘的学习培训生活。

回顾整个培训历程,我沉浸在老师们精彩的讲解中,思想上受到了强烈震撼,理念上获得了全面更新,知识上取得了极大丰富。

学习期间,为研修班学员讲课的几位教授,大多是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或观念超前,视角独特;或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他们的敬业精神和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授课的课时也设置安排紧凑合理,课程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课程,其中包括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等课程,又有领导艺术类课程,包括阳光心态、如何面对新闻媒体、领导语言艺术、音乐鉴赏知识等。

老师们的授课一方面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另一方面又有成功的实践案例分析详解,每一节课都让人听得心领神会,津津有味。

学习期间我仿佛又回到了熟悉又陌生的学生时代,每天的课程学习和业余生活都被安排的紧张而有序,在宿舍、教室、食堂之间奔忙。

课堂上珍惜每一秒与导师和同学请教、交流、学习的时间;课堂下和年轻的清华学子一起在食堂就餐,感受着当代大学生的蓬勃朝气,深深的被青春向上的精神所感召。

短暂的清华学习生活,紧张而有序,充实而快乐,令人难忘,盘点学习过程的点点滴滴,收获颇多。

一、提升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新认识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实际上是每一个领导干部自身业务水平、文化积淀、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清华大学的历史、传统和现状

清华大学的历史、传统和现状

现有13 个学院,54 个系,成 为一所涵盖理,工,文,法,医, 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 大学.
建 筑 城 市 规 划 建 筑 技 术 科 学 景 观 学
系 系 系 系
2004年5月
建 筑 学 院 经济管理学院 土木水利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信 息 科 学 技 术 学 院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法 机械工程学院
北京农业学院 北 京 大 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地质学院 中 国 科 学 院 北京政法学院 中央财经学院 中央民族学院 北京航空学院
理 学 院
- - - - -
法 学 院
航空学院
1951.5
1952.7调出,合组 厦门大学航空系, 厦门大学航空系 , 西北工学 院航空系, 北洋大学航空系 院航空系 ,
二,清华的传统
1,"爱国,奉献"的传统 2,中西荟萃,古今贯通,文理渗透 3,又红又专,全面发展 4,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求真 务实 5,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清华的传统
1,"爱国,奉献"的传统 从"五四"运动开始,清华学生参加爱国民主运 动.特别是"一二九"运动,清华学生是主要力 量,"华北之大,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大批青年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学校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已50年,先后 有3000人担任这一工作,既加强学生的思 想工作,又培养了一支又红又专的队伍.为 国家输送了优秀人才.十四大至十六大,每 届中央委员会中都有9名曾在清华学习期间 担任过政治辅导员. 学校提倡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参与社会实践. 培养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又锻炼组织能力. 学校重视体育,体育课不及格,不能毕业. 蒋南翔校长提出"争取至少健康地为祖国工 作五十年",成为清华人的座右铭.

我的清华老同学梁从诫

我的清华老同学梁从诫

28各界我的回忆(上接第27页)以及亲友等,送他登上了去法国的邮轮。

此后四年,母亲变卖了不少田产,供他在国外生活、求学所用。

赴法前后,想起母亲的恩德和无私的爱,傅雷情不自禁地含泪写道:“母亲啊,在您的心里竟是没有了您自己,只有我这个使您日夜操心不安的儿子一人!您是只为我而苦苦地生活着。

母亲啊,您的爱啊,您的伟大啊,您的无微不至的爱啊,您的真诚彻底的爱啊,我怎样才能报答于万一呢?……”1931年秋天,多年的游子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虽然他在国外没有得到什么学位,但他的人生发生了极大的飞跃,并深刻地影响到他的后半生。

我与梁从诫是1950年夏同时考入清华历史系的。

那年清华历史系共招了7名新生,不幸已有4人先后去世(梁从诫是其中最近辞世的)。

另外2人都远在外地,又健康欠佳,这次校庆未能应邀来京,于是我们班与会的就只剩我一人了。

而我的记忆力甚差,许多往事都记不清了。

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几年我们历史系全系师生加起来也不到50人,跟现在一个班的人数差不多,所以当时大家不分年级,彼此都比较熟悉。

尤其梁从诫是当时清华园中比较活跃的人物,系内外熟悉他的人不少。

所以有些关于他的情况,我也是从其他校友处听到的。

虽是名人长子长孙,却并未受到特殊照顾1950年夏,新中国成立后高等学校第一次统一周承恩2011年4月,当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清华历史系邀请1952年院系调整前曾在本系学习过的老校友返校聚会。

