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折叠问题
图形的折叠问题课件
动态折叠问题
要点一
总结词
动态折叠问题涉及到如何将一个动态 变化的二维图形准确无误地折叠成一 个动态变化的三维结构,是图形折叠 问题中的一大挑战。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动态折叠问题需要考虑图形的动态属 性和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通过一系列 的动态折叠步骤实现动态的三维结构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深入理解图形的 动态属性和折叠过程中的力学原理。
06 图形折叠问题的 挑战和未来发展
复杂图形的折叠问题
总结词
复杂图形的折叠问题涉及到如何 将复杂的二维图形准确无误地折 叠成三维结构,是图形折叠问题 中的一大挑战。
详细描述
复杂图形的折叠问题需要考虑图 形的形状、大小、对称性、弯曲 角度等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折叠 实现预定的三维结构。解决这类 问题需要深入理解图形的几何属 性和折叠过程中的力学原理。
未来发展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理论的不 断进步,复杂图形的折叠问题有 望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解决。未 来的研究可能会集中在开发更有 效的算法和优化技术,以解决更 复杂的图形折叠问题。
多面体的折叠问题
01
总结词
多面体的折叠问题涉及到如何将一个二维的多面体图形折 叠成一个三维的多面体结构,是图形折叠问题中的另一大 挑战。
解析法定义
解析法是一种通过数学公式和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图形折叠问题时,解析 法通常用于建立数学模型,以描述图形的折叠过程和结果。
解析法的应用
解析法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复杂的图形折叠问题,例如平面图形的折叠、三维模型的折纸等 。通过建立数学方程,解析法可以预测折叠后的形状和位置,以及解决折叠过程中的动态 变化问题。
总结词
三角形是具有三条边的多边形,其折叠问题主要涉及到三角 形的边与角的关系以及空间想象。
图形的折叠问题 小学数学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1. 将一张圆形纸对折、对折、再对折之后,得到的角是()。
A.30°B.45°C.90°D.180°2. 把周长48厘米的正方形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如图),得到的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A.24 B.48 C.123. 将一张正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得到的两条折痕()。
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互相重合D.长度不一样4. 图是一个平面纸板图,下面有几个立体图形,其中有一个是纸板折合而成的,请你找出来.( )A.B.C.D.5. 一张不规则的纸,至少对折()次,一定能得到一个直角。
A.1 B.2 C.3二、填空题6. 把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后展开,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
7. 把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按下面的方式剪一剪,能剪出( )只完整的蝴蝶。
8. 如图,把一张长40厘米,宽32厘米的长方形纸对折成了两个小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9. 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后,正方形可能被分成4个________形,也可能被分成4个________形。
10. 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一次后,周长是6厘米,这个正方形的实际周长是____.三、解答题11. 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上,乐乐给王老师做了一张可对折的感恩卡,对折后的贺卡刚好是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8厘米,这张贺卡打开后的周长是多少厘米?12.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一个角折过来,已知∠1=70°,求∠2。
13. 把一张长方形纸折成下图的形状,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4. 把一张纸沿虚线对折后剪去两个小三角形,展开后得到第二行的哪个图形?把它圈起来。
图形的折叠问题的习题带答案
折叠问题中的角度运算1、三角形纸片ABC中,∠A=55°,∠B=75°,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内(如图),则∠1+∠2的度数为_____度。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得.解:∠A+∠B+∠C=180°,∠C=180°-∠A-∠B=180°-55°-75°=50°①,∠C+∠CED+∠CDE=180°,∠CED+∠CDE=180°-∠C=180°-50°=130°②,∠B+∠A+∠CED+∠CDE+∠1+∠2=360°③,把①②分别代入③得75°+55°+130°+∠1+∠2=360°,得∠1+∠2=100°2、如图,△ABC中,∠ACB=90°,沿CD折叠△CBD,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
若∠A=22°,则∠BDC等于______。
分析:△ABC中,∠ACB=90°,∠A=22°,∴∠B=90°-∠A=68°。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ED=∠B=68°,∠BDC=∠EDC,∴∠ADE=∠CED﹣∠A=46°。
3、如图,在平面内,把矩形ABCD沿EF对折,若∠1=50°,则∠AEF等于______。
分析:根据折叠前后角相等可知.解:∵∠1=50°,∴∠AEF=180°-∠BFE=180°-(180°-50°)÷2=115°.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4、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EF折叠,若∠1=56°,则∠EGF应为______.分析:本题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翻折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解:因为折叠,且∠1=56°,所以∠C′FB=180°-2×56°=68°,∵D′E//C′F,∴∠EGF=∠C′FB=68°.5、如图,D、E分别为△ABC的边AB、AC上的点,DE∥BC,将△ABC沿线段DE折叠,使点A落在BC上的点F处,若∠B=55°,则∠BDF的度数为______。
七年级折叠问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折叠问题解题技巧一、折叠问题中的基本性质与关系1. 折叠性质在折叠过程中,折叠前后的图形全等。
这意味着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例如,将一个三角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折叠后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度不变,对应角的大小也不变。
折痕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比如将矩形ABCD沿着EF折叠,使得点A与点C重合,那么EF就是AC的垂直平分线。
2. 常见的几何图形中的折叠三角形折叠例1:在△ABC中,∠C = 90°,将△ABC沿着直线DE折叠,使点A与点B 重合,若AC = 6,BC = 8,求折痕DE的长。
解析:因为点A与点B重合,所以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公式。
设AB中点为F,则AF=公式。
由于△ADE和△BDE全等,所以AD = BD。
设BD = x,则AD = x,CD = 8 x。
在Rt△ACD中,根据勾股定理公式,即公式,解得公式。
再根据相似三角形,△ADE∽△ABC,公式,即公式,解得DE=公式。
矩形折叠例2:矩形ABCD中,AB = 3,BC = 4,将矩形沿对角线AC折叠,求重叠部分(△AEC)的面积。
解析:因为矩形沿对角线AC折叠,所以△ADC≌△AEC。
设AE = x,则BE = 4 x。
在Rt△ABE中,根据勾股定理公式,即公式,解得公式。
所以公式。
二、解题步骤与技巧1. 步骤第一步:根据折叠性质确定相等的边和角。
这是解决折叠问题的基础,只有明确了这些关系,才能进一步进行计算。
第二步:设未知数。
通常根据所求的量或者与所求量相关的线段设未知数,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等知识建立方程。
第三步:求解方程。
通过解方程得到未知数的值,从而求出最终答案。
2. 技巧利用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折叠后常常会形成新的直角三角形,此时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如上述矩形折叠的例子中,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的长度。
利用相似三角形当折叠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存在相似关系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来求解。
几何图形的折叠问题
纸艺制作
产品设计
通过折叠纸张或其他材料,制作各种纸艺 作品,如纸飞机、千纸鹤等。
在产品设计中,折叠结构可以用于节省空 间、便于携带和运输,如折叠家具、折叠 雨伞等。
建筑模型
数学教育
通过折叠纸张或其他材料,制作建筑模型 ,展示建筑的三维形态。
折叠问题在数学教育中用于培养学生的空 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 解平面与立体几何之间的关系。
应用拓展
探索几何图形折叠问题在建 筑、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 领域的应用,以推动相关领 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1 2
正方体折叠成三棱锥
将一个正方体的一个面朝下,然后将其顶点与正 方体的中心相连,可以得到一个三棱锥。
长方体折叠成三棱柱
将一个长方体的一个面朝下,然后将其顶点与长 方体的中心相连,可以得到一个三棱柱。
3
球体折叠成椭球体
将一个球体的赤道线何图形折叠实例
01
02
需要开发更有效的算法和软件 工具,以模拟和优化几何图形
的折叠过程。
未来发展方向
新材料与技术应用
探索新型材料和加工技术, 以提高几何图形折叠的效率 和精度。
智能化与自动化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 术,实现几何图形折叠过程 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多学科交叉研究
加强数学、物理学、工程学 等多个学科在几何图形折叠 问题上的交叉研究,以推动 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
02
几何图形的折叠问题解析
平面几何图形的折叠
定义
平面几何图形的折叠问题是指将 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或几条折 痕进行折叠,使其从一个平面状
态变为立体状态的过程。
常见类型
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 形的折叠问题,以及由这些基本图 形组合形成的复杂图形的折叠问题。
七年级折叠问题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折叠问题知识点梳理折叠问题是数学中的一种经典问题,也是考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领域。
在初中数学中,折叠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七年级折叠问题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基本概念折叠问题是指在平面图形上切割一条或数条线,然后将剩余部分按照指定的顺序进行折叠,并寻求可能出现的图形形态。
常出现的几何图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二、折叠的基本操作1. 折叠轴:指在平面图形上折叠的参考线,通常为直线。
2. 对称轴:指原图形和折叠后图形的对称轴,它们的交点处是折叠轴。
3. 折线:指从折叠轴起到图形边缘的折叠线段。
4. 折叠方向:指折叠时图形所向的方向,可以是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
5. 折痕:指在图形上产生的折叠痕迹。
三、折叠问题的解题方法在解决折叠问题时,首先要对给定图形和折叠过程进行分析,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 利用对称性:可以利用图形对称性进行折叠,其中对称轴可以作为折叠轴,而对称轴两侧的部分可以通过折叠得到图形的其他部分。
2. 利用折线的特性:根据折线的特性可以确定图形的边长和角度,从而得到图形的面积和形状。
3. 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在解决较为复杂的折叠问题时,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包括对称性、折线特性、面积等多个方面,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
