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与思政教育创新

合集下载

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索

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索

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索[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呈现出新的面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分析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思想状况和表现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途径,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群体特征思想政治教育途径2004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味着大学生德育工作已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且极具研究性的论题。

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甚至于90年代以后,人们习惯称之为“80后”“90后”大学生,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因此,探讨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了解他们的思想发展现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使其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当代大学生出生的年代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期,这使得他们成了“独生子女”的一代。

他们从小就处于家庭的核心,备受父母关注;宽裕的家庭经济使他们大多接受过较好的早期教育;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他们信息畅通、思想多元化;国门的开放又让他们过早受到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

因此,在中国社会繁荣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在政治、思想、生活、情感、学业等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的群体特征,亟待我们研究分析。

1.政治方面当前,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转型、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80后”“90 后”政治社会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大环境使得“80后”“90 后”较易接受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政治认同感较强,政治鉴别力有所增强,但仍存在某些片面、模糊的认识,政治觉悟有待提高。

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现实政治评价较积极、对社会发展抱乐观态度、对党的领导有信心。

浅谈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与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启示

浅谈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与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启示

浅谈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与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启示
白同葵
( 新 乡学院社会 科 学部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河南・ 新乡 4 5 3 0 0 0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4) 0 4 - 0 0 1 3 — 0 2
q u li a t i e s , i t h a s b e e n v e r y u r g e n t t o C a l T y o u t he t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i t c l a e d u c a t i o n r e f o r m s u i t a b l e f o r s t u d e n t s ’ c o g n i t i v e c h a r a c —

强, 接下来将会对这几个方 面分别进行描述。
1 . 1认 知 的 主 观能 动 性 有 所 增 长
主题 展 开 讨论 。
关 键 词 大 学 生认 知 特 点 高 等 院 校教 育 思想 政 治 教 育
A Br i e f D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 Co g n i t i v e Ch a r a c t e r i s ic t s o f Co n t e mp o r a r y U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s a n d t h e En l i g h t e n me n t
o n Un i v e r s i t y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i t c a l Ed u c a io t n / /Ba i T o n g k u i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加突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一环。

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心理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重要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定义及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通过组织、计划、实施一系列有的教育活动,来帮助学生认知、了解、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状态和改善不良情绪状态的一项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水平,而且涉及到学生未来发展的各个方面。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成为每位教师的重要职责。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下面先介绍一些当代大学生在心理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是并不代表全部,不同的大学生因为经历、性格、承受能力等方面都不同,因此心理问题表现也有所不同。

1. 压力过大近年来,考研、就业等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同时,社交媒体“比人比到死”的竞争心态,让大学生的压力更加倍增。

因此出现了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问题。

2. 情绪波动大学生的情绪波动比较大,有时候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如沮丧、焦虑、失眠等。

而这些情绪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的解决,会直接影响到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

3. 精神障碍有些大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如心理创伤、家庭不和等问题,造成精神上的压抑和抑郁。

这些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三、思政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思政教育是一种使大学生理智增长、情感升华、品德养成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人生哲理和生活态度,理性面对压力和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美好心灵。

下面提出几个建议,帮助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

1. 开辟“美育”之路针对当代大学生情绪波动较大的特点,建议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创设“美育”课程。

美育是一种通过艺术作品启迪人们的思想,激发情感,获得情感上的愉悦的教育形式。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也逐渐显现出来。

他们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其思想特点既受到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影响,也受到教育和个人经历的塑造。

本文将从积极进取、独立思考和开放包容三个方面来阐述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积极进取。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追求超出了之前任何一代。

他们热衷于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创新创业。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他们有着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努力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另一个特点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相比于过去,他们更加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创新。

在大学教育的洗礼下,他们学会了审视问题、质疑权威,勇于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发展自己。

他们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分析问题,辩证思考,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另外一个特点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开放包容。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他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开放的心态。