当天到会的共有20多人,其中最年长的是1939年在西南联大入学的何兆武先生,现已年届九旬。

最年轻的则是1951年入学的王敦书先生,也已78岁。

聚会中的话题之一是半年前刚刚去世的老校友梁从诫,特别是他在清华学习时的一些情况。

遗憾的是那天在场的老人中,与梁从诫同班的校友只有我一人。

我的清华老同学梁从诫1932年,傅雷同青梅竹马的表妹朱梅馥结婚,婚宴设在周浦镇曹家厅,亲朋好友云集,十分隆重热闹。

婚后,傅雷同妻子在上海租了一所公寓,即吕班路(今重庆南路)201弄53号。

清华发展历程简述

清华发展历程简述

清华发展历程简述一、创办与初期发展(1911—1949)清华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11年的清华学堂,这是清政府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而设立的一所新式学堂。

成立初期,清华学堂主要以培养留学生为主,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提高中国的科技和工程水平。

1912年,清华学堂升格为清华学校,并陆续开设了矿业、工业、农业等系,拓宽了学校的专业领域。

1925年,清华学校与北洋大学合并,成立了国立清华大学。

这一重要事件标志着清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国立清华大学实行了现代大学制度,引进了许多优秀的教育家和学者。

在这一时期,清华大学逐步扩大了专业设置范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国家政治、社会动荡的影响也给清华大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大学因为战争而被迫撤离北京,转移至重庆。

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返京,开始恢复和重建工作。

二、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基石(1949—1978)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成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了学校名称的改为“清华大学”,并充分肯定了清华在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科学研究方面的贡献。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清华大学逐渐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经历了一次规模化的建设和发展。

学校的院系设置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开设了更多的学科专业。

同时,清华大学积极参与国家的大型科研项目,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技术支持。

文化大革命给清华大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重创。

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干扰,许多知识分子被迫下放插队。

然而,清华师生坚持科学思想,保持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并在文革后期开始逐步恢复和重建。

三、改革开放与国际交流(1978—至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清华大学也积极参与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1978年,清华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外国留学生教育办公室,招收了一批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学生。

学习清华校史有感

学习清华校史有感

学习清华校史有感今天真聆听了有关清华校史的精彩报告,以下为简要总结,并谈一下我对清华历史和清华人文精神的感想。

清华的历史清华大学的发展分为1911-1949年,1949-1978年以及1978年至今以下这三个阶段。

(1)清华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并于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并开设研究院。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于1938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并由清华校长梅贻琦出任联大校务委员会主任,实际主持校务。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2)解放后,1952年经过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后,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

(3)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医学院等院系。

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感想:从这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来看,清华早期的历史诠释了“国之不强则受辱”,清华建校乃清政府利用美国政府“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而办起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

庚子赔款乃国耻之痕。

国耻的痛楚和重负,与振兴国运的责任和决心,就这样交织着凝结在清华的百年历史和过去一代代清华学子的身上。

如今这种社会责任感在祖国经过改革开放之后日益繁荣昌盛,国际地位与日俱增的环境下对于我们新一辈的清华人却更加强烈。

清华大学的历史、传统和现状

清华大学的历史、传统和现状

清华的历史
2,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1949-1976) • 清华园解放时,地下党做了大量工作,动员 绝大多数教授、副教授留下来。 • 梁思成教授为首的建筑系教师设计了国徽;张 奚若教授提出的国名建议,得到采纳。 •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对高等教育的 发展有积极作用;对于清华大学的发展有严重 损失。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沿革
• 1994年组建生命科学研究院, 1999年组建 医学科学研究中心, 2001年10月成立医学 院 • 1998年成立传播系,2002年4月成立新闻 与传播学院 • 2000年组建土木水利学院 • 2004年组建航天航空学院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现状
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初步形成
4,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 学校重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工 作中强调从高等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本校实 际出发。对学校历史用“三阶段、两点论” 的观点对待,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重视实践环节,理工科有实验、 实习、设计,文科也有案例教学、社会调查、 社会实践。 “行胜于言”成为清华人的座右铭。
1931年梅贻琦任校长,延聘名师,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占领 北平。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经长 沙迁至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在 艰苦条件下,办学成绩昭著,培养 了大批优秀人才。
• 抗战胜利后,1946年夏,三校分别迁回原 校址。清华园在日寇占领期间,沦为日军 伤兵医院,学校受到严重破坏。 • 1946~1948年期间,学校设有文、法、理、 工、农5个学院,学生总数2300人 (其中工学院1200人) • 1948年12月,毛泽东致电四野领导“注意 保护清华、燕京等学校及名胜古迹等”。 12月15日清华园解放。

清华精神

清华精神

什么是清华精神呢?(一)爱国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与根基。

中国是唯一的没有中断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没有一个国家在历史上像中国那样,出了那么多的爱国主义民族英雄。

像岳飞的“精忠报国”,像“苏武在北国,十年持汉节”,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像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像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像我们无数的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兴盛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史实故事,都体现着深刻的而震撼人心的爱国主义精神。

