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能吃附子吗
附子的副作用
附子的副作用附子是一种中药材,主要来源于中药麻黄的根茎和发芽的芽。
附子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被广泛建议用于中风、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治疗。
然而,附子也有一些副作用和潜在风险,需要患者和医生在使用中予以警惕。
首先,附子有一定的毒性。
附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剧毒的神经性麻痹和心脏毒素——美药氏毒碱。
如果剂量不当或使用不当,附子中的毒碱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剧烈的毒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情绪波动等。
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中毒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因此,使用附子时必须慎重,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其次,附子可能引起中药与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
附子中的神经药物成分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阻断神经传递、影响药物代谢酶或改变药物的分布。
因此,在使用附子之前或同时使用其他药物,特别是心脏病和高血压的常用药物,需要患者告知医生,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此外,附子在中药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识别难度较大的副作用。
例如,由于附子的神经药物成分可能导致人体肌肉瘫痪,患者在使用附子时可能出现肢体无力、瘫痪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另外,附子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口干、恶心、头痛等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附子并咨询医生。
总之,附子是一种潜在有毒物质,使用时需要特别谨慎。
患者在使用附子前,应告知医生有关自己的病史、过敏史、其他正在使用的药物等信息,以便医生能够判断使用附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患者在使用附子期间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不适或副作用,及时就医。
另外,患者在购买附子时要选择有资质的医院、药店或制药企业的产品,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
只有在合理的使用下,才能更好地发挥附子的药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附子的作用与功效
附子的作用与功效附子(学名: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通称,是中药材中常见的一种。
附子体型高大,叶大而厚实,花朵呈蓝色,非常美丽,因而也常被人们种植在庭园中作为观赏植物。
然而,附子并非一般的植物,其所含的有效成分极为丰富,具有非常强的药用价值。
在中医药学中,附子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一下附子的作用与功效。
附子的主要功效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镇痛作用:附子被称为“天然鸦片”,其所含的生物碱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
中医药学认为,附子能够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促进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疼痛症状。
附子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痛经、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头痛等疾病。
2. 活血化瘀作用:附子所含的活性成分可激活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体内瘀血的排出。
中医药学认为,瘀血是导致各种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附子可以有效改善瘀血状态,加速伤口愈合,治疗疮疖、痈肿等病症。
3. 抗菌作用:附子所含的有效成分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同时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因此,附子可以用于感冒、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疾病的治疗。
4. 镇静安神作用:附子被称为“百年蛇药”,其大剂量可以产生镇静安神的效果,有利于缓解紧张焦虑、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疾病。
然而,附子的毒性较大,使用时需谨慎,遵医嘱使用。
5. 抗心血管疾病作用:附子具有收缩血管、调节心脏功能的效果,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统疾病。
附子中所含的生物碱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电活动,减少心脏负担,改善心血管病症状。
6. 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附子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促使肿瘤细胞凋亡。
可以说,附子对癌症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但是,附子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使用时需密切监测。
除了如上所述的主要功效外,附子还具有其他一些辅助治疗作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附子,又称乌附、乌头、乌头附子、乌头枯、扁乌、肥可、溪乌,为毛茛科植物附子的干燥块根。
附子以其强大的药效而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
它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河南等地的山区。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非常丰富,但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一、附子的主要功效与作用1.温阳散寒:附子性温热,味辛辣,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
它能够温补元气,逐寒除湿,适用于阳气不足、寒湿内滞所引起的腹痛、水肿、寒疖等症状。
