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重瓣性的遗传和花型的发展

合集下载

花的发育

花的发育

萼、Co表示花冠,S表示雄蕊,P表示雌蕊,∞表示花蕊数多于10。
2 成花诱导与花序的发育

花序的发育主要指分生组织从营养型 向花序型的转变。
营养生长的植物为何进入感受态? 感受态植物如何接受外界因子?

植物花序的发育既受外界环境因子的 诱导,更重要的是由内在的遗传基因 决定的。(如:EMF基因:抑制生殖生 长,保持营养生长)
1 花的发育与同源异型突变
1.1 花的发育
植物的发育是从胚开始,地下部分由根尖发育 形成,地上器官则是由茎尖发育而来。
花萼 花瓣
雄蕊
雌蕊
花器官 苞片原基 花序型 营养型 花芽原基(决定性)
花程式的定义

为了简单说明一朵花的结构,花的各部分组成,
排列位置和相互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或图案把 一朵花的各部分表示出来,前者称为花程式,后
5 花型的发育

这里的花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两侧对称或辐 射对称。 花型受基因控制。金鱼草的花两侧对称受 DICH基因控制;半反常对称花由CYC基因控 制。 园林植物需要的花序(单头、多枝)、重瓣、 台阁等花器官的观赏特征,均有其遗传基础。


复习思考题

什么叫花程式?


试述花发育的完整过程
控制花器官发育的基因有哪几类,它们是 如何起作用的? 如何利用花发育的遗传机理培育花卉新品种?
春化作用的时期、部位和刺激传导
时期:大多数一年生植物既可在种子吸胀后进行春化,也 可在苗期进行,其中以三叶期为最快。 大多数需要低温的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只有当幼苗生长到 一定大小后才能感受低温,而不能在种子萌发状态下进行 春化。 部位:茎尖端的生长点 刺激传导:完成春化作用的植株不仅能将这种刺激保持到 植物开花,而且还能传递这种刺激-春化素(vernalin) 。 然而,在菊花中春化的刺激不能传递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landscape plants课程编号:131312621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数:64 课内实验时数:20学分:3.5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园林教研室适用专业:园林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

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技工作者和园林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通过介绍现代遗传学的主要原理使学生理解观赏植物的花色、花型、彩斑及重瓣性等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培育观赏植物新品种的基本途径和一系列方法,尤其是一些传统的育种技术。

本课程还对观赏植物的种质资源、育种目标和良种繁育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对观赏植物进行品种培育和品种研究,为今后从事观赏园艺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主要先修课是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园林生态学、树木学、花卉学及生物统计学。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绪论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任务[1];遗传学基本内容[3];园林植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特殊作用[1];重点:遗传学基本内容难点:遗传学基本内容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一章遗传学概要第一节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特征[2];染色体的类别及染色体的精细结构[3];有丝分裂的过程[3];减数分裂的过程[3];高等植物配子体的形成[1];重点:染色体的类别;染色体的精细结构;细胞分裂过程难点:染色体的精细结构;减数分裂过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二节遗传的分子基础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核酸的组成成分[3];DNA的分子结构[2];DNA的半保留复制[3];三种RNA分子[3];遗传密码[3];蛋白质的合成[2];中心法则及其发展[1];基因的概念[2];基因表达的调控[1];重点:三种RNA分子;遗传密码;DNA的半保留复制难点:mRNA;基因表达的调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三节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定律)等位基因等概念[3];分离及自由组合现象[1];分离及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3];分枝法分析遗传比率[3];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3];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2];重点: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分枝法分析遗传比率;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难点:分枝法分析遗传比率;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四节连锁遗传、基因定位与伴性遗传连锁遗传现象及其解释[1];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制[2];连锁交换定律内容[3];交换值及其测定[3];基因定位、伴性遗传的概念[2];三点测交与染色体作图[3];重点:连锁交换定律内容;交换值及其测定;三点测交与染色体作图难点: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制;交换值及其测定;三点测交与染色体作图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五节染色体畸变与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改变的概念[2];类别[3];遗传效应[2];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2];整倍体变异[3];非整倍体变异[1];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2];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3];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1];重点:整倍体变异;染色体结构改变的类别;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难点:染色体结构改变的遗传效应;整倍体变异;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六节细胞质遗传与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的概念[2];细胞质遗传的特点[3];叶绿体遗传的半自主性[1];植物雄性不育性的概念[2];类型[3];重点: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植物雄性不育性的类型难点:叶绿体遗传的半自主性;植物雄性不育性的类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七节数量性状遗传质量性状、数量性状的概念[3];数量性状的特征及遗传机理[2];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3];遗传变异[2];遗传力、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的概念[1];广义遗传力的计算[3];重点:质量性状、数量性状的概念;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广义遗传力的计算难点:数量性状遗传的机理;广义遗传力的计算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 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种子(R)对皱种子(r)是显性。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件:园林植物性状遗传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件:园林植物性状遗传

第二节 花色与彩斑的遗传
彩斑的遗传
1.彩斑的概念
植物的花、叶、果、枝干等部位的异色斑点和条纹的统称。
2.彩斑形成的原因: 质体的分离与缺失 易变基因的体细胞突变 位置效应 染色体畸变 嵌合体 病毒
第三节 花径和重瓣性遗传
1.花径、重瓣性与数量性状 2.增加花径的途径 3.重瓣花的起源 4.花径和重瓣性的遗传
第三节 花径和重瓣性遗传
花径、重瓣性与数量性状
花的直径表现为数量性状,重瓣性在大多数情下也表现为数量性状, 其遗传遵循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如:牡丹、菊花等。
第三节 花径和重瓣性遗传
增加花径的途径
花径是数量性状,其遗传遵循数量性状的遗传机理。 改进栽培条件
充足的水肥,适当的管理及精心培育能使花径变得更大。
第一节 花的发育
花器官的发育
花芽原基的分化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基因控制不同花器官的形成。
ABC模型
A、B、C分别表示控制花器官发育的三类基因。
A类基因
最外轮花萼
A类 + B类基因
第二轮花瓣
B类 + C类基因
第三轮雄蕊
C类基因
最中间的雌蕊
如果这三类基因发生突变,则不能形成完全的花器官。
B
A
C
A
AB BC
花型的发育 花型的发育受基因控制
第二节 花色与彩斑的遗传
1.花色的形成 2.花色遗传 3.彩斑的遗传
郁金香
兰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花色与彩斑的遗传
花色的形成
花色的形成与花部所含色素种类和花被片海棉组织层的物理特性有关, 而主要受所含色素种类的影响。
花的色素有三大类群: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花青素。每一类色素均包 括很多种类。植物的不同花色是由不同的色素组成的。

花发育分子生物学

花发育分子生物学

八仙花 Hydrangea macrophylla 长日照植物 0°C处理4–6周
GA3 0–250 mg·L–1可促进开花,浓 度高开花早
百合 Lilium spp.
兼性长日照植物0–13°C处理30–110天
100–500 mg·L–1GA3处理花期提前
3.赤霉素(GA)途径
GA途径中, GA介导的DELLA蛋白降解的分子机制目前研究 得比较清楚。DELLA是C端保守, N端存在DELLA和VHYNY 2个 保守酸性结构域的一类蛋白的总称, 属于GRAS(GAI、RGA和 SCR)蛋白家族。DELLA蛋白位于细胞核中, 在没有GA的情况下, 它阻遏植物的发育; 但当DELLA蛋白上的GA信号感知区接收到 GA信号后, 这种蛋白的阻遏作用便被解除。植株表现出正常的 GA反应和生长发育。如果改变DELLA蛋白的结构, 植物就不能 感知GA信号。在拟南芥中, GA通过促进整合子基因SOC1、LFY 和FT的表达促进开花。
兼性方式诱导成花的部分观赏植物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光周期诱导
春化诱导
赤霉素诱导
金盏菊 Calendula officinalis 兼性长日照植物 0–5°C处理10–45天
100 mg·L–1 GA3喷施提前18天开花
唐菖蒲 Gladiolus gandavensis 日中性植物 2–5°C处理8周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品种名 科属 成年期需具备的叶片数(枚)
耧斗菜 Aquilegia×hybrida Mckana’s Giant
12
Fairyland毛茛科耧斗菜属 15
蒲包草 Calceolaria herbeohybrida 玄参科蒲包花属
5
翠菊 Callistephus chinensis

