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杠杆 2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案
《杠杆》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像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1、简单机械盒、支架、杠杆尺、钩码盒、小木块、剪刀、镊子、煤夹子2、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出示大石头图片)老师在路上看到一块大石头挡住了道路,想把它移到路边,可是怎么也搬不动。
你能帮老师从下面的工具中选择一种来移开大石头吗?(学生在生活中没有使用杠杆的经验,故从工具的选择入手)……(生:用棍子来撬)怎么撬?你能上来演示给同学们看看吗?还要在棍子下面放个小石头?放在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支撑棍子,棍子在上面才能转动)老师介绍:这就是一个支点。
请同学们用沙包当作石头,用直尺作撬棍,用橡皮作支点,一起来试一试。
(学生体验撬石头)二、认识杠杆1、教师介绍杠杆:像我们现在用来撬石头的这个棍子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做用力点。
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课件展示)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杠杆?(学生举例)2、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1)我们刚才把支点防在什么位置上?(靠近阻力点的位置)为什么要放在着儿?(2)如果移动支点到杠杆的中间,又会怎么样?为什么?(3)如果把支点移到靠近用力点的位置,又会怎么样?为什么?(板书示意图,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省力?费力?……)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通过刚才我们对杠杆三种情况的猜测,改变杠杆支点的位置,杠杆上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你认为杠杆撬起重物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支点的位置----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和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有关,还与阻力和用力的大小有关)下面我们用杠杆尺和钩码来研究它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详案)
19.《杠杆》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杠杆及生活中的杠杆,初步了解杠杆原理及运用。
2.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能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数据,并尝试对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3.科学态度: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发展,改进生活发展。
活动准备:1.杠杆尺、钩码盒、小木块、小哑铃、条形木板等 2.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课前准备:学生入座,桌面摆放好条形木板、小木块和小哑铃。
桌下放好器材袋,内装杠杆尺、钩码、记录单。
课前交流:教师: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哪位热心同学愿意帮老师把它打开?找一名学生上台打开铁罐。
(学生打不开)教师:在打开铁罐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不好打开。
教师:也就是说用手打开铁罐很费力。
那你有更好的办法吗?学生:可以找东西撬开。
看——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工具,这是尖嘴钳、这是剪刀、这是螺丝刀,选一个合适的工具试试看。
学生用螺丝刀轻松打开了铁罐。
教师:用螺丝刀撬铁罐又有什么感受?学生:用螺丝刀能轻松地把铁罐打开。
教师:也就是说用螺丝刀撬开铁罐很省力。
谢谢你,请回位。
为什么利用螺丝刀就能很省力地把铁罐撬开呢?这里面蕴含着怎样的科学道理?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我们一定会找出答案。
活动过程:上课仪式一、导入:同学们,像刚才撬开铁罐的螺丝刀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撑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杠杆。
(粘贴板书杠杆)二、初步认识杠杆1. 那么什么是杠杆?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请看:(屏幕出示视频),师:这是一个撬石头的装置。
将装置还原于生活。
(结合课件讲解:像这样)一根棍子,当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2. 同学们,想玩一玩杠杆吗?不过在玩之前请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案
课前交流: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机械,并借此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
19、杠杆教学目标:1.善于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能设计探究实验;学会记录、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
2、认识杠杆各部分名称,会使用杠杆做有关杠杆的探究实验;能将杂乱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类,认识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费力,什么情况下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按照省力、费力的标准会分类。
3.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杠杆特点的认识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整理汇报师:课前老师想和孩子们交流一下好不好?生:好师:好,孩子们,在小区里,公园里等很多公共场所,我们几乎都能看到一些健身器械,玩过吗?生:玩过。
师:都玩过些什么?生:你知道吗?这些健身器械大都是一些简单机械,孩子们这么喜欢玩这些东西,看得出我们这些孩子都是一些热爱生活,热爱运动的阳光少年。
希望孩子们在今天的课堂上也能表现出你的阳光,你的积极。
好不好?生:好。
师:嗯,老师期待着你有更好的表现,好,上课班长:起立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师:老师这里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使用简单机械的视频我们一块来看一下。
(播放视频:强强撬石头)师生:(共同看视频)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想知道些什么?生:师1:你提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
