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学习课程001规矩的作用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第一篇:《弟子规》全文及解释(上)第一章:弟子规第一[弟子要从小学习做人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1.弟子规教会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使我们明白自己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行为方式。
弟子规,是教导儿童的一本重要的道德书籍。
它以明确简洁的文句,阐述了儿童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它从小教导我们如何端正态度,正视错误,努力成长。
2.弟子当讲究[弟子要特别重视自身言行举止的端正]《弟子规》告诉我们,做一个合格的弟子,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端正、合适。
只有当我们言行举止得体,才能够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树立良好的形象。
3.揖让而进[小朋友进出门时要懂得礼貌、懂得给长辈让位]当我们走进门时,应该主动向前鞠躬,并让长辈或者其他人先行。
这是一种表示尊重和善意的方式。
当我们学会这样的礼貌行为,不仅能够展示我们的谦卑和礼貌,还能够让他人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友善。
4.冠不整不齐[头发乱蓬蓬,衣服不整齐]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保持整洁。
头发要整齐,不要乱蓬蓬;衣服要整洁,不要脏乱。
这样我们才能够给他人留下一个整洁和良好的印象。
同时,也能够让自己感到自信和舒适。
5.鞋不净则去[如果鞋子脏了要赶紧擦干净]当我们的鞋子变脏时,应该及时清洁。
因为脏鞋给他人的印象不好,同时也容易让自己感到不舒适。
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持鞋子的清洁,让它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外观和质量。
6.厌言[不喜欢不必要的多话]沉默是金,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嘴巴,尽量少说多做。
不要随意说话,特别是一些不必要的多话。
当我们沉默时,我们能够更好地聆听他人,也能够更好地思考和反思。
第二章:弟子规第二[弟子要从小学习对他人的尊敬和关心]7.静以修身[要保持宁静的心境]我们要学会保持心境的宁静,不要过于浮躁。
只有心静,我们才能追逐心灵的净土,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素质。
8.俭以养德[要学会节俭,用有限的资源追求无限的价值]节俭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学会节约。
弟子规全文精讲
弟子规全文精讲弟子规是孩子们学习礼仪和道德规范的经典读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弟子规,孩子们可以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全面解读弟子规全文,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
弟子规的第一篇是“弟子规则”,共有十六条。
这些规则主要针对孩子们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和与父母、师长的关系进行规范。
第一条规定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条规则告诉我们,孩子们应该尊敬父母,听从他们的话,不应该有任何的怠慢和懒散。
紧接着,弟子规列举了一系列与父母的互动规则,如“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须敬问”、“父母教,勿违背”等。
这些规则都强调了孩子们应该尊重父母的教诲,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并且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接下来,弟子规详细规定了孩子们与师长相处的行为准则。
其中的规则主要包括“师道尊严”、“师之制,宜严”、“温敬以诚”等。
这些规定要求孩子们要尊重师长,遵守师长的教导,不得擅自违背师长的意见,在言行间要保持温和和诚实。
弟子规的第二篇是“弟子行”,主要规定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的准则。
其中的规则涉及到如何对待兄弟姐妹、与朋友交往以及与他人相处等方面。
通过这些规定,弟子规教育孩子们要懂得友善待人,宽容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弟子规的第三篇是“弟子信”,主要强调了孩子们要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这一篇规定了一系列关于讲话和行为诚实守信的规则,譬如“见利思义,见害而作”,“说察而后信”,“事勉而后成”等。
这些规则要求孩子们要讲真话,不欺骗他人,履行承诺,言行一致。
总结起来,弟子规全文共分为三篇,分别涵盖了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行为规范。
这些规定都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他们从小学会尊重他人、团结交往、诚实守信。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出有品德、有责任心的未来人才。
弟子规全文分析
弟子规全文分析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通过对孩子进行规范和教育,培养他们遵守道德和纪律的良好品质。
本文对《弟子规》进行全文分析,通过深入研究每一条规则的内涵和作用,探讨其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意义。
1. 规矩与秩序的重要性《弟子规》从第一条“父母呼,应勿缓”开始,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孩子们应当及时回应父母的召唤,体现出对父母的尊重和服从。
这一规则教育孩子们习惯于按时完成任务,培养了他们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感。
此外,弟子规在“上床”的规定中,要求孩子们按规定时间休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通过这些规矩和秩序的要求,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律和自制力的品质。
2. 社交礼仪的培养《弟子规》不仅关注个人品德,也强调了孩子们在社交场合的行为规范。
文中提到了“见、闻、问、对、服、从、见面礼”,通过这些规范,培养孩子们的谦虚、宽容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此外,文中还强调了言谈举止的规范,要求孩子们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例如不说脏话、不打架等。
这些规定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提高他们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3. 学习态度的塑造弟子规中的“读书”一章,着力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学习态度。
通过规定规定孩子们要“勤课”、“戒骄”、“戒躁”,弟子规鼓励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谦虚和有恒心。
此外,文中还强调了孩子们要遵守老师的纪律,要诚心听教,虚心向上。
通过这些规定,弟子规教育孩子们注重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并培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4. 思想道德的内化《弟子规》最后一章,“未成不与立”,呼吁孩子们在未达到一定的道德素养之前,要自我约束,不轻易妄为。
这一章使得孩子们明白不仅要通过遵守规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将这些规则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中。
