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构成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具有(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没有数量意义,只论,不论个数。
2、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原子是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但原子的要发生变化。
少数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直接由原子构成。
金属单质也可以认为由原子构成,但实际是由和构成的。
离子:带的原子或原子团。
绝大多数盐、强碱和某些低价态金属氧化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注:元素有两种存在的形式,在单质中的元素称为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元素称为元素。
二、物质的分类1、基本概念(1)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2)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3)单质:同种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的游离态)(4)化合物: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的化合态)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碱: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盐:由和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由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注:1、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2、___________________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常见的分类方法常用的两种是______ ______法和_____ _______法。
注: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2、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4、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
如题型一、物质的分类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SO2、Si2O、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煤的干馏B 石碱的风化C 丁烷的裂化D 石油的分馏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贮罐贮运浓硫酸B.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C.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弱,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5.通过复习总结,下列归纳正确的是()A.Na2O、NaOH、Na2CO3、NaCl、Na2SO4、Na2O2都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B.简单非金属阴离子只有还原性,而金属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C.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有化学键断裂与生成,并伴有能量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就一定没有化学键断裂与生成,也没有能量变化6.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H2SO4、NaOH——腐蚀品B.CH4、C2H4——易燃液体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D.KMnO4、K2Cr2O7——氧化剂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由一步反应完成的是()A SiO2转变成H2SiO3B Cu(OH)2转变成Fe(OH)2C CaCO3转变成Na2CO3D Cu转变成Cu(NO3)28.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有机物不导电B.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C.SO2可用作食品防腐剂D.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9.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B.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10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三、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_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微观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
2.宏观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
3.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特点:互为同位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5.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6.定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成的纯净物。
7.分类: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四、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3.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于溶剂中。
4.浊液: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
5.胶体: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散质粒子介于1-100nm之间。
五、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六、物质的鉴别与分析1.鉴别: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区分。
2.分析: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七、物质的制取与合成1.制取: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方法获取物质。
2.合成:通过化学反应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新的物质。
八、物质的用途与环境保护1.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2.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涉及元素、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等多种概念,以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鉴别、分析、制取、合成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为学习化学和其他科学领域奠定基础。
习题及方法:1.习题:区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方法:根据纯净物的定义,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因此,选项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2.习题: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化合物?方法: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成的纯净物。
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9、下列关于H2和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元素 B.都含有氢分子
) C.都含有氢离子 ) D.都是化合物
10、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1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C.50mL 酒精与 5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100mL——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下容易晾干——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12、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 125mL 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 6h 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 )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原子
物质
元素
离子
练习: 一、判断正误: 1、分子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 2、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 )
3、分子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5、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
) 4、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6、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 )
7、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B.一个 O4 分子中含有 2 个 O2 分子 D.O4 和 O2 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
(3)由原子序数为 8 和 13 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写化学式)。 (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 4、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 是( A.O ) B.Zn C.N2 D.CO )
5、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
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只有一种分子或原子)有固定的组成,有化学式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
、N
2
、Cl
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含有多种分子)无固定组成,无化学式。
分类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一种元素)
纯净物
(一种物质)化合物:有机化合物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
氧化物H2O CuO CO2
无机化合物酸HCl H2SO4HNO3
碱NaOH Ca(OH)2 KOH
盐NaCl CuSO4 Na2CO3
注意:同种元素可形成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
因此描述单质和化合物时必须指明是纯净物。
例如:CO和CO2 都是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O3 和O2 都是有氧元素组成的单质;H2O2和H2O组成元素也相同。
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1. 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 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基:中性原子团)3.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特别提醒:1. 离子与基团:2.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知识规律]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
如金刚石(C) 、晶体Si 都属原子晶体, 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 、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 、P4属分子晶体, 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
