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部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教材分析】本次“快乐读书吧”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以一本翻开的书为背景,呈现了一首童谣和一首儿歌作例子,创设了两个小伙伴对话交流的情境。

内容指向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兴趣,产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欲望,引导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

教学目标】1.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2.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教学重难点】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录制“如何阅读一本书---儿歌篇”微课。

3.制作好书推荐卡。

4.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带到学校。

教学过程】1、聊聊读书,童谣游戏揭题1.小朋友们,平时喜欢看书么?看什么书?2.你们看,这是小书虫,它呀也很爱读书,它的名字叫谣谣,来打个招呼吧,(贴板书:卡通谣谣)今天呀谣谣想和大家做游戏呢,一起来吧!3.有趣么?谁晓得我们读的是?4.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童谣和儿歌”,板书课题。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研究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介绍小书虫“谣谣”这个卡通研究伙伴,与学生互动玩童谣游戏,拉近与文本距离,初步感受儿歌和童谣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读童谣儿歌,激发阅读兴趣一)读《小刺猬理发》感受节奏、趣味。

1.听故事感知儿歌1)谣谣带来了一个好朋友,大家看!原来是小刺猬。

2)今天他要讲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想听么?3)多有趣的小故事啊,它啊其实是一首小儿歌呢(“小刺猬剃头”贴板书)一起读读题目吧。

2、读正确、流利。

1)自由读。

这首儿歌就藏在语文书16页。

请同学们听好自读提醒: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儿歌,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小朋友们读得那么当真,谁乐意读给大家听?3.读出儿歌节拍哎呦瞧瞧她会停顿,读得特别有节奏感!咱们像她那样试一试,可以拍手打节奏。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春天在哪里”,详细内容为童谣《春天在哪里》和儿歌《小燕子》;第二章“快乐的童年”,详细内容为童谣《捉迷藏》和儿歌《丢手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首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 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童谣和儿歌的欲望。

3. 通过学习童谣和儿歌,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童谣和儿歌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四首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录音机、磁带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童谣《春天在哪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理解童谣内容,体会春天的美好。

3. 学习儿歌《小燕子》:学生自主朗读,讨论儿歌中描述的小燕子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生机。

4.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小燕子的动作,进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例题讲解:针对童谣和儿歌的朗读技巧进行讲解,并进行示范。

6.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朗读童谣和儿歌,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7. 学习童谣《捉迷藏》和儿歌《丢手绢》: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这两首作品。

六、板书设计1. 《读读童谣和儿歌》2. 内容:春天在哪里:童谣《春天在哪里》、儿歌《小燕子》快乐的童年:童谣《捉迷藏》、儿歌《丢手绢》3. 朗读技巧:语气、节奏、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学到的童谣和儿歌,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童谣或儿歌。

2. 答案示例: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这里。

绿草如茵,花开满地。

小燕子飞来飞去,忙着捉虫子。

我们一起去找春天,春天就在我们心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指导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指导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童谣和儿歌。

(3)能够理解童谣和儿歌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集体朗读、个人朗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5篇课文,分别是《小鸭子》、《小猴子》、《小燕子》、《小青蛙》和《小松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流利地朗读童谣和儿歌。

(3)理解童谣和儿歌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童谣和儿歌的朗读节奏和情感把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童谣和儿歌的内容。

2. 互动教学法:采用集体朗读、个人朗读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2. 学习生字词:(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

3. 朗读童谣和儿歌:(1)让学生集体朗读,注意朗读节奏和情感把握。

(2)引导学生个人朗读,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感情。

4. 理解童谣和儿歌:(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童谣和儿歌的理解和感受。

(2)针对童谣和儿歌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童谣和儿歌,进行自主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评价学生在朗读、分享等方面的表现,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捉迷藏》和《小白船》四首童谣和儿歌。

通过学习这些充满童趣的作品,让学生感受语言韵律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首童谣和儿歌,体会其中的韵律美。

2. 通过学习,了解童谣和儿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童谣和儿歌,了解其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韵律美,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录音机、磁带、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四首童谣和儿歌的封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童谣和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小兔子乖乖》(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2)学生自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讨论:这首儿歌的特点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4)实践:分组表演儿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学习《两只老虎》(1)学生听录音,感受韵律美。