清华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几乎是与生俱来、生生不息的。

清华在其孕育之日起,就带有鲜明的精神文化背景,其中有着明显的美国国家利益的反映。

美国参加八国联军,分得巨额庚子赔款,美政府也认为“实属过多”。

1906年伊里诺伊大学校长James给美国总统老罗斯福的备忘录中指出:“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青年中国人,哪一个国家就能够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回最大的收获。

”建议“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

——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的方式。

”“为了扩展精神上的影响而花一些钱,即使从物质意义上说,也能够比用别的方式获得更多。

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修改中国赔款的议案。

1909年游美学务处设立,并“所有办法均照美国学堂”在清华园旧址兴建“清华学堂”。

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

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在其诞生之日起,便打上美国意识形态和文化的烙印。

但是,清华毕竟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清华师生将清华学堂看作“国耻纪念碑”,以雪国耻,图富强为己任。

这种由列强的侵略所激发的爱国精神,有的老学长称之为“哀兵士气精神”。

1937级的刘昌裔学长在《清华精神鼓舞清华人前进》一文中说,正是八国联军和日本的侵略所带来的耻辱刻骨铭心,为了反帝反封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同学们发奋图强,决心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直到牺牲自己,视死如归。

清华大学观后感

清华大学观后感

清华大学观后感篇一:胡锦涛在清华大学讲话观后感原创:青年强,则国强----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讲话观后感水木清华,钟灵毓秀,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熠熠生辉。

当胡锦涛总书记站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舞台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我明白了清华不仅仅是一个大学,她更是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她就是中华精神。

她代表了华夏子女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建立伟大功绩。

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在那河畔垂柳的倒影中我看到了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的呐喊,看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点灯夜读,心怀天下的胸怀,看到了钱学森报效祖国的坚持,看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进入21 世纪后,国与国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的竞争最为重要,我们应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培养创新精神,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以民族振兴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全面发展,德才兼备,在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重视人格的培养,要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我们还应把青春热血挥洒在西部的隔壁荒原上,建设出一片片的绿洲。

西部需要人才,我们应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到西部去,把先进的文化带到西部去,把先进的知识带到西部去。

建设新西部。

青年作为国家的栋梁,祖国明天的希望,应努力奋斗,不懈进取,孜孜以求,生生不息。

到西部贫穷落后的地方去驱赶贫穷,驱赶饥饿,带来希望。

青年当自强,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不应在大学里忙忙碌碌,不知所措,时时刻刻应清晰自己的目标与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发扬行胜于言的优良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非凡的业绩,为同学,群众服务,珍惜光阴,将来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时光韶华,千金难买。

人生该怎样度过才不会在回首时,叹息连连?我想起了保尔。

柯查金的一句话“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顿时倍感精神,更加坚定了信念,发扬老一辈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从而无愧于自己的一生!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发扬并继承清华大学“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勇于奉献,勇于拼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华历史的感悟

清华历史的感悟

清华历史的感悟以清华历史的感悟为题,我想谈谈我对清华大学的历史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教育质量。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的清朝末年,当时的清政府决定创办一所学校,以培养新一代的国家栋梁之才。

这所学校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

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如今的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一座知名学府。

回顾清华大学的历史,我不禁对这所学校的坚韧与拼搏精神深感敬佩。

尽管在历史的洪流中,清华大学也曾面临种种困境和挑战,比如战乱、政治运动等,但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宗旨,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清华大学的历史也充满了创新和突破。

作为一所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清华大学一直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无论是在工程技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还是在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领域,清华大学都有着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影响力。

这种创新精神也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清华大学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术和实践中寻求突破和创新。

清华大学的历史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卓越的学术成就,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经常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是清华大学的传统,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清华大学的历史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首先,历史是一面镜子,反映着一个学校的精神和价值观。

清华大学的历史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优越的资源条件,更要有坚定的办学理念和正确的办学方向。

其次,一所学校的历史是由一代代师生共同书写的,每个人都对学校的发展和传承负有责任。

清华大学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每一位师生的辛勤努力和奉献精神。

最后,清华大学的历史也告诉我们,我们作为清华大学的一员,应该时刻保持对学校的感恩之心,为学校的发展和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此天涯各西东.1949—传统知识分子在两岸的不同命运和结局

自此天涯各西东.1949—传统知识分子在两岸的不同命运和结局

1948年,国民党在大陆败局已经,开始了抢救学人运动,抢救的对象有胡适、陈寅恪、梅贻琦等,他们都是当时中国最为顶级的自由派知识分子。

当然也有很多不在“抢救”之列,却执意要走的,比如钱穆。

在钱穆这个传统的士的眼里,这场政权的更迭不仅有“亡国”的问题,更有“亡天下”的意味,因为马列主义是西方理论,与他信仰的民族文化冲突颇多,他不可能转变立场改造思想。

杏坛上的钱穆钱穆与老师吕思勉的交谈中:留下虽无刀镬(huò)之弄,但须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那样做如同行尸走肉,丧失了人的尊严,这是学生万万做不到的。

