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3.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移项(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3.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移项(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3.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移项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移项,内容包括:运用移项解形如“ax+b=cx+d”的一元一次方程.2.内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的第2课时一移项.方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具有等量关系问题的重要的数学模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县之一,它既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又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数学的学习,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求属标准中的“数与代数”领域。

解方程是方程中最基本而且重要的初步知识.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些知识是今后学习其它方程、不等式及函数的重要基础.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产生学习解方程的欲望,教材设置了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列方程,然后尝试主动探究方程的解法.并通过练习归纳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能。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用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本节课不管是在知识的运用上,还是在对学生技能形成、思维训练、能力发展、智能提升、应用意识培养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其中蕴涵的类比、归纳、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终身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在教学时尤其要注重对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运用移项解形如“ax+b=cx+d”的一元一次方程.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移项的意义,掌握移项的方法.(2)学会运用移项解形如“ax+b=cx+d”的一元一次方程.(3)能够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目标解析知道移项的依据和移项的必要性;给定一个方程,能够准确地进行移项解方程,知道移项的作用可以简化方程,使方程向x-a 的形式转化,在此过程中体会化归思想;通过对图书分配问题的研究,建立axtb=cx+d类型的方程观察与分析方程的特征,进而能够讨论出通过移项解这类方程;在“列方程”“解方程”的过程中,能够体会方程思想的应用价值.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七年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七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探讨、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解下列方程:(1)4x -9x=10; (2)-52y+32y=5; (3)x 2+x+2x=210; (4)x 2-x 3=-5. (1)解:合并同类项,得-5x=10系数化为1,得 x=-2(2)解:合并同类项,得 -y=5系数化为1,得y=-5(3)解:合并同类项,得 72x=210 系数化为1,得 x=60(4)解:合并同类项,得 x 6=-5 系数化为1,得 x=-30(二)自学导航问题: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呢? 解:设这个班有x 名学生.每人分3本,共分出____本,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书共____________本.每人分4本,需要______本,减去缺的25本,这批书共______________本.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即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方程得:+=-3x204x25思考: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向x=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3x+20=4x-253x-4x+20=4x-4x-253x-4x+20=-253x-4x+20-20=-25-203x-4x=-25-20思考:比较下面的两个方程,你发现了什么?移项的定义一般地,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移项的依据及注意事项移项实际上是利用等式的性质1.