他们热衷于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乐于交流和合作。

他们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增强自己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他们具有包容性的思维方式,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文化差异,能够在多元化的环境下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主要表现在积极进取、独立思考和开放包容三个方面。

他们是追求知识、追求理想、追求个人价值的一代,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开放包容的文化视野,他们有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进步的潜力。

针对这些特点,社会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引导他们发展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作出贡献。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探究张平1 引言思政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近年来随着全国上下尤其是高校对思政课程的重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但当前还存在着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常规老套,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与大学生思想成长特点不符等问题,因此,如何推进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大力增强高校思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成为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任务。

2 当前大学思政课堂教学问题分析2.1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在思政课堂上主动性欠佳,课堂互动参与度不高,对思政理论兴趣不足。

由于大学思政课属于公共基础教育课程,主要评价指标以考试成绩为准,每届学生习惯于考前突击背诵,以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对思政课中的重难点知识不会深入探究。

此外,学生不够重视思政课,上课玩手机现象尤为严重,相比其他专业课兴趣度不高,课堂有时会出现学生旷课现象。

这表明,学生对思政课重视度不够,学习意愿不强。

2.2 思政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现阶段,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导致思政课对学生感染力不强。

思政课堂与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特点匹配程度不高。

部分教师忽视当代学生特点,不能将社会 发展现状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缺乏深度思考,从而对学生的困惑无法及时释疑;更加关注教学形式,课堂教学追求过度统一,教学内容基本是理论堆砌,与现实问题联系性不强,导致思政课堂教学思想教育和树才育人二者的作用相分离。

2.3 教学方法常规老套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教学模式、方法老套。

课程改革强烈地呼唤着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建立,提倡教师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出发,探索学生学习的行为价值,充分挖掘学生的优势与潜能,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力求让每个学生得到合适的教育和全面发展,收获各自的学习成果。

但是目前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课堂气氛“表面活跃”却“内在沉闷”,教师教学方法常规老套 ,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和质疑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思路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思路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思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思政教育也必然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思路来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这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一、强化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学生通过实践感知社会,深刻了解社会和人民发展的今天,结合自身情况,探索人生的奋斗方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了每位大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因此我们不能单纯注重理论教育,更要将思政课与实践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拓展学生实践领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对社会的实际调研、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实现对思政教育的深刻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注重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现代大学生是多元化、分散化的,需要在不同的层面和高度进行教育。

注重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思路之一。

学生有各种不同的成长经历和文化背景,应该给予针对性的教育,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在教学上,老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把握好每个学生的心理动态,不断激发他们对思政课的兴趣,使得思政教育成为融入每个学生个性特质的过程。

三、减轻学生思政教育学习负担大学生的学习负担极重,教育者应该从大学生的身心状况出发,尽可能减轻学生思政教育的学习负担。

这不仅是出于关爱学生的角度考虑,而且更符合人类学习行为学的规律。

学生在过重的学习负担下,容易出现失去热情的现象。

减轻学生的思政教育压力,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节奏,让学生在舒适而轻松的状态下接受思政课,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分期制推进学生思政教育分期制是国家近年来推行的重要改革方向之一。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也需要分期制来推进。

