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中的优点与不足[1]

合集下载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 中国的土地资一

教 学 内容分 析
本课 为湘教版八年 级上册第三 章 《 中国的 自然资源 》的 第二 节 ,介绍 了我 国主要 的土地类型及其 分布特点 ,以及在 利用 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 策 ,既承接 了前 面对 自然资源知识
策 ,树立 “ 珍惜 和合理 利用每一寸 土地”资源观 ,理解 我国 基 本国策 。调查 当地的主要 自然 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撰写
简要报告。 2设 计 意 图。 一是 重视学 习过程 和方法 。根据新课标要 . 求 ,强调运用数据 和图表 ,通过对 图表的观察分析 ,动 手绘 制 统计 图 ,图文转化 ,图图转化 ,多方面多角度地挖掘 学生 的读 图用图潜力 ,培养 学生读图能力 ,将 知识点落实在地 图 上 ,完成从感性到理性 ,用 图表来解 释现象 ,实现学 习方法 对学 习效果的飞跃 ,完 成新 知识 的形成 。. =是重视学 以致用 并拓展 。在课堂讲解 的基础上 ,把地理 知识延伸到学生 的生 活 中去 ,通过调查和撰 写简要报告 ,加强对 土地资源 的理解 和认识 ,培养学生动手 实践能力做 出实 实在在的探索 ,促进 学 生 的 全 面发 展 。 四 、教 学 目标
的拓展 ,也为后 面学习水 资源打下基础。 本课 的课标要求是 ‘ 运用资料 ,说出我 国土地 资源的主 要特点 ” ;活动建议是 “ 收集有关土地资 源方面的资料 ,与 俄罗斯 、美 国 、印度等 国进 行对 比” 、 “ 调查 当地的主要 自
地”的基本 国策 ,合理建构新知识 。 4引导学生对家乡开展调查 ,撰写简要报告 ,提高学生的 . 归纳能力 和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 的能力 ,实现知识 的迁移 ,强 化学生 的知识 应用意识 ,学会在生 活中学习对终身发展有 用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所在地区的情况,谈一谈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意义。

(3)通过哪些工程措施既可以使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又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呢?
拓展延伸:结合身边实例,谈一谈你对国家保护耕地政策的理解。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 (2016•德州)读漫画,炭火烧烤破坏的主要资源是
()
A.耕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资

读漫画,回答2-3题
2. 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主要是()
A.土地荒漠化
B.全球变暖
C.臭氧层破坏
D.酸雨污染
3.漫画所反映的问题主要发生于我国的()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D.东
北和西南地区
4.(2013辽宁葫芦岛)以下四位学生对
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
正确的是
A.我家住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
适宜种植业的发展
B.我的家乡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
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C.我家在华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
热量条件好,甘蔗是这里主要的糖料作

D.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的绿洲农业发达,瓜果特别甜
图1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回答14~15题。

5.甲、乙两地耕地利用类型不同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B.水分 C.热量 D.海拔。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易门县方屯中学柏永胜二0一二年十一月《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易门县方屯中学柏永胜一、设计理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土地资源》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内容。

土地是衣食之源,立国之本,在自然资源的范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我国的疆域、地形、气候等有关知识,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土地资源的学习也为今后经济文化、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教材结构中有承前启后、前后联系的作用,同时教材安排了土地资源特点,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资源合理保护和利用的学习,则可以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这也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

初中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结合学生这些特点,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课本中图表等直观材料,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的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包括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比重,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

3. 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2. 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比重。

3. 各类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三、教学难点:1. 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吗?”2. 讲解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分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

3. 讲解土地资源的类型及比重:介绍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类型,并给出各类型土地在总量中的比重。

4. 讲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分析各类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如耕地面积减少、林地破坏等问题。

5. 案例分析:以具体实例讲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如退耕还林、还草、节约用地等案例。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措施,总结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方法。

7. 总结新课: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土地资源。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一、课型:新授课二、课时分配:2 课时三、课程标准: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2.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四、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属于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为下册内容打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运用人地关系思想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一半是七年级一手带过来的,另一半不是,所以基于知识体系的差异,讲课时要多照顾另外一半的学生,让他们的思维紧跟课堂,能听懂。

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与磨合,学生普遍认为知识点不很难,但仍需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2.了解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二)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及其形成原因;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七、教学重点:1.土地资源的特点;2.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3.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八、教学难点:1.土地资源的分布;2.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九、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图象法、讨论归纳法、启发引导法十、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十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十二、教学过程:十三、板书设计3.2 中国的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特点二)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其原因三)珍惜每一寸土地十四、作业布置(2 分钟):课本P70 活动1;同步导练、填充图册。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反思黄新健1、教学后的收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本次小组的组成是利用座位形成的四人小组,教师利用PPT展示合作学习的要求和教师提供的资料,使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时要求清楚,目的明确。

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小组中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小组共同提高。

其次,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的学生不仅学得了地理学科的结构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