好请坐师2:你也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
师:我们看(拿起棍子撬石头的图片,指着分析)像棍子这样,当它撬起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要想知道,棍子为什么能轻松的撬起大石头,我们今天就一块来研究一下杠杆的特点。
(1、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课题)师:你想不想也来感受一下杠杆的神奇?生:想师:老师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书、棍子、小木块,下面请同学们用它们去感受一下,注意可以把手按在棍子的不同位置去感受,也可以这样移动小木块的位置。
开始。
生:(实验)师:(把强强的视频关掉,巡视实验情况)师:好啦孩子们,谁来说一下你的感受?生: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说明你研究的很认真。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
《杠杆》教材分析:在三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的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
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板”的经验。
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感到相对比较轻松。
教学目标: 了解杠杆的平衡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设计实验验证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还有等力杠杆。
教学重点:验证杠杆的平衡原理。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杠杆材料、测力计、钩码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如果碰到大石头挡在路中央,你有什么办法把它移开吗?出示课件:小男孩移动石块引出概念:一根棍子,用它来撬重物时,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杠杆。
2、认识杠杆的三要素:(1)出示撬棍(课件展示撬棍的使用过程)。
(2)师生归纳:杠杆三要素(用力点、支点、重点),并找一找在图中的位置。
二、认识杠杆尺:出示杠杆尺,问:它是杠杆吗?找一找支点?观察一下,它还有什么特点。
1、调试杠杆尺:在两端相同的位置挂相同的钩码。
3、讨论:什么样的情况能能说明用杠杆做事情能省力,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省力?在实验中应该收集哪些数据来说明问题?2、分组实验。
实验记录表:3、统计数据,汇报结果。
4、分析数据,得出规律。
(1)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的,这种杠杆是省力杠杆。
(2)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的,这种杠杆是费力杠杆。
(3)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这种杠杆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三、生活中的杠杆1、认识变形杠杆:课件出示摇水装置和跷跷板,思考:它们也是杠杆,三个点在什么位置?2、辨别:(课件出示)它们是杠杆吗?为什么?出示羊角锤、老虎钳、剪刀、天平、锥子和擀面棍等。
3、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工具也是杠杆?四、说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杠杆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点用力点阻力点(重点)。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前一课,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
本课将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
本课的教学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分析使用撬棍的过程,观察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类工具。
并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给常用的杠杆类工具分类。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纸、用老虎钳夹断铁丝、用镊子夹东西,等等。
会使用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学生们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
但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的认识,借助学生的经验,以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科学探究: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2.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准备:学生:杠杆尺、钩码、测力计、记录纸;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师:相关课件、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生活切入导新课:师:老师遇到了点小困难,想请咱们同学帮忙解决一下。
(出示铁皮饼干箱)谁能打开?(学生用手打不开,用扁铁条作为工具撬开了。
)师:假如你在路上被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能想一个简单的方法,把石头挪开吗?(学生设想、交流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法。
)师:这种方法可行吗?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个模拟实验试一试。
(学生利用尺子撬动铅笔盒,请一个学生到台前演示。
小学科学《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9杠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杠杆》二、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做出猜想,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原理,并能通过杠杆原理认识一些变形杠杆工具。
科学探究目标:善于对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运用简单的实验记录,并运用其采集、整理、分析和解读数据。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进步,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杠杆的作用。
难点:运用杠杆原理认识变形的杠杆工具。
四、材料准备:学生实验材料:杠杆尺及勾码、硬直尺、橡皮、字典、信封2 个(一个装实验记录表、一个装杠杆工具分类表)、实物杠杆工具1-2 件(钳子、镊子、剪刀等)。