园林植物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期末复习(2013-12-21)一、名词解释遗传:亲代性状在子代出现,使子代与亲代基本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代之间和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

染色体核型:指某一物种染色体的组成,包括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形态、染色体的“解剖学”特征。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代表现出来的性状。

连锁遗传:原来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或多个性状,在F2常有连锁遗传联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

交换:连锁基因并总是留在一起的连锁现象。

伴性遗传:指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称伴性遗传。

DNA变性:指从双链状态变为单链状态。

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分裂间期进行的以一个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链的过程。

缺失:指失去部分染色体片段。

重复:指增加了部分染色体。

倒位:指染色体中发生了某一区段的倒转。

易位:指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产生部分片段的交换。

转录:以DNA为模板,在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4种核糖核苷酸(ATP,CTP,GTP和UTP)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指以成熟的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的过程。

基因突变:指基因组中DNA序列的任何改变。

雄性不育:植物花粉败育的现象。

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基因表达:从DNA到蛋白质的过程。

测交:F1代与隐性纯合亲本的杂交。

回交:F1代与亲本之一的交配。

双交换:交换有时在同源染色体两处以上的部位发生。

单倍体:指细胞核中只有一个染色体(性细胞或配子中只含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基因定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和排列顺序的过程。

同源异型器官:由同一来源、属性相同的分生组织形成的不同器官。

成花诱导:适宜的外界条件使营养型分生组织转化为花序型分生组织阶段。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园林植物遗传学复习思考题

园林植物遗传学复习思考题

园林植物遗传学复习思考题(2006-05-31 10:22:11)转载分类:保研考研版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遗传变异基因型表现型饰变2.简述生物体内的可遗传变异3.简述生物体遗传与个体发育的关系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 列出本章的主要名词术语,并予以解释。

2. 简述染色体的亚显微结构。

3. 简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及区别。

4. 水稻正常的孢子体(sporophyte)组织染色体数是12对。

问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1)胚乳;(2)花粉管的管核;(3)胚囊;(4)根断。

5. 某物质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24,分别说明下列各细胞分裂时期中有关数据:①有丝分离前期和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数;②减数分裂前期I、后期I、前期II和后期II染色体着丝粒数;③减数分裂前期I、中期I和末期I的染色体数。

6. 说明以下问题:①在高等植物中,10个小孢子母细胞、10个大孢子母细胞、10个小孢子和10个大孢子能分别产生多少个配子?②在动物细胞中,100个精原细胞、100个初级精原细胞、100个卵原细胞和100个次级卵母细胞能分别产生多少个精子或卵子?第三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1.萝卜块根的形状有长形的,圆形的,有椭圆形的,以下是不同类型的杂交的结果:长形×圆形-→ 596椭圆形长形×椭圆形-→205长形,201椭圆形椭圆形×圆形-→198椭圆形,202圆形椭圆形×椭圆形-→158长形,112椭圆形,161圆形说明萝卜块根性状属于什么遗传类型,并自定基因符号,标明上述各杂交组合亲本及其后代的基因型。

2.番茄的红果色(R)对黄果色(r)为显性。

分别选用黄果番茄和红果番茄作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出现了不同比例的表现型,请注明下列杂交组合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

(1)红果×红果(2)红果×黄果(3)红果×黄果↓ ↓ ↓3红果:1黄果 1红果:1黄果红果3.讨论分离规律的表现形式(3 :1,1 :2 :1,1 :1)。

《重瓣性遗传》课件

《重瓣性遗传》课件

适应性进化
重瓣性遗传也有助于植物 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通 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 形成适应性进化。
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遗传资源保护
抗逆性育种
重瓣性遗传的研究有助于保护和利用 植物的遗传资源,为育种提供更多的 选择和可能性。
利用重瓣性遗传,可以培育出具有较 强抗逆性的新品种,提高植物在不良 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生产能力。
基因定位与克隆
基因定位
通过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将重瓣性遗传疾病基因定位到染色体上的具体位 置。
基因克隆
利用定位信息克隆重瓣性遗传疾病的致病基因,研究其结构和功能,为疾病诊 断和治疗提供基础。
04
重瓣性遗传的实际应用
花卉产业中的应用
花卉育种
重瓣性遗传研究有助于花卉育种者培育出具有更美观、更丰富重 瓣特征的花卉品种,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
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利用重瓣性遗传知识,可以培育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农作物 品种,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
通过重瓣性遗传研究,可能发现与生长速率、养分利用等相关的 基因或标记,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05
重瓣性遗传的未来展望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为重瓣 性遗传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可以 精确地编辑植物基因,创造出具有优 良性状的重瓣植物。
延长花期
通过调控重瓣性遗传,可以延长花卉的花期,为花卉产业提供更多 生产和销售的机会。
花卉品质改良
利用重瓣性遗传知识,可以改良花卉的品质,例如增加花瓣数量、 改变花瓣颜色等,满足消费者对花卉品质的多样化需求。
园艺植物的改良
园艺植物育种
01
通过研究重瓣性遗传,园艺植物育种者可培育出具有优良重瓣

重瓣红玫瑰的执行标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重瓣红玫瑰的执行标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重瓣红玫瑰的执行标准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重瓣红玫瑰是一种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的花卉,其美丽的外观和浓郁的香气使其成为许多场合中常见的装饰植物。

为了保证重瓣红玫瑰的质量和生产标准化,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解释和说明重瓣红玫瑰的执行标准,并探讨其在市场上应用及其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给出文章的概述,以及文章内容的组织结构。

然后,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重瓣红玫瑰的定义、特点、培育与选育要点、生长环境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对重瓣红玫瑰执行标准对品质要求进行详细解读,包括花型要求、花色要求以及香气要求等方面。

第四部分则着重探讨了重瓣红玫瑰执行标准在市场上的应用与意义,包括市场需求与销售前景分析、标准化生产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消费者对标准化产品的认可度和购买意愿调查结果分析。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重瓣红玫瑰标准化生产的建议,并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讨论。

1.3 目的本文主要目的是就重瓣红玫瑰的执行标准进行详细解释说明,并探讨其在市场上的应用与意义。

通过对重瓣红玫瑰品质要求、生长环境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概述,旨在提供关于重瓣红玫瑰标准化生产的全面了解。

同时,通过分析市场需求、销售前景以及消费者对标准化产品认可度和购买意愿等因素,进一步强调了执行标准对于促进该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在总结中提出未来标准化生产建议,并探讨了相关研究领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本文内容,期望能够为重瓣红玫瑰产业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推动其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 重瓣红玫瑰的执行标准解释说明2.1 重瓣红玫瑰的定义和特点重瓣红玫瑰是指花朵拥有较多花瓣的一种品种,具有浓艳的红色外观。

其特点包括花朵大而饱满,花瓣众多且紧密排列,颜色鲜艳持久,同时具有香气浓郁等特征。

在园艺和花卉市场中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2.2 重瓣红玫瑰的培育与选育要点为了培育出优质的重瓣红玫瑰品种,在选育过程中需遵循以下要点。

第十四章重瓣性的遗传和花型的发展

第十四章重瓣性的遗传和花型的发展

第十四章重瓣性的遗传和花型的发展第十四章重瓣性的遗传和花型的发展观赏植物花朵的观赏价值主要由四大要素决定,既花色、花径、花型和香味。

当然从整个花卉利用的角度来看,还应包括开化期、花朵延续期、抗性、株型等多种要素。

花瓣是观花植物的主要观赏部分。

对某些含有香精油的花卉(如玫瑰、茉莉)花瓣又是经济价值的重点所在。

因此,了解花瓣数目的变异,重瓣性的发生和遗传对花卉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花瓣的数量和形状对花型的发展或进化有重要影响,实际上,花型是花瓣特征的集体效果,研究花型是离不开花瓣及其重瓣性的。

除花瓣外,还有其它组成花型的要素,它们的组合变化构成千变万化的花型。

花型要素的组合既有本身的局限性,又受科属特性的制约。

因此十分复杂,但只要我们掌握选择的惯性、有机体的保守性和适应饰变沿最小阻力线原则,一些重要花卉花型发展的现状是可以理解的,而这种理解对今后花卉的花型育种工作也将是很有意义的。

第一节花被的发生和进化趋势花被是花瓣和花萼的总称。

在讨论花瓣的重瓣性和花型进化时有必要了解花被在自然进化中的发生和进化趋势。

下面将陆续讨论的连续变异和选择的惯性(Selective inertia),自然进化中已经发生了的变化趋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所栽培的植物的遗传和变异,影响花的重瓣和花型的进化。

