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4课件:第2课《贝多芬百年祭》(共38张PPT)
高中语文(鲁教必修四)教学课件:第2课《贝多芬百祭》(共38张PPT)
导入新课
1827年3月26日,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 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 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 他,就是伟大的贝多芬。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肖伯纳的 文字走近贝多芬,更多地了解贝多芬。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贝多芬百年祭
容在的。实际情况,条分缕析地告诉我们。
返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资料链接
相关评论 作者介绍 主要作品 作者逸事 补充注释 扩展阅读 相关系统调音
相关评论
百年之后,英国伟大的剧作家、散文家,萧伯纳为 伦敦《广播时报》写了一篇音乐评论——《贝多芬百 年祭》,一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文章是纪念贝 多芬的,其中包含着作者对于贝多芬以及对于音乐的 理解,字里行间,透着大师的独特的感受——他把贝 多芬视作“反抗性的化身”。文章围绕如何解开“贝 多芬之谜”,追记了贝多芬思想和创作的各个侧面, 揭示了贝多芬音乐的本质——“惊人的活力和激情”。
返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背景简介
萧伯纳与音乐有缘。他从小就爱好音乐与绘画,青年时 期在创作长篇小说之外还撰写过音乐评论,对古典派和浪漫 派的音乐家有广泛、深入的了解,对音乐作品有较高的艺术 鉴赏能力。萧伯纳对贝多芬的推崇是发自内心的。两人在经 历与思想上颇有相似之处。贝多芬平民出身;萧伯纳诞生于 小公务员家庭。贝多芬青年时期耳聋,依然顽强从事音乐创 作;萧伯纳20岁时到伦敦靠写作谋生,九年里仅得6镑,其中 5镑还是写药品广告的收入。贝多芬追求自由平等,与宫廷贵 族、上流社会格格不入,敢于直接抨击皇帝;萧伯纳主张社 会公正,无情挑破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脓疮,撕破绅士淑女 们的伪装。贝多芬在当时社会被视为“疯子”,萧伯纳也曾 被人骂作“魔鬼”式的人物。此外,两个人的作品都与当时 的社会现实保持着紧密联系,都有一种骇世惊俗、震撼人心 的力量。这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艺术领域里的伟人。正因为 心灵相通,才易于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萧伯纳写作本文时, 已是71岁高龄的老人,但文章写得如此淋漓酣畅、激情洋溢, 大概也是受到“贝多芬的灵魂是最奔腾澎湃的”感染吧?
[大学课件]贝多芬百年祭
[大学课件]贝多芬百年祭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
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
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 1765-1848 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 “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 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 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号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作品72号、《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4号等一系列作品中。
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
《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
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禁不住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
”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
” 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
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
”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a name=baidusnap0></a>忧伤</B>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
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贝多芬百年祭一、教学要求二、学习要点三、作者生平四、作者作品萧伯纳突出的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使他成为我们当代最迷人的作家”。
优秀课件贝多芬百年祭贝多芬12
一.基础汇粹(字音.字词)
é 倔强 倔强
è 倔头倔脑
蔑è视 谨ǐ守 诙ī谐 í 谱ǔ曲
咆á哮à 轧à路机 缠绵悱ě恻 è 不羁ī 上溯sù 滑稽ī 驯ù服 赋ù予 可怖ù 玩世不恭ō 嫉í妒ù
二、速读全文 筛选信息
1、请找出有关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的评 价
2、贝多芬之谜 探讨:(1)“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指哪些人? (2)“最有深度的音乐”指哪些音乐?
