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复习要点

0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确凿(záo)菜畦(qí)蟋蟀(xī shuài)缠络(luò)觅(mì)食竹筛(shāi)渊博(yuān bó)鼎(dǐng)沸倜傥(tì tǎng) 锡箔(xī bó) 桑葚(shèn) 油蛉(líng)斑蟊(máo) 收敛(liǎn) 珊瑚(shān hú) 骨髓(suǐ)秕(bǐ)谷罕(hǎn)至绣(xiù)像盔(kuī)甲叵(pǒ)测窦(dòu)确凿:确实鉴赏:鉴定和欣赏。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方正:正派。

倜傥:形容洒脱,不拘束。

攒:凑在一块儿。

宿儒:素有声望的博学之士。

恭敬:指严肃、端庄有礼貌。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鼎:古代煮东西器皿。

沸:水开。

鼎沸:本指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缠络:纠缠、缠绕的意思。

拗:用力弯曲。

敛:收拢。

二、文学常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三、中心思想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全文最后一句,所表达的思想也有深层含义,实是指作者的童真童趣的一去不复返。

四、写作特点1、记叙顺序时间与空间顺序。

2、景物描写描写景物的方法: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即找出所要描绘的景物独特而又细微的地方,并用准确的语言把它传神地描述出来。

景物描写的作用:对景物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实际上多是为了寄托与抒发作者的感情。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作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

4、过渡句第九自然段。

5、对比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百草园的乐趣与三味书屋的严肃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作者热爱百草园,热爱自然,怀念天真童年的思想感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知识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知识点

课堂笔记:1.你从课文的标题中能看出什么①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即分别记叙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经历;②文章是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顺序来写的;③作者对于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经历极为怀念..2.“确凿”和“似乎”矛盾吗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3.第1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百草园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是哪个词第一段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乐园”..内容上写回忆百草园的缘由;体现作者对百草园的热爱、怀念之情;结构上领起下文..4.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①百草园中的景物充满生趣;②美女蛇的传说充满惊险、神秘;③冬日的捕鸟带来游戏的乐趣..5.这一节用了哪些修辞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景物排比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拟人低唱、弹琴、比喻木莲像莲房;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6.赏析文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①低唱、弹琴使用拟人手法②生动传神地展现出油蛉、蟋蟀的叫声在孩子心中的动听、有趣③表现出“我”对此的喜爱之情..7.第二段中依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景的“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8.通过各种感官来看: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 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乎乌的臃肿的根..味觉:有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9.作者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了什么趣事写这一故事有什么作用呢该部分在记叙顺序中属于什么顺序美女蛇的故事..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插叙10.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细致连贯、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11.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①先抑后扬;欲扬先抑..②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12.“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13.“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由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这是从“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14.“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15.“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16.第9自然段有什么作用结构+内容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我”对被送到书塾原因的猜测;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依恋;对三味书屋的反感..然段有什么作用结构+内容17.“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作者强调的是哪部分内容;并用这句式仿写一段话..习题册:1.这位寿镜吾先生是鲁迅一生都很尊敬的老师..你如何看待这位先生2.在三味书屋发生了哪件事3.“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从不过瞪几眼;大声说:读书”体现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现了作者对他的怎样的感情4.“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体现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现了作者对他的怎样的感情5.“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6.同样是读古文;作者写孩子们读书的内容没有用标点;而先生读书的内容却不但用了标点;还加上了语气词;这是为什么呢谈谈你的理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知识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知识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知识点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知识点1.你从课文的标题中能看出什么?①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即分别记叙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经历;②文章是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顺序来写的;③作者对于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经历极为怀念。

2.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①百草园中的景物充满生趣;②美女蛇的传说充满惊险、神秘;③冬日的捕鸟带来游戏的乐趣。

3.鲜明的对比是本文的写作特色。

请概括指出本文的三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三处对比: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对比②书屋和书屋后小园对比;③先生读书和儿童偷偷做游戏。

对比作用:①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己愉快生活的心理,②同时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第1自然段 4.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确凿”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起使用是否矛盾?为什么?)答:①似乎:不确定,好像;确凿:确实,实在,表示肯定。