四、折叠问题的实际应用折叠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制作纸质建筑模型时,需要根据图纸进行折叠,从而得到复杂的建筑结构;在设计3D打印模型时,需要将平面图形折叠成三维立体模型,从而进行后续加工等。
总之,折叠问题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需要同学们用心理解和掌握,善于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也能够得心应手。
希望本文对七年级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知识卡片-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能量储备●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 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折叠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这样便于找到图形间的关系.通关宝典★ 基础方法点方法点1.利用轴对称性质,解决折纸问题例1:将长方形纸片ABCD(如图①所示)按如下步骤操作:(1)以过点A 的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B 恰好落在AD 边上,折痕与BC 边交于点E(如图②所示);(2)以过点E 的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EC 边上,折痕EF 交AD 边于点F(如图③所示);(3)将纸片展平,那么∠AFE 的度数为( )A .60°B .67.5°C .72°D .75°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第一次折叠后∠EAD =45°,∠AEC =135°;第二次折叠后,∠AEF =67.5°,∠FAE =45°,所以∠AFE =67.5°.解:B方法点2.折叠与剪纸的综合应用例1:请分析如图所示的图形,该怎样剪?设法使所剪的次数尽可能少.解:图(1)可以先折叠1次,剪出它的一半即可得到整个图形;图(2)可以折叠2次,剪出它的14即可得到整个图形. 方法点3.解决矩形折叠问题的方法(1)利用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折叠前后的图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此类问题往往通过图形间的折叠找出折叠部分与原图形之间线段或角的联系,从而得到折叠部分与原图形或其他图形之间的关系.(3)尽量将数量关系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例1:如图所示,将矩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点C 的对应点为点C′,BC′与AD 交于点E.若AD =8 cm ,AB =4 cm ,求△BDE 的面积.解:设DE =x cm ,则AE =(8-x)cm .由折叠的性质知△BCD 与△BC′D 全等,则∠1=∠2.在矩形ABCD 中,∵ AD ∥BC ,∴ ∠1=∠3,∴ ∠2=∠3,∴ BE =DE =x.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BE 2=AB 2+AE 2,即x 2=42+(8-x)2,解得x =5.∴ △BDE 的面积为12DE·AB =12×5×4=10(cm 2). ★★ 易混易误点1.误认为折叠几次就有几条对称轴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相互重合,这条直线才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非是把这个图形折叠的次数当成对称轴的条数.例1:将一张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一次后得到等腰三角形,沿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对折一次,又得到等腰三角形,再沿着底边上的高对折一次,共对折了三次后,在中间剪去一个小圆,则展开后得到的图形至少有几条对称轴?解:4条.蓄势待发考前攻略折纸由于取材方便,又能有效地考查实践操作、归纳探索、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各种能力,因而备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完胜关卡。
初中折叠问题题型
初中数学中常见的折叠问题题型有以下几种:
折纸问题:给定一张矩形纸,将其沿着某些折痕折叠,问最后得到的图形是什么。
这类问题涉及到几何图形的变形和对称性质,需要掌握基本的折叠技巧和对称关系。
线段折叠问题:给定一条线段,将其沿着某些点折叠成一些角度,然后问折叠后的图形是什么。
这类问题涉及到三角函数和几何图形的变形,需要掌握基本的三角函数知识和折叠技巧。
立体图形折叠问题:给定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将其折叠成一个实体立体图形,然后问最终得到的图形是什么。
这类问题涉及到几何图形的空间变形和对称性质,需要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折叠技巧。
以上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折叠问题题型,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问题不仅考察计算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图形的折叠问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图形的折叠问题(附参考答案)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边AD=5,OA∶OD=1∶4,将矩形ABCD沿直线OE折叠到如图所示的位置,线段OD1恰好经过点B,点C落在y轴的点C1处,则点E的坐标是( )A.(1,2) B.(-1,2)C.(√5-1,2) D.(1-√5,2)2.如图,将矩形纸条ABCD折叠,折痕为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点C′,D′处,D′E与BF交于点G.已知∠BGD′=30°,则∠α的度数是( )A.30°B.45°C.74°D.75°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2√5,E是BC的中点,将△ABE沿直线AE翻折,点B落在点F处,连接CF,则cos ∠ECF的值为( )A.23B.√104C.√53D.2√554.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两次折叠,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BEF.若BC=1,则AB的长度为( )A.√2B.√2+12C.√5+12D.435.如图,在Rt△ABC中,∠ACB=90°,AC=4,BC=3,点D,E分别在AB,AC 上,连接DE,将△ADE沿DE翻折,使点A的对应点F落在BC的延长线上.若FD平分∠EFB,则AD的长为( )A.259B.258C.157D.2076.如图,在Rt△ABC中,∠C=90°,CA=CB=3,点D在边BC上.将△ACD沿AD折叠,使点C落在点C′处,连接BC′,则BC′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7.如图,在Rt△ABC纸片中,∠ACB=90°,CD是边AB上的中线,将△ACD沿CD折叠,当点A落在点A′处时,恰好CA′⊥AB.若BC=2,则CA′=_______.8.如图,点E在矩形ABCD的边CD上,将△ADE沿AE折叠,点D恰好落在边BC 上的点F处.若BC=10,sin ∠AFB=45,则DE=_____.9.如图,在扇形AOB中,点C,D在AB⏜上,将CD⏜沿弦CD折叠后恰好与OA,OB 相切于点E,F.已知∠AOB=120°,OA=6,则EF⏜的度数为________;折痕CD 的长为_______.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AD=4,M是边AB上一动点(不含端点),将△ADM沿直线DM对折,得到△NDM.当射线CN交线段AB于点P时,连接DP,则△CDP的面积为______;DP的最大值为_______.1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D=√7,动点P在矩形的边上沿B→C→D →A运动.当点P不与点A,B重合时,将△ABP沿AP对折,得到△AB′P,连接CB′,则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线段CB′的最小值为_________.12.如图,DE平分等边三角形ABC的面积,折叠△BDE得到△FDE,AC分别与DF,EF相交于G,H两点.若DG=m,EH=n,用含m,n的式子表示GH的长是______.13.如图,在Rt△ABC中,∠ABC=90°,CD平分∠ACB交AB于点D,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将△DEC沿DE折叠得到△DEF,DF交AC于点G.若AGGE =73,则tan A=______.14.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过点C作射线CD⊥BC,点M,N分别在边AB,BC上,将△ABC沿MN折叠,使点B落在射线CD上的点B′处,连接AB′,已知AB=2.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CN+NB′为定值;②当BN=2NC时,四边形BMB′N为菱形;③当点N与C重合时,∠AB′M=18°;④当AB′最短时,MN=7√21.20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_.(填序号)15.将一个矩形纸片OABC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0,0),点A(3,0),点C(0,6),点P在边OC上(点P不与点O,C重合),折叠该纸片,使折痕所在的直线经过点P,并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Q,且∠OPQ=30°,点O的对应点O′落在第一象限.设OQ=t.(1)如图1,当t=1时,求∠O′QA的大小和点O′的坐标;(2)如图2,若折叠后重合部分为四边形,O′Q,O′P分别与边AB相交于点E,F,试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O′E的长,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3)若折叠后重合部分的面积为3√3,则t的值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直接写出两个不同....的值即可)16.如图,已知△ABC,AB=AC,BC=16,AD⊥BC,∠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E,且DE=4.将∠C沿GM折叠使点C与点E恰好重合.下列结论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①BD=8;②点E到AC的距离为3;③EM=103;④EM∥AC.17.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正方形的折叠”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有一位同学操作过程如下:操作一:对折正方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操作二:在AD上选一点P,沿BP折叠,使点A落在正方形内部点M处,把纸片展平,连接PM,BM,延长PM交CD于点Q,连接BQ.(1)如图1,当点M在EF上时,∠EMB=________;(填度数)(2)改变点P在AD上的位置(点P不与点A,D重合)如图2,判断∠MBQ与∠CBQ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D 2.D 3.C 4.A 5.D6. 3√2-3 7.2√3 8.5 9.60°4√6 10.10 2√511.-2 12.√m2+n2 13.3√7714.①②④15.(1)∠O′QA=60°点O′的坐标为(32,√32)(2)O′E=3t-6,其中t的取值范围是2<t<3 (3)3或103(答案不唯一,满足3≤t<2√3即可) 16.①④17.(1)30°(2)∠MBQ=∠CBQ,理由略。
三年级折叠问题巧妙解题技巧
三年级折叠问题巧妙解题技巧
在三年级数学中,折叠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题型。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到图形折叠后的形状和大小变化。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
1. 理解折叠原理:折叠图形时,相对的两边会重合,而相对的两角会重合。
因此,在折叠前后的图形中,线段长度和角度大小是不变的。
2. 画图分析:通过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要求和图形的变化。
在画图时,要特别注意折叠后的图形与原图的关系,以及线段和角度的变化。
3. 利用已知条件:题目中通常会给出一些已知条件,如线段的长度、角度的大小等。
这些条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折叠后的图形形状和大小。
4. 逻辑推理:在解决折叠问题时,逻辑推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变化规律,逐步推导出未知的答案。
5. 反复练习:通过反复练习,我们可以加深对折叠问题的理解,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示例题目:
1. 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每份是它的(1/2),这张纸被折成多少份?
答案:2份
2. 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每份是它的多少?