与贝多芬零距离
耳朵全聋的作曲家,以巨人般的毅力谱 曲。一百多年前,一位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 乐队演奏自己乐曲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 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逝去了。他,就 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乐圣”贝多芬。 他艰难坎坷的一生,坚韧超凡的毅力,同他 的音乐一起启迪着后人。法国著名文学家、 音乐史家罗曼·罗兰称贝多芬为“胜利的普罗 米修斯”。“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 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英国戏剧家 萧伯纳则称贝多芬为“反抗的化身”。
“公爵,你之 所以成为公爵,只 是由于偶然的出身; 而我之所以成为贝 多芬,完全是靠我 自己。公爵现在有 的是,将来有的是, 而贝多芬却只有一 个。”
整体把握课文
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即贝多芬倔强、反叛的个性和他振 聋发聩、催人奋进的音乐创作。
比较阅读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贝多芬传》 《约翰·克里斯朵 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就取材而言,《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以描写坟墓 的环境——静穆、朴素,从而引起人的思考与共鸣;而 《贝多芬百年祭》则取材于贝多芬的生活小事,音乐的 个性来突现音乐家的伟大之处。
(3)表现手法而言,两者都直接描写、对比、衬托手 法,使要表现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深刻、与众不同
课件1:第2课 贝多芬百年祭
技法归纳
1.句式特点独特鲜明 本文既有磅礴的气势,又富有强烈的感染力,以下列句子为例:一 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 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 空,然后逝去了,还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样地唐突神灵,蔑视天地。 这个长句既是对贝多芬形象的生动描写,又是对他性格的概括总结,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能力设计最好的方式。他那激动人心的品质、奔放的感情笼 罩着我们,他的音乐让人清醒,是最有深度的音乐。贝多芬的 一生是在孤独和不幸的痛苦中度过的,生活的艰难和厄运磨炼 了贝多芬的精神和意志,在生活的重压下,贝多芬没有逃避, 而是直面人生,与生活抗争,与命运抗争,完全可以说是萧伯 纳笔下的硬汉性格人物。
THANKS 谢谢聆听
他有一架不听话的蒸汽轧路机的风度(大多数轧路机还恭顺地听 使唤和不那么调皮呢);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 事实上有一次他竟被当做流浪汉给抓了起来,因为警察不肯相信 穿得这样破破烂烂的人竟会是一位大作曲家,更不相信这副躯体 竟能容得下纯音响世界最奔腾澎湃的灵魂。
2.对比手法突出恰当 贝多芬性格的独特在文中是通过与其他音乐家的对比突现出来的。 这种对比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另外其音乐特点与音乐成就也只有 放在整个音乐史上并与其他音乐家比较,才能看得更加准确。
5.文章写贝多芬,是围绕什么核心展开的?为之作者选取了哪些材 料?是如何表现主题的? 【提示】 (1)此文的开头,作者就大气磅礴地写出了贝多芬的抗争 式的辉煌,这也正是作者心中“贝多芬精神”的显现。本文恰是找 到了“反抗性化身”这个很好的切入口,贝多芬的品格和音乐,才 能更完美地展现于人们的眼前。
贝多芬百年祭 萧伯纳
字音
贝多芬百年祭PPT教学课件
人一薪借井徘试久 生世者问灶徊携去 死异向采有丘子山 幻朝我薪遗龚侄泽 化市言者处间辈游 ,,,,,,,, 终此死此桑依披浪 当语没人竹依榛莽 归其无皆残昔步林 空不复焉朽人荒野 无虚余知株居墟娱 。。。?。。。。
欢日漉山悔 来入我涧恨 苦室新清独 夕中熟且策 短暗酒浅还 ,,,,, 已荆只可崎 复新鸡以岖 至代招濯历 天明近我榛 旭烛局足曲 。。。。。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 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 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 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 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由 于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此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悠闲安静, 沉默寡言,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 一句的理解上过分下功夫;每当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便高 兴得忘了吃饭。(他)生性特别喜好喝酒,但却因家里贫穷,不能 常常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就准备好酒邀请他去 喝;他一去就要喝个尽兴, 愿望就是一定要喝醉。 醉了便离去, 并不装模作样, 说来就来, 想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 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钉,盛饭的竹筒、水瓢经常是 空的,但他却安然自若。他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也颇能表达自 己的心态。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他愿意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人平等、自由快乐、民风淳朴的原始农耕
高中语文贝多芬百年祭ppt9 鲁教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莫扎特简 介
莫扎特是一位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
出生于萨尔兹堡一个宫廷乐师家里。他
从少年时代就展现出杰出的音乐才能,一
生作品极其丰富。他创作的最重要领域
是歌剧,共22部,另一重要创作部分是
交响乐,共45部。他的音乐创作即继承
文章相关链
和发 展了海顿等前辈的成果,又对后来 的贝多 芬等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产阶级大革命。贝多芬早年深受启蒙主义运动和法国大革
命的影响,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在他
不少乐章中响彻着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主旋律。正
因为如此,贝多芬比他的先辈们体现了更多的独立性和民
点 睛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贝多芬音乐的独创之处和对后世的影响。
及其以前的作曲家偏重创造悦耳的音乐的形势,而贝多芬“ 完全 把音乐用作了表现心情的手段”。他赋予音乐以惊人的活力、激情 以及巨大的内在力量,他的音乐是能使人激动的音乐。正因为如此, 一些不理解他的人,竟用一个“疯”字来形容他,殊不知这正是他
个剧本个剧本《鳏 夫的房子》,这部剧作已其揭露资本主义社
会罪恶的深刻、语言的生动和毫不萎缩的战斗精神,揭开了英
戏剧史上新的一页。这以后,在近国六十年的创作
生涯中,他共写了51个剧本,数量之大,在英国
戏剧文学史上是前无古人的。这些作品使他成了
20世纪前半叶英国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 剧作家。他曾于1932年来到中国访问。1935年获
课文内容探究
这篇?文章的句势有什么特点?
