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复合生态与生态基础设施
城市与环境热点话题
城市与环境热点话题
1、生态城市一越来越被人们熟悉的一种发展方向
生态城市的内涵--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5个层面,即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代谢、生态景观整合和生态意识培养。
从本质意义上来说,生态城市是一个要求城市各种主客体要素处于高效、有机协同状态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现代化的需要。
生态文明已经被明确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方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城市生态化是现代城市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创造城市高质量生活、吸纳更多农村人口、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保持城市活力的重要保证。
同时城市生态化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传统工业化必然会引起城市环境的恶化并最终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发展,只有走城市生态化发展道路才能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实现城市“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
2、生态城市的构建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1,生态城市的构建有赖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前瞻性建设
国外有学者提出了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的理念,认为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先行考虑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
如同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一样,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有前瞻性,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美国的“蓝宝石项链”--由波斯顿的公园、林荫道与查尔斯河谷以及沼泽、荒地被连接起来的绿地系统,这个早在一百多年
前规划时仍在郊区的一块绿地,现在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也成为居民身心再生的场所。
因此,从战略高度规划城市所赖以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城市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与建设指标
睫康乓 - _ l
≥ 1 0 一9 3 逐 l ≯◆
明的 城市 态 生 文 科 涵 建 学内 与 设指标
王 如松
城 市生 态 与生态 文 明
自然 规律 ,抑 制人 们对 物欲 的过 分追 求 ,建立促 进 人 自身全 面发 展 的文化 氛 围。
等 )。 可 以选择 以下 指标 对 其 进行 测 度 : ( )生 1 态 用水 占用 率 ,指城 市生 产 、生 活 活动用 水量 与维
持本 土 自然生 态 系统基 本 功能所 需要 的常 年平均 水 资源 量 的 比例 ,一般应 低 于3 % ( )生 态服 务用 5; 2 地率 ,指建 成 区 内城 市农业 、林 业 、绿地 、湿 地及 自然 保 护地 面积 与城 市建 设用地 面积 之 比 。生态 服 务 用 地面 积 一般 应 不 低 于建 设 用地 的两 倍 : ( ) 3
~
3 .生 态文 明运作 体 系 。城 市 生态 代谢 网络 是 类 以高 强度 能流 、物流 、信 息流 、资金流 、人 口
流为 特征 ,不断进 行新 陈代谢 、具备 生产 、流通 、 消 费 、还原 、调控 多功 能,经历着 孕 育、发展 、繁
荣 、熟化 、衰 落 、复兴等 演化历程 的 自组 织和 自调
生态 能源 利用 率 ,地热 、太 阳能 、风 能 、生物质 能
等 可 再生 能 源利 用 率 , 一般 不 低于 1 % O ,强 热 岛效 应地 区 ( 温差 超过 2C)面积 率 ,一 般不超 过 1%  ̄ 0; ( )生 态 安全 保 障 率 ,本 地物 种 比例 一般 不低 于 4
城市 生态 文 明建设 的指标 体 系
为 了便 于 对 生 态 文 明 的 发展 过 程进 行 定量 描 述 ,需要 建立 生态 文 明建设 的指标 体系 。我 们将城 市 生 态 文 明建 设 分 为 生 态 基 础 设施 ( 明支撑 体 文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与中国城市发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与中国城市发展..这种基于人类活动的对象和总体特征而对复合生态系统所进行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广义划分.对唤起生态文明的意识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但另一方面.这种广义的理论模型还停留在单一系统的阶段.缺乏对系统开放性和对系统内不同地域和层次的复合生态系统关系的解析和表达。
此外.社会、经济和自然并非对等和并列的三个范畴,其子系统间(尤其是社会与经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重叠和交叉部分,因而这种广义的理论模型在传统学科划分体系中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3.3复合生态系统研究的发展此后,一些学者在此基础上发展和改进了复合生态系统的构成模型。
由宋永昌,由文辉和王祥荣编著的《城市生态学》一书,继承了马世骏和王如松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三系统结构,并在区域生态的框架内对每个系统进行细分”副(图4)。
不过这个模型未能很好地表达城市与区域问的关系.对三系统的机械细分弱化了系统内部以及系统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各子系圈3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示意图(王如松)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田5复合生态系统示意圈(姜爱林.祝国勇)统间的重叠和交叉问题则显得更为突出。
姜爱林和祝国勇则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与外部生态系统的关系,这使复合生态系统开放性的研究得到了加强【141(图5)。
