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中医调理方案

合集下载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乙肝、肝病秘方集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乙肝、肝病秘方集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乙肝、肝病秘方集乙型肝炎——乙肝汤(陈伯咸方)(组成)醋柴胡10g,全当归10g,杭白芍15g,云茯苓10g,生白术10g,鸡内金10g,大砂仁6g,血丹参15g,炒川楝子10g,醋延胡索10g,炒枳壳10g,绵茵陈20g,广陈皮10g,炒谷芽10g,炒麦芽10g。

(功效主治)养血疏肝,健脾和中。

适用于迁延性、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症见胁痛酸胀,食欲不振,面色无华,乏力便溏,情志抑郁,肝功反复异常。

苔薄白或白腻。

脉细弦等症。

(方解)乙型肝炎其病毒深入营血,潜隐定位于肝,往往木郁土虚,代谢滞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正不胜邪,故肝功能反复异常,多呈慢性化发展。

方中柴胡辛苦微寒,独能疏木化土,调和肝脾;当归、白芍乃动静相配,甘酸化阴,补血和营,养肝补虚,“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集砂仁、白术、云茯苓、鸡内金、陈皮、谷芽等多种益气健脾和中之药,庶得脾土健运,化食谷为精微以养肝;乙肝者气滞血瘀乃是必然,使用丹参、延胡索、川楝子、枳壳宣通气血而贯穿始终;茵陈苦平疏利,清肝利胆,促进代谢。

诸药协同,养血疏肝,健脾和中,理气活血兼清湿热,俾肝得脾养,脾得肝助,藏泄并举,运化升降自如,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自我调节、自我康复之目的。

(加减)肝郁化热者加牡丹皮;神倦乏力甚者加黄芪;不寐者加酸枣仁、焦远志。

(按语)乙肝病毒并非人体之所有,一旦感染,也应视为异常。

当劳倦过度,体质虚弱时便会发病。

用本方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可收转阴之效,不妨一试。

(方源)《陈伯咸临床经验荟萃》微信搜索行之医话公众号即可关注更多精彩内容肝炎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降者——垂盆草方(丁济民方)(组成)干垂盆草60g(鲜者250g),当归10g,红枣5枚。

(用法)水煎2次,每次煎40分钟,分2次服,每日1剂。

本方可连续服数月之久;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范围以内,一般仍需再服数周为宜。

(功效主治)清热消肿,和肝健脾。

主治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降者。

中药调理肝脏功能

中药调理肝脏功能

中药调理肝脏功能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代谢、储存和排泄等多种功能。

然而,现代生活中的不良饮食习惯、环境污染以及长期用药等原因,使得肝脏负担加重,容易引发肝脏疾病。

中药调理肝脏功能,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可以帮助改善肝脏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调理肝脏功能的方法和作用。

一、茵陈蒿调理肝脏功能茵陈蒿是一味经典的中药材,具有清利湿热、调理肝胆的作用。

茵陈蒿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改善肝功能的效果。

茵陈蒿可以通过刺激胆汁分泌,促进肝脏排毒,减轻肝脏负担,并具有调节肝脏功能的作用。

二、枸杞调理肝脏功能枸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肝脏功能。

枸杞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可以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并促进肝脏的再生与修复。

此外,枸杞还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

三、丹参调理肝脏功能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调节气血、抗氧化等作用。

丹参中含有丹参酮和丹参素等活性成分,可以改善肝脏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丹参还可以调节血液循环,改善肝脏供血与排毒功能。

四、柴胡调理肝脏功能柴胡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作用。

柴胡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减轻肝脏负担。

柴胡还可以刺激胆汁分泌,促进肝脏排毒,改善肝功能。

中药调理肝脏功能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中药汤剂、中药粉末、中药颗粒等剂型。

在使用中药调理肝脏功能时,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组合和剂量,并遵循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消化。

合理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情绪管理也对肝脏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中药调理肝脏功能的独特疗效使得其在肝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茵陈蒿、枸杞、丹参和柴胡等中药的应用,可以改善肝脏健康,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达到调理肝脏功能的效果。

名老中医治疗乙肝经验汇萃

名老中医治疗乙肝经验汇萃

名老中医治疗乙肝经验汇萃一、关幼波辨证治疗乙肝经验关教授系我国现代著名中医学家,擅长内科及妇、儿科,自1956年始就已从事肝病的临床研究,1978年首创《关幼波肝病诊疗程序》,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独树一帜。

关氏认为急性病毒性肝不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其致病因素都是以湿热为主,其中黄疸型湿热较重,无黄疸型湿热较轻,但它们又有一个共同点,即“肝病犯脾”,均以中州失运为主证。

故在治疗时治理中州、清利肝胆湿热的原则应贯穿于整个过程。

关氏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主张辨证施治,根据证型灵活用药,其特色概括起来为“三辨”、“三要”、“三原则”、“两重视”:(一)三辨1.首辨湿热轻重湿热证见纳呆,恶心,呕吐,厌油腻,发热心烦,尿黄尿少。