(结合文章中的句子试说明。)
本文既有磅礴的气势,又富有强烈的 感染力,以下列句子为例:
一百年前,以为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聋的 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乐曲的五十 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 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还是和他生前
贝多芬百年祭ppt9 鲁教版
第二段一开头则以四个简洁凝练的陈述句,突出了他 与其他音乐天才不同的地方,下面两段就紧接着通过他与 莫扎特、格鲁克、海顿、尤其是莫扎特的对比,展示了贝 多芬不同于其它音乐大师的独特风格。17、18世纪的其他 音乐大师大多谨守法度,温文尔雅, 而贝多芬在他们 面前像“一头未经 驯服的熊崽子”。 作者进一步揭示 了这种区别的根 源,那就是他们 在政治态度、思 想境界等方面的 区别。贝多芬是穿 散腿裤的激进共 和主义者,而那些 大师则是穿紧腿 裤的宫廷音乐家,“它们之间隔着一场法国大革命”。贝 多芬一生跨越了18、19两个世纪,中间正好经历了法国资 产阶级大革命。贝多芬早年深受启蒙主义运动和法国大革 命的影响,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在他 不少乐章中响彻着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主旋律。正 因为如此,贝多芬比他的先辈们体现了更多的独立性和民
耳朵全聋的作曲家,以巨人般的毅力谱曲;翻译家傅雷 礼赞道:“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死灭,对音乐家是 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的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也 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 而且为着人类,为着‘可怜的人类’!”纵观世界历史,最 为悲壮、高亢的诗文,最有震撼力的音乐,往往是在人生最 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他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 注一掷,那么,让我们走进贝多芬百年祭,走进贝多芬,看 他怎样用他的孤注一掷谱写一首跨越时空的生命赞歌!
本文是作者1927年为纪念贝 多芬逝世一百周年而作的纪念 文章。文中介绍了音乐大师贝 多芬的为人,其音乐创作及其 对后世的影响,突出了贝多芬 及其作品的强烈的反抗精神, 是一篇优秀的人物评论和音乐 评论。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评述的是作为音乐家的贝多 芬及其音乐的特色。 文章开篇就以一个长句突出了贝多芬倔强的个性,那“举拳向着咆 哮的天空”的形象是他性格的典型写照。接着已一句简明扼要的判 断句概括了全文的中心——“他是反抗的化身”,提纲擎领。接着 作品已倒叙手法, 揭开了贝多芬性 格与音乐创作之谜: 先从风度、衣 着入手,写贝多芬 其人。他不修 边幅,风度像“一 架不听话的蒸 汽轧路机”,在权 贵之间横冲 直撞,不知阿谀奉承为 何物。只 是从外表上表现其“唐突 神灵、 蔑视天地”的特点。接着文 章由 表及里,开始深入到这位音 乐大 师的灵魂中去——他有着“纯音响世界最奔腾澎湃的灵魂”,可谓 “乐如其人”。贝多芬的灵魂完全融化在他的音乐创作,而他的音 乐又充分体现他的灵魂。这个奔腾澎湃的灵魂,在作品中化为狂风 怒吼般的力量,充满惊人的活力和激情,使人激动。这里写其音乐