但他们仍然强调了人工环境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模型的表达也不够清晰完整,未能全面体现城市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
这实际上反映的是,存在于自然生态学科与传统城市研究中所涉及的建筑学.工程学和经济地理等学科间的鸿沟:以建筑学。
工程学和经济地理学为背景的学者.因时代局限性.长期以来更娴熟于城市社会经济和物质空间分析.善于运用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工具,而疏于对资源条件限制和城市发展对环境影响的思考.同时缺乏对生态学原理的理解和认识。
而以生态学和环境学为背景的学者.在认识到城市问题和自然环境危机时,往往把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作为自然生态的对立面来看待,过分强调社会经济活动的负面作用(图6),并不屑于或疏于深入探讨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机制。
试述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试述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区别与联系内容摘要: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生态环境分为城市生态环境和乡村生态环境,找到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找到两者面临的生态问题,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更好的解决好城市和乡村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乡村生态环境、区别、联系一、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区别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环境的区别主要在定义、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政策以及解决措施。
(一)定义的区别1、城市生态系统因为科学重点、研究方向等不同,有着一定差异,以下略举两种:(1)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人工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居民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通过人类活动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改造和营建的人工生态环境。
2、乡村生态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域范围内各种天然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该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大气、动植物、交通、道路、构筑物等。
农村生态环境包括资源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资源环境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反过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也会影响自然环境;人类的生产活动为生活消费提供了经济收入,但没有生活消费需求,生活活动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
(二)面临不同的环境问题1、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
工业发展、尾气排放以及绿色植被的数量锐减,都直接导致了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发展。
(2)水污染。
淡水资源是地球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数量逐年加大,再加上人类本身节水观念淡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再加上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待节水资源的工程建设尚缺乏重视,因此,淡水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已经是日益严重。
(3)土地占用问题。
城市交通和城市住房的发展都要求占用大量的土地。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促使过多依赖机动车辆的城市交通建设疾速发展,道路建设逐渐向外蔓延,从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占用农田用地的速度;另外,一部分人的居住理想逐渐从市区高层建筑住房转变为到低层的带有园地的宅院里居住,此举同样会占去大量土地。
浅谈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浅谈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生态问题和能源问题尤为突出,城市是资源消耗的主体和环境污染的主要“贡献者”。
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要以“绿色”为出发点,利用系统的方法,统筹经济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以“低碳、生态”为目标,多种策略协同为手段,全面加强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1、前言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遵循绿色环保生态理念进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在城市发展的同时,降低对能源物质的消耗。
加上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城市生态能源遭到严重破坏,这对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在一定角度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时,采取适当原则能够实现城市建设力度提升的目的,确保城市向着经济、环保方向转变。
2、统筹兼顾、协调发展2.1绿色基础建设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多项干扰因素,对城市发展速度和城市生态状况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在实施城市绿色基础建设时,应对城市城镇开发项目、人文景观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综合分析,并按照分析结果制定城市绿色基础建设措施,有效缓解城市生态保护压力。