只有在内心深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孩子们才能真正做到言行一致,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综上所述,弟子规全文凭借其规范、科学和有序的内容体系,为儿童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通过培养孩子们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注重学习和自律的品质,弟子规帮助孩子们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弟子规全文深度解读
弟子规全文深度解读《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是由清代文学家李毓秀所撰写的一本教养子弟的书籍。
本文将全面解读《弟子规》的内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中的道德准则和教育原则。
第一章:弟子规的概念与意义《弟子规》是孩子们最早学习的一本书,它以启蒙儿童的方式,教导他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和合格的人。
通过遵守规矩,尊重师长和长辈,与人为善,努力学习等内容,目的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
第二章:规则的重要性与遵守《弟子规》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正如书中提到的:“有规矩,方能成方圆。
未学先德,道德成仁”。
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孩子们才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发展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第三章: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弟子规》中强调了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
师长是孩子们最早的启蒙老师,是他们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榜样。
只有尊重师长,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获得良好的教育。
同时,尊师重道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第四章:待人接物的准则《弟子规》在待人接物方面给出了明确的准则。
通过教导孩子们待人友善、真诚待人、不卑不亢等行为,培养了他们与他人和睦相处的能力。
同时,弟子规中还着重强调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教导孩子们懂得感恩和回报。
第五章:勤学修身的教育原则《弟子规》要求孩子们勤学修身。
通过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弘扬勤俭节约的精神,以及对事物认真负责的态度,教育孩子们养成勤学好问、修身养性的良好习惯。
第六章:总结与启示通过对《弟子规》全文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所体现的传统教育价值观。
弟子规以规则为基础,注重尊师重道,培养孩子们待人接物的能力,同时强调了勤学修身的原则。
这些教育原则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结论通过对《弟子规》全文的深度解读,我们更加明白了这本经典著作的价值和教育意义。
它不仅是一本启蒙儿童的读物,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工具。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弟子规》,并将其中的道德准则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弟子规
弟子规弟子规,又称《弟子规矩》、《小儿经》,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篇目之一。
该篇是关于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经典著作,被广泛用于教育孩子们的行为准则。
下面我来详细谈谈弟子规。
弟子规是古代中国文化中重要的儿童教育文本,作者是北宋时期的戒律学家郑玄。
它的目的是教导孩子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懂礼貌、守规矩的人。
这本书包含了许多道德故事和行为规范,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弟子规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尊敬父母、如何尊重师长、如何友善待人、如何谦虚有礼、如何勤奋学习、如何爱护环境等等。
这些规范的行为准则对于孩子们的成长非常重要,它们能够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首先,弟子规教导孩子们尊敬父母。
它强调孝顺的重要性,让孩子懂得要孝敬父母,并且要体谅他们的辛苦和付出。
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们会学会感恩和理解,形成正确的家庭价值观。
其次,弟子规教导孩子们尊重师长。
师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孩子们的引路人和榜样。
因此,孩子们需要尊重师长、孝敬师长,并且要虚心听从师长的指导和建议。
此外,弟子规还教导孩子们如何友善待人。
它告诉孩子们要友好待人、和善相处,要宽容和理解他人的差异。
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们会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弟子规还强调了如何谦虚有礼。
它教导孩子们要谦虚谨慎,不骄傲自满;要有礼貌,尊重他人。
这种行为规范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避免盲目自大和傲慢。
同时,弟子规强调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它告诉孩子们要努力学习,不怕困难,每天都要虚心向师长请教,并且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这样的规范能够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最后,弟子规还教导孩子们爱护环境。
它告诉孩子们要爱护自然环境、保护动物和植物。
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们会学会尊重大自然,保护环境,形成绿色意识。
总的来说,弟子规是古代中国儿童教育的重要篇目,是培养孩子们正确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工具。
弟子规的作用与意义
弟子规的作用与意义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部重要的教育经典,它以简洁明晰的文字,规范了儿童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弟子规的作用与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教育方面,更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体现。
首先,弟子规在儿童教育中起到了规范行为的作用。
弟子规中明确规定了儿童应该如何对待父母、师长、兄弟姐妹、朋友以及他人,以及如何处理自己的言行举止。
例如,弟子规中有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告诉孩子们应该尊敬父母,听从父母的话,不敢怠慢。
这样的规定能够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孝顺父母的美德。
同时,弟子规还规定了儿童应该遵守的社会礼仪和道德规范,如尊敬师长、友善待人等。
通过学习和遵守弟子规,儿童能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其次,弟子规在培养儿童的自律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弟子规中有许多关于自律的规定,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告诉孩子们要明辨是非,不因为是小事而做坏事,也不因为是小事而不去做好事。