(2)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讨论:这首童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句?(4)实践:学生自编动作,表演童谣。

4. 学习《捉迷藏》和《小白船》(1)学生自读,体会韵律美。

(2)讨论:这两首童谣和儿歌有哪些共同点?它们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3)实践:学生合作,将四首童谣和儿歌串联起来表演。

(2)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童谣和儿歌,以及学习心得。

(3)拓展: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童谣和儿歌,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读读童谣和儿歌2. 板书内容:《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捉迷藏》《小白船》童谣和儿歌特点:韵律美、生动形象、富有童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童谣或儿歌,朗读并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签字确认。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单元,主要围绕童谣和儿歌展开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二章节《春天在哪里》中的童谣和儿歌,通过学习这些充满韵律和趣味的内容,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童谣和儿歌,感受其韵律美。

2. 学会运用简单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创作简单的童谣和儿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童谣和儿歌的韵律特点,学会创作简单的童谣和儿歌。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和欣赏童谣和儿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歌曲,谈谈对春天的印象。

(2)引导学生说出歌曲中的春天元素,如花儿、草儿、鸟儿等。

2. 新课内容呈现:(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春天在哪里》童谣,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2)分析童谣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讲解儿歌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儿歌。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个春天的事物,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简单的童谣。

4.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如:“草地上,绿油油,什么在跳跃?”(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例题,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儿歌。

(2)同学间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春天在哪里2. 内容:童谣:春天在哪里儿歌特点:韵律美、简洁明快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创作提示:选择春天事物,运用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童谣或儿歌。

答案示例:春天来,花儿笑,鸟儿唱,草儿跳。

阳光下,欢声笑语,我们一起找春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童谣和儿歌,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主要围绕“读读童谣和儿歌”的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童谣和儿歌》的详细内容,通过学习《小兔子乖乖》、《捉泥鳅》等经典童谣和儿歌,让学生感受语言韵律美,培养语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童谣和儿歌,并能熟练朗读和背诵。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童谣和儿歌的韵律特点,并能自主创作。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童谣和儿歌,感受语言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小兔子乖乖》的视频,让学生跟着视频一起唱,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小兔子乖乖》和《捉泥鳅》,让学生注意韵律和节奏。

(2)分析两首作品的韵律特点,如押韵、重复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朗读童谣和儿歌,互相纠正发音和韵律。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示范朗读,给予表扬和鼓励。

4.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童谣或儿歌,进行创作,要求用韵律和节奏表达一定的意义。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2)教师评价每组作品,给予指导和表扬。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童谣和儿歌的韵律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读读童谣和儿歌》2. 内容:(1)童谣和儿歌的韵律特点(2)例题:《小兔子乖乖》、《捉泥鳅》(3)小组合作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首童谣或儿歌,要求用韵律和节奏表达一定的意义。

2. 答案:学生作品(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课后可让学生收集更多童谣和儿歌,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读读童谣和儿歌》。

主要内容包括:课文《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小老鼠上灯台》和《捉泥鳅》的学习与欣赏,以及与之相关的童谣和儿歌的朗读与演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四首童谣和儿歌,并能熟练朗读和演唱。

2. 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 通过童谣和儿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欣赏与演唱。

教学重点:四首童谣和儿歌的学习,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卡片等。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儿歌《小兔子乖乖》,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演唱,引导学生进入童谣和儿歌的世界。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小兔子乖乖》: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分析歌词内容,教授歌曲演唱技巧。

(2)学习《两只老虎》: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这首儿歌。

(3)学习《小老鼠上灯台》: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和演唱,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学习《捉泥鳅》: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这首歌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喜欢的童谣或儿歌进行演唱,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读读童谣和儿歌》2. 内容:四首童谣和儿歌的歌词及重点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选择一首本节课学习的童谣或儿歌,将其演唱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学生实际演唱效果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 在课后拓展中,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有趣的童谣和儿歌,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 优质教案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 优质教案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质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中的“读读童谣和儿歌”。

通过阅读童谣和儿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童谣和儿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阅读童谣和儿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喜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理解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会阅读童谣和儿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学习材料2. 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3. 童谣和儿歌音频、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播放一首童谣,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摇摆身体,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2. 老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熟悉的童谣和儿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内容学习1. 老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童谣和儿歌,让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老师讲解童谣和儿歌的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3.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谣和儿歌,并尝试朗读出来。