一、花被的进化趋势(一)花被是进化上的新事物(二) 花被进化的第二种趋势是花萼和花瓣的分化(三) 花被进化中的第三种趋势是合瓣花的形成和合萼的发生(四)花被进化的第四种趋势是由辐射对称花被向两侧对称花被转变二、雄蕊的进化趋势雄蕊与花被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不仅协调一致完成授粉过程,有时雄蕊可以直接变成花瓣,成为花卉观赏价值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自然进化中,雄蕊发生了以下五种主要变异倾向(Stebbins 1974):(1)花丝延长通过花药下部的居间分生组织的活动,或花丝细胞本身的延长,达到使花药伸出花冠,并便于传粉的目的。

(2)雄蕊数目的改变雄蕊数目有的增加,有的减少。

[doc格式]重瓣花的形成机理及遗传特性研究进展

[doc格式]重瓣花的形成机理及遗传特性研究进展

[doc格式] 重瓣花的形成机理及遗传特性研究进展重瓣花的形成机理及遗传特性研究进展西北植物,2009,29(4):0832—084IActaBOt.Borea1.-Occident.Sin.文章编号:1000—4025(2009)04—0832—10重瓣花的形成机理及遗传特性研究进展赵印泉,刘青林H(1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北京100193;2绵阳师范学院城乡建设与规划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重瓣花表现为花瓣,花轮数量增加,或花瓣面积增加等,重瓣花育种是观赏植物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许多与重瓣花形成相关的基因被克隆,人们对重瓣花形成的机理有了更深的认识.本文对近年来重瓣花起源,遗传特性,形成的分子机制和影响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明确重瓣花形成的机理,为重瓣花新品种培育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重瓣花;形成机理;遗传特性;ABC模型中图分类号:Q944文献标识码:AResearchAdvancesintheFormationMechanismandGeneticCharactersofDoubleFlowersZHAOYin—quan.LIUQing—lin(1DepartmentofOrnamentalHorticultureandLandscapeArchitecture,ChinaAg riculturalUniversity,Beijing,100193,China;2CollegeofUrban—ruralConstructionandPlanning,MianyangNormalUniversity,Mianyang,Sichuan62 1000,China)Abstract:Doubleflowersarethoseinwhichthepetalsaremuchincreasedinnumb ersoverthestateknowninnormalsingles,orthoseinwhichtheareaofpetalsiSincreased.Newvarietie sofplantswithdoubleflowersbecomeoneoftheimportantbreedingobjectsinornamenta1breeding.In recentyears,duetothedevelopmentofmolecularbiologicaltechnology,especiallymanygenesrelate dtodoubleflowerformationwerecloned,theformationmechanismofdoubleflowercouldbemuchbetterunder stood.Thisarticlere—viewedthelatestadvancesinorigin,geneticaspects,molecularmechanismand relatedfactorsfordoubleflowersinordertoprovideareferenceforbreedingandproduction.Keywords:doubleflowers,formationmechanism,geneticcharacters,ABCmodeI 重瓣性是一个从感观角度出发的概念,有些表现为花瓣或花轮数量增加,如重瓣凤仙花(Irnpati—eTlsbalsamina);有些是由于花瓣极度褶皱面积变大形成重瓣花状,如重瓣虞美人(Papaverrhoeas);还有些是头状花序的筒瓣花被舌瓣花取代或本身面积加大,如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l】].重瓣性是观赏植物花器官主要的观赏性状之一_2j,也是观赏植物育种的目标.尽管目前几乎所有观赏植物都有重瓣花类型,但从商业用途考虑,如何选育和保持重瓣的性状是育种和生产上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重瓣花起源方式的多样性及重瓣性遗传规律的复杂性,使得观赏植物重瓣性的研究十分困难.从1911年Sunders最早研究紫罗兰(Mattiolain—cana)的瓣性遗传规律开始,到1983年Reynolds和Tampion的专着《Doubleflowersascientificstud-y》,都是用经典遗传学的方法对重瓣花的遗传规律收稿日期;200810—31;修改稿收到日期:2009—03一l1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2006AA102187)作者简介:赵印泉(1975一),男(汉族),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研究.*通讯作者:刘青林,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E—mail:Liuq]l@4期赵印泉,等:重瓣花的形成机理及遗传特性研究进展833进行探讨,对重瓣花进行了分类,但没有阐述重瓣花的形成机理.1990年Yanofsky等成功分离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花器官发育的C功能基因AGAMOUS(AG)[,1991年Coen和Meyerowitz提出了着名的花器官发育的ABC模型【4],2001年Theissen提出了ABCDE模型和’四聚体模型’的构想],以及Lenhard和Lohmann分别提出了WUSCHEL(?吣)基因和AG基因相互作用形成的反馈调节环(regulatoryloop)理论-8_,基本揭示了重瓣花形成的分子机制.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重瓣花的起源,遗传,分子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并就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讨论.l重瓣花的起源自然界有丰富多彩的重瓣观赏植物,其起源大致包括积累起源,苞片起源,雌雄蕊起源,台阁起源, 重复起源和花序起源6种方式.1.1积累起源通常积累起源的重瓣花的花瓣分离,为离瓣花植物(Polypetalous)Eli.其原始单瓣花的花瓣数量一般是固定的,总在加减1,2个花瓣范围内变化,在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下,经过若干代后可使花瓣数目逐渐增加,直至形成重瓣花l9].积累起源的重瓣花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Huether发现考石竹(Linanthusandrosaceus)花冠裂片以5为基数,偶尔有少于4的植株花冠裂片数量增加的现象,以这些变异株为材料,经过5个世代的人工选择,所有后代植株的花瓣都多于5个裂片,有些达8--9个裂片l1...代秉勋在红花油菜(Brassicacampestris var.oleifera)单株后代中发现了非4枚花瓣的重瓣花油菜类型,经多代培育和选择,成功地培育出可以遗传的5瓣,6瓣,7瓣的重瓣花油菜,且雌雄蕊,萼片等花器官都正常,并能正常结实.事实上,某些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芍药(P.1actiflo—ra)的重瓣花类型起初也是花瓣由外向内增多,在花托上整齐排列,内外花瓣相似,经过长期的人工选育形成了现在的千层类花型n引.这表明只要对某些花瓣数量易产生变化的离瓣花植物进行定向选择, 就可以选育出这些植物的重瓣型品种.1.2苞片起源苞片起源是由于苞片或花萼在发育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成类似花瓣的器官.如盆栽花卉一品红(Euphorbiapulcherrima)的”花瓣”实际上是苞片,紫茉莉(Mirabilisjalapa)品种’二层楼’的下位”花瓣”也是苞片],仙人掌科鹿角柱属植物(Echinocereusfendleri)最外层的”花瓣”实际上是花萼,这些都是常见的苞片起源的植物.1.3雌雄蕊起源雌雄蕊起源是由于雌雄蕊变瓣(petaloidsta- mensandcarpels),包括雄蕊部分瓣化,雄蕊全部瓣化,雄蕊全部瓣化而雌蕊部分瓣化和雌雄蕊全部变瓣等类型【】].从形态方面看,表现为雌雄蕊从外向内减少或退化,花瓣数增加,花瓣由外向内逐渐变小,直到出现花瓣和雄蕊的过渡形态,有些还有花丝或花药的痕迹,或者仅花丝变成花瓣状Ig;有些雄蕊瓣化则是由外向内,这类花朵中问露心,如牡丹的金心类花型_1.雌雄蕊在变瓣过程中,通常雄蕊先于雌蕊发生瓣化,有些仅瓣化到雄蕊,Lehmann和Sattler对重瓣和单瓣秋海棠花发育过程的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发育前期是相同的,当雄蕊开始发育时,重瓣花的雄蕊在原基上形成小而圆的花瓣状物, 随后变得宽大扁平,形成花瓣状(petaloidappenda—ges)口.