通过此种方式,我们可以分阶段地开展思政教育,如大一为历史启蒙和文化知识教育期,大二为思想政治知识教育期,大三为社会实践教育期等。

促进文化大发展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促进文化大发展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好 的思 想政治教育效果 , 同时也使学生缺少积 极接收 的兴 趣 , 使高校思 想政治教 育在 高校 中的地位十 分尴尬 。 我国思想政 治教育 的现状 , 无论 是国际 层面 、 社会层 面 、 是高校 还 都 面临严 重考验 。大学 生作为社会 精英 , 更应 该成 为精神 文化 的引领 者 。要充 分发挥大学 生的精神引领 作用 , 要充分 了解 当代大 学生的 就 心理认知 特点 。
我 国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现 状 在全球化、 多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 , 国家面临着更 为复杂的 国际 形 势。全球化的趋势使西方文化渗 透进高校 校 园, 莨 种文 化渗 透具有 广 泛性与不 可回避性 , 对高校 学生的价值观 造成了大的 影响 , 尤其是消极 因素在 高校 中的扩散将对 高校 开展 想政治教育造戍 很大的阻碍 。高校 思 想政治教育面临着 前所未有 的新形势 、 新问题 。
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占据主导 地位 , 想活跃 , 应敏捷 , 思 反 善于独 立思 考。但由于缺乏社会实践 , 为人处事上缺乏技 巧 , 在 尤其是在现 实生活 中的矛盾和; 突中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 中 情绪 丰富而强烈 , 容易 出现较 大的波动。同时还常 会 因一 点小 事动 辄振 奋不 已 , 或意 志消 沉 , 悲观 丧气。


于大学生健康性格的塑造和健康人生观 的培养 。 总之 , 当代大学生由于独 特的生长环境和社会 环境的影响 , 既有知 识面宽、 自信、 积极 的一 面 , 又有在现 实中 的较为 情绪化 , 分 良莠 , 难 缺 乏辩 证思考能力的一 面。只要正确 引导使他 们能够 正确评 价自 己 , 使 理想的自我与现 实的自我逐步达成统一 , 从而 以更加宽容、 健康 的心态 面对现实 , 审视 自我 。

浅谈创新思政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创新思政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中国校外教育圃教学研究浅谈创新思政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孙学梅【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创新思想政治教学,需要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体系、调整评价体系、加强实践环节、改革授课和考试方法等途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思想政治教学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了精辟论述,强调指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

高等学校既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又是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

在校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才之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切入点。

一、创新的内涵创新,在英文中是I nnovat i on,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其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在这里,我们取第二种意思,创新,即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创造出来的成果的基础上,做出新的突破包括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或做出创造性的应用。

概言之,创新就是指发现了前人没有发现的事物。

创造了过去并不存在的事物。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学的原因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学(以下简称“思政教学”)一直陷入“应试教育”的窘境之中。

教师教时画框框,考前背条条,这种“灌输”教学,使思政课堂枯燥乏味。

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从教学领域看,陈旧的教学观念。

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落后的教学手段.严重制约着思政教学质量的提高。

创新思政教学势在必行。

三、创新思政教学体系(一)教学目标:思政教育的功用在于“教化”思政教学的总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一个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研究用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孙磊(长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摘要:新时期,国家和教育部门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出台了多元化的政策加以鼓励和支持。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多方面内容,如何有针对性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需要有针对性地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好融入引导,帮助学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自我思想认识的有效加深。

本文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和社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引导作用,并有针对性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为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内涵和核心内容,本文阐述了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分析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策略。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紧密联系。

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应当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积极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念信念教育等,明确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成长特点,通过培学生社会发展的,学生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合及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更加强调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念和神内涵。

国面,的强民主的国;社会面,应当、自的社会;,应当培的爱国主义和的价值理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方向指C#社会发展的,的生、思想及发生了的!信发展,社会及的关系,的,有地信!大学生作为代,乐于和不同的思想,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

加强师生思政教育的措施

加强师生思政教育的措施

加强师生思政教育的措施包括:
1. 增强教师的思政教育专业素养:通过培训、研讨会、教学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 优化思政教育课程设置: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设置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课程。

3.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案例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强化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6. 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完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7. 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8. 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

9.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10. 拓展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实践平台。

高校创新思政教学模式

高校创新思政教学模式

高校创新思政教学模式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方法。

创新思政教学模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是要加强理论教学创新。

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案例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要用好网络平台,采用微视频、微课堂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是要推进实践教学创新。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模拟演练等活动,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要引导学生多使用网络平台,通过网上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思想认识。