从学生的训练反馈和问卷来看学生喜欢这种课堂组织活动,获得的知识量大和效果好。

最后,学生能初步利用网络资料、信息技术来解决地理问题,如对目前土地资源利用中的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意见。

2、教学后的困惑:首先,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地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习过程中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基础,同时需要有较高的合作技巧,思维层次较高,而实际操作中因一方面受到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生活经验缺乏及思维习惯不良等的影响,另一方面该教学方法本身要求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时间,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较为费时。

因此,在这次课堂合作学习的第二次中教师没有为学生的学习留有充足的小组学习时间,使得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过于简单,缺乏深度,没有出现预期的交流高潮。

其次,本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引导问题。

这就对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和应变能力,设计的问题必须既有坡度又有启发意义,从而令学生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

如果这些条件不充分的话,实行起来就比较困难。

最后,课堂的第二次合作学习结果展示时,还是局限于语言,有些学生小组交流受时间的限制,没有充分。

假如能利用网络为学生设计专题讨论版,那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就可以开展的更充分、能激起学生的思想火花。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土地资源类型及分布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类型及特点2.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土地资源的类型及特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 难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2. 结合地图、图片、实例等,进行生动讲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土地资源的类型及特点,让学生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功能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土地资源问题。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六、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2. 土地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3. 土地资源保护的实践案例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土地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2. 难点:土地资源保护的实践案例分析。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 利用互动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3.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土地资源保护的最佳实践。

九、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前节课的内容,引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2. 案例分析:介绍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如过度开发、土地荒漠化等,让学生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3. 法律法规讲解:讲解我国土地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法律框架下的保护措施。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实践案例,探讨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的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分布特点,了解各类土地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爱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保护耕地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2. 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分布特点。

3. 各类土地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

2. 保护耕地的方法与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和数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具体应用和保护情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保护耕地的方法与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2. 讲述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3. 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分布特点,让学生掌握各类土地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4.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的紧迫性。

5. 讲述保护耕地的方法与措施,让学生了解如何实际行动起来保护耕地。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保护耕地的行动。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的分布及利用效率。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如土地退化、土地污染、不合理土地利用等。

3.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1.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2. 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3.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与措施。

八、教学难点:1. 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

初中地理_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1.通过阅读地理资料,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通过阅读地理资料和实际调查结果,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3.结合生活、生产实例,认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4.学生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和资源保护意识。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与地形、气候的相互关系。

多媒体课件微视频一、创情境引新知师:课前播放并欣赏图片资料。

同学们,在刚才的场景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艰辛,更能感受到人们丰收的喜悦,而这所有的一切,均源自于——土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土地资源。

二、知用途认土地生:看走遍中国各地拍摄到的照片,依据生活经验,辨认土地利用类型。

师:归纳土地资源的分类,你能说说三种农业用地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吗?可见这些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

三、巧对比知国情数据:世界国土面积前6位国家在面积和人均上的比较生:1.读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图,你能读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什么信息?2.读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6个国家比较图,你又能看出什么信息?3.你能综合两幅图的信息,总结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吗?点石成金: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四、读数据识特点这是平均分配的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你认为应该提高哪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或降低哪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更合理,说说理由。

教师总结:同学们出于不同的目的,改变了土地的构成比例,有的为了营造美好家园的环境,扩大了林地的比例;有的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扩大耕地的比例;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想法,就是尽量减少这些难以利用的土地比例。

那么,我们看一下我国土地构成比例的状况,是不是与大家的期望相同。

数据:中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百分比的比较1.三种农业用地的各自所占的百分比2.耕地和难利用的土地各自所占的百分比3. 我国的土地资源在类型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点石成金:特点之一:类型齐全,结构不合理(耕地少、难利用土地多)数据:中国和美国在耕地总量和人均上比较过渡:中国和美国都是世界大国,咱们下面比较一下两个国家的耕地情况,请阅读数据,对比差异。

初中地理_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初步分析并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的资料,收集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的实例。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时:l课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

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学生:讨论、交流。

课堂活动一:知土地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的景观图学生:讨论、思考。

师生总结:土地,它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教师: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学生:再仔细观察这四幅景观图并讨论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设用地。

教师:我们是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来划分的,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学生小组讨论:假设你是“土地专家”。

联系已学过的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评价我国土地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记好笔记(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再次展示多媒体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教师: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特点和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分布及人与土地的矛盾。

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法在较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三维目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空白中国轮廓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民以食为天”、“食在广东”(图片展示)发菜、农民挖发菜、荒漠化、沙尘暴(教师)这都是吃“惹出来”的祸。

人类的一些不合理行为使孕育我们的大地伤痕累累。

是可再生资源的土地资源是否能经受我们人类的“折磨”,源源不断地满足我们人类不断的需求?除了刚才所见的不合理行为,还有哪些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现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

(教师)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华夏儿女在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地繁衍,对土地不断开发利用,慢慢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土地。

