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同步练习(语文版必修三)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同步练习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随堂练习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弦(xuán)武骑(qí)焚膏继晷(guī)不孚众望(fú)B.形胜(shèng)宫阙(què)坚如磐石(pán)引吭高歌(háng)C.郁塞(sè)风骚(sāo)同仇敌忾(kài)螳臂当车(dāng)D.酒酣(hān)谪居(zhé)偃旗息鼓(yǎn)崭露头角(lù)解析:A项中的“弦”应读“xián”。
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推开门)B.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江水非常清澈)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本来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论诗》中指文采)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指非常恭敬地去执行)解析:D项,“躬行”指亲身实行。
“躬”是“自身、亲自”的意思,并非“恭敬”。
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空缺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①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③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④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A.①,②。
③,④。
B.①!②?③。
④?C.①。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武骑千群谁敢渡”与“草生宫阙何萧萧”之后分别用问号和叹号。
加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
答案:C4.下列一组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C.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D.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A、B、C三项中都有用典故之处。
明代诗文的发展历程
明代诗文的发展历程《明代诗文的发展历程》一、初期:高启与明初诗歌风貌原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衍生注释:“瘗(yì)黄金”:指秦始皇在金陵埋下黄金以镇王气。
“黄旗入洛”:三国时吴主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气,于是带五千人入洛阳,结果失败。
这里表示福运衰败。
“铁锁横江”:晋伐吴时,吴人用铁链横于江面阻挡晋军船舰,却未能成功。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以登雨花台眺望长江的所见所感为主题,既有对金陵江山形胜的描绘和历史兴衰的感慨,又包含了对新的统一王朝的歌颂。
情感十分复杂,既有对昔日山河动荡、朝代兴替的深沉喟叹,也有对当下太平的欣慰。
表现手法上,写景气势恢宏,以“大江”“钟山”的雄奇来烘托金陵的壮美。
在叙事抒情方面,于历史事件的回顾中自然流出感慨,例如陈述三国六朝的兴亡,最后递进到对明王朝的兴起和四海一家的描写。
作者介绍:高启,他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
他性格孤高耿介,才华横溢。
元末时隐居吴淞江畔,入明后曾被朱元璋召修《元史》,任翰林院编修。
但后来因所作诗文被朱元璋猜忌,最终被腰斩,他的诗雄健奔放又清新超拔,在明诗的发展历程中有重要地位。
运用片段:1. 在一堂历史课上,老师讲到明初的大一统局面,说道:“大家看啊,就像高启诗中所说‘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明朝的建立统一了很多地区,结束了之前的战乱割据,这在当时真的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变革啊。
”2. 在江南的一次旅行当中,到达南京的游客站在雨花台上望着眼前的长江,脑海里浮现出高启的诗句:“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语文版第三册教案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 语文版第三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金陵历史文化背景及雨花台的意义;
2.通过学生图文并茂的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品析课文,使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介绍金陵历史文化背景及雨花台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展示、朗读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及配图;
•课件及投影仪;
•展示板;
•PPT等课堂展示工具;
•书法作品等学生展示作品。
四、教学过程
1. 教师引入课文
通过介绍金陵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雨花台所代表的意义,引导学生对本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生展示
为了增加本课程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些课堂展示。
比如:
•学生可以展示一些金陵的热门旅游景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金陵的地理、人文等背景。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书法作品或者文学作品,来展示他们对金陵文化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首先,通过师生两人阅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其次,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含义;
•最后,通过讲解重点词汇和语法,加深学生对掌握语言表达的理解。
4. 品析课文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文水平,老师可以适当展开相关的探讨,如:
•如何理解登高望远的精神,以及它对我们的意义;
•如何理解。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登快阁》同步练习(语文版必修3)
语文版《登快阁》随堂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晶环人面糊盆,才沾黏(nián)便滚B.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jiāo)没话说C.文章糊了盛钱囤(dùn),门庭改做迷魂阵D.高启是明代著名诗人,他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fú)藻集》等。
2、下列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安装唉声叹气轻烟老树寒鸭B.粗犷甘拜下风更那堪竹蓠茅舍C.竣工蛛丝马迹急罚盏夜阑多灯灭D.修葺金榜题名镜中衰鬓已先班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龙蛇:指墓碑上的文字 / 苒苒物华休物华:美丽的景物B.蛩吟罢一觉才宁贴蛩:指蟋蟀 / 可堪回首可堪:可以值得C.透内阁香风阵阵内阁:闺阁/ 人问我顽童记者记者:新闻媒体采访新闻和写通讯的专职人员D.万里归船弄长笛归船:归家的船 / 李杜诗篇万口传李杜:李商隐和杜牧4、下列元曲知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种,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B.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文体,它也具有独特的魅力,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的缘故。
C.元曲分为杂剧、散曲,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 , 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D.正宫•醉太平•刺世分别叫宫调、曲调、曲题。