具体地:(1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 、C60、稀有气体等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 、H2O 、NH3、H2S 等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等④酸类:如HClO4、HClO 、H2SO4、H3PO4、H2SiO3等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⑥其它:如NO 、N2O4、Al2Cl6等(2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3 )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 )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考点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1 )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2 )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3 )现象: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析出沉淀等(4 )典型实例:物理变化:⑴升华⑵萃取⑶分液⑷蒸馏(分馏)⑸吸附⑹渗析⑺盐析⑻胶体聚沉⑼电泳⑽金属导电(11) 焰色反应(12 )电离等化学变化:⑴风化⑵裂化⑶硫化⑷老化⑸炭化⑹干馏⑺脱水⑻蛋白质变性⑼水解⑽同素异形体互变(11 )电解(12) 熔融盐导电(13) 电解质溶液导电(14) 水泥硬化等。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1. 原子理论-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在核外的轨道上运动。
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质子数)递增的排列方式。
- 表中元素按照周期(横行)和族(纵列)分类,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位于同一族。
3.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结构。
- 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由电荷相反的离子间的电静力吸引形成。
- 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
-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分子结构-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 分子的形状和性质由其原子的排列方式和化学键的类型决定。
- VSEPR(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用于预测分子的几何形状。
5. 物质的状态- 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在特定条件下的等离子态。
- 状态的变化由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引起。
- 相变是物质状态之间的转换,如熔化、蒸发和凝固。
6.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 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它们之间的摩尔比例。
7. 能量转换-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 能量形式包括热能、光能、电能等。
- 焓变(ΔH)是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量度。
8. 核反应- 核反应涉及原子核的变化,如裂变和聚变。
- 核裂变是重核分裂成较轻的核,并释放大量能量。
- 核聚变是轻核合并成重核的过程,也是太阳和其他恒星能量的来源。
9.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学理论。
-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用于描述粒子的量子态。
- 量子力学解释了原子和分子的稳定性、光谱线以及其他微观现象。
10.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涉及极小尺度(纳米级别)的材料和结构的研究和应用。
物质的构成
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重点: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例: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某些物质有分子直接构成 如:H 2 H 2O CH 4 CH 3COOH 等*某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如:Fe Cu He C(金刚石、石墨)等 *某些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 如:NaCl KCl 物质组成的描述: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元素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分子 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特征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构 构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运动论)成 成 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
特征:同分子的特征相似;物质 原子 质子(带正电) 构成 得 原子核(带正电)失 结构 中子(不带电) 构 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成 子 形成 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 阳离子:原子失电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如Na +;NH 4+分类阴离子:原子得电子,核外电认识:一、原子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上(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4)三个“决定” :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原子核 决定原子的质量2、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Ar )=12112原子的质量碳某种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它不表示原子的实际质量。
氢(H) 氦(He) 锂(Li) 铍(Be)硼(B) 碳(C)氮(N) 氧(O) 氟(F)氖(Ne)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 + + + + + + + ++++ + + + + + + + + 由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都约为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故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 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中考专题--物质的构成、组成和分类笔记
中考专题-----基础知识概念辨析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分类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一、分子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征:小、动、隙。
(小东西)分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固态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也就是化学名称是石字旁的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学生形成分子或原子概念过程中可能有以下困惑和误解: 1、为什么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原子。
【解释】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原子不一定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如:H 2O 的化学性质是由H 2O 分子保持的,而不是由H 原子和O 原子来保持的,因为水的直接构成微粒是水分子,而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如果水是H 原子和O 原子直接构成那就会具有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来保持的,因为金属的直接构成微粒是由金属原子。
2、分子既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又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表现出来的。
例如,单个的分子就不能用固态、液态或气态来描述,因此,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而物理性质大不相同,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2H 2O水分子分解示意4H2O2H 2O 2分 子:是相同的。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微粒吗?也就是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解释】物质不全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除分子外,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等。
如:氧气由氧分子直接构成,铁由铁原子直接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直接构成。
4、分子是最小粒子吗?【解释】说“分子是最小粒子”是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分子不是最小粒子,他仍然可分(他是由原子构成的);同样说“原子是最小粒子”是以化学变化为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他也仍然可分(他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是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位。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质,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子形成的。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
一、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结构中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核,而电子则环绕着核旋转。
每个元素都有特定数量的质子,这被称为原子序数。
例如,氢原子有一个质子,氧原子有八个质子。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根据周期表中的元素进行分类和标识。
在原子中,质子和中子集中在核心,而电子则分布在核周围的能级上。
电子的数量和分布方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在物质世界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原子可以通过化学键或物理力进行结合。
1. 化学键化学键是指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形成化合物的基础。
常见的化学键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在离子晶体中,正电荷离子和负电荷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力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键。
典型的例子是氯化钠(NaCl)。
- 共价键:共享电子是共价键的特征。
通过共享电子,原子可以达到稳定的电子构型。
例如,氢气(H2)中的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享一个电子形成共价键。
- 金属键:金属中的原子由于其自由移动的电子而形成金属键。
这种键强度高,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 物理力物理力是原子之间引起的非化学相互作用。
这些力包括弱力、静电力和磁力等。
- 弱力:弱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等。
这些力相对较弱,但在某些情况下仍然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水分子中的氢键使其具有特殊的性质,如高沸点和密度最大值在4℃时。
- 静电力:静电力是由于带电物体之间电荷的不平衡而引起的相互作用力。
正负电荷之间会相互吸引,而相同电荷则会相互排斥。
- 磁力:磁力是由于原子或分子中电子的自旋和轨道运动形成的。
物质可以表现出磁性,如铁、镍和钴。
物质的构成(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2.物体中大量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跟下列因素有关 的是( A) A.物体温度的高低 B.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C.物体密度的大小 D.物体机械能的大小
3.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 的读数。如图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 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 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B ) A.摩擦力 B.分子引力 C.分子斥力 D.大气压力
据估算,一滴水中含有水分子数大约是 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共 21个零)。这些分子如果让人去数,每 秒钟数1个,大约需要数30万亿年。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 3.0 × 10-26千克 一个酒精分子的质量是: 7.7 × 10-26千克 一个氧气分子的质量是: 5.3 × 10-26千克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是: 7.3 × 10-26千克
活动:视察蔗糖
方糖里有很多糖颗粒! 糖粒里有很多糖粉末! 糖水里什么都看不到!