②不矛盾,因发生事件与现在相距很远,记忆模糊,所以用“似乎”;但百草园留给“我”太多的快乐,因而用“确凿”,这样的表达更能突出百草园是“我”心中的乐园。

5.第1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百草园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是哪个词?第一段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乐园”。

内容上写回忆百草园的缘由,体现作者对百草园的热爱、怀念之情;结构上领起下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资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资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资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资料1、全文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答:一)百草园的景物以及快乐的生活。

二)作者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本文的主旨?答: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会议,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是我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3、第1段中的“似乎”“确凿”这两个词语是否矛盾?答:不矛盾。

因为已经隔了很多年,记忆模糊,所以“似乎”,同时那曾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对那非常熟悉,所以又说“确凿”。

4、第2段采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一句式强调了哪个内容?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造句。

答:描写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斑蝥、蜈蚣、木莲、何首乌、覆盆子。

强调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造句:妈妈做出的菜肴,不必说味道的鲜美,不必说颜色的诱人,单是那扑鼻的清香就叫你陶醉。

5、第2段是从哪些方面哪些感觉角度写景?答:从颜色、形状、声音、味道四方面,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四种感觉器官。

6、这个自然段的描写顺序是先整体后局部。

“不必说”描写,顺序是由低到高;“也不必说”描写顺序是由高到低。

7、第2段除了写景还写了哪些趣事?答:听虫子唱歌、遇见蜈蚣、按住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8、联系文章,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答:百草园有优美的景色,有神奇的美女蛇的传说,雪地捕鸟很有趣。

9、找出第2段所采用的修辞方法。

答:拟人、比喻、排比。

10作者写百草园中这么多景物的目的是什么?答:说明百草园有无限的趣味,那时是“我”的乐园。

11“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

”这件事说明了当时的作者怎样的特点?答:天真、单纯,富于儿童好奇心。

12第7段的中心是冬天雪后捕鸟的乐趣,却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这是什么写法?答:欲扬先抑。

.以百草园的无味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知识点精梳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知识点精梳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一、基础知识1.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___。

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小说集有、,散文诗集。

答案:散文《朝花夕拾》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呐喊》《彷徨》《野草》2..从标题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文章可分为哪两部分?答案:空间顺序百草园的童年趣事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3.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又可分四层。

第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

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第二层(2段):写夏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第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第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第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第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

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第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第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第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二、内容分析(一)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百草园的,百草园的,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

答案:介绍看百草园的(主人)百草园的(历史)百草园的(名字)概括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2、解词:“似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似乎是因为隔了七八年之久,记忆模糊,表示猜测;确凿是成人化的眼光,对小时候的趣事、乐园生活印象深刻,所以表示确定。

(二)阅读第2自然段做下面的题目1.归纳段意: 。

答案:百草园的快乐生活2.作者紧紧抓住被描写事物的特征着力从、、、四个方面描写,充满情趣。

答案:颜色形状声音味道3.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2分)答案: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4.文中的静态景物有、、、、、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复习要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复习要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

代表作小说《呐喊》、《彷徨》,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好的故事》。

二、字词默写寻觅、确凿、轻捷、云霄、鉴赏、啄食、和蔼、恭敬、质朴、渊博、倜傥、淋漓、人迹罕至、人声鼎沸三、品读语言1. 比较下列句子,哪一句的表达效果好?并请说明理由。

A.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B.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飞向云霄里去了。

A句好,“蹿”是迅速上升的意思,比“飞”的速度更快,形象地写出了云雀的轻盈灵巧,表达了“我”对此的羡慕之情。

2.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要比桑椹好得远。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理解内容1.课文第1段中语句“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作者为什么用“似乎”和“确凿”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来表达?答案:“确凿”是肯定,而且是不容置疑的肯定:就是“只有一些野草”;“似乎”却是一个不确定的判断:好像是、又好像不仅是“只有一些野草”。

“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是写实。

“似乎只有一些野草”,也是写实,更是写意, 在“我”的观察与感觉中,就不仅仅“只有野草”,还有别的生命,也有着引发“我”的想象的别样趣味。

这就自然引出下一句:“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文章第⑨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段文字承接上文“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又引出下文即将要去三味书屋。

本段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自己对百草园的热爱和恋恋不舍之情以及对三味书屋的畏惧与排斥。