一般来说,城市在实施绿色基础建设时,可以将绿色基础建设与城市发展需求进行有效结合,并按照市民日常生活要求进行室外景观设计,将城市绿色基础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出来。
2.2依靠生态保护基础开发生态绿地大多数城市绿化能够在侧面反映出城市现代特色,这表示在进行城市绿色基础建设时,应重点考虑城市现代化发展趋势。
公园作为城市绿色建设主要表现形式,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景观布置要求,为市民提供休憩场所。
当然,在开展生态绿地建设时,还应结合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将城市历史文化充分表达出来,这样不仅仅能够降低城市绿化建设成本,还能够提升城市整体美观性。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空间范围内居民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是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其本身由不同的子系统构成,而各子系统又有着不同的结构、成分和要素。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居民系统由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的数量、结构和空间分布(含社会性分工)等要素所构成;自然环境系统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岩石、矿产资源、太阳能等非生物系统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系统;社会环境系统包括人工建造的物质环境系统(包括各类房屋建筑、道桥及运输工具、供电、供能、通风和市政管理设施及娱乐休憩设施等)和非物质环境系统(包括城市经济、文化与群众组织系统、社会服务系统、科学文化教育系统等)。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该系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了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同认识。
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自然生态观、经济生态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
城市生态系统与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问题
•生态学家从生态学角度把城市看作高密度建筑区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开放的人工生态系统,该系统被人为地改变了结构、物质循环和生境。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性环境危机的加剧,城市发展进程受到了空前的挑战,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在城市规划中得以广泛推广与应用,并由此产生了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最初由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本世纪20年代提出,将其定义为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显然,城市生态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与自然生态系统及半人工生态系统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传统生态学中的生态关系以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相关生存环境为主。
而由马世骏等学者提出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明显拓宽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内涵及外延,将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与人类的社会及经济活动紧密相连,从而使城市生态学成为以生态学为主,以相关学科为补充,多学科相辅相成的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城市生态学可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和城市社会生态学三个分支。
1、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与功能1.1、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⑴城市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
虽然城市生态系统由自然、社会、经济亚系统共同组成,一般而言,经济、社会生态亚系统对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往往更具影响力。
作为人工生态系统,城市中的生物物种较为单一,系统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较弱;系统自身的生产者生物量远远低于周边生态系统,相反,消费者密度则高于其他生态系统,食物链呈倒金字塔型。
⑵物质循环系统多数为线状而不是环状。
在城市生态系统食物网中,主要以消费者为主,缺少分解者,必须依靠人工措施对废物进行消纳或重新利用。
⑶能量高度集中。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集中;二是能量的质量高。
能量的质量又称能质(energy quality),体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功能的强弱。
由于生态系统中大部分能量在逐级生产过程中被使用或耗散掉,而保留下来的能量,其质量则明显增加。
复合生态网络体系在生态城乡规划中的应用——以常州新北区生态规划为例
心 库 ;) 童 发 展 和 教 育 中 心 ;) 源 电力 利 用 ; ) 5儿 6能 7 市 场 引 导 绿 色 消 费 ; ) 区 住 房 平 衡 ; ) 区 教 育 8社 9 社
人 工 网 络 之 间 , 们 是 连 接 自然 和 人 工 网 络 最 重 要 它 的 网络 体 系 。第 二 层 是 经 济 网 , 于 自 然 生 态 系 统 对
态 系统 来 说 主要 体 现 的 是 动 植 物 种 群 的 社 会 关 系 ,
尊重 自然生态系 统 , 山河 湖海 自然 植 被等 精 心生 对 态规划 与景 观设 计 ; ) 放式 的城 市公 园体 系 ; ) 2 开 3 生态技 术的 广泛 应 用 ; ) 4 生态 住 宅 区 ; ) 5 生态 建 筑 等等 。图 1的形 式综合地 把 国外生 态城市理 念的来
源及其 扩展 表 示 了 出 来 。生 态 城市 规 划 正 在 国 内
对于生 态 城 市来 说 , 现 于人 与 人 之 间 的社 会 关 体
系 , 以进一步分 为 民族 文化 社 区 网和行 政 管理 网 可 等等 。
圈 侈q L gl e ed l
