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
具体涉及到的章节有:第一章《探索与发现》,第二章《物质与能量》,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四章《人与环境》。
以第一章《探索与发现》为例,具体内容包括:1.1《物体的运动》,1.2《力和运动》,1.3《生活中的机械》,1.4《气候与季节》。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机械现象。
3. 学生能够观察气候和季节的变化,了解其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以及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小车等)、教学挂图等。
2. 学具: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滑轮组的使用,引起学生对于力和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
3.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讲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随堂练习:教师通过PPT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5. 生活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机械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气候和季节的变化原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种机械现象,并写一篇短文进行描述。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以及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与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与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与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与重新使用4 分类与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与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与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与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与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2. 生态系统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4. 光与能量5. 地球与宇宙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掌握基因、DNA等基本概念。
2.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4. 理解光与能量的关系,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和转化。
5. 认识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态系统的平衡、化学反应原理、太阳能的利用、宇宙知识。
2. 教学重点:基因与DNA的关系、生态平衡的维护、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太阳能的转化、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a. 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主,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a.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讲解基因、DNA等概念,举例说明遗传与变异现象。
b. 生态系统: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讲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c.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讲解物质的性质,演示化学反应实验。
d. 光与能量:讲解光与能量的关系,介绍太阳能的利用和转化。
e. 地球与宇宙:介绍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展示宇宙图片。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基因、DNA、遗传、变异2. 生态系统:生物、环境、生态平衡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性质、变化、化学反应4. 光与能量:光、能量、太阳能5. 地球与宇宙:地球、宇宙、探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描述一种遗传或变异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b. 生态系统:画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图,并说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繁殖方式3. 人体的奥秘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人体健康与生活习惯4. 地球宇宙与空间探索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奥秘及人类探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培养环保意识。
2. 使学生掌握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激发对植物学的兴趣。
3.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培养健康生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人体器官的功能。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掌握植物生长与繁殖的基本知识,关注人体健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实验器材、观察工具、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播放地球生态系统的短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章节知识点。
3.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各章节关键词、重难点、典型例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简述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
(3)介绍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及其功能。
2. 答案:(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制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等。
(2)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3)如:心脏,功能为输送血液,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各章节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第一章:探索物质世界(第14节)1.1 物质的概念与分类1.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4 物质的制取与用途2. 第二章:生活中的科学(第58节)2.1 生活中的力学现象2.2 生活中的热现象2.3 生活中的光学现象2.4 生活中的电现象3.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912节)3.1 地球的构造与地表形态3.2 天气与气候3.3 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3.4 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与利用4. 第四章:技术与工程(第1316节)4.1 技术的起源与发展4.2 常见的工程技术4.3 技术与生活的关系4.4 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概念,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现象。
3. 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构造、地表形态、天气与气候,以及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
4. 学生能够了解技术的起源、发展与生活关系,认识常见的工程技术,并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规律,地球的构造与地表形态,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常见的工程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教科书、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知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编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 放大镜【教学目标】1. 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 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幻灯片(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与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的对比)学生分组:放大镜、树叶、新闻纸;书写纸、铅画纸、过滤纸;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带水)。
【教学过程】一、引入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探究过程1. 放大镜下的发现(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3)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科学文件夹(5)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
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2. 它们是什么(1)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文件夹3. 自制放大镜(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
讨论:怎样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2)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
(3)讨论:这些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资料。
4.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教学反思:1.2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教学目标】1. 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凸透镜),其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透镜视野越大。
2. 掌握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3. 学会选择用适当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KCB系列齿轮油泵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2CY齿轮泵系列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小小科学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第二章《生物多样性》:解生物分类、特征及保护;第三章《环境与人类》:探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第四章《能源与未来》:认识能源类型,培养节能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能力;3. 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4. 激发学生对科学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环保意识培养;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过程、生物多样性、环境与能源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教学挂图等;2. 学具:实验报告、学习笔记、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现象或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探讨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文并茂形式,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2. 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生物多样性重要性。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环保意识在生活中应用。
请设计一个节能方案,提高家庭能源利用率。
2. 答案: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环保意识在生活中应用,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节能方案:合理安排家庭用电、用水,提高空调、冰箱等家电能效等级,使用节能灯泡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增强环保意识;开展能源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能源问题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1. 确保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以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重点与难点,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二、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关键。在设计实践情景时,应关注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5.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进行以下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在教案中,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难点与重点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以下方面的内容:
1.能源、生物、地球运动和物质变化等核心概念的讲解;
3.适时调整语速,给学生思考和消化的时间。
二、时间分配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实且不拖堂;
2.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时间分配均衡,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
3.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时间充足,巩固所学知识。
三、思考;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保证了学生充分思考和练习;
4.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反馈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5.实践情景导入的设计是否成功,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6.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如何,是否对后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7.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反馈是否及时,是否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2.具体形象: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手段,直观地展示实践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3.引导思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
三、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分类、进化、多样性保护等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 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 让学生掌握光和影子、电和磁的相关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和进化、光学和电磁学原理。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生物标本、地球仪、光学和电磁学实验器材。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参观生物标本、观看环保纪录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章节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生物观察、环保小制作、光学和电磁学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分类、进化、保护2. 环境和资源:资源、污染与保护、可持续发展3. 光和影子: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光学仪器4. 电和磁:电的原理、电路制作、磁现象、电磁感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分类的三个例子,并说明其特点。