若湿重于热,兼见头身困重、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当以利湿为主,兼以清热,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若热重于湿,兼见口渴、烦躁、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当以清热为主,兼以利湿,可用茵陈蒿汤加减;若湿热并重,当以清热利湿,兼以解毒泻火,方用茵陈栀子银花汤加减。

2.二辨在气在血关氏认为急性病毒性肝炎“有黄湿热较重,无黄湿热较轻”,有黄是湿热入于血分,淤阻血脉,蕴毒生痰,淤阻血络,熏蒸肌肤而发黄疸,在治疗上清利宜重,偏于治血;无黄是湿热入于气分,胆汁尚能循常道而泄利,故不出现黄疸,在治疗上清利宜轻,偏于治气。

实际上气与血互相关联,难以截然分开,无黄只是偏于气分,并非完全不入血,故仍稍佐治血。

在临床上常可见到开始为无黄,由于治疗不及时,正气虚衰,正不抗邪或复感外邪,湿热久蕴而入血,淤阻血分,仍可出现黄疸,相反如果治疗及时,正气渐复,正胜邪却,湿热由血透气病情减轻,疾病自愈。

3.三辨三焦部位湿热侵入三焦,一般以偏于中上二焦、中下二焦和弥漫三焦为多见。

湿热偏于中上二焦主要是看舌苔,如苔白、黄或黄腻,并以恶心、厌油腻、纳呆、身重乏力为主要表现,其治疗以芳香化浊为主,药选藿香、佩兰、金银花、杏仁、橘红等;湿热偏于中下二焦主要看大小便,如黄短少、大便燥结,随证选用茵陈蒿汤化裁;若湿热下注膀胱证见尿黄赤、尿频、少腹急痛、尿道灼痛等,可用八正散化裁;若湿热下注大肠,见腹痛、泄痢、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用白头翁汤或葛根芩连汤化裁;若湿热弥漫三焦,则为病情危重之象。

冶疗肝炎的药方

冶疗肝炎的药方

冶疗肝炎的药方茵陈连翘治肝炎【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退黄,主治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

【偏方组成】茵陈15~30克,连翘10~15克,板蓝根15~30克,败酱草15~30克,陈皮10克,车前草15~30克,生大黄3~6克后下,丹参15克,红花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改为隔日1剂,继服一个月以巩固疗效。

【病例验证】治疗67例中,男 41,女26例。

年龄最小15岁,最大56岁,大多在20~40岁之间。

病程10天以内者62例,11~20天者4例,21天以上1例。

辨证分型:热重于湿者49例,湿重于热者18例。

黄疸指数最低为9单位,最高为50单位;谷丙转氨酶最低124单位医院正常值为40单位,最高为1234单位。

治疗67例,其中痊愈服药20~30剂后复查肝功能完全正常66例,无效1例。

治愈病例经过三个月以上的随访,两次复查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黄芪女贞子治肝炎【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强肝解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偏方组成】生黄芪、女贞杞、灵芝、太子参各15克,陈皮14克,蒲公英40克,蛇舌草、蚤休各20克,丹参、生甘草各5克,茯苓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尿黄或血清胆红素偏高者,加茵陈;恶心纳差,苔白腻者,加苍术、姜半夏;畏寒肢冷,胃脘冷感者,加附片、干姜、桂枝;轻度腹水,下肢浮肿者,加泽泻、益母草;舌质有瘀点,肝区时有掐痛者,加延胡、桃仁。

【病例验证】张某,46岁,工人。

患肝病十余年。

门诊症见:面色皓白,形寒肢冷,上腹部冷痛,喜温恶寒,四肢乏力,纳差便溏,眠差多梦,时有恶心。

化验报告:ALT波动在120IU/L左右,血清胆红素波动在30mol/L左右,A/Gl.0时,有倒置。

舌质淡胖,苔白润,脉沉弱。

用本方加附子、苍术、姜夏、茵陈、砂仁等治疗三个月症状稳定,ALT虽偶有升高,但升高后稳步下降,临床症状消失,一年来未见复发。

寄生桑椹治肝炎【功能主治】补肾益肝。

退黄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退黄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退黄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全部病例均以自拟“退黄汤”加减进行治疗。

退黄汤药用: 茵陈、黄芩、大黄、苍术、柴胡、赤芍、六一散。

若头重身困, 恶心呕吐明显加藿香、陈皮、制半夏、白蔻仁化湿和胃止呕; 食少脘胀, 具有明显消化不良加谷麦芽、焦查曲、鸡内金以化食消导; 大便溏稀, 小便黄少加茯、猪苓、泽泻以利湿分消前后; 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 黄疸消退后, 据病情进行辨证,转用调养肝脾, 活血化瘀等法继续治疗。