得到不 断 的探索 实践 , 于城 市 生态 空 间结 构组 织 关 的优化模 式 、 态 隔 离 区 的规 划 策 略 以及 技 术 、 生 政
E oie E oia e 的 概 念 , cv l, cvl g ) l l 由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 与 生 物 圈 ”( B) 划 于 17 人 MA 计 9 1年 首 先 提 出 , 18 9 4年 的 MA B报 告 中 , 一 步 确 立 生 态 城 市 规 划 进
有美 国的 克利 夫 兰 和 波 特 兰 大 、 拿 大 温 哥 华 、 加 印
什么是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的特点
什么是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的特点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那么你对生态城市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生态城市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生态城市的简介生态城市,也称生态城(英文:Eco-City),是一种趋向尽可能降低对于能源、水或是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也尽可能降低废热、二氧化碳、甲烷与废水的排放的城市。
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关于生态城市概念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科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家和有识之士,陆续提出了人类文明的低碳生态发展方向。
使得城市发展的模式面临着转型的抉择。
毫无疑问,转型的方向就是发展生态城市。
”2012年11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总经济师、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秉仁在论坛期间表示,中国城市转型已颇为紧迫。
“生态城最重要的标志就是100%的建筑都应该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中国近几年要建50个生态城市,远期上百个,它们作为绿色建筑的摇篮和基地将会发挥巨大的地区性示范作用,从质和量上保证绿色建筑整体实现飞跃性发展。
”在2011年11月8日召开的“中国大型公共建筑绿色节能减排高峰论坛”上,住建部副部长如此表示。
生态城市的特点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和结构合理、关系协调七个特点。
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仅所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人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在人与人关系上。
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
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
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冶人的“爱的器官”。
文化是生态城市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
城市生态学名词解释
低碳城市: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城市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低水平。
)生态工业: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工业。
生态工业模:是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简称为“3R”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级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流动规律运行的经济模式。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砍伐的森林要种植上,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
这样,生态系统得到了更好的恢复,称为"生态修复"。
反规划:它是一种景观规划途径,本质上讲是一种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生态补偿:广义的生态补偿既包括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保护所获得效益的奖励或破坏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所造成损失的赔偿,也包括对造成环境污染者的收费。
狭义的生态补偿则主要是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保护所获得效益的奖励。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及特征
3.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具有层次性 第二层次为城市社会经济系统与城市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开放 第三层次指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向外部系统的全方位开放。
小镶嵌:指各功能分区内部组成要素按土地利用所形成的微观空间组合形式。如:居住区内,由道路、居住单元、小片绿地和其它设施组成。
镶嵌式结构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城市规划质量与系统功能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准。
(五) 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性 1.物质、能量、人口等的(1996年)
资源利用链结构各由一条主链和副链构成。主链中: 各类资源经初加工,生产出一系列中间产品,再经深加工 后生产出可供直接消费的最终产品。副链:废弃物如果加 以重复,综合利用,即为资源链的副链。
二、资源利用链结构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与环境之间,环境要素之间都 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城市人群与环境之间的关 系是此种结构的主要内容。
3.生态位 自然生态系统能提供自然生态位; 城市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自然生态位、社会生态位、经济生态位。 4.系统的功能 自然生态系统表现出极高的生态效率; 城市生态系统整个系统的生态效率极低。
