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语文《鸿门宴》学案 语文版必修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3 《鸿门宴》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3 《鸿门宴》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3 《鸿门宴》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3 * 鸿门宴司马迁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作品中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法的运用2、继续学习比较阅读法,增强学生读史的兴趣3、了解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

难点:学习作品中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

【导学基础知识】一.1.交代双方的驻地和兵力。

这部分内容在叙述类型上属于什么?有何作用?这部分内容对上下文有补充说明的作用,表明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他的手中,为下文项羽和刘邦的种种表现做了有效的铺垫。

2.在楚军即将来袭、万分危急的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只对刘邦说:“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这是为什么?此处行文轻描淡写,有什么作用?“战”必败,逃”必溃,兵力悬殊,士气不同。

张良的过人之处在于其确信项伯可以利用。

他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看出这个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他也了解项伯和项羽的关系,尤其是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及敌我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靠“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一句就能解决问题。

此处轻描淡写更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也与刘邦的大惊失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3.张良告诉刘邦本来出于忠心,但是刘邦为什么却先反问“君安与项伯有故”?这说明当时形势比较危急,虽然张良也是自己的谋臣,但刘邦内心的那种多疑是不会变的,这就是刘邦的本性。

此话一则是要张良交代此事缘由,二则考虑项伯是否可靠。

4.项羽在听到项伯为刘邦说好话后反应并不强烈,这是为什么?一是因为说话的是自己的叔父,不好反驳。

二是因为项伯的分析也在理。

最主要的原因是项羽性格自负,即看见别人臣服,便满足了自己的尊严感。

《鸿门宴》 教案(共3课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鸿门宴》 教案(共3课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鸿门宴》教案(共3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3.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

难点学习人物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注:骓,毛色青白间杂的马,项羽的坐骑。

逝,奔驰。

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威名远扬的西楚霸王面对重重包围走投无路,吟出了《垓下歌》,并在战斗到最后一刻自刎乌江畔。

而出身市井的刘邦却一统天下,《大风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黥布叛乱回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时的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边防的忧心。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扩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1.学生介绍司马迁及《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 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司马迁20 岁以前在父亲指导下专心学习,广览群书。

这为后其写《史记》奠定了理论基础。

20岁后外出考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这为其写《史记》奠定了实践基础。

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藏书。

在写《史记》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130 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共52万余字。

2023最新-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精选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精选教案【优秀4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精选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4篇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精选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鸿门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立足文本分析项羽及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力求将客观评价与个性解读相统一。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主要人物项羽的性格特点。

赏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烘云托月”的手法,引导学生学会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去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手段及方法: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投影仪、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成果)、点拨法(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归纳、小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项羽的《垓下歌》导入新课: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骓(zhuī)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学生齐读《垓下歌》,教师设问:“《垓下歌》是项羽深陷西面楚歌的境地时所作,在穷途末路之时,项羽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为什么?(“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所以,他在临死之际反复感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那么,项羽的失败,究竟是“天命”,还是“人事”?今天,就让我们从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去一探究竟吧!(板书课题《鸿门宴》)二、合作探究:教师用灯片打出两个合作探究题,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自由讨论。

要求小组长组织本组的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意见,小组长收集汇总本组成员的意见,最后推荐一位同学作为代表阐述本组的意见。

讨论结束后请学生自由发言,如果不认同他人的观点可以反驳,如果认同则可补充说明。

教师随机板书学生观点中的关键词,并视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所在小组1——3分的加分。

1、鸿门宴之前,项羽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40万PK10万),他也曾扬言要“击破沛公军”,可是鸿门宴上他却轻易地放走了刘邦。

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鸿门宴》的背景、故事情节、结局等。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掌握如何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

3.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写作、讨论等任务。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了解《鸿门宴》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分析《鸿门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学习论述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特点等。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情节等要素。

3.如何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课件、教案等教学材料,并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确保教学内容和方式科学有效。

2. 展示文学作品教师可通过PPT或其他形式展示《鸿门宴》的相关内容,介绍文学作品的背景、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等。

