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朗读的韵律节奏,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

2.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诗中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2.品味诗歌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把握词人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辛弃疾是将军中最会写诗的,“醉里挑灯看剑”是他的兵营梦想;他也是诗人中最会打仗的,23岁时就曾带领50人杀入数万敌军军营,生擒叛徒。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抗金名将一一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感受这位英雄诗人的风米。

二、读“怀古”,明词意1解题,知背景“南乡子”: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题目“京口”:即现在的镇江“怀古”: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

链接: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写下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读准读出节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黎(dδumo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3.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意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然而,却沦陷金人之手。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就像长江的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4.读出层次,明内容结构眼前景(景)、古人事(事)、心中情(情)三、读“怀古”,品词析情(一)词人“怀古”想到了什么1.词人为何登上京口北固亭?“望神州”一一记挂失地2、词人登楼望见了什么?“满眼风光”一一词人登临高处,可北望中原。

(完整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完整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接受课文的艺术感染,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领悟本课的主旨,学习词作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3.引导学生与“苏词”作对比,辨析两首词的异同。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体会词作是有感而发的产物。

(三)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作与时代、国家背景及个人遭遇的密切联系,接受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重点:知人论世,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三、教学策略分析1.教学方法: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探究作者内心情感;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展开讨论,体会典故及借古讽今的写法对作者情感表达的作用2.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赏析过宋词中豪放一派苏轼的词风,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宋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让我走近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来看看同为豪放派,他的词风和苏轼有什么不同?(二)识人知境自由说说对辛弃疾的了解和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2.背景:辛弃疾身处南宋偏安的时代。

当朝主和,只思自保,不积极抗争,收复国土已渺无希望。

辛是主战派,一生积极从事抗金事业,但无法施展抱负。

京口,今江苏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宋开禧元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词。

(三)品词析情【一读音韵】1.释题“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标题点明作词缘由。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

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怀念古代英雄,抒发自己报国之志的情感。

整首诗意境高远,寓意深刻,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感。

本诗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本诗,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英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典诗词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同时,由于学生对古代历史知识的了解有限,对诗文中提到的古代英雄人物可能存在认识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本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的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文内容的解读,诗歌手法的分析,诗歌意境的体验。

2.教学难点:诗文中古代历史知识的把握,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朗读、讨论中感受诗文的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相关的图片、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古代英雄为线索,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手法,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体验诗文的意境美。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案标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学习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特点。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课文材料。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京口北固亭的图片,并简要介绍北固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北固亭的了解和感受。

理解诗意:1. 分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课文材料给学生,并阅读诗歌的内容。

2. 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3. 引导学生讨论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宋代文学特点:1. 介绍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如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写实和细腻描写等。

2. 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中体现的宋代文学特点,并与其他宋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音乐或背景音效,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分组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诗歌,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北固亭的情感和思考。

总结:1. 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学生对宋代文学特点的理解和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欣赏能力。

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宋代文学研究,让他们选择其他宋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增加他们对北固亭和宋代文化的了解。

九下语文第24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高效教学设计

九下语文第24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高效教学设计

九下语文第24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高效教学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两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弱的朝代。

失去三分之一国土的南宋统治者更是苟且偷安,无意收复中原。

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的爱国志士,竭忠尽智的岳飞,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

今天,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重温词人的爱国情怀。

【学习目标】1、背诵全词,理解内容。

2、学习词作中常见的即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3、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感。

【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背景链接】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读音停顿】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整体把握】简要概括这首词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片即景抒情(触景生情),抒发“千古兴亡”的感慨。

下片怀古,表达对孙权的怀念与倾慕。

【合作探究】1、赏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明确:运用设问和倒装,言外之意是中原已非我有了!触景生情,悲愤不已,于是站在北固楼上,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杨慎以登京口北固亭为背景,表达了他对时事变迁的思考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之情。