答案:(1/4)
通过掌握这些解题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三年级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图形折叠问题
图形折叠问题图形的折叠实际就是反射变换或者说是对称变换,或者说是翻折。
这类问题大都联系实际,内容丰富,解法灵活,具有开放性,有利于考查解题者的动手能力,空间观念和几何变换的思想.例1. 折叠矩形纸片ABCD,先折出折痕(对角线)BD,再折叠AD边与对角线BD 重合,得折痕DG.若AB=2,BC=1,求AG。
解:作GE⊥BD,垂足为E。
设AG=x,则,易知,则GE=x,根据勾股定理可知,所以在中,由勾股定理得,解得例2. 如图2,矩形纸片ABCD的长AD=9cm,宽AB=3cm,将其折叠,使点D与点B 重合,那么折叠后DE的长和折痕EF的长分别是多少?解法一:设,则,在中,由勾股定理得,解得,即。
连结BD,设BD与EF交于点O,易得,由题意可知EF是BD的中垂线,所以,EF⊥BD,在中,由勾股定理得,所以。
解法二:求DE同上法,再作EG⊥BC,垂足为点G。
易知,,所以,所以。
例3. 四边形ABCD是一块矩形纸片,E是AB上一点,且BE:EA=5:3,EC=,将△BCE沿折痕EC翻折,若点B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F上,求AB、BC的长。
解:连结EF、FC、BF。
设BF交EC于M.因为B、F关于EC对称,所以BF⊥EC,BE=EF,。
设BE=5x,则.因为,所以因为,所以,所以,所以BC=30.所以,即,所以,所以。
例4。
如图4,一张宽为3,长为4的矩形纸片ABCD,先沿对角线BD对折,点C落在点的位置,交AD于G,再折叠一次,使点D与点A重合,得折痕EN,EN交AD于点M,则ME的长为多少?解法一:延长BA、交于F,由轴对称性质知.所以又因为,所以,所以.再根据EN是折痕可知:EN垂直平分AD,所以EN//AB。
又因为M是AD中点,所以E是DF中点,所以EM是△DFA的中位线.令EM=x,则FA=2x,FD=FB=2x+3,所以。
解得,即.解法二:连结GN,易证△BGD是等腰三角形.因为A点、D点关于EN对称,所以N是BD的中点,所以GN⊥BD,所以Rt△GND∽Rt△BAD,所以。
(完整版)几何图形折叠问题
几何图形折叠问题【疑难点拨】1.折叠(翻折)问题常常出现在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几何问题中,其实质是轴对称性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找到折叠前后不变量与变量,运用三角形的全等、相似及方程等知识建立有关线段、角之间的联系.2.折叠(翻折)意味着轴对称,会生成相等的线段和角,这样便于将条件集中.如果题目中有直角,则通常将条件集中于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3.矩形中的一次折叠通常利用折叠性质和平行线性质求角的度数,或者利用折叠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矩形中的两次或多次折叠通常出现“一线三直角”的模型(如图),从而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边或者角的度数.4.凡是在几何图形中出现“折叠”这个字眼时,第一反应即存在一组全等图形,其次找出与要求几何量相关的条件量.1.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2.折叠的性质:折叠的实质是轴对称,折叠前后的两图形全等,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基础篇】一、选择题:1..(2018•四川凉州•3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C落在C′处,BC′交AD于点E,则下到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D=BC′B.∠EBD=∠EDB C.△ABE∽△CBD D.sin∠ABE=A.2. (2017山东烟台)如图1,将一圆形纸片向右、向上两次对折后得到如图2所示的扇形AOB.已知OA=6,取OA的中点C,过点C作CD⊥OA交于点D,点F是上一点.若将扇形BOD沿OD翻折,点B恰好与点F重合,用剪刀沿着线段BD,DF,FA依次剪下,则剪下的纸片(形状同阴影图形)面积之和为().A.36π-108 B.108-32π C.2πD.π3. (2017浙江衢州)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BC=6,将△ABC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CE交AD 于点F,则DF的长等于()A.B.C.D.4.(2018·山东青岛·3分)如图,三角形纸片ABC,AB=AC,∠BAC=90°,点E为AB中点.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现交于点F.已知EF=,则BC的长是()A.B.32C.3 D.335.(2017乌鲁木齐)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F在AD上,点E在BC上,把这个矩形沿EF折叠后,使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G点处,若矩形面积为4且∠AFG=60°,GE=2BG,则折痕EF的长为()A.1 B.C.2 D.二、填空题:6.(2018·辽宁省盘锦市)如图,已知Rt△ABC中,∠B=90°,∠A=60°,AC=2+4,点M、N分别在线段AC.AB 上,将△ANM沿直线MN折叠,使点A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线段BC上,当△DCM为直角三角形时,折痕MN的长为.7.(2018·山东威海·8分)如图,将矩形ABCD(纸片)折叠,使点B与AD边上的点K重合,EG为折痕;点C 与AD边上的点K重合,FH为折痕.已知∠1=67.5°,∠2=75°,EF=+1,则BC的长.8.(2018·湖南省常德·3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G处,点C落在点H处,已知∠DGH=30°,连接BG,则∠AGB= .三、解答与计算题:9.(2018·广东·7分)如图,矩形ABCD中,AB>AD,把矩形沿对角线AC所在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1)求证:△ADE≌△CED;(2)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10.(2018•山东枣庄•10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AF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点E处,过点E作EG∥CD交AF于点G,连接DG.(1)求证:四边形EFDG是菱形;(2)探究线段EG、GF、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AG=6,EG=2,求BE的长.【能力篇】一、选择题:11.(2018·辽宁省阜新市)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90°)沿EF折叠,使点A落在BC边的中点A1处,BC=8,那么线段AE的长度为( ).A.4 B.5 C.6 D.712.(2018·四川省攀枝花·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B边的中点,沿EC对折矩形ABCD,使B点落在点P处,折痕为EC,连结AP并延长AP交CD于F点,连结CP并延长CP交AD于Q点.给出以下结论:①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②∠PBA=∠APQ;③△FPC为等腰三角形;④△APB≌△EP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1 B.2 C.3 D.413.(2018·湖北省武汉·3分)如图,在⊙O中,点C在优弧上,将弧沿BC折叠后刚好经过AB的中点D.若⊙O的半径为,AB=4,则BC的长是()A. B.C.D.二、填空题:14. (2018·辽宁省葫芦岛市) 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CD的中点,将△BCE沿BE折叠后得到△BEF、且点F在矩形ABCD的内部,将BF延长交AD于点G.若=,则= .15.(2018·四川宜宾·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CB=2,点E为线段AB上的动点,将△CBE沿CE 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①当E为线段AB中点时,AF∥CE;②当E为线段AB中点时,AF=95;③当A、F、C三点共线时,AE=;④当A、F、C三点共线时,△CEF≌△AEF.三、解答与计算题:16.(2018·湖北省宜昌·11分)在矩形ABCD中,AB=12,P是边AB上一点,把△PBC沿直线PC折叠,顶点B 的对应点是点G,过点B作BE⊥CG,垂足为E且在AD上,BE交PC于点F.(1)如图1,若点E是AD的中点,求证:△AEB≌△DEC;(2)如图2,①求证:BP=BF;②当AD=25,且AE<DE时,求cos∠PCB的值;③当BP=9时,求BE•EF的值.17.(2018·广东·7分)如图,矩形ABCD中,AB>AD,把矩形沿对角线AC所在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1)求证:△ADE≌△CED;(2)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18.(2018•江苏盐城•10分)如图,在以线段为直径的上取一点,连接、.将沿翻折后得到.(1)试说明点在上;(2)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求证:为的切线;(3)在(2)的条件下,分别延长线段、相交于点,若,,求线段的长.【探究篇】19.(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12分)对给定的一张矩形纸片ABCD进行如下操作:先沿CE折叠,使点B落在CD边上(如图①),再沿CH折叠,这时发现点E恰好与点D重合(如图②)(1)根据以上操作和发现,求的值;(2)将该矩形纸片展开.①如图③,折叠该矩形纸片,使点C与点H重合,折痕与AB相交于点P,再将该矩形纸片展开.求证:∠HPC=90°;②不借助工具,利用图④探索一种新的折叠方法,找出与图③中位置相同的P点,要求只有一条折痕,且点P在折痕上,请简要说明折叠方法.(不需说明理由)20.(2018年江苏省宿迁)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动点E、F分别在边AB、CD上,将正方形ABCD 沿直线EF折叠,使点B的对应点M始终落在边AD上(点M不与点A、D重合),点C落在点N处,MN与CD交于点P,设BE=x,(1)当AM= 时,求x的值;(2)随着点M在边AD上位置的变化,△PDM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如变化,请说明理由;如不变,请求出该定值;(3)设四边形BEFC的面积为S,求S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S的最小值.几何图形折叠问题【疑难点拨】1.折叠(翻折)问题常常出现在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几何问题中,其实质是轴对称性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找到折叠前后不变量与变量,运用三角形的全等、相似及方程等知识建立有关线段、角之间的联系.2.折叠(翻折)意味着轴对称,会生成相等的线段和角,这样便于将条件集中.如果题目中有直角,则通常将条件集中于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3.