5.调控机制 6.系统的演替 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系统能动地创建、改造、拓展的结果,也是城市人类集聚的发生、发展、兴盛、衰亡的过程。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 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2.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由自然规律和人类影响叠加形成
(二) 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 4.人类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活动影响着人类自身
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与具体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与具体措施第一: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方式。
将重工业、重污染搬离城市,搬离人口聚集区。
设立在郊区,城市的下风向,并将污染排放物进行处理。
第二:改变城市发展方向。
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将城市的主导产业引向到现代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
第三:城市的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
建设材料的节能与环保化,如果不用节能减排材料,建筑项目和房产开发商就不能通过项目审批。
公共交通大量使用液化天然气作燃料,实现零排放、零污染。
第四:生态的城市需要每个市民的参与。
组织生态文明志愿者,宣传绿色文明的理念,提醒市民文明出行,爱护环境。
具体措施如下:1、搞好生态城市规划和设计生态城市建设是在参与或改造原有城市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建立新的人工生态系统。
应着眼于“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其实质是从生态学的思想出发,把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规划,从而使生态城市向着更加有序、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
其内容主要包括:①建立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体系,合理协调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实现对生态城市调控和管理的高效运作。
②要把城市、区域规划和国家不同层次的规划结合起来,使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达到与区域共存、与自然共生。
③把空间环境和生态经济体系规划相结合,寻求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整体最优化方案,追求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最佳效益。
2、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外延性的经济增长模式,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人对自然的统治关系转变为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二是向自然单纯的索取转变为补偿与索取相结合;三是统一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任务,包括利用自然,也包括保护自然。
只有实现三个转变,才能使城市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保护。
3、创新技术,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建设生态城市,必须进行技术创新。
第七章城市生态系统结构论
(2)城市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调节机能;
(3)城市生态系统食物链简化,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小; (4)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出现倒置,决定其为不稳定系 统;
(4)能源系统以及城市支持系统供应单一,增加其不稳定性。 (供水、供电、供汽、电脑系统等等)
9、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区别很大
(1)自然生态系统的演进方向是成熟化; 系统的净产量趋于零,生物能流趋于彻底耗散,物质循环趋于 完全。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是趋于年轻化,为了获得净产量。 (2)自然生态系统的演进方向是多样化,成熟阶段也就是系 统物种多样化最高阶段; (3)自然生态系统的演进方向是稳定性不断增强;城市生态 系统却朝着不稳定性增强的方向发展; (4)自然生态系统的相对封闭性。 (5)城市生态系统缺乏绿色植物; (6)城市生态系统缺乏分解者; (7)城市生态系统是反自然程度最强的人类生态系统; (8)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高投入系统; (9)自然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金字塔形,而城市生态系统 是是倒金字塔; (10)城市生态系统有强大人流、资金流和高新技术。
环境资源系统
土地、空气
淡水、矿产
生物能
能源系统
自然能
化石燃料
3、其他学科专家城市生态系统构成
城市生态系统
社会经济系统
自然系统
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
陆地生物群落
非生物部分
水生生物群落
光 、 温 、 水 、 土 、 气 、 岩 石
城 市 人 群
城 市 绿 化
养 殖 动 物
产 业 部 门
建 筑 物 、 公 共 设 施
(3)城市生态系统(曲格平):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 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 经济、自然的复合体。
生态基础设施概念-理论与方法
生态基础设施概念\理论与方法摘要: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EI)是近年来在生态经济学、生物保护、生态城市等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