学生对中国文化薄有所窥,但不愿违背自己的主张。

愿效法明末朱舜水流寓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也很希望在南国传播中国文化之一脉。

这些离开的知识分子,在紧张的政治气氛中,已隐隐预感到将是被改造抛弃的对象,反复权衡种种利弊之后,带着生命个体的彷徨与恐惧,无奈地背井离乡。

1949年的风云,让著名哲学家、与梁漱溟、马一浮先生共同被尊为新儒家开宗立派之士熊十力与自己的得意学生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对去还是留,经历了同样的挣扎和彷徨。

熊十力熊十力在给徐复观、牟宗三、唐君毅、钱穆、张丕介等人的数十封急信中,他们讨论了大思想、大背景,学术方向,文化的影响,包括曾计划去印度、去香港、去台湾、去美国。

但熊十力还是选择留下,他不愿意效法明朝末年朱舜水出走中国而流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他要做王夫之逃进山洞同样可以为往圣继绝学。

熊十力也劝得意弟子能留下来,但他的弟子终究因和老师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

熊门弟子大都选择了走:特别是徐复观、牟宗三、唐君毅都走了。

熊门三大士留下的熊十力后来从广州的观海楼风光北上。

1950年,熊十力给毛泽东去信,信中说:一辈子研究唯心论,哲学观点不易改变。

“学术思想,政府可以提倡一种主流,而不可阻遏学术自由研究、独立创造之风气。

否则,学术思想锢蔽,而政治社会制度何由发展日新?” 他还建议设立中国哲学研究所,恢复南京内学院(吕秋逸主持)、浙江智林图书馆(马一浮主持)、勉仁书院(梁漱溟主持)三家民间学校。

叶铭汉院士忆清华园往事

叶铭汉院士忆清华园往事

◇ Y I
根据 H ・ 盖革发表 的文章研制出中国第一 台盖革计数 器, 当时也只有德国刚刚制造 出来 。 1 9 3 5 年他考取英 庚 款 公 费 赴 曼 彻 斯 特 大 学 留 学 , 在 小 布 拉 格 ( W i l l i a m L a w r e n c e B r a g g ) 的指 导下进行 X光结 晶学研究 。 1 9 3 8年 9月回国后 , 他到清 华金属研究所 工作 。 在 昆明期 间, 他 自制 X 射线管进行 x 射线 晶体 结构分析 的实验研 究。1 9 4 2年他单独在英 国的 《 自 然》( N a t u r e ) 杂 志上 发表论 文 4篇 , 其中 《 从 X光
交往 。他 结识 了物理系 的楼格 、 李政道和 陆祖荫 , 在 这些朋友 的影 响下 , 他 的兴趣转 向物 理学。 他 后来回
忆说: “ 我 小 时候想 到 北京念 清 华就 是受 叔父 的影
响。 1 9 4 4年考西南联大报 的是土木系 , 读 了一年 后受 同学影响改学物理 , 叔父 自然很高兴 。 ” 复员工作从
年级时学 了两年, 每 周课 时三 小时。当时周培源还在
美 国访学 , 他返校 的时间比较 晚, 最初先请别 的老师 代课, 学期中间他才 开始上课 。 周培源从事理论物 理 研究, 主要是相对 论和湍流理论 。 他上课时 以讲授为
衍射相对强度数据确 定绝对 强度》 一文引起 了国际
晶体学 界的高 度重视 。余瑞璜 上课 比较注 重实际 的 应用 ,介绍一些光学仪器 ,引起 了叶铭汉强烈 的兴
溪讲述 的热力 学兴趣 不大 ,他发现 自己并不是特别 喜欢 理论研 究。他开始感 到 自己的兴趣 比较偏 向于
子来讲解数学 的基本概念 , 使学生感到通俗 易懂 , 同

清华大学历届优秀毕业生名单

清华大学历届优秀毕业生名单

清华大学历届优秀毕业生名单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历来收录的优秀毕业生名单令人印象深刻。

他们展示出清华传统的学术活动,以及其出色的教育水平。

以下是一些最著名的清华大学历届优秀毕业生的介绍。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总理,周恩来,他是清华大学历史上第一位经济学士毕业生。

他在1920年获得学位,当时受人们尊重,经历了他时代独特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享誉全球。

第二位著名的清华优秀毕业生是胡适,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也是早期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于19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他的独特思想对当时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足迹。

随后便是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秦振翼。

他于192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主要从事物理学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在中国以及国际受到普遍认可,他曾获得198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外,清华历届优秀毕业生还包括湖南总参谋长彭德怀,他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国家副主席,曾在192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从政以来,他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并且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最后,介绍钱学森,他是中国著名的宇宙学家,二战后,他负责把中国科学技术从深陷落后边缘中拯救出来,他于194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担任清华大学教授,主管清华大学天文学部,此外,他还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在中国宇宙学方面取
得了突出成就。