注意:移项一定要变号由上可知,这个班有45名学生.思考: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早在一千多年前,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就已经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非常重视了.(三)考点解析例1.解下列方程:(1)2x -6=4x -1; (2)13x -6=-12x+4.解:(1)移项,得2x -4x=-1+6.合并同类项,得-2x=5.系数化为1,得x=-52. (2)移项,得13x+12x=4+6. 合并同类项,得56x=10.系数化为1,得x=12.【迁移应用】1.解方程5x -3=2x+2,移项正确的是( )A.5x -2x=2+3B.5x+2x=2+3C.5x -2x=2-3D.5x+2x=2-32.若x 的2倍与8的和等于6与x 的2倍的差,则x=_____.3.当:x=_____时,2x -3与3x+1的值互为相反数.4.若单项式-2a 3b 2n-1与a m -1b 3n+2的和仍是单项式,则m+n=_____. 5.解下列方程:(1)4-3x=6-5x ; (2)2.5m+10m -15=6m -21.5; (3)13x -2=x+14. 解:(1)移项,得-3x+5x=6-4.合并同类项,得2x=2.系数化为1,得x=1.(2)移项,得2.5m+10m -6m=-21.5+15.合并同类项,得6.5m=-6.5.系数化为1,得m=-1.(3)移项,得13x -x=14+2.合并同类项,得-23x=94. 系数化为1,得x=-278.例2.七年级(2)班全班同学去郊游,需要一定费用,如果每位同学付5元,那么还差5.6元;如果每位同学付5.5元,那么就多出10.4元.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总费用是多少元?解:设这个班有x名同学.根据题意,得5x+5.6=5.5x-10.4.移项,得5x-5.5x=-10.4-5.6.合并同类项,得-0.5x=-16.系数化为1 ,得x=32.所以5x+5.6=165.6.答:这个班有32名同学,总费用为165.6元.【迁移应用】1.甲仓库有200t煤,乙仓库有80t煤,若甲仓库每天运出15t煤,乙仓库每天运进25t煤,则_____天后两仓库存煤量相等.2.《九章算术》中有一个“盈不足术”的问题,其大意是:若干人共同出资买羊,每人出5钱,则差45钱;每人出7钱,则差3钱.问:人数和羊价各是多少?解:设人数为x.根据题意,有5x+45=7x+3.移项,得5x-7x=3-45.合并同类项,得-2x=-42.系数化为1, 得x=21.所以5x+45=150.答:人数为21,羊价为150钱.例3.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2倍,如果把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交换位置,所得的新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大27,求原两位数的大小.分析:设原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为x.相等关系:新两位数=原两位数+27.解:设原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为x,则个位上的数为2x.根据题意,得10×2x+x=10x+2x+27.移项,得20x+x-10x-2x=27.合并同类项,得9x=27.系数化为1,得x=3.所以2x=6.答:原两位数为36.【迁移应用】1.如图,在编写数学谜题时,“□”内要求填写同一个数字,若设“□”内的数字为x.则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 )A.3×2x+5=2xB.3×20x+5=10x×2C.3×20+x+5=20xD.3(20+x)+5=10x+22.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4,且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的和比这个两位数小9.求这个两位数.解:设这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为x,则个位上的数为x+4.根据题意,得x+4+x=10x+x+4-9,解得x=1.所以x+4=5.答:这个两位数为15.例4.在如图的月历表中,任意框出表中竖列上三个相邻的数,这三个数的和可能是( )A.28B.54C.65D.75月历中数的关系:同一行中,相邻两数相差1;同一列中,相邻两数相差7.另外,月历上的日期数最小为1,日期数的最大值(不超过31)与月份有关,且日期数都是正整数.解析:设三个数中中间的数为2x,则最小的数为x-7,最大的数为x+7,所以三个数的和为(x-7)+x+(x+7)=3x.故三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迁移应用】1.小明在某月的日历上圈出了三个数a,b,c,并求出了它们的和为39,则这三个数在日历中的排列位置不可能是( )2.如图,规定:上方相邻两数之和等于这两数下方箭头共同指向的数.(1)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m=_____,n=________;(2)若y=-2,求x的值.解:由题意得m=3x,n=2x+3,y=m+n,因为y=-2,所以3x+2x+3=-2.解得x=-1.(四)小结梳理移项的定义一般地,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移项的依据及注意事项移项实际上是利用等式的性质1.注意:移项一定要变号五、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移项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正确运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内容:1. 移项的概念和意义。