通过这样的规定,弟子规激发了儿童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律意识。
在成长过程中,儿童往往面临各种诱惑和困惑,而弟子规能够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抵制诱惑,自觉地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此外,弟子规还在品德修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弟子规中有许多规定与品德修养密切相关,如“温、良、恭、俭、让”等。
这些规定要求儿童要温和和善、恭敬有礼、节俭朴素、宽容谦让。
通过学习和遵守这些规定,儿童能够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塑造良好的人格。
同时,弟子规还强调了儿童应该具备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态度,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告诉孩子们要以贤者为榜样,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通过这样的规定,弟子规能够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态度,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
总之,弟子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教育经典,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规范行为、培养自律能力和促进品德修养,弟子规能够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
弟子规全文理解
弟子规全文理解《弟子规》,又称《士农工商兵法》,是中国古代教育名著之一,流传至今。
它以简洁精炼的语言,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和礼仪规范的指导。
下面本文将对《弟子规》全文进行理解和解读。
《弟子规》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进宫、拜师、入学、出门和知礼。
每个章节都涵盖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对于儿童的学习、日常生活以及社交行为等方面提供了指导。
下面将分别对每个章节进行理解。
第一章《进宫》主要介绍了孩子们作为礼仪学生进入宫殿开始学习的过程。
这一章指出了要端正自己的身体和心态,要学会对长辈恭敬有礼,要与同学友善相处。
通过进宫这个象征着成长的过程,孩子们开始了他们的学习之旅。
第二章《拜师》强调了学生对师长的尊敬和敬意。
学生应当恭敬地向老师请教,虚心听取老师的指导,并且要遵守老师的规定和要求。
拜师的过程不仅仅是师徒关系的建立,更是培养学生谦虚、尊重他人的品质。
第三章《入学》详细描述了学生在学校学习时要遵守的各种规定。
包括课堂秩序、学业要求、与同学相处等。
这些规定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律、听从指导、合作共事的能力。
通过遵守这些规定,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第四章《出门》主要涵盖了学生在外面与人交往和处世的规范。
这一章教导学生要表现出良好的品德和礼貌,要尊敬长辈、爱护小弟和其他人。
同时也教导学生要避免与坏人为伍,要有自己的责任感和勇气。
出门是一个学生独立面对社交环境的过程,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第五章《知礼》对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各种礼仪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这包括了学生与长辈、师长、同学、亲朋好友等不同人群之间的交往礼仪。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能够养成恭敬、礼貌、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总体来说,《弟子规》是一本以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为主题的教育书籍。
它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儿童进行道德和礼仪的教育和引导。
通过学习这本书,儿童能够明确自己在学习、生活、社交中应该遵循的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弟子规》学习课程001规矩的作用
弟子规《弟子规》是既《三字经》之后,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弟子规》告诉孩子们,按照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应该遵守哪些规矩,那么对于学习了众多知识与技能现代年轻人来说,懂得规矩的重要性在那里呢?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弟子规》为什么会引起许多现代人的重视?《弟子规》的作者是谁?成书于哪个年代?其中都有哪些严格的规定?又是什么原因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弟子规》呢?解读《弟子规》第一集规矩的作用“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弟子规》,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和《百家讲坛》讲过的《论语》也好,《庄子》也好,《老子》也好相比,《弟子规》都称不上是一个在庙堂当中供着的经典。
它不是,没有听说过科举考试要考《弟子规》的。
哪怕和《三字经》相比,它从历史悠久的角度也没得比。
《三字经》出现在南宋,到今天稍微随便地算一算,八九百年的历史。
而《弟子规》什么时候才出现的?清朝康熙年间,康熙之前没有这书,才多久啊?一算就算明白了。
两百来年的历史。
所以在动辄有上千来年历史的中国古籍当中啊!《弟子规》连小弟弟都排不上,怎么排的上呢?至于它的作者,他的名字我们知道叫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这个话一听大家都明白了,生卒年也不确定,我们只知道大体在什么时候出生的,大体在什么时候去世的,一般认为是公元1662年出生,公元1722年去世,换句话说活了60岁。
但是也有人说他活了83岁,离我们那么近的人居然能差23年,大家想想,说明当时就对他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
如果是个大人物我们翻开史书一看都知道,还不光是我知道你几月几号生的,我还知道你什么时辰呢?古人生辰八字很重要的,你看这位老人家李夫子离开我们这么近,但是对他的生卒年有23年的差距,他终其一生获得的最高学位-秀才,然后再没高中过,举人没考取过,进士更跟他没关系,更别说什么状元,榜眼、探花,跟他没关系。
弟子规第一课:无规矩不成方圆
《弟子规》纲领
这八句的意思是少年儿童在家要孝顺父母 ,出门要敬重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 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 道德的人。假如你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再 去读其他的书,再去讲求其他的学问。“文 ”在这里泛指一切学问。
五
《弟子规》主要内容
四个主题
▪“首孝悌”怎么对待家长和家里的人,这是 齐家之道。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夫子
《训蒙文》部分内容
现在流通的《弟子规》原名是《训蒙文》, 是李毓秀夫子的著作,后经雍正乾隆年间贾存仁改 编并改名,在清代后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被誉为 “开蒙养正之最上乘者”,有“人生第一步,天下 第一规”之称,《训蒙文》意思是启蒙、教育子弟 尽人伦本分、忠厚生活的读物,全文仅1080个字, 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编撰而成, 内容浅显易懂,通俗 押韵,易于读诵,很快流传于世,这本不起眼的《 弟子规》辗转翻印,流传南北,成为妇孺皆知、历 久弥新的修身读本。
(1) 圣人:指儒家创始人孔子。 (2)训:教导,教诲。 (3)悌:指弟弟服从兄长。 (4)谨:出言慎重,寡言。 (5)信:诚信。 (6)文:文化知识或文献典籍,泛指一切学问。