115 例经治后, 巩膜及皮肤黄染全部消退,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104 例; 巩膜及皮肤黄染明显消退, 血清胆红素< 50Lmo löL 8 例; 巩膜及皮肤黄染未见消退, 血清胆红素未见下降3例。

退黄总有效率为97. 3%。

黄疸消退时间最短15 天, 最长65 天, 平均为28. 6 天; 其中急性黄疸型黄疸消退较快, 慢性活动性及活动性肝硬化消退较慢, 瘀胆型较长。

3 例黄疸未见消退者为亚急性重型肝炎, 经退黄汤加减治疗3 周后, 改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退黄汤”对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影响, 115例治疗前谷丙转氨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经治后随着黄疸的消退谷丙转氨酶亦逐步下降, 恢复正常98 例, 复常率为85.2%。

4 讨论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中医认为主要为湿热邪毒内蕴, 脾胃被困, 肝胆失疏, 肝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所致。

其中血脉瘀滞, 仲景所谓“瘀热在里”而致发黄, 这在黄疸发生机制的研究中, 具有一定意义。

“退黄汤”是根据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病因病机而拟定的。

方中以茵陈、大黄为主药, 茵陈清湿热利胆退黄,大黄不仅通腑利胆退黄, 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瘀的作用, 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 苍术燥湿而解脾胃为湿所困, 与大黄互用亦可制大黄寒泻下之峻; 柴胡疏肝胆之郁滞, 可加强胆红素的排泄; 黄芩清肝胆之邪热, 能减轻肝脏的炎性变, 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 赤芍凉活血而化瘀, 为治疗“瘀热在里”血脉瘀滞而致发黄之要药, 据报道有抗血栓素B2 的作用; 六一散清热利湿, 可使血中胆红素不断从小便排泄。

肝炎中药治疗

肝炎中药治疗

肝炎中药治疗1单方中药和制剂治疗[1~4]栀子、黄芪、生地、贯众、赤芍、黄连、大青叶、紫草、白茅根、巴戟天、吴茱萸、半边莲、两面针、玄参、半夏、荔枝核、黄精、夏枯草、茯苓、白术、丹皮、枸杞子、何首乌、葛根、皂角刺、青蒿、北野菊、鸡骨草、蟾蜍皮等能有效抑制HBV。

五味子、金银花、苦参、甘草、龙胆草、水飞蓟、猪苓、三七、鸡内金、灵芝、绞股蓝、川芎、桃仁、红花等则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改善肝功能。

而虎杖、茵陈、大黄、黄芩、黄柏、郁金、金钱草、鱼腥草、败酱草、白花蛇舌草、柴胡、板蓝根、连翘、丹参、女贞子、甘蓝、马鞭草、蒲公英等对以上作用兼而有之。

大黄、党参、西洋参、益母草、灵芝、水牛角粉、蚕蛹、甘草、牛膝、生地、山药、大枣、阿胶、鳖甲、熟地、泽泻、冬虫夏草、三七、肉桂、紫河车、龟板、山羊血等能纠正蛋白代谢紊乱(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

而益母草、黄芪、山楂、鸡血藤、汉防己、阿魏、延胡索等能明显改善肝微循环和降低门静脉高压。

柴胡、鳖甲、龟板、虎杖、百合、冬虫夏草、甘草、山楂、莪术、汉防己、大黄、马鞭草、生牡蛎则等能抗肝脏纤维化。

当归、郁金、赤芍、丹参、川芎、红花、桃仁等对以上作用兼而有之。

茵陈、大黄、郁金、黄芩、黄柏、金钱草、虎杖、山栀子、丹参、蒲公英、姜黄、红花、大青叶、苦参、龙胆草、青蒿、益母草等能降低血清胆红素,利胆退黄。

野桃树根、莪术、当归、斑蝥、白花蛇舌草、马鞭草、穿心莲、郁金、黄柏、穿山甲、冬虫夏草、蒲公英、延胡索、猪苓、茯苓、汉防己等能防治肝癌变、肝腹水和软缩肝脾。

西洋参、党参、人参、玄参、太子参、灵芝、冬虫夏草、茯苓、阿胶、肉桂、鳖甲、何首乌、当归、山药、刺五加、枸杞子、黄芪、五味子、板蓝根、水牛角、金银花等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而丹皮、赤芍、红花、桃仁、大黄、生地、益母草、黄芩、甘草、白花蛇舌草、大青叶、丹参等则能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汪友乐[5]用猪苓多糖注射液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538例,ALT及AST复常率95.1%,HBeAg阴转率60.0%,HBV-DNA阴转率67.5%。