3.作者在文中对“我”家后面的“一个很大的园”有三种称呼:“百草园”“乐园”和“荒园”。

同一个园子,为什么有三种称呼?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一是“相传叫作百草园”,是从老一辈传下来的习惯称呼。

二是“那时”的“我的乐园”,是童年的“我”心里的爱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提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提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提纲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皂荚jiá树斑蝥máo 臃肿yōng zhǒng确凿záo 攒cuán成秕bǐ谷系jì一条长绳拗ǎo过去锡箔bó 蟋蟀xīshuài 蝉蜕tuì人迹罕至hǎn 油蛉línɡ倜傥tìtǎng 缠络chán luò 觅食mì 竹筛shāi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èn) 葚收(liǎn) 敛脑(suǐ) 髓人声(dǐng) 鼎沸(kuī) 盔甲3.用恰当词浯填空。

(1)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第一次使用笔名“鲁迅”发表的作品是《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16本《坟》《二心集》等。

1.重点:第2段(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2.动作描写:第7段雪地捕鸟(9个动词);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复习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复习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复习资料
一、知识结构
窜(cuàn)觅(mì)
跪(guì):两膝着地,腰和股都伸直。

拗():[ǎo ]弯曲使断,折:竹竿~断了。

[ ào ]不顺,不顺从:~口。

~口令。

[ niù]固执,不驯顺:执~。

~不过他。

确凿(què záo)轻捷(qīng jié)
云霄(yún xiāo): 1.云块飘浮的高空 2.旧时比喻极高的地位
倘若(tǎng ruò):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

多用于书面语。

鉴赏(jiàn shǎng):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啄食(zhuó shí):[指鸟] 用嘴取食。

和蔼(héǎi)恭敬(gōng jìng)
质朴(zhì pǔ)博学(bó xué)
渊博(yuān bó)
倜傥(tì tǎng):形容洒脱;不拘束。

淋漓(lín lí):1.液体湿湿地淌下,即流滴的样子 2.形容痛快
盔甲(kuī jiǎ):是人类在武力冲突中保护身体的器具,也叫甲胄、铠甲。

绅士(shēn shì):1旧时在地方上有财有势或得过一官半职的人,以地主和退职官僚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 9 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汇总七年级语文上册第 9 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故事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 1926 年 9 月 18 日。

“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于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上,他难以公开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 1926 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 1926 年《莽原》半月刊第 19 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 9 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了。

三、理解词义1.轻捷:轻快敏捷。

2.缠络:缠绕联结。

3.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4.鉴赏:鉴定欣赏。

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5.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罕,稀少。

6.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7.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渊,深;博,丰富。

8.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如同鼎中的水煮沸了一样。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一⑧段):描述百草园的无穷趣味。

第二部分(第⑨一?段):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五、问题解疑1.“似乎”“确凿”连用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

“似乎”,不确定;“确凿”,很确定。

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时间相对久远,记忆自然模糊;而百草园趣味无穷,带给“我”的快乐又是真切分明的,所以二者连用并不矛盾,只是曲折传达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准确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的美妙动听的叫声,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1、作者说百草园里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是否矛盾?为什么?“似乎”、“确凿”两个词语连用在一起并不矛盾,这里实际上写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深切怀恋确凿:指的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百草园确实只有一些野草似乎:是因为记忆中的百草园只有童年中留下的美好的印象,且相隔久远,所以并不那么确实2、作者连用两个“不必说”和一个“单是”有什么作用?连用两个“不必说”毅然为我们勾画出一幅色彩绚丽、生趣盎然的百草园图景,紧接着用“单是”一句强调了泥墙根一带的无限乐趣,可见整个百草园的乐趣更多。

3、“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一句中的“肥胖”有什么含义?不仅写出了体态肥大的黄蜂在菜花上的情态,而且写出了儿童特别的感受。

4、“轻捷的叫天子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中的“窜”有什么含义?既写出了叫天子的机灵轻捷,又写出了儿童内心的羡慕之情。