三、课堂互动1. 老师邀请学生上台表演自己喜欢童谣和儿歌,并给予鼓励和点评。

2. 学生进行“童谣和儿歌”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总结与拓展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童谣和儿歌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1.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2. 内容:童谣和儿歌的特点、阅读方法、课堂互动、课后作业等。

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中的童谣和儿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和儿歌,与同学分享并尝试朗读。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读《摇摇船》《小刺猬理发》,学习“读好——读懂”的阅读童谣和儿歌方法。

2.多种形式读童谣和儿歌,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推荐阅读书目,制定阅读计划。

4.乐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书籍,体会分享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多种形式读童谣和儿歌,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任务一童谣儿歌我熟悉孩子们,喜欢童谣和儿歌吗?咱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读过的童谣。

一首童谣就是一首美丽的小诗,请看,这是《春节童谣》,我们一起拍手读一读。

大家的声音真好听!过春节可真热闹!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我们来合作着读《谁会飞》,老师读问句,大家回答,还可以边读边带上动作演一演。

多么有趣的童谣和儿歌呀!还有很多童谣和儿歌,他们都藏在童谣和儿歌百宝箱里。

这节课我们一起做一个小小的魔术师——齐读课题:读读童谣和儿歌,去寻找打开童谣和儿歌百宝箱金钥匙。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童谣——摇摇船。

任务二童谣儿歌我会读一、好听的童谣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好轻声词。

读好童谣,要读好里面的轻声词,读正确。

看看这首童谣中有哪些轻声词。

(生找到宝宝这个轻声词)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轻声词。

2.读好听(1)这么好玩有趣的童谣,不仅要把它读正确,还要把它读好听,怎么读好听呢?观察老师圈出来的这些生字的拼音,有什么相同点? 这就是韵脚。

(2)在儿歌和童谣中,每一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经常都是相同或相似的,这样的字叫做韵脚,童谣和儿歌之所以读起来读起来朗朗上口,好听又有韵味,就是因为加入了韵脚,所以要想把童谣读得更好听,就要把韵脚读响亮,声音拉长了,再来试一试。

(3)每一首童谣都有自己的节奏,读童谣要读出节奏,可以这样读——请大家一起读——3.读好玩(1)童谣不仅可以读好听,还可以读得很好玩呢,想一想,我们刚才在读《春节童谣》时怎么读的? (出示做动作读)(2)请大家伸出小手,让我们边拍手边来读。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课题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课时日期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摇摇船》和《小刺猬理发》两首儿歌,初步感受读儿歌、童谣的快乐。

教学目标2、引导学生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3、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儿歌和童谣产生兴趣,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的感受。

教学准备从家里带一本儿歌童谣的书、准备一些儿歌和童谣。

预要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平时喜欢读书吗?你们读过哪些书或者故事?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书和故事。

2、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儿歌和童谣吗?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快乐读书吧》,跟大家一起《读读童谣和儿歌》。

4、板书课题: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2、读一读《摇摇船》和《小刺猬理发》,激发阅读兴趣1、出示儿歌童谣《摇摇船》和《小刺猬理发》。

2、引导学生读一读,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摇摇船》和《小刺猬理发》两首儿歌读通顺,读流畅。

分别指生朗读《摇摇船》和《小刺猬理发》,相机正音。

师生一起朗读《摇摇船》和《小刺猬理发》。

采用多种形式练朗读《摇摇船》和《小刺猬理发》: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边做动作边读等等。

3、指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这两首童谣和儿歌吗?为什么?学生谈一谈自己朗读两首儿歌的感触感染,教师小结:童谣和儿歌是专门给孩子们编的,内容风趣,节奏轻快,有的能够边玩游戏边读。

而童谣照旧很久以前就流传下来的,我们的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是读着这些童谣长大的。

4、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读一读《摇摇船》和《小刺猬理发》,再次指导学生感触感染朗读儿歌和童谣的快乐5、教师指导:同学们,课外书上的儿歌和童谣其实非常多,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些儿歌和童谣,人人都会读吗?6、出示两首课外的童谣和儿歌,引导学生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
教案一:童谣学唱
教学目标:
1. 学习童谣,并能正确流利地唱出其中的歌词。