中医名医名方

中医名医名方

中医名医名方1、柴胡解毒汤(主治肝炎)[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茵陈蒿12克,土茯苓12克,凤尾草1 2克,草河车6克。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按语]现代研究表明,方中柴胡有抗肝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促进机体免疫、利胆、保肝等作用;黄芩也有护肝、利胆的作用;茵陈蒿利胆、保肝作用显著;草河车、凤尾草、土茯苓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毒作用,则为本方治疗病毒性肝炎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2、柴胡鳖甲汤(主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组成]柴胡6克,鳖甲15克,牡蛎15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白药12克,红花9克,茜草9克,土元6克。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具体煎药方法可采用:头煎5分钟、二煎15分钟、三煎50分钟。

这样可避免因久煎破坏柴胡的疏肝调气作用,又可避免因煎药时间短暂而熬不出补益中药的有效成分之缺陷[主治]慢性肝炎晚期,出现蛋白倒置;乙型肝炎“澳抗”阳性;亚急性肝坏死,而证见肝脾肿大疼痛,夜间加重,腹胀,口咽发干,面黑,或五心烦热,或低烧不退,舌红少苔、边有瘀斑,脉弦而细者[按语]病至肝炎晚期,正气衰惫,毒邪式微,疾病的关键已不是毒邪,而是正虚(这里是指阴虚)和病理产物--瘀血症块。

因此,治疗的重点已由解毒为主变为以扶正和软坚活血为主,正如仲景所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这种灵活地因证而异的“柴胡解毒系列方药”的运用,不仅对诊治肝病极有价值,而且对指导其他疾病的治疗也有积极的意义。

3、变通大柴胡汤(主治胆囊炎、胆石症) [组成]柴胡18克,大黄9克,白芍9克,枳实9克,黄芩9克,半夏9克,郁金9克,生姜12克。

[用法]日1-2剂,水煎分服。

[主治]急性胆囊炎证属肝胆湿热者。

临床以胁痛、发热、厌油、恶心、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中医内科病毒性肝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病毒性肝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现已知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等不同类型。

甲型与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由于污染的水或食物通过消化道传染而致病;乙型肝炎病毒可由血液传播,或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丙型肝炎病毒乃经血传播;丁型肝炎只在乙肝病毒存在情况下才造成感染。

临床表现有黄疸型与非黄疸型两种类型,分别属于中医学的“黄疸”和“胁痛”范畴。

多因脾胃素弱,外受时邪湿热,加之饮食不慎或嗜好饮酒,多食油腻,以致湿郁热蒸,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而发病。

如迁延不愈,湿热逗留,肝脾两伤,气滞血瘀,则可酿成慢性。

少数重症肝炎(暴发型肝炎)符合中医学“急黄”范围,其病势急骤,热毒炽盛,每易迅速内陷营血,预后多差,需中西医综合治疗,及时抢救。

【诊断】1 .本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

2 .有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潜伏期:甲型肝炎2〜4周,平均1个月左右;乙型肝炎4周〜6个月,丙型肝炎2〜26周,戊型肝炎2~9周,丁型肝炎2〜11周),或有进食污染之食物或饮水史,或有近期输血史。

3 .急性肝炎之主要症状和体征乏力,纳呆,恶心,腹胀,肝脏肿大,质软或充实,多伴压痛或触痛,少数并有脾肿大。

黄疸型肝炎除上述症状外,常先有恶寒发热,持续3〜5天,自行消退,然后尿色加深,巩膜与皮肤先后出现黄疸,皮肤瘙痒,大便呈白陶土色,持续2~6周后,黄疸消退,进入恢复期。

多见于甲型病毒性肝炎。

4 .上述之主要症状与体征持续不愈,病程超过半年以上,肝功能轻度损害或正常者为慢性迁延性肝炎。

病程在1年以上,或出现肝外多脏器损害的症状,如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并伴脾肿大或肝掌、蜘蛛痣、面色黝黑、毛细血管等扩张、肝功能明显异常者,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多见于乙型病毒性肝炎。

5 .反复进行肝功能检查,包括多种血清酶学检测,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等,及血清胆红素测定等;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包括甲肝病毒免疫球蛋白M、抗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相应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多聚酶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等。