5、对百草园景物描写的部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景的?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由植物到动物再到植物6、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景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由动物到植物7、作者写了在百草园中的几件趣事?翻段砖按斑蝥,捉蜈蚣,拔何首乌,摘覆盆子8、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运用了作者的哪些感官?视觉描写:碧绿的菜畦听觉描写:蟋蟀在这里弹琴味觉描写:覆盆子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9、文中关于美女蛇的故事属于那种记叙方法?有什么作用?插叙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揭示了其是我童年乐园的原因10、“冬天的百草园比较乏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欲扬先抑先写冬天的百草园的无味,用来反衬后文雪地捕鸟的乐趣11、描写雪地捕鸟这段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走、拉、罩住一连串的动词,清楚、准确、细致的描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及对捕鸟的喜好12、作者连用三个“也许”来猜测家人送自己去私塾的原因,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用猜测、疑问的语气,表达了童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情感13、作者眼中的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方正、质朴、博学、严厉、和蔼,并且有着开明的管理学生的方法,也应看到在他的头脑中还存在着封建保守观念14、作者描写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候的哪些是?拜孔子行礼、问先生“怪哉”虫的问题、读书习字对课、在书屋后面的小园子里做游戏、在课堂上画绣像。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故事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

“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于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上,他难以公开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1926年《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9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了。

三、理解词义1.轻捷:轻快敏捷。

2.缠络:缠绕联结。

3.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4.鉴赏:鉴定欣赏。

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5.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罕,稀少。

6.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7.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渊,深;博,丰富。

8.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如同鼎中的水煮沸了一样。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一⑧段):描述百草园的无穷趣味。

第二部分(第⑨一㉒段):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五、问题解疑1.“似乎”“确凿”连用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

“似乎”,不确定;“确凿”,很确定。

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时间相对久远,记忆自然模糊;而百草园趣味无穷,带给“我”的快乐又是真切分明的,所以二者连用并不矛盾,只是曲折传达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准确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的美妙动听的叫声,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复习提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要点一、文学常识:鲁迅,浙江绍兴人,周树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代表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篇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二、“读一读,写一写”攒cuán凑集;聚拢拗ǎo确凿què záo菜畦cài qí轻捷qīng jié蟋蟀xīshuài●脑髓nǎo suǐ相宜xiāng yí书塾shūshú方正fāng zhèng博学bó xué●蝉蜕chán tuì●人迹罕至rén jìhǎn zhì●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三、题解1.你从课文的标题中能看出什么?①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即分别记叙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经历;②文章是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顺序来写的;③作者对于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经历极为怀念。

2.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①百草园中的景物充满生趣;②美女蛇的传说充满惊险、神秘;③冬日的捕鸟带来游戏的乐趣。

3.鲜明的对比是本文的写作特色。

请概括指出本文的三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三处对比: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对比②书屋和书屋后小园对比;③先生读书和儿童偷偷做游戏。

对比作用:①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己愉快生活的心理,②同时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三、句子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确凿”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起使用是否矛盾?为什么?)答:①似乎:不确定,好像;确凿:确实,实在,表示肯定。

②不矛盾,因发生事件与现在相距很远,记忆模糊,所以用“似乎”;但百草园留给“我”太多的快乐,因而用“确凿”,这样的表达更能突出百草园是“我”心中的乐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资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资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资料写作特点用“碧绿”修饰“菜畦”,用“光滑”修饰“石井栏”,用“高大”修饰“皂荚树”,用“肥胖”形容“黄蜂”等都体现形容词运用的贴切。

用“扫、露、支、撒、系、牵、拉”这一系列连贯的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过程中透露出儿童捕鸟的兴奋惊喜之情,显示了动词运用的精妙。

用“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

”这一句式,既表达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我不知道。

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总而言之。

”这一句式,既在全文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又表现出少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心情,体现了句式运用的精当。

重难点句子1.。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批谷,棒上系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3.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

两个“不常用”,可见先生还是比较开明的,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的。

4.开头一段中“似乎”“确凿”两词矛盾吗?5、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

故事?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重点段落:第2段(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2、爸爸的花儿落了重难点句子1.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这一句话告诉我们“爸爸”没来参加这次活动,为全文设里了一个悬念:爸爸为什么没来?爸爸怎么了?从而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寻找答案。