(图片展示)耕地、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图片(教师对不同图片进行解说,让学生直观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地给我们人类不同的贡献)(学生活动1)认识不同的土地类型(板书展示知识结构)(过渡)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地的.利用类型有四类,并学会了如何来判断土地的利用。

下面我们来学习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板书)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教师)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大家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评价出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课件展示)材料一:我国国土辽阔,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教师)从材料一,可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有何特点?(学生)土地特点:土地资源总量丰富。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包括土地类型、分布和利用状况。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和政策,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土地类型、分布和利用状况。

2. 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和政策: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可持续发展等。

3. 中国土地资源面临的挑战:耕地减少、污染、城市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利用原则和政策、面临的挑战。

2. 教学难点: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和政策的具体实施和效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利用原则和政策、面临的挑战。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和政策。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状况,阐述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和政策,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土地资源保护的资料,加深对土地资源利用原则和政策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中国土地资源基本情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3. 小组讨论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态度。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地理教科书》、《中国土地资源》等专业书籍。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土地,它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请同学们欣赏以下图片,说出土地利用类型。
总结: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是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深入了解】
展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引导学生据图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1.国情特点:人多地少
2.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3.土地资源的构成不合理
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资源不足,可垦荒地少。
【合作探究】
展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示意图”、“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指导学生分组完成表格:
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并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土地资源图片,给学生视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概况地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给予评价,捕捉闪光点,给学生以自信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对身边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关注身边地理。
让学生理解耕地资源和我国粮食安全的关系,树立保护耕地的意识。
师生小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Hale Waihona Puke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
耕地
林地
草地
难以利用土地
【调查实践】我们身边存在哪些土地利用问题?完成“家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
展示我国耕地变化统计图,播放“粮食安全”的新闻采访。根据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讲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具有重要意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中国的土地资源》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中国的土地资源》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中国的土地资源》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材主要安排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内容,其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土地
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分布以及人类面临的诸多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人类合理利用土地
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并
从自身做起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在接受知识上
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所以在处理
教材内容上,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实际生活,展开讨论,使其
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理解
人类所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以及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 初步学会阅读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
2 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标准,从而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观,并以此来衡量人类活动的正确与否及善恶美丑。

2 通过我国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祖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1)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含义。

2难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的原因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使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等;土地资源是人类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基础。

中国众多的人口,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

所以,在学习了自然资源分类及其特点等基础知识之后,教材把土地资源作为第一个自然资源各类进行介绍。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后,对中国我自然资源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探究。

三、设计思想通过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分析并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学生通过了解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的差异,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或者影响性,培养学生哲学思维。

本节的教学还对学生今后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四、渗透科技、校训、德育或环保教育体会各地理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性原理,能用哲学的观点观察地理事物。

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中,找出我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名称,并能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构成特点。

2.能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资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评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2.通过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六、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特点。

2.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中的优点
与不足
设计思路
本节课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利用课本引导学生看图、读图、分组讨论、展开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图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

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调动并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给我的启示如下:
发现闪光点
1、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到土地资源的利用时,以一首诗的形式直观的将什么是土地呈现于学生面前;然后,让大家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什么是土地?土地的利用类型有哪些?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优势和劣势各是什么?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各小组争先恐后回答问题,为课堂增加了愉悦氛围。

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并形成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注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例如:在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时,采用知识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大家根据自己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的一些例子来分析这个问题,大家都踊跃的发言:“有的说,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大家就开始盖房子,把原来的耕地都占用了。

有的说,建坟也占去了大量的土地,人死了以后再建那么大一个坟还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给后人多留点儿耕地呢!有的同学说,近年来一些砖瓦窑场也“吃”掉了大量的土地……”同学们的回答有理有据,我在给以充分肯定和鼓励的同时,还给学生提出了质疑性的问题,面
对这些在土地资源利用当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3、注重知识的拓展与综合,体现了创新意识的地理教学观念。

比如:在讲到几种土地类型的分布时,让同学们结合前面的中国地形图、季风与非季风区图来比较它们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出出现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这样,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延伸,同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给学生创设了创新的机会。

存在问题
1、有些问题自己提问和引导不到位,尽管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不免有一部分同学回答问题不积极,老师提问他,不是吞吞吐吐,就是默不作声,出现冷场现象。

2、在讲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时,如果先让学生看课文,再让他们自己进行总结,然后再进行下面的活动,这样收到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3、在学习比较我国几种土地类型的分布时,最好出入一个表格,让学生完成这个活动。

再提高
1、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挤出更多的时间,查阅资料,请教先进教师,借鉴先进经验,使自己能够充分的驾驭课堂,以便更好的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结出创造思维和知识的火花。

2.、增加趣味性,精讲精练,学以致用。

3、放下教师的威严和架子,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因而也就有了学生心灵的舒展和灵性的飞扬,想象力的生发,也就有了学生的敢想、敢说、敢争论、敢于将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