牡丹雄蕊原基的瓣化始于雄蕊原基伸长以后,圆柱形的雄蕊原基上部扁化,伸展而成花瓣; 雌蕊原基瓣化从腹缝线开裂开始,心皮扩展成花瓣l1.Zainol等解剖观察发现,重瓣烟草(Nicoti- anaalata)的内瓣,即花瓣状突起(petal—likeout- growths)是由雄蕊的花药,花丝和连接物发育而来.Lehmann和Sattler对毛茛科红类叶升麻(Actaearubra)花发育的研究发现,萼片内方二轮1O个雄蕊原基在发育过程中可发育成花瓣,也可以形成雄蕊,即花瓣和雄蕊可以互相取代,证明了毛莨科的内花瓣可能起源于雄蕊[1.雌雄蕊起源方式的重瓣花在重瓣花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雌雄蕊多数的牡丹,芍药,莲(Nelumbonucifera),蜀葵(Alcearosea),山茶(Camelliajaponica)等中尤为常见.1.4台阁起源台阁花(Prolifera)实际上是由于花枝极度压缩而成为花中花,通常是花开后又有一朵花开放,两花内外重叠,下位花发育充分,上位花退化或不发达,但也有上下位花都发育完全的花型].金盏菊栽培品种’金徽章’(Calendula’OrangeCockade’)在花盘上长出多个小花,被形象喻为’henandchick- eFls’Eli.对牡丹花芽形态分化研究发现,牡丹台阁类型是由同一花原基分化出的上下重叠的花器官,每个花器官的分化顺序与单花相同,当下位花分化到雌蕊原基并继续瓣化的同时,向内分化上位花的834西北植物花瓣,雄蕊,雌蕊,如牡丹的’葛巾紫’,’脂红’和’瑛洛宝珠’等品种口.李增武以单瓣野蔷薇(R.mul—tiflora)为母本,以重瓣的荷花蔷薇(R.multiflora f.Car~ea)为父本,杂交后代出现了下位为重瓣花,上位为一个或几个多花瓣,多花萼,多雄蕊的台阁花型重瓣花口.台阁花的花朵非常奇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1.5重复起源重复起源重瓣花植物也称合瓣花植物(Sym—petalous),分面积扩大和套筒类(hoseinhose)L1]. 特点是2,3轮合瓣花,内层完全重复外层的结构和裂片基数,而雌雄蕊,萼片均未发生变化,如重瓣曼佗罗,矮牵牛,套筒型映山红,重瓣丁香等].1.6花序起源花序起源的重瓣花又称假重瓣(pseudo—doub—les),其中最突出的是菊科植物,花序由许多单瓣小花构成,当最外一轮的小花(边花)延伸或扩展成舌状或管状花瓣,其余小花(心花)保持不变,称为单瓣花;在选择的压力下,外轮花瓣的数目可以跃变式增加,即大部分或全部的心花同时瓣化成球型或托桂型,就成为重瓣花n’.八仙花科的伞房花序,花中心是可育的两性花,边缘的不孕花是观赏的重点,每朵具有扩大的,呈花瓣状的萼片4枚,通常也称为重瓣花u引.有些植物有多种类型的重瓣花起源方式,如现代栽培的梅花(PrunusD’tulne)起源于野生梅花,野生梅花通常为5瓣的单瓣花;经过几千年的人工选育,现代的梅花品种中有单瓣花(5枚),复瓣花(5,15枚)和重瓣花(15枚以上).有些重瓣花品种如‘千叶红’,’大宫粉’的雄蕊瓣化,是雌雄蕊起源;而‘桃红台阁’,’粉妆台阁’是台阁类型l】.这表明植物重瓣花形成途径复杂多样,也为培育各种花型的观赏植物提供了多条途径.2重瓣花遗传特性分析2.1等位基因控制2.1.1重瓣性为隐性重瓣性为隐性是指重瓣性由一对纯合的隐性基因控制,在杂合或纯合的显性基因控制时表现为单瓣花.对紫罗兰株系的重瓣性遗传研究发现,某些单瓣常芽变的(ever—sporting) 紫罗兰自交后代总是产生大约50的重瓣花.表明紫罗兰的重瓣由一对纯合的隐性基因SS控制,且不可育;而单瓣是由杂合的Ss或纯合的SS基因控制,可育.在可育的单瓣紫罗兰株系中,只有携带S基因的花粉具有活力,携带S基因的花粉失去活力,雌蕊中S和s两种基因各一半,这样当单瓣的Ss植物自交时,就产生了单,重各半的后代.Zainol等用一个重瓣花烟草(Nicotianaalata)的突变体自交,后代全部产生重瓣花.重瓣花烟草与基因型纯合的单瓣花烟草杂交F代为单瓣花,F.代出现了单瓣:重瓣一3:1分离比例.与重瓣花回交产生单:重瓣一1:1的分离比例,与单瓣花回交全部为单瓣花,表明重瓣花烟草的重瓣性是由核隐性基因fw控制,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单瓣花.而重瓣花自交后代的重瓣化的程度不一样,表明某些次要基因对重瓣化的表达起了一定作用2.Hitler发现重瓣烟草品种(N.tabacum’CorolleDouble X’)的重瓣性是受一对隐性基因决定;而重瓣烟草品种(N.tabacum’XanthiNC’)却受显性基因控制口.由于重瓣花遗传的复杂性,有些植物瓣性遗传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目前只能认为这些观赏植物的重瓣性是隐性性状,如山梅花(Philadel—phus)l_2引,秋海棠(Begonia)[243和梅花L2.重瓣花为隐性性状的观赏植物杂交后代往往都是单瓣花, 不利于重瓣花的商业化种子生产.2.1.2重瓣性为显性重瓣性为显性的植物类型表现为重瓣性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纯合的显性基因控制和杂合状态表现为重瓣花,纯合的隐性基因控制时表现为单瓣花.林功涛和李凤宜以早小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Ramat)Tzve1]和其他小菊为亲本,无论亲本的花型是球型,重瓣型,半重瓣型,单瓣型,发现杂交后代均可分离出以上花型,且双亲都是重瓣花的后代重瓣率高.在单瓣与单瓣,或单瓣与半重瓣的杂交组合中,重瓣率达到6l-11和84.78,比其他组合的后代重瓣率都高,表明重瓣性可能为显性l_2.重瓣矮牵牛(Petu—nia×hybrida’Grandiflora’)[2,重瓣翠菊(Cal, listephuschinensis)的重瓣性受显性基因控制. 水杨梅(AdinarubellaHance),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Iinn.)的重瓣花与单瓣花杂交,F代为重瓣花l9],表明它们的重瓣性也是显性性状.重瓣花为显性性状的观赏植物对重瓣花的商业化种子生产非常有利,杂交后代可以获得品质较高的重瓣花.2.1.3重瓣性为不完全显性用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Iinn.)单瓣品种与超重瓣品种杂交, F植株多为普通重瓣型,重瓣香石竹种子自交后代则为单瓣,重瓣,超重瓣植株分离比例为1:2:1L9].1998年,Scovel对香石竹瓣性研究也得到类4期赵印泉,等:重瓣花的形成机理及遗传特性研究进展835 似的结果,他发现香石竹的重瓣性是由一对等位基因doubleflower(d)控制,等位基因为dd时,香石竹为单瓣花,杂合的Dd和纯和的DD时香石竹表现为半重瓣和重瓣花.在2000年,Scovel发现了香石竹的常绿基因(Evergreengene,e)控制苞片的形成,对花的起始和花瓣数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他用不同苞片和不同花瓣数量的两类突变体进行杂交,自交和后代分析发现,当植株为含有纯合的EE基因型突变体,植株仅仅产生穗状的苞片,不产生花朵,基因型eedd,Eedd均为5基数的单瓣花,表明纯合dd基因型的花瓣数量不受到E等位基因的影响;基因型eeDd,EeDd是半重瓣花,但E突变体影响D基因的表达,后者的花瓣数比前者少3O.而基因型eeDD的是重瓣花.这些结果表明,E和D基因可能共同调节花瓣数量,而e基因是花瓣形成所必需的[3,从而证明香石竹的瓣性遗传为不完全显性遗传.DeJong对菊花重瓣性的遗传研究发现,用单瓣与单瓣杂交,F植株中78为单瓣,22为花瓣数量不等的半重瓣花;用重瓣花与单瓣花杂交,F植株的半重瓣花达59,单瓣为29,重瓣为12%;半重瓣花与单瓣杂交,F植株47%为单瓣,5O为半重瓣花,3为重瓣花;用重瓣花与半重瓣花杂交,9为单瓣花,44为半重瓣花,47为重瓣花.由于中间过渡类型多,他们认为菊花的单瓣花对重瓣花是不完全显性,或者其瓣性是由多基因控制..2.1.4隐性上位单瓣凤仙与茶花型重瓣凤仙杂交后代分离比例为单瓣:重瓣:茶花型重瓣=9:3:4,说明凤仙花单瓣对茶花型重瓣的瓣性遗传表现为典型的双基因控制的隐性上位模式lg].2.2多基因控制2.2.1主基因+修饰基因Lammertsl_3研究发现,观赏桃品种的单瓣(D1)对重瓣(d1)为完全显性;而花瓣的数量,则由累加效应的两对基因Din1/ dml,Dm2/dm2控制,dm基因愈多,则重瓣花的花瓣数愈多.用半重瓣天竺葵与单瓣天竺葵品种杂交发现,后代分离比例半重瓣:单瓣一1:1;用半重瓣天竺葵和另外一个单瓣天竺葵品种杂交后代分离比例为单瓣:半重瓣:重瓣一4:3:1;半重瓣天竺葵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例为半重瓣:重瓣:单瓣===9:3 :4;这是因为D/d基因相对M1,M2,M3修饰基因是上位基因,基因型为dd表现为单瓣花(花瓣5,花萼5),基因型为Dd或DD时,表现为半重瓣(花瓣1O,花萼10)或重瓣;有D基因存在时,纯合的隐性修饰基因mlml,m2m2可以增加1O个花被片,纯合隐性修饰基因m3m3可以增加20个花被片,有M1,M2,M3存在时,ml,m2,m3基因作用受抑制.由此推测单瓣天竺葵品种的基因型为ddM1M1M2M2M3M3或者ddMlm1M2M2M3M3,半重瓣天竺葵品种基因型为D/dMlmlM2M2M3M3l334l.Davidson等ll3对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的研究发现,金露梅的花瓣基数为5,增加的花瓣受D1和D2两个位点控制,如果其中一个位点为纯合隐性基因控制,就可似产生5个额外的花瓣;另一个隐性修饰基因Dm控制另外1,5枚花瓣的产生.陈俊愉[3.