2.活血化瘀:附子的主要成分为乌头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它能够疏通经络,消散瘀血,适用于血淤内结、瘀血阻滞所引起的疼痛、肿块、瘀斑等症状。
3.祛风除湿:附子可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痉挛、抽搐等症状。
4.安神定志:附子有镇静安神的作用,能够安抚心神,缓解焦虑、烦躁、失眠等症状。
5.麻木散结:附子能够麻木肌肉,散结止痛。
适用于头风、面疔、牙痛等症状。
6.散寒止痛:附子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寒性胃痛、寒疝腹痛等症状。
二、附子的禁忌虽然附子具有众多的功效,但由于其毒性较大,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禁忌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附子属于强烈的药物,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因为附子能够温阳散寒,容易引起子宫收缩,从而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哺乳期妇女的乳汁分泌。
2.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忌用:附子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荷,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对于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来说,建议避免使用附子。
3.药物过敏者禁用:对于对附子或附子中的活性成分乌头碱过敏的患者来说,使用附子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因此禁用。
4.近期手术或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附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近期手术的患者来说,使用附子可能加重手术部位的出血,影响恢复。
对于出血性疾病患者来说,也应避免使用附子。
5.草药相互作用:附子是一味强烈的药物,与其他草药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增加药物的毒性。
理中(理中汤)潜阳治疗高血压症及加减(+附子+半夏茯苓+黄连川椒乌梅+)
理中(理中汤)潜阳治疗高血压症及加减(+附子+半夏茯苓+黄连川椒乌梅+)理中丸是张仲景为治疗“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以及“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之症而设。
由于本方立法温中补虚,健脾助运,体现了治疗中焦虚寒证候的基本原则,故被后世医家加减用于多种脾胃虚寒症候及由脾胃虚寒为病机而致的多种临床症候群的治疗,临床运用非常广泛,是中医临床中最实用且速效的经典方之一。
理中汤(1)出处:《伤寒论》(2)组成: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3)功能主治:补气健脾,温中散寒,主治脾胃虚寒,证见慢草不食,腹痛泄泻等证。
(4)方解:本方是温补脾胃,治疗中焦虚寒的要方,方中:•干姜(主) :温中散寒,恢复脾阳•党参(辅):大补脾胃之气,以振奋脾胃功能•白术(佐):健脾燥湿,以培补脾土之虚。
•甘草(使):健脾和中协调诸药。
(5)方歌:补气健脾理中汤,•温中散寒有干姜。
•党参白术炙甘草,•脾胃虚寒定能好。
(6)加减:本方加附子为附子理中汤,再加肉桂叫桂附里中汤。
组成:人参(15克)干姜(15克)白术(15克)甘草(15克){原方丸剂各用90克}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1. 脾胃虚寒证。
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 阳虚失血证。
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3. 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扩张、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用法: 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作丸剂,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一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 禁忌: 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
方解: 本方所治诸证皆由脾胃虚寒所致。
中阳不足,寒从中生,阳虚失温,寒性凝滞,故畏寒肢冷、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今脾胃虚寒,纳运升降失常,故脘痞食少、呕吐、便溏;舌淡苔白润,口不渴,脉沉细或沉迟无力皆为虚寒之象。
附子用法略述
附子用法略述附子,又名三七,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尤其对寒性病证有良好疗效的特点。
在中医药理论中,附子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中药制剂的配方之中。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附子的用法用量、适应症、禁忌以及其一些典型的处方应用。
一、附子的用法用量1. 附子的常用剂型主要包括饮片、浸膏、丸剂、颗粒剂等多种形式。
一般而言,附子的用法用量取决于病症的具体情况以及患者的体质、年龄等因素,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2. 附子饮片每次用量在3~9克左右,一日3次,可入丸、散,或液剂服用;浸膏每次3~6克,一日2次,用蜜或酒调服;颗粒剂的用量可根据病情和药品说明进行调整。
3. 临床上,附子常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如人参、黄芪、干姜等,以发挥其最佳疗效。
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处方和用药指导来进行合理用药。
二、附子的适应症1. 寒证:附子是一种温性药物,对于因寒邪外束而引起的寒性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如风寒感冒、胃寒痛、寒凝经脉等病症,使用附子可以发挥温阳祛寒的作用,有助于恢复健康。
2. 血瘀:附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血瘀引起的疼痛、瘀块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在中风偏瘫、胸痹心痛等疾病中,常用附子来理气活血、消肿止痛。
3. 肿瘤:一些研究证实,附子对于一些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减轻肿瘤患者的疼痛和症状。
但在肿瘤治疗中使用附子需要谨慎,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4. 其他病症:附子还可应用于高血压、心绞痛、脑梗塞、中风、冠心病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尤其在寒证、血瘀等病理机制明显的病症中,其疗效颇为显著。
