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第二节 - 副本

合集下载

第二课 遵义会议放光辉 - 副本

第二课 遵义会议放光辉 - 副本

《长征组曲—红军不怕远征难》
①《告别》(混合 ) ②《突破封锁线》(二合轮) ③《遵义会议放光辉》(女二女伴混合) ④《四 渡赤水出奇兵》(领唱合唱) ⑤《飞越大渡河》 (混合) ⑥《过雪山草地》(男高领合唱) ⑦《到吴起镇》(齐唱二部) ⑧《祝捷》(领唱合) ⑨《报喜》(领、合唱) ⑩《大会师》(领、合唱 )
遵义会议放光辉
—选自《长征组曲—红军不怕远征难》
熊克澜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 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 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 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 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 诗。随后,作曲家晨耕、生 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的 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 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 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 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 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 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 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遵义会议放光辉》
领唱段 节奏自由、起伏有致舒缓地演唱 表现了青翠秀丽的图景,象征革 命事业的发展和飞跃。 快速、欢腾的旋律描绘了红辉》 《遵义会议放光辉》

第2课 - 副本

第2课 - 副本

说说志愿军为什么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
提示: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在朝鲜战场 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地抗击美国侵略 者,因此,祖国人民把中国人民志愿军 称为“最可爱的人”。应当学习他们高 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 义精神。
3、胜利
1953、7美国侵略者被迫签定《朝 鲜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图四陕西农民分田
(1)图一、图二反映了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的一场 改革。这次改革是谁主持的?这次改革确立了怎样的土地制度? (2)图三、图四反映了建国初期什么事件?与图一“废除原 有田界”相比,图三“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意味着什么? (3)结合上述图片和所学知识,说说图三、图四事件有何历 史意义?
(2)为了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 军浴血奋战,作出了巨大牺牲,涌现出无数可歌可 泣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是他们中的典型代 表。 (线”附近。
邱少云(1926-1952)
黄继光: 四川人 上甘岭战役用血肉之躯 堵住敌人机枪枪口
参与园地
3、土地改革的意义
(1)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 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 极性显著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3)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巩固了新生政权,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 辟了道路。
【问题探究】
图一废除原有田界
图二承认地主拥有私田
图三 1950年山东省沂南县依汶区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土地改革
本课知识结构
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1953年7月,彭德怀 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到达朝鲜, 取得上甘岭等战役的胜利,战斗 英雄邱少云,黄继光等 意义: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 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950年6月,公布《中华人民 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 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1953 年春,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村基 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山谷中的谜底》第二课时 - 副本

《山谷中的谜底》第二课时 - 副本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 有 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 弯曲 ,于是 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 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 反弹 过来,雪 松 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 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 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 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 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人和树一样,做像松树一样有内在品质 坚强的人,要比在“温室”中生长的花朵 要伟大的多了。因而我们要学习松树的正 直、朴素、坚强的许多内在品质,做一个 品德高尚的人.
作业超市:
★ 抄写课文中对你最有启发的话, 或者在书上写出你的感受。 ★★运用课上积累的名言俗语或成语,以 《雪松留给我的启示》为题,结合自己的 理解和平时的经历,写一段读后感。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
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 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 得大。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 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 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 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 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被 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 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 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 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 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感悟: “反复地积”,体会到: 暴雪之大,之狂 ; “反复地弯”体会到雪松承受的压力之大,和适当退让的策略 : “退让”策略的成功 ; 雪松不屈不挠的精神 ; “反复地落” 体会到: “反复地弹”体会到: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课时 相遇问题】 - 副本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课时 相遇问题】 - 副本

今日我们学习的是两个物体进行一个相对运动从而相遇,我们要求出他们的时间。

其实在生活中不仅仅是走路有这样一个情景,还有其他的情景也可以用到这样的等量关系。

你能举一些例子吗?生1: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已知两地的距离和两车的速度,求相遇时间。

生2:两人同时做一件事,已知工作总量和两人的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

……师:同学们能用我们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些类似的问题吗?按下手中的暂停键,我们一起试试吧!三、达标检测1.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们商定两人同时开车出发。

公园距天桥50km。

⑴估量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在图上标出来,再与同伴说一说你的想法。

⑵出发后几时相遇?相遇地点距公园有多远?列方程解决问题。

第1小问: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这是相遇问题,王阿姨每小时走40千米,张叔叔每小时走60千米,张叔叔的速度比王阿姨的速度快,相遇时离公园近一些,估量在李村四周。

