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一

合集下载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以“走进诗歌的世界”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殿堂,感受诗歌的魅力,并从中体会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本单元涵盖了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时代的诗歌作品,并通过丰富的课文、图片、视频等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单元目标1.知识目标:o了解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时代的诗歌作品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o掌握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诗歌鉴赏活动。

o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并能理解诗歌的艺术价值。

2.能力目标:o能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理解诗歌内容,并能进行简单的概括和总结。

o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能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o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诗歌鉴赏,并能分析和解释诗歌的意象、语言、结构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热爱诗歌、欣赏诗歌的情感,树立对诗歌的尊重和敬畏。

o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文学的热情。

o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将这种能力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三、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共包含六篇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诗歌的魅力,并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诗人登楼望湖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诗人战乱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描写了诗人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描写了诗人中秋望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一首小令,描写了诗人登临潼关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

•《沁园春·雪》:是宋代词人毛泽东的一首词,描写了雪景,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说课稿(通用7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说课稿(通用7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说课稿(通用7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

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古诗教学的特点以及单元训练要求,拟定本学时的教学目标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地意思。

3、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地奇怪景象,体会诗人地情感和诗句地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为: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地奇怪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三、说教法学法。

本首古诗内容浅显易懂,同学理解起来并不难。

围绕学习重、难点,我将采用质疑、品读、赏析等方法,引领同学走近古诗的意境中去,悟诗情、明诗理。

四、说教学流程:本堂课共设为五大环节。

第一大环节为激趣质疑,提炼诗眼。

通过读诗题,解诗题,而产生质疑:“醉”在这里仅仅是喝醉酒的意思吗?激发起同学探究课文的爱好,从而顺当进入初读课文的环节。

初读古诗这一环节主要解决的任务是“苏轼看到了哪些景物让他如此沉醉呢?”带领同学逐词逐句的推敲,并边推敲边朗读,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词句中,为了深化主题,还可以设计一个环节:什么样的云?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将诗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再读古诗,回来整体。

用一个质疑、猜想引领、贯穿教学:大家猜猜,这场雨下了多长时间?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以点带面,提纲挈领,让同学从文字的表面进入到文章的内心,领悟苏轼语言的精妙。

重读古诗,紧扣“醉”字,设问:假如苏轼是一名画家,他该会用怎样的色调来描绘这场西湖的夏雨呢?把诗歌的场景转化为真实的画面,在同学头脑中真实再现,相信这首诗歌会在同学头脑中深深植根。

最末一个环节为总结拓展。

以苏轼的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总结全文,再次齐声背诵全诗,完成教学目标,拓展为阅读,搜集《望湖楼醉书》另四首和西湖有关的诗,让同学积累语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三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三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三篇设计说明:古诗教学应注意策略,关键之处要体会古诗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方寸之地意味无穷”,进而熟读成诵,积存于胸。

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奇妙地运用比方,形象生动,内容不难理解,故而遵循“淡化理解,熟读成诵”的古诗教学原则。

思路提要:采纳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读诗—悟诗—品诗—诵诗—唱诗—写诗,形式不拘一格,关键要把古诗学“活”,在玩中理解,感悟,默诵这首古诗。

教学过程:一、引入正题,学习古诗。

1,师:我们今日要学习是23课《古诗两首》,请大家快速默读一遍,找出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西湖 ,夏季,风光)2,师:古诗的学习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是逐首学,二是交融在一起学。

今日我们采纳第一种方法,重点学习第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读题,解题,了解。

1,师:谁来把题目读一读,留意读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师:这是谁写的 (苏轼)谁来介绍一下(简介苏轼)今日我们就跨越900年和苏老先生相见。

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个“醉”该如何解释 (似醉非醉)是不是这样解释呢学习后我们就能知道,再来齐读题目。

三、初学古诗,自己理解。

教师出示学习要求:自读古诗,对比插图,自主感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利用好手中的工具书,待会儿我们来沟通。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诗意)四、师生沟通,理解诗意。