三、附子的禁忌1. 附子性质温热,有一定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慎重。
2.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3. 幼童、年老体弱者慎用。
4. 脾胃虚弱、阳虚体质者忌用。
5. 心脏病、高血压、癫痫患者不宜使用附子。
6. 对附子过敏者忌用。
7. 使用附子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消化不良、头晕目眩、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向医生咨询。
附子的四十一种配伍运用方法及所治疗各种疑难病症
附子的四十一种配伍运用方法及所治疗的各种疑难病症一、附子配干姜附子长于回阳救逆,走而不守,能通彻内外上下。
干姜具有回阳通脉之功,守而不走,温中回阳。
二药配伍,相须并用,干姜能增强附子回阳救逆的作用,正如前人所说:“附子无姜不热”。
且附子有毒,配伍干姜后,干姜能减低附子毒性,附子配干姜有增效减毒之功。
故附子用于亡阳证,常与干姜配伍。
附子配干姜被称为“仲景附子配伍法”,仲景四逆汤即姜、附、草同用,以温中散寒,回阳救逆。
附子配干姜尚有温肾暖脾,散寒止痛之功,如赤石脂丸、乌梅丸虽用姜附,却旨在散寒止痛。
主要用于:1、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大吐、大泻而致的四肢逆冷,汗自出,脉微欲绝等亡阳证。
2、治脾肾阳虚之慢性腹泻,如《附子配伍治六顽疾》治张男患慢性泄泻3年,日行大便3~4次,便后小腹冷痛,必以热毛巾温敷,其痛方缓,舌胖苔白腻,脉沉细。
大便常规正常。
用附子6g,干姜10g,党参15g,炒白芍15g,乌梅6g,苍术10g,随证加减,调治20多剂而获效。
二、附子配肉桂二药均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但附子性烈,长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肉桂性缓,长于暖下焦而温肾阳,并引火归元以摄无根之火,行气通滞。
相须为用则温肾助阳,引火归元,温经散寒止痛。
主要用于:下焦命门火衰,肾阳不足之腰膝酸软,形寒足冷,阳痿,尿频,睾丸冰冷,肢体厥逆,浮肿喘满等症。
三、附子与桂枝附子温肾阳,通行十二经,逐寒祛湿止痛,通利关节,可祛深伏之寒湿。
桂枝温经散寒,横通肢节,可解肌散表浅风寒。
二药合用,相得益彰,温通心肾阳气,散寒通经止痛功效益增。
主要用于:1、阳虚外感风寒湿邪的畏冷,四肢疼痛等症(附大于桂)。
2、心阳虚之心悸汗出、漏汗、甚则心力不支,脉细弱或结代(桂大于附)。
陈妙峰用二药又配党参、黄芪、麦冬、丹参、炙甘草治疗阳虚型心律失常,认为附子强心,增加心肌供血,使窦房结功能兴奋性增强,改善传导功能,对缓慢型或快速型心律失常均可随证选用10—30—45克。
附子的临床药理特点
附⼦的临床药理特点摘要:附⼦在临床中主要⽤于救治急性⼼肌梗死所致的休克和低⾎压状态;在治疗冠⼼病及风湿性⼼脏病等⽅⾯也有很好疗效。
本⽂就其药理作⽤和毒性的研究情况做⼀概述。
附⼦为⽑莨科植物乌头Aconitmn Carlnicadi Debx的旁⽣块根(⼦根),味⾟⽢,性⼤热、有毒,为补助元阳之主药,有回阳救逆、逐寒燥湿、温助肾阳之功。
药理研究表明,附⼦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剧毒的⼆萜双酯类⽣物碱、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及消旋去甲乌药碱(dl—demethyl codaurine,Hige—namine);此外,还含有甲基多巴胺盐酸盐(Coryneinechloride)及去甲猪⽑菜碱(Salsolin01)等。
⽣附⼦尚含类脂成分,其中分离得附⼦脂酸、附⼦磷脂酸钙、⾕固醇等。
盐酸关附甲素就是从中药关⽩附中提取分离的⼆萜类⽣物碱,其静脉注射液是我国独⽴研制的I类新药,具有抗⼼律失常作⽤。
附⼦在临床中主要⽤于救治急性⼼肌梗死所致的休克和低⾎压状态;在治疗冠⼼病及风湿性⼼脏病等⽅⾯也有很好疗效。
本⽂就其药理作⽤的研究情况做⼀概述。
l 附⼦的药理作⽤1.1 对⼼⾎管系统的作⽤正性肌⼒作⽤研究表明,⽤不同的制剂在不同的实验模型上均证明,附⼦有强⼼作⽤,尤其在⼼功能不全时该作⽤更为显著。
临床也有治疗⼼⼒衰竭取得成功的报道。
早期研究认为,其强⼼成分是乌头碱等成分的分解产物及其⾮⽣物碱成分的综合作⽤;但乌头碱在不引起⼼律失常的剂量下,⽆明显的增强⼼肌收缩⼒以及减慢⼼收缩频率和降压作⽤。
其他化合物则有降压和抑制⼼肌收缩⼒作⽤。
王⽴岩等…采⽤离体蛙⼼及在体⼤⿏实验⽅法,结果证明炮制前后附⼦均具有强的正性肌⼒作⽤。
附⼦和附⽚⼆者均能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和⼼肌收缩⼒。
实验研究还证实,附⼦新发现的成分去甲乌药碱有增强⼼肌收缩⼒作⽤,对蟾蜍离体⼼脏与家兔在体⼼脏均显⽰强⼼作⽤,认为是慢通道激动剂,属B受体部分激动剂。
附子的药理作用
附子的药理作用附子,又称蟾蜍、附子砒霜,是中药中的一种重要药材。
它具有多种功效,并在中医药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附子的药理作用展开论述。
一、附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附子主要含有毒性物质,如各种毒性生物碱和生物碱酯类,其中以乌头碱和季乙酸酯为主要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能够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1. 降低血压附子中的化学成分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从而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压。
2. 镇静安神附子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促进睡眠质量提高。
这一作用与附子化学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相关。
3. 抑制痉挛附子中的生物碱成分能够抑制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从而减缓肌肉痉挛的发生。
4. 止痛作用附子中的一些成分具有镇痛作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减轻疼痛感。
此外,附子还能够调节神经传导,改善炎症状态,对疼痛的缓解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附子的临床应用1. 心脑血管疾病附子具有降低血压、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
同时,附子还能够预防血栓的形成,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 神经系统疾病附子的镇静安神、抑制痉挛、止痛等作用,使得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例如,附子可以用于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癫痫等疾病。
3. 消化系统疾病附子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等作用,对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 炎症性疾病附子的药理活性使得其在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有所应用,例如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