教师演示材料:杠杆尺及勾码、直尺、橡皮、杠杆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展示多媒体课件:路中间有一个大石头,小明使劲推也推不动,急的团团转,你能不能帮他想个办法?(引导学生想各种办法、想到木棍)师:后来他灵机一动也想了个办法,一起往下看(继续放课件:找了个木棍撬动石头),他是怎么做的?小明的做法和刚才那位同学的想法有些不谋而合。
(表扬学生善于动脑)。
【课题的导入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办法,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杠杆的神奇功能,引起探究兴趣。
】提问:同样一块石头,一开始的时候没搬动,后来却移动了,是小明的力量变大了,还是怎么回事啊?(引导学生说出是这根棍子起了作用)归结问题,引出课题:这根棍子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一种简单机械——杠杆(板书:19 杠杆,出示课件,杠杆的定义)二、探究杠杆的特点(一)初步感知1.师生对话:同学们,你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一些学习用品来做一个杠杆游戏?引导学生在直尺下垫一块橡皮,在直尺的一端压上几本厚书,然后用手在直尺的另一端用力向下压,让学生体验一下有什么感受。
2023年(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杠杆》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及记录表
2023年(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杠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第二课时《杠杆》。
本课旨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玩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活动准备,用父子俩玩跷跷板的情景图引出活动指向“看到这熟悉的场景,你有什么想法?让我们来研究吧。
”紧接着出示了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典型材料。
第二部分是活动过程,活动“我们来研究杠杆”包括两个环节:环节一出示了杠杆的定义和三要素;环节二让学生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知道杠杆有的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第三部分是自由活动,以“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主题让学生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接着让学生分辨生活中的工具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
第四部分是拓展活动,提出了两个活动指向,活动一制作“艺术品中的杠杆”侧重于渗透“科学与艺术”的思想,活动二“找找人体中的杠杆”侧重于“科技与人文”。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理解杠杆的作用,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目标】:1.学会做杠杆作用的实验并能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
2.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并运用其采集、整理、分析和解读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2.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乐于探究、大胆想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2.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清晰杠杆的作用、杠杆作用的实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14《杠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年级下册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 发放预习材料,包括杠杆原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 设计预习问题,如“你见过哪些生活中的杠杆?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杠杆原理做好准备。
- 讨论杠杆原理在古代文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中的作用。
- 游戏:组织杠杆原理相关的游戏,如“杠杆平衡挑战”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 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 PPT:制作包含杠杆原理、分类、应用等内容的PPT,辅助讲授和讨论。
- 视频:播放杠杆原理的动画视频,直观展示杠杆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科学实验平台,让学生进行虚拟杠杆实验,拓展学习空间。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选择:
-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杠杆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杠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 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杠杆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杠杆原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2. 选择题:
- 以下哪种工具是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
A. 剪刀
B. 电池
C. 电灯
- 杠杆的工作原理基于什么?
A. 力的平衡
B. 力的大小
《杠杆》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杠杆》是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在三年级的课本中,《跷跷板》一课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杠杆原理。
本课是对杠杆的进一步研究,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对杠杆深入研究,发现杠杆的工作原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初步分析省力与费力杠杆的设计原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把重点确定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直尺撬字典的探究实验,层层推进,认识了解杠杆的具体作用,同时,使学生逐步把握如何正确地去认识和分析杠杆,得到科学方法的感受与体验。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作出猜想,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原理,并能运用杠杆原理认识一些变形杠杆工具。