第2小问:出发后几时相遇,找到等量关系王阿姨的路程+张叔叔的路程=总路程(50km),他们二人走的时间是一样的,解设出发后x时相遇,王阿姨的走的路程是40x千米,张叔叔走的路程是60x千米.列方程为 40x+60x=50100x=50X=0.5相距地点距离公园多远,实际上是求王阿姨走的路程:40x=40×0.5=20答:出发后0.5时相遇,相遇地点距离公园20千米。

2.甲、乙两工程队铺一条长1400m的公路,他们从两端同时施工,甲队每天铺80m,乙队每天铺60m,几天后能够铺完这条公路?从两端同时施工,是相遇问题。

可以画线段图帮忙理解题意。

一条线段表示1400米长的公路,甲每天铺80米,乙每天铺60米,甲铺的比乙快,铺的天数相同,相遇时甲比乙铺的多。

依据线段图列出关系式:甲铺的长度+乙铺的长度=总长度(1400米),可以设x天后能铺完这条路,甲铺的长度是80xm,乙铺的长度是60xm.列方程式80x+60x=1400140x=1400X=10 答:10天后能铺完这条路。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 副本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 副本

2002年,史铁生获 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年度杰出成就奖,是当 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 家之一
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也是史 铁生人生的写照: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 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 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学习要求:
1、“我”双腿瘫痪后,是怎样的境 遇和心情?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 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 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 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 回去。”睁开眼睛,看见风在树林里吹 过。
《合欢树》
授课人:庞丽萍
1972年,21岁的他因病 双腿瘫痪,从此永远坐上 轮椅。他写的《我与地坛》 被公认为中国近五十年来 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 变得暴躁无常:望着窗外天上 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 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那 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 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 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 落__ __
学习要求
2、 思考母亲是怎样关心 我的,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深受 感动?
(提示: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语 句或关键词语,多读几遍,简单写下自己的感 受)。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 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 出 去了。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 说:“咱娘儿俩在一快儿好好儿活,好好 儿活……”
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 我绝望的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 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 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 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 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 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梦一再走进我的黑 夜里,驱之不去。看 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 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 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 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 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初二【语文(统编)】白杨礼赞(第二课时)---副本

初二【语文(统编)】白杨礼赞(第二课时)---副本
初中语文
比较《白杨礼赞》《爱莲说》《赠从弟》
小题大做
初中语文
托物寄情
情理结合
初中语文

何 1 仔细观察事物,描摹事物
运 用
2 寻找象征物和象征对象的共通点
象 征
3 有自己的独特发现和审美
手 4 借鉴写作技巧,增强文章表现力

初中语文
总结
1. 赋予白杨树以鲜明时代特征的象征意义。 2. 西北游记的代表,对抒情散文具有重要影响。
——《茅盾回忆录·中》
【材料4】 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
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自 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 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茅盾《风景谈》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材料5】
针对国统区的文艺论争,茅盾认为:“由于文艺的群 众对象大大的开拓了,我们的文艺的内容与形式问题也以 新的面目提上了日程。”“内容问题,无疑的必须是抗战 的现实。”茅盾认为“所以抗战的现实,不能不是中国人 民大众的觉醒,怒吼,血淋淋的斗争生活。这是一个中心 轴,一切依此轴而旋转。”“中国作家所必须反映者,正 是这样的抗战的现实。”
白杨

——第8段
初中语文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践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 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 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 赞美白杨树!
——第8段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细致描绘事物
托物言志散文
突出某方面特征
赋予特定象征意义
任务三 通过比较阅读,学习运用象征手法 比较《白杨礼赞》《爱莲说》《赠从弟》, 寻找相同点。
2 任务二 分析象征手法,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特点。

石头书第二课时新 - 副本

石头书第二课时新 - 副本


我从( )知道了( )。

这是波浪留 下的足迹, 叫波痕。
又过了很多年, 地壳慢慢上升, 这里又变成了 高山。

我从( )知道了( )。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 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 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后 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 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 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 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
“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层的, 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提示语的安排:
(1)提示语在前,共5处。如:川川好奇地问: “叔叔,您在看什么?” (2)提示语在后,共4处。如:“我在读书呢。” 叔叔笑着说。 (3)不出现提示语,共4处。如:
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书?哪里有书哇?
这书上有字吗? 这书上有画吗?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 呢?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 呢?
书 石头就是书 雨痕、波痕·· ·矿物(这 就是“字” 树叶、贝壳、小鱼(这 就是“画”,也就是 化石) 以前---后来---又过 了·· ·现在(看到地球 的变化) 告诉我们:哪座山 下·· ·哪块地下·· ·(有 利于找矿)
这书上有画吗? 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 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 都是化石。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它告诉我们,很久很久以前, 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 草,还有许多昆虫。后来,这里 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 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 山。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用处可大了。这本书会告诉我们, 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
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练习写话: 川川和磊磊回到家以后兴奋