2. 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教学准备:
1. 提前准备好多首童谣歌曲,如《小兔子乖乖》《捕鱼歌》《小星星》等。

2. 音乐播放器。

3. 音乐教具,如鼓、小铃铛等。

教学过程:
1. 温习已学童谣:开始前,请温习之前的童谣,让孩子们能够回忆和唱出已经学过的童谣歌曲。

2. 引入新童谣:播放一首新的童谣歌曲,让孩子们先聆听。

再次播放时,可指导孩子们一起跟唱,注意帮助孩子们掌握歌曲的节奏和动作。

3. 分组学唱: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学唱不同的童谣歌曲。

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增加活动趣味性,看哪个小组能够更快地学会并唱得更好。

4. 全体合唱: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学习的童谣歌曲,全体合唱。

在合唱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
能力。

5. 创编动作: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创编童谣的动作,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情感来设计相应的动作。

让孩子们展示他们的创意,并一起进行合唱,增加乐趣和互动。

6. 整理成果:将学唱的童谣歌曲录制下来,制作成视频或者音频文件。

可以在家长会或者其他活动中展示,给孩子们一个展示的机会,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延伸:
1. 鼓励孩子们尝试自己编写童谣歌词,可以以日常生活、动物、自然等为题材,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组织孩子们进行童谣创作比赛,评选出最佳的童谣作品,并进行表演或录制。

3. 学唱经典的儿童歌曲,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小红帽》等,丰富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二章节。

详细内容为:童谣《小兔子乖乖》,儿歌《捉泥鳅》、《小燕子》、《数鸭子》。

通过学习这些童谣和儿歌,让学生感受语言韵律美,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

2.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对语言韵律美的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歌《捉泥鳅》的韵律感和童谣《小兔子乖乖》的角色扮演。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卡片、挂图等。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小兔子、小燕子等动物的动作,引导他们感受动物的特点。

(2)例题讲解:以童谣《小兔子乖乖》为例,讲解韵律感和角色扮演。

2. 新课学习(15分钟)(1)学习童谣《小兔子乖乖》,引导学生感受韵律美。

(2)学习儿歌《捉泥鳅》、《小燕子》、《数鸭子》,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韵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朗读和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

(2)角色扮演,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和表情,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有趣的童谣和儿歌,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童谣《小兔子乖乖》2. 儿歌《捉泥鳅》、《小燕子》、《数鸭子》3. 韵律感、角色扮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练朗读和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

(2)模仿动物的动作和表情,表演童谣和儿歌。

2. 答案:(1)课后自行练习,家长监督。

(2)下节课进行课堂表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儿歌《捉泥鳅》的韵律感和童谣《小兔子乖乖》的角色扮演。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指导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指导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指导教案第一章:认识童谣和儿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谣和儿歌的概念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 童谣和儿歌的定义。

2. 童谣和儿歌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童谣和儿歌的概念及特点。

2. 采用示例法,让学生感受童谣和儿歌的韵味。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童谣和儿歌的了解。

2. 讲解童谣和儿歌的定义及特点。

3. 示例讲解,让学生感受童谣和儿歌的韵味。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童谣和儿歌。

五、作业布置:1. 课后搜集自己喜欢的童谣和儿歌,下节课分享。

2. 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童谣或儿歌,下节课展示。

第二章:学习童谣和儿歌的韵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谣和儿歌的韵律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韵律感。

二、教学内容:1. 童谣和儿歌的韵律特点。

2. 韵律感的培养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童谣和儿歌的韵律特点。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感受和培养韵律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童谣和儿歌韵律的了解。

2. 讲解童谣和儿歌的韵律特点。

3. 实践练习,让学生感受和培养韵律感。

4. 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韵律感。

五、作业布置:1. 课后搜集有关韵律的童谣和儿歌,下节课分享。

2. 尝试创作一首具有韵律感的童谣或儿歌,下节课展示。

第三章:感受童谣和儿歌的魅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体验童谣和儿歌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童谣和儿歌的魅力所在。