3. 分析文学作品教师和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特点、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等,分析文学作品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通过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4. 阅读和讨论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针对文学作品内涵和结构展开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增强学生表达和思维能力。

5. 分组讨论和写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6. 总结和评价在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自评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学习水平,学生可以通过写作、口头报告等形式来展现自己的学习情况。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表现、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等。

五、教学拓展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文学现象,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2021年高中语文 第6课 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2021年高中语文 第6课 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2021年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通过,熟悉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判有关人物。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猛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式。

教法:3411模式分层教学二、教学重、难点:注重120个经常使用实词,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份省略等语言现象,把握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律。

学会实词的推断方式。

把握“举”、“谢”等文言词语。

教学进程:布置预习:熟读课文。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乌江(李清照)生看成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背景介绍: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以后的第三年(前206)。

陈涉起义以后,身世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身世农人又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前后起兵反秦。

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

项、刘为楚怀王所辖主力军。

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超级恼火,当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

字词补注:欲王关中:王,动,称王。

为击破沛公军:中省“我”。

范增说项羽:说,劝说。

夜驰之沛公军:之,动,到……去。

具告以事:以事具告(之)。

是倒装句,也是省略句。

臣为韩王送沛公:臣,第一人称谦词。

秦时与臣游:游,交往。

范增数量项王:数,多次;目,名-动,使眼色。

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五、“为”、“之”用法聚集:为:1、君为我呼入:介,替。

假设属皆且为所虏:介,被。

何辞为:语气词,无义。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联系动词,像是,犹如。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二个“为”,动,制定。

使子婴为相;客何为者:动,做、干。

之:1、吾得兄事之:代,代人。

切而啖之:代,代物。

为之奈何:代,代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到。

今日之事何如:结构助词,的。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结构助词,使主谓结构词组化。

第二课时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

宴前:(战或不战)1、项羽预备当即出兵击刘。

2刘邦拉拢项伯,许诺前去赔礼。

项羽轻信项伯美言,许诺罢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鸿门宴》一、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军、击、内、如、信、谢、意、坐、举、胜、斗、置”等重点实词,掌握文中词类活用,成份省略及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本文重点虚词.2.学习作品中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行动展示人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方法:1。

课前认真预习,反复诵读课文;2,查找资料,分析古人对刘邦和项羽的评价;3,从这场斗争中,我们有怎样的人生借鉴;三,教学过程:(一)课文及文学常识,背景简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上无数英雄随着时光流逝而一去不返,可是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让后人代代咀嚼和品味,一个个故事凝成了厚重隽永的华夏文化哺育着后人.两千年前,项羽和刘邦的一次宴会,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典故,而且宴会上成败得失还不断启示着后人。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学习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鸿门宴》.《史记:导入》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2021年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鸿门宴学案

2021年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鸿门宴学案

鸿门宴【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的文言文学问〔实词,虚词,特别句式等〕。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了解重要历史大事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4.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芒品行,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的文言文学问〔实词,虚词,特别句式等〕。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学习难点】了解重要历史大事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习过程】一、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司马谈之子。

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奇。

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

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白,而受腐刑下狱。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局部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正说明白?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宏大成就。

二、创作背景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商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宋义停不进,为项羽所杀。

项羽率队与秦九次,最终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章邯率二十万大投降。

高中语文 4.14《鸿门宴》学案 语文版必修2.doc

高中语文 4.14《鸿门宴》学案 语文版必修2.doc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14《鸿门宴》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揭示的项羽的悲剧性格。

2、体会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3、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学习重点】把握紧张场面对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学法指津】步骤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扫除读音障碍,能通顺朗读;2、查注释,初步了解文意,掌握课文训练重点中要求理解的词语的含义;3、查资料,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

步骤二:课文分析。

1、析主旨,明确全文情节发展过程。

2、析人物,把握主次关系及作者态度。

3、析特色,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问题探究】1、鸿门宴的斗争具有怎样的深层背景?明确:刘邦、项羽都有南面称孤的野心。