三是要构建特色品牌教学。

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地域文化,设立特色思政课程。

如开设红色文化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等。

还可以建立网络思政课程,进行在线教学互动。

四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聘请专家学者开展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训练,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要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方法研讨交流。

高校要不断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作者:覃磊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24期[摘要] 高职思想政治课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三观”以及健全人格的重要课程,该课程教学水平的高低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

虽然高职院校已经深刻认识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的重要性,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各种急需解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有效提升。

所以,高职院校必须严格按照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创新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为高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保驾护航。

主要是在深入分析“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就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 “大思政”;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4-0142-03高职院校构建的“大思政”体系实际上就是高职思政课中的子系统之一,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时,不但要按照教学要求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应鼓励学生将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合理应用于实践生活中。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严格按照“大思政”的要求,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高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思政课是必修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立德树人的主渠道。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思政课改革的主要目标。

如何让理论课堂动起来,学生活起来,学生的头抬起来,眼睛亮起来,成为思政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提升了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度,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水平,为切实培养大学生的立德树人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

各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通过校内演讲竞赛、辩论赛、编排话剧、制作微课、拍摄微电影及虚拟现实体验等形式、校外“三下乡”活动、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老区、参观现代企业、法院旁听等活动,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由枯燥变为有趣,由单调变为形式多样,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理论讲授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化、多元化、国际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和内容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学生作为思政课的主体,其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随着大学思政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重视,成为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目前对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的研究还比较有限,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深入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思政课程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通过对大学思政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进一步推动大学思政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意义"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的研究意义在于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

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以灌输知识、灌输观点为主,缺乏针对学生个性和需求的细致关注,容易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参与感。

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实效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

通过将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路径纳入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实现思政课堂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通过引入实践案例分析和教学策略与方法探索,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推动思政教育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也可以促进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和验证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参与度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的有效性。

“知行合一”理念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探索——以《管理学原理》为例

“知行合一”理念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探索——以《管理学原理》为例

“知行合一”理念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探索——以《管理学原理》为例摘要:国家的全方位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一股重要促进力量是当代大学生。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提炼思政元素、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完善评价机制等,以促进学生“知”与“行”的统一,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本文以地方应用型大学本科生课程《管理学原理》为例,对课程融入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以及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知行合一;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道德教育;立德树人在“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下,专业课程教育不仅应该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

在目前的新时代背景之下,“知行合一”的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方向,让思政教育有了新的涵义。

“知”是对客体的认知(包括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知识),而“行”则是指主体对客体的实践活动[2]。

“知行合一”理念要求学生将所学所思所悟付诸实践过程中。

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需要将各个章节的德育元素进行提炼,在课前设计好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借助互联网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有效评价方式,以期达到全方位全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一、“知行合一”理念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来看,《管理学原理》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将理论与实践、务实与创新以及科学与艺术进行结合[3]。

该学科所学的知识和原理不仅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石,而且能够促成学生形成管理能力及促进其终身发展。

该学科虽然理论性较强,但其中的实践性意义却可以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运用“知行合一”理念开展《管理学原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科中所涉及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德育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并多途径多方面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感悟落实到实践过程中,并在实践过程中升华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提升综合素养,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认知理论视角下的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

认知理论视角下的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

认知理论视角下的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是喻理、明义教育,而这必须在知识认知教育中完成。

文章运用认知理论的主要特点,通过分析工科大学生目前在思想政治认知中存在的问题,紧密联系工科大学生思想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求提高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有效性。

[关键词]认知理论知行合一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合一,并行不悖”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命题,即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

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

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①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工科大学生,在科技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焦点的今天,承担着科技文化发展与创新的重大历史使命。

如何有效做好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他们达到“知行合一,并行不悖”的境界,成为德才兼备之人,以不辱使命,已成为当前工科院校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从认知理论入手,分析工科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个体认知的主要特点所谓“认知”,是心理学界普遍使用的一个术语,是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它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对于个体来讲,认知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先有的知识经验对认知与行为有决定作用认知理论强调知识对认知和行为的决定作用,认为当人进行认知活动时,已有知识经验被激活,便产生内部知觉期望,引导个体注意搜寻和接受外部特殊信息。