2. 移项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移项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移项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移项的概念和意义,解释移项在解方程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理解移项的本质是将方程中的项移到等号另一边。

3. 讲解移项的方法和步骤,例如: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左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

三、实例演示(10分钟)1. 通过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演示移项的过程和步骤。

2. 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演示,一起解题,加深对移项方法的理解。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移项操作。

2.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加深对移项方法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移项方法和步骤。

2. 引导学生反思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移项方法。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移项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练习题和讨论,评价学生对移项方法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练习题。

教学建议:1. 在实例演示环节,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增加互动性。

2. 在练习与讨论环节,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级别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在总结与反思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移项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移项技巧。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七、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移项技巧在其他数学领域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移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力的平衡、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析等。

八、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移项的重要性。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概念,以及等式的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通过引入移项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将方程中的未知数移到等式的一边,从而求解未知数的值。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方程的知识,对于解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他们还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移项的规则理解不深,导致在解方程时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难点:理解移项的规则,能够灵活运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学生的学情,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是学生在学习了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安排,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移项的方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和练习,才能够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能够将方程中的项移动到等号的同一边。

2.能够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移项的方法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练习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等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移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移项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和示范。

示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两边,找出需要移动的项,并说明移动的方向和规则。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给出一些巩固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给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一、学生起点剖析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等式的基天性质,并且会用等式的基天性质解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要经过用等式的基天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察看、概括得出移项法例. 但学生刚学时不习习用移项法例,而仍旧借助等式的基天性质解方程,这是正常的,需要经过大批练习后才能领会到移项法例的便利.二、学习任务剖析本节内容分三个课时达成,每课时所达成的详细任务不一样.本课时主要内容是在学生进一步熟习运用等式性质一解方程的基础上,剖析、察看、概括获得移项法例,并能运用这一法例求方程的解 .三、教课目的1.进一步熟习利用等式的基天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术.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剖析、概括出移项法例,并能运用这一法例解方程.3.领会学习移项法例解一元一次方程必需性,使学生在着手、独立思虑的过程中,进一步领会方程模型的作用,领会学习数学的适用性.四、教课过程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课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回首;第二环节:叙述新课;第三环节:巩固练习;第四环节:分组合作练习;第五环节:讲堂小结;第六环节:部署作业.五、作品主要内容及设计思想作品主要内容:①学生进一步熟习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②学生经过察看、剖析、概括独立发现移项法例,并能运用这一法例求方程的解。

③指引学生进一步理解解方程的过程就是一个转变的过程,让学生领会转变思想。

作品设计思想:①教课中要着重“铺垫”与“打伏笔”,给后续教课留好生长点;②本课指引学生领会新知识的引入与事物的发展变化老是由易到难,而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常常是化“新”为“旧” ,这样一个研究数学的方法,会对此后的数学学习在思想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赐予启迪和帮助;③学生领会到了学习移项法例的必需性,就像学习了乘法分派律还学习去括号法例近似,指引学生勤于思虑,擅长总结.特别是经过问题的设计引起学生思虑,如让学生理解移项的目的是什么?为何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还要学习移项呢?这样的问题可促使优等生的思虑;④在教课中设计同桌竞赛和小组竞赛环节,旨在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及集体荣誉感,学会了做人,也就学会了学习。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五篇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五篇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五篇第一篇: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

这是一节“概念加例题型”课,此种课型中的学习内容一部分是概念,一部分是运用前面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是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在方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解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重要基础。

这类课一般采用“导学导教,当堂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点一般不放在概念上,要特别留意学生运用概念解题或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时,对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2)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2.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

3.情感、态度:通过具体情境引入新问题,在移项法则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渗透化归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较弱的特点,本节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采取自学、讨论、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五、教学难点:移项法则的探究过程。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引例: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趣味算题,多以顺口溜的形式表达,请看这样一个数学问题:一群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一人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两个,老头和梨分别是()A.3个老头,4个梨B.4个老头,3个梨C.5个老头,6个梨D.7个老头,8个梨设计意图:大部分同学会用算术法(答案代入法)来解答的,而这类问题我们如何用方程来解答呢?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巧妙过渡,揭示课题。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以下是一份关于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设计。

以下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2.学会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4.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方程、未知数、系数、常数项等。

5.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代入法、加减法、移项法等。

6.移项法的原理和步骤。


三、教学过程
7.引入:通过实例介绍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

8.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重点介绍移项法的原理和步骤。

9.演示:通过板书或多媒体展示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示例。

10.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移项法练习题,让学生动手解题,老师给予指导。

11.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2.巩固: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学评价
13.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14.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解题能力。

15.课堂小测:定期进行课堂小测,了解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
16.教材:一本适合初中生的数学教材,涵盖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内容。

17.板书:清晰、简洁的板书,有助于学生理解移项法的解题过程。

18.多媒体:可使用PPT、视频等形式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希望这份教学设计对您有所帮助。

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第一章:引言1.1 目的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为新学期的学习打下基础。

1.2 内容(1) 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2) 介绍移项的概念及其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 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2) 引入移项的概念,解释其在解方程中的作用。

(3) 示例演示移项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移项技巧。

(4)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移项的基本原则2.1 目的让学生掌握移项的基本原则,能够正确进行移项操作。

2.2 内容(1) 介绍移项的基本原则。

(2) 解释为什么移项时需要改变变量的符号。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 讲解移项的基本原则。

(2) 通过示例演示移项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移项技巧。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移项在解方程中的应用3.1 目的让学生学会运用移项技巧解一元一次方程。

3.2 内容(1) 介绍移项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2) 演示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1) 讲解移项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2) 通过示例演示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移项的拓展应用4.1 目的让学生能够将移项技巧应用到更广泛的问题中。

4.2 内容(1) 介绍移项的拓展应用。

(2) 演示如何将移项技巧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1) 讲解移项的拓展应用。

(2)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将移项技巧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目的总结本章节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内容(1) 总结移项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其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2)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科目:数学第三章:解元一次方程移项1课题 3.2.1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班级学七年级校授课人核心素养理解移项法则解方程的理论依据,会解形如“ax+b=cx+d”的方程。

