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额部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脑室出血

合集下载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的显微解剖学探究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的显微解剖学探究

1012131.2.1标记脑表面标志确定位于大脑内侧面中央沟上端前5cm、7cm的两个点(分别称之为P5、PT),并用大头针标记之(图一7)。

通常认为中央沟位于冠状缝后5cm“¨…,因此该两点分别位于冠状缝及其前2cm处,即远离运动区皮层。

这两点之间的矢状旁皮层区代表进入纵裂的区域,在此范围内操作可避免损伤运动皮层和锥体束,并能保护胼胝体和前连合的主要连合纤维系统。

1.2.2分离脑组织手术显微镜下依次沿着P5、P7垂直延长线向下进行分离,打开纵裂,确认扣带沟、扣带回、胼周动脉,到达胼胝体(图--8)。

P7作为正中纵行分离胼胝体的最前点标志。

紧邻一个恒定的、进入两侧纵纹之间沟槽内的不成对血管,做一个通过胼胝体长15ram的切口(图一9)。

1415下一步分离透明隔的两叶。

大多数标本切开胼胝体后就到达透明隔,沿着透明隔在胼胝体上的嵌入线分离之(图一10)。

调节增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确定透明隔两叶间的空间,应用一钝头显微剥离子逐渐分离至穹隆缝,切开穹隆缝分开两侧穹隆大约15ram的长度。

为避免前连合纤维的损伤,应在孟氏孔后的正中点分离透明隔和穹隆。

脉络丛折进孟氏孔处是一个恒定的解剖标志,尾状核静脉、丘纹静脉和透明隔静脉在此处引流至大脑内静脉。

最后分离中间帆到达三脑室(图一11)。

1.2.3拍照尸头标本上显露三脑室后,在正中矢状线处切开分离大脑半球,仔细检查入路路径以探查显微分离过程中造成的任何损伤,然后用NiKOND100专业数码相机对大脑半球进行拍照,图片应用Photoshop8.0图片处理软件编辑。

1.2.4测量1.2.4.1在每一个大脑标本上,明确和标记以下两条线:①P5一FMP5和孟氏孔(ForamonofMonro)上缘的连线②P7一FMP7和孟氏孔(ForamonofMonro)上缘的连线被P5一FM和P7一FM界定的空间代表显微外科入路的区域(图一12、13)。

181.2.4.2在标本上确定以下解剖位置:扣带沟(CIS)、胼胝体沟(SCC)、胼胝体下缘(LCC)、穹隆上缘嵌入胼胝体处(UFCC)、穹隆上缘(UF)、胼胝体膝内表面最前点(IGCC)、前连合(CA);然后标记P5一明和P7一硼与扣带沟、胼胝体沟、胼胝体下缘、穹隆上缘的相交点,分别称之为ACIS/BClS、ASCC/BSCC、ALCC/BLCC、AUF/BUF(图--14、15)。

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答辩试题(神经外科)

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答辩试题(神经外科)

【转贴】济南军区卫生系列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辩论试题〔神经外科〕001简述腰穿的临床意义及禁忌症。

002穿刺放脑脊液通常有哪几个穿刺部位?颅内高压的病人如何选择穿刺部位003脑室外引流适于哪些情况?004简述脑室引流应注意哪些事项?005为什么磁共振检查是诊断脊髓病变的首选方法?006简述正常与高颅压情况下颅内容积的代偿调节。

007简述颅内压增高的病理因素。

008简述脑水肿的发病机制。

009何谓小脑幕切迹疝?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010何谓枕骨大孔疝?常见的病症体征有哪些?011临床上视神经乳头水肿同视乳头炎如何鉴别?012小脑桥脑角综合征有哪些临床表现有何临床意义?013何谓去大脑强直与去皮层强直?病损部位及临床意义是什么?014简述锥体束损害及锥体外系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

015脊髓半侧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现有哪些?常见原因是什么?016何谓穿插性瘫痪?述其病变定位及临床意义。

017为什么瞳孔对光反响与角膜反射能反映脑干受损患者病情的轻重?018试述高血压脑出血时常见的偏瘫症特点。

019何谓隐匿型脑血管畸形?其临床特点是什么?020化学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各是什么?021简述三叉神经痛的病理生理短路学说。

022简介我国于1978年制定的颅脑伤分类标准。

023简述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方法及临床意义。

024原发性与继发性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各是什么?025何为加速性颅脑损伤?简述其特点。

026何为减速性颅脑损伤?简述其特点。

027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各有哪些?028颅脑外伤后癫痫发生的可能机制是什么?029简介颅脑伤后癫痫的外科治疗。