5、指出下列作家作品集命名不同类的一项A.《瓯北诗钞》B.《高青丘集》C.《山谷集》D.《临川先生文集》6、对下列各句画横线处所运用的修辞格,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水晶环人面糊盆(比喻)红杏枝头春意闹(通感)B.争辜负了锦堂风月(借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对偶)C.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列锦)两山排闼送青来(夸张)D.自别后遥山隐隐(叠词)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反问)7、下面对作者、作品、名句、朝代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马致远——《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元朝B.王实甫——《西厢记》——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朝C.高启——《登快阁》——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宋代D.林则徐——《病梅馆记》——我劝天公重抖擞——清代8、古代诗词中很多名句都是化用前人诗文中的语汇和意象而来的,下面没有这种现象的一句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B.雨花红半堕,烟树碧相依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早岁哪知世事坚,中原北望气如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2.5杜甫诗三首附答案新441
《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附答案)阅读杜甫的《登高》,完成1、2题。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炼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
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
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
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
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2.“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老杜以诗酒为生涯,写过许多与酒有关的词句,请指出下列与其不同类的一项()A.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B.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3、4题。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鹏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
“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指开创基业。
“济”指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
“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
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
“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古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翻译赏析
古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翻译赏析《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高启。
其古诗全文如下: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前言】《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明初诗人高启的作品。
这首诗是一支祖国统一的赞歌。
当作者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长江滚滚东去的时候,不禁触景生情,吊古思今,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向往。
【注释】⑴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⑵雨花ORg台:在南京市南聚宝山上。
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落花如雨,故名,这里地势高,可俯瞰长江,远眺钟山。
⑶“山势”一句:这句说,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⑷钟山:即紫金山。
⑸“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语。
这里形容只有钟山的走向是由东向西,好像欲与江流抗衡⑹“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
瘗(yì),埋藏。
佳气,山川灵秀的美好气象。
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
王,通“旺”。
⑺郁塞:忧郁窒塞。
⑻城南台:即雨花台。
⑼坐觉:自然而觉。
坐,自,自然。
⑽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
⑾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
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
⑿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
⒀三国:魏、蜀、吴,这里仅指吴。
⒁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金陵,史称六朝。
高中课文目录(必修)
人教版
一
沁园春长沙
雨巷
大堰河
再别康桥
兰亭集序
赤壁赋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游褒禅山记
记念刘和珍君
小狗包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金岳霖先生
短新闻两篇
包身工
寻找时传祥
飞向太空的航程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张衡传
李贺小传
表达交流
梳理探究
名著导读
望海潮
雨霖铃
赤壁怀古
水龙吟
京口北固亭怀古
醉花阴
声声慢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五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边城
哦,香雪
《归去来兮辞》并序
滕王阁序
逍遥游
陈情表
咬文嚼字
孟浩然
说“木叶”
谈中国诗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为生物的社会
苏教版
一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活动体验)
祝福
边城
◎总借俊眼传出来
林黛玉进贾府
三、缺失
四、
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文本研习)
◎经世济民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英名与事业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黄花岗烈士事略
我有一个梦想
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问题探讨)
◎灵魂的对白
雷雨
◎美与丑的看台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人性在复苏
辛德勒名单(节选)
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
16、﹡风赋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引言金陵,古称,意为“金色的陵墓”。
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雨花台,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景点,是纪念太平天国起义和辉煌战斗的一座纪念碑式建筑。
