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与法律基础

合集下载

公民道德和法律基础复习题

公民道德和法律基础复习题

公民道德和法律基础复习题公民道德和法律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对于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和法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复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 一、单选题1. 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以下哪项?A. 爱国守法B. 明礼诚信C. 团结友善D. 以上都是2. 法律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C. 法律的强制性D. 法律的随意性# 二、多选题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2.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违反公民道德的行为?A. 公共场合大声喧哗B. 遵守交通规则C. 随意丢弃垃圾D. 尊重他人隐私# 三、判断题1.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以道德为基础。

()2. 公民道德和法律是相互独立的,没有联系。

()3. 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 四、简答题1. 简述公民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 列举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五项基本道德规范。

# 五、案例分析题某市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司机因违反交通规则导致行人受伤。

请分析该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并讨论如何通过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来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 结语通过以上复习题的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公民道德和法律基础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的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参考答案
5、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题
1、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
2、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特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有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地对具体行政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
3、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三、简答题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克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4、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家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5、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1、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公民基本权利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公民基本权利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公民基本权利知识点汇总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1)政治权利和自由。

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人身自由。

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包括: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4)其他权利。

包括: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2、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②重要性: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政治自由。

①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②重要性: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监督权。

①内容: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②重要性: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补充笔记】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④参加听证会、论证会。

3、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精品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精品课件
答:说明国家 尊重和保障人 权。 2)结合搜集 资料说说自己 感受到的国家 改善公民生存 与发展状况的 实例。
2我国人权的广 泛性
身边的人 权
1.自主学习书本第39、40页,结合搜 集的资料,小组交流:
(1)什么叫人权?为什么说在我国人 权非常广泛?
答: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
的权利。因为我国公民在经济、政治
1. 观察左图中的图片,完成书本第35页情境活动园的 对应题:思考后全班交流:图片中的情境分别与公民 的哪项义务相对应?
答:秦朗和同学履行了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李
奶奶的儿女履行了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田月琳履行 了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丁锐达的妈妈履行了保守国 家秘密的义务。 2.结合收集的资料,小组交流:我们小学生都要履行 哪些法定义务呢? 3.全班交流:说说我知道的公民要履行的基本义务。
1资料导入
平等权 受教育权
结合搜集的资料,各小组交流:公民 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包
括: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 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 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 身自由;人格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 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监督权 ;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的 权利;受教育的权利;文化活动权。
1.物质帮助权 2.平等权 3.休息权 二.结合自己搜集的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施的案 例,说说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
答:(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 的保障书。(2)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 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
(3)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2)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具体落实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 本权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两者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法律选择。

二、教学内容1. 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2. 法律基础的概念与特征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4.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5.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理论观点,阐述关系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见解,提高其思辨能力。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道德与法律的选择,增强其道德和法律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详细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含义、意义等。

3. 分析关系:阐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讲的基本概念、理论观点。

2. 思考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 情景模拟:评价学生在模拟实践中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以及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六)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库 宪法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库 宪法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库宪法部分一、简答题1、简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1)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1分)(2)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1分)(3)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1分)(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1分)(5)权利和义务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相互制约。

(1分)2.简述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概念及特点。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3分)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有以下特点:(1)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专门活动,是国家机关实施职能的活动。

(1分)(2)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1分)3.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特征是什么?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法治是人民民主的法治;(1分)社会主义法治以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2分)社会主义法治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法治;(1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1分)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1)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原则;(1分)(2)保障公民权利与义务原则;(2分)(3)民主集中制原则;(1分)(4)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1分)5.违法的构成条件是什么?(1)必须是人们违反法律规定的一种行为;(1分)(2)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1分)(3)必须是行为人出于故意或过失;(1分)(4)主体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

(2分)6.试分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法治是人民民主的法治。

(1分)(2)社会主义法治是以确认、保障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维护、巩固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

(2分)(3)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法治。

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是什么

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是什么

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是什么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解析爱国守法《纲要》将爱国守法列为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首要规范,有其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爱国”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是公民遵守各种道德规范的前提和基础;守法是“爱国”规范的延伸。

爱国必须守法,守法是爱国的重要表现和必然要求。

“爱国”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其内涵就是热爱祖国,报效人民,维护国家的统一,捍卫民族的尊严。

“爱国”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它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把热爱祖国作为自己的一个神圣的道德义务。