030简介下丘脑损伤时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原因。

031简述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的原因。

对预后有何影响?032简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脑损伤、脑水肿的作用机制。

033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形成原因是什么?简述其临床表现。

034简介硬膜外血肿的出血来源。

侧脑室、三脑室神经内镜应用解剖

侧脑室、三脑室神经内镜应用解剖

的后界。侧壁是尾状核头的中间区。应用神经内镜 经额角进入侧脑室可清楚地显示侧脑室额角、体 部、枕角及脑室壁上的结构特征。沿侧脑室前角底 及侧壁可见2~4条小静脉汇聚,并形成尾状核前 静脉,在室间孔附近加入丘纹静脉。侧脑室体部是 从室间孔后至透明隔后缘,将穹隆和胼胝体连接起 来。下壁是丘脑,顶部是胼胝体,侧壁是尾状核体 部,中间内侧壁是透明隔。侧脑室的下壁有脉络 裂,脉络丛位于其中,在穹隆和丘脑之间,并位于 透明隔的外下方。在此处穹隆呈带状,组织学上为 两层结构,由室管膜和脉络膜组成,丘脑穹隆带的 直径小于lOmm,脉络丛从室间孔延伸至颞角,长 度48—58ram,包绕丘脑的上、下后面,双侧脉络 裂及脉络丛的下方是三脑室的顶部。脉络丛在透明 隔下方长度为20—30ram,在体部(穹隆和丘脑枕 之问)11~15n'rn,在侧脑室的体部可见一些重要 的血管,有隔后静脉、尾状核后静脉、丘脑纹状体 静脉、脉络膜中、后动脉分支。隔后静脉由胼胝体 体部的透明隔静脉(常为2—4条)汇集而成,在 室问孔处加入丘纹静脉,隔后静脉长多为10。 12mm。尾状核后静脉沿侧脑室壁走行在室间孔附 近,汇人丘纹静脉。丘纹静脉可以作为内镜术野的 重要标志,它沿着丘脑尾状核沟走行,多在24— 26rmn之间,经室间孔人第三脑室,到达前髓帆, 汇人大脑前静脉:发自脉络丛的脉络膜后外侧动脉 和后内侧动脉的分支多清楚可辨,两血管均来自于 环池和脚间池。
“ 女m∞f十n目=m十nnT¥自_【≈《n 《}m*r*m目4“目‰自^*M∞4№
*Ⅷ』榷‰∞^镕*月十%¥{m*m¥■目Ⅻ
☆“H1_∞m}u*#m¥mH—m^∞∞^镕" 口RA十^¨_M#“自t}“ⅫHmM"i日_n
"T目tiR自m^*m J[#m*J女H禹ⅡH
M自n¨&∞自目n一“n&**”口《 《Ⅻ自"=mIX^*”∞H rm~镕~"《

胼胝体入路1

胼胝体入路1

例;星形细胞瘤5例; 胶质母细胞
瘤2例;绒癌1例;海绵状血管瘤1

手术方法

脑积水者先行左侧脑室-腹腔分流 按前述方法进入第三脑室,看到中 间块及脉络丛 置0.5cm宽脑板进入第三脑室,牵 开透明隔及穹隆,切断中间块 头后仰20度,显微镜垂直,暴露三 室后肿瘤


显 露 中 间 块
显 露 肿 瘤
5.
6.
减少术后癫痫的发生
肿瘤全切除率或近全切除率高


额部胼胝体-透明隔-穹隆间入路 是切除第三脑室前、中、后部肿瘤 的最佳入路,技术先进,微创,合 并症少,肿瘤全切除率或近全切除 率高,死亡率低,值得广大神经外 科医师推广应用


囊 内 切 除 肿 瘤
分 离 瘤 周
显 露 中 间 块
导 水 管 上 口
手术要点


显微镜下操作
胼胝体部纵行切开2cm,不要影响膝部和 压部,要仔细严格地沿中线分离透明隔 在室间孔上方切开穹隆间2cm,不用电凝, 不要影响前联合及海马联合 操作轻柔,先瘤内后瘤周,术毕行透明隔 造瘘





肿瘤全切91例
近记忆力障碍98例,3个月内均恢复
无失联合综合症
缄默症2例,1个月内恢复
颅咽管瘤术后尿崩81例,治疗后恢复 三室后部肿瘤上视障碍24例(术前 10例),半年内恢复 术后脑积水25例,分流后治愈
6.

1. 2. 3. 4.

无需阻断引流静脉 微创,从生理间隙进入第三脑室 直视下操作,无手术盲区 可切除第三脑室前、中、后部肿瘤
三脑室相关解剖
穹隆柱
前联合 视交叉
终板 漏斗隐窝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手术切除10例第三脑室肿瘤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手术切除10例第三脑室肿瘤
维普资讯
10 ・ 2

J un l fM e ia ce c n in Unvri J n.2 0 13 . o r a dc l in eYa ba ies y u o S t 0 7Vo . 0 No 2
经胼 胝体 一 穹隆 间入 路 手术切 除 1 第 三脑 室 肿瘤 0例
症少. [ 键词] 脑室肿瘤 ; 胝体 ; 关 胼 外科 手术 [ 图 分 类 号 ] R7 9 4 中 3 .1 [ 献标识码] B 文 [ 章 编 号 】 1 0 —8 4 2 0 )20 2—2 文 0 01 2 (0 7 0 —1 00
1 c s s f u o s n h t r v nt i l o c r b u a e o t m r i t e hi d e r c e f e e r m r s c e b 0 e e td y t a c lo u n e f In x a p o c r ns a l s m i t r  ̄ i p r a h r
ta s als m n e fr i r n c l u i t ro nx.Pa h l g c d a n s s i cu e f a a l si a to y e t m o s 2 o p n y ma o t oo i ig o e n l d d 1 o n p a t s r c t u r , f e e d mo , c 2 o n n ima 2 o r no h r n ima n f g im a n me il t aa s Th u r r o l fme i go , f c a ip a y go s a d 3 o l o s i d a h lmu . e t mo s we e wh l y r s c e a e n u t tl n 2 c s s wi o d a h.Th e e t c m p ia in r e d c e oy isa e e td i 8 c s s a d s b o a a e t n e t n i h e r c n o l t swe e h a a h ,p l d p i , c o d u e i ,a d ln e me o pia i n r y r n e h l s n wo c s s we e p ro m e r i e til— irs s n o g t r d c m l t s we e h d e c p a ,a d t a e r e f r d b an v n rce c o u

微创手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

微创手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

11 临床资料 .