蔗糖在水中消失了吗?
思考
既然蔗糖还在水里,为什么看不到了呢?
蔗糖以一种更小的微粒溶解在水中了
蔗糖 分子
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
大部分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 还有些和蔼体分子之间的间隙大小。
固体
液体
气体
同一种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隙:气体>液体>固体。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路过一片花田,为什么 远远就能闻到花香?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活动
气体之间产生扩散
液体之间产生扩散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引言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单位。
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对我们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常见的分类方法。
2.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原子是能保持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单位。
所有物质都由原子组成。
原子由核和电子构成。
核中有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则围绕核周围运动。
原子的种类由其核中的质子数决定。
例如,氢原子具有一个质子,氧原子具有八个质子。
3.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组成,我们可以将物质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3.1. 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类型的物质组成的,它们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纯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类。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例如,氧气和金属铁都是元素。
元素具有不可分解的性质,即它们不能被进一步分解成其他类型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以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例如,水和盐都是化合物。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物理混合而成的。
混合物的组成可以发生变化,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可以不固定。
3.2. 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是含有碳原子的化合物。
生物体内的大部分物质都是有机物,如脂肪、蛋白质和糖类。
无机物是不含碳原子的化合物。
无机物包括无机盐和无机气体等。
3.3. 固体、液体和气体根据物质的状态,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其分子间相互靠近并保持有序排列。
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其分子间相互靠近但没有有序排列。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其分子间相互间隔较远。
4. 结论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对我们理解自然界和科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科学知识,并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以上是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简要介绍。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参考文献:。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氢(H) 氦(He) 锂(Li) 铍(Be) 硼(B)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氯(Cl) 氩(Ar) 钾(K) 钙(Ca)+ + + + + + + + + + + + + + + + + + + + 一、物质的组成与构成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如:很远地闻到花香、酒香,蔗糖、食盐在水中溶解、湿衣服晒干等 ③分子间有间隔 。
如:气体容易被压缩、把100毫升酒精与100毫升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毫升。
④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有:H 2 、O 2 、N 2 、H 2 、H 2O 、2 、CH 4 、C 2H 5OH。
如:架在高处的电线夏长冬短、钢轨间的距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核电荷数= 质子数 + 中子数 1,一般省略不写属单质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原子失去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原子得到电子数 NaCl 、NaOH 、H 2SO 4 、KNO 3 金属元素:Na 、Mg 、Al 、Fe 、Cu 、Zn 非金属元素:C 、S 、P 、O 、Si 、Cl 稀有气体元素:He 、Ne 、Ar4种元素:氧O 、硅Si 、铝Al 、 铁Fe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
电解水、钢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如:冰雪融化、水变为水蒸气、工业上制取氧气、电灯通电发光、发热等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挥发性、吸附性、溶解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性、碱性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单位。
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性质存在,通过它们的组成和结构,我们能够了解它们的性质和行为。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原子是最基本的单位,它们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分子。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核心旋转。
原子的种类由其核中所含有的质子数决定,这被称为原子序数。
例如,氢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氧原子的原子序数为8。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它们可以是相同类型的原子,如氧气(O2)和氮气(N2),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原子,如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分子通过共用或交换电子来结合在一起。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类型的粒子组成的物质。
它们可以是单一的原子或分子,例如金属元素铁(Fe)和氧气(O2)。
纯物质还可以是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如水(H2O)和盐(NaCl)。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物质混合而成,它们保留了各自成分的性质。
混合物可以是均匀的或不均匀的。
均匀混合物也被称为溶液,其中溶剂和溶质彼此完全混合。
例如,盐水是水作为溶剂,溶解了盐作为溶质的溶液。