维护国家的统一,保卫国家的利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是每一个公民的光荣责任。

“爱国”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它渗透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各种规范之中,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相联系,主要体现在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感上,同时它还必须具体落实到以高度的责任感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每一件有利于祖国强盛的事情上。

同样,它还必须具体落实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上。

“守法”规范也主要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其内涵就是学法、知法、用法,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我国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很强的法治意识,有必备的法律知识,认真执行各项法令、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和服从法律,有明确的法制观念,这是现代社会文明教养的基本要求。

换句话说,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社会成员如果没有基本的法律知识,不遵守法律,不懂得维护宪法的尊严,那就不能说是一个文明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我国社会中,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违背法律的行为同时也是违背道德的行为。

在有的情况下,违背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犯罪行为。

所以,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实质上也是在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

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中,我们要切实加强“爱国守法”教育与宣传,引导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增强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思想感情,增强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做一个爱国守法的公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6.3.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6.3.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6.3.3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共同反映和决定着公民在国家中的政治与法律地位,并构成普通法律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与原则。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

1.平等权。

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

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二,政治自由,指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体、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其含义包括:公民有信教或者不信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或者那种宗教的自由,有信仰同一宗教中的这个教派或者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或者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

而且依照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任何人不得打着宗教信仰自由的旗号组织或参加邪教组织。

4.人身自由权。

人身自由包括狭义和广义两方面。

狭义的人身自由主要指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侵犯,广义的人身自由则还包括与狭义人身自由相关联的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与公民个人生活相关的权利和自由。

人身自由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有其他权利的前提,也是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中国传统的四个基本道德原则?A. 人际关系和谐B. 诚实守信C. 个人主义D. 专制主义答案:B. 诚实守信2. 以下哪个是法律的基本特征?A. 具有强制性B. 个人意愿约束C. 不受社会制约D. 强调个人自由答案:A. 具有强制性3. 基本国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的条件和制度选取的根本道路和任务,下列哪个不属于基本国策?A. 人民代表制B. 民族团结C. 科教兴国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案: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下列哪个是公民的基本权利?A. 拥有大量财富B. 参与决策C. 贪污受贿D. 随意侵犯他人利益答案:B. 参与决策5. 以下哪个不属于公民的基本义务?A. 遵纪守法B. 尊重他人权益C. 参军D. 积极投票答案:C. 参军二、判断题1. 思想道德修养是个人行为与社会共识之间的统一。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2. 法律是社会因循守旧的产物,不需要受到重视。

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3. 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随意侵犯他人的利益。

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4. 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纪守法和尊重他人权益。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

答: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健康、积极的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

它包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注重个人品质的塑造和修正,以及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等方面。

2. 什么是法律的适用?答:法律的适用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将法律规定应用于具体案件或事务的过程。

适用法律需要根据案件的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对照,确定具体适用的法律条文,并合理解释、正确判断,以达到公平公正的目的。

3.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基本国策。

答:中国的基本国策包括人民代表制、民族团结、科教兴国等。

人民代表制是指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享有民主参与的权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第一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2.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3.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4.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5.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服务社会。

二、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第二节遵守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的含义及四个特点公共生活是与私人生活相对而言的,它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和相关性的特点。

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4、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二、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四、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1、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2、道德与法律互为补充、互为条件。

五、社会公德的含义和三个特点(一)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1、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2、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

初一道德与法治浙教版《法律基础与公民责任》教案

初一道德与法治浙教版《法律基础与公民责任》教案

初一道德与法治浙教版《法律基础与公民责任》教案一、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培养法治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公民的权利和责任3.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三、教学过程:课堂活动一:导入1. 教师出示几张图片,图片中包含一些具体的法律案例或者社会问题,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找出问题所在。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是否违反了法律?如果是,那么这些法律是怎样制定的呢?课堂活动二:理论探究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法律概念或者相关话题,比如"公民权利"、"公共秩序等等。

小组成员通过调研和讨论,总结该概念或话题的定义、特点以及相关法律规定。

2.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辩论。

课堂活动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例如学生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无视红绿灯等等,让学生分析这些行为是否违反了法律。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他们应该如何遵守法律,承担公民责任?课堂活动四:游戏互动1. 制作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比赛。

游戏内容可以包括一些与法律相关的问题,例如判断某个行为是否违法、选择正确的法律条文等等。

2. 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积极思考和总结法律知识。

2. 游戏环节的设置使得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也检验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教案的整体安排合理,能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去思考和理解法律与公民责任的相关概念。