生态基础设施包括:维护生态系统服务、维护完整的生态网络、恢复自然过程与功能。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EI概念在国内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展望Abstract: the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EI) is in recent years in the Ecological economic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cities in the domain of a new concept.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including: maintenance of ecological system service, maintain complete ecological network, restore natural process and functio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omestic concept in the EI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Keywords: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Concepts; looking一、生态基础设施的基本概念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EI)是近年来在生态经济学、生物保护、生态城市等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
这一概念集中体现了在现有景观破碎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损害的背景下,维护完整、连续的生态格局的重要意义。
它强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物质空间中的具体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操作的景观战略。
《城市生态学》重点笔记
《城市生态学》重点笔记----86f31528-6ea5-11ec-afd7-7cb59b590d7d《城市生态学》1.生命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调节功能的生命单元。
2.能量流是指通过食物网在系统中传递和耗散能量的过程。
3.十分之一定律营养级之间能量转化效率平均为10,这就是生态学中作为“十分之一定律”。
4.信息流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生命组分之间的信息传递。
5.顶级群落是一个平衡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群落,即群落及其周围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质地形相适应的群落,因此也是个稳定的群落。
6.演替三个特征(1)继承是社区发展的有序过程。
它在某个方向上有规律地发展,因此可以预测;(2)演替是自然环境变化的结果,但受群落自身控制;(3)演替是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的顶点,即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有最大的生物量和生物间共生功能。
7.人口动态,包括数量动态、空间动态、人口调节和环境变化的生态对策。
8.门槛9.抵抗力它是生态系统抵抗外部干扰、维持系统结构功能原状的能力。
10.11.12.13.恢复力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后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能力。
自主性是生态系统对各种内部现象的自我控制能力。
稳态机制是指内部组织和结构的一种调节功能,即调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能力。
城市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城市地区(或农业人口转变成非农业人口)的过郑。
十四城市化的特点人口集中、产业集中、能源结构改变、需水量增加、交通便捷、信息传递快速、不透水地面的增加,绿地的减少,人们生活习惯的相应改变。
15.城市化的好处由于人口集中,劳动力集中,便于组织大生产;产业集中,交通发达,有利于扩大贸易,繁荣经济;便捷的通讯和集中的信息促进了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的发展;城市良好的医疗卫生设施、周到的公共服务、便利的生活条件和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为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机会。
十六世界八大公害事件①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马斯河谷事件”②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多诺拉镇的“多诺拉事件”③ 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④ 1952年伦敦的“雾霾事件”⑤ 1961年日本的“Siri市哮喘事件”⑥ 1953年日本“水俣病事件”⑦ 日本富山县“骨病事件”⑧ 日本北九州“米糠油事件”17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1)城市的物流基本上是线性的,物流链很短,通常从资源到产品和废物。
城镇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模式与示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城镇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模式与示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中的人口和建设规模不断增长,而城市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和生态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镇绿色基础设施被提出并被广泛应用。
城镇绿色基础设施是指通过植被、土壤和水体等自然要素构建的、以提供生态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基础设施系统。
本文将探讨城镇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模式,并通过示范案例的分析,展示这些关键技术及应用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和推广前景。