三、附子的药物安全性与副作用由于附子的毒性成分较高,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用量和使用方法。
一般来说,中医药专业人士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用药方案。
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附子可以发挥治疗作用,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但若用量过大或用药不当,可能引发中毒反应,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使用附子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附子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附子的功能主治是什么一、附子概述附子,又称为乌头、巴乌、续命,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天南星科附子属。
附子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附子主要产于我国的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其中湖北宜昌的附子品质最好。
附子的药用部分为根茎。
二、附子的功能主治附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对多种疾病有治疗效果。
下面介绍附子的功能主治及其相应的临床应用。
1.温阳补肾: 附子有温补肾阳的功效,对于肾阳不足引起的阳痿、遗精、尿频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祛寒散寒: 附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对于寒邪侵犯引起的寒痹、寒疝、中寒等病症有一定疗效。
3.祛风除湿: 附子有温通经脉、祛风除湿的效果,适用于风湿湿痹、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4.镇痛止痛: 附子能够发散寒邪、活血止痛,对于风寒痹痛、痛经、腹痛等症状有显著的镇痛止痛效果。
5.抗炎杀菌: 附子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对于肺炎、肠炎、尿路感染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6.抗肿瘤: 附子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可用于辅助治疗某些癌症。
7.保护心脑血管: 附子对心脑血管有促进血流、扩张血管等作用,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三、附子的用法用量附子的用法主要是煎服或制成丸剂、煎剂、煎膏、散剂等。
由于附子具有剧毒成分,应严格按照药师的建议用药。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用量为0.3~1克,一日1次或分2次服用;儿童用量需减半。
使用附子时,需注意禁忌症,尤其是孕妇、婴幼儿及体弱者应避免使用。
四、附子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1.副作用: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附子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面红等中毒症状。
2.禁忌症: 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高血压患者、肾功能衰竭患者、心律不齐患者等禁用;服用附子时应避免同时服用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料或食物,避免加重中毒风险。
3.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可能出现对附子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治疗。
五、总结附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附子别称乌头、附片、草乌等,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属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对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等症有治疗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吧!附子的药用价值【性味】味辛、甘,性大热。
【归经】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附子的药用功效1、《本草纲目》:治三阴经证,及阴毒伤寒,阴阳易病。
2、《本经》:风寒咳逆邪气,温中,寒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
3、《别录》:腰脊风寒,脚疼冷弱,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强阴,坚肌骨,又堕胎,为百药长。
附子的临床应用1、用于亡阳证: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治久病体虚,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大吐、大泻所致亡阳证,多与干姜、甘草同用,以回阳救逆,如四进汤。
治久病气虚欲脱,或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每配人参用,如参附汤。
2、用于虚寒性的阳痿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证:本品辛甘温煦,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
若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常与肉桂、山荣萸、熟地等同用,如右归丸。
治脾肾阳虚、寒湿内盛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泻,常与党参、白术、干姜同用,如附子理中汤。
治脾肾阳虚的阴寒水肿,多与白术、茯苓、生姜同用。
治脾阳不足、寒湿内阻的阴黄证,可与茵陈、白术、干姜同用。
治阳虚感寒,可配麻黄、细辛同用。
3.用于寒痹证:本品辛散温通,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
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每多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多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
附子的食用方法1、真武汤:熟附片9克、白术12克、白芍9克、茯苓12克、生姜9克,水煎服。
2、实脾饮:熟附片9克、白术12克、茯苓9克、厚朴6克、大腹子6克、木瓜6克、草豆蔻3克、广木香3克、干姜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简述附子的现代药理作用
简述附子的现代药理作用附子,又称制附子、地附子,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