以下是700字怀教案的全文赏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南乡子登京口,峥嵘古城,瞻望青山绿水,心中豪情倍增。

北固亭,历经沧桑,屹立千年的固守,是烽火之地,更是羲皇精神的象征。

望山有愧,感慨无尽。

江山如画,曾经的辉煌才子,如今却只能在遗迹中,寻找往日的风华。

望水有思,湖光山色,宛如江南的仙境。

然而,河长河宽,水态依旧。

穿越时空的奇迹,只有在文人墨客的笔尖上。

教案无言,千古犹在。

儒门学派,千百年来,流传至今。

孔子天下第一人,论语四书,谈天论地,教化千万人。

三绝书圣,东坡还郎,韬光养晦,吾尊虚心,提倡文化,撰《少年文化》,寄托教化之志。

天行健,雷电轰,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江河之畔,飘渺悲凉,谁来追寻,谁来除乱?杨慎思考,心事关天,埋头沉思,静观社会风波,挙杯固守。

江山不弃,德才兼备,华夏薪火代代传。

国家之兴,需要英才的时代。

如何培养一代文化人,让他们追求真理,探寻智慧?教案作者杨慎思虑其事,寓教于文,让广大读者都受益良多。

诗人即墨,波澜壮阔。

好美景,好江山,诗人的情谊,写在纸上。

他坚守那份文化的希望,冷眼旁观这世事变迁。

无关痛痒的事,不过让他扼腕叹息。

走遍京口,心中悲欢。

教案才是当年的见证者,是北京历史的真实痕迹。

怀教案的江山之思,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北固亭众多名流曾临其上,南乡子已然成为名人后辈的楷模。

看他挥毫泼墨,亦或思索漫长时光,都不禁让人生出敬意。

浩浩荡荡,伟大的中国文化怎能与俗世沦丧?怀教案,怀万千师德,怀千百百年的优秀传统。

教案无愧,千古犹在。

仿佛指引着茫茫众生,追寻着真理和智慧的方向。

杨慎以豪情壮志,凭借千年的传统,提出自己的思考。

教化之益,人类之幸,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一个文化人的支持和付出。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表达着对教育事业的思考与忧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统治者的不作为引起无数仁人志士的愤慨和不满。

陆游是,李清照是,豪放派辛弃疾同样是投笔从戎,渴望能为国报效,却又同样报国无门,化满腔的热血于字里行间——《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新授1.作者及背景简介2.读一读:a自读b听读3.说一说:词中内容大意4.品诗中“三问”一问:“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问江山——悲)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四周一片美好的风光了!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问兴亡——叹)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

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思绪万千。

(问英雄——赞)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唯曹操与刘备耳!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5.再读,想一想(一)作者在北固楼上看到了什么?(二)作者在北固楼上想到了什么?6.品一品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

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

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

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也就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的很多首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三、总结今天,读罢辛弃疾的这首南乡子,我想你一定对辛弃疾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一定读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

没错,是爱国情怀。

正是因为爱国这份浓浓的情愫贯穿整个宋词,所以宋词才会在中国文学上熠熠生辉。

让我们记住宋词记住爱国,永远爱国!。

九年级下册《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九年级下册《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2. 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 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教学设计:一、预习复习1.导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天,课前,我们来复习一下问答句这种语言形式。

这儿有三组你熟悉的问答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组问答句从问答的关系上看有什么不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分辨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直问直答,有问喻答,自问无答。

过渡: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中也有几个问句,它就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回忆作者的相关知识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朝代)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别号,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为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南宋、幼安、稼轩、豪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介绍写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二、问题导学1、朗读此词听名家朗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2、对照注释,翻译此词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 / 4坐断:占领,占据。

曹刘:曹操和刘备。

3.读准节奏领悟感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翻译】全词以三问、三答构成,问答贯穿全文。

1.词作思路是什么?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新知讲解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2.思考:一问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明确:何处望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注意:“神州”指“中原”或“中原大地。