站在雨花台,远眺大江美景,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登临雨花台雨花台位于南京市郊区,与大江相邻,被称为“金陵一绝”。
登临雨花台可以一览江城秀美的风光。
我曾登临雨花台,以观望大江。
一到雨花台,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举目望大江站在雨花台的巅峰,仰望苍穹,放眼望去,大江如练,绵延千里。
江面波澜不惊,宛如一面镜子。
远处山峦环绕,与大江相映成趣。
大江,也称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和文化。
大江蜿蜒曲折,水势湍急,是中国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
江面上,时而有渔船划过,时而有游船行驶,给这幅画卷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历史沧桑感慨登临雨花台,远望大江,不禁使人感慨万千。
大江赋予了金陵丰厚的历史沉淀,也见证了金陵的发展和变迁。
在远古的时代,大江流经这片土地,孕育了古代文明的发展。
如今的金陵,建筑林立,繁华热闹,但曾经的往事仍然在这里回荡。
站在雨花台上,我仿佛穿越回历史的长河,感受到了先辈们的苦难和智慧。
自然风光动人心弦大江以其广阔壮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站在雨花台上,不仅可以一览江城的风景,更能感受到大江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每逢春季,江岸的樱花绽放,花海一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站在雨花台上,俯瞰樱花林,粉色的海洋将大江的岸边装点得如诗如画。
水天相接的景象给人一种宽广无垠的感觉,大江的声音笼罩着整个雨花台。
远处的山峦,依稀可见,宛如云雾缭绕。
这幅自然画卷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身临其境。
登金陵雨花台的意义金陵雨花台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
登临雨花台,望大江,对于人们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登高望远,使人们眼界开阔,心胸豁达。
站在雨花台上,可以俯瞰整个南京城,更能欣赏到大江带来的壮丽景色,这种视野的开阔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优秀教案]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优秀教案]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表现了诗人由王朝更迭现象而产生的历史兴亡之思、人世沧桑之叹和人生迷惘之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优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教案一、概述与介绍1、学习内容概述:《诗六首》为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八课,其中包括了六首宋、明、清时期的诗,《书愤》为本课第三首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为第四首诗,本节课将完成这两首诗的学习。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的挚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诗意理解难度不大,重点在于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2、学生分析:学生为东北育才学校高一年级英语特长班的学生,语文素养较好,能够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概念,初步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对宋代及清末历史有简单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文本理解作者情感。
2、运用朗读的方法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品析诗句。
4、能够背诵《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想象,运用比较的方法品味语言。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先贤对国家的挚爱和对理想的执着。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2、初读《书愤》解决字面意义,质疑提问3、听读听配乐朗诵录音,体会朗诵者所传达的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学生分组互相朗读,体会与所听朗诵是否一致?学生讨论,朗读,教师点拨。
4、品读选择你最欣赏的诗句来鉴赏分析,注意运用想象拓展、语句替换、相关比较等方法。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5、齐读6、教师范读,指导朗诵。
7、背诵8、引入《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简介写作背景9、引导学生体会诗意10、比较这两首诗。
11、总结四、教学后记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教学目标的确定这似乎是不是问题的问题,表面上看,教学内容就是这两首诗。
当然我们也都知道,实际上关于这两首诗可讲的内容非常丰富。
在过去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只能以来参考书和教师个人的学识。
《滕王阁序》同步练习1(语文版必修3).doc
《滕王阁序》二、能力训练、检测1.下列红色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翼轸(zhen)膠(can)辭睇眄(mi an)捧袂(mei)B.瓯Gu)越潦(liao)水簪(zhan)笏桑梓(zi)C.台隍(huang)舸(或)舰帝阍(hUn)叨(dao)陪D.懿(yi)范彭蠡⑴)虢(guo)州遗(tuan)飞2.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物华天宝钟明鼎食老当益壮高山流水B.人杰地灵鱼舟唱晚穷且益坚清云之志C.千里逢迎天高地迥桑榆非晚白首之心D.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一介书生俊采星弛3.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③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A.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不同。
B.①何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何的“矣”字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不同。
D.①何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何的“矣”字相同。
4.下列各组红色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国灭亡之故事B.都督阎公之雅望/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胜饯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谏太宗十思疏》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南三大名楼是指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唐四杰是指 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 ;王勃,字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__ 》文集存世。
6.默写填空:©- 烟光凝而暮山紫。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语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4.14《滕王阁序》同步练习语文版必修3
4.14 滕王阁序每课一练(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翼轸.(zhěn)骖.(cān)睇眄.(miǎn) 捧袂.(mèi)B.瓯.越(ōu) 潦.水(liáo)簪.笏(zān) 桑梓.(zǐ)C.台隍.(huáng) 舸.舰(gě)帝阍.(hūn) 叨.陪(dāo)D.懿.范(yì) 彭蠡.(lǐ)虢.州(guō) 遄.飞(chāng)解析B项“潦”读lǎo;C项“叨”读tāo;D项“遄”读chuán。