矩形中的一次折叠通常利用折叠性质和平行线性质求角的度数,或者利用折叠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矩形中的两次或多次折叠通常出现“一线三直角”的模型(如图),从而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边或者角的度数.4.凡是在几何图形中出现“折叠”这个字眼时,第一反应即存在一组全等图形,其次找出与要求几何量相关的条件量.1.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2.折叠的性质:折叠的实质是轴对称,折叠前后的两图形全等,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基础篇】一、选择题:1..(2018•四川凉州•3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C落在C′处,BC′交AD于点E,则下到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D=BC′B.∠EBD=∠EDB C.△ABE∽△CBD D.sin∠ABE=【分析】主要根据折叠前后角和边相等找到相等的边之间的关系,即可选出正确答案.【解答】解:A、BC=BC′,AD=BC,∴AD=BC′,所以正确.B、∠CBD=∠EDB,∠CBD=∠EBD,∴∠EBD=∠EDB正确.D、∵sin∠ABE=,∴∠EBD=∠EDB∴BE=DE∴sin∠ABE=.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用排除法,证明A,B,D都正确,所以不正确的就是C,排除法也是数学中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2. (2017山东烟台)如图1,将一圆形纸片向右、向上两次对折后得到如图2所示的扇形AOB.已知OA=6,取OA的中点C,过点C作CD⊥OA交于点D,点F是上一点.若将扇形BOD沿OD翻折,点B恰好与点F重合,用剪刀沿着线段BD,DF,FA依次剪下,则剪下的纸片(形状同阴影图形)面积之和为().A.36π-108 B.108-32π C.2πD.π【考点】MO:扇形面积的计算;P9:剪纸问题.【分析】先求出∠ODC=∠BOD=30°,作DE⊥OB可得DE=OD=3,先根据S弓形BD=S扇形BOD﹣S△BOD求得弓形的面积,再利用折叠的性质求得所有阴影部分面积.【解答】解:如图,∵CD⊥OA,∴∠DCO=∠AOB=90°,∵OA=OD=OB=6,OC=OA=OD,∴∠ODC=∠BOD=30°,作DE⊥OB于点E,则DE=OD=3,∴S弓形BD=S扇形BOD﹣S△BOD=﹣×6×3=3π﹣9,则剪下的纸片面积之和为12×(3π﹣9)=36π﹣108,故答案为:36π﹣108.故选A3. (2017浙江衢州)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BC=6,将△ABC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CE交AD 于点F,则DF的长等于()A.B.C.D.【考点】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LB:矩形的性质.【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E=AB,∠E=∠B=90°,易证Rt△AEF≌Rt△CDF,即可得到结论EF=DF;易得FC=FA,设FA=x,则FC=x,FD=6﹣x,在Rt△CDF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关于x的方程x2=42+(6﹣x)2,解方程求出x.【解答】解:∵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对折,使△ABC落在△ACE的位置,∴AE=AB,∠E=∠B=90°,又∵四边形ABCD为矩形,∴AB=CD,∴AE=DC,而∠AFE=∠DFC,∵在△AEF与△CDF中,,∴△AEF≌△CDF(AAS),∴EF=DF;∵四边形ABCD为矩形,∴AD=BC=6,CD=AB=4,∵Rt△AEF≌Rt△CDF,∴FC=FA,设FA=x,则FC=x,FD=6﹣x,在Rt△CDF中,CF2=CD2+DF2,即x2=42+(6﹣x)2,解得x=,则FD=6﹣x=.故选:B.4.(2018·山东青岛·3分)如图,三角形纸片ABC,AB=AC,∠BAC=90°,点E为AB中点.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现交于点F.已知EF=,则BC的长是()A.B.32C.3 D.33【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EAF=45°,所以可求出∠AFB=90°,再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EF=AB,所以AB=AC的长可求,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C的长.【解答】解:∵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B=∠EAF=45°,∴∠AFB=90°,∵点E为AB中点,∴EF=12AB,EF=32,∴AB=AC=3,∵∠BAC=90°,∴BC=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求出∠AFB=90°是解题的关键.5.(2017乌鲁木齐)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F在AD上,点E在BC上,把这个矩形沿EF折叠后,使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G点处,若矩形面积为4且∠AFG=60°,GE=2BG,则折痕EF的长为()A.1 B.C.2 D.【考点】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LB:矩形的性质.【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F=GF、HE=CE、GH=DC、∠DFE=∠GFE,结合∠AFG=60°即可得出∠GFE=60°,进而可得出△GEF为等边三角形,在Rt△GHE中,通过解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及勾股定理即可得出GE=2EC、DC= EC,再由GE=2BG结合矩形面积为4,即可求出EC的长度,根据EF=GE=2EC即可求出结论.【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F=GF,HE=CE,GH=DC,∠DFE=∠GFE.∵∠GFE+∠DFE=180°﹣∠AFG=120°,∴∠GFE=60°.∵AF∥GE,∠AFG=60°,∴∠FGE=∠AFG=60°,∴△GEF为等边三角形,∴EF=GE.∵∠FGE=60°,∠FGE+∠HGE=90°,∴∠HGE=30°.在Rt△GHE中,∠HGE=30°,∴GE=2HE=CE,∴GH==HE=CE.∵GE=2BG,∴BC=BG+GE+EC=4EC.∵矩形ABCD的面积为4,∴4EC•EC=4,∴EC=1,EF=GE=2.故选C.二、填空题:6.(2018·辽宁省盘锦市)如图,已知Rt△ABC中,∠B=90°,∠A=60°,AC=2+4,点M、N分别在线段AC.AB 上,将△ANM沿直线MN折叠,使点A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线段BC上,当△DCM为直角三角形时,折痕MN的长为.【解答】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当∠CDM=90°时,△CDM是直角三角形,∵在Rt△ABC中,∠B=90°,∠A=60°,AC=2+4,∴∠C=30°,AB=AC=,由折叠可得:∠MDN=∠A=60°,∴∠BDN=30°,∴BN=DN=AN,∴BN=AB=,∴AN=2BN=.∵∠DNB=60°,∴∠ANM=∠DNM=60°,∴∠AMN=60°,∴AN=MN=;②如图,当∠CMD=90°时,△CDM是直角三角形,由题可得:∠CDM=60°,∠A=∠MDN=60°,∴∠BDN=60°,∠BND=30°,∴BD=DN=AN,BN=BD\1AB=,∴AN=2,BN=,过N作NH⊥AM于H,则∠ANH=30°,∴AH=AN=1,HN=,由折叠可得:∠AMN=∠DMN=45°,∴△MN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M=HN=,∴MN=.故答案为:或.7.(2018·山东威海·8分)如图,将矩形ABCD(纸片)折叠,使点B与AD边上的点K重合,EG为折痕;点C 与AD边上的点K重合,FH为折痕.已知∠1=67.5°,∠2=75°,EF=+1,求BC的长.【分析】由题意知∠3=180°﹣2∠1=45°、∠4=180°﹣2∠2=30°、BE=KE、KF=FC,作KM⊥BC,设KM=x,知EM=x、MF=x,根据EF的长求得x=1,再进一步求解可得.【解答】解:由题意,得:∠3=180°﹣2∠1=45°,∠4=180°﹣2∠2=30°,BE=KE、KF=FC,如图,过点K作KM⊥BC于点M,设KM=x,则EM=x、MF=x,∴x+x=+1,解得:x=1,∴EK=、KF=2,∴BC=BE+EF+FC=EK+EF+KF=3++,∴BC的长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翻折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8.(2018·湖南省常德·3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G处,点C落在点H处,已知∠DGH=30°,连接BG,则∠AGB= 75°.【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GE=BE,∠EGH=∠ABC=90°,从而可证明∠EBG=∠EGB.,然后再根据∠EGH﹣∠EGB=∠EBC﹣∠EBG,即:∠GBC=∠BGH,由平行线的性质可知∠AGB=∠GBC,从而易证∠AGB=∠BGH,据此可得答案.【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GE=BE,∠EGH=∠ABC=90°,∴∠EBG=∠EGB.∴∠EGH﹣∠EGB=∠EBC﹣∠EBG,即:∠GBC=∠BGH.又∵AD∥BC,∴∠AGB=∠GBC.∴∠AGB=∠BGH.∵∠DGH=30°,∴∠AGH=150°,∴∠AGB=∠AGH=75°,故答案为:7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翻折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三、解答与计算题:9.(2018·广东·7分)如图,矩形ABCD中,AB>AD,把矩形沿对角线AC所在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1)求证:△ADE≌△CED;(2)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出AD=BC、AB=CD,结合折叠的性质可得出AD=CE、AE=CD,进而即可证出△ADE ≌△CED(SSS);(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DEF=∠EDF,利用等边对等角可得出EF=DF,由此即可证出△DEF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B=CD.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C=CE,AB=AE,∴AD=CE,AE=CD.在△ADE和△CED中,,∴△ADE≌△CED(SSS).(2)由(1)得△ADE≌△CED,∴∠DEA=∠EDC,即∠DEF=∠EDF,∴EF=DF,∴△DEF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以及矩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矩形的性质结合折叠的性质找出AD=CE、AE=CD;(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DEF=∠EDF.10.