7岁, 2 平均 5 4岁。其中高血压病史 2 9例 , 脑血管畸形 4例 ,
原 因不 明 2例。入院时浅 昏迷 6例 , 中度昏迷 1 例 , 昏迷 1 9 深 O
例; 偏瘫 1 , 4例 去皮层状态 6例 , 合并脑疝 9例 。 原发性脑室 出 血 6例 , 胼胝 体出血破入脑 室 2例 , 尾状核 头部出血破 入脑室 1 , O例 丘脑 出血破入脑室 1 , 5例 壳核 出血破入脑室 2例 ; 侧 单 脑室铸 型 1 例 , 1 双侧脑室铸型 2 例 . 4 均合并 三脑 室 、 中脑导水 管、 四脑室积血, 其中全脑室铸 型 5 。 例 发病至手术 时间 2小时
液 循 环 系统 。
【 关键词 】脑室 出血
19 9 9年 5月 ~ 0 5年 1月 ,我科 收治 重症 脑室 出血 3 20 5 例, 经微创钻孔脑室外引流 +血肿抽 吸术 , 取得较好 的效果 , 现
报告如下。 1 对 象 与 方 法
32 手术指征 .
本组病 例男 2 3例 , 1 。年龄 3 女 2例 7岁
维普资讯
微创 手 术治 疗 重 症脑 室 出血
熊佳 宁 田翠英 孙 冲 宋奎 勤
( 台县人民医院 . 桓 山东 桓 台 2 6 O ) 54 O
【 要 】 目的 总结重症脑 室 出血的微创手 术治疗经验 。 摘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5例重症脑 室出血病人的手术 资料 ,均行
2 结果
随访 1 ,1 年 2 例完全恢 复 , 6例肢体轻瘫 , 昏迷 , 3例 其中 1 例于 7个月后清 醒, 生活不 能 自理 。5例死亡 , 其中 2例死于再 出血 , 例死于肺部感染 , 中途放弃 治疗 。所 有存 活病人均 1 2例

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作者:郭万亮徐步轩曾祥武戎聪学佘建虎赵典范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两种不同方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在2019 年6 月到2020 年8 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抽取60 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

对照组给予显微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和预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神经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低、血肿清除率和整体治疗有效率更高;且治疗后出现肺炎、出血、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的概率更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显微手术;神经内镜手术;效果;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4-0084-02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体。

患者血压长期居高不下,容易发生脑出血、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其中以高血压伴小动脉病变发作,血压骤然升高使得动脉破裂导致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最为常见,达40 %左右,往往发病比较急、病情进展快、治疗难度大,需要及时开展手术清除坏死淤血组织。

临床大多采用微创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效果。

但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患者的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具有一定差异[1-2]。

为了进一步探究适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科学手术方式,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分析了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两种不同方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9 年6 月到2020 年8 月到本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的60 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龄在39~75(62.25±2.12)岁,高血压病程1~10(5.56±1.25)年,血肿量30~78(50.24±1.56)ml;实验组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龄在40~74(62.31±2.09)岁,高血压病程1~9(5.57±1.24)年,血肿量30~77(50.25±1.47)ml。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

经胼胝体-室间孔入路
适应证
侧脑室前角、体部肿瘤 第三脑室肿瘤
操作要点
额顶部过中线马蹄形切口,切口2/3在冠状缝前 钻孔及取下骨瓣时注意避免损伤上矢状窦;可在上矢状窦旁 两侧分别钻孔 剪开硬膜基底位于上矢状窦,切口尽量靠近上矢状窦旁,一 充分显露纵裂和大脑镰
经胼胝体-室间孔入路
操作要点
选择无引流静脉处的纵裂进入,切开胼胝体约2cm,切开时 保证沿中线进行,并注意勿损伤胼周动脉 进入右侧脑室后,再由室间孔进入 若要显露第Ⅲ脑室前下部,可将室间孔前上方的穹隆柱切开, 以扩大室间孔。
扩大经额人路骨窗
(引自Feiz-Erfan I, Spetzler RF, Horn EM,et al. Proposed classification for the transbasal approach and its modifications. Skull Base. 2008 Jan;18(1):29-47)
冠状切口双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至距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约1cm处停止帽状腱膜下剥离,沿两 侧颞上线切开骨膜,形成额部骨膜辩,从骨膜下翻起骨膜辩, 暴露眶上孔(切迹),用微型磨钻或骨凿打开眶上扎,将眶上 神经、血管连同骨膜推向前方 两侧暴露额骨颧突,在其后方及眉间各钻1孔,再在这3孔后 方4~6cm处各钻1孔,其中眉间后方钻孔应注意避免损伤上 矢状窦。
额下入路示意图
冠状切口右额下入路切口及骨瓣
冠状切口额部经纵裂入路
适应证
中线部位向鞍上发展的垂体瘤、颅咽管瘤 前交通动脉瘤、胼周动脉瘤
操作要点
双侧切口可不对称,术侧较大 可单额或双额开颅,一般单额开颅 内侧钻孔位于中线
冠状切口额部经纵裂入路
操作要点