答案 A2.下列几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4分) A.物华天宝钟明鼎食老当益壮高山流水B.人杰地灵渔舟唱晚穷且益坚清云之志C.千里逢迎天高地迥桑榆非晚白首之心D.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一介书生俊采星弛解析A项明—鸣;B项清—青;D项弛—驰。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带:丝带。
B.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
C.披.绣闼,俯雕甍披:分开,打开。
D.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弥:满。
解析带:以……为带。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分)A.龙光射牛斗之墟.墟:所在之地。
B.孟学士之词宗..词宗:文词的宗主。
C.路出.名区出:出现。
D.披.绣闼披:打开。
解析出:过。
答案 C5.默写填空。
(6分)①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南京的诗词歌赋
描写南京的诗词歌赋1、《登金陵凤凰台》唐代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金陵三首》唐代李白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3、《金陵歌送别范宣》唐代李白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金鞍谁家子,吹唇虎啸凤凰楼。
4、《金陵怀古》唐代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5、《菩萨蛮令·金陵怀古》宋代康与之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
缥凤不来游,台空江自流。
下临全楚地,包举中原势。
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
6、《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明代高启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7、《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唐代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8、《月夜金陵怀古》唐代李白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9、《金陵图》唐代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10、《桂枝香·金陵怀古》宋代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入蜀记》《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题)
(一)古诗文阅读。
(12分)甲臣伏见金陵旧都,地称天险,龙盘虎踞,开扃①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隐轸②由存,咽喉控带,萦错③如绣,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
(节选自《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
作者:[唐]李白)乙晨起,凄然如暮秋。
过龙湾,浪涌如山,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缭绕如垣墙。
凡舟皆由此下至建康,故江左有变,必先固守石头,真控扼要地也。
自新河入龙光门,城上旧有赏心亭、白鹭亭,在门右。
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
(节选自《入蜀记》。
作者:[宋]陆游)丙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③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节选自《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作者:[明]高启)【注】①开扃(jiǒng):开合。
②隐轸(zhěn):丰富,众多。
③萦错:纵横交错。
④瘗(yì):埋葬。
7.图图朗读完三段诗文,拿不准下列句子的停顿,你指出()不合适。
(2分)A.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B.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C.自新河/入/龙光门D.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8.图图觉得乙文中画线句不大好懂,你为他翻译。
(2分)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
9.“天时不如地利”,南京自古地势险要。
图图注意到甲文中的“地称天险”“咽喉控带”证明了这一点,你发现乙文中“①”和丙诗中“②”也能证明。
(从乙文、丙诗中各摘一句填空)(2分)10.图图发现,三段诗文语言特色不同,给人带来的美感也不一样。
你结合诗文中的语句,为图图作了具体解说。
(6分)答案:7.A8.最近又建了两座水亭,就在龙光门左边,确实有壮丽美景。
9.①真控扼要地也;②江山相雄不相让。
10.李白诗使用“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隐轸由存,咽喉控带,萦错如绣”等四字词语,辩丽宏肆,使文章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陆游文章中有“过龙湾,浪涌如山”这样的短句,也有“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这样的长句,长短句交错,读起来有种错落美;同时从“凄然如暮秋”“缭绕如垣墙”可见陆游的文字简洁,文笔清隽;高启的诗中“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高中语文必修3之《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3之《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高中语文必修3之《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双基夯实*1. 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树上落下的树枝)C. 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D. 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极其遗憾)*2. 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的自然环境,感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B.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句的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沉寂在黄昏中。
“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C.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D. 诗人借昭君的不幸身世,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思。
*5. 填空(1)杜甫,字________,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__________主义诗人。
他的诗在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矛盾的深度和广度上,是任何一个诗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
在艺术上,他的诗叙事、抒情委曲婉转,掩抑收敛,形成了________的独特风格。
(2)近体诗又称________,是唐代形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的通称。