(2018•山东枣庄•10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AF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点E处,过点E作EG∥CD交AF于点G,连接DG.(1)求证:四边形EFDG是菱形;(2)探究线段EG、GF、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AG=6,EG=2,求BE的长.【分析】(1)先依据翻折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证明∠DGF=∠DFG,从而得到GD=DF,接下来依据翻折的性质可证明DG=GE=DF=EF;(2)连接DE,交AF于点O.由菱形的性质可知GF⊥DE,OG=OF=GF,接下来,证明△DOF∽△ADF,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证明DF2=FO•AF,于是可得到GE、AF、FG的数量关系;(3)过点G作GH⊥DC,垂足为H.利用(2)的结论可求得FG=4,然后再△ADF中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D的长,然后再证明△FGH∽△FAD,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GH的长,最后依据BE=AD﹣GH求解即可.【解答】解:(1)证明:∵GE∥DF,∴∠EGF=∠DFG.∵由翻折的性质可知:GD=GE,DF=EF,∠DGF=∠EGF,∴∠DGF=∠DFG.∴GD=DF.∴DG=GE=DF=EF.∴四边形EFDG为菱形.(2)EG2=GF•AF.理由:如图1所示:连接DE,交AF于点O.∵四边形EFDG为菱形,∴GF⊥DE,OG=OF=GF.∵∠DOF=∠ADF=90°,∠OFD=∠DFA,∴△DOF∽△ADF.∴,即DF2=FO•AF.∵FO=GF,DF=EG,∴EG2=GF•AF.(3)如图2所示:过点G作GH⊥DC,垂足为H.∵EG2=GF•AF,AG=6,EG=2,∴20=FG(FG+6),整理得:FG2+6FG﹣40=0.解得:FG=4,FG=﹣10(舍去).∵DF=GE=2,AF=10,∴AD==4.∵GH⊥DC,AD⊥DC,∴GH∥AD.∴△FGH∽△FAD.∴,即=.∴GH=.∴BE=AD﹣GH=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四边形与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的应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2=FO•AF是解题答问题(2)的关键,依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GH的长是解答问题(3)的关键.【能力篇】一、选择题:11.(2018·辽宁省阜新市)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90°)沿EF折叠,使点A落在BC边的中点A1处,BC=8,那么线段AE的长度为( ).A.4 B.5 C.6 D.7【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A1E.∵△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8,∴AB=8.∵A1为BC的中点,∴A1B=4,设AE=A1E=x,则BE=8﹣x.在Rt△A1B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42+(8﹣x)2=x2,解得x=5.故答案为:5.故选B12.(2018·四川省攀枝花·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B边的中点,沿EC对折矩形ABCD,使B点落在点P处,折痕为EC,连结AP并延长AP交CD于F点,连结CP并延长CP交AD于Q点.给出以下结论:①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②∠PBA=∠APQ;③△FPC为等腰三角形;④△APB≌△EP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1 B.2 C.3 D.4解:①如图,EC,BP交于点G;∵点P是点B关于直线EC的对称点,∴EC垂直平分BP,∴EP=EB,∴∠EBP=∠EPB.∵点E为AB中点,∴AE=EB,∴AE=EP,∴∠PAB=∠PBA.∵∠PAB+∠PBA+∠APB=180°,即∠PAB+∠PBA+∠APE+∠BPE=2(∠PAB+∠PBA)=180°,∴∠PAB+∠PBA=90°,∴AP⊥BP,∴AF∥EC;∵AE∥C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故①正确;②∵∠APB=90°,∴∠APQ+∠BPC=90°,由折叠得:BC=PC,∴∠BPC=∠PBC.∵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ABP+∠PBC=90°,∴∠ABP=∠APQ,故②正确;③∵AF∥EC,∴∠FPC=∠PCE=∠BCE.∵∠PFC是钝角,当△BPC是等边三角形,即∠BCE=30°时,才有∠FPC=∠FCP,如右图,△PCF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故③不正确;④∵AF=EC,AD=BC=PC,∠ADF=∠EPC=90°,∴Rt△EPC≌△FDA(HL).∵∠ADF=∠APB=90°,∠FAD=∠ABP,当BP=AD或△BPC是等边三角形时,△APB≌△FDA,∴△APB≌△EPC,故④不正确;其中正确结论有①②,2个.故选B.13. (2018·湖北省武汉·3分)如图,在⊙O 中,点C 在优弧上,将弧沿BC 折叠后刚好经过AB 的中点D .若⊙O 的半径为,AB=4,则BC 的长是( )A .B .C .D .【分析】连接OD 、AC 、DC 、OB 、OC ,作CE ⊥AB 于E ,OF ⊥CE 于F ,如图,利用垂径定理得到OD ⊥AB ,则AD=BD=AB=2,于是根据勾股定理可计算出OD=1,再利用折叠的性质可判断弧AC 和弧CD 所在的圆为等圆,则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所以AC=DC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AE=DE=1,接着证明四边形ODEF 为正方形得到OF=EF=1,然后计算出CF 后得到CE=BE=3,于是得到BC=3 2.【解答】解:连接OD 、AC 、DC 、OB 、OC ,作CE ⊥AB 于E ,OF ⊥CE 于F ,如图, ∵D 为AB 的中点, ∴OD ⊥AB , ∴AD=BD=AB=2,在Rt △OBD 中,OD=22(5)2 =1, ∵将弧沿BC 折叠后刚好经过AB 的中点D .∴弧AC 和弧CD 所在的圆为等圆, ∴=,∴AC=DC , ∴AE=DE=1,易得四边形ODEF 为正方形, ∴OF=EF=1,在Rt △OCF 中,CF=22(5)1 , ∴CE=CF+EF=2+1=3, 而BE=BD+DE=2+1=3, ∴BC=3.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若出现圆的切线,必连过切点的半径,构造定理图,得出垂直关系.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垂径定理. 二、填空题:14. (2018·辽宁省葫芦岛市) 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是CD 的中点,将△BCE 沿BE 折叠后得到△BEF 、且点F 在矩形ABCD 的内部,将BF 延长交AD 于点G .若=,则= .【解答】解:连接GE .∵点E 是CD 的中点,∴EC=DE .∵将△BCE 沿BE 折叠后得到△BEF 、且点F 在矩形ABCD 的内部,∴EF=DE ,∠BFE=90°.在Rt △EDG 和Rt △EFG 中,∴Rt △EDG ≌Rt △EFG (HL ),∴FG=DG .∵=,∴设DG=FG=a,则AG=7a,故AD=BC=8a,则BG=BF+FG=9a,∴AB==4a,故==.故答案为:.15.(2018·四川宜宾·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CB=2,点E为线段AB上的动点,将△CBE沿CE 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②③(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①当E为线段AB中点时,AF∥CE;②当E为线段AB中点时,AF=95;③当A、F、C三点共线时,AE=;④当A、F、C三点共线时,△CEF≌△AEF.【考点】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LB:矩形的性质.【分析】分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1中,当AE=EB时,∵AE=EB=EF,∴∠EAF=∠EFA,∵∠CEF=∠CEB,∠BEF=∠EAF+∠EFA,∴∠BEC=∠EAF,∴AF∥EC,故①正确,作EM⊥AF,则AM=FM,在Rt△ECB中,EC==,,∵∠AME=∠B=90°,∠EAM=∠CEB,∴△CEB∽△EAM,∴=,∴=,∴AM=,∴AF=2AM=95,故②正确,如图2中,当A、F、C共线时,设AE=x.则EB=EF=3﹣x,AF=13﹣2,在Rt△AEF中,∵AE2=AF2+EF2,∴x2=(﹣2)2+(3﹣x)2,∴x=,,∴AE=,故③正确,如果,△CEF≌△AEF,则∠EAF=∠ECF=∠ECB=30°,显然不符合题意,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点评】本题考查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三、解答与计算题:16.(2018·湖北省宜昌·11分)在矩形ABCD中,AB=12,P是边AB上一点,把△PBC沿直线PC折叠,顶点B 的对应点是点G,过点B作BE⊥CG,垂足为E且在AD上,BE交PC于点F.(1)如图1,若点E是AD的中点,求证:△AEB≌△DEC;(2)如图2,①求证:BP=BF;②当AD=25,且AE<DE时,求cos∠PCB的值;③当BP=9时,求BE•EF的值.【分析】(1)先判断出∠A=∠D=90°,AB=DC再判断出AE=DE,即可得出结论;(2)①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出∠PGC=∠PBC=90°,∠BPC=∠GPC,进而判断出∠GPF=∠PFB即可得出结论;②判断出△ABE∽△DEC,得出比例式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AE=9,DE=16,再判断出△ECF∽△GCP,进而求出PC,即可得出结论;③判断出△GEF∽△EAB,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在矩形ABCD中,∠A=∠D=90°,AB=DC,∵E是AD中点,∴AE=DE,在△ABE和△DCE中,,∴△ABE≌△DCE(SAS);(2)①在矩形ABCD,∠ABC=90°,∵△BPC沿PC折叠得到△GPC,∴∠PGC=∠PBC=90°,∠BPC=∠GPC,∵BE⊥CG,∴BE∥PG,∴∠GPF=∠PFB,∴∠BPF=∠BFP,∴BP=BF;②当AD=25时,∵∠BEC=90°,∴∠AEB+∠CED=90°,∵∠AEB+∠ABE=90°,∴∠CED=∠ABE,∵∠A=∠D=90°,∴△ABE∽△DEC,∴,设AE=x,∴DE=25﹣x,∴,∴x=9或x=16,∵AE<DE,∴AE=9,DE=16,∴CE=20,BE=15,由折叠得,BP=PG,∴BP=BF=PG,∵BE∥PG,∴△ECF∽△GCP,∴,设BP=BF=PG=y,∴,∴y=,∴BP=,在Rt△PBC中,PC=,cos∠PCB==;③如图,连接FG,∵∠GEF=∠BAE=90°,∵BF∥PG,BF=PG,∴▱BPGF是菱形,∴BP∥GF,∴∠GFE=∠ABE,∴△GEF∽△EAB,∴,∴BE•EF=AB•GF=12×9=108.