开头这两句是倒装句,即“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背景:当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江北已被金兵占领,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思考: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是更进一步的质疑。

自然引出后面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已不在,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往事悠悠,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正如这长流不息的江水!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不胜感慨,充满无尽忧伤。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重点句子翻译讨论交流带疑阅读,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思路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翻译重点句子引导思考,激发兴趣熟读课文理清思路板书归纳2 / 4小典故《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教學設計作者:朝陽縣羊山實驗中學李樹銳教學目標:1、了解辛棄疾の有關文學常識,積累名句。

2、反複誦讀,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3、品味作者の思想感情,培養愛國之志。

教學重點:目標1.教學難點:目標2.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一、釋題導入:“南鄉子”是詞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題目。

京口,今江蘇鎮江。

北固亭,在鎮江城北北固山上。

晉蔡謨築樓山上,名北固樓,亦稱北固樓。

有懷,有所懷念。

標題點明作詞緣由,簡潔。

二、整體感知:1、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曆城人,其詞抒寫力圖恢複國家統一の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の悲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の作品。

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軾並稱為“蘇辛”。

有《稼軒長短句》。

存詞六百多首。

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2、選自《稼軒長短句》。

本詞作於宋開禧元年(1205),當時作者在鎮江知府任上。

鎮江,在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の第二道防線。

每當他登臨京口北固亭時,總是觸景生情,感慨萬千。

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の。

3、學習生字:萬兜鍪..(dōu móu)4、教師範讀,指導朗讀。

三、細讀品味:1、“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倒裝句,望神州何處,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開篇這突如其來の呵天一問,真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2、“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運用設問,自問自答。

這問句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の江水依舊滾滾東流。

上片寫景,以問起句,以答結句,使人觸景生情,不勝感慨。

3、“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戰未休”含義深刻,借孫權諷刺南宋王朝。

孫權雄踞東南,征戰不休,從未向誰低頭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諷刺之意溢於言表,卻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2.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力,理解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边感受作者情感边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力,理解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教学难点情感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英,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

雄,胆力过人谓之雄。

人之出类拔萃者被称之为英雄。

(PPT1)二、诵读1)齐诵全词2)学生揣摩自读采用问答的方式3)学生表演诵读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解析全词1)《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题目解析有怀:有感触阅读上阙2)考虑词人从登楼到怀古中间有什么过程?“望”—“出亡在外,望其远也”辛弃疾出生在北方,出生之时,北方已经被金兵侵占,他亲眼所见汉人在金人的铁蹄下所受的痛苦和屈辱,成年后,他由北方来到南方,那么,这里出亡在外的人是辛弃疾。

“神州”即家乡的意思。

“望”字在诵读时要沉重、悲伤、缓慢3)词人此时不能望到神州,那他能望到什么呢?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和北固楼周围所见的景。

用“满眼”来修饰风光,足见景物多。

4)词人见到如此景色,有何感慨?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自古以来,历史上朝代兴盛与衰亡的事情又有多少呢?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在这句的后面加上一个感叹词一一哎5)“悠悠”除了叹息之外还与什么有关?不断东流的长江水,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对朝代更迭的无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更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有种凄凉之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词人站在长江边上还会想到英雄。

阅读下阕6)阅读下阕,找出词中有哪几位英雄?主要是谁?曹刘孙7)哪个字能显示出孙权的英雄气概?坐断东南战未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南唐文学的特点和南乡子的创作风格;
2.阅读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理解诗人的感慨和情感;
3.能够通过分析诗句解释诗歌内在含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类似的文学作品。

教学重点
1.理解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的情感和意境;
2.分析诗句,掌握诗歌的构思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1.掌握诗歌中的辞格和意境;
2.理解南乡子创作背后的文化背景。

教学方法
1.授课法;
2.分组讨论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南唐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课堂讲解(20分钟)
1.讲述南乡子的创作生涯和文学成就;
2.解读诗歌《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分析诗句中的辞格和意象;
4.介绍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