《贝多芬百年祭》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04
第4章 在左拉墓前的 演说(四)
05
第5章 丹东的鬼魂 (一)
06
第6章 丹东的鬼魂 (二)
目录
07 第7章 丹东的鬼魂 (三)
08
第8章 丹东的鬼魂 (四)
09
第9章 贝多芬百年祭 (一)
010
第10章 贝多芬百年 祭(二)
011
第11章 《简·爱》与 《呼啸山庄》
左拉的文学工作是巨大的。刚才你们已经听到了作家协会主席以可钦的精确叙述过它的特点了。你们也已经 听到公共教育部长详细讲到它在知识和道德上的意义了。现在轮到我时,请允许我以少许的时间在这方面深说一 下 吧 。 阿 纳 托 尔 ·法 朗 士 ( 1 8 4 4 — 1 9 2 4 ) 法 国 作 家 。 以 诗 歌 创 作 步 入 文 坛 。 1 8 7 3 年 出 版 了 处 女 诗 集 《 金 色 诗 集 》 , 从 7 0 年 代 后 半 期 起 致 力 于 小 说 创 作 , 1 8 8 1 出 版 的 长 篇 小 说 《 希 尔 维 斯 特 ·波 纳 尔 》 , 是 为 成 名 作 。 此 后 , 他 勤 奋 写作,连连推出新作,长篇小说《苔伊丝》(1890)、《蹼掌女皇烤肉店》(1893)、《红百合花》(1894)。 1897—1901年间,他创作了一生中最出色的长篇小说《当代史话》四部曲和短篇小说《克兰比尔》(1901)。 法朗士一生始终站在劳动者和弱小人物一边,积极参与国内外社会斗争和工人运动,接受社会主义思想。1921年 他以77岁高龄加入法国共产党。他的主要作品还有《企鹅岛》(1908)、《诸神渴了》(1912)、《天使的反 叛》(1914)等。1921年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高中语文《贝多芬百年祭》课件2 鲁教版必修4
一、 教学要求
1. 感受一代音乐大师惊人的音乐激情及与命运 抗争、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
2. 文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揭示内涵的写 法,把握文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 品味文章形象、生动酣畅淋漓的语言。
二、 学习要点
1. 通过研读,把握人物的个性及音乐的特质。 2. 抓住关键的词句,领悟作者寄寓的情感。 3. 研读文本,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 4. 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谁的灵魂最伟大,这是无法评价的,这句话巧妙的表达 了作者对贝多芬的谦逊品格和伟大灵魂的礼赞。
量他 他的 自狂 己风 很怒 容涛 易一 控般 制的 住力 。
贝多芬对莫扎特有一种出于道德原因的恐怖。 贝多芬不是戏剧家,赋予道德以灵活性对他来说
是一种科厌恶的玩世不恭。
反映了贝多芬与莫扎特性格与创作的不同之处,贝多 芬是特立独行、强调原则的,而莫扎特则相对灵活, 能够融入主流社会;贝多芬的音乐完全表现心情,莫 扎特则更多的考虑了乐式,灵活地给浪子也加上“迷 人的圣光”。
2. 读了本文,你能“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 以后的最有深度的音乐了”吗?试将贝多芬与莫扎特的音 乐加以比较。
贝多芬的个性:强健的灵魂,鄙视流俗的气质,非凡的道 德勇气和作为共和党人的激进革命倾向。贝多芬的音乐: 充沛的感情,以及突破乐式陈规的特点 .