【点评】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折叠的性质,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17.(2018·广东·7分)如图,矩形ABCD中,AB>AD,把矩形沿对角线AC所在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1)求证:△ADE≌△CED;(2)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出AD=BC、AB=CD,结合折叠的性质可得出AD=CE、AE=CD,进而即可证出△ADE ≌△CED(SSS);(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DEF=∠EDF,利用等边对等角可得出EF=DF,由此即可证出△DEF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B=CD.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C=CE,AB=AE,∴AD=CE,AE=CD.在△ADE和△CED中,,∴△ADE≌△CED(SSS).(2)由(1)得△ADE≌△CED,∴∠DEA=∠EDC,即∠DEF=∠EDF,∴EF=DF,∴△DEF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以及矩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矩形的性质结合折叠的性质找出AD=CE、AE=CD;(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DEF=∠EDF.18.(2018•江苏盐城•10分)如图,在以线段为直径的上取一点,连接、.将沿翻折后得到.(1)试说明点在上;(2)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求证:为的切线;(3)在(2)的条件下,分别延长线段、相交于点,若,,求线段的长. 【答案】(1)解:连接OC,OD,由翻折可得OD=OC,∵OC是⊙O的半径,∴点D在⊙O上。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一、矩形中的折叠折叠后BG 和BH 在再过点A ′折叠使边与对角线BD 重形中根据勾股定合,然后再沿着则∠DFB 等于的位置,已知重合部分是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理清在每一个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8.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8,将其沿EF 折叠,则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9.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沿着折痕EF 折叠,使点B落在边AD 的中点G 处,求四边形BCFE 的面积注意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 10.如图,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上 不与A 、D 重合.MN 为折痕,折叠后B ’C ’与DN 交于P .(1)连接BB ’,那么BB ’与MN 的长度相等吗?为什么?(2)设BM =y ,AB ’=x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3)猜想当B 点落在什么位置上时,折叠起来的梯形MNC ’B ’面积最小?并验证你的猜想. 二、纸片中的折叠11.如图,有一条直的宽纸带,按图折叠,则∠α的度数等于( )C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及对称的性质,折叠的角与其对应角相等,和平角为180度的性质,注意△EAB是以折痕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12.如图,将一宽为2cm的纸条,沿BC,使∠CAB=45°,则后重合部分的面积为在折叠问题中,一般要注意折叠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将图形补充完整,对于矩形(纸片)折叠,折叠后会形成“平行线+角平分线”的基本结构,即重叠部分是一个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BC13.将宽2cm的长方形纸条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那么折痕PQ的长是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在矩形(纸片)折叠问题中,会出现“平行线+角平分线”的基本结构图形,即有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PQ 14.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DEF=20°,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由题意知∠DEF=∠EFB=20°图b∠GFC=140°,图c中的∠CFE=∠GFC-∠EFG15.将一张长为70 cm的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称轴EF折叠成如图的形状,若折叠后,AB与CD间的距离为60cm,则原纸片的宽AB是()16.一根30cm、宽3cm的长方形纸条,将其按照图示的过程折叠(阴影部分表示纸条的反面),为了美观,希望折叠完成后纸条两端超出点P的长度相等,则最初折叠时,求MA的长三、三角形中的折叠实践与运用:(1)将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BE(如图③);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BE上的点D’处,折痕为EG(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图⑤).求图⑤中∠α的大小.由于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角的对称轴,所以在三角形中的折叠通常都与角平分线有关。
四年级上册折叠问题易错点
四年级上册折叠问题易错点
四年级上册的折叠问题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
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首先,折叠问题主要涉及到图形的对称性
和折叠后的变化,学生在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易错点:
1. 对称性理解不清,学生可能会混淆图形的对称轴,导致在折
叠时出现错误。
他们需要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找到图
形的对称轴。
2. 折叠方向混淆,在折叠问题中,学生有时会弄混折叠的方向,导致最终的图形与预期不符。
他们需要明确理解折叠的方向,并在
解题时仔细思考折叠后的图形变化。
3. 折叠线的位置选择错误,有些学生在选择折叠线的位置时容
易出错,他们需要理解折叠线的作用,并能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折
叠线。
4. 折叠后图形的位置关系,学生在折叠后图形的位置关系上也
容易出现错误,他们需要注意折叠后各部分的位置关系,确保折叠
后的图形符合要求。
针对以上易错点,老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
同时,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际折叠操作,加强对折叠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四年级上册的折叠问题。
折叠几何综合专题---16道题目(含答案)
折叠几何综合专题---16道题目(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01如图,将矩形ABCD沿AF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点E 处,过点E作EG∥CD交AF于点G,连接DG.(1)求证:四边形EFDG是菱形;(2)探究线段EG,GF,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AG=6,EG=25,求BE的长.(1)证明:由折叠性质可得,EF =FD ,∠AEF =∠ADF =90°,∠EFA =∠DFA ,EG =GD ,∵EG ∥DC ,∴∠DFA =∠EGF , ∴∠EFA =∠EGF ,∴EF =EG =FD =GD ,∴四边形EFDG 是菱形;(2)解:EG 2=12GF ·AF .理由如下: 如解图,连接ED ,交AF 于点H ,∵四边形EFDG 是菱形,∴DE ⊥AF ,FH =GH =12GF ,EH =DH =12DE , ∵∠FEH =90°-∠EFA =∠FAE ,∠FHE =∠AEF =90°, ∴Rt △FEH ∽Rt △FAE ,∴EFAF =FHEF ,即EF 2=FH ·AF ,又∵FH =12GF ,EG =EF ,∴EG 2=12GF ·AF ;(3)解:∵AG =6,EG =25,EG 2=12AF ·GF ,∴(25)2=12(6+GF )·GF ,解得GF =4或GF =-10(舍),∴GF =4,∴AF =10.∵DF =EG =25,∴AD =BC =AF 2-DF 2=45,DE =2EH =2EG 2-(12GF )2=8,∵∠CDE +∠DFA =90°,∠DAF +∠DFA =90°,∴∠CDE =∠DAF ,∵∠DCE =∠ADF =90°,∴Rt △DCE ∽Rt △ADF ,∴EC DF =DE AF ,即EC 25=810,∴EC =855,∴BE =BC -EC =1255.02如图,将矩形ABCD 沿对角线BD 对折,点C 落在E 处,BE 与AD 相交于点F ,若DE =4,BD =8.(1)求证:AF =EF ;(2)求证:BF 平分∠ABD .证明:(1)在矩形ABCD 中,AB =CD ,∠A =∠C =90°, ∵△BED 是△BCD 对折得到的,∴ED =CD ,∠E =∠C ,∴ED =AB ,∠E =∠A ,(2分)又∵∠AFB =∠EFD ,∴△ABF ≌△EDF (AAS),∴AF =EF ;(4分)(2)在Rt △BCD 中,∵DC =DE =4,BD =8,∴sin ∠CBD =DC BD =12, ∴∠CBD =30°,(5分)∴∠EBD =∠CBD =30°,∴∠ABF=90°-30°×2=30°,(7分)∴∠ABF=∠EBD,∴BF平分∠ABD.(8分)03把一张矩形ABCD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A与点E重合,点C与点F 重合(E、F两点均在BD上),折痕分别为BH、DG。
强化训练 图形的折叠问题