当年刘邦看见秦始皇,曾十分羡慕地说:“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也曾自负地说:“彼可取而代之!”秦王朝覆灭后,刘、项矛盾日趋激化,对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则拼死相争。

2、鸿门宴上双方的形势关系是如何转换的?明确:宴前(非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两告两定。

曹无伤告密是导火线,战云密布;项伯夜告却是一个转折点,缓和气氛。

项羽攻刘的决定是一时之气,不久“风正云散”;刘邦见项羽的决定却是深思熟虑之举,次日即成行。

宴中(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三起三落。

范增“数目”“举玦”,一起;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二起;樊哙闯帐,项羽“按剑而跽”,三起。

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似乎一场血肉横飞的争斗不可避免。

但樊哙受赐、慷慨陈词竟让项羽“不忍之心陡起,英雄相惜之念生”,刘邦的借故逃席更是将危险消弥于无形。

宴后(非正面交锋)刘主动项被动,两毁两受。

借故离席毕竟是权宜之计,毁约逃席脱身回营则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

项羽受璧既预示了情节的彻底缓和,也更强烈地体现了项羽的悲剧性格。

至于张良受托,是其“忠心之举”,范增毁玉,则为“愤怒之为”。

3、从鸿门宴斗争中试分析刘、项性格特点。

明确:项羽“自矜功伐”、“为人不忍”。

“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一不忍;听信刘邦,不应范增,二不忍;宽容樊哈,产生相惜之心,三不忍;不究逃席,安然受璧,四不忍。

2021年《鸿门宴》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2021年《鸿门宴》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鸿门宴》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鸿门宴》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鸿门宴》学案教学目的: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学习 ___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的表现手法;2.认识“鸿门宴”这一斗争的性质,注意本文情节起伏的结构特点,正确评价有关人物;3.重点学习“军、击、内、如”等实词和“其、而、则、乃”等虚词,了解课文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

2.掌握“军、击、如、信、谢”等文言实词和“因”、“为”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做到读文为主而兼顾读史,二者做到相辅相成。

2.注意 ___运用对比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根据本文重点、难点,总体上采用诵读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放录音,范读课文,以求准确认读。

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导入垓下歌大风歌项羽刘邦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大风起兮云飞扬,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大风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作。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___简介背景简介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

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

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 ___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2021年语文必修1《鸿门宴》教学设计

2021年语文必修1《鸿门宴》教学设计

语文必修1《鸿门宴》教学设计语文必修1《鸿门宴》教学设计《鸿门宴》高中语文必修一的课文,讲的是项羽和刘邦的。

以下是为大家好的语文必修1《鸿门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知识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2)积累文言字词句,重点掌握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了解文言虚词用法及辨别文言句式能力目标:(1)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训练翻译能力。

(2)培养初步评价文章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情感目标:(1)理解 ___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性格在 ___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地分析、理解,做出对文中人物的适当评判。

允许不同观点存在,鼓励多元价值观念。

《鸿门宴》相对浅显,且故事性强,因此可以学生自学为主。

具体方案是设计成三课时,第一课时重在作家、作品的介绍,重在课文情节的 ___,第二课时归纳文言知识,重在让学生掌握常见文言现象,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三课时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表达技巧,重点是讨论评价项羽这一人物形象,课后还可写成一篇短文。

本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史记》的体例,了解后人的评价。

(2) ___课文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本课时教学过程步骤(1)课文导入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句名言:“立志读尽天下书”,可人类有史以来,浩如烟海,人穷尽有生之年是无论如何也读不尽的。

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读书籍中的精品,举一反三,受益无穷。

从这点出发,《史记》就很值得一读。

___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步骤(2)了解《史记》的地位鲁迅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们可从“绝唱”与“离骚”入手,明确《史记》在历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崇高地位绝唱:①指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作品②生前最后的歌唱离骚:①屈原作品②浪漫主义的开山之作③与“国风”并称,泛指文学作品。