神经内镜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

神经内镜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
吴春 富 , 陆华 , 杰 , 文峰 , 爱华 , 云召 徐 房 朱 蒋
【 要】 目的 摘 探讨神经 内镜 下 经纵裂 胼胝 体入 路治疗 重型 脑室 出血 的临床 应用 价值 及疗效 。方 法
2 6例患者术后第一 天头 颅 C T检查平均血肿 清除率 9 .% 。术后第一 27
2 6例重型脑室 出血患者 , 采用 自制透 明 内镜 导 管 , 制备人 工脑 脊液 ,内镜 下 经纵裂 胼胝 体入 路清 除脑 室 出 血, 对其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 周原发性脑室 出血 中 G S 分 1 . , C 评 3 6分 与术前相 比有统计 学意 义 ( 0 0 ) 继 发性脑 室 出血 中 G S评分 P< . 1 ; C 1. 2 8分 , 与术前相 比有统计 学意义( 0 0 ) 6例中 1 死亡 , 出现再 出血 , 例 发生颅 内感染 。术后 P< . 1 。2 例 2例 1 3个月随访 , O G S分级 : V级 1 4例 、 Ⅳ级 4例 、 Ⅲ级 4例 、 Ⅱ级 3例 。结论 神经 内镜下经纵裂胼胝体人路治疗
En s op c t e t e tt r ug nt r m iph rc t a c r do c i r a m n h o h i e he s e i r ns o pusc lo a p o c f r s v r a l s la pr a h o e e e
ita e ti lrh mo r a e nr vnr ua e rh g c
床神经外科 杂志 2 1 0 0年第 7卷第 3 期
1 4

d i 1 .9 9 j i n 1 7 -7 0 2 1 . 3 0 3 o: 0 3 6 / .s . 6 2 7 7 . 0 0 0 . 1 s

经外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经脑室额角破入脑室30例体会

经外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经脑室额角破入脑室30例体会
肿 同时能有 效 引流血 性脑 脊液 减轻脑 血 管痉 挛 ,减 轻 受损 脑 组织 的继 发性损 害,取 得 了较好 效 果。
【 关键词】脑 出血 ;基底节区;外侧裂池 ;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 4 .4 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 - 14 (0 2 3 0 1- 2 6 1 89 2 1 )0 - 1 7 0
国喱 |豳暖 蚕日
21 年 1 02 月第 1 卷 第3 0 期
・临床研究 ・ 1 l 7
经外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经脑室额角破入脑室3{体会 0 ̄ l J
吴 红 记 潘 勤‘ 张 文 君 刘铁 彪
( 1河北省保定市第一 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河北 保定 0 10 ;2河北省安国市 医院神经外科 ,河北 安 国 0 10 ) 700 7 0 0
3 名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 平扫检查 .示基底 节区脑出血均经脑室 O T 额角破入脑 室,脑 内血肿 量约为3 ̄ 0 L 08m ,并见脑 室内积 血。
1 . 4治疗方法
加【 4 】 。本组基底节区脑出血经脑室额角破入脑室患者均行经外侧裂入
路基底 节区脑 内血肿 清除和沟通脑 室引流脑脊液 ,在早 期便沟通脑室 引流 血性 脑脊液减 少脑 血管痉挛发生 ,减轻脑缺血 引起 的脑组织的继 发性损 害 ,取得 了较好 效果。另外 ,术后 引流管持续有血 性脑 脊液引
内血肿 大部 清除 , 全脑 室 无扩 张。术后 引流管持 续 有血性 脑脊 液 引出 , 日约 10 30 , 每 0 ̄ 5mL 术后 3日 除 引流 管 。经住 院治疗好 转后 出院。 拔
术 后 3个 月随访 ,A DL分级 l 完 全恢 复 日常 生活 6例 ; I级部 分 恢 复或 可独立 生 活 1 ; 『级 需他人 帮 助 ,扶 拐 可行 1 ;长期 卧 级 l 0例 I 】 2例 床 惠者 2例 。结 论 基底 节 区脑 出血 经脑 室额 角破 入脑 室患者 行 经外侧 裂入路 基底 节区脑 内血 肿清 除和 沟通 脑 室引流 脑 脊液 ,清除 脑 内- 0 . -

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脑室内出血(附11例分析)

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脑室内出血(附11例分析)
维普资讯
中 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MIS )20 ,29 旦 C N J ,07 1()

42 5・

基 层 专 科 园 :t ・ t0 -_ .
经纵裂胼胝体人路治疗脑 室 内出血 ( 1 分 附1例 析)
周 于 凡 ,熊 臻 荣 , 熊 飚 , 尧 国 军
1 对 象 与方 法
放置 在 右 侧 脑 室 中前 部 。 骨瓣 复 位 与否 视 颅 压 而 定 。 术后 引 流 管外 V一 般 高 于 头 部 1 ~ 2c 处 , 止 引 I 0 1 m 防 流过 度 导致硬 膜 外血 肿 。 术后第 2天行 C T检 查 , 根据
脑室 内血肿残 存 量决 定是 否使 用 尿激 酶 。
孔 ( 中线 者 可钻 6孔 ) 中线 骨 脊 在 矢状 窦 边 缘 , 过 , 直 视 下 暴 露 术 野 。 开 硬 膜 前 常 规使 用 甘 露 醇 降 低 颅 剪
压 , 蹄 形 ( 放 射 状 )剪 开 硬 膜 , 底 部 折 向矢 状 马 或 基 窦, 翻开 硬 脑 膜 时 注 意 防止 撕 裂桥 静 脉 。 冠 状缝 前 对
的静 脉 可 以离 断 , 一定 要 保 护 好 粗 大 的引 流 静 脉 。 但
轻 轻 牵拉 额 叶 内侧 皮 质 , 中线循 冠 状 缝 向外 耳 道连 沿 线分离。 找到 双侧 并行 的胼周 动 脉 , 以保 护 , 加 中间 为 白色 的胼胝 体 , 切开 胼胝 体 2 3c 进人 右侧 脑室 , ~ m, 缓
评分 1分 2例 , 、 各 l . 7例 。 3分 4分 例 5分
3 讨 论
1 . 手术方法 2
病 人 仰 卧位 . 高 2 。 取 右 额 马 蹄 头 0。 脑 室 内 出血病 死率 较 高 , 见 的治 疗 方法 为 脑 室 常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并行终板造瘘术的疗效分析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并行终板造瘘术的疗效分析
问题 。
【 关键词 ] 脑肿瘤 ; 第三脑室 ; 松果体 区; 胼 胝体 ; 造瘘术
[ 中图分类号 ] R 79 9 [ 3 . 1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7 3 0 (0 2 0 00 0 6 4— 86 2 1 )1— 0 6— 3
di1 .9 9 ji n 17 3 0 .0 2 0 .3 o:0 3 6/. .64— 86 2 1 .1 0 s a
20 - 2 1-6我 科 应 用 经 胼 胝 体 一 明 隔一 窿 0 70 6~ 0 1 0 透 穹
5 y ; 0G ) 星形 细胞 瘤 3例 , 普 通 x 线局 部 +全脑 行 放射 治疗 2例 ( 剂量 为 6 y , 形 + 强 x 线 总 0G )适 调 治疗 1 ( 例 总剂 量 6 y 。 5G )
曲e i a poc . to s T ec ncl a ai t w ou dre t i ug a rm vl epams di t s p rah Meh d h l i t o 2 pt ns h n ew n e r cle oa o no l nh i a d af 9 e m ms i f s