律诗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每首四联,依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6. 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句来鉴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带答案典型例题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带答案典型例题选择题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涵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以韩侂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2、以下选项不属于《登高》诗中诗人“苦恨”原因的一项是()A.常年客居他乡B.浊酒难以解忧C.国家动荡不安D.自身困苦多病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周郎公谨浪涛尽雄姿英发B.豪杰峰火这次弟元嘉草草C.神鸦仓惶憔悴陨晚来风急D.杯盏寻觅扬州路乍暖还寒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jīn)呦.呦鹿鸣(yāo)榆柳荫.后檐(yìn)B.鼓瑟吹笙.(shēnɡ)绕树三匝.(zhā)暧.暧远人村(ài)C.譬.如朝露(pì)越陌.度阡(mò)羁.鸟恋旧林(jī)D.周公吐哺.(bǔ)枉.用相存(wǎng)守拙.归园田(zhuó)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B.门前冷落..鞍马稀C.暮去朝来颜色..声..故D.凄凄不似向前6、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二方面着笔。
7、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8、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B.守拙/归园/田C.势拔/五岳/掩/赤城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课内阅读9、找出《归园田居(其一)》诗中写景的句子,欣赏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说一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7《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精品导学案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精品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诗人高启及其诗作,了解本诗的内容。
2.技能目标学习这首诗的艺术表达手法。
3.情感目标体会诗中歌颂祖国统一,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感情。
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1.高启(1336——1374)明代诗人。
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
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
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
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
其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缛丽的诗风。
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
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
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
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
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2.背景:此诗作于公元1396年(洪武二年),明代开国未久之际。
作者生当元末明初,饱尝战乱之苦。
当时诗人正应征参加《元史》的修撰,怀抱理想,要为国家作一番事业。
当他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荒烟落日笼罩下的长江之际,随着江水波涛的起伏,他的思潮也不禁翻滚。
历史上古都金陵几度废兴的往事如在眼前。
二、诵读品味,稳扎稳打1.重要字音瘗()黄金郁塞()酒酣()葱()葱武骑()宫阙()萧()萧铁索横()江2.解释词义(佳期葱葱至今王)葱葱:王:坐觉:3.重点领悟结合全诗,分析“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这四句诗的思想内容。
三、披情入文,探究深化诵读全诗,划分这首诗的层次,说明每个层次的意思,并说说这种递进式写法的好处。
四、拓展提升,诵读分析反复诵读全诗,试析:本诗在写作上有哪些特色?五、开拓视野,学以致用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随堂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弦(xuán)武骑(qí)焚膏继晷(guī)不孚众望(fú)
B.形胜(shèng)宫阙(què)坚如磐石(pán)引吭高歌(háng)
C.郁塞(sè)风骚(sāo)同仇敌忾(kài)螳臂当车(dāng)
D.酒酣(hān)谪居(zhé)偃旗息鼓(yǎn)崭露头角(lù)
解析:A项中的“弦”应读“xián”。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推开门)
B.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江水非常清澈)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本来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论诗》中指文采)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指非常恭敬地去执行)
解析:D项,“躬行”指亲身实行。
“躬”是“自身、亲自”的意思,并非“恭敬”。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空缺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①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③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④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A.①,②。
③,④。
B.①!②?③。
④?
C.①。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武骑千群谁敢渡”与“草生宫阙何萧萧”之后分别用问号和叹号。
加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
答案:C
4.下列一组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C.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D.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A、B、C三项中都有用典故之处。
A项中的“护田”“排闼”都是《汉书》中的典故;B 项中用的是俞伯牙月夜崖下为钟子期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典故;另一个是阮籍“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待,表示轻蔑;嵇康造访,乃见青眼,以示爱重”的典故。
C项中的典故出自《列子·黄帝》。
D项中没有用典故之处。
答案:D
5.对《书愤》这首诗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是说,早年哪知道恢复中原之事竟频频受阻,受到投降派的阻挠、破坏;北望中原,浩气冲天,大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气。
B.颔联作者追述了多年以前的两次胜仗,借此感叹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一去而不可复得了。
C.颈联是写主降派把持朝政,塞上的万里长城也无大用。
抒发了作者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主降派的贬斥。
D.尾联赞叹诸葛亮坚持北伐,终得名垂青史。
《出师表》中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句,正道出陆游的生平心事。
解析:C项中“塞上长城”是陆游以典明志。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