(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巩固1.(2022·烟台模拟)如图,在△ABC中,∠ACB=90°,AC=8,BC=6,将△ADE沿DE翻折,使点A与点B重合,则CE的长为()A.198B.2C.254D.74D解析:设CE=x,则AE=8-x=EB.在Rt△BCE中,BE2=CE2+BC2,即(8-x)2=x2+62,解得x=74.故选D.2.(2022·泰山区模拟)如图,将矩形ABCD折叠,使点C和点A重合,折痕为EF,EF与AC交于点O.若AE=5,BF=3,则AO的长为()A. 5 B.35 2C.25D.45 C解析:∵矩形ABCD,∴AD∥BC,AD=BC,AB=CD.∴∠EFC=∠AEF.由折叠得∠EFC =∠AFE , ∴∠AFE =∠AEF .∴AE =AF =5. 由折叠得FC =AF ,OA =OC , ∴BC =3+5=8. 在Rt △ABF 中,AB =52-32=4, 在Rt △ABC 中,AC =42+82=45,∴OA =OC =25.故选C .3.(2022·舟山)如图,在扇形AOB 中,点C ,D 在AB 上,将CD 沿弦CD 折叠后恰好与OA ,OB 相切于点E ,F .已知∠AOB =120°,OA =6,则EF 的度数为________;折痕CD 的长为________.60° 46 解析:作O 关于CD 的对称点M ,连接MD 、ME 、MF 、MO ,MO 交CD 于N ,则ON =MN .∵将CD ︵沿弦CD 折叠,∴点D 、E 、F 、C 都在以M 为圆心,半径为6的圆上.∵将CD ︵沿弦CD 折叠后恰好与OA ,OB 相切于点E ,F ,∴ME ⊥OA ,MF ⊥OB . ∴∠MEO =∠MFO =90°.∵∠AOB =120°,∴四边形MEOF 中,∠EMF =360°-∠AOB -∠MEO -∠MFO =60°.即EF ︵的度数为60°.∵∠MEO =∠MFO =90°,ME =MF ,MO =MO , ∴△MEO ≌△MFO (HL).∴∠EMO =∠FMO =12∠FME =30°. ∴OM =ME cos ∠EMO =6cos 30°=43.∴MN =23. ∵MO ⊥DC , ∴DN =DM 2-MN 2=62-(23)2=26=12CD .∴CD =46.故答案为60°,46.4.(2022·东平月考)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6,BC =9,M 是BC 上的点,且CM =3,将矩形纸片ABCD 沿过点M 的直线折叠,使点D 落在AB 上的点P 处,点C 落在点C ′处,折痕为MN ,则线段AN 的长是________.4 解析:连接PM ,如图.∵AB =6,BC =9,CM =3, ∴BM =BC -CM =9-3=6.由折叠性质得,CD =PC ′=6,∠C =∠PC ′M =∠PBM =90°,C ′M =CM =3, 在Rt △PBM 和Rt △MC ′P 中, ⎩⎪⎨⎪⎧PM =MP BM =CP, ∴Rt △PBM ≌Rt △MC ′P (HL). ∴PB =C ′M =3.∴P A =AB -PB =6-3=3. 设AN =x ,则ND =9-x =PN . 在Rt △APN 中,AN 2+AP 2=PN 2, 即x 2+32=(9-x )2,解得x =4. ∴AN 的长是4. 故答案为4.5.(2021·抚顺)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痕EF 与AC 相交于点O ,连接BO .若AB =4,CF =5,则OB 的长为________.25 解析:连接AF ,过O 作OH ⊥BC 于H ,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痕EF 与AC 相交于点O , ∴AF =CF =5,OA =OC . 在Rt △ABF 中,BF =AF 2-AB 2=52-42=3,∴BC =BF +CF =8.∵OA=OC,OH⊥BC,AB⊥BC,∴O为AC中点,OH∥AB.∴OH是△ABC的中位线.∴BH=CH=12BC=4,OH=12AB=2.在Rt△BOH中,OB=BH2+OH2=42+22=25.故答案为25.6.(2021·巴中)如图,矩形AOBC的顶点A,B在坐标轴上,点C的坐标是(-10,8),点D在AC上,将△BCD沿BD翻折,点C恰好落在OA边上点E处,则tan∠DBE等于()A.34B.35C.33D.12D解析:∵四边形AOBC为矩形,且点C(-10,8),∴AC=OB=8,AO=BC=10,∠C=∠A=∠EOB=90°.∵△BCD沿BD翻折,点C恰好落在OA边上点E处,∴CD=DE,BC=BE=10.在Rt△OBE中,OE=BE2-OB2=102-82=6.设AD=m,则CD=DE=8-m.∵∠ADE+∠AED=∠AED+∠OEB=90°,∴∠ADE=∠OEB.∵∠A=∠AOB,∴△ADE∽△OEB.∴DADE=OEBE.即m8-m=610.解得m=3.∴DE=8-3=5.在Rt△BDE中,DE=5,BE=10,∴tan∠DBE=510=12.另一种思路:OE=6,则AE=4.在Rt△ADE中,(8-m)2+42=m2,解得m=5.∴DE=5.在Rt△BDE中,BE=10,∴tan∠DBE=510=12.故选D.能力提升7.(2022·宁阳检测)如图,在Rt△ABC中,∠ACB=90°,AC=4,BC=3,点D,E分别在AB,AC上,连接DE,将△ADE沿DE翻折,使点A的对应点F落在BC的延长线上,若FD平分∠EFB,则AD的长为()A.259B.258C.157D.207D解析:作DH⊥BC于H.在Rt△ABC中,∠ACB=90°,由勾股定理得AB=32+42=5.∵将△ADE沿DE翻折得△DEF,∴AD=DF,∠A=∠DFE.∵FD平分∠EFB,∴∠DFE=∠DFH.∴∠DFH=∠A.设DH=3x.在Rt△DHF中,sin∠DFH=sin A=35,∴DF=5x.∴BD=5-5x.∵△BDH∽△BAC,∴BDAB=DHAC.∴5-5x5=3x4.∴x=47.∴AD=5x=207.故选D.8.(2021·泰安)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AD>AB),使AB落在AD上,AE为折痕,然后将矩形纸片展开铺在一个平面上,E点不动,将BE边折起,使点B落在AE上的点G处,连接DE.若DE=EF,CE=2,则AD的长为______.4+22解析:由翻折的性质可知,EB=EB′,∠B =∠AB ′E =∠EB ′D =90°.在Rt △EBF 和Rt △EB ′D 中,⎩⎪⎨⎪⎧EF =ED EB =EB ′,∴Rt △EBF ≌Rt △EB ′D (HL). ∴BF =B ′D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C =∠CDB ′=∠EB ′D =90°. ∴四边形ECDB ′是矩形. ∴DB ′=EC =2. ∴BF =EC =2.由翻折的性质可知,BF =FG =2,∠F AG =45°,∠AGF =∠B =90°,∴AG =FG =2.∴AF =22.∴AB =AB ′=2+22. ∴AD =AB ′+DB ′=4+22. 故答案为4+22.9.(2022·岱岳区模拟)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为AD 的中点,连接BE ,将△ABE 沿BE 折叠得到△FBE ,BF 交AC 于点G ,求CG 的长.答案:327解析:延长BF 交CD 于H ,连接EH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CD ,∠D =∠DAB =90°,AD =CD =AB =1. ∴AC =AD 2+CD 2=12+12=2.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E =EF ,∠EAB =∠EFB =90°,∠AEB =∠FEB . ∵点E 是AD 的中点,∴AE =DE =EF . 在Rt △EHD 和Rt △EHF 中,⎩⎪⎨⎪⎧EH =EH ED =EF ,∴Rt △EHD ≌Rt △EHF (HL). ∴∠DEH =∠FEH . ∵∠DEF +∠AEF =180°, ∴2∠DEH +2∠AEB =180°. ∴∠DEH +∠AEB =90°. ∵∠AEB +∠ABE =90°, ∴∠DEH =∠ABE . ∴△EDH ∽△BAE . ∴ED AB =DH EA =12. ∴DH =14,CH =34. ∵CH ∥AB , ∴CG GA =CH AB =34. ∴CG =37AC =327.10.(2022·天津)将一个矩形纸片OABC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0,0),点A(3,0),点C(0,6),点P在边OC上(点P不与点O,C重合),折叠该纸片,使折痕所在的直线经过点P,并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Q,且∠OPQ=30°,点O的对应点O′落在第一象限.设OQ=t.(1)如图1,当t=1时,求∠O′QA的大小和点O′的坐标;(2)如图2,若折叠后重合部分为四边形,O′Q,O′P分别与边AB相交于点E,F,试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O′E的长,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3)若折叠后重合部分的面积为33,则t的值可以是__________.(请直接写出两个不同....的值即可)答案:(1)∠O′QA=60°点O′的坐标为(32,32)(2)O′E=3t-6,其中t的取值范围是2<t<3(3)3或103(答案不唯一,满足3≤t<23即可)解析:(1)在Rt△POQ中,∠OQP=90°-∠OPQ=60°.根据折叠,知△PO′Q≌△POQ,∴O′Q=OQ,∠O′QP=∠OQP=60°.∵∠O′QA=180°-∠O′QP-∠OQP,∴∠O′QA=60°.如图,过点O′作O′H⊥OA,垂足为H,则∠O′HQ=90°.∴在Rt△O′HQ中,得∠QO′H=90°-∠O′QA=30°.由t=1得OQ=1,则O′Q=1.在Rt△O′HQ中,QH=12O′Q=12,O′H=O′Q2-QH2=32.∴OH=OQ+QH=3 2.∴点O′的坐标为(32,32).(2)∵点A(3,0),∴OA=3.又∵OQ=t,∴QA=OA-OQ=3-t.由(1)知O′Q=t,∠O′QA=60°.∵四边形OABC是矩形,∴∠OAB=90°.在Rt△EAQ中,∠QEA=90°-∠EQA=30°.∴QA=12QE.∴QE=2QA=2(3-t)=6-2t.∵O′E=O′Q-QE,∴O′E=3t-6.如图,当点O′落在AB上时,OQ=O′Q=t,∠AQO′=60°,则∠AO′Q=30°.∴AQ=12O′Q=12t.∴t+12t=3.解得t=2.∴t的取值范围是2<t<3.(3)当点Q与点A重合时,AO′=3,∠DAO′=30°.∴AD=AO′cos 30°=23.则S△ADP=12×23×3=33.∴t=3时,重合部分的面积是33.从t=3之后重合部分的面积始终是33.当P与C重合时,OP=6,∠OPQ=30°,此时t=OP·tan 30°=23.∵P不能与C重合,∴t<23.∴3≤t<23都符合题意.拓展训练11.(2022·青岛)如图,已知△ABC,AB=AC,BC=16,AD⊥BC,∠ABC 的平分线交AD于点E,且DE=4.将∠C沿GM折叠使点C与点E恰好重合.下列结论正确的有:________.(填写序号)①BD=8;②点E到AC的距离为3;③EM =103;④EM∥AC.①④解析:∵AB=AC,BC=16,AD⊥BC,∴BD=DC=12BC=8.故①正确.如图,过点E作EF⊥AB于F,EH⊥AC于H.∵AD⊥BC,AB=AC,∴AD平分∠BAC.∴EH=EF.∵BE是∠ABD的角平分线,ED⊥BC,EF⊥AB,∴EF=ED.∴EH=ED=4.故②不正确.∵将∠C沿GM折叠使点C与点E恰好重合,∴EM=MC,DM+MC=DM+EM=CD=8.设DM=x,则EM=8-x.在Rt△EDM中,EM2=DM2+DE2,DE=4,∴(8-x)2=42+x2.解得x=3.∴EM=MC=5.故③不正确.设AE=a,则AD=AE+ED=4+a,BD=8,AB2=(4+a)2+82.∵S△ABES△BDE=12AB·EF12BD·ED=12AE·BD12ED·BD,∴AEED=ABBD.∴a4=AB8.∴AB=2a.∴(4+a)2+82=(2a)2.解得a=203或a=-4(舍去).∴tan C=ADDC=203+48=43.∵tan∠EMD=EDDM=43,∴∠C=∠EMD.∴EM∥AC.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④.12.(2022·肥城检测)如图,已知AD∥BC,AB⊥BC,AB=3,点E为射线BC上一个动点,连接AE,将△ABE沿AE折叠,点B落在点B′处,过点B′作AD的垂线,分别交AD,BC于M,N两点,当B′为线段MN的三等分点时,BE 的长为()A.32B.322C.32或322D.322或355D解析:①当MB′=13MN时,如图.Rt△AMB′中,AB′=AB=3,MB′=13AB=1,∴AM=AB′2-MB′2=22.∵AD∥BC,AB⊥BC,MN⊥AD,∴四边形ABNM是矩形.∴BN=AM=22,MN=AB=3.设BE=x,则B′E=x,EN=22-x.Rt△B′EN中,B′N=MN-MB′=2,EN2+B′N2=B′E2,∴(22-x)2+22=x2.解得x=32 2.∴BE的长为32 2.②当NB′=13MN时,如图:∵NB′=13MN=1,∴MB′=2.∴AM=5.设BE=y,同①可得y=355.∴BE的长为355.综上所述,BE的长为322或355.故选D.。