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体会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难点:体会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应用合并同类项来解一元一次方程,现在我们通过一个方程来回顾一下。

师:解方程是把方程逐步转化为“x=a”(其中a为常数)的形式.解方程:5x−12x=−14+21解:合并同类项得:−7x=7系数化为1得:x=-1师:3x+20=5x-70,同学们观察这个方程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一样?生:方程两边都有未知数的项,也有常数项。

师:那这样的方程我们该怎么解呢?今天我们一起新课讲授来学习利用移项来解这种类型的方程。

学习新知:如何解方程:3x+20=5x-70师:如何把方程逐步转化为“x=a”(其中a为常数)的形式.分析:3x+20-20=5x-70-20等式的性质13x=5x-70-203x-5x=5x-70-20-5x等式的性质13x-5x=-70-20观察原方程和通过等式的性质1得出的方程3x+20=5x-703x-5x=-70-20发现:含有未知数的项都在方程的右边,常数项都在方程的左边,且原方程左边的20跑到了右边变成了-20,原方程右边的5x跑到了左边变成了-5x。

移项:我们把像上面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一项通过变号移到另一边的过程叫做移项。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方程是怎么解的。

3x+20=5x-70解:移项得:3x-5x=-70-20合并同类项得:-2x=-90系数化为1得:x=45小结巩固练习师:通过解这个方程,同学们思考一下,移项有什么作用?移项的作用:可以把未知数的项都移到了等号的一边,把常数项都移到了等号的另一边,使方程更好计算,从而更接近目标x=a。

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举例:在方程3x + 4 = 7中,将4移项到等号右边,变为3x = 7 - 4,这一过程就是移项,强调移项时符号的改变。
2.教学难点
-理解移项的数学原理,特别是为何移项时要改变符号,这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在含有多个项的方程中,正确区分哪些项需要移项,哪些项保持不变。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方程,如含有绝对值、分数等,如何应用移项法则。
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理解移项的概念及其实质,掌握移项的法则,即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2.学会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包括简单方程和含有多项式的方程,如ax+b=c、ax+b=cx+d等类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移项的概念及实质:即改变等式两边同类项的符号,从等式一边移到另一边。
-学会运用移项法则,包括同号相加、异号相减,解决一元一次方程。
-能够正确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已知数和常数项,并应用移项法求解。
-通过实际例题,强化移项步骤的顺序和规范操作,如先确定移项的方向,再改变符号等。
-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移项的规律。
-通过小组讨论和同伴互助,让学生在交流中澄清疑惑,加深理解。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降低应用题的难度感知。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平衡收支、调整物品数量等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移项法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移项法的奥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说课稿: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第2课时)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说课稿: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第2课时)
2.解释移项法则: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移项的符号变化规律,理解移项的原理。
3.逐步引导:从简单到复杂,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移项的方法和技巧。
4.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移项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2.提出问题: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
3.引发思考: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演示移项过程:利用教具和多媒体资源,直观演示移项的过程,让学生形象地理解移项法则。
3.学会分析问题,找出解题关键,提高解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问题的积极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习惯;
4.互动游戏: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移项法则,提高课堂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通过讲述一个与移项有关的生活实例,如分配物品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说课稿: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教案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教案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3.2.2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

2.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它可为解决更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做铺垫。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比较弱,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1,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目标1.知道移项解方程的理论依据。

2.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3.进一步认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感悟解方程过程中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移项解“ax b cx 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移项法则的依据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投影仪学生:预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主要活动设计意图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移项解方程的理论依据。

2、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性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把一些图书分给七(3)班同学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的有多少名学生?以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活提问题1;我们应该怎样设未知数较好呢?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动一出问题学生回答: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追问1:本题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学生回答:图书的本数都是固定的.师生活动:学生列出方程,教师板书.追问2:它与上节课遇到的方程有何不同,怎样解这个方程?学生回答:方程的两边都含有x的项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教师活动:怎么样才能使它向x a=转化?它的依据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情况,逐步放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二探究问题2:为了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号两边同时减去4x追问1:我们要如何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呢?学生回答:还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号两边同时减去20.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追问2:利用等式性质1前后的方程320425x x+=-和342520x x-=--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学生观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师板书:移项的概念: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学会应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准备•教师:黑板、白板、粉笔/白板笔、教材、课件•学生:纸、铅笔或钢笔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包括等式、未知数、系数、解方程等内容。