2、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杠杆的作用,运用杠杆原理认识变形的杠杆工具,从实践中领会省力、省距离杠杆的区别。
【教学准备】1、实验记录表格2、小木棍、石头、铅笔、直尺、橡皮、杠杆尺及支架、砝码、剪子、镊子、羊角锤、带有钉子的木板,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举起一根小木棍,学生猜测木棍的用途。
2、谈话:别小看一根棍子,它可具有神奇的力量。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习过《跷跷板》一课,请大家看大屏幕:看到这熟悉的场景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认真思考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开木棍撬动石头的奥秘。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好奇心。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1、认识杠杆师讲解并出示相关概念:一根棍子,当用它按可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而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板书课题)2、分组实验认识杠杆的作用(1)实验1(用直尺撬重物)学生利用直尺、铅笔、橡皮等材料制作一个杠杆。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案及反思精品文档6页
《杠杆》教案修改说明及反思教科书说明: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
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后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像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1、简单机械盒、支架、杠杆尺、钩码盒、小木块、剪刀、镊子、煤夹子2、多媒体课件、微视频一、情景导入听说咱班的同学很聪明,老师请同学们帮个忙,愿意吗?我前几天出去旅游,当车开到一个地方,一个大石头挡住了老师前进的道路. 出示图片二、初步认识杠杆(微视频)提出问题:你能利用一个木棍挪动这个大石头么?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呢?看看这人是怎么做的。
继续播放搬运石头的课件,并出示杠杆定义,认识杠杆(板书)。
你能说出杠杆的主要位置么?介绍杠杆的3个重要点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杠杆,出示图片你能指出它们的3点(重点、力点、支点)么?比较下面两件工具,使用它们时是省力还是费力?(出示费力杠杆与省力杠杆)你能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杠杆省力与费力的秘密么?三、探究杠杆的秘密先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杠杠省力与费力的秘密?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大家的方案很好,但是科学要讲究精确性,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来研究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围绕支点转动,静止时是平衡的,两边有小格距离相等)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阻力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青岛版小学科学《杠杆》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像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体验杠杆的作用;教学难点是分析实验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1、支架、杠杆尺、钩码盒、木块、橡皮、羊角锤、镊子等。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果碰到大石头挡在路中央,你有什么办法把它移开吗?(从学生的描述中相机引出)像这样的棍子人们叫它撬棍,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二、认识杠杆并初步研究杠杆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材料(木块一个做重物、杠杆尺一个、橡皮一块)。
出示课件师;下面我们就来玩一玩!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好!开始玩吧1 学生分组组装、研究,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发现。
师:同学们已经玩完了,请先坐好。
师:在玩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呢?(生上前边演示并说出)生:橡皮靠近木块手用力小,橡皮远离木块手用力大。
师:手用力小说明了使用它有什么好处?生:省力手用力大说明使用它怎么样呢?生:费力师:当用杠杆撬重物时,杠杆上有那几个点起到了关键作用?课件出示师演示、分析生:手用力的地方、橡皮的地方、承受重物的地方。
师:手用力的地方叫力点,橡皮的地方叫支点,承受重物的地方叫重点。
课件出示并板书练习:师指着杠杆三点,学生齐说。
小学科学第14课《杠杆》教案五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五四制
小学科学第14课《杠杆》教案五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五四制杠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它是一种简单机械,常被运用在各种工具和机器中。
通过学习小学科学第14课《杠杆》教案,我们可以了解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介绍杠杆的定义、种类、原理、应用以及与杠杆相关的实验等内容。
一、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由一个支点(或叫做“轴”)和两个力臂组成的简单机械。
它利用力臂的长度的不同来增加或减少应用力的效果。
杠杆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改变力的大小或方向。
二、杠杆的种类在杠杆的基本形式上,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1. 一类杠杆:一类杠杆的支点位于力的作用方向的一侧。
例如,我们常见的钳子、剪刀等都是一类杠杆的例子。
2. 二类杠杆:二类杠杆的支点位于力的作用方向的一侧,但是距离力的作用方向更远。
人体关节如膝盖、肘关节等都是二类杠杆的例子。
3. 三类杠杆:三类杠杆的支点位于力的作用方向的另一侧。
例如,我们用来举起鱼竿的手臂就是一个三类杠杆的例子。
三、杠杆的原理杠杆的原理基于物理学中的力矩原理,也称为扭矩原理。
力矩的定义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臂的乘积。