信息经大脑加工,关联信息被同化到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得以强化和巩固,形成高度组织的知识经验系统。

这种高度组织的知识经验不断积累,就发展成为有效获取和产生知识经验的功能结构。

可见,个体知识经验对个体新知识的获得表现出很强的预测能力,为新知识的获得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将个体的注意力引向了值得注意的特殊环境因素,同时判断新信息是否有意义。

“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特点及新举措

“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特点及新举措

“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特点及新举措“00后”大学生是指2000年后出生的一代大学生,他们与前几代大学生相比,成长环境和思想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于这一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采取新的特点和举措,以更好地适应他们的需求和特点。

“00后”大学生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成长起来的。

他们接触到的信息更加丰富多样,思想观念相对开放和多元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注重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包括不同观点的文献和资源,让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形成独立和全面的价值观。

“00后”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

他们希望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和权利,引导他们在自由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要加强法治教育,让他们了解法律对于自由的保护和限制,形成健康的自由观念。

“00后”大学生成长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相对较强。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国际视野的培养,让他们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和不同国家的发展经验,培养他们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全球公民意识。

“00后”大学生更加注重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培养。

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重实践教育的开展,通过社会实践、创新实践等方式,让他们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锻炼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制定适应“00后”大学生特点的思政教育课程。

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与时代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思政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其独立思考、自我成长和社会责任感。

2.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开展思政教育。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开展思政教育课程,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相关知识,开展线上交流和讨论。

3.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

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比赛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

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联系,开展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促进学生与社会的融合和发展。

关于“00后”大学生对思政教育方法的全新挑战探讨

关于“00后”大学生对思政教育方法的全新挑战探讨

关于“00后”大学生对思政教育方法的全新挑战探讨随着“00后”大学生逐渐步入大学校园,对思政教育方法的全新挑战也随之而来。

这一代学生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接触到的信息来源广泛,观念开放,思维活跃,对于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和反应。

如何针对“00后”大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创新思政教育方法,成为了当前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00后”大学生的特点“00后”一代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对于社会问题有更多的认知和见解。

与此他们的价值观念也更加多元化,对于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观念可能会有更多的挑战和质疑。

由于“00后”一代更加注重个性和自我表达,对于一刀切的思政教育方法可能产生抗拒情绪。

了解“00后”大学生的特点,是调整思政教育方法的前提和基础。

1.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多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通过讲课、宣讲、教条等方式,向学生灌输国家、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和观念。

“00后”大学生较为反感这种单向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他们更加倾向于通过互动和探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和理解观念。

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在“00后”大学生中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2. 个性化需求凸显,一刀切的思政教育方法不合适“00后”大学生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知。

一刀切的思政教育方法会让他们感到束缚和排斥。

他们更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自主空间,在这个空间内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

3. 对于权威性的挑战“00后”大学生更加独立自主,对于传统的权威性和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可能有更多的挑战和质疑。

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伦理和道德的规范,他们会更多地表现出挑战和怀疑的态度。

思政教育方法需要更多地考虑到“00后”大学生对权威性的挑战。

1. 推崇互动式教育针对“00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可以推崇互动式教育,通过座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讨,促使他们在交流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力。

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个体心理差异创新对策

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个体心理差异创新对策

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个体心理差异创新对策1. 引言1.1 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个体心理差异创新对策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每个大学生个体心理存在差异,因此在思政教育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针对个体心理差异进行创新对策,成为当前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个体心理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个人经历等多方面因素。

这些心理差异对思政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表现在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等方面。

针对个体心理差异,探索创新的对策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个性化教育是当务之急。

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提倡多元化教学方法也是重要的举措,可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够受益于思政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个体心理差异创新对策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2. 正文2.1 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差异的原因1. 社会背景的差异:不同家庭背景、地域文化、经济状况等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一些来自城市的学生可能更加开放自信,而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可能更加内向敏感。