三、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的性质。
它们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识别物质并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它们包括物质的可燃性、反应性、氧化性等。
化学性质可以描述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还可以分为基本性质和特定性质。
基本性质是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无关的性质,而特定性质则是由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的。
总结起来,物质以原子和分子的形式存在,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被分类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它们描述了物质的外观和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构成、物质的溶解性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
这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通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
搞清并证实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分子有什么特点?如何用分子观点解释物态变化?还有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性是否相同?溶解能力是否有限?物质的溶解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溶解时是否存在热现象?本课题针对上述两大部分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以期帮助大家掌握基本知识,解决疑难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重点】1、理解分子概念及分子性质;2、用分子观点解释宏观物质的物态变化;3、了解物质的溶解性,物质溶于水时的热现象;4、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
【难点】1、理解分子及分子性质;2、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
【知识讲解】1、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理解时要注意:①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的物质有的由原子构成,例如:金属类物质、稀有气体等;有的由离子构成,例如:氯化钠(食盐)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有的由分子构成,例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
因此只能说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而不能说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中每一个分子是构成这种物质的最小的基本单位。
正象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一样。
因此,我们看到一杯水,就应想象到一杯水中有无数水分子。
2、分子的性质(1)分子很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研究表明:一滴水(按20滴水体积为1mL)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细胞虽小,但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它的存在。
分子比细胞小得多,只有用现代先进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较大的物质分子。
(2)分子之间有空隙。
实验证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是紧密无间的堆积在一起。
彼此间有一定的间隙。
讨论:①把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后为什么不够100mL?原因是酒精、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分子之间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混合后,不同分子相互进入到分子的间隙中,所以总体积会减小。
②当冰熔化成水后,体积会略有减小(应知一般固体熔化成液体后,体积将略有增大,水反常);当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将增大许多,这些事实说明什么?说明同一物质的固、液、气态中分子间隙不同,固、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很小。
而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很大。
在气体中绝大部分的空间是空的。
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而气体很易压缩。
反映了上述道理。
(3) 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在桌子上放一杯水和一块糖,可以想象水中、糖块中大量的水分子和糖分子都处于不停地运动中,把糖放在盛水的杯子中,刚在水中放糖块时在杯子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一会儿糖块溶解了,这说明糖分子不断运动到水分子之间的间隙中去。
我们观察到糖溶解在水中不见了,液面下降。
思考:①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照射下,或温度高的环境中容易晾干?因为湿衣服上大量的水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中,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
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就越快。
②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上面,倒扣一个空玻璃瓶。
使两个瓶口相对,抽去玻璃板后发现上面装空气的玻璃瓶内也变成了浅红棕色。
下面瓶中颜色变浅,一会后两瓶颜色基本一致,为什么?原因:从微观上讲,二氧化氮气体中的二氧化氮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的各种分子间的空隙内,空气中的分子,也在不断运动到二氧化氮气体中二氧化氮分子之间的空隙内。
从宏观上讲,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彼此进入到对方中去,形成了气体间的扩散现象。
③什么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物质彼此进入对立的现象叫做扩散。
是一种宏观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液体、固体之间。
气体间由于分子间隙大最易扩散,固体间相对来讲较难扩散,温度越高,扩散也就越快。
把红墨水分别注入热水、冷水中发现红墨水在热、冷两杯水中散开快慢并不相同,说明扩散快慢与温度高低有关。
扩散现象既说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同时也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如果分子间没有间隙,即使分子能运动也难以发生扩散。
3、用分子观点解释物态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气、液、固态变化时,该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仅仅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状态改变。
①蒸发:蒸发是在液体表面缓慢进行的气化现象。
从分子角度来看,蒸发实质上是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分子间的间隙变大,变成气体离开液面的过程。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液体蒸发越快。