以上是清华大学历届优秀毕业生的介绍,他们曾是清华的优秀学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以他们的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人生精神,以求智慧,把清华大学发展得更加美好。

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

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

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清华大学救国会亲爱的全国同胞:华北自古是中原之地,现在,眼见华北的主权,也要继东三省热河之后而断送了~这是明明白白的事实,目前我们友邦所要求于我们的,更要比二十一条厉害百倍,而举国上下,对此却不见动静,回看一下十六年前伟大的五四运动,我们真惭愧:在危机日见严重的关头,不能为时代负起应负的使命,轻信了领导着现社会的一些名流、学者、要人们的甜言蜜语,误认为学生的本分仅在死读书,迷信着当国者的“自有办法”,几年以来,只被安排在“读经”、“尊孔”、“礼仪廉耻”的空气下摸索,痴待着“民族复兴”的“奇迹”~现在,一切幻想,都给铁的事实粉碎了~“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亲爱的全国同胞父老,急迫的华北丧钟声响,惊醒了若干名流学者的迷梦,也更坚决地使我们认清了我们唯一的出路。

最近胡适之先生曾慨然说:“他过去为‘九一八’的不抵抗辩护,为‘一二八’的上海协定辩护,为热河失陷后的塘沽协定辩护,现在却再不能为华北的自治政府辩护了。

”他已觉悟了过去主张“委曲求全”的完全错误,相信唯一的道路,只有抵抗。

因此胡先生是希望负有守土之责的华北长官能尽力抵抗不要屈服妥洽。

亲爱的同胞,我们却还要比胡先生更进一步说:武力抵抗,不但是依赖负有守土之责的长官,尤其希望全体民众,也都能一致奋起,统一步伐,组织起来,实行武装自卫。

事实告诉我们:在目前反帝自卫的斗争中,民众的地位是更为重要,民众的力量是更为伟大,也只有民众自己,更为忠诚而可靠。

看吧,曾煊赫一时的民族英雄,抗日将军,都已化为“神龙”了,唯有山海关外,英勇的民众自己组成的义勇军,始终不屈不挠,在用鲜血写着中国民族的光荣斗争史。

亲爱的全国同胞,中国民族的危机,已到最后五分钟。

我们,窒息在古文化城里上着最后一课的青年,实已切身感受到难堪的亡国惨痛。

疮痛的经验教训了我们:在目前,“安心读书”只是一帖安眠药,我们决再不盲然地服下这剂毒药:为了民族,我们愿意暂时丢开书本,尽力之所及,为国家民族做一点实际工作。

清华大学129运动(精简版)

清华大学129运动(精简版)

清华大学129运动清华大学129运动清华大学129运动相关介绍大家知道,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是北京大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一二九的发源地是清华大学。

清华学子积极投身一二九运动,他们在清华学生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今天是一二九运动79纪念日。

一二九运动是我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一面光辉的旗帜,它为抗日战争做了准备,使平津数十万青年获得了空前的政治觉悟与组织锻炼,把全国青年从沉睡的状态中唤醒,教育和锻炼了中国整个的年轻一代。

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一二九运动的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为民族解放与独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二九运动的由来民族存亡的关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妥协退让政策,仅在两三月内,富饶的东北三省便沦于敌手。

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1932年1月28日,日寇挑起淞沪战争,进攻上海,直逼南京。

1933年1月3 日,日军攻陷了华北战略要地山海关,3月初攻陷热河省省会承德。

5月下旬,日军突破长城各口长驱直进,北平、天津陷于日军包围之中。

1934年5月31 日、1935年6月9日、27日,连续签订《塘沽协定》、《何梅协定》与《秦土协定》。

将华北冀察两省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拱手交给了日本侵略军。

1935年,日本加紧侵占华北的步伐,提出华北特殊化,策动华北自治。

11月,汉奸殷汝耕粉墨登场,在通县成立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宣布脱离国民党南京政府,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的殖民地。

不仅如此,华北国的传言也四处传播,呈现出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景象,民族危亡的乌云笼罩在华北上空。

1935年秋,山东发生大水灾,北平地下党组织发起开展救灾活动,召开了北平各校救灾代表大会,成立山东水灾赈济会,清华学生姚依林被选为秘书长。

在清华也成立了赈济会分会。

党利用这一公开合法的形式,进一步团结了广大中间群众。

清华精神

清华精神

清华精神爱国奉献清华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便是清华与生俱来并不断蕴育的爱国奉献精神。

清华诞生时是一所利用美国退还“庚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师生将清华学堂看作“国耻纪念碑”。

在五四运动中,清华国耻纪念会曾立下“清华学生从今以后愿牺牲生命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的誓词。