6・
C ieeJunl f e lia M dc eJnay 0 2 V lme N m e hns ora o N w Ci cl e in , ur 2 1 . o u br1 n i a u 5,
经 胼胝 体 一 窿 间入 路 显微 手 术 切 除第 三 脑 室 和 穹 松果体 区肿瘤并行终板造瘘术 的疗效分析
n l s my Y n Z O GS uXUK —e, t 1 eate tfN uougr , ePol’ o i lfG nx a- t Ef ,H N h , ebi e a.Dp r n o er re t e e s s t n g i oo i m s y h p H pa o a

双下肢瘫起病的胼胝体出血1例

双下肢瘫起病的胼胝体出血1例

质的纤 维 ,在脑 的正 中矢 状切 面上 ,胼胝 体可分 为嘴 、 膝 、干 、压部 ,经过 胼胝体膝 的纤维连接 左右额 叶的前
6 0
J oURNAL oF RARE AND UNCoM M oN S AS DI E ES
、 15 , . No 1 0 8 0 1 . 2 0
视 ,以免漏诊 、误诊 。
【 参考丈献】
1 Ysd . a u a Y, W a a e T, T n a , et at n b a ak H a1 A . mne a ol o n si f l wi g i f ct o i h g et o pl n al e o . C1 n N u os g n ar i n n t e riht r r s e i r gi n e r ur i
腔 出血 和原发性 脑室 出血 , 患者 即为胼胝 体大量 出血 该 破入脑 室除 出现 剧烈头痛 , 意识 障碍外亦 出现 双下肢瘫
二 便失禁 ,持续约 l 秒左右 ,无发热 ,既往 体健 。查 : 0
B 8/ 0 P 0 6 mmHg,嗜 睡 ,呼之能 应 ,对答切题 ,反应迟 钝 ,判 断力 、计 算 力差 ,精 神 差 ,双 侧瞳 孔 等大 等 圆

2 讨

1 97 9 :1 2 05 9 , 9 0 —1 .
胼胝 体位于 大脑纵裂底 ,是连接左 右大脑半球 新皮
2 .郑建仲 ,田时雨,主编. 神经病诊断学. 2 上海: 第 版. 上海科学
技 术 出版 社 , 91 21 1 9. 8. 【 收稿 日 120— 11 期 0 71— 4
D-3 - mm,对 光反射灵敏 ;双 侧额纹对 称 ,右 侧鼻唇沟 稍浅 ,伸舌 居中 ,双上肢肌 力 、肌张力正 常 ,双 下肢肌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操作技巧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操作技巧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操作技巧穹窿间入路是胼胝体路径的一种改进入路,并且包括在穹隆柱(在穹隆中缝内)之间操作来达到第三脑室。

作者很少使用这个入路,除非透明隔或者肿瘤的存在使穹隆中缝扩大。

拆开和分离彼此之间正常融合在一起的穹窿体的相关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依作者看来,假使其他路径可以使用,就没有必要去冒以上的风险。

图像1:MRI显示一个巨大的出血性胶状样囊肿。

透明隔腔的存在无形中在穹隆顶中间形成了一个潜在的空间,这有利于穹窿间路径的应用。

(该图选自Aaron Cohen 创立的 The Neurosurgical Atlas,仅供学习交流)手术解剖当中线的占位性病变用中线入路来暴露时,穹窿间入路可以缩小手术盲区的扩大。

图像2:显示脉络膜和穹窿间分离(上排)。

用大脑内静脉和第三脑室底部的打开可以使得更多的穹窿间入路周围结构得以暴露。

下排的图像更加明确底部相关的解剖结构。

这种广泛的暴露是在可能损伤双侧穹窿体的潜在风险下获得的。

切勿用力牵拉非常容易受损害的大脑内静脉。

(该图选自Aaron Cohen 创立的The Neurosurgical Atlas,仅供学习交流)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穹窿间入路可以在患者的中间或侧位的头位来手术(矢状缝与底部平行)。