它是毒性很强的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中部地区,如湖南、湖北等省份。
附子入药的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
附子可用于中医药治疗不同的疾病,其治疗效果得到了现代药理研究的验证。
下面将分别介绍附子的现代药理作用。
首先,附子具有镇痛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附子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如吴茱萸碱、强降压碱等。
这些生物碱能够通过影响神经传递和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减少疼痛的感知和传导。
实验证明,附子提取物能够显著缓解小鼠行为性疼痛反应,对于神经性疼痛、胃痛等疾病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其次,附子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特点,附子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
研究发现,附子中的生物碱成分能够抑制白细胞的增殖和介导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炎症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实验证实,附子能够减轻关节炎、痢疾等炎症相关疾病的症状,并降低炎症相关指标的水平。
此外,附子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附子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实验证实,附子提取物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系的增殖,如乳腺癌、大肠癌、肺癌等。
临床研究也发现,附子联合化疗能够提高化疗的疗效,减少副作用,对于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另外,附子还具有补心脾、驱虫和祛寒作用。
附子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脾胃功能,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脾胃寒凝等症状具有改善作用。
此外,附子还可以杀灭肠道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等,从而发挥驱虫作用。
同时,附子有暖阳的作用,能够温中散寒,适用于寒痹、寒证等寒凉类型的疾病。
综上所述,附子作为中药的一味药材,具有多种现代药理作用。
它可以用于镇痛、抗炎、抗肿瘤等多个方面的治疗,并且具有补心脾、驱虫和祛寒作用。
虽然附子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正确使用和合理剂量下,可以发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1. 林漳贤, 黄彦华, 程文宏, 等. 细菌多糖对附子中生物碱的溶提值的影响[J]. 海峡药学, 2020, 32(4): 173-175.2. 童伍耀, 张道荣. 生物活性类生物碱的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J]. 硅酸盐通报, 2002, 21(6): 1163-1167.3. 汪磊, 杨建秋, 邹一凡. 中医药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及临床应用[J]. 日用化学工业, 2019, 39(9): 191-193.4. 李树钧, 张睿. 附子提取物功能组成的考察[J]. 黑龙江医药, 2019, 42(2): 212-215.5. 伍炽宇, 梁捷建, 张船和. 消化系统疾病及临床附子功效中药的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药, 2019, 35(4): 286-290.。
附子副作用
附子副作用
附子,又名乌头、乌头附子,为忍冬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根茎,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毒性强大的草药。
从古代开始,附子就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具有温阳、祛湿、驱邪的作用,被用来治疗风湿、痺痲等病症。
然而,附子具有极强的毒性,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首先,附子的毒性主要来自其中的一种生物碱,即乌头碱。
乌头碱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如果使用过量或长期使用,就会对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甚至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的情况。
其次,附子还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乌头碱可以引起心脏传导系统的抑制,导致心率减慢、心律不齐等症状。
对于心脏功能不好的人来说,使用附子更容易引发心脏问题。
同时,长期使用附子也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产生损害,引发肝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等症状。
此外,由于附子具有温阳作用,因此不宜在热病或有内热症状的人群中使用。
使用附子可能加重热病症状,导致发热、口渴、口干等症状加重。
另外,孕妇、儿童、老人、体弱者等特殊人群应尤其慎重使用附子。
因为这些人群的身体较为脆弱,对于附子的毒性反应也更为敏感,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副作用。
总的来说,附子是一味具有显著毒性的草药,慎重使用十分重要。
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可以发挥其医疗作用,例如温补肾阳、祛寒湿等。
但任何情况下,都不宜过量使用附子,也不宜长期使用。
过度使用附子可能导致严重的中毒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必须谨慎对待附子的使用,遵循医生的建议,确保安全使用。
续命汤——高血压与中风的千古第一神效方
续命汤——高血压与中风的千古第一神效方治疗高血压的千古神方——续命汤治疗高血压,中医历来有个神方,续命汤。
其实我们都知道中医是要辨证的,因人而治,这种所谓的神方,只能说在多种情况下有用,也不是每一次都会有效。
我现在来讲一下这个方子的组成。
续命汤里面包含三类药。
首先是解表药,麻黄桂枝,发汗,打通体表循环;第二类,当归川芎这一类,去瘀血;第三类,地黄甘草,补肾补脾胃,有的还加炮附子,也是补肾阳补元气;第四类,石膏黄芩,所谓清上热降血压的。
大家看传统中医很有趣,后世中医会大量用银杏叶羚羊角这一类降血压的,只治标,传统中医就很全面,都兼顾到了,所以才在高血压临床时,使用率很高,所以大家使用时还是要辨证,不可滥用。
从一个案例说起,首先看一个案例:颜面神径麻痹。
三十五岁男性,平时很健壮,五天前突然面部左半边歪斜,言语蹇涩,担心是不是中风,前来就诊。
脉浮大,食欲一般,大小便正常,余无其他不适。
我诊断为颜面神经麻痹,投予了续命汤五日药量。