步骤(3)介绍 ___司马迁,了解《史记》的成书过程从《史记》的英文译名(Records of the Historian)入手介绍《史记》原名为“太史公书”,“史记”并不是“ ___记录”,而是“史官的记述”。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优质课学案设计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优质课学案设计

一、重点1. 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训练翻译能力。

2. 培养初步评价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

3. 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性格在政治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 通过自主分析理解,对文中人物做出适当的评判,允许不同观点存在,鼓励多元价值观念。

二、难点1. 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2.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一、整体感知1. 题目解说鸿门:即项羽率军屯兵的地点――新丰镇鸿门堡村(在今陕西省临潼区东北部)。

“鸿门宴”是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关于项羽、刘邦谁能夺得天下,这次宴会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

2.背景资料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6年(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出身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出身农民、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先后起兵反秦。

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

项、刘为楚怀王所辖主力军。

10月,刘邦入关,降服了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非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

3.课文概览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告密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

课文所选内容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但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也可以说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二、重点研读重点一:疏通全文,识记重点文言知识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高中语文《鸿门宴》学案8 语文版必修2

高中语文《鸿门宴》学案8 语文版必修2

高中语文《鸿门宴》学案8 语文版必修2一.知识要点1.《鸿门宴》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首尾三千年,计一百三十篇。

内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内容包括政治、经济、人物、礼乐、天文、地理、历法、水利、文化等,无不毕载,思想深刻独到,语言丰富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它是杰出的史学巨著,又是杰出的文学作品,是古代散文的典范,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纲要》)。

2.《鸿门宴》中的人物性格丰满,故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是《史记》创作特点的典型代表。

它善于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并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在项羽、刘邦为争夺农民起义胜利果实而展开的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项羽、刘邦是主帅,范增、张良是谋臣,项庄、樊哙是武士,项伯、曹无伤是内奸。

在《鸿门宴》中,刘邦的虚伪狡诈和项羽的直率粗犷,张良的足智多谋和范增的刚愎自用,樊哙的英雄豪爽和项庄的懦弱无奈,项伯的为人所用和曹无伤的笨拙无为,无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谓栩栩如生。

3.《鸿门宴》叙事结构井然,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几条线索层次分明,以曹无伤告密始,以曹无伤被杀终;以项羽欲击刘邦始,以项羽放过刘邦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以范增怒骂项羽终。

矛盾起伏,波澜壮阔。

4.学习本文要注意的常用词语是:因、如、举、谢、意。

二.能力检测1.红色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因击沛公于坐/不如因而善遇之B.故遣将守关/君安与项伯有故C.范增数目项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沛公军霸上/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下列红色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①目似瞑,意(神情)暇甚。

②项王则受璧,置(摆设)之坐上。

③卮酒安足辞(推辞)。

④此亡秦之续(连续)耳。

⑤其意(目的)常在沛公也。

⑥大礼不辞小让(谦让)。

⑦沛公起如(往)厕。

⑧沛公则置(安置)车骑。

A.①③⑤⑦B.②⑤⑦⑧C.②④⑥⑧D.①②⑤⑧3.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①距关,毋内诸侯。

2020-2021学年6鸿门宴 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

2020-2021学年6鸿门宴 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

教学共案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郑板桥曾经评论:?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为最。

〞在漫长的楚汉争霸中,鸿门宴拉开了项、刘集团斗争的序幕,是什么让“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泪洒乌江,又是什么让“性傲轻狂无赖郎〞的刘邦一统天下,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会窥探一二,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好奇、对?史记?的憧憬,走进这篇文学宝藏。

二、知识补充:1. 用填空题的形式再次检查学生对司马迁和 ?史记? 的掌握情况。

2. 简单介绍项羽和刘邦,结合?成长资源?,介绍巨鹿之战。

2.收集学生在导学案和成长资源中遇到的字词问题,学生自主提问,老师解答。

三、整体感知: 1.指定学生朗读,检查读音、断句,引导学生发现并标注问题,老师及时在黑板板书出现的问题并解答。

2.梳理文章的内容,学生大致复述故事情节。

3.整体感知大致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鸿门之宴,暗藏杀机,是一场权利的明争暗斗,是一次成王败寇的生死抉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因何而起?在云波诡谲的政治变化中又走向如何?让我们移步新丰鸿门和霸上,感受双方的博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文章的重视。