这种对国家、民族的孱弱,列强的欺凌感到痛心疾首而产生出的爱国精神,被老学长们称为“哀兵士气精神”。

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中国面临民族危亡,老校长梅贻琦在当年12月就职演讲中要求清华师生“紧紧记住国家这种危急的情势,刻刻不忘了救国的重责,各人在自己的地位上,尽自己的力”。

正是这种对国家的责任感成为清华迅速成为国内名校的重要精神动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清华人与北大、南开师生一起,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坚毅刚卓的精神把西南联大建成“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之一。

在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救国斗争中,众多清华师生,前赴后继,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水木清华北岸山坡上耸立着“祖国儿女,清华英烈”碑,以纪念51名为国捐躯的清华英烈。

这些先烈许多都是在抗战中牺牲的:1932届毕业生刘崇诲在上海吴淞口驾机撞向日本海军旗舰,壮烈殉国。

法学院学生张甲洲带领东北籍同学打回东北老家,举起了“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的大旗,担任总指挥。

后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师长。

他实践了“抗战之时不知有家,临战之时不知有身,金钱地位不动心,飞机大炮不怕死”的誓言,在前线英勇牺牲。

还有许多师生是带着科技知识参加抗战的,比如理学院院长叶企孙组织师生参加冀中军民抗战的故事。

叶老师先是让他的助教熊大缜带领几个学生去冀中根据地,组建技术研究社研制炸药、地雷、炮弹等。

继而又让化学系毕业生汪德熙化妆成牧师辗转到冀中,帮助解决了安全生产问题。

这些炸药、地雷在令日寇胆颤心惊的“地雷战”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叶老师还在天津租界亲自带领师生研制无线电收发报机,让物理系管理员阎裕昌主持爆破研究。

北大清华校史介绍

北大清华校史介绍

北大清华校史介绍清华北大,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不仅以及其美丽的校园、积极的学风,更是凭它作为中国高层次人才和科学研究的培养基地的地位,吸引着海内外的顶尖学子。

它们高考学子眼中的圣殿,清华北大学子更是以学霸这层神秘的面纱被其他高校学生仰慕着!今天,就请跟随我的脚步,走进清华,迈进北大,去看看清华北大学子眼中的清华北大。

北大是一个风景优美,有着自由、自主而又严谨学风的学校。

(北大清华校史介绍)北大有着公园式的风景,就说北大的燕园吧,它曾是皇家御花园,未名湖畔的湖光塔影早已印入每一位学子的心,每年游客都络绎不绝。

同时,北大有一批高水平的老师,就给我们上课老师来说,基本上都是中科院的院士。

不过,北大最令人赞叹的不仅是老师,北大确实有一群很牛的学生,就我寝室而言,就有数学竞赛国一,数学和生物双国一的两位大牛,想不学好也不行啊。

北大的百年纪念堂也是专门给那些名家演讲的。

有时,那里还会有著名乐队和音乐家的演唱会,门票还是很贵的。

不过,北大的学生可以优惠,这也算是福利吧!想去,就叫北大同学帮你买票。

(北大清华校史介绍)北大可能比较严格,很多校门必须要同学领进去,不过,在东门可以抵押身份证进去。

提供个参观路线吧,先乘地铁到北大东门站,这条街上有北大东门和清华西门,很方便的。

到了北大东门,你可以拿着北大校园地图按这个路线参观,百年纪念讲堂―图书馆―振兴中华碑―博雅塔―未名湖―李大钊先生像―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原燕京大学建筑群。

当然,还有很多风景,建议大家进校寻人问下,北大学子可是很热情的,不过最好有同学陪着方便。

(北大清华校史介绍)建议到清华东门,从东门进西门出,之后交通很方便的。

进校门后可以先参观清华二校门(写着“清华园”的建筑),然后参观大礼堂和日晷,这一带是清华古建筑群,有清华学堂,同方部,科学馆等。

过了大礼堂就能看到图书馆等建筑,荷塘月色中的荷塘和“水木清华”的牌匾也是值得一看的。

不过走路参观的可能性不大,清华有出租的自行车和逛校园的专门游览车。

清华大学“文革”初期往事

清华大学“文革”初期往事

1960年,我从淮阴中学考取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在校期间,我认真学习,只想毕业后早点工作,能减少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

没想到1965年全国开展了“社教”运动,接着又是“文化大革命”,我滞留学校四五年后才分配工作。

在清华我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初识蒯大富1965年,我们全系同学停课被分到北京的延庆农场搞社教运动。

1966年5月13日,突然接到通知,要我们全部返校。

我是社教工作队副队长,正经手一件经济案件,社教分团要我结案后再离开,为此我延迟到17日才回校。

回到学校,迎面就见到我的宿舍门口贴着一张大字报,题目是《敦促何平投降书》,要我交待与学校黑党委的关系。

我是党员、班干部,因工作关系与系领导、学校领导有些接触。

搞社教离校一年多了刚回来,咄咄逼人地要我交待与校领导的关系,能有什么关系和问题呢?不是无中生有,也是捕风捉影,我不理睬大字报的叫嚣,放下行李、被包就去大礼堂前边看大字报,我要了解学校“文革”的形势。