目录
一二
三
四
五
《弟子规》作者 《弟子规》 为什么要学习 《弟子规》 李毓秀夫子 从何而来 《弟子规》 核心思想
《弟子规》 主要内容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夫子
李毓秀夫子,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毕生研究《大 学》、《中庸》,虽然李夫子学位不高、学历不高,但是, 有的时候好多科举不成功的人恰恰学有所成,这位李先生就 是一个典型。科举道路上,他是一个失败者,但是,在研究 《大学》、《中庸》的领域里,他却颇有建树,是一个相当 了不起的学者。 因撰写《弟子规》,去世后他的牌位被供 奉在绛州先贤祠。
弟子规规矩的作用观后感
弟子规规矩的作用观后感《弟子规》这三个字,我以前只是听说过,却从未真正去了解过它的内涵。
直到最近,我认真研读了《弟子规》,并深入思考了其中规矩的作用,心中颇有感触。
在《弟子规》中,那些看似简单的语句,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
比如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短短几个字,就告诉我们要及时回应父母的呼唤,不拖延、不偷懒地执行父母的指令。
这看似平常的要求,却让我想起了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小事。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地板上,暖洋洋的。
我正在房间里全神贯注地玩着电脑游戏,整个人都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
这时,妈妈在客厅喊我:“孩子,来帮妈妈把阳台上的衣服收一下。
”我嘴里应着:“好的,等一下。
”可眼睛却丝毫没有离开电脑屏幕,手上的操作也没有停下。
过了一会儿,妈妈又喊了一遍,声音明显提高了一些:“怎么还不来?动作快点!”我这才极不情愿地暂停游戏,磨磨蹭蹭地走到阳台。
当我看到妈妈脸上略带不满的神情时,心里突然涌起一阵愧疚。
我意识到,自己这种拖延和不情愿的态度,是多么不应该。
《弟子规》里说的“应勿缓”“行勿懒”,我完全没有做到。
妈妈平时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只是让我帮忙收个衣服,我却如此敷衍。
再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让我想起了我的表哥和表弟。
有一次家庭聚会,大人们在厨房忙碌着准备晚餐,我们几个孩子在客厅玩耍。
表弟想要玩表哥手里的玩具车,表哥却不肯给,两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差点动起手来。
这时候,长辈们过来劝解,教育我们要懂得互相谦让,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
回想起来,如果我们当时能早点明白《弟子规》中的这个道理,就不会闹得那么不愉快了。
还有“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朋友。
有一次,我们约好了一起去看电影,结果他临时说有其他事情不能来了,也没有提前跟我打招呼。
我在电影院门口等了他很久,心里特别生气。
后来才知道,他其实是去和别人玩游戏了,觉得跟我看电影没意思。
弟子规规矩的作用观后感
弟子规规矩的作用观后感最近看了关于《弟子规》的一些讲解,感触还真是挺多的。
说起这《弟子规》啊,以前总觉得它就是一堆老掉牙的规矩,没啥实际用处。
但仔细琢磨琢磨,还真不是那么回事。
就拿“父母呼,应勿缓”这一句来说吧。
我想起有一次,我妈在厨房忙活着做饭,她喊我帮忙拿个东西。
当时我正玩游戏玩得热火朝天,随口就应了一声“等会儿”。
结果呢,我这“等会儿”一等就是老半天,把我妈给急得不行。
等我终于反应过来去帮忙的时候,我妈那脸拉得老长,狠狠把我数落了一顿。
她说:“我喊你,你就该马上过来,这是最基本的尊重和孝顺。
” 当时我心里还挺不服气,觉得不就晚了一会儿嘛,至于这么大火气。
可后来仔细想想,这看似小小的一件事,反映的却是我的态度问题。
如果我能立刻回应妈妈的呼唤,她心里得多温暖,也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生闷气。
而且,如果换做是我喊别人帮忙,别人半天不理我,我心里肯定也不好受。
还有“出必告,反必面”这一条。
有一回,我出门找朋友玩,走的时候没跟家里说一声。
结果那天玩得太高兴,回来得特别晚。
家里人都不知道我去哪儿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我爸差点就要出去找我了,我妈也是坐立不安。
等我到家的时候,看到他们那担心的样子,我心里特别愧疚。
从那以后,我每次出门都会跟家里说清楚去哪儿、和谁一起、大概什么时候回来。
这样他们心里有底,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物虽小,勿私藏”也让我深有体会。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收集小玩意儿,什么漂亮的橡皮、好看的贴纸。
有一次,我在姐姐的书包里发现了一张特别好看的贴纸,没忍住就偷偷拿过来藏在了自己的文具盒里。
后来姐姐发现贴纸不见了,到处找。
我心里那个心虚啊,可就是不敢承认。
最后还是被姐姐发现是我拿的,她特别生气,说我这是偷东西的行为。
那时候我还觉得姐姐小题大做,不就是一张贴纸嘛。
但现在想想,这种“私藏”的行为真的不好。
哪怕东西再小,不是自己的就不能拿,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再比如说“兄道友,弟道恭”。
我和我弟就经常因为一些小事闹别扭。
弟子规全文中的礼仪与规范
弟子规全文中的礼仪与规范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中。
全文以教导儿童如何做人、做事和处世为主题,强调了礼仪与规范的重要性。
在以下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弟子规全文中的礼仪与规范。
第一章:立身篇弟子规的第一章“立身篇”中,旨在教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全文提到的各种规范,如“爱父母,爱老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都是在强调儿童应该具备的良好礼仪和规范。
第二章:家规篇在弟子规的第二章“家规篇”中,主要强调了家庭生活中的礼仪与规范。
文中提到的“做事要有条理,不乱动他人物”,“与人交往要彬彬有礼”等都是在告诫儿童要遵守家庭规矩、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并在言行举止中展现出良好的礼仪。
第三章:学问篇“学问篇”是弟子规的第三章,着重讲述了学习和求知的礼仪与规范。
全文强调了“积极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与学友共同进步,互相帮助”等观点。
这些原则不仅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友善互助的品质。
第四章:交友篇在第四章“交友篇”中,弟子规告诫儿童在交友方面要慎之又慎。
全文提到的“察言观色,陪伴有道”,“远离邪恶,亲近正义”等规范,都是为了引导儿童与良好的朋友为伍,避免与不良伙伴结交,从而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第五章:行为篇在“行为篇”中,弟子规着重强调了儿童在行为举止上应该遵守的礼仪与规范。
其中提到的“动静有常,责任自己承担”,“待人诚恳,心思缜密”,都是在教导儿童要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弟子规全文中的礼仪与规范贯穿于每一个章节,旨在教导儿童如何掌握正确的礼仪和行为规范,从而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总结:通过对弟子规全文中的礼仪与规范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准则在教导儿童做人处事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品德和素养。
弟子规中的礼仪与规范不仅适用于古代儿童,也同样适用于现代儿童教育。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借助弟子规这一经典教育著作,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礼仪和规范,培养他们健康成长的素质和能力。
弟子规全文树立孩子正确的行为规范
弟子规全文树立孩子正确的行为规范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帮助孩子们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举止,弟子规作为一部经典的教育书籍深受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弟子规》全文,并探讨如何通过《弟子规》树立孩子们正确的行为规范。