1,师:我已读了很多遍,对诗意有较深的理解,下面我就把这首诗吟诵一遍,你能从我的吟诵中听出什么眼前出现出怎样一幅画面稍后我们来说一说。

(师吟诵)2,学生沟通对这首诗的理解,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五、咬文嚼字,感悟诗的意境美,文字美。

1,师: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一场雨的特点猜猜这场雨下了多长时间 (来也匆忙,去也匆忙)“来也匆忙,去也匆忙,就这么风雨兼程”,这个特点能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未遮山,跳,乱,忽吹散,水如天等)2,师: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来也匆忙,去也匆忙”的特点 (学生之间相互争论:比方恰当,有声,有色,有形象,有动感,逼真可感)六、激发兴趣,吟读成诵。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3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3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2.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诗人在望湖楼上的豪放情怀,体会古诗的意境。
3.知识讲解:针对诗句中的韵律、对仗、意象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4.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4.读写结合,提升能力:引导学生借鉴诗句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写作练习,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a.仿写:让学生模仿诗句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b.修改:指导学生互相评改,发现并改正作文中的问题。
c.展示: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5.情感教育,培养情怀:通过学习古诗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和道德情操。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一系列针对性强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朗读练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背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3.仿写练习:引导学生借鉴诗句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4.修改作文:指导学生互相评改作文,发现并改正问题,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背诵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望湖楼的图片,搭配古典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逐层递进,深入解读:从诗句的字面意思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情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学习方法: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已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和合作学习技巧。但部分学生在分析、解读古诗词方面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模板(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模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模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3.理解中国部分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意,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在此基础上感受诗人的豁达胸臆,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及诗人之心在朗读上体现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24课——古诗两首,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31页,自由读读这两首诗,你发现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哪个季节的景色。

但描写的角度不同,第一首诗写的是夏天的——(雨),第二首诗写的是夏天的——(荷花)。

现在让我们看第一首,谁来读一下诗题。

指名读诗题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有疑问吗?)时间:六月二十七日六月二十七日指的是农历,相当于阳历的七八月份,这是940年前的六月二十七日,是一年中天气最闷热、雷雨最多的时候。

地点:望湖楼。

在西湖边,在那时是一座大酒楼又叫……醉书:(谁知道呢?猜一猜)“醉书”喝醉酒写的?被美景陶醉了写的?这是大诗人苏轼流传千古的一首名诗,你了解苏轼吗?(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杭州百姓)二、初读理解古诗1.今天我们有幸来学习这首诗,首先让我们把它读正确。

自己先练练。

2.指名读学生评价(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齐读。

3.诗会读了,接下来干什么呢?(理解诗意)(同学们,学古诗词,读通了,读出节奏感了,那是远远不够的,咱们还得读懂它的意思。

)4.好,轻声地读一读,想想每个词是什么意思,每句诗又写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同桌交流:把你读懂的与同桌交流,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讨论一下)5.质疑:黑云翻墨:四个字都不懂吗?有谁知道?未遮山:没有把山遮住你看这个“遮”指导书写卷地风来:卷地而来的风说明风很大水如天:水天一色6.现在你能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了吗?(还要准备一下吗?)三、体会意境(一)体会雨来得急,下得大。

六年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5篇

六年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5篇

六年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5篇教案在书写的时候,我们肯定要注意逻辑思路清晰,你一定也在教学工作中,遇到过要写教案的情况吧,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六年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六年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通过读、思、议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大家要精心保护她,初步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该怎样保护地球。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并在实际生活中用行动保护地球。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让每一位中国人欢欣鼓舞。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神舟号〞宇宙飞船到太空去旅行。

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升空了。

好,飞船已经升到了太空,请睁开眼,观看太空美丽的景色。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地球。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是对她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它。

二、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三、整体分析,感悟体会课文读完了,老师给大家提个问题: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发表了怎样的感慨(可爱,容易破碎。