2. 教育背景的影响:不同的教育经历会塑造出不同的心理特点。

一些学生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很好的启发和教导,心理素质较为坚强,而另一些学生可能缺乏这种教育,心理素质较为脆弱。

3. 个人经历的影响: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经历,这些经历会对个体的心理产生深远影响。

一些人可能经历了挫折与失败,从而形成了比较消极的心态,而另一些人可能经历了成功与幸福,心态较为积极向上。

4. 特殊群体的心理特点:一些特殊群体,如家庭贫困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学生等,由于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心理上可能存在更多的困扰和压力,需要特殊关注和帮助。

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差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原因对于进行个性化的思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守正创新——上好每一堂思政课

守正创新——上好每一堂思政课

有效德育852370973@作者简介:周春燕(1989-),女,汉族,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景德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㊂守正创新 上好每一堂思政课ʏ㊀景德镇学院㊀周春燕㊀王㊀燕㊀聂㊀静㊀㊀摘要:新时代,高校始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围绕科学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围绕如何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进而解决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 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和 为谁培养人 ㊂本文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在于要打造大学生 真心喜爱㊁受益终生 的思政金课,而如何打造这样的思政金课?关键就在于做到守正创新㊂关键词:守正创新;思政;高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上曾经多次强调, 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㊁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这对于高校教育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大问题㊂如今世界,早已今非昔比,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㊂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㊂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㊂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㊂ 青年人的价值观如何养成?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尤为重要㊂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㊂党的十八大以来,就 培养什么人㊁怎样培养人㊁为谁培养人 ,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答案就是 培养社会发展㊁知识积累㊁文化传承㊁国家存续㊁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 ㊂为此,国家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上下足了力气,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㊂既然高校思政课如此的重要,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上好思政课,让其发挥自身应有作用?高校思政课怎样才能吸引大学生,赢得大学生?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笔者认为,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㊂牢牢守住价值引领的初心,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变革㊁推陈出新,将两者有机结合,更好发挥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㊁主阵地作用㊂1㊀守理论之正创时代之新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其理论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和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㊂这一理论成果内容丰富,包括 八个明确 的基本内涵㊁ 十四个坚持 的基本方略等㊂当前,全面深入㊁准确把握这一理论的核心要义,以及丰富内容,乃是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㊁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时代是思想之母 ㊂新的时代必然孕育新的思想,也必然需要新的思想来指导㊂当前,世界多极化进入新时代,经济全球化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发展也跨进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面对这样的一个新的伟大时代背景,如何抓住机遇㊁迎接挑战,实现稳步发展,正所谓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㊂思政课教师要做到 真学㊁真懂㊁真信㊁真用 ㊂真信才能真传,才能在传播中有动力㊁有感情㊁有感染力,才能打动学生㊂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㊂ 思政课教师还应加强知识储备㊂实际教学中,查阅文献资料,到马列原著中找寻理论之根,到现实问题中对接社会关切,建立学术和现实的连接㊂把理论讲出时代感,让 高高在上 的东西 接地气 ,让学生所谓的 大道理 