第一章:弟子规的背景介绍《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经典教育书籍之一,旨在教育孩子们遵守道德规范,尊敬长辈,团结友爱,诚实守信。
它的作者是清代古籍学者李毓秀,书中共分为三卷,包括三百多条教诲。
第二章:《弟子规》第一卷:修身篇修身篇是《弟子规》的第一卷,主要教育孩子们如何从修身做起,塑造良好的品德。
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教诲告诉孩子们要尊敬父母,听从他们的话语。
此外,《弟子规》还教导孩子们要保持纯洁的思想,“心无挂,目不瞻,耳不听,口不言。
”这样的教诲帮助孩子们培养纯净无杂质的心灵。
第三章:《弟子规》第二卷:立志篇立志篇是《弟子规》的第二卷,通过教育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
例如,“有所学,然后能以知之。
有所立,然后能以行之。
”这句教诲告诉孩子们要有追求学问和事业的意愿,并付诸实践。
此外,《弟子规》还教导孩子们要坚持不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样的教诲鼓励孩子们保持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第四章:《弟子规》第三卷:立德篇立德篇是《弟子规》的第三卷,强调培养孩子们的道德修养。
例如,“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亲者,亲恒敬之。
”这句教诲告诫孩子们要懂得爱他人,尊敬长辈。
此外,《弟子规》还教导孩子们要正直诚实,“口不欺,心不诈。
”这样的教诲引导孩子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五章:通过《弟子规》树立孩子正确的行为规范《弟子规》通过具体的教诲和例子,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其中,敬爱父母、帮助他人、坚持学习、诚实守信等价值观念成为孩子们塑造优秀品格的重要指导。
通过培养与弟子规契合的行为规范,孩子们能够明辨是非,增强自控能力,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弟子规全文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弟子规全文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本书,它是古代儿童教育的基石之一,被视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教材。
本文将介绍弟子规全文,并解析其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传承作用。
【第一章小学】弟子规的第一章“小学”,是为了教导儿童最基本的生活规范和道德准则。
其中包括“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等,这些教导了儿童要尊敬父母和师长,懂得礼貌与孝顺之道。
这一章节的内容传承了中华民族尊老敬师的优良传统,弘扬了中华文化中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第二章少成】第二章“少成”则是教导儿童如何规划自己的行为和人生。
其中有诸如“戒骄、戒躁、戒盈、戒奢”等准则,教导儿童要谦虚谨慎,避免骄横和奢华的生活态度。
这一章节传承了中华民族注重节俭和谦逊的传统美德,培养了健康的为人处世观。
【第三章大成】第三章“大成”注重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一章节中的规范包括“爱人惜物、有诚心、重小节、义利忘”,鼓励儿童要善待他人,为社会尽责。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团结友爱,重视社会责任的优秀传统。
【第四章日用】第四章“日用”则是教育儿童生活起居的基本常识。
其中包括如“居有常、业无变”等教导了儿童要有规律和恒心的重要性。
这一章节传承了中华民族注重生活规律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第五章饮食】第五章“饮食”强调饮食的节制和健康。
其中包括“勿卧(过饱)”、“勿燥(过辣)”等规范,提醒儿童要适度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这一章节传承了中华民族重视饮食文化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传统价值观。
【第六章起居】第六章“起居”教导儿童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
其中包括“动静默、顿挫节”等规范,引导儿童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
这一章节传承了中华民族注重养生和持之以恒的传统观念。
通过对弟子规全文的介绍和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它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方面的重要作用。
弟子规教导儿童的礼仪、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规范,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价值观。
弟子规的核心思想是要培养儿童健康向上的人格和道德品质,使其成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有益的人才,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贡献力量。
弟子规全文赏析
弟子规全文赏析《弟子规》是古代中国儿童教育的经典读本,由清代朱熹所编。
全文共分为十八章,各章内容涵盖了儿童应具备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本文将对《弟子规》进行赏析,探讨其在培养儿童品行和价值观方面的意义。
第一章: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这一章以“孝弟”为开篇,强调孝顺父母和尊敬长辈的重要性。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石。
第二章:弟子规,孝悌亲,戴劳民,莫怨天。
本章进一步阐述了孝顺亲人的义务,扩展到了对待他人的善意付出。
让儿童明白,只有关爱和帮助他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第三章:弟子规,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
这一章从孝悌践行的角度出发,要求儿童在家庭外同样要谦虚、守规矩,并在与周围人交往时展现出真实、善良的本性。
第四章:孝有四德,弟有四行。
本章具体阐述了孝和弟的行为表现,包括孝顺父母、敬重兄长、友善朋友、团结同学等,以及遵守规章制度和守时守信的重要性。
第五章:其言虽简,其意可兴。
本章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哲理。
要求儿童在言谈举止中要谨言慎行,避免冒犯他人,同时也要在表达中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第六章:立志读书,以求有备。
本章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儿童的学习动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在积极进取的态度下,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知识。
第七章:如有闻见,未可轻言。
本章告诫儿童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和谣言。
要培养辨别真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心态,以避免对他人造成误导和伤害。
第八章:如委质疑,申必明。
本章要求儿童在遇到疑惑和困惑时,要积极寻求答案和解决方案,向长者或有经验的人咨询。
这培养了儿童主动学习和勇于探索问题的品质。
第九章:闻过则喜,闻誉则忧。
本章教导儿童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并从中吸取教训。
同时,也要保持谦虚和低调的心态,不因受到他人赞美而骄傲自满。
第十章:斯则般乐,孰云乐长。