学校大礼堂前宽敞的草坪现在成了清华文化革命的阵地,四周搭起长长的报栏,铺天盖地地张贴着各种观点的大字报,反对校党委的、反对工作组的、拥护工作组的,各种观点都有,这里成了清华文化革命各种信息的策源地。

6月16日,有一张题目叫《工作队向何处去》的大字报引人注目,署名蒯大富。

我不认识这个人,听说是工程化学系三年级学生。

我想工作组刚进驻学校,能有什么问题呢?可能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还有这张大字报的火药味浓,因而引起很多人围观。

几天后我去看大字报,听到一个人问:“你就叫蒯大富?”我一听蒯大富在这里,就很有兴趣地寻声望去,只见一个50来岁、干部模样的人指着对面的学生问。

对方是一个戴眼镜的学生,回答说:“我就是蒯大富!”这人就是蒯大富,我初次见识了他。

只见他反问对方:“你叫什么名字?”“不告诉你。

”“为什么?”“这是我的自由,现在不回答你。

”当时我也不知道这个问话的人是谁,后来才知道是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他来看大字报,碰巧遇到蒯大富就辩论起来,引来一大堆的围观者。

清华大学推荐生评语

清华大学推荐生评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清华大学推荐生评语篇一:优秀学生评语意见成绩优异学生类评语:该生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异,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做事认真谨慎,能吃苦耐劳,团队意识及协作精神较强,是一名综合素质优秀的合格大学生。

同意推荐!该生思想进步,学习认真,待人真诚。

适应能力强,知识面广,有团队精神。

尊敬老师,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动手能力较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

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同意推荐!该同学为人诚恳,谦虚,随和,乐观向上,有进取心,乐于助人,平时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社会实践;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勇于进取,不怕挫折;在平时专业学习上,该同学能刻苦。

同意推荐!干部类评语:该生思想上进,学习态度端正,视野开阔,当干部期间,工作认真负责,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善于与同学沟通,乐于助人,团队意识及协作精神较强,是名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同意推荐!该同学乐于助人,是一名为同学服务的好干部,也是老师的好助手;在服务同学的同时不忘学习,刻苦努力、不懂就问,多次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同意推荐!该同学积极进取,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对学习对生活态度积极,踏实认真的做好老师交待的事情。

办事积极、效率高。

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

同意推荐!科研获奖类:该生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兴趣广泛。

喜欢科研,动手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

在学校积极配合老师一起做实验,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同意推荐!该生平时能够很好的遵守校纪校规,平时能够认真听讲,安静平和,勤于思考,具有较好的科研精神,并获得过科研类奖项。

与同学相处融洽,有礼貌,是一名优秀合格的大学生。

同意推荐!该生思想上乐观向上,品行端正,学习努力。

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科研竞赛,刻苦努力,做事认真负责,具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能力,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波澜壮阔的学生爱国运动

波澜壮阔的学生爱国运动

波澜壮阔的学生爱国运动●史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清华学子读书不忘救国,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将自身成长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清华学生为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积极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许多人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乃至宝贵的生命。

在早期的清华,由于学生年幼,学校也不鼓励学生与闻政治,加之清华课业负担繁重,因此学生较多专注学业,无暇参加各类政治运动。

随着学生年龄逐渐增长,以及国内外局势日渐变化,清华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参与社会政治和学校管理的热情日益高涨,学生运动逐渐开展。

清华学生积极参与到“五•四”运动、“三•一八”游行请愿、“一二•九”运动、“一二•一”运动等伟大的学生爱国运动中去。

从“五•四”到“三•一八”1919年5月4日,北京城内爆发了划时代的“五•四”运动,学生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清华同学与其他学校学生一道,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的爱国运动。

伴随着“五•四”运动,各种新思潮涌入清华园,引起了广泛的评议和辩论,促进了清华学生的觉醒,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开始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

梁实秋曾指出:“五四运动原是一个短暂的爱国运动,热烈的,自发的,纯洁的,‘如击石火,似闪电光’,很快的就过去了。

可是年轻的学生们经此刺激震动而突然觉醒了,登时表现出一股蓬蓬勃勃的朝气,好像是蕴藏压抑多年的情绪与生活力,一旦获得了迸发奔放的机会,一发而不可收拾,沛然而莫之能御。

”1923年清华学生成立“唯真学会”,施滉、冀朝鼎、徐永煐、梅汝璈等及女师大附中学生罗静宜等8人,还成立了名为“超桃”的秘密核心组织,提出了“政治救国”的主张,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

1926年初,北京群众运动有了更大发展,群众的爱国热情更加高涨。

3月13日,清华举行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周年大会,请李大钊、陈毅同志来校演讲。