水到渠成般地乐于接受,使课堂效果更加出彩㊂2㊀守师者之正创学风之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㊁主动性㊁创造性㊂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如是说道㊂新时代的思政课,带有新时代的烙印㊂广大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要始终铭记自身职责,我们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㊂我们要培养教育广大的青年学生,认识㊁了解我们党的历史使命,认同践行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最终实现我们党的行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852370973@有效德育动纲领㊂广大思政课教师其一在教师,其二为思政课教师,理应对自己有更为严格的要求,要切实做到增强 四个自信 ,在教学岗位上,既教书又育人㊁既言传更身教,做到两者相统一,当之无愧成为一名师者㊂每一个教师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㊁受尊敬的好老师㊂思政课要成为学生喜欢㊁终身受益的课程很有挑战性㊂不但要把好 思政 的教育功能,凸显价值引领,也要让学生接受你㊁喜欢你,进而爱上你的课㊂社会主义大学讲究学术性与政治性,要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㊂思政课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素养外,还要遵守职业道德,不仅成为传授技能的授业者,更是成为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学生系扣子的传道者㊂要努力建立良好的授课氛围㊂思政课教师不但要 备课程 ,还要 备学生 ㊂ 老师如果不爱学生,学生就不爱老师 ,要带着爱心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对待每一个学生,记住学生的名字,善于运用语言,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让学生时刻觉得老师在关心关注他们㊂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在不少人看来有些枯燥㊁乏味,甚至是不解风情,但是作为一门课程,他自身蕴含的魅力也在其中待挖掘㊂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老师应充分备课,充分调动自己的幽默细胞,以生动幽默㊁趣味入心的事例和语言,将重点难点向学生解释说明,调动学生本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他们的兴趣㊂3 守教风之正创课堂之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人生的 拔节孕穗期 是青少年阶段,在这个阶段,尤其需要精心引导㊁精心栽培㊂也正因为这样,对于广大思政课教师来说,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期待 ㊂此外,结合到同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状况㊁认知特点和学习模式,思政课堂要在讲授内容和方法上花功夫㊁下力气㊂时下社会发展尤为迅速,在经济全球化㊁文化多样化等大背景下,借助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大学生所能接触的信息快速而多样,这无疑对他们的思维方式㊁学习方式㊁行为方式等产生很大的影响㊂所以说,在教学上,一定要时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思政课教学要坚持 八个相统一 弄懂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㊁理论性和亲和力㊁针对性 ㊂结合当下实际,我们不难得出,思政课教师大多都有 台上滔滔不绝,台下浑然不觉 的体验,虽说他们大多数都有认真备课,也在认真授课,但在笔者看来,不少教学方法尚显枯燥呆板,提不起学生兴趣㊂故而思政课教师要了解自己的长项和短板,发挥自己的长项,锤炼自己的讲课风格;要因材施教,灵活运用逻辑推理㊁情境启发等方式,把故事内容讲好㊂一堂高效的思政课应像精心设计的旅途,步移景换,处处惊喜㊂要将理论讲授㊁案例分析㊁小组讨论㊁小型辩论㊁主题演讲㊁课堂微剧㊁提问作答等置于授课过程中,既当演员,又当导演,既当主角又当配角,让教导模式转变为引导模式,真正把 有意义 的事情做的 有意思 ㊂记得曾有学生给我留言 老师套路太深,上课无法分心㊂ 在新的时代,还应该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如建立思政课微信公众号等,运用网络交流平台,与学生加强互动,将教学从课堂进行延伸㊂亲其师,信其道 ㊂作为新时代一名思政课教师,要深感职责所在,任重道远㊂要明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关键: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信马列的讲马列,让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的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课上课下一致㊁网上网下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才能行得正,以自身高尚人格感染学生,成学生喜爱的人,言传身教,担当起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责任!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N].人民日报,2018-05-03.[3]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 2019-03-18.[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Z].2019-08-14.责任编辑㊀任㊀远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l i l i c Educ to / ta a n /W a Haya i ng i n
A s at A h bet f do gcl n oicl d ctn bt c s eojc o el i dpli u ao r t i o aa ta e i
i ol g sc n e o a y c l g t de s h v l a - utc g - n c le e ,o t mp r r ol e su nt a e ce r c o n e
o e lg c la d p l i a e u ain i ol g s f d oo ia n oi c l d c t n c l e . i t o e Ke r s olg t d n s 0 n t e f au e ie lg c la d y wo d c l e su e t; g i v e t r ; oo i a n e c i d
当代 大 学 生认 知特 点 与思 政教 育创 新
王 海 燕
( 州大学 郑
中 图分 类 号 : 4 G6 1
河南 ・ 州 郑
400 ) 5 0 2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0 )7 0 2 — 2 17 — 84 2 1 2 —0 0 当代 大 学 生作 为 高校 思政 教 育 的对 象 .有 着 鲜 明