首先,我们将介绍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和作用,明确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重点阐述城镇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城镇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关键技术,包括植被恢复与保育技术、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湿地建设与管理技术等。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应用模式,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模式、雨水管理模式等。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和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分析示范案例,展示关键技术及应用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和推广前景。
此外,我们还将对未来城镇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旨在促进城镇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相关研究者和实践者有所启发,并推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的方式展开: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通过对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模式的研究,旨在探索城镇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对绿色基础设施的定义和功能的解释,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绿色基础设施在城镇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为后续的技术与模式介绍部分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10期Ecological City 生态城市城市复合生态与生态基础设施王如松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多元与包容”,具体来讲就是生态怎么多元?怎么整合?怎么包容?具体到城市生态的建设,就是在规划中怎么考虑“生态”两个字。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第一,复合生态与生态整合。
第二,生态品质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生态占用补偿与生态物业管理。
一、复合生态与生态整合2007年北京世界生态高峰会提出,当今世界存在三大生态风险。
第一,全球气候变化、经济危机、社会冲突导致的生态安全问题。
第二,资源耗竭导致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问题。
第三,环境污染的加剧,生态系统的脆弱,导致人体的健康问题。
这些都和我们的城市有很大关系,传统的生态学讲的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的二元关系,现在生态学的内涵从生物、环境再衍生到人,是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问,而且人的作用越来越大。
它从单纯的生态系统衍生到上层和下层的子系统和母系统,所以现在到处都在讲生态,这是好事,但内容太泛了,生态实际上是一个生命系统,要有生命的才是生命系统。
它包括耦合关系、整合学问、进化过程和和谐状态。
耦合关系是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生命个体与整体,及其与子系统和母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整合学问是我们认识环境、改造环境的一门世界观和方法论或者自然哲学,也是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系统科学。
是我们塑造环境、模拟自然的一门工程技术,还是我们养心悦目、怡身品性的一门自然美学。
生态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类科学。
生态内涵的第三部分就是进化过程,和一般其他复杂系统不一样,它是朝着既定的目标进化,所以这里面有很多具体的进化目标。
第四,和谐状态。
生态是一个中性词,是约定俗成的名词,但用得多了,被权威机关、专家承认,所以就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在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做大会报告– 19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10期生态城市 Ecological City把它当成是“生态关系和谐”这一复合词的简称。
所以现在人们讲的生态文化、生态建筑、生态旅游是取这个“生态”正面的意义,即自然的生态。
资源包括自然生态系统、水、土、矿、气,和我们人口、人力、人治、人心、文化控制结合在一起,内部之间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秩序几个方面的耦合关系,我们规划、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去研究这些看不见的关系。
城市生态和城市规划是“绿韵”和“红脉”的关系,我们工农业的生产活动、建筑、交通、市政设施和绿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当代工业文明推进人民的物质生活程度,但大量消耗化工产品,导致一系列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的变化,根本问题是物、事、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调节。
最核心的是管理的破碎,环境与经济脱节,生产与消费分离,体制条块分割,认知支离破碎。
生态整合能力包括代谢过程的闭合度和循环再生能力,发展过程的开拓竞争和协同进化能力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结果的整合、功能的整合和方法的整合。
现在环境问题通过生态整合技术,一个是污染防治,不是单项的防治,而是从单一到复合污染的防治,但要上升到清洁产业、产业生态、生态文明、生态发展等五个层次共同包容整合,才能够解决城市的生态问题。
二、生态品质和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的城市是摩登的城市、梦想的生态。
十几年前我参加过环境评价,上面写了一句话,我们北京西站建好以后,高速行驶的火车,高处俯视是一片车水马龙的好景象。
但现代化是不是就这样?密密的烟囱,宽宽的马路等等。
现在很多地方人的健康与化工用地、居民用地有很大关系。
这里面就有生态品质的问题,包括生态拓展品质、应变品质、循环品质、整合品质、服务品质、多样性品质、文明品质。
有人认为生态就是绿地,种点草和树就行了,其实不是。
生态有包容性、多元性的内涵,现在在总体规划上提出一些生态廊道,生态板块,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规划实施的方案上去。
所以什么叫做复合生态品质?是对复合生态系统形态、结构、应变能力、服务水平及其内在的耦合关系。