本章强调了高尚的品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使儿童自身感到快乐和满足,也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规矩的作用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规矩的作用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规矩的作用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我们做家长的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但是我们忽略了什么呢?让步了什么呢?说到底,我们不重视的和我们让步的恰恰是孩子的规矩。
孩子在社会上成长,最终要步入社会,遵循社会的规矩,那么这个孩子从小是否讲规矩、懂规矩呢?我的孩子在出生前,我父亲就天天合不拢嘴,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做爷爷了,这是一个辈分的提升,是很重要的。
那两天,他笑得很灿烂,我从小到大很难看到我爸爸的笑脸,现在才知道,我爸爸原来会笑的。
有一次,我实在看不过他太高兴的样子,就跟他说:老爷子,您别高兴得太早。
老爷子说:为什么不高兴啊?我说:等您有了孙子,您可别以为您是爷爷;等您有了孙子,很可能您就是“孙子”,而孙子就是“爷爷”了。
后来的事实是,我小时候不能做的事情,我儿子都能做;我小时候做错的事情,我父亲当时都要教训我一顿,教训不听,还要弄两下,但现在是我儿子在做,我父亲就满脸堆笑,说:可爱啊,乖啊,这孩子怎么这么能干,这么聪明等。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现在家庭结构改变了,目前的独生子女有一亿多,一个孩子从小最起码有六个大人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
我们往往会注意孩子读书有没有超过别人?今天怎么考九十九分?为什么不考一百分?孩子的身体是不是好啊?各种营养有没有跟上?但是我们忽略的恰恰是孩子懂不懂规矩、守不守规矩,用一句大白话来讲,懂不懂礼貌,懂不懂怎么做人,懂不懂怎么待人接物。
孩子应该从小养成懂规矩、守规矩的良好习惯,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接触社会,进入社会,乃至为社会服务。
如果我们现在束手无策,或者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怎么办?那么,只有按照我们一贯的思路,按照我们人类的.共同经验:当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办法和一条更好的路径时,我们就要回过头去,回到先民的智慧当中去,回到我们的传统当中去,看看我们的先民留下了什么遗产给我们,看看我们的先民的那些智慧,今天是否依然能够继承。
学习《弟子规》的作用与意义
学习《弟⼦规》的作⽤与意义学习《弟⼦规》的作⽤与意义 引导语:当代社会,还有必要弘扬《弟⼦规》?学习弟⼦规有什么意义?我们通过下⽂的学习了解。
⼈⽣⼀世最难得的是有⼀个正确的⽣活⽬标,正确的⾏动⽅向,也就是良好的教育。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然。
教导⼉童,启蒙养正,实在是⼀件⾮常伟⼤的⼯作。
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个⼈的⼀⽣,⽽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乃⾄整个⼈类的命运前途。
真正贤明的⽗母和⽼师,应该懂得在孩⼦幼⼩⼼性⾮常纯洁的时候,给予最好的教育。
如果⼀味地纵容,宠爱或任其发展,是在害他。
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这可塑性最强,记忆⾏最好的年龄段,给他圣贤的经典,让他在幼⼩的成长阶段就培育出很多圣贤的智慧德能,那么,他未来的⼈⽣定会是幸福的⼈⽣,造福⼈民的⼈⽣。
中国传统⽂化历史悠久,博⼤精神有⽆穷宝藏。
《弟⼦规》集传统⽂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是圣贤学问的根基。
幼⼉的学习就是扎根教育。
⼈要有底⼦最好的底⼦⽆过于圣贤的'智慧经验,这是⼈⽴⾝处世的基础。
⼈⽣有没有重来⼀次的机会?没有。
⼈⽣需要智慧,需要谨慎的态度,去⾛好每⼀步。
有⼈说,我摸索了⼏⼗年的社会经验,只不过是《弟⼦规》的两句话⽽已。
(这⼈还算幸运,摸索对了,有些⼈,洗礼糊涂了⼀辈⼦,也没明⽩到底该怎样做⼈,所以古⼈说:朝闻道,⼣死可矣。
道,就是宇宙⼈⽣的真理。
)可见《弟⼦规》是我们处世的法宝,我们⼀定要珍惜。
学校落实《弟⼦规》的好处很多,现列举⼀些,谨为抛砖引⽟。
⼀、让同学们不要再过“忙(⼼*亡),盲(⽬*亡),茫(迷*茫)的⼈⽣,要赶快觉“悟(⼼*吾)”找到⼈的本⼼(爱⼼)——是⼀切智慧的源泉,也是⼀切快乐,幸福的根源。
⼆、帮助同学们管理好⾃⼰,⼒求做最好的⾃我。
只要读诵和落实《弟⼦规》定能帮助同学们树⽴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知道应该做⼀个什么样的⼈。
在⽇常⽣活中,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中明明⽩⽩,从⽽改掉以前的坏习⽓,养成良好的⽣活习惯,培养学⽣仁慈善良的⼼性,增强明辨是⾮善恶美丑的能⼒。
学习弟子规的作用
学习《弟子规》的时代意义当今社会,人们又受到所谓“西方文明”的影响,只知道享乐、竞争,彰显自我,致使有部分人渐渐失去了做人的道德底线,导致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
因此在党中央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做出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决定,以建设“和谐社会”。
这说明恢复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顾名思义,这本是规范教育儿童行为的启蒙读物。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是依据圣贤孔子的教诲、采用儒家《论语》思想而编写成的做人之生活规范,具体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仪和规范。
是教育人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也因此被人誉为“童蒙养正宝典”。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
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
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
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
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
纵观《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
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也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弟子规》对当代小学生的人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
大思想家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为人之本”。
至于具体如何做才能体现这种孝的精神,孔子没有展开详细的阐述。
而《弟子规》则以浅显具体的说理展开。
《弟子规》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因此则误解儒家所谓的孝敬父母就是一味地顺从,听任父母的呼唤与责骂,失去起码的判断能力和处事立场。
例行弟子规
例行弟子规弟子规的背景和意义弟子规的起源弟子规,又称《杨氏家训》,是中国古代的一本教育经典,起源于明朝末年。
它由明朝末年的杨时所著,是他对家庭教育的总结和规范。
弟子规的作用和意义弟子规以教导儿童为目的,旨在培养他们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它强调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友善待人、诚实守信等道德原则,对于塑造儿童的品格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弟子规的内容和要点孝敬父母1.孝顺父母是弟子规的核心要点之一。
规定孩子要尽孝敬父母的责任,包括尊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照顾父母的生活等。