学生根据关键词 概括文章内容强化知识积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个案生成明确:项伯夜访〔形式转变〕张良献计〔铺垫下文〕项伯说情〔局势由张而驰〕提示:第一件事“项伯夜访〞。

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

第二件事“张良献策〞。

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那么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白,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

“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4.思考:项伯作为项羽营中的高官,当他得知项羽欲击破沛公军的 时候,为何马上跑到刘邦营中报 信?同学们如何看待这种行为?5.张良在得知项羽“欲击破沛公军〞的时候并没有单独离开, 而是选择了告诉沛公,并且积极出谋划策,这一做法表达了张良怎样的特点?小结:课文一、二两段记述了“鸿门宴〞前发生的几件事,由矛盾的挑起,形势一触即发到出现转机,由项羽的“大怒〞到项伯之言产生效果,故事情节逐步展开,并为后来事态的演变作了必要的铺垫,留下了必要的伏笔。

2021年高二语文教案 4.13《鸿门宴》2(语文版必修2)

2021年高二语文教案 4.13《鸿门宴》2(语文版必修2)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鸿门宴》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

4、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5、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一、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二、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下面四副对联哪一幅是写司马迁的?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4)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屈原、欧阳修、杜甫、司马迁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

《鸿门宴》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鸿门宴》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鸿门宴》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

2、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

3、体会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词的义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了解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2、探究“鸿门宴”在楚汉战争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分析故事情节,掌握纪传体文学的写作手法。

3、积累文言知识:多义词义项归纳,活用词的意义用法特点,通假字辨认,省略句的辨认翻译。

【教学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多义词义项归纳,活用词的意义用法特点,通假字辨认,省略句的辨认翻译。

2、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学方法】1、讲解法2、讨论合作法3、诵读感知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垓下歌——汉•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诗是项羽兵困垓下时作,后突围至乌江自刎身亡。

这是英雄末路的挽歌,唱出了气盖一世的英雄之士穷途末路的悲慨。

)大风歌——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诗为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它生动地表现了刘邦夺得天下后那种踌躇满志但又忧虑的矛盾心情。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板书课题)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语文《鸿门宴》学案语文版必修2导学目标1.了解文中揭示的项羽的悲剧性格;2.体会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3.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导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把握紧张场面对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导学难点学习创造性阅读,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扫除读音障碍,能通顺朗读;2.查注释,初步了解文意,掌握课文训练重点中要求理解的词语的含义;3.查资料,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

二、问题探究1.鸿门宴的斗争具有怎样的深层背景?刘邦、项羽都有南面称孤的野心。

当年刘邦看见秦始皇,曾十分羡慕地说:“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也曾自负地说:“彼可取而代之!”秦王朝覆灭后,刘、项矛盾日趋激化,对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则拼死相争。

2.鸿门宴上双方的形势关系是如何转换的?宴前(非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两告两定。

曹无伤告密是导火线,战云密布;项伯夜告却是一个转折点,缓和气氛。

项羽攻刘的决定是一时之气,不久“风正云散”;刘邦见项羽的决定却是深思熟虑之举,次日即成行。

宴中(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三起三落。

范增“数目”“举玦”,一起;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二起;樊哙闯帐,项羽“按剑而跽”,三起。

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似乎一场血肉横飞的争斗不可避免。

但樊哙受赐、慷慨陈词竟让项羽“不忍之心陡起,英雄相惜之念生”,刘邦的借故逃席更是将危险消弥于无形。

宴后(非正面交锋)刘主动项被动,两毁两受。

借故离席毕竟是权宜之计,毁约逃席脱身回营则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

项羽受璧既预示了情节的彻底缓和,也更强烈地体现了项羽的悲剧性格。

至于张良受托,是其“忠心之举”,范增毁玉,则为“愤怒之为”。

3.从鸿门宴斗争中试分析刘、项性格特点。

项羽“自矜功伐”、“为人不忍”。

“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一不忍;听信刘邦,不应范增,二不忍;宽容樊哈,产生相惜之心,三不忍;不究逃席,安然受璧,四不忍。