)1、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地球的可爱品词析句:指导学生抓住“水蓝色〞“纱衣〞“晶莹透亮〞等词语体会地球的美丽壮观。

[板书:美丽]2、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表美吗(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从文章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学生读有关的段落)指导学生抓住“无私〞“慷慨〞等词语体会地球的资源丰富“和蔼可亲〞,让学生体会出地球的慷慨。

理解能把有限的资源无私的奉献给人们这就是的慷慨。

小结: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你们觉得它可爱吗能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吗指导感情朗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互联网教案(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互联网教案(1)

%2Fd113.htm&W400&H300&T7877&S22&TPjpg) 。是呀,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 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和赞美西湖的千古名篇。在 这些文人墨客中, 最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的当属北宋诗人苏轼。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知道 吗?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西湖百姓,他的诗词也赋予了 西湖别样的魅力。 (苏轼有关资料 /v_show/id_XMjM3NTY1NTI0.html) 除了这些, 同学们对苏轼还有哪些了解?生根据资料简单介绍对苏轼的了解, 引导学生 注意资料的整理与概括。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苏轼写的一首有关西湖的诗。板书:北宋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齐读。 二、知诗人,解诗题。 知诗人,解诗题。 1.解题目意思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出六月二十七日指的是农历,是一年中天气最闷热、雷雨最多的 时候,这儿是指宋神宗熙宁五年,即九百多年前的 1072 年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在西 湖边,傍湖而建,在那时是一座大酒楼(课件展示望湖楼图 /i?ct=5033=%CD%FB%BA%FE% C2%A5%CF%C2%CB%AE%C8%E7%CC%EC&in=10609&cl=2&lm=-1&st=-1&pn=10&rn=1&di=313998741 0&ln=1272&fr=&fm=detail&fmq=1331876836015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 ht=&face=0&is=&istype=2#pn10&-1&di3139987410&objURLhttp%3A%2F% %2Fmeishi%2Fcaipuimg%2F719%2F69719.jpg&fromURLhttp%3A%2F%%3A90 00%2Fcookdetail%2F128053702.html&W300&H225&T9064&S18&TPjpg),可宴乐也可以住宿。 “醉书”喝醉酒写的?被美景陶醉了写的? 诗人究竟为何而醉?学完这首诗,这个问题肯定就能迎刃而解。 三、交流预习 (一)出示交流提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意:忽然之间,狂风席卷大地,刹那间吹散了 满天的乌云。站在望湖楼上往下看去,西湖上水平如镜、水天一色的风光让人心旷神冶、流连忘返。
第三句写“风"。句中一个“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又突出了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第四句写"水如天”,描绘了西湖上风停雨歇,水天一色的秀丽风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案
教学版块(课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时
40分钟
教学
目标
认识1个生字,正确朗读诗词。了解诗词的作者。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品读诗歌,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语言应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思维能力: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及整首诗词的意思。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说出诗句中描绘的画面。
六、课堂演练
作业
完成一课一练;
背诵古诗。
从观察顺序来看,诗人苏轼观察的地点是先在船中,后在楼上;
从写作的内容上来看,这首诗描绘了西湖上的四幅画面∶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读这首诗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黑色的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就像散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蹦入船中。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凭栏而望,只见望湖楼下的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三、初读感知
1、品读古诗,多读几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检查初读效果,学习重点字词。

3 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3 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一、教材分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新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七言绝句,本单元共四篇文章,用优美动力人的文字,记录了大自然的美好,生活中的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习本单元,要在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特别是那些富有想象力的片段;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积累一些写景抒情的语句。

课文分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一首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古诗,作者苏轼以精炼的文字展现了一场急来骤去的西湖雨。

文章既有写景的语句,又隐藏人物内心活动,是一篇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很好的范例。

根据课标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作品的感情。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品味作品内容和情感。