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比较:莫扎特属古典乐派的大师,贝多 芬则是连接古典派和浪漫派的大师,相比于莫扎特,他的 音乐更有激情,更有力量,也更具革命性。莫扎特音乐技 巧丰富,布局安排妥帖,再加上强烈的戏剧意识,使他成 为以当时各种形式从事创作的古典大师,他的作品不仅扣 人心弦,而且娓娓动听。贝多芬对当时的自由思想的同情 表现在他的乐曲之中:法国革命前不可设想有这样的人生 观,就此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 写于1800年的《C小调钢琴协奏曲》标志着一个新世纪的 黎明,显示出与古典时期的客观性截然不同的音乐态度。 贝多芬的作品反映出他激烈狂暴的性格,也反映了他对现 状的不满、思想上的奔放不羁,他不能容忍技巧上的限制。 相比于莫扎特是一位音乐素养全面的作曲家,贝多芬是最 富于独创精神的作曲家之一。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课件设计
2、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贝多芬, 请找出一两处喜欢的子,试作赏析。
1、他有一架不听话的蒸汽轧路机的风度;他穿衣服 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事实上……更不能相 信这副躯体竟能容得下纯音响世界最奔腾澎湃的灵魂。
2、莫扎特小时候曾为了蓬巴杜夫人发脾气……他仍 然是一只未经驯服的熊崽子。
3、他仍然认为莫扎特是大师中的大师……可是他是 穿紧腿裤的宫廷侍从,而贝多芬却是个穿散腿裤的激 进共和主义者;同样的海顿也是穿传统制服的侍从。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贝多芬百年祭
萧伯纳
一、世俗人眼中的贝多芬
在世俗人眼中,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 个疯人” “从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 发了疯了”
二、作者眼中的贝多芬
1、作者笔下贝多芬的“疯”表现在哪些方面? (勾画圈点具体语句并分析)
第1段:唐突神灵,蔑视天地,反抗性,不听话的风度, 不讲究的穿着,奔腾澎湃的灵魂,狂风怒号般的力量。 第2段 :有意的散乱无章,无故嘲讽,无顾忌地骄纵地 不理睬传统的风尚。 第6段: 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不把设计方 式本身作为目的。 第7、8段:有能力设计最好的方式,他那激动人心的品 质,奔放的感情笼罩着我们,他的音乐让人清醒,是最 有深度的音乐。
资料补充: 贝多芬一生跨越了18、19两个
世纪,中间正好经历了法国资产阶 级大革命。贝多芬早年深受启蒙主 义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毕生 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在他不少乐章中响彻着资产阶级 反封建、争民主的主旋律。正因为 如此,贝多芬比他的先辈们体现了 更多的独立性和民主性。
四、你心中的“贝多芬”
学习完本文,你的脑海会闪现哪些“贝 多芬式”的人物,说一说,与大家交流。
高中语文《贝多芬百年祭》课件1 鲁教版必修4
1925年诺贝尔奖。
第五页,共19页。
• 萧伯纳的戏剧性最突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现实 政治斗争,敢干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 题,把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公众面前。 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人物对话和思想感 情交锋来表现性格冲突和主思想。三十年代初 ,萧伯纳访问苏联和中国,与高尔基,鲁迅、 胡适、徐志摩结下诚挚友谊。
第六页,共19页。
本文可以分成两段, 请概括大意?
第七页,共19页。
• 第一部分:评述作为音乐家的贝多芬及其
音乐的总的特色
• 第二部分:阐述了贝多芬音乐的独创之处
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八页,共19页。
找出自己最喜欢或最有感
触的一句话,谈谈个人感受 或理解。
第九页,共19页。
“他的灵魂是伟大的,但如果我使用了最伟大的 这种字眼,那就是说比韩德尔的灵魂还要伟大, 贝多芬自己就会责怪我。”这句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观点?