2. 感受童谣和儿歌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童谣和儿歌的魅力。

2. 采用欣赏法,让学生感受童谣和儿歌的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童谣和儿歌魅力的认识。

2. 讲解童谣和儿歌的魅力所在。

3. 欣赏经典童谣和儿歌,让学生感受其魅力。

2017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

2017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

2017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第一篇:2017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

(重点)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难点)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教师)2.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带到学校。

(学生)教学过程一、背诵童谣,激发情感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欢的一首童谣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2.导学: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可以看出,儿歌和童谣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设计意图: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儿歌和童谣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

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尝试提问,感受阅读(一)学习童谣——《摇摇船》。

1.导入:同学们,童谣《摇摇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幸福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谣《摇摇船》。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谁在摇船?他要摇船去哪儿?他是怎么摇的呢?…………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童谣,看看能不能从童谣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童谣。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童谣,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 5.学生按要求自学童谣。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童谣。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单元中的第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捉泥鳅》等经典童谣和儿歌,通过学习这些充满韵律和趣味的童谣,让孩子们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童谣和儿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 通过学习童谣和儿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童谣和儿歌的韵律、节奏掌握。

2.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童谣和儿歌挂图。

2. 学具:课本、铅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小兔子乖乖》儿歌,让孩子们感受童谣的韵律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学习:a. 学习《小兔子乖乖》: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讲解韵律和节奏,指导学生背诵。

b. 学习《两只老虎》: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c. 学习《捉泥鳅》:结合挂图,让学生边看边学,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所学童谣,进行朗读和表演,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读读童谣和儿歌》2. 内容:列出本节课所学的三首童谣和儿歌,标注韵律和节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选择一首进行表演。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针对他们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有趣的童谣和儿歌,与同学进行分享,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同时,可组织一次童谣和儿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童谣和儿歌的韵律、节奏掌握。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具体要求。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指导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指导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童谣和儿歌。

(2)能够理解童谣和儿歌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

(3)能够背诵指定的童谣和儿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演等多种方式,感受童谣和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创作自己的童谣和儿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5首童谣和儿歌,分别是《小鸭子》、《小星星》、《小白兔》、《小松鼠》和《小青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童谣和儿歌。

(2)理解童谣和儿歌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

(3)背诵指定的童谣和儿歌。

2. 教学难点:(1)童谣和儿歌中的生字词。

(2)童谣和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动作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童谣和儿歌的内容。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创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童谣和儿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1)准备童谣和儿歌的课件或黑板报。

(2)准备相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童谣和儿歌。

(3)学习童谣和儿歌:①让学生听童谣和儿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②引导学生跟读童谣和儿歌,注意纠正发音。

③分析童谣和儿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

④让学生背诵童谣和儿歌。

(4)实践环节:①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表演童谣和儿歌。

②选取代表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单元,主要围绕童谣和儿歌的主题展开,内容包括教材第二章节《春天的歌》,详细内容为学习儿歌《小燕子》、《春天在哪里》、《小白船》等,通过学习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儿歌,并能熟练朗读和背诵。

2. 培养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 通过学习儿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歌的韵律和节奏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儿歌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儿歌《小燕子》,让学生跟读,并注意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3. 例题讲解:讲解《春天在哪里》这首儿歌,引导学生关注儿歌的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小白船》,并尝试背诵。

5.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儿歌朗读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读读童谣和儿歌》2. 内容:a. 儿歌《小燕子》b. 儿歌《春天在哪里》c. 儿歌《小白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儿歌,编写一首关于春天的童谣。

2. 答案示例:春天到,花儿笑,小燕子,飞得高。

春天在哪里?在小朋友的心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其他关于春天的儿歌和童谣,与同学分享,拓宽知识面。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儿歌的韵律和节奏感。

2. 例题讲解:讲解《春天在哪里》这首儿歌,引导学生关注儿歌的词语和句子。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启动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启动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启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童谣和儿歌,感受童谣和儿歌的童趣。

2.多种形式读童谣和儿歌,感受阅读的快乐。

3.推荐阅读书目,乐于与同学分享阅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回顾和新授童谣儿歌中,梳理读童谣和儿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多种形式读童谣和儿歌,感受童谣和儿歌的乐趣。