彭胜权教授清热解毒、活血调气法治疗病毒性肝炎经验介绍

彭胜权教授清热解毒、活血调气法治疗病毒性肝炎经验介绍

养 肝 , 凑清 热解毒 、 共 化瘀 调气 、 疏肝 健脾 、 标本兼
治之 功。 疾病 的不 同阶段 , 随症加减 。 视 再 早期 以
湿热俱 盛为主 , 可酌 加蚤休 、 鹰不泊 、 白花蛇舌 草 、
泽 泻 、 众等 。 贯 中期湿 热疫 毒之 邪不仅粘 滞胶结 不 解, 且气 滞 、 血瘀 、 聚上升 为主要 矛盾 , 浊 治疗应着 重 调理人 体 机 , 活血化 瘀 , 解毒化 浊 , 气行 血畅可 运药 , 气郁结 可疏 解 。故 川楝子 、 手 、 肝 佛 丹皮 、 香
如 自术 、 自扁豆 、 苓 、 茯 生薏 仁等 更 为方 中必 备之
品 , 牢记 “ 应 见肝 之 病 , 肝 传脾 , 知 当先 实脾” 明 的
训, 早期 即 可加 入 以杜 绝肝 病未 愈 而脾 胃已伤 的 后 顾 之忧 。 是一种 未病 先 防, 这 既病防变 的积极主 动 的治疗 思路 。此外 , 表现有肝 肾阴虚 , 若 可用基
莲草、 丹参等 皆可加 入 。
4 论宜 忌 , 健脾 护肝 , 护阴液 , 顾 慎用苦 寒
41 健 脾 不过 用温 燥 , 天 之本 不 健 , 病能 力 。 后 抗 低 下 , 毒易 于侵入 、 留 . 邪 稽 病情持续 迁延难 愈 , 因
此应 高度重 视 益气 健 脾 经保 护脾 胃的运化 功 能 , 使 滋养 肝 木之 源 充 足 , 利 于肝病 的治疗 和身体 有 的复元 , 但健 脾 不宜过 用温燥 , 陈皮 、 如 苍术之属 , 以免助 阳伤 阴。 4 2 护肝 以柔肝 、 。 滋肝 、 养肝为 准则 , 可劫 不
本 方 和 一贯 煎化 裁 , 中自芍 易 当归 、 贞子 、 方 女 早
生, 聚湿成痰 , 痰浊 阻滞 , 血运更 加不 畅 , 使肝 脾失 调与 湿热 疫 毒之邪 的相互 作用 更 为 明显 , 不仅表

急性肝炎只要积极治疗

急性肝炎只要积极治疗

急性肝炎只要积极治疗,大多数是可以治愈或控制病情,如若不及时治疗,就很容易恶化而不治,或者转化为慢性肝炎,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急性肝炎用中医中药治疗疗效湿著,中医辨证认为多因湿蕴郁而致,黄疸者多为偏于热结肝胆,瘀阻血分,治以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加减;无黄疸者多偏于湿滞脾胃,气机失调,治以茵陈五苓散、柴胡疏肝散加减。

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验方:白花舌草30克、金钱草20克、益母草10克用法:上药加水600毫升,煎取360毫升,每次服120毫升,每天服3次,连服2周为一疗程,儿童剂量减半。

此方疗非常显著,可以一试。

接上文我接着说说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点:病毒性肝炎分为1、急性普通型肝炎;2、慢性肝炎(有两种。

一是持续性,一是活动性);3、重型肝炎1、急性普通型肝炎:临床最常见,有黄疸型和无黄疸型。

特点是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较轻。

变性主要是气球样变性,少数为嗜酸性变,坏死多为单个或几个,称点状坏死,其区域可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Kupffer细胞增生,可见肝肿大,质软,包膜紧张。

多数半年内恢复,少数演变为慢性,极少数发展为重性肝炎。

2、慢性持续性肝炎变性坏死较轻,汇管区慢性炎细胞浸润明显,小量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界板不破坏,可见肝肿大,表面光滑,发展缓慢,预后较好。

慢性活动性肝炎比急性肝炎变性坏死更广泛更严重,肝小叶界板破坏,肝细胞呈灶状坏死,崩解为碎片,在肝小叶中央静脉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间的肝细胞坏死带,称桥接坏死,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并沿坏死区向肝小叶内延伸,分割破坏肝小叶。

可见肝肿大,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或成细颗粒状。

此类肝炎病变较重,恢复不易,继续演变,可形成结节性肝硬化,少数可变为肝癌。

3、重型肝炎 a:急性重型肝炎病变发展迅速,呈大片状坏死,仅在肝小叶周围残留少数肝细胞,肝窦扩张充血、出血,多数炎症细胞浸润。

可见肝体积显著缩小,重量明显减轻,包膜自然皱缩,质软。

切面呈黄色或红褐色,一般叫急性黄色(红色)肝萎缩,预后差。

保护肝脏的中药调养方法

保护肝脏的中药调养方法

保护肝脏的中药调养方法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具有排毒、合成、储存等众多功能。

然而,现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污染导致肝脏问题日益突出。

中药调养肝脏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保护肝脏健康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调养方法,帮助您保护肝脏健康。

一、苦参调养肝脏苦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肝气郁结、湿热瘀滞等肝脏问题。

苦参可以煎汤饮用或者研磨成粉末进行口服。

每日一次,每次5克左右,连续服用一个月可以明显改善肝脏状况。

二、茵陈蒿调养肝脏茵陈蒿也是常用的中药,具有疏肝、活血的作用。

将茵陈蒿煎水饮用,每日一次,每次10克左右,连续服用两周可以有效改善肝脏病变。

三、枸杞子调养肝脏枸杞子被誉为“肝脏的养生果”,具有滋肝益肾、明目润肤等多种功效。

每日适量食用枸杞子,不仅可以调养肝脏,还能提升免疫力和保护眼睛健康。

四、佛手调养肝脏佛手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草药,能够醒脾理气、调肝护肝。

将佛手切片,与红糖一起炖煮,每日饮用佛手糖水,可以促进肝脏排毒,增强肝脏功能。

五、阿胶调养肝脏阿胶是一种具有滋补肝血、养肝护肝的中药材料。

将适量的阿胶浸泡在温水中,搅拌成糊状,每日食用一次,可以有效改善肝脏的功能,保护肝脏健康。

六、丹参调养肝脏丹参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保护心血管等多种功效。

将丹参煎水饮用,每日一次,可以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促进肝脏功能恢复。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中药调养肝脏的方法,适用于一般人群。