高中语文《贝多芬百年祭》课件1 鲁教版 必修4
2023/5/13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19页。
第二页,共19页。
第三页,共19页。
出身于德国平民家庭。作品,有交响 曲《英雄》、《命运》、《第九交响 曲》;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 《暴风雨》等。被尊称为“乐圣”。
第四页,共19页。
英国20世纪前半叶最杰出的现实主 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
2、 用一句话概括贝多芬的一生
第十八页,共19页。
谢谢大家
13.05.2023
生产计划部
第十九页,共19页。
——这句话巧妙的表达了 作者对贝多芬的谦逊品格
2016春高中语文第2课《贝多芬百年祭》课件鲁教版必修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料链接
相关评论 作者介绍 主要作品 作者逸事 补充注释 扩展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音乐
返回
相关评论
百年之后,英国伟大的剧作家、散文家, 萧伯纳为伦敦《广播时报》写了一篇音乐 评论——《贝多芬百年祭》,一发表就引 起了巨大的轰动。文章是纪念贝多芬的, 其中包含着作者对于贝多芬以及对于音乐 的理解,字里行间,透着大师的独特的感 受——他把贝多芬视作“反抗性的化身”。 文章围绕如何解开“贝多芬之谜”,追记 了贝多芬思想和创作的各个侧面,揭示了 贝多芬音乐的本质——“惊人的活力和激 情”。 返回
返回
作者简介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 1856—1950),英 国著名的戏剧家、散文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都 柏林一个不太幸福的家庭,1876年移居伦敦,以 从事音乐评论而步入文坛,在他早先的文学生涯 中,他的多部小说都没有成功。但是他坚持不辍, 逐渐在戏剧创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戏 剧作品《华伦夫人的职业》、《鳏夫的房产》、 《巴巴拉少校》、《圣女贞德》等,无论是在语 言的幽默上,在艺术的表现力以及创新精神上, 或者是戏剧的内容所反映的社会的深刻性上,都 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萧伯纳除了写作戏剧和小说 以外,还从事音乐和美术的批评工作。
导入新课
• 1827年3月26日,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 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 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 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他, 就是伟大的贝多芬。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肖 伯纳的文字走近贝多芬,更多地了解贝多 芬。
贝多芬百年祭
肖伯纳
教 学 目 的
教 学 重 点
作 者 简 介
背 景 简 介
内 容 述 评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贝多芬百祭课件鲁教必修4
【贝多芬逝世后人们的评价】
勃拉姆斯:我的身后总是响起巨人的足音„„ 舒曼:我没有能见到贝多芬一面,没有能把我发热的 头额贴在他的手上,只要能够有这么一次,我甚至肯 献出我的大半生。 李斯特:贝多芬的作品比得上引领以色列人走出沙漠 的烟柱与火焰,烟柱在白天为我们带路,火焰则把夜 晚照得通明,使我们得以不分昼夜的兼程并进。无论 是暗是明,都同样在为我们探寻一条必由之路;或此 或彼,那都是永恒不变的圣戒。
二、贝多芬
尽管贝多芬在乐曲创作上表现出了不凡的才能,但他 本身却连遭不幸和打击。
1827年3月26日下午,维也纳突然下了一场大风雪 ,伴着震耳欲聋的春雷,此时贝多芬握紧右拳,咽下 了最后一口气。 根据古老的记录,贝多芬的葬礼在3月29日举行,所 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约有两万名以上的维也 纳市民参加护送到举行追悼弥撒的雅瑟尔教堂。
【贝多芬逝世后人们的评价】
布索尼:贝多芬是理想的化身,贝多芬就是一个时代。 傅 雷:医治我青年时世 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 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 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 中给我最大影响的是贝多 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 搀扶,多少次的创伤曾由 他慰。
【问题讨论】
1.文章写贝多芬,围绕什么核心展开的?为之作者选取 了那些材料?如何表现主题的? 文章写贝多芬,是以“反抗性化身”为切入口,将贝多 芬的品格和音乐的特质,完美地展现于人们的眼前。 小中见大,把人物的反抗性点染得形象、生动、淋漓尽 致。 从中可以领略一个真实的、真正为艺术献身的艺术大师 的风范。
二、贝多芬
1801到1812年间,他创作出《月光奏鸣曲》、《第 二交响乐》、《克莱策奏呜曲》、《第三交响曲》( 又叫《英雄交响曲》)、《曙光奏鸣曲》、《热情奏 鸣曲》以及后来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 交响曲》。 其中,《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808年,被认为是贝多 芬最受欢迎的交响乐,也是他的作品中最完美的典范 作品之一。 其主要内容是告诉人们要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要积 极勇敢地与命运作斗争。
贝多芬百年祭ppt9 鲁教版
耳朵全聋的作曲家,以巨人般的毅力谱曲;翻译家傅雷 礼赞道:“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死灭,对音乐家是 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的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也 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 而且为着人类,为着‘可怜的人类’!”纵观世界历史,最 为悲壮、高亢的诗文,最有震撼力的音乐,往往是在人生最 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他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 注一掷,那么,让我们走进贝多芬百年祭,走进贝多芬,看 他怎样用他的孤注一掷谱写一首跨越时空的生命赞歌!