教学准备:学生录音、学生表演读视频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快乐忆童谣一、谈话导入1.回顾所学儿歌《在一起》,拍手读。

《剪窗花》,做动作读。

2.读课题,继续和童谣、儿歌交朋友。

3.读准轻声词:读读。

4.儿歌大多数都是由作家创作的,而童谣大多是民间口头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

板块二:学习《摇摇船》——快乐学童谣一、引入学习伙伴“乐乐”1.播放乐乐音频。

2.猜猜,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二、乐学《摇摇船》(一)学习第一个小妙招:读正确1.关注轻声——读亲切。

(1)读题目,说发现:“摇摇”是轻声词。

(2)再找找,还有没有轻声词?(3)小结:童谣和儿歌中有很多轻声词,读准轻声就可以把童谣读得亲切、自然。

2.借助拼音——读正确(1)借助拼音,读准童谣。

(2)个别读,相机正音。

(3)全班读。

(二)学习第二个小妙招:读好听1.发现韵脚(1)关注圈画的生字:摇桥宝包糕,说说你的发现。

(2)齐读韵脚,读响韵脚。

(3)小结:要想把童谣读得好听,就要把韵脚读得又响又亮。

2.读出节奏(1)快节奏伴奏读童谣。

(2)慢节奏伴奏读童谣。

(3)小结:用不同的节奏读童谣,真好听。

(三)学习第三个小妙招:读好玩1.拍手读童谣,全班齐拍手读。

2.动作读童谣(1)小组练做动作。

(2)小老师教学做动作。

3.游戏读(1)播放录音,激趣读童谣。

(2)学着乐乐的样子,和小伙伴一边做游戏一边读童谣。

4.联结情感,读出幸福感(1)去外婆家做什么?(2)去外婆家还可以做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3)小结:多么快乐的外婆家的时光呀,带着幸福的感觉读一读。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1)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1)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原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章节,主要详细内容包括《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经典童谣和儿歌,通过学习这些充满韵律和趣味的童谣儿歌,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

2. 培养学生对语言韵律的感知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创编童谣和儿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本节课的童谣和儿歌,感受语言韵律美。

难点:创编童谣和儿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录音机、童谣和儿歌卡片。

学具: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小兔子乖乖》儿歌,让学生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新课学习:(1)学习《小兔子乖乖》童谣,引导学生跟读、模仿,体会童谣的韵律。

(2)学习《两只老虎》儿歌,让学生自由发挥,创编动作,增强课堂趣味性。

(3)学习《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儿歌,讨论儿歌中的家庭亲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童谣或儿歌,进行朗读和表演。

4. 创编环节:学生自由发挥,创编一首关于春天或动物的童谣或儿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读读童谣和儿歌》2. 内容:(1)小兔子乖乖(2)两只老虎(3)大头儿子小头爸爸3. 创编提示:春天、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抄写下来,并背诵给家长听。

答案:略。

2. 拓展作业:以春天或动物为主题,创编一首童谣或儿歌,明天课堂上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童谣和儿歌,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韵律美,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创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一年级整本书阅读《读读童谣和儿歌》导读课教学设计

一年级整本书阅读《读读童谣和儿歌》导读课教学设计

一年级整本书阅读《读读童谣和儿歌》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要诵读儿歌和童谣,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次整本书阅读推荐的书目是《读读童谣和儿歌》,目标指向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兴趣,产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欲望,引导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阅读一本书。

2.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3.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阅读一本书。

2.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

你们看这幅熟悉吗?学生一起读,一起唱。

总结并揭题:像这种又能读又能唱的儿歌就叫做童谣。

今天我们就走进童谣的世界一起来读读童谣和儿歌。

二、识童谣。

1.出示《读读童谣和儿歌》这套书的封面。

引导学生观察,并寻找这四本书有什么不同,重点说明内容的不同。

2.与学生讨论童谣的价值和这本书神奇的地方。

3.了解各个不同种类的童谣。

a播放《丢手绢》视频,了解和游戏相关的儿歌就叫做游戏歌;b学生试读《数青蛙》,发现儿歌中出现了许多数字,这就是数字谣;c出示熟悉的课文中的儿歌《姓氏歌》,与老师配合一问一答的方式朗读,了解问答谣;d出示《颠倒歌》,引导学生发现儿歌叙述中有意地前后调换了主语和宾语,了解这种别具一格的儿歌形式就叫颠倒谣;e出示经典儿歌《四是四》学生展示读发现绕口的特点,了解绕口令。