(2)简述环境污染防治的三个措施。
(3)解释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原理。
(4)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查阅资料,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进行光学和电磁学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组织科学讲座或实地考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 天气与气候3.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5. 光与色彩6. 电与磁7. 人体与健康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探索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3. 让学生掌握光与色彩、电与磁的基本原理,关注人体健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生态系统的平衡、生命起源与进化、光与色彩、电与磁等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天气符号卡片、生态系统模型、光与色彩实验器材、电与磁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天气预报等,引发学生对地球运动、天气、生态系统等问题的思考。
2. 例题讲解:(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时差等现象,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
(2)天气与气候: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分析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
(3)生态系统: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光与色彩: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以及色彩的形成。
(5)电与磁: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以及电磁感应现象。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地球仪上的昼夜变化、天气符号的识别、生态系统的构建、光的折射现象等。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用图示表示地球自转、公转,标注昼夜更替、四季更替等现象。
2. 天气与气候:用图表展示天气符号、气候类型。
3. 生态系统:绘制生态系统的结构图,标注生态平衡。
4. 光与色彩:用图示表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以及色彩的形成。
5. 电与磁:用图示表示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以及电磁感应现象。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节:生物的分类第二节:生物的进化第三节: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2. 第二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第三节:生态平衡3. 第三章:环境与生活第一节:环境问题第二节:节能减排第三节:低碳生活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太阳系第三节:探索宇宙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分类、进化、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等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进化与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功能环境问题与节能减排2. 教学重点:生物的分类、进化、多样性及其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分类图、进化树、生态系统的图片和模型环境问题、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相关资料2. 学具:生物分类、进化、生态系统等学习资料探究活动所需的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实践情景,展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生物的多样性讲解生物分类、进化等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类型与功能。
(3)环境与生活分析环境问题,介绍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意义和措施。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解答。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分类、进化、保护2.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组成、类型、功能、生态平衡3. 环境与生活环境问题、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生物分类、进化的相关知识填空题(2)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功能的选择题(3)环境问题与低碳生活的简答题2. 答案:(1)填空题答案(2)选择题答案(3)简答题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三章“能量的转换与守恒”的第四节“生活中的简单机械”。
具体内容包括: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简单机械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省力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轮轴、滑轮、斜面等实物或图片。
学具:每组一个杠杆模型、轮轴、滑轮、斜面等实物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作用。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简单机械及其应用。
2. 例题讲解以杠杆为例,讲解其平衡条件,引导学生理解杠杆的原理。
以轮轴、滑轮、斜面为例,讲解它们的省力原理。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应用实例。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知识拓展介绍其他简单机械,如螺旋、齿轮等,并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简单机械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强调学习重点。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2. 内容:杠杆的平衡条件轮轴、滑轮、斜面的省力原理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杠杆平衡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省力原理。
2. 答案:示例:剪刀、钳子等工具在使用时,手柄与刀片、钳嘴构成杠杆,满足平衡条件。
答案:轮轴、滑轮、斜面的省力原理分别是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减小所需力的大小、减小力的作用距离来实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简单机械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简单机械,了解它们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大纲概述本课程是六年级学生的必修科目,旨在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包含四大主题: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
具体内容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植物与动物的生长与发育、地球的运动与地质变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教学内容将以生活为基础,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本课程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独立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
利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评估将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活动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
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案。
强调诚信和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
二、教学目标理解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等。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
1. 知识与理解:使学生掌握六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与知识。
在第一节课程中,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包括科学的基本概念,如实验、观察、推理、假设等。
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一种系统性的知识和方法的集合,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自然世界的规律。
我们将按照教材的内容,逐步引入各个单元的主要概念。
这些概念可能包括物质的状态和变化、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遗传与进化、力的作用等。
每个概念都将是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重点。
对于每个主要概念,我们需要提供详细的解释,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介绍物质的状态和变化时,我们可以通过水、冰和蒸汽之间的转换来讲解物质的三态变化。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
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六(1)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
六(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一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
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
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
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
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精品教案完整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精品教案完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保护》的第二节“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具体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保护措施,特别是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性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掌握至少三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并能够分析其有效性。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实践应用。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挂图、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资料。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笔记本、彩笔、剪刀和胶水,用于制作生态平衡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热带雨林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生物多样性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2. 新课导入(10分钟)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并通过挂图详细解释。
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讨论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及后果。
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方法。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至少三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并准备汇报。
5. 分组汇报(15分钟)各组汇报保护措施,全班讨论其可行性。
教师点评,强调保护措施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中心: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左侧:生物多样性定义、层次右侧:保护措施、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
列举并解释三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 答案: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多样性。
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物种恢复计划、开展环境教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3、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学过程】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略)2、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1)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
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
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
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教学过程】一、观察美丽的晶体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
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糖盐味精记忆中放大镜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3、关于晶体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
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1、晶体的形成2、制作我们的晶体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
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
(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晶体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规则几何外形固体资料:奇妙的晶体,什么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4、怎样放得更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学过程】一、显微镜的发展1、如何放得更大?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
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2、介绍各种显微镜二、做个简易显微镜1、怎样放得更大?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2、我们自制显微镜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
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板书设计:4、怎样放得更大肉眼看希望——放大镜看——(两个凸透镜组合)到——光学显微镜更——电子显微镜多——扫描隧道显微镜……——……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2、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略)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1、师: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如果学生五年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学生介绍老师指导更正,具体内容见13页)3、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
每组的材料员监督大家进行规范的操作,对不规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学取消其使用资格。
同样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阅读12页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
让学生谈谈对细胞的认识。
)四、课外作业查找资料:细胞的作用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