二三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第二课时) - 副本

二三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第二课时) - 副本

二三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朗读全诗,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的想像与联想。

二、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并背诵,领会诗人情感,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2、理解“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和诗人把声音比喻成“微风”“阳光”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一、探究赏析1.抽查背诵诗歌情况。

运用上课时的诵读方法背诵诗歌。

2.赏析诗句。

诗中哪些句子表达了诗人热爱青年、热爱生活的炽热情感?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分析,找出具体的诗句进行揣摩欣赏,讨论诗中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及其效果。

指导学生分析:早晨、希望、阳光、微风、从琴弦上等意象,及其构成的意境。

找出具体诗句在小组中探讨分析。

也可互相补充观点或提出不同看法。

(1)“早晨”、“希望”、“属于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这些都如同少男少女们一样充满青春活力,充满美丽和生机,少男少女们正像“早晨”一样富有朝气,像“希望”’一样令人振奋,革命圣地延安和未来新生的祖国也一样是令人向往和使人倍受鼓舞的。

连用了五个“歌唱”,感情一泻千里。

一路欢歌。

(2)诗人运用了比喻,喻体却并不出现。

全靠“飞”和“停留”这两个动词将喻体加以暗示,读着它,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展翅飞翔的小鸟,形象生动而又隐隐透出几分含蓄,显出明白而含蓄、平凡而奇崛的特色,意境十分优美。

(3)这里将“快乐”中的“我”比作“颤抖”着的“草”,使读者联想到诗人激情的1、被抽到的学生,其他同学聆听,并评议。

2、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朗读、圈画、根据老师的示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澎湃与跳跃,联想到兴高采烈与兴奋雀跃,十分形象生动。

二、拓展阅读1、提出问题:“轻轻地从我的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为什么会有“成年的忧伤”?明确:黑暗、压抑、窒息的旧生活,使他缠绵忧伤。

第二课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 副本

第二课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 副本

听证的问题必须是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 重大事项,听证的主题由决策部门提出,听证 会上不做决策,公民在听证会上发表的意见建 议供决策部门参考。在听证会上,各方代表、 专家学者对问题发表意见,这时要跟社情民意 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区分开来。
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之四:社会听证制度
含义
适用范围
具体方式
第二课 公民的政治参与
共同探究:精英决策的利与弊?
效率较高;专业理性。
长处 精英决策 不足 一是信息不对称:政府掌握的信息 不完整从而导致决策失误; 二是政府也可能是“经济人”:从 部门利益或地方利益进行决策。
结论:“理性”的精英却极有可能作出“非理性”的决策!
《政治生活》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二框 民主决策 „„„„„„„„„ P19
除涉及国 家秘密以 外的所有 两会:我有 事项 问题问总 理总理
个税调 整
三峡工程论证划分为10个专题:地质地震、水文与防 洪、泥沙与航运、电力系统规划、水库淹没与移民、生态 与环境、综合水位方案、施工、工程投资估算、经济评价。 论证领导小组聘请了全国各行各业第一流水平的412专家、 21位特邀顾问,分别组成地质地震、枢纽建筑物、水文、 防洪、泥沙、航运、电力系统、机电设备、移民、生态环 境、综合规划与水位、施工、投资估算、综合经济评价14 个专家组,参加这一世界水利建设史上少有的论证工作。
《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二框题„„„„„„„„„„„„„„
P19
什么是决策
人们就关心的问题作出行动计划或抉 择。按决策的主体分,决策有政府决策、 企业经营决策等。本课讲的决策是公共 决策,最主要是讲政府决策,而不是企 业经营决策、学校决策、班级决策等。
什么是民主决策?
A:精英决策

放飞理想第二课时 - 副本

放飞理想第二课时 - 副本

《放飞理想》第二课时-----------风筝的历史导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放风筝的愿望变得也原来越强烈了,但是,这却急不得,还是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风筝的相关历史吧。

教师:由《风筝的历史》组同学给大家介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下有关风筝的历史。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我们组的成员、分工及活动过程。

“放飞理想”小组活动方案活动主题风筝的历史小组成员组长组员实施步骤活动内容时间负责人1234备注:第二,我将分三部分进行介绍:一、风筝的起源二、风筝的发展三、风筝的风俗一、风筝的起源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

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

但就风筝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

(一)斗笠、树叶说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当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亚热带是必不可少的,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

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

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象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