2. 概念讲解•介绍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释移项的含义。

•解释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移项操作,即方程中存在哪些项需要移项。

3.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针对一般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例如:ax + b = c,介绍解方程的步骤。

1.将方程中与未知数x无关的常数项移到等式右边,得到ax = c - b。

2.进行系数与未知数的运算,得到x = (c - b)/a。

4. 解题示例•设计一些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根据步骤解题,并在黑板/白板上演示解题过程。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符的优先级和正负号的处理。

5. 巩固练习•针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不同类型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2x + 3 = 7–4(x - 2) = 12–(2x + 3)/5 - 1 = 2/56. 实际问题应用•提供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一家餐馆购买了一批西瓜,其中80%为大号西瓜,剩下的是小号西瓜。

已知这批西瓜共有100个,求小号西瓜的个数。

–某商品原价100元,现在打8折促销,求打折后的价格。

7. 总结归纳•回顾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强调解题中的常见错误,例如忽略正负号、运算错误等。

•激发学生对解方程的兴趣,鼓励他们勤练习、多思考、多总结。

四、教学扩展•将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与图像相结合,介绍方程的解对应的图像特征。

•提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建立方程并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概念讲解的理解情况。

•检查学生解题的过程和答案是否正确。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教案标题: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3. 能够运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白板笔、教学实例、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纸、铅笔、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简要介绍方程的定义和解的概念。

2. 提问学生,你们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了解?它的解是什么意思?二、讲解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15分钟)1. 通过教学课件或黑板,讲解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2. 以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解释如何通过移项将方程化为形如ax=b的形式,进而求解x的值。

3. 强调移项解方程的关键在于保持方程两边的平衡,同时进行等式的等价变换。

三、示范演示(10分钟)1. 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移项解方程的演示。

2. 逐步展示移项的过程,解释每一步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强调解方程时要注意合并同类项、消去系数等基本运算规则。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练习,巩固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 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考,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收集学生的解题方法和答案,进行讲评,纠正错误,强调解题的思路和技巧。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移项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并进行移项解方程的过程。

3. 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考,讨论解的合理性和实际意义。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2. 强调解方程时要注意运用数学运算规则和思维方法。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思,解答疑惑,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练习,进一步巩固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学设计洛峪镇喜集九年制赵如意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移项1、思考:方程3x +20 = 4x -25 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 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向x= 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2、观察:(1) 、上述演变过程中,方程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2) 、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3、归纳: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移项。

4、应用新知:1 )、慧眼找错:(1 )、6 + x = 8 ,移项,得x = 8+ 6(2 )、3x = 8- 2x ,移项,得3x +2x = -8(3 )、5x - 2 = 3x + 7 ,移项,得5x + 3x = 7 + 22 )、抢答:将含有未知数的项放在方程的一边,常数项放在方程的另一边,对方程进行移项变形。

(1 )、2x -3 = 6(2 )、5x = 3x -1(3)、2.4y +2 = -2y(4 )、8 - 5x = x + 23)判断改错: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1 )、从7+ x = 13.得到x=13 +7(2 )、从5x=4x +8,得到5x-4x=8(3 )、从3x +5= -2x -8 ,得到3x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说明:像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移项。

学生分小组讨论。

分析:解方程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向目的前进?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实现向目的的转化:为了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 的项,等号的两边同减4x ;为了使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20。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1 ,得3x +20 -20 -4x=4x-25 -20 -4x 3x -4x = -25 -20学生分组讨论这里渗透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

通过学生的思考、观察和教师的讲解得出什么是移项,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方程中的项是连同它前面的符号的。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方案讲课讲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方案讲课讲稿
如果设这个班有学生x人,
每人分3本,共分出了3x_本,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书共(_3x+20_)_本。
每人分4本,需要4x本,减去缺少的25本,这批书共(4x-25 )_本。
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方法?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提问。
教师展示问题,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找出相等关系,合理地设未知数、列式子。
(2)、3x + 1 = -2
(3)、10x–3 =7x +3
(4)、8–5x = x + 2
4、思考:
移项的根据是什么?
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5、数学小史
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早在一千多年前,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就已经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非常重视了。
说明基本事实: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具有相等关系,这是列方程的依据。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移项
1、思考:方程3x +20 = 4x -25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 25),怎样才能使它向x= 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
2、观察:
(1)、上述演变过程中,方程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
与前面解方程的程序化操作相比,现在又多了一道程序(移项),并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教师巡视、辅导。
引导学生回答:解方程时,应使含未知数的项集中于方程一边,常数项集中于另一边。解方程就是要使方程不断向x = a的形式转化。
教师讲解
学生练习
学生思考回答
使学生熟练掌握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格式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3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3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对一元一次方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可能在移项解方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方法。