药物服完后又来诊,明显好转,变化很大,与治疗前比,判若两人。
继续给予七日药量,后未再来诊。
在该患者的店铺里工作的另外一人来看病,遂问病情,此人回答说,用药后很快好转,以后就痊愈了,与平时没有两样。
续命汤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附方中出现的处方,我常用于脑软化症,在该病例则应用于颜面神经麻痹。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方药:[古今录验续命汤]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约16克)。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
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
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原文: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味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姚云:与大续命同,兼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续命汤的读方笔记读方笔记之一:此方际上就是麻黄汤、桂枝汤、四物汤的加减。
但这个方子是出自《古今录验续命汤》,时间比张促景写《伤寒杂病论》早,更比晚唐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的四物汤早,是仲景所收集的验方。
附子的作用与功效
附子的作用与功效附子,又称川附、乌头,是一种草药,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四川、重庆、贵州等地。
附子虽然有毒,但经过适当的处理和配伍,能够发挥出一定的药用价值。
以下是附子的作用与功效:1. 通过温阳散寒:附子具有辛温的特性,能够温经散寒。
它可以温肾阳,治疗肾阳不足引起的寒症,如阳痿、早泄、腰腿冷痛等。
此外,附子还能够温胃散寒,治疗胃寒引起的呕吐、腹痛等症状。
2. 镇痛止痛:附子可以缓解疼痛,尤其是针对寒症引起的痛经、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它能够通过温补阳气、散寒止痛的作用,有效缓解疼痛的程度。
3. 降低血压:附子具有抗高血压的作用,可以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等方式,有效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因此,附子常常被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4. 抗菌消炎:附子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可以治疗由寒邪引起的感冒、咳嗽、胃炎等症状。
它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病情的康复。
5. 改善免疫功能:附子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它可以通过增强组织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扩散。
6. 护肝肾:附子还具有一定的保护肝肾的作用,可以增强肝脏和肾脏的排毒功能,减轻毒素对肝肾的损伤。
它可以促进肝脏的解毒酶活性,增强肾脏的排泄功能,保护肝肾组织,防止疾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附子是一种有毒草药,必须通过适当的炮制和配伍使用,否则容易引起中毒反应。
因此,使用附子时必须遵循医嘱,严格控制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熟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熟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熟附子,又称制附子、制炮附,是附子经过特殊的炮制过程而制成的中药材。
熟附子在我国中医药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熟附子具有一系列的功效与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禁忌,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熟附子的功效与作用1. 温中散寒:熟附子具有温补中气,驱逐寒邪的作用。
在中医学理论中,寒邪入侵人体,易导致胃寒、腹冷、腹痛等病症。
熟附子可以通过温中散寒,调理中焦,缓解这些症状。
2. 补肾阳: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其阳气充足与否,直接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繁衍后代等功能。
熟附子具有补肾阳的作用,可以增强肾脏的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 温经止痛:熟附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在中医学中,寒邪入侵经络会导致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经痛、腹痛、风湿痹痛等症状。
熟附子可以通过温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缓解这些症状,改善疼痛病症。
4. 安胎止血:中医学认为,宫寒易导致胎儿发育不良,甚至引发流产。
熟附子具有温胎止血的作用,在妇女怀孕时,如果有出血等症状,可以使用熟附子来调理阴阳平衡,安胎止血,保护胎儿的安全。
5. 抗癌防癌:研究发现,熟附子中含有一种名为食肉碱的物质,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食肉碱可以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及扩散,促使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发展。
因此,熟附子被广泛应用于抗癌治疗中。
6. 其他作用:熟附子还具有壮阳固精、祛风驱寒、祛湿胜湿等其他作用。
在中医药领域,常常将熟附子与其他药物搭配应用,以增强疗效。
二、熟附子的禁忌1. 孕妇忌用:由于熟附子具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孕妇在怀孕初期、孕晚期和孕妇可能流产的情况下,应禁用熟附子。
2. 体质寒凉者忌用:熟附子属于温补性药物,适用于体质寒凉者,但对于体质上火、阳气亢盛者慎用。
3. 高血压患者忌用:熟附子具有温和的兴奋作用,可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当慎用熟附子。
4. 胃肠道溃疡患者忌用:熟附子具有刺激胃肠道,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对于胃肠道溃疡患者来说,可能加重病情,因此应禁用熟附子。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附子的正确吃法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附子的正确吃法白附子附子有一定毒性,需要水煮1小时以上,附子始载于《本经》,因附于乌头(母根)而生长,故名附子。
因此,一般都认为乌头为母根,附子为子根。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