尊重师长1.弟子规强调尊敬师长的重要性。
学生应该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不得对老师无礼或不敬。
友善待人1.弟子规要求学生友善待人,不得欺负他人或伤害他人的感情。
2.弟子规还规定了与同学相处的原则,如互相帮助、不结党等。
诚实守信1.弟子规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学生应该说真话,不撒谎,不欺骗他人。
2.弟子规还规定了保守秘密的原则,要求学生不泄露他人的秘密。
爱护财物1.弟子规要求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和他人的财物,不得损坏或盗窃他人的财物。
注意卫生1.弟子规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学生应该保持整洁,注意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等。
恭敬长辈1.弟子规规定学生要恭敬长辈,不得对长辈无礼或不敬。
弟子规的教育意义培养品德1.弟子规通过教导儿童正确的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
塑造责任感1.弟子规强调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等责任,通过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培养社会适应能力1.弟子规教导儿童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提升道德修养1.弟子规通过教育儿童正确的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提升道德修养,成为有道德素养的人。
弟子规的现实意义弘扬传统文化1.弟子规作为中国古代的一本教育经典,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社会和谐1.弟子规培养了孩子们的品德和行为规范,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减少矛盾和冲突。
三年级弟子规
三年级弟子规第一章:学习规矩在三年级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需要遵守一些规矩。
学校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遵守学校的规矩,如按时到校、听从老师的安排等。
在课堂上,我们要遵守课堂秩序,不打闹、不说话等。
同时,我们还要遵守社会的规矩,如礼貌待人、尊敬老师、帮助他人等。
只有遵守这些规矩,我们才能够和谐地生活和学习。
第二章:勤奋学习在三年级的学习中,我们要具备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够取得好成绩。
我们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我们还要主动拓展知识,多读书、多思考,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勤奋学习是我们在三年级的重要任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够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章:诚实守信在三年级的学习中,我们要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
诚实是一种美德,我们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夸大、不缩小。
我们要守信,遵守诺言,不说谎话、不做欺骗的事情。
只有诚实守信,我们才能够得到他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宽容他人的过失,不随意揭发别人的小错误,而是通过帮助他人来改正错误。
第四章:友爱关心在三年级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会友爱关心他人。
我们要关心同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我们要关心老师,尊重他们的工作,积极配合。
我们还要关心家人,尊敬父母,帮助他们分担家务。
友爱关心是一种美德,我们要用行动去诠释,并且传递给身边的人。
第五章:良好习惯在三年级的学习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要按时起床,按时吃饭,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我们要保持整洁,保持书包、课桌的整齐。
同时,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刷牙,保持身体的健康。
良好习惯是我们学习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第六章:文明礼仪在三年级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会文明礼仪。
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
我们要懂得感恩,对他人的帮助要表示感谢。
我们要尊敬老师、尊敬长辈,学会礼貌用语,不说粗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弟子规》是既《三字经》之后,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弟子规》告诉孩子们,按照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应该遵守哪些规矩,那么对于学习了众多知识与技能现代年轻人来说,懂得规矩的重要性在那里呢?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弟子规》为什么会引起许多现代人的重视?《弟子规》的作者是谁?成书于哪个年代?其中都有哪些严格的规定?又是什么原因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弟子规》呢?解读《弟子规》第一集规矩的作用“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弟子规》,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和《百家讲坛》讲过的《论语》也好,《庄子》也好,《老子》也好相比,《弟子规》都称不上是一个在庙堂当中供着的经典。
它不是,没有听说过科举考试要考《弟子规》的。
哪怕和《三字经》相比,它从历史悠久的角度也没得比。
《三字经》出现在南宋,到今天稍微随便地算一算,八九百年的历史。
而《弟子规》什么时候才出现的?清朝康熙年间,康熙之前没有这书,才多久啊?一算就算明白了。
两百来年的历史。
所以在动辄有上千来年历史的中国古籍当中啊!《弟子规》连小弟弟都排不上,怎么排的上呢?至于它的作者,他的名字我们知道叫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这个话一听大家都明白了,生卒年也不确定,我们只知道大体在什么时候出生的,大体在什么时候去世的,一般认为是公元1662年出生,公元1722年去世,换句话说活了60岁。
但是也有人说他活了83岁,离我们那么近的人居然能差23年,大家想想,说明当时就对他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
如果是个大人物我们翻开史书一看都知道,还不光是我知道你几月几号生的,我还知道你什么时辰呢?古人生辰八字很重要的,你看这位老人家李夫子离开我们这么近,但是对他的生卒年有23年的差距,他终其一生获得的最高学位-秀才,然后再没高中过,举人没考取过,进士更跟他没关系,更别说什么状元,榜眼、探花,跟他没关系。
主要的活动,大家知道一个秀才能干吗?教书啊!秀才不是举人,举人老爷有的时候是可以当官啊!进士当然当官。
秀才就只能当当孩子王,还教不了什么好书,当不了什么书院的三长。
这个一般当不了。
只能开个私塾。
为什么他写得出《弟子规》?他毕生研究《大学》《中庸》,就这位李夫子虽然学位不高,学历不高,但是有的时候好多科举不成功的人,恰恰学有所成。
那么这位李夫子就是个典型,科举道路上是个失败者,但是《大学》《中庸》的领域里面是一个很棒的学者。
他后来创办了一个学校,叫—敦复斋,起一个斋号讲学,讲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功到什么地步?很多人来听课,当然,他的课堂不可能是咱们今天这样的课堂,木板地或者水泥地,不是,它是泥地呀!所以他的学堂周围门口都是脚印,坑坑洼洼的。
来听课的人太多。
被人尊称为---李夫子!所以,我们如果称李毓秀先生是《弟子规》的作者,是清朝早期的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这一点是不会错的。
