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系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工程系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为了更好的了解我系的中职生及“三二分段”高职生的就业情况,进一步预测就业市场,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与交流。
电子信息工程系特意对本系每一位实习、毕业的学生下发了毕业生实习、就业情况调查表,广泛征求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招生、教学、就业等多方面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具体反馈意见见原材料,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查反映
调查内容总的来说分为三大部分,包括学生就业单位对口情况的反映、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岗表现情况的评价和对学院在教学及管理方面的建议。
(一)从调查表的统计情况来看,我系近两年学生对口就业率较高。
我系学生的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广东、江浙地带,主要原因是广东、江浙一带是目前我国电子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从调查表的统计情况也可以反映出我系大部分学生主要的从事的工作是对电子产品及设备的装配、调试和维修,有一小部分同学则从事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二)大部分毕业生素质较高,刻苦敬业。
从调查表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映来看,我系大部分毕业生能敬业爱岗,吃苦耐劳,虽学历层次不高,但能踏踏实实从头干起,在工作实践中虚心学习,并且,能很快成为企业骨干,现已有一批毕业生担任了公司的技术员、工程师等职务、有的已走上管理岗位。
实践证明,我校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单位的振兴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向社会证明,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大有作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有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系对毕业生的就业做了大量工作,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在与就业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工作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实践环节重视不够
在调研过程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反映较多的是学生的实践教学问题。
如学校的实习基地教学内容与社会企业实际生产技术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实习经费不足等。
教学实习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实际能力的提高以及毕业后的就业、甚至将来的发展。
这些问题必须我们予以高度重视。
一方面要提高对实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端正学生实习态度;另方面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强实习指导的力度,让学生先具备“用武之才”以更好地去寻找“用武之地”。
(二)毕业生基本技能有待提高
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要求我们今后要一方面抓毕业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抓毕业生技能的提高,如计算机操作能力,实用文体(如策划书、合同书、会议记要、市场分析报告、广告文本等)写作能力,英语会话能力等都有待提高。
(三)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够强。
调研过程中,有部分毕业生反映在校期间接受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针对性不是很强,理论阐述的多,实际操作的少;尤其是毕业生在就业定位、择业心态等方面的具体指导较为薄弱。
部分毕业生一出校门面临激烈的竞争形势不知所措。
有的对自身期望值过高,在择业期间徘徊犹豫,高不成低不就,从而错失就业良机;有的肓目追求高收入,对就业信息缺乏鉴别力,以致陷入被动境地;有的则自信心不足,有机会不敢去尝试,稍遇挫折便灰心丧气;有的在参加用人单位面试时不懂得应变技巧,不能在短时间内展示出自己的优势,从而增加就业难度。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针对以上分析的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结合市场需求实际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要保持毕业生较高的就业率,重要的是要做到办学有特色,就业受欢迎。
把办学定位建立在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上,逐步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大力抓教学体系的改革,以基本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
着重培养“灰领阶层”,即具有现代观念、现代技术,能从事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工艺、
技能型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以不断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需求。
1、从专业设置切入,力求实现“产销”链接。
调研表明,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环节是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要求。
专业设置应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技能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在此基础上,确定学校的专业设置。
同时,由于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不断进行专业的调整与改造,如专业外延的扩大、专业内容的整合、专业方向的拓展,甚至专业的弱化与撤消等。
2、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整合。
根据实际需求,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安排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实行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即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以不断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
(二)拓宽渠道、正确定位,扩大毕业生就业领域。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我系近几年来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有国企、三资企业、事业单位,又有民营、个体等企业。
就业的主要渠道在基层,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岗位。
因此,我们应教育毕业生端正就业的态度,不好高婺远,不挑肥拣瘦,先就业再择业,把初次就业的立足点放在基层,到一线去寻找自己的就业机会,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立足服务,有的放失,健全就业工作机制。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工作重心之一,抓好这一工作要从建立与健全就业工作机制入手,进一步强化毕业生就业的服务体系。
1、营造上下互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学院应积极动员教师共同参与,形成全院上下互动,管理、教育、教学、服务等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学院应该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物质条件需要,要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定编制,拨专款、下任务、抓考核。
这是保证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2、形成畅通便捷,及时互动,广泛多元的信息渠道。
整合广泛多元的就业信息,信息资源是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要建立以学院为基础、以社会为市场、以企业为向导,利用网络的优势,推动就业工作。
即把毕业生就业网、校园网链接,将毕业生资料录入上网,让学生在网上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在网下逐步建立多层面的实习就业基地与省内外人才市场、大中型企业等用人单位开展合作,组织校内外专场招聘会,让学生实习有基地、毕业有去向、就业有选择,同时,要形成完善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在学校与各系、各系与毕业生、毕业生与各人才网,以及毕业生之间能有效互动,从而畅通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奠定毕业生就业基础。
3、加强针对实际,调整心理,层面不同的就业指导。
鉴于我系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反映出来的在心理、技巧、技能、政策等不同层面的实际问题。
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在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教育的基础上,注重进行就业心里疏导(突出克服自卑自贱与好高婺远的不良心态),组织必要的就业技巧训练,通过讲座、辅导、模拟应聘等,端正毕业生的就业心态。
在就业指导教育中,做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突出经历教育、创新教育,达到一般性指导与个性化指导结合,素质培养与技能训练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培养结合。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