由花想人,引出回忆。

2.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提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提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提纲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皂荚jiá树斑蝥máo 臃肿yōng zhǒng确凿záo 攒cuán成秕bǐ谷系jì一条长绳拗ǎo过去锡箔bó 蟋蟀xīshuài 蝉蜕tuì人迹罕至hǎn 油蛉línɡ倜傥tìtǎng 缠络chán luò 觅食mì 竹筛shāi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èn) 葚收(liǎn) 敛脑(suǐ) 髓人声(dǐng) 鼎沸(kuī) 盔甲3.用恰当词浯填空。

(1)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第一次使用笔名“鲁迅”发表的作品是《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16本《坟》《二心集》等。

1.重点:第2段(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2.动作描写:第7段雪地捕鸟(9个动词);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_六年级语文知识点_六年级语文知识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gt;gt;gt;gt;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本文写于1926年,是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gt;gt;gt;gt;写作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于《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里。

gt;gt;gt;gt;词语解释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画面,里边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要细心体会。

gt;gt;gt;gt;描写景物的方法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即找出所要描绘的景物独特而又细微的地方,并用准确的语言把它传神地描述出来。

景物描写的作用:对景物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实际上多是为了寄托与抒发作者的感情。

gt;gt;gt;gt;记叙的顺序学习一篇记叙文,要把握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可使文章脉络清楚,条理分明,有头有尾。

倒叙是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这样的顺序可以加强表现力,突出记叙的重点。

插叙是在记叙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衬托的作用。

对比:是将两个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从而突出优劣正误。

gt;gt;gt;gt;练习题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菜qí( ) 皂jiá( )树斑máo( )急zào( ) 和ǎi( ) 蝉tuì( )确凿( ) 脑髓( ) 倜傥(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攒( )__________ 传(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应( )__________ 系(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3.解释文中的下列词语(1) 渊博( ) (2) 缠络( )(3) 纳凉( ) (4)觅食( )(5) 高枕而卧( ) (6)质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就先到这儿了,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内容,大家可点击六年级语文知识点来看哦~同时会持续为大家跟新最新的内容,大家可进入首页选择自己需要的来查看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正规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正规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复习重点1、文体(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层次。

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

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

D、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

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

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

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A、肃穆气氛。

B、问问题老师不答。

C、不允许游玩。

D、读难理解的古文。

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

7、中心。

重点背诵:(一)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5、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趴”,为什么?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

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7、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8、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9、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笔记:
1.你从课文的标题中能看出什么?
①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即分别记叙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经历;
②文章是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顺序来写的;
③作者对于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经历极为怀念。

2.“确凿”和“似乎”矛盾吗?
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

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

“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

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

所以不矛盾。

3.第1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百草园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是哪个词?第一段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乐园”。

内容上写回忆百草园的缘由,体现作者对百草园的热爱、怀念之情;
结构上领起下文。

4.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①百草园中的景物充满生趣;
②美女蛇的传说充满惊险、神秘;
③冬日的捕鸟带来游戏的乐趣。

5. 这一节用了哪些修辞?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景物?
排比(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拟人(低唱、弹琴)、
比喻(木莲像莲房,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6.赏析文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①低唱、弹琴使用拟人手法
②生动传神地展现出油蛉、蟋蟀的叫声在孩子心中的动听、有趣
③表现出“我”对此的喜爱之情。

7.第二段中依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景的?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8.通过各种感官来看:
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

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乎乌的臃肿的根。

味觉:有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9.作者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了什么趣事?写这一故事有什么作用呢?该部分在记叙顺序中属于什么顺序?
美女蛇的故事。

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插叙)
10.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细致)连贯、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过程。

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11.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①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②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12.“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

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

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
13.“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
由由自在,无拘无束。

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这是从“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14.“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15.“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16.第9自然段有什么作用?(结构+内容)
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我”对被送到书塾原因的猜测,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依恋,对三味书屋的反感。

然段有什么作用?(结构+内容)
17.“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作者强调的是哪部分内容,并用这句式仿写一段话。

习题册:
1.这位寿镜吾先生是鲁迅一生都很尊敬的老师。

你如何看待这位先生?
2.在三味书屋发生了哪件事?
3.“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从不过瞪几眼,大声说:读书!”体现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现了作者对他的怎样的感情?
4.“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体现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现了作者对他的怎样的感情?
5.“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
6.同样是读古文,作者写孩子们读书的内容没有用标点,而先生读书的内容却不但用了标点,还加上了语气词,这是为什么呢?谈谈你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