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例的古诗学习课,旨在让学生抓住诗中关键的字词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二、设计思路同时,以《语文课标》为准绳,把教材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将同类型的古诗进行整合。

在读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基础上,对同是写雨的古诗进行同类拓展,对于学生诵读积累优秀诗文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学习品词析句方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是本课的重点;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在此基础上感受诗人的豁达胸臆,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及诗人之心在朗读上体现出来。

三、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2、品读词句,学习鉴赏方法3、熟读成诵,体会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品读优美语句。

五、教学难点通过借助注释、结合资料、参考点评、诵读诗文、由所读诗文展开联想等方式理解古诗词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上课之初,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划分节奏与平仄,思考:如何读?怎样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从交流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对课文内容掌握的比较好。

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

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抓住关键词句,以读促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想象画面,丰富诗句的内涵,体会古诗寓情于景、以景衬情的表达手法;链接资料,感悟古诗中蕴藏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学古诗,查阅资料、结合丰富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与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丰富诗句的内涵;借助背景资料,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诗词铺垫,导入新课1.有人说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的确,我们足不出户就能通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感受那手足情深、皓月千里的思念;通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能感受那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睿智;通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可以领略那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秀美。

诗歌给了我们小生活中的大格局。

这节课,让我们追随苏轼,继续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诗题有点长,但是睿智的学生一定会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诗题:谁来说说,通过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六月二十七日”交代了作诗的时间。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游览西湖时写下了五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

“望湖楼”交代了作诗的地点,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醉书”:是指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3.识诗人:学生结合课前自主学习单搜集到的资料用一句话简介苏轼。

最后师生共同梳理关键词,对苏轼其人进行概括评价。

二、诵读古诗,粗知诗意1.交流古诗学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汇报常用的古诗词学习方法。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查阅资料,加深理解;发挥想象,联系生活,有感情地背诵或吟唱古诗……2.读古诗:引导学生在读通读顺、声音洪亮的基础上,做到有板有眼、字正腔圆,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律,融入情感试着读出作者的情绪和感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1)
B、出示“白雨跳珠”图片,指名说“白雨跳珠”的意思。
白雨跳珠:形容白花花的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师:此时的景象又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呢?指名说,再出示词语读一读。
倾盆大雨 滂沱大雨 瓢泼大雨 大雨如注 狂风暴雨 暴风骤雨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了解词语意思。)
(3)能说说你对这两行诗的理解吗?指名说,再出示诗意读一读:
A、指名读诗句。
B、当人们还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时,这调皮的雨却似乎有意躲着人们,转眼间就不见了。
哪个字写出了这样变化的快?(忽)
卷地风怎么理解?(一阵大风从地面卷来)








C、一阵大风从地面卷来,把乌云和暴雨都吹散了,这雨有什么特点?
(去得快)
此时此刻呈现给游人的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出示图片,抽生描绘画面。这样美的画面可以用诗中哪个词来形容?(水如天)水如天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2、学习第一二句:(出示诗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指名读诗句。
(2)你怎么理解“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
A、出示“黑云翻墨”图片,指名说“黑云翻墨”的意思。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师:此时的景象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指名说,再出示词语读一读。
浓云密布 乌云滚滚 乌云翻滚 雷电交加 电闪雷鸣




一、导入并揭题
1、西湖是镶嵌在西湖边的一颗明珠,也是开在文学世界里的一朵奇葩。许多诗人都曾写诗赞美西湖。请看--(课件出示四首古诗)抽生读,齐读。
(设计意图:以描写西湖的诗引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优质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4篇

优质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4篇

优质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4篇优质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图、文等各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与古诗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3.学习古诗遣词、用句的准确与生动,积累优美的诗句。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学习古诗遣词、用句的准确与生动。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教学过程:一、以“楼”导入,体会“楼”的美景1.出示写楼的诗句,生练读。

体会: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忧国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登高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送别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相思楼”)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赏景楼”)2.生有感情朗读诗句3.导入课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河流,来到900多年前,和苏轼一起,欣赏那望湖楼的美景。