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01、附子的功效与作用1、补益阳气如果是肾阳不足、畏寒的人群,可以服用附子进而改善,由于附子的属于辛热性,可以通行身体的经道,尤其是补益肾阳,具有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
2、改善血液流通附子对于血压还有血管都有改善的功效,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液的流通,对于血压的影响,能随着个人体质升压降压。
3、驱寒止痛如果是患有关节炎或者周身骨节疼痛的人群,会特别怕寒。
附子的药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对于有风湿病痛的人群能有良好的驱寒作用,附子可以搭配桂枝等食品合用,效果更佳。
4、抗缓心律失常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有显著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5、抑制炎症用附子煎剂饮用,对于急性炎症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
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又可用附子配合益气温脾的的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药同用。
02、附子的正确吃法1、经方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2、破格救心汤:附子30~100~200克,干姜60克,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骨牡蛎粉,磁石粉各30克,麝香0.3-0.5克。
3、附子粥:制附子10克,炮姜15克,粳米100克。
二药研为细末,每次用5克,与粳米加水煮粥食。
亦可将二药减半,煎水取汁,入粳米煮粥。
源于《圣惠方》。
本方以附子温里散寒、止痛,炮姜温中散寒、止泻。
用于里寒腹痛、腹泻,大便表稀。
附子粥4、附片薏苡粥:制附片10克,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
附片煎取汁,入薏苡仁、粳米,加水煮至粥熟。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别名〕附片、熟附片、黄附片、白附片、黑附片,制附片。
〔来源〕为毛莨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以栽培品种的子根加工后供药用。
〔成分〕附子含生物碱:乌头碱约0.01%、次乌头碱0.01%、中乌头碱0.006%等。
乌头碱毒性很强,加热后可以水解为次乌头碱及中乌头碱。
加热时间愈长分解愈多,后两种乌头碱毒性很低,次乌头碱的毒性只为乌头碱的1 /50,而中乌头碱(即乌头原碱)的毒性只为乌头碱的1 /2000。
经炮制及加热后乌头碱含量降低,毒性随之降低。
非生物碱成分如类脂成分,含量最多的为附子脂酸即△8,11二十碳双烯酸和由附子脂酸组成的附子磷脂酸钙,以及β-谷甾醇和少量的β-谷甾醇的脂肪酸脂。
此外,尚含多量的淀粉。
附子含有强心成分,日本学者认为这种成分为非生物碱成分,我国学者认为也非强心甙类。
这种物质含量甚微而作用强大而稳定,并不因加热而受破坏,毒性极低,安全范围大,1毫克即有强心作用,加大剂量强心作用不显著增强,为理想的强心物质。
〔作用〕一、历代经验1.温中回阳:附子有良好的温中回阳及救脱作用。
《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
《用药法象》:“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
《珍珠囊》:“温暖脾胃,除脾湿肾寒,补下焦之阳虚”。
2.散寒除湿:附子又有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作用。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热踒躄,拘挛膝痛,不能步行”。
《名医别录》:“脚痛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
《本草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
二、近代研究1.强心作用:附子煎液有兴奋迷走神经中枢作用,从而有强心作用。
在阳虚厥脱(即休克和心功能不全)时,口服附子煎液有强心及改善周围循环作用,从而可以救治心血管功能不全。
附子的药理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附子的药理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附子的药理作用虽然非常多,但是一些服用事项以及毒副作用也是需要注意的。
下面店铺要介绍的是附子的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
附子的药理作用(l)强心,肺肾元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采用中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观察到口服附子粗制剂后,动物血清有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加快心肌收缩速度的作用,给药2小时后含药血清作用达高峰,表明附子煎液中确合强心成分,并且此成分口服有效。
附子用药过量可引起心律不齐。
从附子中提取的去甲乌药碱(DMC)是附子强心的主要成分,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也有强心作用。
去甲乌药碱正性肌力作用显著,在浓度降低至10-9g/ml时,对蟾蜍离体心脏仍有强心作用。
去甲乌药碱正性肌力作用呈量效关系,在 10-9- 5 ×10-8g/ml范围内,可使心收缩幅度增加22%- 98%,心排出量增加15%-80%。
麻醉犬和豚鼠静脉滴注去甲乌药碱每分钟2μg/k g,可使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LVP)分别上升12%和58%,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 max)分别增加 73%和 26%。
静脉滴注戊巴比妥钠,或用N2饱和的灌流液灌注,均可形成急性实验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去甲乌药碱可使衰竭心脏收缩幅度恢复正常。
由此可见,去甲乌药碱对离体和在体心脏,正常和衰竭心脏,均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研究认为,去甲乌药碱是β受体部分激动剂,其强心作用与兴奋β受体有关。
(2)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附子注射液或去甲乌药碱静脉注射有明显扩张血管作用,均可使麻醉大心排出量、冠状动脉血流量。
脑血流量及股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血管阻力降低,此作用可被心得安所阻滞。
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压作用,与其所含成分有关。
研究证明,去甲乌药碱是降压有效成分,具有兴奋β受体及阻断al受体的双重作用,氯化甲基多巴胺为a受体激动剂,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和a受体均有兴奋作用,二者是升压作用有效成分。