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

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

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放着玩,逐渐演变成放风筝活动。

中国台湾的高山族、海南岛的黎族人,早些时候就是用面包树的叶子做风筝。

(二)帆船、帐篷说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以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于生产。

后来又有了帆船。

传说禹时船上已有了风帆。

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人们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

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三)飞鸟说从目前的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鸟的形状多。

因而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

《11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模板教案 - 副本 (4) - 副本 - 副本 - 副本

《11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模板教案 - 副本 (4) - 副本 - 副本 - 副本

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备课模板教学内容《秋天的雨》(第二课时)目标及重难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情的分析训练学生的想象画面,感悟语言文字。

问题的预测指导学生编一首诗歌。

生成的预估训练学生的想象画面,感悟语言文字。

状态的预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积累好词佳句。

效果的预评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流程一、听写生字,复习检查1.学生听写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批改,当堂订正。

二、出示填空,回忆内容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三、谈话启发,拓展活动1.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秋天给我们带来什么。

2.引发兴趣: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喜欢秋天吗?现在,你最想干什么呢?是画一幅秋天的画。

还是写一首秋天的诗?3.学生自由组合,动手创作。

教师指导学生可以以课文结尾句为开头句,也可以撷取课文中的语句编一首诗歌。

四、展示交流,赏评作品1.由创作者介绍或朗读自己的作品,要求表现出自己喜爱、或赞美等感情。

板书设计秋天的雨一把钥匙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藏着好闻的气味告诉大家冬天快来了课后反思。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 副本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 副本

文字: 楔形文字
4、文明成就
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发明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苏美尔人通常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 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被称为“楔形文字”。
历法: 阴历
苏美尔人制定了阴历,以月的圆缺,周而复始为一个月。一年分12 个月,其中有6个月各为30天,另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354天。这样 每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11天多时间,于是他们又设置闰月来调 整阴历和阳历之问的天数差距。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D 此文物应出土于何处,该法典用哪种文字记录而成( )
A. 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 B. 印度河流域,甲骨文 C. 两河流域,拉丁字母文字 D. 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目的: 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实质: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 奴隶主阶级的专政。
影响:
《汉谟拉比法典》涉及面最为广泛。它包罗万象,无所不至,可以称得 上是了解古巴比伦社会的百科全书。
《汉谟拉比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西亚各 国法律产生了重要影响。据现今所知,亚述、希伯来、波斯甚至东方希 腊化国家的法律,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该法典的影响 ,或直接使用该法 典。而在巴比伦本地,这部法典直到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2000年还在继 续使用,足见其生命力之顽强。
三、《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 柱
《汉谟拉比法典》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 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源自君权神授汉谟拉比 太阳神沙马什
安努与恩里尔(古巴比伦的神) 为人类造福,命令我,荣耀而敬神的 国王,汉谟拉比,发扬正义,消灭邪 恶不法的人,恃强而不凌弱,使我如 同沙马什一样,统治百姓,光耀大地。

第一单元 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42张PPT) (共42张PPT) - 副本 - 副本

第一单元 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42张PPT) (共42张PPT) - 副本 - 副本

英法 等国
扩大权益 提出“修约”要 求
担心危及统治利益 清政府 拒绝“修约”
1856年10月,中国商船“亚罗号 ”,自厦门开往广州,停泊黄浦。该船曾在 香港英国政府领过登记证。广东水师船捕走 窝藏在船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 中国水手。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认为该 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硬说是英国船, 甚至捏造说中国水师曾扯下船上英国旗,侮 辱了英国,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 放被捕人犯,向英国政府道歉。但是叶名琛 把12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仍然拒收,连叶 名琛送去的信件也拒绝拆阅。23日英驻华海 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 发。
中 《天津条约》 加深了中 国 国半殖民 战 《北京条约》 地半封建 化程度 败
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时间 地点 侵略者 影响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占 地面积约5200亩,有150余景。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 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西方誉之为 “万园之园”是当之无愧的。
时间 1858年 条约名称 瑷珲条约 割占领土范围 外南黑北 乌东包库 割占领土面积 60多万平方公里 约40万平方公里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 1864年 记 19世纪 中俄改订条约 80年代 及…
巴湖东南
西北地区
44万平方公里
7万多平方公里
《瑷珲条约》:
外兴安岭以南,黑 龙江以北
英法 联 军
圆明 园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 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在 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 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 英吉利。

第2课《济南的冬天》-副本

第2课《济南的冬天》-副本

《济南的冬天》教案一、学习目标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作者用词的精当、生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

当我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品读《济南的冬天》。

二、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1917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应邀回国。