对于手术的初步阶段,包括暴露和进入穹窿间。

硬膜下手术步骤胼胝体分离的轨迹应对准穹隆顶端中缝。

下面插图显示仰卧位患者手术轨迹。

作者专门把头部放置于偏向一侧,以便利用重力作用。

图像3:进入右侧侧脑室上方,首先,透明中隔被电凝/缩小有利于穹窿背侧面的暴露。

接下来,作者分离穹隆柱和穹隆中缝;通常很快就可以到达肿瘤。

通常,肿瘤会在穹窿体中间形成一个自然的腔隙结构。

穹隆-透明隔的连接将有助于穹隆中缝的识别。

(该图选自Aaron Cohen 创立的 The Neurosurgical Atlas,仅供学习交流)图像4:穹窿间-胼胝体入路可能用于切除大的肿瘤。

(该图选自Aaron Cohen 创立的 The Neurosurgical Atlas,仅供学习交流)图像5:大多数肿瘤可以按照大小和位置来采取单侧脑室或双侧脑室入路。

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积水

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积水

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积水
蔡利;周毅;敖祥生;刘汉东;黄星;徐廷伟;胡克琦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2(17)1
【摘要】目的探讨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脑室岀血伴脑积水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镜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24例脑室岀血伴脑积水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

术后随访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预后分级:Ⅰ级8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5例。

结论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脑室岀血伴脑积水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总页数】2页(P50-51)
【关键词】脑室岀血;脑积水;纵裂-胼胝体入路
【作者】蔡利;周毅;敖祥生;刘汉东;黄星;徐廷伟;胡克琦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4;R742.7
【相关文献】
1.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脑室出血并急性脑积水 [J], 蔡利;王志勇;周毅;敖祥生;刘汉东;黄星;徐廷伟;胡克琦;张海泉
2.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并铸型12例疗效观察 [J], 张同星
3.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并铸型 [J], 王景波;吕然博;张万宏;李
国建;范学飞;张建平
4.经纵裂-胼胝体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治疗重症脑室出血 [J], 刘荣财;黄强;戴伟民;揭园庆;余国峰;范晓峰;吴安
5.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40例疗效观察 [J], 阮庆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显微解剖学特点

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显微解剖学特点

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显微解剖学特点刘宏斌;周厚杰;吴涛;郭强【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8(040)019【摘要】目的探讨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显微解剖学特点.方法选取8例第三脑室肿瘤解剖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模拟手术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观察第三脑室的解剖结构,测量以分别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中央沟上端前5 cm和7 cm 的两点(P5、P7)为参照的相关径线、冠矢点至鼻根距离和丘脑中间块的相关径线.结果冠矢点至鼻根距离为(128.30±3.87)mm;以P5点、P7点作为参照点,距胼胝体沟的距离分别为(38.64±3.59)mm、(37.39 +2.98)mm,胼胝体厚度分别为(6.71±1.50)mm、(7.15±1.26)mm,胼胝体下缘至穹隆间距离分别为(8.45±2.60)mm、(10.18±1.69)mm,穹隆厚度分别为(4.06±0.55)mm、(5.13±0.68)mm,胼胝体下缘至室间孔距离分别为(15.62±2.83)mm、(15.68±1.80) mm,穹隆上缘嵌入胼胝体与胼胝体下表面相交点的连线距离分别为(12.84±2.09) mm、(18.46±2.70) mm,胼胝体膝内表面最前点与胼胝体下表面相交点的距离分别为(21.04±2.95)mm、(14.84±3.ll)mm;前连合和孟氏孔上缘距离为(5.03±0.80)mm,丘脑中间块断面前后径为(5.75±0.78)mm,丘脑中间块断面上下径为(5.23±0.89) mm,丘脑中间块断面距前连合的距离为(9.62±1.37) mm,丘脑中间块断面距后连合的距离为(15.49±1.85)mm.结论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是到达第三脑室较为直接、损伤较小的路径,可作为显微外科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重要手术入路.建议以冠矢点作为骨瓣后界,以胼胝体中部双侧纵纹在胼胝体表面形成的浅沟作为中线切开标志,从而可在显微镜下顺利抵达穹隆间.【总页数】3页(P2311-2313)【作者】刘宏斌;周厚杰;吴涛;郭强【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广东省深圳市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广东省深圳市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广东省深圳市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广东省深圳市518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相关文献】1.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切除第三脑室肿瘤36例疗效观察 [J], 刘延鸿2.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切除第三脑室肿瘤36例疗效观察 [J], 刘延鸿;3.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 [J], 薛毅辉;王晨阳;林志雄;康德智4.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切除第三脑室肿瘤 [J], 雷有恩;郑华平;唐景峰5.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 [J], 江晓春;徐善水;潘先文;朱明峰;方兴根;邵雪菲;徐宗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侧脑室肿瘤切除术操作规范

侧脑室肿瘤切除术操作规范

侧脑室肿瘤切除术操作规范【适应症】侧脑室肿瘤,包括起源于侧脑室各结构(包括脉络丛、脉络体和室管膜)、向侧脑室内发展的肿瘤,肿瘤的大部分位于侧脑室内。

【禁忌症】1、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

2、肿瘤累及脑干,颈内动脉和下丘脑等重要神经和血管结构,手术应慎重考虑。

3、病人及家属拒绝手术者。

【手术前准备】1、影像学检查:CT及MRI可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中线结构的移位及脑积水等;MRI的三维成像则更好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利决定手术入路。

脑血管造影能够了解肿瘤血供,有利于手术中出血控制。

2、药物准备:术前有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应予以积极纠正。

3、患者颅内压增高明显时可先行脑室穿刺引流,以缓解颅内高压,减少脑组织水肿,便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操作方法及程序】1、经额叶皮层入路:当肿瘤位于侧脑室额角或侧脑室前体部时,常采用该入路,在优势半球,该手术入路可能导致语言功能障碍,如失语症等。