但是对于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药调养,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此外,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保护肝脏健康的重要因素,建议大家远离烟酒、定期进行体检、保持充足睡眠等。

总之,中药调养肝脏是一种有效的保护肝脏健康的方法。

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材进行调养,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但是应该注意,中药调养肝脏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坚持长期使用,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五苓散加减治病毒性肝炎医案、配方

五苓散加减治病毒性肝炎医案、配方

五苓散加减治病毒性肝炎医案、配方病毒性肝炎是由于感染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主要通过口、血液或体液传播。

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常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较常见。

按病原学分类,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共有5型,即甲、乙、丙、丁、戊型。

病毒性肝炎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分属于中医学“黄疸”、“胁痛”、“症瘕”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外感六淫湿热之邪与时行疫毒而发病。

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胆脾胃。

主要病机为外邪侵犯人体致肝胆疏泄功能失职,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致气机阻滞,水谷代谢紊乱,湿浊内生。

主要病理产物为气滞、血瘀、湿浊。

究其病性,初期多为邪实,久则耗伤正气,临床治疗初期为祛邪为主,后期以扶正祛邪兼顾。

【临床应用】郁氏应用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75例,取得良好疗效。

治疗方法:茵陈五苓散加味,药物组成:茵陈20~30g,白术10~20g,泽泻10~20g,猪苓10~20g,茯苓10~2g,桂枝5~8g,红藤20~30g,泽兰10~20g,赤芍20~30g,秦艽10~15g,丹参10~20g,每日1剂,水煎,晚分服。

部分病例同服西药维生素B1、维生素C、脱氧核苷酸重型病资加服54-210mg,每日3次,鲁米那30mg,每日3次,连服10天。

治疗结果:75例中,服上方1疗程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者60例,占80%,2疗程降至正常者9例,占12%;3疗程降至正常者4例,占5.3%;无效2例,占2.7%。

与此同时,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有关项目均得到恢复和明显好转。

韦氏2应用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湿困型慢性乙型肝炎455例,取得良好疗效。

治疗方法:放予四君子汤合五苓散:党参20g,白术12g,茯苓15g,炙甘草2g,猪苓15g,泽泻12g,桂枝4g,肝气郁结加柴胡10g,香附10g,郁金12g,黄芪12g;气滞痰郁加法半夏12g,厚朴6g,白芥子10g,黄芪12g;气滞血瘀加丹参30g,赤芍20g,红花12g,香附10g,黄芪12g;HBsAg(+)加黄花倒水30g,白花丹12g,美人蕉30g。

名老中医诊治肝病临症经验

名老中医诊治肝病临症经验

名老中医诊治肝病临症经验
肝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中医在治疗肝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以下是一些名老中医诊治肝病的经验:
1. 食疗调理:肝病患者的饮食应注意清淡,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鱼、鸡肉、豆腐等。

还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保证营养均衡。

2. 药物治疗:中药治疗肝病的常见方法是清热解毒和补肝益气。

例如黄芩、连翘、板蓝根等清热解毒的草药可以改善肝功能,而黄芪、枸杞、山药等补肝益气的草药可以帮助肝脏恢复健康。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按摩肝经穴位上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如肝俞穴、太冲穴、行间穴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血气、消除疲劳、增强体质。

4. 科学锻炼:适当的锻炼对肝病康复至关重要。

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肝脏恢复。

总之,中医治疗肝病的核心是清热解毒、补肝益气、调节体质。

更重要的是,肝病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促进康复。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作为一名患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我深刻地理解到这种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威胁。

在我国,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疗效。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治疗经历和感受。

我要介绍的是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基本原则。

中医认为,病毒性肝炎是由湿热毒邪侵袭肝脏所致,治疗时应遵循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病情,辨证施治,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过程中,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食疗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手段。

中医认为,中药具有直达病所、调整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时,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开具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疏肝理气、滋补肝肾等功效的中药方剂。

我曾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过一些中药,如龙胆泻肝汤、茵陈五苓散等,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的症状,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在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灸具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

通过针刺肝经、胆经等穴位,可以疏肝利胆、清热解毒,从而达到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目的。

我还记得,在针灸治疗的过程中,我的肝区疼痛、乏力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食疗是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重要辅段。

中医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调整阴阳、补益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