问题探讨
文章为纪念贝多芬而 作,却以大量的篇幅 写到莫扎特等其他音 乐家,这样写的好处 是什么? 贝多芬性格的独特在文中是通 过与其他音乐家尤其莫扎特等 人的对比凸现出来的。这种对 比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另外 其音乐特点与音乐成就也只有 放在整个音乐史上并于其他音 乐家比较,才能看得更加准确。
课文内容探究 ? 这篇文章的句势有什么特点? (结合文章中的句子试说明。)
他有一种不听话的轧路机的风度;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 田间的稻草人:事实上又一次他竟被当作流浪汉给抓了起来,因 为警察不肯相信穿得这样破破烂烂的人竟会是一位大作曲家,更 不相信这幅躯体竟能容的下纯音响世界最奔腾澎湃的灵魂。
例二:
分析: “轧路机”和“稻草人”的比喻极其生动地刻画 出了贝多芬的桀骜不驯和不修边幅,而被警察抓 起来的趣闻轶事更给贝多芬的形象增加了真实性, 也给行文带来了趣味性。然后由表及里,自然而 然地过渡到对他内在灵魂的评述。
本文既有磅礴的气势,又富有强烈的 感染力,以下列句子为例:
一百年前,以为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聋的 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乐曲的五十 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 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还是和他生前 那样地唐突神灵,蔑视天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介绍
肖伯纳一生酷爱体育运动。他每天清晨起床 后,必定要洗冷水浴、游泳、跑步,或到海边打 拳骑马、打网球等,进行体育活动他还是一位技 术高湛的业余拳击手。他说:‚我知道拳击时怎 样进退,怎样动作,正如我知道下棋时怎样移动 棋子一样。‛他的长篇小说《凯雪尔· 拜化的职业》 就是描写拳击家卡彭蒂尔的运动生涯。天气好时, 肖伯纳一般是不在书房里写作的,而是常常跑到 海滨的沙滩上,坐着边晒太阳边写作。在写作的 中间还要定时活动身体,或做操,跑步,或骑着 自行车到周围去兜一圈,或者干脆下海去畅游一 番。接着,又聚精会神地投入写作。
返回
资料链接
相关评论 作者介绍 主要作品 作者逸事 补充注释 扩展阅读 相关图片 相关音乐
返回
相关评论
百年之后,英国伟大的剧作家、散文家, 萧伯纳为伦敦《广播时报》写了一篇音乐 评论——《贝多芬百年祭》,一发表就引 起了巨大的轰动。文章是纪念贝多芬的, 其中包含着作者对于贝多芬以及对于音乐 的理解,字里行间,透着大师的独特的感 受——他把贝多芬视作‚反抗性的化身‛。 文章围绕如何解开‚贝多芬之谜‛,追记 了贝多芬思想和创作的各个侧面,揭示了 贝多芬音乐的本质——“惊人的活力和激 情‛。 返回
返回
内容述评
作者首先生动地刻画出贝多芬鲜明的个性。 我们看到一个情感化的心灵,一个真性情的人 物,一种具有自我反思倾向而又不愿用理智去约束 情感的精神气质。 其次,作者突出了贝多芬‚激进共和主义者‛ 的政治立场。 贝多芬追求个人自由、蔑视传统规范的性格, 具有强烈的反叛性,注定了他天然倾向于革命与激 进的政治立场。 再次,作者赞扬了贝多芬在音乐艺术上的创新 精神与杰出贡献。 贝多芬音乐创作的特点‚不同于别人的地方, 是在于他那激动人的品质,他能使我们激动,并把 他那奔放的感情笼罩着我们‛。
返回
作者简介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 1856—1950),英 国著名的戏剧家、散文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都 柏林一个不太幸福的家庭,1876年移居伦敦,以 从事音乐评论而步入文坛,在他早先的文学生涯 中,他的多部小说都没有成功。但是他坚持不辍, 逐渐在戏剧创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戏 剧作品《华伦夫人的职业》、《鳏夫的房产》、 《巴巴拉少校》、《圣女贞德》等,无论是在语 言的幽默上,在艺术的表现力以及创新精神上, 或者是戏剧的内容所反映的社会的深刻性上,都 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萧伯纳除了写作戏剧和小说 以外,还从事音乐和美术的批评工作。
返回
阅读思考
一、 在作者的笔下,贝多芬是什么样的 一种性格?作者对贝多芬这一性格的谈论使用 了哪些文学手法?作者为什么对贝多芬的性格 做那么多的分析谈论? 二、 文章在接近末尾时有这么一句话: 落拓不羁、孤傲倔强。 ‚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 比喻、对比。 独自一人安静一会儿,那你就怕听他的音乐 从贝多芬的人格特征说起,展示贝多芬在 了。‛请就这一句话谈谈贝多芬音乐的意义所 性格上的反抗特征,作者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比 在。 较、对照和分析批评,将贝多芬的真正特立独 因为贝多芬的音乐能使人激情澎湃 行的一面,真正突破传统,为音乐注入新的内 容的实际情况,条分缕析地告诉我们。