1)麻醉与体位:手术在全麻下进行。

患者取仰卧位,上半身抬高15o~20 o。

头位略向对侧偏15 o~30 o。

2)常规消毒铺巾。

皮层切口位于额中回。

皮瓣翻向前,从颅骨外板分离。

钻1孔,铣刀铣下骨瓣。

悬吊硬膜,并用湿敷料防止硬膜干燥。

十字剪开硬膜,充分利用脑池或脑沟以减少切开皮质进入侧脑室,尽量按白质纤维行走方向设计皮质的切口,尽量避免牵扯或压迫脑室周围白质。

切开皮层后,脑压板不宜放置过深,牵拉过重,否则易导致内囊膝部和丘脑的损伤。

3)肿瘤切除:切除肿瘤时,肿瘤周边以棉片保护,同时用棉片堵住室间孔,防止血液流入脑室系统。

如果肿瘤体积较小,可逐步剥离肿瘤,看清肿瘤的供血动脉后,将其电凝切断,可以将其完整切除. 如果肿瘤很大,可先做瘤内分块切除,待肿瘤的体积缩小后,再寻找肿瘤的供血动脉,将其电凝切断,然后将包膜完整切除。

切勿将体积较大的肿瘤勉强完整切除。

肿瘤切除后应尽可能处理肿瘤基底的供应血管,还应注意尽量保护好给脑室壁和丘脑供血的脉络膜前后动脉及其分支。

纵裂入路外科治疗脑室型丘脑出血方法及护理体会

纵裂入路外科治疗脑室型丘脑出血方法及护理体会

纵裂入路外科治疗脑室型丘脑出血方法及护理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经纵裂入路手术治疗脑室型丘脑出血的方法及术后护理要点。

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继发性全脑室型丘脑出血患者经纵裂入路手术清除脑室和丘脑血肿。

结果: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例,2例行脑室外引流手术,4例术后2周清醒,其中2例高热,4例呼吸道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1例尿崩症。

结论:经纵裂入路手术迅速清除丘脑血肿和脑室特别是三脑室、导水管内血肿是打通脑脊液循环通路,降低病死率关键,术后严密观察护理保证了疾病预后。

【关键词】脑室型丘脑出血;外科治疗;护理体会脑室型丘脑出血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属危重类型,死残率高[1],临床治疗棘手。

我科2007年7月-2010年3月采用经纵裂入路手术治疗脑室型丘脑出血患者11例,取得较好疗效,术后经过及时有效观察护理,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3例,女8例,年龄42-82岁,平均64岁1.2临床表现:有高血压病史10例,昏迷11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4-7分,瞳孔不等大4例,双侧瞳孔缩小2例,双侧瞳孔无异常4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

1.3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根据丘脑血肿侧选择额部单侧骨瓣成型,内侧到中线,后缘达冠状缝,前后4-5CM,内侧骨缘与矢状窦不要留骨檐。

沿矢状窦外1.5CM弧形剪开硬膜,翻向中线,部分偏前引流静脉可以阻断。

镜下沿纵裂前部纵向分离。

切开胼胼胝体,打开侧脑室,释放血性脑脊液,清除侧脑室和三脑室血肿,沿破口清除丘脑血肿。

2结果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例,2例脑积水行脑室外流手术,4例术后2周清醒,其中2例高热,1例消化道出血,1例尿崩症。

3术后护理组病死率2/11,低于文献报道的25%,但仍有不同程度的危急症状和并发症,提示手术的先进和成功仅是治疗的一部分,而术后的关键是术后加强护理和观察。

有文献报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于并发症的占死亡数的4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额部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脑室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入路脑室出血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26例脑室出血采取经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入路手术清除血肿,并与同期24例行经额叶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清醒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入路手术组术后恢复良率(ADLⅠ~Ⅲ级)明显高于经额叶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P<0.05),两者血肿清除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入路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脑室出血具有创伤轻,手术显露满意,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致残、致死率低等优点。

【关键词】脑室出血;显微手术;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入路
我们采取额部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脑室出血并与同期行经额叶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10月至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HBGH患者50例,经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入路显微手术组(微创手术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32~72岁,平均53.5岁;术前GCS昏迷评分6~8分16 例,9~12分15 例,12分以上5例;单侧瞳孔散大3 例。

经额叶开颅血肿清除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5
2.3岁。

术前GCS昏迷评分6~8分15例,9~12分14 例,12分以上5 例,单侧瞳孔散大2 例。

2组患者脑室出血均经头颅CT明确诊断。

血肿量按多田公式计算2组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脑室出血诊断明确,血肿量30~120 ml。

②术前GCS评分6分以上。

③手术时发病时间不超过24 h,年龄<72岁。

④不伴有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术前双侧瞳孔散大及及呼吸衰竭者被剔除。

1.3 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50例患者全部采用插管全麻,均于发病后24 h内实施手术,显微手术组头皮切口骨皮瓣设计中线骨缘应在矢状窦右侧边缘,不必过中线暴露矢状窦,以免其损伤。

中央沟前5 cm和7 cm之间的距离为进入纵裂和切开胼胝体最佳路径。

切开胼胝体的长度应不超过2 cm,经纵裂胼胝体入路进入侧脑室时,分开透明隔间隙并切开穹窿间2 cm,即可进入三脑室,分开三脑室脉络丛的两柱,以便更加充分显示三脑室内血肿,在两侧大脑内静脉之间操作时,首先应看清病变侧的大脑内静脉,其一应注意,由于生理变异的原因,可有来自于丘脑上表面的直接引流大脑大静脉的静脉;其二应注意两侧大脑内静脉之间是否有桥静脉相通,均应小心保护。