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期间,我遵循医生的建议,多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功效的食物,如绿豆、西瓜、冬瓜、丝瓜等。

同时,我还注意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肝脏负担。

在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过程中,我还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肝脏功能。

通过运动,我感到身体变得更加健康,精神状态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给我带来了明显的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

我相信,在中医药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够战胜病毒性肝炎,重拾健康的生活。

中医对肝炎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肝炎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肝炎的治疗方法肝炎是一种广泛存在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肝炎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经验。

本文将分析中医对肝炎的治疗方法,以帮助读者了解和认识中医在肝炎治疗方面的价值和优势。

一、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治疗肝炎时,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和自愈能力。

中医认为肝炎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壅盛等原因引起的,因此治疗的重点是调整脾胃功能、活血化瘀、清除痰湿等。

二、中医的治疗原则1. 调理气血中医强调气血的平衡对于肝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调节脾胃功能、益气养血,中医可以帮助肝炎患者提高免疫力,促进病情好转。

2. 清热解毒肝炎常常伴随着体内热毒,中医通过使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材,如黄连、黄芩等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繁殖,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病情康复。

3. 祛湿化痰中医认为湿痰是肝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治疗中注重祛湿化痰。

采用药物如陈皮、茯苓等,可以帮助肝脏排除湿气,减轻病情。

4. 促进血液循环中医强调了血液循环对于肝炎患者的治疗意义。

通过采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肝功能,减轻症状。

三、常用中药治疗肝炎1. 黄连汤黄连汤是中医治疗肝炎的常用方剂之一。

它由黄连、黄芩、连翘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急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

2. 板蓝根板蓝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抗病毒、消炎、解毒的作用。

中医认为它能清热解毒,并且对肝炎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 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片是一种中成药,由丹参、三七、水蛭等药物制成,具有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的功效。

在肝炎的治疗中,复方丹参片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肝功能。

四、辨证施治中医治疗肝炎时,重视辨证施治。

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面色等病症,辨别病因,然后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针灸、艾灸、推拿等治疗。

五、中医养生指导除了以上治疗方法,中医还注重肝炎患者的饮食和养生指导。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与康复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与康复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与康复作为一名患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我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选择了一条独特的康复之路——中医治疗。

在我国,中医药治疗肝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对于肝病的康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中医治疗与康复经历,希望对同样患有病毒性肝炎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我要介绍一下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基本原理。

中医认为,病毒性肝炎属于“黄疸”、“肝郁”等范畴,其病机主要为湿热毒邪侵袭肝脏,导致肝气郁结、肝火旺盛。

因此,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主要是运用清热解毒、疏肝解郁、利湿退黄等方法,调节肝脏功能,消除病毒,达到康复的目的。

1. 中药治疗:我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了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疏肝解郁、利湿退黄作用的中药,如龙胆草、柴胡、黄芩、泽泻等。

这些中药可以有效缓解肝部不适,提高机体免疫力,帮助消除病毒。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肝病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我每周都会去针灸一次,通过刺激肝经、胆经等穴位,达到疏肝解郁、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通过按摩肝脏、胆囊等部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肝脏疲劳,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

4. 食疗:中医认为,饮食调理对于肝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我在医生的建议下,尽量保持饮食清淡,多吃一些具有疏肝解郁、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西瓜、苦瓜等。

同时,我还注意补充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5. 情绪调节:中医认为,情绪对于肝病的康复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在治疗过程中,努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利于肝气的流通。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与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坚持治疗。

我相信,只要我们选择正确的方法,坚定信心,病毒性肝炎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走向康复之路。

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首重辨证论治。

根据中医理论,病毒性肝炎多属于“湿热毒邪”侵袭肝脏,导致肝气郁结、肝火旺盛。

中医草药调理肝脏功能的方法与效果

中医草药调理肝脏功能的方法与效果

中医草药调理肝脏功能的方法与效果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功能涉及到体内物质代谢、排毒以及免疫调节等多个方面。

而肝脏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疲劳乏力、黄疸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为了维护肝脏健康,中医草药被广泛运用于肝脏功能调理。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医草药调理肝脏功能的方法与效果。

一、中医草药调理肝脏功能的方法1.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肝脏功能调理。

黄芪具有增强肝脏免疫力、促进肝细胞再生以及抗氧化等功效。

常见的应用方法是将黄芪制成煎剂或者冲剂,口服服用。

2. 甘草甘草被中医视为一种可调和药性的草药,具有滋阴清热、保护肝脏等功效。

甘草可制成煎剂、冲剂或者加入到中药方剂中使用。

3. 柴胡柴胡是肝经的主要药物之一,能够疏肝解郁,平抑情绪,改善肝气郁结的情况。

柴胡可以制成煎剂或者冲剂,或者与其他草药搭配使用。

4. 丹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被广泛运用于肝脏疾病的调理。

常见的用法是将丹参制成煎剂或者冲剂,口服服用。

5. 天麻天麻具有平肝安神、补益肝肾的功效,可帮助调理肝脏功能及改善失眠、头痛等症状。

天麻可制成煎剂或者冲剂,口服服用。

6. 茵陈蒿茵陈蒿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作用。

茵陈蒿可以制成煎剂、冲剂或者加入到中药方剂中使用。

二、中医草药调理肝脏功能的效果1. 提高肝脏解毒能力中医草药中的黄芪、甘草等草药可以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从而减轻肝脏负担,改善肝脏功能。