以上是《法律基础与公民责任》教案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安排,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初一学生增强法治观念和公民责任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法律的重要性,遵守法律规定,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点第一单元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点第一单元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点第一单元深度解析》第一单元: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是社会学习和生活的基石,也是我们作为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在我们的生活中,道德和法治贯穿始终,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道德与法治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全面评估,并为您带来新的思考和体会。

一、道德与法治的含义1.1 道德的概念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根据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判断事物是好是坏、是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的标准。

道德规范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它来源于社会风俗、伦理道德以及法律法规。

1.2 法治的概念法治是指以法律为基础,依靠法律来管理社会和规范公民行为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

法治是一种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也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保障。

二、道德与法治的关系2.1 道德与法治的相互作用道德和法律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道德的规范作用有时可以填补法律的不足,而法律的制裁作用又可以弥补道德的不足。

在现实生活中,遵守法律就是遵守道德,违反法律就是违背道德。

2.2 道德和法治的共同目标道德和法治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存在的。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道德和法治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公平公正、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道德与法治的培养3.1 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是培养学生道德和法治意识的重要场所,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和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能够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们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我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作为一名初级文章写手,我在帮助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对道德与法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道德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应该遵循的规范,而法治是在社会管理中强制执行的规范,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它不仅体现了道德的先进性与道德的广泛性的统一,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道德的统一。

“爱国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最首要的道德义务。

公民应当热爱国家、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维护国家的尊严,保守国家的机密,敢于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行为作斗争,把对国家的一切义务和责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职。

“守法”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层次的要求。

公民应当维护法律确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尽法律所规定的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同时,“爱国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公民通过爱国守法去实践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明礼诚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规范。

在我国,无论在何种场合,无论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公民彼此都应该讲文明、讲礼貌、讲诚实、讲信用。

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 之后,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礼,关系到世界对我们国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评价,因此,“明礼”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

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经济活动中要诚信,杜绝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诺言,忠诚待人。

“团结友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应当如何相处的基本规范。

每一个公民,不论民族、年龄、职业,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公民之间应该彼此团结,相互友,建立起一种和睦亲爱的关系。

现实中,对他人友善的人也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友善。

团结是力量的源泉。

能否团结、友善,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幸福,也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兴衰。