2.能够正确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能够运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难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展示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方法。

2.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方程。

例如:某商品的原价为x元,打八折后的价格为0.8x元,求原价。

2.呈现(10分钟)讲解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方法。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如下:a.确定方程的未知数和已知数。

b.将方程中的未知数项移到等式的一边,已知数项移到等式的另一边。

c.化简方程,求解未知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练习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已知某数的平方加上这个数等于12,求这个数。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 3312x x -=+. 移项,得 3132x x -=+. 合并,得 142x -=. 系数化1,得8x =-.例2.下面是某同学解方程55226x x x --=-+的过程请你把他的解答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地方圈画出来,并给出这道题目正确的解答过程。

解:小明在移项时忘了变号.55226x x x --=-+合并,得3525x x -=+.移项,得5523x x --=-.合并,得101x -=-.系数化1,得 110x =. 小结:1. 当方程两边各有可以合并的项时,可以根据情况先合并再移项,减少出错机会.2.移项时注意被移项的符号要改变.课后·知能演练一、基础巩固1.解下面的方程时,既要移含未知数的项,又要移常数项的是()A.3x=7-2xB.3x-5=2x+1C.3x-3-2x=1D.x+15=112.填空:(1)10+x=10,移项,得x=10+________.(2)3x=x-5,移项,得3x+________=-5.(3)3x=6-2x,移项,得3x+________=6.(4)1-2x=-3x,移项,得________-2x=-1.(5)2x+8=12-6x,移项,得2x+________=12+________.3.解下列方程:(1)5-3m=m+7;(2)3x-7=14-4x.二、能力提升4.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某校开展主题为“探寻红色记忆,传承五四精神”的团日活动.学校准备组织全体同学乘坐大巴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经调查发现,如果每辆大巴车乘坐38名学生,则有18名学生没座位;如果每辆大巴车乘坐40名学生,则有一辆车空出20个座位.请问该校共有多少名学生?三、思维拓展5.某图书馆向某山区学校的学生捐赠一批图书.如果每人分5本,还剩b本;如果每人分7本,还差(b+20)本.(1)设该学校有学生x人,①用两种不同的式子表示这批图书的本数;②若b=150,求x的值.(2)若再增加一些图书,恰好每人可分到6本,则增加的图书有几本?【课后·知能演练】1.B2.(1)-10(2)-x(3)2x(4)3x(5)6x-83.解:(1)移项,得-3m-m=7-5.合并同类项,得-4m=2.系数化为1,得m=-12.(2)移项,得3x+4x=14+7.合并同类项,得7x=21.系数化为1,得x=3.4.解:设该校共有x名学生.由每辆大巴车乘坐38名学生,有18名学生没座位,知大巴车有x-1838辆.由每辆大巴车乘坐40名学生,空余20个座位,知大巴车有x+2040辆.根据大巴车的数量是一个定值,列得方程x-1838=x+2040,解得x=740.答:该校共有740名学生.5.解:(1)①图书本数可表示为5x+b或7x-b-20.②当b=150时,可得方程5x+150=7x-150-20,解得x=160.(2)设该学校有学生x人,由(1)可知5x+b=7x-b-20,得x-b=10,增加图书的数量为6x-(5x+b)=x-b=10.答:增加的图书有10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抢答:
将含有未知数的项放在方程的一边,常数项放在方程的另一边,对方程进行移项变形。
(1)、2x -3 = 6
(2)、5x = 3x -1
(3)、2.4y +2 = -2y
(4)、8–5x = x + 2
3)判断改错:
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1)、从7+ x = 13.得到x=13 +7
2、学生对移项的掌握比较可以,移项时注意的问题(移项要“变号”),个别学生掌握的不够扎实,不能灵活应用。解决方法:自己找错,自行订正,再进行检测,直到全部做对为止。
3、在用代数方法解方程的过程中,逐步渗透数学中变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
(2)、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
3、归纳: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移项。
4、应用新知:
1)、慧眼找错:
(1)、6 + x = 8,移项,得
x = 8+ 6
(2)、3x = 8- 2x,移项,得
3x +2x = -8
(3)、5x–2 = 3x + 7,移项,得
5x + 3x = 7 + 2
教学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方程中的项是连同它前面的符号的。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解下列方程:
(1)、5 +2x = 1
(2)、5y -3 = 3y–1+ 2y + y
例2:解方程
1/4x = -1/2x + 3
3、巩固新知:
比一比,谁做得更快:
解下列方程,并口算检验:
(1)、2.4x–2 = 2x
(2)、3x + 1 = -2
(3)、10x–3 =7x +3
(4)、8–5x = x + 2
4、思考:
移项的根据是什么?
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5、数学小史
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早在一千多年前,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就已经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非常重视了。
(1)、自主探索策略:通过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结论,归纳概括。
(2)、师生交流: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 生生交流: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发表个人的见解,对问题进行探讨,互相学习。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为了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的两边同减4x;为了使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20。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1,得
3x +20 -20 -4x =4x-25 -20 -4x
3x– 4x= -25 -20
学生分组讨论
这里渗透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
通过学生的思考、观察和教师的讲解得出什么是移项,便于学生理解。