使 当代大学 生不 断破 除外部权威的影响 , 向 自我判 断、 走 自 我加工所接 受的信息 。这就促使他们 的认知方式从 以往的 外部权威为主转 向以内部理性 为主。当代大学生不再满足
于 传 统 的 简 单 说 教为 主 的教 育 方 式 ,不 断尝 试 着 用 有 限 的 知 识 和 经 验 形 成 自我 的 内部 理 性 ,外 在 的表 现 就 是 个 体 的 差 异 和对 简单 说 教 的逆 反 行 为 。 1 认知 行 为 的 目的性 、 利性 增 强 . 3 功 当代大学生大多 出生在上世纪 8 0年代 中后期至 9 0年
智发展高峰期 的大学生而言 , 广泛甚至芜杂 的信息 , 既满足 了他们的好奇心 , 增强了他们 的求 知欲 , 但也使生活阅历不 深 的他们存在诸 多的迷茫与 困惑 , 面对 日益更新 的信 息 , 冲 淡 了他们对 问题深入分析的兴趣 。这就使得 当代大学生有 不断获取各种信息 的强烈好奇心与 冲动 ,但缺乏深入分析 的能 力 , 而 在 认 识 和 行 动 上 不 断 追求 新 鲜 内容 的刺 激 , 从 出 现行为和态度上的摇摆 、 偏激 。 12 认 知 方 式 从 以往 的 外 部 权威 为 主 转 向 以 内部 理 性 为主 _ 在 很 大程 度 上 ,大 学 生 受 教 育 的过 程 是 一 个 意 义 赋 予
i v e t r s a d t e a e d r c n u n e o h e c ig t e fau e n h y h v i ti e e n t e ta h n i e l f ef in y ot ei n v t n o e lg c l n oi c l d c t n f ce c , n o a i f d oo ia d p l ia u a i i s h o i a t e o i co ey rl td t h o nt e f au e f c l g t d n s s l s l e ae o t e c g i v e t r s o ol e su e t, i e a d c r s o dn a u e h u d b k nB s d o ec g n o r p n i gme s r ss o l e t e . a e n t o — e a h n t e fa u e f o tmp r r ol g td n s h sp p rp o i v e t r so n e o ay c l esu e t, i a e r — i c e t
的过 程 , 在 理 解 基 础 上 进 行 的记 忆 加 工 活 动 , 是 即在 新 的学 习材料 和主体 已有 的知识或经验之间建立起实质性和非任 意 性 的联 系 , 所 学 习 的 内容 获 得 对个 人 确 定 的意 义 。一 方 使
的认 知 特 点 . 思政 教 育 的成 效 有 直 接 的 影 响 因此 . 对 思政
p s ss m e c un em e s r s a d s g sinso he ino ain o e o o t r a u e n ug e to n t n v t o
面, 随着年龄 的增长 , 当代 大学 生的 自主意识 明显增强 ; 另 方面 , 从多种途径所获取的多样 化甚 至相 互矛盾的信息 ,
On he t Co n t e F a u e o Co t mp r r Co lg g iv etrs f i ne oay l e e S u e t a d h e n o a i n f h i I e l g c l n t d n s n t I n v t o T e r d o o ia a d o
教 育 的创 新 与 发 展 离 不 开对 当代 大 学 生认 知特 点 的 关注 和 研 究 , 有 针 对 性地 采取 相 应措 施 本 文 结合 当代 大 学 生 的 要 认 知 特 点 . 出高校 思 政 教 育创 新 的一 些 对策 与建 议 提
关 键 词 大 学 生 认 知特 点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创 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