以上不忍皆缘自项羽自矜功伐,这一切不仅使他丧失了杀刘邦的时机,而且导致最终的“乌江自刎”。

相比之下刘邦则复杂多了:既胆怯又勇敢(闻项怒则怯,赴宴会则勇);既机智又狡诈(拉项伯,先责己是智,骂鲰生、责告密者则诈);既能屈又能伸(先破秦先道歉,居下座无怨言,出而未辞觉失礼);既知人善任又善纳忠言(以张良为佐并听从其建议)等。

三、课文结构开端:无伤告密范增献计。

发展:项伯夜访刘项成约。

高潮:鸿门设宴险象环生。

结局:刘邦脱身无伤被诛四、理解课文“四美”及人物要点1.情节结构之美:首尾呼应,环环相扣。

2.语言形式之美:个性化的语言,迎合性的语言,透露心迹的称谓。

3.史传文笔之美: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冷眼观世事,留待后人评。

4.人物形象之美:项羽──悲剧英雄,刘邦──识时务者为俊杰五、课堂训练(一)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1-5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范增说.()项羽曰④好.()美姬⑤皆为.()龙虎⑥未得与项羽相.()见⑦使子婴为相.()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旦日飨.士卒()②范增说.项羽曰()3.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军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⑵相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使子婴为相.()⑶为①为.击破沛公军()②皆为.龙虎()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⑷在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②此其志不在.小()⑸于①使人言于.项王曰()②贪于.财货()③长于.臣()4.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译文: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译文:5.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4分,每空1分)本段文字交待了刘、项双方的对比,表明项羽一方,。

但此时双方此时本应“戮力攻秦”,而曹无伤的告密,。

(二)阅读文章第二段,完成6-12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6.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鲰.生说我曰()②沛公奉卮.酒为寿()③要.项伯()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②亡.去不义()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④固.不如也()⑤秦时与臣游.()⑥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⑦不如因.善遇之()⑧且.为之奈何()8.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距关,毋内诸侯通②要项伯通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9.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善①素善.留侯张良()②不如因善.遇之()⑵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⑶之①珍宝尽有之.()②为之.奈何()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鲰生说我曰……故听之.()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⑷以①具告以.事()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④所以.遣将守关者()⑸幸①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⑹王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④秦地可尽王.也()⑺乃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良乃.入,具告沛公()10.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⑴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今义:⑵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足以古义:今义:⑶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今义:⑷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今义: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古义:今义: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今义: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今义:1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形式,并加以解释。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活用形式:解释:②项伯杀人,臣活.之活用形式:解释: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活用形式:解释:④于是项伯复夜.去活用形式:解释:1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具告以事译文:②为之奈何译文:③孰与君少长译文:④沛公奉卮酒为寿译文:(三)阅读文章第三、四两段,完成13-22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戮.力攻秦()②范增数.目项王()③玉玦.()④瞋.目视项王()⑤目眦.尽裂()⑥沛公之参乘.()1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戮力..项王()..攻秦()②范增数目③因.击沛公于坐()④故.遣将守关者()⑤而听细说..()..()⑥坐须臾⑦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⑧若.入前为寿()⑨常以身翼蔽..沛公()⑩臣死且.不避()1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令将军与臣有郤通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16.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C.拔剑切而啖之 D.劳苦而功高如此17.根据上面的第二段文字填空。

樊哙闯帐后的表情是,他的慷慨陈词中,先提怀王约的意图是;直接指责项羽的话是,收到的效果是。

该段文字中有几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请写出三个:,,。

18.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从中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答:。

19.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几段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答:原因:刘邦性格:20.鸿门宴上活跃着众多的人物,请概括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人物的?效果怎样?答:方法:效果。

21.毛泽东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用两句是深刻总结了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历史教训,用以指导革命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