用基因纯合的菊属野生种及半野生种毛华菊(D.vestitum),甘野菊(D.1avan—dulifolium),小红菊(D.chanetii)等与近重瓣的栽培品种’美矮粉’杂交,后代为单瓣;F代品系之间杂交可以产生复瓣或近重瓣品种,表明野生种单瓣性对栽培品种的重瓣性是显性的,而后代出现花瓣数量不同的株系,说明其他因子对花瓣的数量也是有一定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主基因和修饰基因共同作用控制植物花瓣的数量,即重瓣性主要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显隐性,其他修饰基因影响重瓣花的花瓣数量.2.2.2微效多基因自然界很多植物的重瓣性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Crane等用单瓣型大丽花(Dahliapinnata)与具有160,17O个小花的重瓣型大丽花杂交,F出现广泛幅度的变异,不过在F植株中,也常出现偏向单瓣或复瓣的倾向.Serratol_38_对万寿菊瓣性研究表明,单瓣花的后代是单瓣或复瓣;重瓣花的后代中单瓣,复瓣和重瓣均有分布.黄秀强等用单瓣美洲黄莲与单瓣莲杂交,其种问杂种仍为单瓣,与重瓣莲品种杂交,其种问杂种为半重瓣或重瓣,据此认为莲属花型并非简单的孟德尔遗传,而是由多基因控制.这种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通过多代杂交选育,后代往往可能出现超过亲代花瓣数量的品种.由于这种类型的重瓣花由多基因控制,因此,环境因子对重瓣花花瓣数量的影响很大.2.3倍性遗传李懋学等,杜冰群等从染色体倍性的角度对中国栽培及部分野生菊进行核型分析,观察到野生菊为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栽培品种主要是六倍体及其他非整倍体,少量七倍体,八倍体及其亚倍体或超倍体,野生种和原始种多为单瓣花,栽培种多为重836西北植物瓣花[40,41].Ke等用花瓣数5,6枚的二倍体中华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与花瓣数6,7枚的二倍体毛花猕猴桃(Actinidiaeriantha)杂交,杂交后代出现8株三倍体植株,花瓣数8,10枚,排成2 ,3轮,暗示猕猴桃花瓣数量与倍性有关.另外,Abo和Hildebrandt_4.用3个重瓣的四倍体天竺葵(Pelargoniurnhortorum)品种的花药离体培养,开花后的二倍体都变成了单瓣花.这些结果表明,某些植物重瓣花的瓣性可能与倍性相关.2.4细胞质遗传Rousi发现,以单瓣耧斗菜(Aquilegiavulgaris L.)为母本,重瓣耧斗菜为父本,后代仅产生单瓣花;以重瓣耧斗菜为母本,单瓣耧斗菜或者重瓣耧斗菜为父本,后代仅产生重瓣花,表明耧斗菜的瓣性主要是细胞质遗传,一些核基因对瓣性有累加的效果. 成仿云和陈德忠们用甘肃紫斑牡丹单瓣品种与重瓣品种杂交,F代65为单瓣,2O为半重瓣,15为重瓣;反交F.代单瓣约占3O%,半重瓣占40%,重瓣30%,说明紫斑牡丹花型受母本遗传影响较大.具有这类遗传方式的观赏植物在生产上往往以重瓣花作为母本,可以获得更多重瓣的杂交后代. 3重瓣花形成的分子机制重瓣花起源方式是多样的,其形成机理近年来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拟南芥和金鱼草花器官同源异型突变的研究,科学家提出花发育的ABC模型是20世纪90年代植物发育生物学领域最重要的里程碑[4j,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ABC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ABCDE模型用于解释各种花器官特性基因调控模式,同时提出了‘四聚体模型’解释ABCE基因间互作关系_5].一般认为,拟南芥的花代表了大多数被子植物花的结构,它由4轮同心花器官组成,由外向内分别为:花萼,花瓣,雄蕊和心皮,这4轮器官由器官特性基因A,B,C3类基因决定.APETALA1(AP1)和APETALA2(AP2)属于A功能基因L4引,APETA—LA3(AP3)和PISTILLATA(PI)属于B功能基因_5],AGAMOUS(AG)属于C功能基因l3j,每类基因分别控制相邻两轮花器官的发育,即第1轮花萼的发育由A基因控制,第2轮花瓣由A,B共同控制,第3轮雄蕊由B,C共同控制,第4轮心皮由C基因单独控制.此外,A,C两类基因相互拮抗,即A功能基因能够抑制C功能基因在1,2轮的表达,C功能基因反过来也能抑制A功能基因在3,4轮表达”.E类功能基因SEPALLA了,A1(SEP1),SEPALLATA2(SEP2)和SEPAL—LATA3(SEP3)具有激活A,B,C类基因的功能48,49].ABC模型中C类和B类基因在重瓣花的形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的突变或者超表达可以导致重瓣花的形成.前人研究表明,拟南芥AG基因的强突变体ag一1/2/3花的第3,4轮均发生了突变,花器官的表型以花萼,花瓣,花萼的模式不断重复, 产生雄蕊变瓣和台阁花等重瓣花型的突变体_5.花器官特性基因通过相互作用收缩或扩展表达区域,也是导致花器官发生同源异型变化的原因[5?. 在金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扶桑(HibiscusTO—sa—sinensis)和麝香百合(Liliumlongiflorum)中, 由于C类基因向中央的收缩使外轮雄蕊变成花瓣, 从而形成重瓣花弛].Jack用异位超表达拟南芥B类功能基因时发现,转基因拟南芥四轮花器官变成花瓣,花瓣,雄蕊,雄蕊,这可能是B功能基因表达区域向内和向外扩展的结果;当同时超表达C类和B类基因时,拟南芥的四轮花器官变成花瓣状,雄蕊,雄蕊,雄蕊,表明B和C基因都能够扩展表达区域使得花器官发生变异.在自然界中,柳叶菜科山字草属植物矮古代稀(Clarkiaconcinna)的花有4枚萼片,4枚花瓣,矮古代稀的变种(vat.bica—lyx)的花有8枚花萼,但是没有花瓣,这显然是花萼将花瓣位置取代,可能是B类基因的表达逐渐向中央收缩使花瓣变成花萼的结果?5.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C功能基因突变导致的重瓣花形成机理方面,Lenhard和Lohmann分别在《Cel1))上发表了相关的文章].研究认为,茎是一类不确定性的结构(indeterminatestructures),而花是确定性的结构(determinatestructures),产生了确定数量的花器官.然而在重瓣花中,花与茎一样保持了不确定性,最终导致重瓣花的产生l5.本质上来说,植物所有的器官都来自茎端分生组织(shootapicalmeristem,SAM)未分化的干细胞. WUSCHEL(WUS)是存在分生组织的转录因子,在未分化的干细胞中表达,WUS可以提高干细胞的数量.当AG基因在幼嫩花的原基中被LEAFY(LFy)转录因子激活导致雄蕊和心皮的出现时,WUS表达停止L5,并导致花器官的确定性l7].在ag突变体花的中心区域,WUS表达不能停止,其异常活性导致了不确定性,这表明AG正常的功能是对wUS的负调节,进而阻止花分生组织生长的不4期赵印泉,等:重瓣花的形成机理及遗传特性研究进展837 确定性J.除此之外,SEP基因也可能抑制WUS的活性,因为sepl/2/3三突变体导致所有花器官表现为花萼取代,并且花分生组织变得不确定性,而且,FRTFULL(FUL)在ag突变体花的分生组织中表达,也可能作为一个候选基因激活WUS活性.ABC模型对不同类型的器官划分很严格,对突变体表型分析发现,无论是单突变体还是双,三突变体,不同类型的器官常常会出现一些嵌合体,表明ABC模型并不能够解释所有花器官同源异型突变体的现象_5.Scutt用扫描电镜对雌雄异株植物蝇子草(Silenelatifolia)重瓣花突变体形态观察发现,这种重瓣花突变体表型与拟南芥和金鱼草模式植物所有类型的花器官同源突变体表型不一致,通过RT—PCR,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等分子手段研究表明,蝇子草重瓣花突变体的花器官同源基因没有发生突变,蝇子草C功能基因SLM-1的突变时也不会导致重瓣花的类型,从而支持了蝇子草重瓣花突变体是一类有别于拟南芥和金鱼草的ABC 功能基因控制的,新的重瓣花突变类型【5.web—ster等用扫描电镜观察报春花(Primula)各类突变体花器官早期的发育过程,认为ABC模型不能完全解释报春花各类花器官的突变现象,提出报春花的花发育MADSbox基因的表达模式可能与模式植物拟南芥等有所不同.一些非花器官特性基因突变也会影响花器官的数量,据前人研究结果,水稻(Oryzasativa)花器官数量基因FL0RAL(ANNUMBER1(F0N1)基因通过调控分生组织进而调控花器官的数量,发生突变时导致花器官显着增加l_6.拟南芥的PRTANTHA基因发生突变时,花萼,花瓣由野生型的4枚增加到5枚,表明拟南芥P职ANTH—JA(PA』\,)基因对花器官数量有一定的影响l6.拟南芥ULTRAPE丁ALA基因不仅调控花分生组织, 而且调控花轮数和花型,突变体所有4轮花器官的数量都增加,但大部分是花瓣和花萼数量增加. 拟南芥CUP-SHAPEDC0TYLED0N1(CUC1)和CUP-SHAPEDC0TYLED0N2(CUC2)也参与控制花器官的数量L6.Caropenter和Coen发现金鱼草的Cyc和Dich两个相互独立的背特性花型调节基因发生双突变时,其花萼,花瓣,雄蕊都由5枚增加到6枚,说明这两个基因参与了花器官数量的调控引.这些非花器官特性基因往往通过调控花分生组织进而调节花器官数量.4影响重瓣花的因素简单的ABC模型并不能够完全解释基因对花器官的分化和发育的调节,花器官的分化调节机理远远比模型所示的复杂.除了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外,外界环境信号也对花发育基因具有调控作用.4.1叶片Tooke研究了凤仙花的叶在花发育进程中的作用,在正常的短日照条件下,ABC功能基因的表达开始和持续是一定的,花瓣的数目也相同,当摘除叶片后(留1片)花瓣的数量增加,形成重瓣花,花瓣数量的增加不是由于外界压力,原基选择,雄蕊取代的结果,而是当叶起源的信号受到限制后,B,C两类基。