②沸腾:沸腾是比蒸发剧烈得多的一种气化现象,本质与蒸发相同。
在加热条件下,温度达到液体沸点时,处于液面的分子和液体内部气泡壁上的分子都会因分子运动加快而离开液体,变成气态挥发出去。
4、物质的溶解性(1)什么叫物质的溶解性: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物质的溶解性。
(2)探究实验的几个结论:①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质能够溶解的质量是有限的。
②在相同温度下相同体积的水中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不同。
有的物质溶解多些,有的物质溶解少些。
③一般来讲,固体物质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气体物质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弱。
可见物质的溶解能力(溶解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
讨论:①夏天时,常看到鱼浮出水面进行呼吸,为什么?夏天气温高,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少,往往不能充分地供给鱼的呼吸。
②食盐、蔗糖、二氧化碳等固体、气体可溶解于水中,液体物质酒精也可溶解在水中,是否可以说水可溶解任何物质呢?不能,有些物质不能溶于水,但可以溶解在其它物质中。
例如,植物油不能溶解于水,但可以溶解于汽油中,因此衣服上的油渍可用汽油洗掉。
碘不能溶解于水,但可溶解在酒精中,碘溶解到酒精中制成碘洒,用来消毒杀菌。
5、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
实验表明:物质在溶解于水时,有的要向外界放出热量导致形成的液体温度升高,例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等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有的要从外界吸收热量,导致最后形成的液体温度降低,例如:硝酸铵溶于水时要从环境中吸热。
6、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以食盐为例进行探究实验)探究实验表明,食盐溶解的快慢跟是否搅拌、水温高低、食盐颗粒大小有关。
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水的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食盐颗粒越小,溶解得越快。
(一般其它固态物质溶解快慢也符合上述结论。
)【例题分析】例1、春天,人们站在槐树旁能闻到槐花香,这一现象说明了()A、分子的体积变大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质量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分析:本题考查分子的基本特征,人们能闻到槐花香,是因为构成花香物质的大量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接触到嗅觉器官引起感觉所致,人和槐树有距离,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答案:B例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去的缘故。
B、物体热胀冷缩是由组成物质的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引起的。
C、无论何地的水,构成水的每一个水分子都是一样的。
D、1体积的水与1体积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空隔。
分析:本题考查分子的性质:分子不断运动、分子有空隙、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分子的大小一般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热胀冷缩是分子之间间隙变化的结果。
答案:B例3、俗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体现了分子的哪一点物质。
分析:本题以俗语为背景考查分子的性质,解答时应注意透过现象抓本质。
该句话说明酒精分子不断运动。
分子间隔增大,形成蒸气易挥发。
使人远距离能闻到酒精气味。
答案: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例4、①向容积为250mL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加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现象是,说明。
②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现象是,说明了。
仪器A细颈部分的作用是。
分析:本题通过设计证明分子特征,仪器构造与用途考查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答案:①整瓶水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②液面明显低于刻线,分子间存在间隔,便于观察液面变化。
例5、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样的事实: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
③蔗糖在热水中,溶解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
(1)以上事实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有关。
(2)请你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举一个应用实例。
分析:固体物质溶解性就是它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大小,一种物质在水中是难溶解还是易溶解决定于它的本性,溶解多少与温度有关。
答案:(1)固体物质的性质,温度。
(2)衣服上的油渍用水很难洗去,用汽油却很容易洗去。
例6、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够较快地溶解某种物质。
怎样使硝酸钾固体较快地溶于水中?请提出你的操作建议,并说明理由。
建议1:;建议2:;建议3:。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通过课本学习,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可以应用实验结论解决上述问题。
培养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解题能力。
答案:(1)粉碎:硝酸钾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2)搅拌:搅拌可以加快硝酸钾固体的溶解速率。
(3)加热:温度越高,硝酸钾固体溶解越快。
【巩固提高】1、液态水气化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A、水分子的质量B、水分子的大小C、水分子的构成D、水分子的空隙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A、分子很小B、分子不停地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有香味3、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构成,但分子间不同,所以状态。
4、烧开的水放凉后,把鱼放进去,一会儿鱼就死去,原因。
5、有的物质溶于水后液体温度升高,原因是。
有的物质溶于水后液体温度降低,原因是。
6、蔗糖放在水中一会后不见了,是由于分散到中间去。
而水有了甜味,说明了,为了使块状蔗糖更快溶解在水里可采用措施有:、、。
【参考答案】1、D2、B3、氧分子、空隙大小、不同。
4、水加热煮沸时,水中自然溶解的少量氧气,因温度的升高而溶解能力减弱,造成冷凉的开水中基本不含氧气,因此鱼在其中不能呼吸而死亡。
5、物质溶解于水时放出热量、物质溶解时吸收热量。
6、蔗糖分子,水分子;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每种分子保持本性不变;将蔗糖粉碎再放在水中,把蔗糖放入水后不断搅拌,蔗糖放入水后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