通过脉络膜裂,室间孔可以被扩大,经脉络膜裂入路可联合经门氏孔入选择无血管区切开约1 cm,向下稍分离可至血肿腔,在低吸引力下行血肿清除,操作尽量在血肿腔内进行,逐步深入,腔壁粘连紧密血凝块不必勉强吸除,以免造成渗血不止及正常脑组织损伤。

经额叶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采用先取右侧额角穿刺入路,以发际上
2.0 cm矢状线向右旁开2.0 cm处为中心,马蹄形切口,逐层切开分离至颅骨,骨窗开颅,十字切开硬膜,平行于矢状线垂直于两外耳门假想联线,置入脑室外引流管约6.0 cm(距头皮),引出血性脑脊液,切开额叶皮层达侧脑室额角,清除血肿。

1.4 疗效评价记录反应手术即时及近期和远期效果的指标,存活患者均得到随访,并以术后6个月时状态作评价,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Ⅰ级为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为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Ⅲ级为需人帮助、扶拐可行,Ⅳ级为卧床但保持意识清醒,Ⅴ级为植物生存状态。

其中Ⅰ~Ⅲ级视为效果良好,Ⅳ~Ⅴ级及死亡患者视为效果不良。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及血肿清除情况平均手术时间微创手术组低于经额叶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术前血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复查头颅CT,计算残余血肿量和血肿清除率,血肿清除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并发症及近期意识变化情况出院前统计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等术后并发症情况,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GCS评分及术后自动睁眼时间,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预后术后6个月随访,微创手术组死亡3例,死于肺部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再出血并中枢衰竭1例。

经额叶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死亡3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2例,死于颅内感染1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存活患者术后6个月时ADL评分:微创手术组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10例,Ⅳ级3例,Ⅴ级2例。

穿刺、钻孔手术组Ⅰ级1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6例,Ⅴ级3例。

其中Ⅰ~Ⅲ级视为效果良好,Ⅳ~Ⅴ级及死亡患者视为效果不良。

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微创手术组良好率69.2%(18/26),穿刺、钻孔手术组50%(1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室内出血病死率较高,常见的治疗方法为脑室穿刺引流及脑室内大口径、多侧孔硅胶管持续引流辅以尿激酶溶解血块,但引流不畅、引流管堵塞时有发生,血肿如不及时清除,颅内压不能有效控制,重则危及患者生命,轻则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也有行开颅经额叶皮质造瘘血肿清除术,但其创伤较大,对侧脑室暴露不充分,血肿清除不完全,后遗症状较重,近年来,随着医学影象学及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脑出血手术的目的不再只限于挽救生命,更注重神经功能的恢复[1-5]经额部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可达到以下指标:①不损伤大脑皮质:此入路在脑组织的腔隙进行操作,纵裂、透明隔、穹隆间无重要神经功能,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神经纤维联系造成的损坏。

②创伤造成的影响最小:胼胝体体部纵行切开2厘米,对双侧半球间的信息传递不产生明显影响。

③手术应暴露视野:直视下操作可达到双侧侧脑室。

④合并症的防治:开放胼胝体及第三脑室,能减少非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

解剖和临床研究表明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到达脑室路径最近、术后并发症少。

掌握该入路路径中扣带回、胼周动脉、胼胝体、穹隆、前连合等重要神经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知识,有利于术前手术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手术,最大限度的清除血肿,缩短病程。

因而微创神经外科成为目前较受推崇的出血性脑卒中手术治疗方式,有研究表明[6-9]应用经额叶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外科技术清除血肿,与传统的脑室穿刺引流及脑室内大口径、多侧孔硅胶管持续引流辅以尿激酶溶解
血块相比,减少了对正常脑组织的牵拉与损害;通过脑自然裂隙进入血肿腔,胼胝体皮层较小的切口即可在显微镜直视下清除血肿,使脑组织损伤降至最低,术后不良反应轻。

对上述2种手术方法治疗的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比较,2组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早期意识恢复方面小骨窗微创组与经额叶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肿清除率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时ADL评分相比,微创手术组恢复良好率明显优于经额叶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P<0.05)。

微创手术组入路通过脑沟回的自然间隙,以最短路经进入血肿腔,便于操作并降低了损伤血管的风险。

显微镜下操作,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和视野,能更好的保护脑血管,避免伤及重要的穿通血管。

脑室内出血病死率较高,解剖和临床研究表明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到达脑室路径最近、术后并发症少.掌握该入路路径中扣带回、胼周动脉、胼胝体、穹隆、前连合等重要神经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知识,有利于术前手术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手术,最大限度的清除血肿,缩短病程。

该入路更接近于血肿中心区域,位置较高,有利于显微镜的光线对血肿腔的显露。

该入路手术对象以无脑病及严重颅内高压者为宜。

多数学者认为,对于颅内压严重升高,术中脑膨出者,由于纵裂裂分离困难,易造成脑组织牵拉性损伤,故不宜采用此人路,应改用大骨瓣开颅经颞上回或颞中回人路[6,7]。

以期度过术后严重水肿从而有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许海雄,罗友章,陆键,等.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5,27:93-95.
[2]朱宏伟,师蔚,杨永林,等.外科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地选择.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10:284-285.
[3]赵继宗,周定标,周良辅,等.2464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多中心单盲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238-2242.
[4]潘剑威,詹仁雅,童鹰,等.基底节脑出血微创手术和传统开颅术的疗效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282-284.
[5]翟广,刘献志.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24:734-735.
[6]熊文浩,葛建伟,张晓华,等.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26:937-939.
[7]何伟文,伍键伟,陆勇键,等.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695-6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