朱顶红杂交育种_老圃负笈

朱顶红杂交育种_老圃负笈

朱顶红杂交育种_老圃负笈朱顶红杂交育种朱顶红属的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这一属约有75个原生种。

自1799年第一个人工杂交种,约翰逊朱顶红(H .×johnsonii)产生之后,朱顶红的园艺杂交新种不断涌现。

特别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利用蕾宝朱顶红(H . leopoldii)等大花原生种参与杂交后,朱顶红的育种出现了新的进展,并形成了近代朱顶红园艺改良种的大花朱顶红品系(H .hybridum又称杂种朱顶红)。

20世纪中叶朱顶红的营养繁殖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使朱顶红新品种的优良性状稳定,种球商品生产得到扩展,优良品种广为传播。

目前我们栽培的朱顶红不管“洋朱”或“土朱”,实际都是近百年来,多种朱顶红反复杂交的后代,其性状的遗传基因比较复杂,因而播种苗会出现许多变异,利用这一特性,家庭种养朱顶红,进行不同花色,不同花形,不同品系间的杂交,经过筛选,是比较容易获得喜爱的新品种,这为家庭养花增加了许多乐趣。

下面就朱顶红的家庭杂交育种,提供一些资料与爱花的朋友共同探讨。

一、朱顶红的花器朱顶红的花由内外6枚基本等大的花被组成,其中外花被3枚,实际是变态的花萼,内花被3枚是花瓣。

雄蕊6枚,着生于花被筒的喉部。

雌蕊顶端的柱头分3裂展开,子房着生在花被筒下部(子房下位),分3室,胚珠多数(图-1、图-2、图-3)。

朱顶红的雌蕊长10余厘米,高出雄蕊,自然生长状态难以授粉。

虫媒授粉机率少,结实率较低。

多数品种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后会提高结实率。

朱顶红的雄蕊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之后,花粉粒发芽产生花粉管,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到达子房,与胚珠中的卵子结合后生成种子。

重瓣朱顶红的雌雄蕊常常瓣化为花瓣,但有许多雄蕊瓣化不完全,在变态的花瓣顶端,仍保留有花粉囊,散出的花粉粒仍具生命力(图-4、图-5),因此重瓣花的花粉可以采集后参与杂交。

变态的雌蕊大多数不能受精,极少可以结实。

二、朱顶红的开花规律朱顶红一般在18-25℃环境下,从现蕾至开花约需25天时间。

重瓣花是怎样产生的

重瓣花是怎样产生的

重瓣花double flower重瓣花是与单瓣花相对的,重瓣花是指有多层花瓣的花朵。

重瓣花的表现方式很多:有些表现为花瓣或花轮数量增加,如重瓣风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有些是由于花瓣极度褶皱面积变大形成重瓣花状,如重瓣虞美人(Papaver rhoeas);还有些是头状花序的筒瓣花被舌瓣花取代或本身面积加大,如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瓣化(petalody)是由雄蕊、雌蕊等组织变化形成花瓣的现象,这是形成重瓣花的一种主要方式。

重瓣花具有观赏价值,在园艺上品种很多,一般都是遗传的性状。

瓣化的原因还不甚清楚,但现象本身证明各花叶是属于相同的器官,例如睡莲(Nemphaea te-tragoma)接近花心的具有雄蕊的形态,随着向外侧开展,花丝部分平扁化变成大形,然后失去花药,变成花瓣,生在最外侧者逐渐变成绿色较硬的花萼。

也有不少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暂时所产生的畸形,或是由于药物处理诱导产生的。

这对花叶分化的分析研究提供重瓣花是怎样产生的?其实这是非常漫长的生物进化的结果。

重瓣花是由单瓣花进化而来的,当然,由于重瓣花观赏价值较高,可以通过杂交以及一系列人工手段来得到重瓣花,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的商品花都是重瓣花的原因。

(康乃馨、玫瑰)首先要明确:一个物种得以生存关键在于能延续后代。

在自然状态下,植物为了更多的繁衍后代以提升其竞争力,植物必须多产生种子,举例说蜂蝶类对花粉传递有很大作用,所以植物会想尽一切办法吸引蜂蝶。

而蜂蝶容易被鲜艳,有香味的花朵吸引,那么重瓣花竞争优势就强,花朵瓣数增加还能保护种子的形成。

等等条件下使产生重瓣花的基因日渐积累,重瓣花就产生了。

开重瓣花的种子哪里来的?很多种重瓣的花开花后不结种子,那当初长成这花的种子是哪里来的呢?先是种子杂交培育,然后就扦插,嫁接,等无性繁殖方式啦在育种学上来说,这种重瓣花是属于三倍体,也就是说,它们不具备生育能力。