这个称号他是当得起的。
他根据传统对于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因为他始终是主要和孩子在接触,写成了一本书,叫《训蒙文》。
训者教训也,蒙者启蒙也,是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一个书。
当然这位老夫子,还有好多研究四书的,因为他研究《大学》《中庸》这样的著作,他还写诗,比如他留下的一部书叫《水仙百咏》,他大概特别喜欢水仙花,写了上百首的诗歌来歌咏水仙花,这些书啊!现在在全国藏在两个地方,一个地方,北京大学图书馆,还有一个地方,他的家乡山西省图书馆。
在他那么多的著作里面流传最广的那一部啊?——《训蒙文》。
《训蒙文》现在没人知道,你到马路上问,知道《训蒙文》吗?不知道。
既然李毓秀先生是《弟子规》的作者,又为什么说,在他留下的众多著作里,流传最广的是《训蒙文》呢?如果说《训蒙文》和《弟子规》是同一部书,那么《训蒙文》是怎样变成《弟子规》的呢?那么《训蒙文》怎么会后来叫了《弟子规》的呢?那是因为后来经过了另外一个人的修订,有另外一个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他把它改名叫《弟子规》。
从此开始在一些私塾里面被广泛采用逐步流行。
那么要说这个人是《弟子规》的大功臣,没有这个人就叫《训蒙文》,《训蒙文》这个名字好像不大流行,《弟子规》这个名字很流行啊!那么这是大功臣啊!有意思!大家现在到书店里面,去买《弟子规》,《弟子规》最近版本有几十种,我买到的就有十几种,我突然发现《弟子规》原著李毓秀,修订谁呢?居然这名字有两个,一个叫—贾有仁一个叫---贾存仁。
差一个字,差不多一般版本说这个《弟子规》是贾有仁校全的,还有一般版本说是贾存仁校全的,那个对那个错?按照我的意见,应该是贾存仁,这里面的考据是什么,就不用说了,太复杂。
应该是贾存仁先生校订的。
一部并不古老,作者和修订者又没有鼎鼎大名的这么一部《弟子规》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呢?这当然是由这本书本身决定,这部书全书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整部《弟子规》就是从《论语》的这句话开始的,接着孔夫子讲的。
核心思想四个字孝、悌、仁、爱、以三字一句,三字一句的押韵,韵语的方式形成,这一点我们都看明白了,肯定是学习三字经,这个没有什么好争的,《弟子规》是学习《三字经》采取了这个形式。
用了仅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的篇幅,这是对孩子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等方面的规范,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
《弟子规》文字非常明白,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基本的道德,基本的伦理,基本的规范,所以极有影响。
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
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的影响。
这样的一部书,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可以用来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懂规矩,守规矩这样一部非常好的传统教材。
我们怎么能不对我们的祖先抱有一种感恩之情,我们怎么能够不去好好的诵读呢?《弟子规》是两百多年前在私塾教育中对孩子们行为规范的一种要求,而现代教育与私塾完全不同,社会变了,教育制度变了,孩子们也变了,但是钱文忠教授为什么说《弟子规》是今天迫切需要用来教育孩子的好教材呢?“从哪里开始讲《弟子规》?我想从一个即近又远的一个故事来开始我们对《弟子规》的学习。
这个故事为什么说它近?因为它就发生在离我们很近的北京,为什么又说它远?因为从表面上看来啊!这个故事和《弟子规》不沾边,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呢?咱北京平谷区有一个派出所,叫金海湖派出所,这个派出所一般知道的人都不多,那里有一位警察学院毕业的一位优秀的派出所所长叫耿国艳,这位耿所长在平谷区这边当了二十多年警察,他特别关注辖区内青少年的案件,他特别关注。
所以他就觉得仅仅靠日常的这些公安管理是不够的,所以他就在业余时间主动地承担起给辖区的十几所中小学讲什么呢?讲法制课!讲了一段时间以后,耿所长突然发现;效果有吗?你不能说没有,效果大吗?你还真不能说大!有一天晚上值班的时候这个耿所长也不知道从哪里顺手就扽了一本古书来!打开一看突然发现,自己在上法制课的时候,要对孩子进行法制道德规矩教育的时候,自己绞尽脑汁想总结出来的话这部书里都有。
这部书我们大家都知道恰巧就是《弟子规》,从此以后耿所长就开始尝试着讲《弟子规》,这一讲啊!讲出事儿来了!不得了,为什么不得了?每次听课少则六百八百人,多则一千两千人,在学校的操场上听一位派出所所长来讲《弟子规》,耿所长发现很多家长也陪着孩子静静地坐在下面听他讲《弟子规》,讲了一段时间以后,终于有一天,当他随口吟诵一两句《弟子规》的时候,发现全场有几百个孩子跟着他朗诵,耿所长从此意识到,也许应对这些因为不懂规矩而造成的由小到大的犯错,犯罪违法行为,解决这个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从小让孩子有一种守规矩、守规范、懂道理这么一种习惯。
他就越来越有意识地在这辖区之内的法制课,这种道德规范课用《弟子规》做教材,不久他发现;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众所周知一个社会如果道德水平高,行为规范好,这个社会的矛盾和犯罪就会减少,生活就会更加和谐,当金海湖派出所的耿所长开始用《弟子规》对辖区内的居民和孩子们进行道德教育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这些意想不到的效果都是什么呢?“我们在这里举两个例子,一个例子在他的辖区金海湖派出所底下有一个村庄叫中心村,中心村里面有两位街坊,闹矛盾,而且这个矛盾啊历史悠久,闹了很多年,就两个街坊为了一些小事,平均每年要大打出手七到八次,打得鸡飞狗跳,就差不多每个月打一次吧!历经调节、历经处罚,拿他们没办法,各有各的理,我有我的理,你侵犯了我,那边有他的理,你侵犯了我,耿所长当然也去调节过,没有效果,有一次耿所长又去调解,调解到最后,他发现也很难办,也说不通,耿所长因为对《弟子规》很熟悉吗?就随口说了这么四句: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
什么意思?但凡是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要相互关爱,为什么呢?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大地上,何必为了一点小事彼此反目成仇呢?他没想到,就这十二个字,四句《弟子规》彻底解决了他辖区之内经常引发治安性事件的一对老大难街坊不能解决的问题。
从今往后这对街坊成了模范街坊,相互关爱,再也没有打过架,再也没有闹到派出所来。
这是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有一次耿所长到学校照例讲《弟子规》,讲完《弟子规》他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孩子们,你们知不知道一个人去世以后他的骨头我一眼就能看出哪个骨头是男的,哪个骨头是女的。
孩子们当然很惊讶啊!这怎么能看出来?他说我告诉大家,白颜色的是男的,灰颜色;比较暗淡的是做了妈妈的女性的。
为什么?因为妈妈把自己的营养从哺乳期开始,怀孕开始给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妈妈的骨头是比较灰淡的。
讲完以后他回到派出所过了一两天,突然收到了一封信,这个学校里边有一个娇宠无比的女孩,写了封信给耿叔叔。
所长叔叔,这封信怎么说的呢?说,所长叔叔,我听到了您讲的《弟子规》对我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什么影响呢?她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对妈妈说话的时候都是;你,妈妈你给我倒杯水,妈妈你给我点零花钱,妈妈你去给我买张游戏卡,我听完您讲课回去,我突然发现,我用“您”来称呼妈妈了。
我再也没有用命令的语气去跟妈妈说话,我突然觉得应该用一种商量的语气一种请求的语气去和自己母亲说话,因为您讲的《弟子规》讲到了怎么对父母感动了我。
这个女孩子在后来是这个学校非常优秀的学生。
我举这么一个例子,讲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想告诉大家什么?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情,我们要不要读《弟子规》?什么我都不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