李大钊做了《孙中山在中国民族革命历史上之位置》的演讲,他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在中国民族革命历史上的丰功伟绩,指出孙中山在1924年改组国民党,“容纳中国共产党的分子,使中国的国民革命运动与世界革命运动,联成一体。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德育目标文献综述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德育目标文献综述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德育目标文献综述建国以来,随着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教育的本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党和政府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伟大实践同时,也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高校德育目标的制定进行了伟大的探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建国初期的德育目标(1949~1978)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从过去的武装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转变,并且进行了“三大改造”,急需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因此在培养人的目标上主要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尤其是政治人才,并且高校德育目标是以政治要素、思想要素为主要内涵,紧紧围绕“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而开展进行。

关于德育的相关文件及领导人重要讲话分别如下: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对新中国教育的性质、任务用培养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

建国后,各高等学校都把“五爱”作为确立高校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毛泽东最早的教育改革是从强调体育开始的,他专门写了著名的《体育之研究》,指出:“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1953年,毛泽东向全国青少年提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希望,勉励青少年向“三好”方向全面努力、发展。

1956年,高等教育部颁发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其中规定:“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是适应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且身体健康、忠实于祖国、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和准备随时保卫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三育并重,不可偏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清华大学学生的觉悟
2009年11月5日凌晨二点,我搁下提了三个小时的电话机。

电话从洛杉矶打来。

起因是我发了一封征求钱宁先生意见的电邮——我准备将她在通信中谈到的一件事情上在我的博客上发表。

钱宁,女,1931年生,解放初毕业于清华物理系。

1976年1月14日离开中国,1980年任《科技导报》(美国出版)首任主编。

老大姐非常严谨,她同意发表,但说必须再作修改,她让我等她的修改稿。

老大姐也非常健谈。

三个小时的电话中,她谈了令我大开眼界的许多事情,其中一件事情,我被深深震撼。

我将这件事情,告诉大家。

“你知道吗?1949年10月1日,我参加了开国大典游行,并且是清华大学学生队伍中领呼口号的。


“是吗?”我特感兴趣。

“参加这次游行,我是提了条件的,而他们都答应了我的条件!”“您提什么条件了?”
“是这样的,那时,从清华到市区是没有公交车的,校方对同学们是否会步行这么远的路去参加开国大典,没有把握。

所以学校里就找我
谈,让我组织学生去参加天安门开国大典——你知道为什么找我吗?我在我们那届清华考生中,考分第一,有影响力。

“我答应组织学生参加游行,他们又提出,要让我领呼口号,于是,我提了两个条件:一,不喊毛主席万岁;二,不喊共产党万岁。

”“您提这样的条件?”我大为吃惊!
“我有理由哇!我说了如下理由:毛主席不是封建帝王。

喊‘毛主席万岁’,是贬低了毛主席,将革命领袖贬低到了封建帝王,这是对毛主席的极不尊重。

“对共产党更不能喊‘万岁’!马克思说过,党派消忘了,共产主义才来临,共产党如果‘万岁’了,共产主义来临不是没有时日了?“理论,要有一以贯之的逻辑。

不喊‘毛主席万岁’,不喊‘共产党万岁’,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


我听呆了,并深深地折服。

话筒那边,大姐爽朗地笑了:“我的条件他们都答应了,我们就去天安门。

我就是没有领喊‘毛主席万岁’ 和‘共产党万岁’,众多同学们自然也没有喊。

但有一个同学喊了,他是拼命喊着‘毛主席万岁’,其他同学都朝他侧目:你还来自清华园呢,封建帝王意识!”不喊“毛主席万岁”,不喊“共产党万岁”,这是1949年中国清华学子的觉悟!了不得的觉悟!
也许,1949年清华学子的觉悟能“代表”当时大学生们的觉悟——因为校方答应了她的“不喊”,绝大多数学生也都“不喊”——不喊,是代表了进步,这是时代的进步!
我突然想起了顾准。

曾有人说,“幸亏有了顾准,才挽回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思想界在那个可耻年代的集体名誉。

”而我认为,顾准干不了这事。

那个年代,中国的思想界本来就不配有名誉。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思想界,恐怕还不如四十年代末的中国大学生会“思想”。

在顾准落难的时候,钱宁大姐也落难了,她划为“极右派”——这也是符合逻辑的。

她进过监狱,与《刘志丹》的作者李建彤关在一个监房。

她差一点点被枪毙——1970年“一打三反”中林彪下令,每县要限期枪毙两人,她是“枪毙"的“候选人”。

她为她的进步行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付诸实现的行动付出了代价。

她在1976年1月奇迹般地出国——那时出国比登天还难。

到了八十年代,屡有来自大陆的高干子弟,在她洛杉矶的家中“打地铺”。

现在,她已近耄耋之年,用她自己的话,是“忙碌于太平洋两岸之间,也不知道究竟怎么做才对”,却总是不断地在做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