1966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

他的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

此外,他还著有小说《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被他称为第二故乡。

三、预习检测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温晴:本课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安适:安静而舒适。

出奇:特别、不寻常。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贮.蓄(zhù):存放、积存。

澄.清(chéng):本课指清亮,透明。

空灵:美妙无穷而不可捉摸。

髻.(jì):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

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列夫托尔斯泰第二课时 - 副本

列夫托尔斯泰第二课时 - 副本

北营房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号: 编制人:使用时间【课题】列夫托尔斯泰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细致的肖像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2、学习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1、学习细致的肖像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2、学习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一、知识链接1、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的作用(1)肖像描写是刻划人物的重要方法。

最主要的特点形、神兼备。

(2)作用: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

2、衬托定义: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修辞手法叫衬托。

作用: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例子: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3、欲扬先抑的手法也叫先抑后扬,指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作用:造成鲜明对比留下深刻印象二、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

三、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1、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特征描写的语句。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额头:像是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的样子。

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2、作者认为托尔斯泰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请用原文的词语回答)失调、崎岖、平庸而粗鄙。

《江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副本

《江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副本

《江南》教学设计(执教年级:三年级下册)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刘列平教材分析:《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

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将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这是一首有景、有情、有韵的诗歌,教学时应将朗读放在重要位置。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朗读,读正确、通顺。

2.想象画面诵读,感受诗歌描绘的情景、情趣。

3.模仿古人吟诵,了解汉乐府的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为吟诵作铺垫1.节奏训练: x x x|xx xxx| xxx xxx x x x|2.做“回声”游戏。

3.猜古文字:、、一、看文字朗读1.同学们,猜猜看,这是什么汉字?(画出古汉字“莲”。

)继续看,它躲进了一首古诗里,且每一行诗中都有这个生字。

(打开平台,出示《江南》页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猜出来了吗?(莲)3.学习“莲”字。

(1)请同学们拼读“莲”字两遍;(出示生字卡片“莲”)(2)谁能给“莲”字组词?(相机板画并书写“莲叶、莲花”等词语)(3)怎样才能写好“莲”字呢?①教师示范;②学生在提单上写“莲”。

4:介绍“莲”:莲从远古走来,和熊猫、银杏一样称得上是“活化石”。

在没有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就有了莲。

后来,人类出现了,他们采野果,觅野食,发现莲藕味甜,于是就把“莲”进行了栽种,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因此,文人墨客们都喜欢用笔描绘“莲”。

5.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与“莲”有关的古诗。

(学生看着平台练习)(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朗读古诗(板书:朗读),把古诗读正确。

(2)请同学们自由练读,争取把古诗读通顺。

(3)会读了吗?我们来比赛比赛——男女赛读。

(4)男同学声音高亢,女同学声音柔美,合在一起,定会奏出美妙的乐曲——全班齐读。

二、想画面诵读(一)听诵读,整体感知1.(播放平台的“诵读”)请仔细听:哪儿与我们读的不一样?(有长短、快慢变化……)像这种朗读叫做诵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时间】第周(2016年月日)
【课题】第二课阅读理解与科普阅读
【课时】第二课时
【前提测评】解释下列几个词语的意思:
1.珍惜
2.结束
3.四通八达
4.短暂
5.怀念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阅读理解和科普阅读,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读阅读理解,并做出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读阅读理解和科普阅读,并做相关的练习题。

过程与方法:采用指导法,协助法,讲授法等各种形式进行教学。

先让学生从不同的形式读阅读理解,然后做练习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并体会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并会读阅读理解及科普阅读为重点会做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释阅读理解和科普理解中的疑难词为难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听讲法,回答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工具】教材、教案、班班通
民族团结教育: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记考勤
一、导入新课:
1.如果你知道有个熟人快要死,你会有什么感想?
2.男孩和女孩患了血癌,他们是怎样面对的?
二、教师与学生活动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

④让学生朗读阅读理解,纠正错误。

让学生讨论问题并做相关练习题。

⑤讲解阅读理解。

⑥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朗读阅读理解,学生讨论问题。

③做相关练习题。

组织教学: 1. 让学生统一读阅读理解。

2. 让学生互助讨论,初步解决疑难词。

3. 请学生读阅读内容,留意学生对疑难词,生词的认知度。

4. 读阅读内容,顺便讲解疑难词。

练习:一、① C ② A ③ D ④ A ⑤ C
二、① D ② A ③ B
【板书设计】第三课阅读理解与科普阅读
一辈子的承诺/避雷针的发明
【作业】复习所学知识、预习新课并完成练习。

【课后反思】
【组长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