初一折叠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折叠问题解题技巧以下是 8 条关于初一折叠问题解题技巧:1. 嘿,你知道吗,对于初一的折叠问题,咱得先搞清楚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呀!就好像你把一张纸折起来,原来在一起的部分到了新位置还是对应的,懂不?比如有个长方形 ABCD 被折叠了,那折叠后的 A'和原来的A 可不就是相对应的嘛!2. 哇塞,要记住折叠问题里角度可是很关键的哦!你想想,原本的角和折过去之后的角是不是有很特别的关系呀。
就像有个三角形,某个角折叠后,原来的角就等于折过去形成的新角的两倍,这多有意思呀!3. 哎呀呀,别忘了在折叠问题里找等量关系呀!这就好比你找宝藏,得知道哪儿有线索。
比如一条边折叠后,这部分边就和另一部分边相等啦,是不是很神奇?像正方形折叠,边长不就有好多相等的关系嘛!4. 嘿,同学们,折叠问题中对称可是个宝啊!这不就像照镜子一样嘛,两边是对称的呀。
例如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线折叠,那两边可就完全对称了呀,这能帮我们找到很多有用信息呢!5. 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初一折叠问题里利用方程求解超厉害的哟!比如知道一些边的长度关系,那不就可以设个未知数,通过方程来求解其他边嘛。
就好像走迷宫,方程就是咱的指引呀!6. 哇哦,折叠问题有时候得倒过来想呢!别只盯着表面,多想想反向的情况呀。
好比一个图形折叠后的样子,咱得想着没折叠前是咋样的呀,是不是很有挑战性?7. 哈哈,在解折叠问题时要细心呀,一点小细节都不能放过!这就跟侦探找线索一样,少一点可能就解不出来啦。
就像有个很小的角度被忽略了,那整个题可能就做错啦,你说可不可怕?8. 总之,初一折叠问题就是个有趣的挑战呀!只要认真去分析,去发现那些隐藏的规律和线索,就一定能攻克它!就像爬山一样,过程可能辛苦,但爬到山顶看到风景的那一刻,一切都值得啦!。
空间几何中的折叠问题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空间几何中的折叠问题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空间几何的学习中,折叠问题是一个重要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考点。
通过折叠,可以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空间图形,从而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和抽象性。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探讨空间几何中的折叠问题,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折叠问题的基本概念折叠问题通常是指将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或折线进行折叠,使其成为一个空间几何体。
在这个过程中,图形的某些元素(如线段的长度、角度的大小等)保持不变,而有些元素则会发生变化。
例如,将一个矩形沿着其中一条边折叠,可以得到一个三棱柱;将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着斜边折叠,可以得到一个三棱锥。
二、折叠问题的关键知识点1、不变量在折叠过程中,有些量是不变的。
例如,折叠前后对应线段的长度不变,对应角度的大小不变。
2、垂直关系折叠前后,原来垂直的线段和平面在折叠后仍然垂直。
3、距离和角度的变化折叠后,某些线段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会发生变化,需要根据折叠的方式和几何关系进行重新计算。
三、例题分析例 1:已知矩形 ABCD 中,AB = 3,BC = 4。
现将矩形沿着对角线 AC 折叠,求折叠后点 B 到平面 ACD 的距离。
解:首先,通过勾股定理求出 AC 的长度:AC =√(AB²+ BC²) = 5设点 B 折叠后对应的点为 B',由于折叠前后三角形 ABC 的面积不变。
三角形 ABC 的面积= 1/2 × AB × BC = 1/2 × AC × h (h 为点 B 到平面 ACD 的距离)所以 h =(AB × BC) / AC =(3 × 4) / 5 = 12 / 5例 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ACB = 90°,AC = 2,BC = 1,将三角形 ABC 沿斜边 AB 折叠,得到三棱锥 C ABD。
求证:平面 CAD ⊥平面 BA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 图形的折叠问题
折叠对象有三角形、矩形、正方形、梯形等;考查问题有求折点位置、求折线长、折纸边长周长、求重叠面积、求角度、判断线段之间关系等;解题时,灵活运用轴对称性质和背景图形性质。
轴对称性质-----折线是对称轴、折线两边图形全等、对应点连线垂直对称轴、对应边平行或交点在对称轴上。
1. 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A C ,B C 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 E 折叠,使点C 落在A B
边上的点P 处.若48CDE ∠=°,则A P D ∠等于________________
2. 如图,Rt △ABC 中,∠ACB =90°,∠A =50°,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A ′处,折痕为CD ,则A D B '∠=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ABC 中,AB =12,AC =10,BC =9,AD 是BC 边上的高.将△ABC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
叠,使点A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DEF 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_ 4. 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 <∠B ,沿△ABC 的中线CM 将△CMA 折叠,使点A 落在点D 处,若CD 恰好与MB 垂直,则tanA 的值为
5. 已知,把矩形AOBC 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使OB ,OA 分别落在x 轴、y •轴上,点
A 的坐标为(0,
2,连结AB ,∠OAB=60°,将△ABC 沿AB 翻折,使C •点落在该坐标平面的D 处,AD 交x 轴于E ,则D 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如图,矩形AOCB 的两边OC 、OA 分别位于x 轴、y 轴上,点B 的坐标为B(
3
20 ,5),D 是边AB
上的一点,将△ADO 沿直线OD 翻折,使点A 恰好落在对角线OB 上的点E 处,若点E 在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该函数的解析式是
7. 在长为4宽为3的矩形纸片ABCD 中,先沿对角线BD 对折,点C 落在C ′位置,BC ′交
AD 于G ,.再折一次,使点D 与点A 重合,得折痕EN ,EN 交AD 于M.,则折痕EN=__________.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A '
B D
A
C D
D
A
C B
A '
8. 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DC ⊥BC ,将梯形沿对角线BD 折叠,点A 恰好落在DC 边上的点A ´处,若∠A ´BC =20°,则∠A ´BD 的度数为
_________________
9. 在△ABC 中,已知AB =2a ,∠A =30°,CD 是AB 边上的中线,若将△ABC 沿CD 对折起来,折叠后两个小△ACD 与△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恰好等于折叠前△
ABC 的面积的14
,有如下结论:①AC 边的长可以等于a ;②折叠前的△ABC 的面积可以
等于
32
a 2
;③折叠后,以A 、B 为端点的线段AB 与中线CD 平行且相等.其中正确结论的个
数是(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10. 如图,四边形OABC 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将边BC 折叠,使点B 落在边OA 的点D 处.已知折痕55=CE ,且4
3tan =∠EDA ,
求直线CE 与x 轴交点P 的坐标;
11. 将正方形ABCD 折叠,使顶点A 与CD 边上的点M 重合,折痕交AD 于E ,交BC 于F ,•
边AB 折叠后与BC 边交于点G .如果M 为CD 边上的任意一点,设AB=2a ,问△CMG 的
周长是否与点M 的位置有关?若有关,请把△CMG 的周长用含DM 的长x 的代数式表示;若无关,请说明理由.
A B
D
C
M
E
G
F
12. 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使点B 落到点B ′的位置,AB ′与CD 交于点E. (1)试找出一个与△AED 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2)若AB=8,DE=3,P 为线段AC 上的任意一点,PG ⊥AE 于G ,PH ⊥EC 于H ,试求PG+PH 的值,并说明理由.
13. 已知:在矩形AOBC 中,OB=4,OA=3.分别以OB,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
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
)0(>=
k x
k y 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将△CEF 沿
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O 的边长为6,两边OA 、OC 分别落在坐标轴上,点E
在射线BC 上,且BE=2CE ,将△ABE 沿直线AE 翻转,点B 落在点B 1处。
(1)请在图中作出点B 1及翻转后图形.(2)求点B 1的坐标。
15. OABC 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 为原点,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
上,OA =10,OC =6. (1)如图1,在OA 上选取一点G ,将△COG 沿CG 翻折,使点O 落
在BC 边上,记为E ,求折痕CG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2)如图2,在OC 上选取一点D ,将△AOD 沿AD 翻折,使点O 落在BC 边上,记为E ′. ①求折痕AD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②再作E ′F ∥AB ,交AD 于点F ,若抛物线y=-112
x 2
+h 过点F ,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判断它与直线AD 的交点的个数.
(3)如图3,一般地,在OC 、OA 上选取适当的点D ′、G ′,使纸片沿D ′G ′翻折后,点O 落在BC 边上,记E ″.请你猜想:折痕D ′G ′所在直线与②中的抛物线会有什么关系?用(1)中的情形验证你的猜想.
图1 图2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