要做到团结友善,就必须怀着友好的愿望,抱着彼此平等的心理相互对待,就必须对已严、对人宽,就必须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五章第六章道德部分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第六章道德部分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二)公共生活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 农业社会:公共生活较大发展。 工业社会:公共生活得到极大的扩 展。
(三)当代社会生活扩展的促进要素
现代交通工具如火车、飞机、轮船、汽车的 发展,拓展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增加了交往 的频率。
(四)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涉及家庭以外的一切 社会生活领域,活动半径不断扩大,交往的频 率日益提高,覆盖的面越来越广泛。
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参加志愿 者服务等公益事业,都是大学生了 解社会,回报社会,拓展能力,实 践锻炼的渠道和方式,必将提升自 身、带动他人、影响社会、加快成 长。
1、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 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2、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 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 面广的优势,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 刃剑,它既可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 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网络 生活中为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 要而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 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如果人们在社会生活 中各行其是、随心所 欲,社会就处于混乱 状态。没有秩序和规 则,社会不可能得到 发展。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 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生产秩序、商业 秩序、流通秩序、交通秩序等;
生产活动与日常生活出现相互交叉,公共 秩序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到生产活动。
公共秩序所涉及的范围:工作秩序、教
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
秩序、网络秩序等。一切公共生活领
域都需要有相应的秩序。
在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序化 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 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严格执法,并加强对执法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严格执法,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要加强执法和司法队伍建设。坚决纠正和惩办执法犯法这种腐败现象。还要加强对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建立、完善坚强有效的法律监督系统,防止滥用权力。
(1)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宪法规定体现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上和在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上都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公民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现象存在,也不允许任何公民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现象发生。
(2)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首先,享有权利和自由的主体非常广泛。同时,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的范围非常广泛。
(3)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首先,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规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是可能性和必要性的有机结合。同时,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规定,是既有法律规定,又有物质保障的,从而是有现实性的。
(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第一,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要履行的义务的主体是同一的。第二,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如劳动权和受教育权,是结合一起的,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第三,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公民权利实现越有保障,公民义务的履行越有可能;公民越自觉履行义务,则公民权利就越有保障,两者互为因果。
(2)法律实施的监督,是指社会主体按照法律规定的权利和程序对于法制的各个环节的贯彻和执行情况予以监察和督促,从而保障法律得以实施的活动。法律监督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法定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于法律的实际贯彻和执行活动的监督;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所有社会主体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对于法律贯彻和执行活动的监督。我国按照宪法规定,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
第六章
⒈我国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⑴国家制定的关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者适用何种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⑵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刑法的制定与实施全过程的根本原则,我们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是:①罪刑法定原则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③ 罪刑相适应原则。
⒉刑罚的概念与种类
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一种强制性的法律制裁措施。
(4)必须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有机结合起来,离开民主讲法制,就不可能是社会主义法制,就可能是专制;离开法制讲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就可能是无政府主义。
⒊法律的实施方式及监督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方式一般分为:①法的执行,又叫执法;②法的适用,又叫司法;③法的遵守,又叫守法;④法律实施的监督。
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为什么说依法治国的难点和重点是依法行政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国家行政机关活动的所有环节,是全部行政法规范所反映出来的共同的行为准则。行政法基本原则有三个,即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
(1)行政合法性原则,又称依法行政原则或行政法治原则。就是说行政活动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2)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行为,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行为要做到合情、合理、恰当和适度。
(3)行政应急性原则,是指在某些特殊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特别需要,行政机关可以在限制条件下,采取没有法律依据的或者同法律抵触的措施。
⒊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和履行的最主要的义务。又称宪法权利和宪法义务。它和公民的一般权利和义务相比有以下特征:(1)它决定着公民在国家中的法律地位(2)它是公民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最主要最根本和不可缺少的权利和义务。(3)它能派生出一般的权利和义务(4)它具有稳定性和排他性,与人的公民资格不可分,与公民的法律地位平等不可分,
(2)环境法律制度的制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因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越来越成为摆在整个人类面前的极为迫切的重大问题。
(3)环境法律制度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高度重视,及“促进人和自然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良好愿望。
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我们党长期进行人民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施领导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刑罚的种类:
主刑:1、管制 2、拘役 3、有期徒刑 4、无期徒刑 5、死刑。
附加刑:1、罚金 2、剥夺政治权利 3、没收财产。
第七章
⒈人生观含义及内容,如何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1)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2)人生观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生目的,即人为什么活着。第二,人生态度,即怎样做人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三,人生价值,即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都是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第一,行政行为是指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第二,行政行为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第三,行政行为的内容主要指行政行为作用于行政相对人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2)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要经过区别于普通法律的特别的程序。
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归纳为以下几项:
(1) 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2) 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3) 民主集中制原则。
4)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4)环境法律制度的制定,是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存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社会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5)联系实际举例加以论证。
第五章
⒈民法的基本原则
(1)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
(2)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3)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
(4)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
⒉合同法的特点及应具备的一般条款
合同有如下特点:(1)是一种法律地位平等的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2)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3)是一种合法的行为。
按照《合同法》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6项条款:(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2)标的、数量、质量;(3)价款或者报酬;(4)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5)违约责任; (6)解决争议的方法。
(2)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依据,社会主义民主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实施的保障。
(3)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法制规定和体现了对民主权利行使的制约。为人民正确行使各项民主权利提供了保障,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对破坏法制、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行为的制裁措施,从而为捍卫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保障。
第三章
⒈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行政法律关系除具备一般法律关系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有一个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少数情况下是行政机关内部的某些行政机构或法律授权的某些社会组织。
(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不是以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合意或者符合双方的意志为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行政机关是以国家的名义行使职权,参加法律关系的,当行政相对人不履行行政法规定的义务时,行政机关可以强制其履行;而当行政机关不履行职责时,相对人只能请求其履行或通过国家机关申请履行或按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是指执法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实施法律,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4)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是指任何公民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必须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⒉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1)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
(4)行政法律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过程中产生的,或者是与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有关。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所发生的纠纷和争议,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法律规定,在一般情况下行政相对人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机关申请复议,如果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⒉人生价值的含义,怎样理解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二章
⒈宪法的概念,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宪法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除了具有一般法律的特征外,它还具有自己的区别于普通法律的特征。
宪法最主要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
1)在规定的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最基本的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运作的原则等。
⒋试述依法治国(十六大相关内容),如何做到司法公正
这个论断明确揭示了依法治国的内涵:(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3)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