出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4.生说说对苏轼的理解。

【设计意图:以写“楼”的古诗句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积累古诗作了铺垫,并为望海楼的“楼”境打下伏笔。

】二、走近望湖楼,感受那“楼”畔的风光1.出示课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生认读,学习生字词。

指名生读课文,初次引导有感情。

2.出示图文,生观察,说说看到哪些景物。

3.引导理解课文,生先说说词语意思,再说说课文大意。

4.再读课文。

【设计意图:读准、读通、读懂古诗,是古诗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作为高年级的.古诗教学,一定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学古诗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教材分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首七绝,描写的是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

表现作者对西湖雨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大致意思并背诵古诗;2、学习诗人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3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教学媒体:电子白板授课时数:一课时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苏轼写西湖的名篇之一。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

(板书课题以及作者)二、揭示目标(1分钟)大屏幕出示,学生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由读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效率)三、检查预习情况(5分钟)1、作者简介(学生回答,学生补充,教师补充并做小结)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等。

2、题解(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做小结)题目点明了写诗的时间、地点和写诗时作者的状态。

四、自学探索(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视,及时表扬态度认真、做批注的学生;督促自学不积极、效率低的学生。

全面了解、掌握学生自学情况。

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1.自由朗读,背诵诗歌。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方案:先让学生自主完成以上问题,然后板书答案,特别是第二个问题,老师的提问要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2022-12-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精选14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篇1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达成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由课题导入,了解题意及诗人。

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的古诗。

1、揭示课题,让学生读题,并让学生说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2、释诗题:(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

)3、知诗人: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4、教师简单出示图片:介绍望湖楼及诗人苏轼并范读题目,学生再次读好题。

读题,并解题。

注意理解“书”就是写的意思。

听教师简单介绍诗人苏轼并范读。

二、初读指导。

读通顺这两首古诗。

对诗文有初步的印象。

1、出示古诗: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指名画出停顿。

(3)自读古诗,读正确。

自由读古诗。

读出节奏感来。

三、学生品读诗句。

通过朗读,体会古诗的意境,借助译文,理解古诗,体会作者的感情。

并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特点和古诗的语言美。

课堂交流。

1、明诗意:(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3)理解全诗。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2、悟诗情:(1)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

你会怎么诵读?(2)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3、小结。

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入、吹4、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好这首诗呢?(读出雨来得急、大,风过后水天一色的惊奇语气)5、指名用惊奇语气读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优秀7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反思篇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一首写景诗。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上04.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上04.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上04.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望湖楼上饮酒作诗时的所见所感。

课文以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湖光山色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此篇课文篇幅较长,生僻字词较多,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他们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3.欣赏课文中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景象之中。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启发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跟随朗读,提高朗读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望湖楼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湖光山色之美。

然后简要介绍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精推2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句语言美。

3.理解中国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1.杭州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最让文人们扬眉吐气的便是那长长的苏堤。

知道他是在谁的带领下建造而成的吗?北宋大诗人苏轼在杭州做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封泥构造而成的,后人为了纪念苏轼,便给这长堤命名为苏堤。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苏轼的诗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抬起手和老师书写课题。

读读这长长的题目,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写诗的时间是在六月二十七日,农历的盛夏;地点是在望湖楼;醉是诗人写诗的状态,说明诗人喝了些小酒而做的诗。

3.对于苏轼,你了解多少?(简介苏轼)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去品读,去吟诵,去感受作者写诗的情怀。

二、读古诗看注释,自由朗读古诗,小组内交流诗句的意思;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湖雨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 品读古诗同学们小组交流讨论的热火朝天,哪个小组愿意为我们展示做一个精彩的开头。

预设一: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1)黑云和打翻的墨水,白雨和跳动的珍珠有什么关系?比喻。