2. 保护肝细胞柴胡、丹参等草药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能够减少肝细胞受损程度,加速肝细胞的再生,从而改善肝脏功能。

3. 调节肝气郁结柴胡等草药可以疏肝理气,改善肝气郁结的症状,如胁痛、胸闷、烦躁等,从而提升肝脏功能。

4. 改善睡眠质量天麻等草药具有平肝安神的作用,能够改善失眠、烦躁等与肝脏功能不调相关的睡眠问题。

5. 减轻肝炎症状茵陈蒿等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减轻肝炎等肝脏疾病的症状,如黄疸、食欲不振等。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及方药之欧阳引擎创编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及方药之欧阳引擎创编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及方药:因急性肝炎多出现身黄、目黄、小便黄的症状,这在中医辨证为“黄疸”。

根据黄疸的出现是鲜明还是晦暗,可分为阳黄阴黄,在急性肝炎中阳黄多见。

阳黄治法应清热利湿,解毒祛邪,芳香化浊,理气活血。

热重者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加减;湿重者用茵陈四苓散、三仁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甘露消毒丹加减。

清热利湿可选用茵陈、虎杖、龙胆草、车前草、栀子、大黄、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等。

解毒祛邪可选用山豆根、板兰根、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野菊花、土茯苓、蚤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

芳香化浊可选用藿香、佩兰、白蔻仁、砂仁、苍术、厚朴、薄荷、菖蒲等。

理气活血可选用郁金、柴胡、香附、青皮、大腹皮、泽兰、丹参、陈皮、赤芍、佛手等。

因慢性肝炎多表现为胁痛,故中医多将其辨证为胁痛,其分型辨证如下。

肝胆湿热:症状:右胁胀痛、脘腹满闷、恶心、厌油腻、身目黄或无黄。

小便黄赤、大便粘腻臭秽。

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方药选用茵陈蒿汤类,酌加凉血解毒药。

肝郁脾虚:症状:胁肋胀满、精神抑郁、面色萎黄、食纳减少、口淡无味、脘痞腹胀、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脉沉弦。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中。

方药选用逍遥散、柴芍六君子汤等。

肝肾阴虚:症状: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女子经少经闭,舌红瘦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数无力。

治法:养血柔肝、滋阴补肾。

方药选用一贯煎、滋水清肝饮等。

脾肾阳虚:症状:畏寒喜暖、少腹腰膝冷痛、食少便溏、食谷不化、甚则滑泄失禁、下肢浮肿。

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或沉迟。

治法:健脾益气、温肾扶阳。

方药选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四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九等。

瘀血阻络:症状: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肝脾肿大、质地较硬、蜘蛛痣、肝掌、女子行经腹痛、经水色暗有块。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散结通络。

方药选用血府逐瘀汤或下瘀血汤、鳖甲煎丸等。

淤胆型肝炎:治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化痰散瘀、疏肝利胆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医病因:由肝炎病毒引起的-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肝炎病毒主要分甲型、乙型和丙型三种,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慢性肝炎一般指肝脏炎症达 6 个月以上而未痊愈的肝脏疾病。

本病初起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一般是在验血或体检时才被发现。

中医病因:多由肝炎病毒引起,日久不愈,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气机郁阻,运化失常所致。

症状:急性肝炎,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腹胀、肝脾肿大等,出现黄疸者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慢性肝炎更多由急性肝炎转变而来,其中尤以慢性迁延性肝炎为多见,其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肝部疼痛、腹胀、食欲不佳、乏力,肝脏轻度肿大,有压痛、质软,脾脏多无肿大。

调理:常检查,卵磷脂,蛋白质粉,螺旋藻,复合维生素,多饮弱碱矿溶水,短时照频谱屋;取穴:肝俞,日月、期门、大椎,内关,风池。

食疗:蛋白质粉、高维生素食物如:豆类,奶类,水果蔬菜等。

如有腹水而并无血氨增高的患者,每日每千克体重供给蛋白质粉2~3克。

当肝脏遭受损伤而发生肝炎时,常使许多维生素的吸收、代谢受到影响。

故饮食中应注意供给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和含有多种维生素的食物。

注意:忌辛辣、油炸食物,重型肝炎消化道症状严重,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粉的摄入。

经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后,以给予急牲期饮食为宜,应少食多餐。

戒烟酒,卧床休息,少食高糖,多脂肪等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