导入新课
• 1827年3月26日,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 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 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 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他, 就是伟大的贝多芬。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肖 伯纳的文字走近贝多芬,更多地了解贝多 芬。
贝多芬百年祭
肖伯纳
教 学 目 的
教 学 重 点
返回
背景简介
萧伯纳与音乐有缘。他从小就爱好音乐与绘画,青年时 期在创作长篇小说之外还撰写过音乐评论,对古典派和浪漫 派的音乐家有广泛、深入的了解,对音乐作品有较高的艺术 鉴赏能力。萧伯纳对贝多芬的推崇是发自内心的。两人在经 历与思想上颇有相似之处。贝多芬平民出身;萧伯纳诞生于 小公务员家庭。贝多芬青年时期耳聋,依然顽强从事音乐创 作;萧伯纳20岁时到伦敦靠写作谋生,九年里仅得6镑,其中 5镑还是写药品广告的收入。贝多芬追求自由平等,与宫廷贵 族、上流社会格格不入,敢于直接抨击皇帝;萧伯纳主张社 会公正,无情挑破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脓疮,撕破绅士淑女 们的伪装。贝多芬在当时社会被视为‚疯子‛,萧伯纳也曾 被人骂作‚魔鬼‛式的人物。此外,两个人的作品都与当时 的社会现实保持着紧密联系,都有一种骇世惊俗、震撼人心 的力量。这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艺术领域里的伟人。正因为 心灵相通,才易于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萧伯纳写作本文时, 已是71岁高龄的老人,但文章写得如此淋漓酣畅、激情洋溢, 大概也是受到‚贝多芬的灵魂是最奔腾澎湃的‛感染吧?
返回
艺术赏析
本文在比喻的运用上极富个人特色和创造性, 奇异生动,出人意外,但又能唤起较强的审美愉 悦。 对比手法在本文中运用得相当多。作者要评 价贝多芬,要阐明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意义与价 值,离开比较与对比是难以说清问题的。强化对 比手法的艺术效果是反差强烈、正反分明,各人 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使读者一目了然。 人称的运用。作者在不少地方多次运用了第 二人称‚你‛。 ‚你‛即读者代词的反复出现, 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犹如作者正在与 ‚你‛进行着一场炉边谈话,面对面,眼睛看着 眼睛,这种近距离的亲近感正是作者所追求的艺 术效果。
作者介绍
萧伯纳是一个幽默、正直、不看重名利 的人。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给萧如下评价: ‚萧作为文学家,他是很有才气和敏锐的, 但作为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却微不足道, 尽管他很正直,也不追逐名利。‛恩格斯 的评价如实地反映了萧在文学上的成就以 及他对于名誉、地位的态度。
作者介绍
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他非常幽默 地说了一句话:‚干嘛要在一个老头子的 脖子上系上一只金铃?‛ 当时有一家新闻社报道了萧对于记者的 谈话。萧说:‚这件事情我实在有点想不 通。我想我之所以获奖是由于我今年没有 写出半个字。‛
作 者 简 介
背 景 简 介
内 习
资 料 链 接
退出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惊人的音乐激情 及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揭示内涵的 写法。 3、培养学生研读文章、生发思考并自行解决的 研究能力。
返回
重点:1、通过研读,把握人物的 个性及音乐的特质。 2、抓住关键的词句,领悟作者寄 寓的情感。 难点:1、理解文中作者对于大师 的独特的感悟视角。 2、贝多芬思想、创作与音乐本质 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