附子理中丸功效介绍,老中医:对症应用很重要
附子理中丸是一个很常见的中成药,很多想要调理脾胃的朋友经常问,到底能不吃附子理中丸呢?对于这个药物,吃不吃还是建议大家要慎重,如果对症,当然可以吃,但并不是有脾胃问题的都可以吃,另外,也不建议长期的吃。
今天就来和大家简单的探讨一下附子理中丸这个药。
附子理中丸组方及其药物功效附子理中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组方包含制附子,人参(或用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是一个温阳祛寒,补气健脾的药物。
附子是一个中药方剂中最重要的一味药物之一,也是属于温里药物的“首席”,很多人说附子有毒,的确是的,附子是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的附生的子根,因此被称为“附子”。
而乌头的母根即为中药川乌,川乌和附子都含有一种成分——乌头碱,这种物质对周围神经,循环系统都有一定的毒性,因此,一般中药用附子时,都是比较慎重的,一是用量,而是一般如果煎服汤药,会先煎附子1小时以上,然后再加入其他的药物煎制,而中成药则一般采用熟附子,经过处理的熟附子毒性会大大减低。
附子味辛、甘,性大热,运用得当,有回阳救逆之功效,属于性热纯阳之药物,不但能够补助脾阳虚,对肾阳虚,心阳虚,附子都有补益之功效。
方中人参,自古就是“补虚第一要药”,气血亏虚者,均可用人参补之。
在附子理中丸中,人参主要功效还是补气,健脾,脾虚所致的乏力,少食,便溏等,人参皆有补益之效。
查询了一些文献,对于此方中的“参”,个人理解还应该是“党参”,而其功效与人参类似,补脾健胃之功效更专。
干姜又是一味散寒解表的要药,干姜性味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之功效,对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干姜都有良好的功效。
干姜与附子的组合,更是中药方剂中常见的组合,在阳虚症的治疗中,这两个药物组合颇为多见,如“四逆汤”,“姜附汤”都是两个药物功用的经典方剂,中医有一种说法“附子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附子配伍干姜,即可增强回阳之力,使效力持久,又可主张散寒之功,显效更快。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介绍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介绍附子,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具有阴寒水肿,寒湿痹痛等作用。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吧。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1、附子具有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
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寒湿痹痛等。
2、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3、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4、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压作用,与其所含成分有关。
5、附子回阳救这之功效主要是以强心抗休克作用为基础。
【药名】附子【别名】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入药部分】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性味】辛甘,热,有毒。
【归经】入心、脾、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炮制品),回阳球逆可用18-3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切成薄片盖在患处或穴位上,用艾炷炙之。
内服宜制用,宜久煎;外用多用生品。
【注意事项】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
本品辛热燥烈,凡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
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因有毒,内服须经炮制。
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附子的副作用本品,毒性差别很大。
如炮制不当或剂量过大以及煎煮时间不够,均可引起中毒反应。
中毒症状为口腔灼热,发麻(从指头开始渐达全身),流涎,恶心,可能呕吐,疲倦,呼吸困难,瞳孔散大,脉搏不规则(弱而缓),皮肤冷而粘,面色发白,可能突然死亡。
解救方法:1~2%鞣酸洗胃,酌情给予催吐剂;服活性炭(混于水中服下);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
对症治疗;及时使用尼可刹米等兴奋剂;注意保温;必要时给氧或进行人工呼吸;心跳缓慢而弱时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附子的药用附方1、治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枚,干姜三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高血压能吃附子吗
导语:对于附子这种药材,相信大家在生活中是很少遇到的,因为这种附子主要是用来治疗肾虚和心腹冷痛的,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对医学知识缺乏的朋友来
对于附子这种药材,相信大家在生活中是很少遇到的,因为这种附子主要是用来治疗肾虚和心腹冷痛的,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对医学知识缺乏的朋友来说,可能不知道高血压患者是否能吃附子。
附子对于血压是有升高作用的,希望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中应该要尽量不要去吃附子这种药材,以免影响到病情的康复。
附子这种药材对于血压的影响程度是比较大的,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可以认真的去对待附子这种药物。
高血压患者在平时营养要多吃一些可以降低血压的食物,对于动物的内脏是应该要少吃的。
最好不要吃。
饮食要平衡,多样化,除米面杂粮均衡食用外,要多吃绿色的新鲜蔬菜,常吃鱼类,瘦肉,鸡蛋,豆制品,牛奶,蒜,洋葱,醋,水果等,少吃动物油及糖,奶油,不狂饮暴食,勿饮烈酒,咖啡和浓茶.多吃些木耳,山楂,有助于降血脂。
同时要加强锻炼。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
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寒湿痹痛等。
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压作用,与其所含成分有关。
研究证明,去甲乌药碱是降压有效成分,具有兴奋β受体及阻断al受体的双重作用,氯化甲基多巴胺为a受体激动剂,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和a受体均有兴奋作用,二者是升压作用有效成分。
文章为了我们介绍的高血压不能吃附子,相信你们现在应该知道附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