多种方式了解不同种类的童谣,激起学生探索欲。

三、知童谣。

1.引导学生翻开课本找到快乐阅读吧,学生畅读。

2.出示第一首童谣《摇摇船》,提出第一个要求,要想把童谣读得好,首先要读得准确。

出示童谣秘诀:a借助拼音朋友b读好轻声。

3.观察,想一想是谁会唱《摇摇船》,提出读童谣还可以读得好玩。

a加动作读,学生模仿妈妈哄小孩子睡觉的动作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

(重点)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难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教师)
2.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带到学校。

(学生)
教学过程
一、背诵童谣,激发情感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欢的一首童谣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2.导学: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可以看出,儿歌和童谣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设计意图: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儿歌和童谣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

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尝试提问,感受阅读
(一)学习童谣--《摇摇船》。

1.导入:同学们,童谣《摇摇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幸福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谣《摇摇船》。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谁在摇船?
他要摇船去哪儿?
他是怎么摇的呢?
…………
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童谣,看看能不能从童谣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童谣。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童谣,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
5.学生按要求自学童谣。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童谣。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3)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预设一:
外婆为什么叫'我'好宝宝?
①导学:你的外婆都什么时候叫你好宝宝呢?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小结:对呀,你们的想法都对。

这么懂事的宝宝外婆怎么能不喜欢呢?
预设二:
摇船怎么会摇出那么多好吃的?
①导学:对呀,明明是摇船,怎么还摇出好吃的了?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教师追问:如果是你摇船,摇到外婆家,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你高兴吗?读出你此刻的心情。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童谣。

7.指导学生比赛背诵童谣。

8.学生边背童谣边做动作。

(二)学习儿歌--《小刺猬理发》。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小刺猬吗?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小刺猬为什么要去理发?
谁给小刺猬理的发?
小刺猬理完发漂亮吗?
…………
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儿歌,看看能不能从儿歌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儿歌。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儿歌,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看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

5.学生按要求自学儿歌。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儿歌。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3)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预设:为什么小刺猬最后成了小娃娃呢?(如果学生提不出来这个问题可以教师问。

)
①导学:你真聪明,问题提得真好,是呀,明明是小刺猬,最后怎么成了小娃娃呢?谁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教师追问:男孩子头发长了就像小刺猬,你看见过谁的头发像小刺猬吗?这样好看吗?(出示刺猬头型的男孩)
④导学:对呀,男孩子头发长了就要去理发,那女孩子头发长了,又一直不理发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说出要留长头发的话,平时要勤洗头。

)
⑤小结:天气渐渐热了,小朋友的头发长了,容易出汗,也容易生小虫子,有的头发弄到眼睛里,细菌也会影响我们的视力,所以我们要经常洗头、经常理发。

预设:
小刺猬是怎样理发的?
①学生尝试解答。

②导学:你们有没有去过理发店理发呢?理发师是怎么给你理发的?(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出示词语:嚓嚓嚓,引导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

小刺猬去理发后变干净变漂亮了,我们以后可一定要经常洗头发,经常理发,这样你们才能健健康康、漂漂亮亮的!
7.指导学生比赛背诵儿歌。

8.听儿歌,边跟着做动作边唱。

三、借助插图,学会分享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什么?
2.导学:对呀,与人分享是一种快乐,下面就和小组同学像书上的小朋友那样学会分享!
3.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里读一读或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儿歌或童谣,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童谣或儿歌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有的同学也会这个儿歌或童谣,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4.和同学交换自己带的书,也可以和同学一起读一本书。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里读一读或背一背自己读过的童谣或儿歌,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倾听能力。

'交换读书'和'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分享读书的快乐。

四、布置作业
1.请爸爸、妈妈带你到书店逛一逛,选一选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

2.把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背给喜欢的人听。

设计意图:将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和背诵、分享。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

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

教学中,我注重将学习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童谣和儿歌后,进而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分享读书的幸福。

一系列教学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注重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从而使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并获得了分享阅读带来的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