第十四章 花径与重瓣

第十四章  花径与重瓣

福禄考 [花忍科] [天蓝绣球属] 拉丁名:Phlox drummondii
2.2.2 雌雄蕊起源的重瓣花 雌雄蕊起源的重瓣花:芍药、牡丹、 睡莲、木槿、蜀葵等都有这种重瓣花。 首先发生瓣化的常常是雄蕊然后才是 雌蕊。有的仅瓣化到雄蕊为止,有的则两种 花蕊全部变成花瓣,因而完全丧失其结实能 力,只有靠营养繁殖方式传种接代。 如 “青龙卧墨池”
单瓣:一般复瓣:茶花重瓣
2.3.3
多因子控制
F1出现广泛幅度的变异.
1) 大丽花 8舌片单瓣×160小花重瓣性
2)易受栽培条件的影响 铁线莲:土壤贫瘠或初花\晚花时,重瓣株结单瓣花; 重瓣的菊花:花序中出现部分正常可育的的小花; 波斯菊四倍体重瓣株:高温 单瓣化(﹥30℃) 低温 重瓣化(﹤10℃).
重瓣花既由遗传基础控制的,同时重 瓣性强弱也受环境的制约。 2.3.1 单因子控制 重瓣性是一种隐性性状。因此,当品种为 纯合体时表现重瓣,而杂合体表现单瓣。当 这种杂合体的单瓣花自交或相互授粉时,我 们可以预期分离比率为3/4单瓣、1/4重 瓣。
2.3.2双因子控制
紫罗兰重瓣性的遗传(9:7) 凤仙花的重瓣性遗传(9:3:4)
黑花魁
深紫玉
青龙卧墨池
2.2.3
花序起源的重瓣花
花序起源的重瓣花是由单瓣小花 组成的序. 如菊科的头状花序: 当最外一轮小花延伸和扩展成舌 状花瓣(称盘边花),而其余的小花(称 盘心花)保持筒状不变时,就是单瓣花。 当盘心花的一部或全部也变成舌 状花瓣时,就被称为重瓣花. 小管状花的瓣化也伴随着雄蕊的 减少或丧失,因此只剩下雌蕊。
2.2.4重复起源的重瓣花 这种类型多见于合瓣花中,如重瓣曼陀 罗等,它的特点多为两层(少见三层者)合瓣 花,其内层完全重复外层的结构和裂片基数 等,而花的其他组成部分,如雌蕊、雄蕊、 萼片等一般不减少。 这种重瓣花是真正名符其实的“重瓣” 花。它的发生机制可能是花瓣原基早期重 复所致。

植物花发育和花色的遗传学研究

植物花发育和花色的遗传学研究

植物花发育和花色的遗传学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化,其中植物花发育和花色的遗传学研究成为了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植物花的发育过程入手,探讨花色遗传机制的研究,以及对遗传学研究的未来展望。

一、植物花的发育过程植物的花是植物体中的生殖器官,产生后代的重要场所。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花的形成被称为花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花发育分为各个阶段:萌芽期、原基分化期、萼片期、花瓣期、雄蕊期、雌蕊期和果实期。

在每个阶段,不同的基因负责不同的发育程序。

萌芽期,植物生长点经过物质的影响,形成原芽,原芽先是扩大,之后从花蕾基部膨胀,形成苞片和花轴。

而在原基分化期,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原基逐渐分化成不同的花部构造,如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

花发育与花色的具体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基因调控的过程,影响多个生长因子,同时还与环境、植物内分泌和激素等生理过程有关。

二、花色遗传机制的研究植物花色是受到基因调控的,多数与花瓣颜色相关的遗传因子都位于花革属中,在研究花色遗传机制时,科学家往往先通过遗传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染色体区域,以及探究某一个或多个全能基因对于花色的调控作用。

花色基因分类上分为革兰氏算法和根据翻译后氨基酸序列的颜色序列树方法。

1、花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1939年Grierson指出,植物花色与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酶和代谢物有关。

目前研究中发现,花色素生物合成途径涉及到多个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使花革素从前花革素B基质发生反应被激活然后转变成茜素酸化合物后再次被激活,最后形成不同的花色素分子。

例如在向日葵中,花色素生成途径中的96%来源于外接源,8个花色素基因分别对应着4种花色素,每一种花色素都有一个可变的基因和一个基本的合成酶基因。

3’-羟基茜色素有一定的特殊性质,可以转化成不同的涂层,从而形成不同的花色素,这是花色基因控制了花瓣颜色的原因。

在花色素生物合成途径上,具有花色素生成反应的酶,如黄黴素氧化还原酶(flavonoid oxidase/reductase)和花革素-双苯酮氧化脱氢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ANS),是维持花朵颜色的主要因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重瓣性的遗传和花型的发展观赏植物花朵的观赏价值主要由四大要素决定,既花色、花径、花型和香味。

当然从整个花卉利用的角度来看,还应包括开化期、花朵延续期、抗性、株型等多种要素。

花瓣是观花植物的主要观赏部分。

对某些含有香精油的花卉(如玫瑰、茉莉)花瓣又是经济价值的重点所在。

因此,了解花瓣数目的变异,重瓣性的发生和遗传对花卉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花瓣的数量和形状对花型的发展或进化有重要影响,实际上,花型是花瓣特征的集体效果,研究花型是离不开花瓣及其重瓣性的。

除花瓣外,还有其它组成花型的要素,它们的组合变化构成千变万化的花型。

花型要素的组合既有本身的局限性,又受科属特性的制约。

因此十分复杂,但只要我们掌握选择的惯性、有机体的保守性和适应饰变沿最小阻力线原则,一些重要花卉花型发展的现状是可以理解的,而这种理解对今后花卉的花型育种工作也将是很有意义的。

第一节花被的发生和进化趋势花被是花瓣和花萼的总称。

在讨论花瓣的重瓣性和花型进化时有必要了解花被在自然进化中的发生和进化趋势。

下面将陆续讨论的连续变异和选择的惯性(Selective inertia),自然进化中已经发生了的变化趋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所栽培的植物的遗传和变异,影响花的重瓣和花型的进化。

一、花被的进化趋势(一)花被是进化上的新事物(二) 花被进化的第二种趋势是花萼和花瓣的分化(三) 花被进化中的第三种趋势是合瓣花的形成和合萼的发生(四)花被进化的第四种趋势是由辐射对称花被向两侧对称花被转变二、雄蕊的进化趋势雄蕊与花被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不仅协调一致完成授粉过程,有时雄蕊可以直接变成花瓣,成为花卉观赏价值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自然进化中,雄蕊发生了以下五种主要变异倾向(Stebbins 1974):(1)花丝延长通过花药下部的居间分生组织的活动,或花丝细胞本身的延长,达到使花药伸出花冠,并便于传粉的目的。

(2)雄蕊数目的改变雄蕊数目有的增加,有的减少。

花药数目很多的种属,常常在别的特征方面相当专化,蔷薇属大多数物种每朵花具有100以上的雄蕊,有的多达300以上。

绝大多数有大量雄蕊的物种,它的花是相对讲扁平的;具有少量或者没有花蜜。

因此,这些植物是以超过授粉实际需要的过量花粉来取胜的。

减少雄量数量的趋势远远超过增加雄蕊的趋势。

从花与授粉昆虫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看,这是可以预期的结果。

减少雄蕊一般是从无定数的大量雄蕊,缩减到一定数量的少数雄蕊,其数目通常是花瓣与花萼数目的总和(Stebbins,1974)。

(3)雄蕊不育化通过对孢原组织分化的抑制,或雄蕊变成花瓣,从而失去形成花粉的能力。

我们知道,雄蕊的不育化或瓣化在花卉育种中是常见的变异趋势,由此发生了无数的花型(如芍药、牡丹)。

但是多少有些出乎花卉育种家意料之外的事实是,这种趋势在被子植物自然进化中也同样存在,就是说,不完全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这一事实不能不使我们承认植物的自然进化和花型的人工进化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4)花丝合生成雄蕊柱雄蕊柱的形成可能起到对花柱和子房的保护作用,如锦葵科植物。