分组讨论(15分钟)
分组让学生选择自己心仪的一首诗或者歌曲,结合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运用课堂讲解中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课堂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选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展示。

课堂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醒学生多读书,多听音乐,丰富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总结
通过学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学生可以对南唐文学和南乡子的创作生涯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听音乐,丰富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体验文学之美。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初中语文课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初中语文课教案

课程名称:《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赏析年级:初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作品及其历史背景。

掌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文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深层次意义。

教材准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文本。

板书或电子白板。

PPT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通过提问或展示辛弃疾的图片,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

第二步:了解作品(15分钟)介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和背景。

简要介绍本节课要赏析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要情节。

第三步:阅读和分析文本(30分钟)分段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解释古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意义,包括作者传达的思想和教训。

第四步:课文赏析(20分钟)讨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历史背景和情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境。

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疑惑。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题和文学价值,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以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文诗歌朗诵比赛,以展示他们的文学才华。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辛弃疾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历史背景,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和文学技巧,并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课时安排本课为九年级下册文学欣赏课,预计用时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南唐诗人陆游的生平及其作品。

2.理解《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形势与背景。

3.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解读,领悟文学表达情感与思想。

2.难点:古文选段,理解唐代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尝试猜想、了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及诗歌欣赏等方式,唤起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本堂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学习(20分钟)1.阅读原文《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分组将该诗分成三段,每段选择一名学生作为朗诵者,其余组员听取,整体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思想表达。

3.教师讲解唐代的时代背景与诗歌背景,让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诗歌的情感表达。

思考(15分钟)1.请学生回忆南唐的历史背景,阐述唐代背景对南唐的影响。

2.请学生对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思考唐代文化和南唐文化的异同,给予个人的评述。

输出(20分钟)1.学生个人白银卡片折句式写一组对联,表达你内心对唐代文化和南唐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2.学生朗读自己的对联,并让别的同学评价,鼓励他们尽可能地认真听,并用词恰当的形容,体验表达和接受评价的乐趣。

作业(5分钟)请学生以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读后感,对于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个人的理解和评价。

总结1.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朗诵诗歌,感受到文学之美。

2.定期安排古文阅读,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

3.思考题与输出环节,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理清思路,分享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发掘出自己的潜能。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辛弃疾【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为人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特征。

2.品味关键词句所传达的特殊情感和意味。

【教学难点】1.感受词中蕴含的悲凉慷慨之气。

2.学习怀古伤(讽)今、用典等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解题:这是一首宋词,“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提问:考虑一下题目应该怎样断句?有怀/京口北固亭/预设:登追问:为什么这样断句?预设:“京口北固亭”是地名,“登”,是登上,登临,“有怀”是感想。

点拨:“京口”是今天的江苏镇江,在长江南岸;京口有一座北固山,北固山上建有北固亭;“怀”是“怀古”,即凭吊古代的历史或是缅怀古代的英雄人物,题目的意思是登上北固山上的北固亭,缅怀追思古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二、诵读:诵读要求:注意字音和节奏,不明白的字、词、句画下来,举手示意。

学生提问:“兜鍪”是什么?预设:“兜鍪”是头盔,这里指士兵。

“万兜鍪”指成千上万的士兵。

追问:“年少万兜鍪”是什么意思?注意这个句子缺少主语和谓语,谁“年少”怎么样“万兜鍪”?(注意诗歌语言的跳跃性,用自己的理解加上想象将意思补充完整。

)预设: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

学生提问:“坐断”是什么意思?点拨:东南是东南地区,东南一带,孙权怎么样东南地区。

点拨:“坐断”:“雄霸”、“占据”、“割据”。

此句的意思是孙权雄霸东南地区,他一生的征战从未停止。

.三、作者:提问:关于辛弃疾知道哪些信息?预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是豪放派代表词人。