它的品质包括规划品质、工程品质、美学品质、管理品质、文化品质,规划是一种艺术,一种美学,但现在是一个任务,画一个图,把山删掉,湖埋掉,现在规划的品质是很值得反思的。
我们怎么去测度呢?生态需水占用率、生态服务用地率、生物能源利用率、生态多样性保证率、生态代谢循环率,但现在没有具体的指标。
具体的规划控制都是定性的要求。
未来城市的经济过程,依然是从物态走向生态。
生态工具从技术走向智慧,生活导向从富裕走向健康,管理模式从树状走向网络,特别是社会诉求,从公平走向和谐。
因为生态学不强调绝对公平,只强调和谐,比如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泥巴,这是不公平的,但是和谐。
彰显复合生态品质的三大城市单元:生态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环境、生态产业园区。
只讲一下生态基础设施问题,我们使用能源,但能源的使用可能变成热耗、产生热岛效应等一系列问题,现在市政基础设施有很多不足,所以我们提出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
生态基础设施是指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生态服务、保证自然和人文生态过程健康运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和生态服务设施。
它包括由于汇水系统和城市排水系统,区域能源供给和光热耗散系统,城市土壤活力和土地渗滤系统,城市生态服务和生物多样性网络系统等等。
用形象的语言来说,就是现在必须把“肾、肺、皮、口、脉”这五大要素整合,但现在规划湿地只是为了湿地,只是一个景观的作用,并没有起到对水循环、热岛效应减缓和监督作用。
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的“肺”,“肺”的功能在国外和“肾”是兼顾的,现在我们只是做表面文章,绿化只是为了好看,比如说大树进城,街头道路中间的绿化带一般都是高于路面,一下雨就有污染物冲到路面或下水道,导致雨洪等问题的发生。
绿地方面国外做了很多工作,将绿地下沉,建筑物和路面雨洪截留在绿地下,水预留以后,将多余的水流到郊区,减少郊区面源的污染。
还有“皮”的问题,城市大量的地标用水泥硬化,包括建筑物表面,现在非常缺生态用地,但我们建筑物的顶层很少绿化,皮的问题包括沟渠,也是用水泥、混凝土硬化。
关于“口”的问题,废弃的烟囱、垃圾转运站都是简单地把这些东西排出去就行了,包括大家现在非常青睐的集中式排污管道,伦敦、巴黎的管道如今也在反思,这在当时是先进的,但把城市里所有的污染物、污水这些全部运到郊区去是不合理,当郊区环境容量已经饱和的时候,为了转移这些污染物就需要有一个口。
“口”应该包括污染排放、人工处置系统、自然缓冲系统、循环反馈系统,在城市里增加一部分人工的设施,尽可能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所以未来的“口”,用的是一种生态净化、处置、循环、再生的系统。
还有一个“脉”,是主要的交通、水道,保证城市供水比较正常的关系,城市是不是摊大饼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作为包容性的系统,必须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刚才讲肾和肺,绿地下沉以后,可以做湿地。
绿地要兼湿地的作用,湿地也要兼绿地的作用,把这五部分的作用结合在一起。
另外,城市还有社会生态基础设施的问题,现在市政府给大家提供居住、医疗、购物、教育的条件,但是人的基本需求好比德育、体育、智育,我们的社会关系是健康的一种表现,但就业环境等这些却不是太正常,西方的教– 20 –王如松:城市复合生态与生态基础设施堂属于宗教系统,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中国人本质不信宗教,但从传统和生态学角度出发,落实到现在人们的关系上,信仰不一定信教,现在的社区已经有活动中心,但还不够,能不能有既不信教又能维持健康社会关系的地方。
在西方,一个城镇的教堂就像一个标志,大家星期六、星期天都在那儿活动,互相帮助。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淡漠,成为很大的危机。
乡村也是,这些年只管城镇不管乡村,乡村基础设施需要强化整合,包括生活垃圾,现在全国没有一个城市彻底解决生活垃圾的问题,但生活垃圾应该是适应性的系统,不能像欧洲、日本那样做,完全让老百姓进行垃圾分类,现在老百姓的觉悟还达不到,那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将政府、企业、老百姓结合起来,实现减量化、资源化、社会化、产业化、无害化。
三、生态占用补偿与生态物业管理的问题城市一般是在原有自然生态系统上建起来的,占用原来的生态系统、水、植被和土壤等,挤占这些水、地,过量地排放污染物,恶化生态品质,这里面就有生态补偿的问题。
生态补偿是什么呢?是使破坏环境的责任者承担经济损失,对生态保护、建设者和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受害者进行补偿的一种生态经济机制,补偿对象是人,但是这些钱是到受害人手里,并不是改善生态,只是改善生活。
我们广义讲生态补偿是调节人类开发行为的复合生态建设机制,是对人类开发活动所损害或影响的生态服务、生态关系和生态过程的功能性修复和替代性的行为。
具体赔偿对象不是人,而是生态系统,比如说这块地占了150亩地,究竟损失了多少生态功能,开发商必须把这个生态功能补偿起来,而不是把一笔钱将别人打发。
所以这里提出生态控制详规的问题,现在建设用地的控制性详规有,但没有落实到空间,最后到具体做的时候,控制的就是建设用地,但具体没有恢复了多少,功能减少了多少,降解了多少等方面的研究。
所以生态控制性详规的控制指标,包括地标的径流,地下水位平衡,地块生态占水的补偿,地标植被的变迁等十几个指标,是测量我们生态占用的指标,要通过控制性详规去补偿。
这里我们提一个生态物业管理的问题,生态资产、生态环境也应该有物业管理,我们要把政府对土地和环境的行政管理从对污染排放和生态退化的直接管理转到对区域环境 质量与资源品质的间接管理,在政府和企业中孵化一层“生态物业管理企业”,负责监督、检测、审计各企事业单位对环境的占用、影响、破坏和建设行为。
引进市场机制,有个单位按其对生态资产、环境容量和生态足迹的占用程度缴纳生态占用费,政府分区与生态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生态管理合同,并从收缴的生态占用费中支出监督和审计费用。
以土地来举例,有施工安全的责任,自然生态安全的功能,保证城市建设用地的经济发展功能,还有保证农民民生的权益、社会稳定的这四种功能,所以每一块土地,无论新旧,都应像每年工商对企业审计一样,根据审计结果来进行惩罚或者奖励,如果这四项指标都达到了,可以在城市总规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变建设用地、生态建设用地等这些比例,既能保证城市建设用地,又能保证粮食安全。
所以这是一块新的理念,希望把环境管理企业化,引进市场机制,达到每一块土地每一年生态服务功能都在上升,而不是在下降,这里具体的指标不谈了。
城市生态水业管理,地下水位降了多少大家是不管的,所以这里面要进行审计、监测、补偿、水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现在提倡无水厕所,原来在农村,现在也想在城市里推广,原来无水冲厕将尿和粪分离开,在农村用还好一点,在城市的感官不是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