在杠杆中,力矩是指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大小和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的乘积。
1. 平衡力矩原理:当一个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力矩的总和为零。
也就是说,支点左侧的力矩之和等于支点右侧的力矩之和。
这就是平衡力矩原理。
2. 杠杆的乘积关系:在杠杆的运用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个公式计算杠杆的乘积关系。
该公式是: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
其中,力1和力臂1是在杠杆上方的作用力和力臂,力2和力臂2则是在杠杆下方的作用力和力臂。
四、杠杆的应用杠杆的应用非常广泛。
我们可以在许多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中看到杠杆的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
1. 利用杠杆实现力的增大:当我们用一根杠杆挤压物体时,由于杠杆可以实现力的增大,我们可以更轻松地实现目标。
例如,使用钳子夹住东西、使用敲锤敲打物体等都是利用杠杆实现力的增大的例子。
小学科学《_杠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19.《杠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生活中的机械》这一单元的第二课,主要研究杠杆的有关知识,是学生顺利操作、设计简单机械的重要一步,也是学生形成合理知识链的重要一环,对学习复杂的机械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从“父子压跷跷板”情景切入,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与创新,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杠杆;了解支点、力点、重点的概念;知道杠杆原理。
2.科学探究目标: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学会收集和分析数据,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探究事物规律的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运用杠杆技术原理可以提高效率,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科学技术创新发明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杠杆的作用,经历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归纳出结论。
难点:运用杠杆原理,认识变形的杠杆工具,通过创造发明技术,提高效率、效能。
四、教学准备教师(视频、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表、生活中常见的简单工具等教具);学生(小组分工,分组长、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五、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同学们,请看屏幕,认识这个美丽星球吗?在古希腊有位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他是怎样想到的?有什么科学依据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科学课,开启我们的科学之旅。
【设计意图:通过阿基米德的名言,引入杠杆课题,从而激发学生疑问,建立积极学习探究的品质。
】(一)进入第一站:Th活智慧1.山坡上滚落下一些石块,一块巨石好几个人都无法移动它,你能想办法移动它吗?生活中人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呢?请看视频!刚才工人用棍子撬动大石块,这时棍子就不是普通的棍子,它就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2.请同学们观察:在杠杆上,有几处关键位置?(有三处)。
青岛小学科学五下《19.杠杆》word教案 (2)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19.杠杆教学目标1.善于观察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学会记录、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
2.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认识杠杆各部分名称,会使用杠杆做有关杠杆的探究实验;能将杂乱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类,认识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费力,什么情况下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按照省力、费力的标准会分类。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杠杆平衡的认识案例背景分析:活动准备首先由父子俩玩跷跷板的情境图引入,然后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准备的是木棒6根、镊子6个、夹子6个、订书机6个、剪刀6个、羊角锤6个、钳子6个、干果钳6个、起子6个、托盘天平1个、杠杆尺6个、钩码若干、课件。
本课的探究活动,分两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初步认识杠杆的作用,展示杠杆的三点示意图。
第二个环节是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
自由活动中给出了杠杆在生活中应用的多幅图片,让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拓展活动中先展示了一幅图片《龙虾网与鱼尾巴》,激励学生将杠杆与艺术设计有机结合;接着让学生找一找人体中的杠杆,侧重科技与人文。
实际上课过程中,为了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我用阿基米德曾说过的一句话:“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讲述阿基米德为国王创造了一套机械系统,国王用这套系统顺利让大船入海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简单机械的进一步探究。
教学过程描述: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教师设问:现在我端坐在凳子上,谁能把我连凳子给挪动到一边?(学生跃跃欲试)这样咱班谁的力气最大?好你上来试试。
(大力士上台来试,结果不行。
)谁的力气最小?(一个文弱的女生举手)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这个要求。
(全班学生均露出怀疑的表情。
)看来大家都不相信,这样,你也来试试。
(教师让女生上台,提供给女生一根木棍,并小声地告诉她方法,结果一下子就把教师连凳子给撬了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
19. 杠杆
教学目标
1.善于观察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学会记录、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