(2)作者是通过什么把他们联系到一起的?观察和想象。

(3)想象画面,理解跳珠。

是雨点落在船上,又被弹起才形成跳珠。

这是一场怎样的雨?滂沱大雨,瓢泼大雨,倾盆大雨。

这一团滚滚而来的黑云和一阵歘歘而下的白雨形成了色彩美;打翻的墨汁和跳动的珍珠形成动态美。

(4)接着说。

短短时间,黑云翻墨,白雨跳珠,苏轼看到了--------;短短时间,雷声轰鸣,大雨滂沱,苏轼听到了--------;短短时间,深深笔尖,有感而发,苏轼写下了---------。

(5)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巧妙而贴切的比喻让西湖色彩丰富,活跃灵动,美不胜收,你还知道那些诗中也有这样生动的比喻?(生交流)《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②能用知诗人,解诗意,悟诗境的方法读懂诗,理解诗意思。

③体会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豪迈奔放的诗词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揭题1、(1)有这么一句俗语:六月天,娃娃脸。

你知道是说什么的吗?(六月的天气变化无常)(2)今天我们要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来描写这种奇怪的天气现象的。

读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谁给我们带来的?你了解他吗,知道他什么?2、简介作者苏轼: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都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妹苏小妹也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诗词豪健清新,独具一格。

3、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明确:课题交代了时间、地点。

一个醉字透露作者可能喝酒了,是似醉非醉的状态下创作的。

)二、通过朗诵,整体感知(读诗)1、自由朗读诗,划出节奏:2、指名学生划出节奏。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3、指导学。

生读出节奏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三、初步探究,研读文本(悟诗)1、提问:作者这首诗重点写的什么?(雨)哪里的雨?(西湖的雨)2、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样的奇雨形成的过程?(明确: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后)5、学习第一句(1)下雨前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翻墨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未遮山是什么意思?(2)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这样的乌云吗?(快、奇、来势凶猛)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乌云吗?(乌云翻滚、风起云涌、乌云密布、乌云滚滚)(3)你还在哪些诗中见过这样的云?(黑云压城城欲摧)(4)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设计(一)(教学类别)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设计(一)(教学类别)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设计(一)导读:市一小陆少伟【教学目标】1、、学习第一首古诗,学会生字“遮”;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的意境之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诗的大意,能读出感情,背诵这首诗。

难点:能感受诗人对望湖楼雨景的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配乐播放西湖的十大景点。

2、过渡:刚才大家欣赏的是西湖的十大景点,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名闻的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写西湖景色的诗很多,今天我们要学的23课《古诗两首》就是宋朝诗人苏轼和杨万里的传世佳作,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板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4、了解作者。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读古诗,把字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巡回指导。

(2)学习生字“遮”3、教师范读古诗。

4、齐读。

过渡:读书不仅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诗韵,这样读书叫做“有板有眼”。

5、出示停顿的诗指名学生读。

6、古人读诗是怎么读的呢?(摇头晃脑)谁来试读一下。

7、出示古诗,把古诗补充完整。

(由易到难)8、苏轼不仅是个诗人,他还是个画家呢!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画的画呢?(出示动画,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9、配乐读古诗,加深体验。

三、精读古诗。

1、理解重点的词。

(1)“翻墨”“遮”“白雨”“跳珠”是什么意思?(2)“卷地风”“水如天”又是什么意思?2、理解诗句(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指名学生说说诗意。

(3)教师读诗意,学生配诗。

(4)出示诗意让学生填空。

(5)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诗意。

四、背诵古诗。

1、齐读古诗。

2、配乐背诵古诗。

过渡:这首诗它还是一首歌呢!你们想听吗?3、教师演唱。

4、播放给学生听。

5、学生跟着唱。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18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

(板书并领读题,注意停顿)
3、
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

地点在望湖楼。

)4、
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介绍作者。

二、自由阅读,理解诗意
1、
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
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
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
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
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
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
思考并讨论:
1)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
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
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
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
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
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2、
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输入文题目关键的字查找本更多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