案例名称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科目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
2、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移项。是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在方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解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都要用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回顾: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相等.
(二)、创设情境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3本,还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转化思想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达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目的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不宜掌握,应反复练习。
板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移项例1
定义:例2
移项法则:
移项注意事项:
教学流程图
八、帮助和总结
1、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归纳出移项的法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起始年级逐步训练,这样使学生学会学数学的方法。
1、由学生独立完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解方程的速度和能力,
2、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移项的法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得出的。教学中要注意得出它的过程,通过观察结果强调“变号”这个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移项法则是由于解方程的需要有依据地产生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法则。
结合解方程得过程,让学生思考有关的步骤(如“合并同类项”“移项”等)的作用,是为了让学生反复体会化归的思想,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解方程的目的体会解法。
(2)、从5x=4x +8,得到5x-4x=8
(3)、从3x +5= -2x -8,得到3x +2x=8-5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说明:像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移项。
学生分小组讨论。
分析:解方程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向目的前进?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实现向目的的转化:
如果设这个班有学生x人,
每人分3本,共分出了3x_本,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书共(_3x+20_)_本。
每人分4本,需要4x本,减去缺少的25本,这批书共(4x-25 )_本。
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方法?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提问。
教师展示问题,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找出相等关系,合理地设未知数、列式子。
这里实际上回答了本节开头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重视移项的作用。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一)、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当堂小测:
解下列方程:
(1)、x–5 = 1
(2)、7–x = 1
(3)、3x–5 = 2x
(4)、10x -2 = 6x +1 + 3x
(5)、3/5y + 3/2 =1/2–2/5y
说明基本事实: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具有相等关系,这是列方程的依据。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移项
1、思考:方程3x +20 = 4x -25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 25),怎样才能使它向x= 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
2、观察:
(1)、上述演变过程中,方程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
师生共同分析: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该相等,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3x+20=4x-25
学生回答,复习已学过的知识
学生自主地分析。
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及等式的性质,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身边的问题开始,能给学生一种轻松的心理氛围,易于学生学习新知识。
这里,可根据情况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较弱的特点,本节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采取讨论、思考、观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三)、拓展:
小刚编了这样一道题:我是某年4月出生的,我年龄的2倍加上8,正好是我出生那一年的总天数,你猜我是哪一年出生的?你能算出来吗?
教师讲解
师生共同总结:
什么是移项?为什么要移项?移项时要注意些什么?
解方程的过程是什么?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
教师立即改题,并当堂评价。
学生做题,
学生思考做题
方程的建立是依据“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相等”这一基本相等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2)、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体会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与前面解方程的程序化操作相比,现在又多了一道程序(移项),并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教师巡视、辅导。
引导学生回答:解方程时,应使含未知数的项集中于方程一边,常数项集中于另一边。解方程就是要使方程不断向x = a的形式转化。
教师讲解
学生练习
学生思考回答
使学生熟练掌握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