由于某些花卉,如扶桑的雄蕊柱硕大而鲜艳,高高地伸出花冠,很可能起吸引昆虫的作用,这种装饰性不仅有利于吸引昆虫,同样也有利于人们的观赏。

(5)雄蕊贴生于花冠这种贴生(Adnation)开始于花丝分生组织和花冠分生组织分化以前。

它的自然选择价值在于把花药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以便于昆虫的传粉。

第三节重瓣花的起源重瓣花大体上有以下四种不同的起源方式,即积累起源、重复起源、雌雄蕊瓣化起源和花序起源。

四种方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交叉,又因不同的物种而有所差异,但都是创造性的起源方式,不包括单瓣花同重瓣花杂交而选出新的重瓣花品种的重组方式。

一、积累起源的重瓣花单瓣花的花瓣数目一般是固定的,并在加减一、两个花瓣的范围中变动。

在人工选择的条件下,从多一、两个花瓣的单株开始,经过若干代的选择,可使花瓣数目逐年增加,直至最后形成重瓣花(Huether 1968、1969)在一年植物Linanthus androsaceus上进行的实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考石竹科中,有16个属和几百种植物,它们的花冠裂片数是以五为基数的,很少有例外。

然而在这些一年生植物如Linanthus和Gilia(介代花)的自然群体中总会发现一个或几个花朵,违背以五为基数的规律,它们的花冠裂片或者有6-7个,或者为4个。

这种偏差不是由于发育的意外“事故”,而是由于广泛存在的处于隐藏状态的遗传变异库(Pool of hidden genetic Variability)的表露。

Huether以多一、两个裂片或少一个裂片的单株为基础,向增加裂片数和减少裂片数两个方面,连续进行了五个世代的选择(图14-1),结果在增加裂片的方向上,所有单株都可看到多于5个裂片的花朵,其中某些单株多达8-9个之间。

在减少裂片的方向上的选择,不如在增加裂片的方向上选择那么成功,但是也获得了有意义的结果(图14-1)。

二、雌雄蕊起源的重瓣花雌雄蕊起源的重瓣花在重瓣花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些重要的花卉,如芍药、牡丹、睡莲、木槿、蜀葵等都有这种重瓣花。

这种起源的特点是一方面雄蕊或雌蕊消失或退化,另一方面伴随着花瓣数目的增加。

所增加的新花瓣一般由外向内逐渐变小,直到出现花瓣和雄蕊的过渡形态。

有的还残留着花丝或花药的痕迹,仅仅花丝变成花瓣状。

这种过渡在睡莲上表现得最有规律。

雌蕊和雄蕊瓣化的倾向是有差别的。

在两性花中雌雄蕊相邻着生,但雄蕊占外轮,紧接着花瓣的内侧。

在原基分化上是依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顺序进行。

因此,首先发生瓣化的常常是雄蕊然后才是雌蕊。

有的仅瓣化到雄蕊为止,有的则两种花蕊全部变成花瓣,因而完全丧失其结实能力,只有靠营养繁殖方式传种接代。

图14-1Linantus androsaceus花冠裂片数目的变异上排:正常五基数的花朵,及其自然群体中花冠裂片数的差异。

下四排:经过五代选择之后,花冠裂片数目的极端类型的差异(根据Stebbins1974)。

下面我们用进化论的观点来讨论一下雌雄蕊起源的重瓣花问题。

许多植物在进入了人类的花园之后,在人工选择下形成了大量的重瓣花品种,其中有不少失去可育性,成为只有依靠园艺技术才能繁衍种族的附庸品,从表面看,这种发展趋势完全是对自然进化的一种反动。

然而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从前节对花被自然进化的趋势来看,被子植物的器官有两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同我们讨论的问题有关。

第一、具有装饰性的花瓣的发生和发展是被子植物的新事物,对吸引昆虫传粉有重要作用,对植物的自然进化是有利的。

现代园艺品种的重瓣花的装饰性的,与自然进化的趋势是一致的。

第二、雄蕊数目的变化趋势,如前节所述,是以减少雄蕊数目为主要方向。

无固定数目的是螺旋状排列的大量雄蕊(如木兰花)逐渐向有固定数目的少数雄蕊(如百合)方向发展。

现在园艺植物的重瓣花也是向减少雄蕊的方向发展,因而也符合自然进化的趋势。

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必须保留最低限度的雄蕊数,以保持种系发展。

而在园艺栽培中,这个最后保留条件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它在选择上失去意义。

因此,形成了许多不育的品种,但是可育性和前述那两种自然进化趋势到底是不同的过程,事实上,它们是在彼此独立地发展着,换句说,尽管已经到了不育的程度,雄蕊数目减少和花瓣数目增加的趋势还在继续。

由上述情况可见,花蕊起源的重瓣花的发生和发展,不能说是完全与自然进化相违背的。

实际上,花卉品种的进化和发展仍然在自然规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完全违背自然进化规律的花型是不可能发展的。

为了论证上述结论的正确性,这里让我们讨论一下鸢尾和美人蕉等植物的花器官的构造。

这些花的构造基本上是在自然选择的条件下形成的,但是它们的雌雄蕊瓣化的不同点是它们仍然保留着可育性。

这些植物以事实说明花蕊的花瓣化和不育性之间并不是必然的联系。

在合理的选择标准指导下,也许可以用人工方法创造出雌雄蕊瓣化而又可育的新品种。

三、花序起源的重瓣花花序起源的重瓣花是由单瓣小花组成的花序,最突出的例子是菊科的篮状花序。

它包含多数管状小花,当最外一轮管状小花延伸和扩展成舌状或管状花瓣(称盘边花或辐射花(Ray florets),而其余的小花(称盘心花,Dise florets)保持不变时,就是单瓣花。

当盘心花的一部或全部也变成舌状或管状花瓣时,就被称为重瓣花,同自然界花朵进化的趋势一样,小管状花的瓣化也伴随着雄蕊的减少或丧失,因此只剩下雌蕊。

舌状花的雌蕊是可育的,授粉后一般可以结实,而管状花的雌蕊,当管瓣过长(如菊花的某些品种)时则一般不能结实。

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管状的花瓣过长而妨碍了授粉的缘故。

花序起源的重瓣花也可以是积累起源的。

即在选择条件下,辐射花(或放射花)的数目增加可以是跃变的,即在大部或全部盘心花同时瓣化,形成托桂型或球形的全重瓣花。

这种情况下,不仅雌蕊丧失,有时连雄蕊也失去而变得完全不育。

这在菊花和翠菊中时有所见。

我们在波斯菊(Cosmos)的选种中曾获得跃变式的全重瓣类型,其观赏价值大幅度提高而且生活力并不降低,但这一变异由于雌雄蕊的丧失而不育。

四、重复起源的重瓣花这种类型多见于合瓣花中,如重瓣曼陀罗和自由钟等,它的特点多为两层(少见三层者)合瓣花,其内层完全重复外层的结构和裂片基数等,而花的其他组成部分,如雄蕊、雌蕊、萼片等一般不减少。

这种重瓣花是真正名符其实的“重瓣”花。

它的发生机制很少知道。

可能是花瓣原基早期重复所致。

除以上四种不同类型的重瓣花之外,可能还有混合起源的类型。

如花序起源的重瓣花也有以积累方式增加重瓣性的。

雌雄蕊起源,有时也以积累的方式变异。

第三节重瓣花的遗传各种类型的重瓣花,包括单花的和花序的,无疑都是由遗传基础控制的。

但是必须明确指出,重瓣性强弱也受环境的制约。

开花早期或因为营养条件较差,重瓣性特点不能充分表现,这在铁线莲(Clematis)上表现尤为突出,它在植株没有充分生长以前,重瓣品种也开单瓣花。

菊花的许多管瓣品种也有类似情况,当土质贫瘠或于初花、晚花时期,重瓣品种的花心部分出现一些可育的正常小花,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有性杂交育种。

一般来讲重瓣性是一种隐性性状。

因此,当品种为纯合体时表现重瓣,而杂合体表现单瓣。

当这种杂合体的单瓣花自交或相互授粉时,我们可以预期分离比率为3/4单瓣、1/4重瓣。

然而,在某些常芽变的单瓣(Ever sporting single)类型中,那些不含有双隐性等位基因(Recessive allele)的花粉粒死亡,所以当杂合体之间杂交时,它们产生大约50%的单瓣和50%的重瓣植株。

重瓣类型的种子的发芽比单瓣早,而且生长更强健。

因此,可以在幼苗的早期阶段拨出大多数单瓣类型。

这对温室早期催花和供应切花的商业经济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