2.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认识杠杆各部分名称,会使用杠杆做有关杠杆的探究实验;能将杂乱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类,认识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费力,什么情况下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按照省力、费力的标准会分类。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杠杆平衡的认识
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首先由父子俩玩跷跷板的情境图引入,然后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准备的是木棒6根、镊子6个、夹子6个、订书机6个、剪刀6个、羊角锤6个、钳子6个、干果钳6个、起子6个、托盘天平1个、杠杆尺6个、钩码若干、课件。
本课的探究活动,分两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初步认识杠杆的作用,展示杠杆的三点示意图。
第二个环节是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
自由活动中给出了杠杆在生活中应用的多幅图片,让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拓展活动中先展示了一幅图片《龙虾网与鱼尾巴》,激励学生将杠杆与艺术设计有机结合;接着让学生找一找人体中的杠杆,侧重科技与人文。
实际上课过程中,为了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我用阿基米德曾说过的一句话:“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讲述阿基米德为国王创造了一套机械系统,国王用这套系统顺利让大船入海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简单机械的进一步探究。
教学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
教师设问:现在我端坐在凳子上,谁能把我连凳子给挪动到一边?(学生跃跃欲试)这样咱班谁的力气最大?好你上来试试。
(大力士上台来试,结果不行。
)谁的力气最小?(一个文弱的女生举手)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这个要求。
(全班学生均露出怀疑的表情。
)看来大家都不相信,这样,你也来试试。
(教师让女生上台,提供给女生一根木棍,并
小声地告诉她方法,结果一下子就把教师连凳子给撬了起来。
)
同学们看,结果怎样?看来女生的力气要比男生大啊!(学生纷纷表示不服气,并说这位女生借助了工具。
)对呀,并不是女生的力气比男生大,而是她借助了工具。
在这里,这根木棍就是一种最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杠杆。
(板书课题)
【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选择班内力量悬殊的两位学生来完成这项比赛。
另外教师要故作神秘的悄悄地告诉女生杠杆的使用方法,增强悬念。
同时教师要注意安全。
】二、探究定向
(一)提问:你想研究杠杆的一些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1、我想研究杠杆怎样才能省力?2、我想知道杠杆为什么会那么神奇,力气大的男同学不能搬动老师,而力气小的女同学却能搬动老师……)
【这里学生提的问题可能很多,有些特别简单的可以让学生集体解答,有些与本课教学内容悬殊太大的可以让学生课后自行研究解决。
】
(二)小结: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三、探究杠杆的特点
(一)初步感知
1.师生对话:同学们,你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一些学习用品来做一个杠杆游戏?引导学生在直尺下垫一块橡皮,在直尺的一端压上几本厚书,然后用手在直尺的另一端用力向下压,让学生体验一下有什么感受。
移动橡皮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多做几次。
2.提问:在做的过程中,感觉有什么不同?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学生汇报)
3.总结:杠杆有时省力,有时费力。
这与杠杆上的三个点有关系,请看屏幕。
(屏幕出示杠杆三点示意图)在杠杆上有三个看不见的点,起支撑作用的那点叫做支点,使杠杆转动的那点叫做力点,阻碍杠杆转动的那点叫做重点。
在每一个杠杆上都有着三个点,只是位置不同罢了。
【杠杆的三点看不见、摸不着,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件,动态展示,化抽象为直观。
】
(二)实验探究
1.设疑激趣: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费力呢,与这三点到底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研究一下。
首先请大家看一下实验器材。
2.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尺:每个小组中有这样一个实验装置,它也是一个杠杆,名叫杠杆尺。
请注意,它的左右两边各有4 个距离相等的小孔,都编了号码。
(教师把4个钩码挂在左边第2个孔上,然后用手压住右边让其平衡。
)请问,谁能指出这个杠杆的三点?为什么?但是我究竟用了多少力看不出来。
同学们说可以怎么办?(可以用钩码来代替我所用的力)你们认为我在右边要挂几个钩码?(生答4个)我用2个就可以了。
(在右边第4个孔上挂上2个钩码)平衡了!这里是省力还是费力?
3.引导探究:现在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探究到底什么时候省力,什么时候费力吧。
看哪个小组最先发现秘密,并填写记录表。
4.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要注重巡视指导:一是杠杆尺一边只能挂一串。
二是小组内完成一种挂法后,由组长负责记录。
】
记录表如下:
放钩码的个数(重物)支
点
放钩码的个数(拉力)
第4格第3格第2格第1格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
5、集体交流,总结规律。
四、杠杆的应用
1.师生对话:日常的生活中处处有杠杆,你还见过哪些杠杆?
2.引导探究: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杠杆(天平、剪刀、起子、夹子、钳子、镊子、杠称、羊角锤、干果钳等等。
这些都是根据实际需要变了形的杠杆),找出支点、力点、重点,然后按是否省力分类。
3.小组讨论交流。
4.汇报总结。
五、拓展延伸
谈话:在生活中人们为了省力、方便,发明创造了很多机械,杠杆只是其中的一种。
课件显示:大家都知道阿基米德曾说过一句大话:“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大家看现在还是不是大话(生不是),从道理上讲地能撬起地球来,但从现实中他不能实现,为什么?(找不到支点,也没有足够长的杠杆)
阿基米德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有一次,国王让工匠造了一个大船,却没有足够大的力量把这艘大船推到海里。
阿基米德创造了一套杠杆系统,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难题。
除了杠杆之外,我们下面将要学习的斜面,滑轮等简单机械,使用它们也能省力。
请有兴趣的同学们课下可以先进行研究。
【通过阿基米德的名言和事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励学生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