教师补充信息: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概括辛弃疾:将军+英雄+词人。

诗歌鉴赏有一条重要规律:知人论世,就是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南宋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宋金南北对峙。

宋朝北方的强大的邻居女真人,经常南下劫掠宋朝的边境和百姓,在靖康年间把宋朝的皇帝和许多大臣都掳走了,北宋灭亡,剩下的皇族和大臣向南逃,渡过长江,在长江以南的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南宋朝廷,宋金达成和议,以淮水为界,南北对峙,但是北方土地和北方的百姓沦入金人之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2. 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 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教学设计:一、预习复习1. 导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天,课前,我们来复习一下问答句这种语言形式。

这儿有三组你熟悉的问答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组问答句从问答的关系上看有什么不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分辨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直问直答,有问喻答,自问无答。

过渡: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中也有几个问句,它就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回忆作者的相关知识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朝代)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别号,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为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南宋、幼安、稼轩、豪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介绍写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二、问题导学1、朗读此词听名家朗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2、对照注释,翻译此词⑴南乡子:词牌名。

⑴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⑴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⑴北固楼:即北固亭。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本单元主要围绕治国理政,军事战争展开,既有先秦的叙事散文,也有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既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又可以让学生感受仁人志士身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本词是辛弃疾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所作。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曲的有关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朗读诗歌,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把握诗歌大意。

3.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吟唱体会爱国情怀。

学习难点:体会情景交融和借古讽今两种抒情手法。

四、说学情在以往诗词教学中,学生们已经了解宋词的特点,并且已经学习了几首辛弃疾的词。

学生们能够初步辨别词中的写景、叙事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近年中考,词的考察已由原来简单的默写填空,增加对诗词理解甚至赏析能力的考察。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诗歌时,结合课标,要深入文本教学,加深学生的词的内容理解以及主旨的把握,写作特点的分析,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主要采用讲读法、讨论法,辅以一些激励策略,启发鼓励学生。

讲读法:就是我负责降低篇幅带来的难度,学生配合学习,可能讲得稍微多一点。

讨论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一方面针对某一问题展开对话,另一方面布置任务相互监督完成。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优生掌握,帮差生熟读课文。

)2、学法: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建立帮带小组,实行小组讨论等方法。

【2019年部级优课教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新疆)

【2019年部级优课教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新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备课时间2019年2月16日个人备案集备复备本课在教材及中考中的地位本课为新选入部编版九下语文教科书中的讲读篇目,2018年的《中考说明》中未列入,中考试卷从未考过此篇。

但是作为词、又是辛弃疾的名篇,在教材中还是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能力目标:反复诵读,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力,理解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重难点的突破方式及强化手段教学重点: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作用。

采用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读音频,对重点进行强调,难点进行铺设突破。

新课引入(创设情境)(以臧克家在济南的辛稼轩纪念馆撰的对联导入)“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

”教学过程一、自读自学(过程计分4次)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本首词;读准字音,划分节奏;2、挑战自我,完成自学任务:(1)我要介绍本词的作者(2)本首词的写作背景3、教师听写生字(循环计分1次)二、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展示)三、朗读训练(过程计分次)1、学生小组内朗读展示;2、欣赏名家朗读;3、学生个人先练读准备,全班齐读。

四、品词析情(过程计分次)1、学习本首词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

全词以三问、三答构成,问答贯穿全文。

请找一找原句。

2、一问:“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思考:这首词中开头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问江山,何处望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3、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思考: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4、学习下阙,思考问题:(此处为教学重点,学生背诵)(谁?)年少(统领)万兜鍪,(谁?)坐断东南(和谁?)战未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

有怀,有所怀念。

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整体感知: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

存词六百多首。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选自《稼轩长短句》。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生字:
万兜鍪(dōu móu)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

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四、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

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

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

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

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

二是层次极为分明。

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2019年1月1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