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接待相关礼仪

合集下载

关于商务涉外礼仪

关于商务涉外礼仪

关于商务涉外礼仪在涉外交往中,不管是在正式场合还是在非正式场合同外国友人相见,都应遵守必须的见面礼仪。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关于商务涉外礼仪,盼望能够协助大家!关于商务涉外礼仪1、讲究仪表与衣帽干净,面、手、衣履要干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假设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干净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须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干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对一旁,幸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看法随和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风光。

说话客气,留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随和,面带微笑。

随意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前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搅扰、影响别人,敬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争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静谧。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办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安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与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子因打算未毕而尴尬;迟迟不到,那么让主子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子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子,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需讲“信用”,按时做好。

2、礼貌用语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

“您好、请、感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运用:“请”。

外事接待礼仪

外事接待礼仪

外事接待礼仪一、一般常识1、接待外宾要热情友好,不卑不亢,谦虚谨慎,落落大方。

2、参加一切外事活动,必须严守时间,不要迟到;因故不能出席时,要提前通知主办单位。

3、服装要整洁,衣袋里不可放过多的东西。

衣扣、裤扣、裤带要系好。

头发、胡须、鼻毛、指甲应加以修整。

4、室内活动,要脱帽。

有存衣处的地方,应将大衣、帽子、围巾、雨具等存放起来,不要带入活动室内。

5、接待外宾前,不要吃带刺激味的食品,如葱、蒜等。

6、陪同外宾走路、入座乘车一般应注意让外宾位于自己的右侧,以示尊重。

7、走路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主陪人员不要走在后面,非主陪人员也不要抢前。

如有女宾应让女宾先行。

乘车、乘电梯时,要让女宾先上,但下车、下楼时,男士应先下。

8、坐、立姿势要端正,不要晃腿晃脚,在外宾面前,不要做修指甲、剔牙、抠鼻孔、掏耳朵、搓泥垢、搔痒、脱鞋撩裤腿、挽袖子、伸懒腰等动作。

9、路遇熟识的外宾,一般应主动打招呼,对外宾不要指手划脚进行议论。

见有人失足跌倒等情况,应迅速趋前扶助,切勿在旁讥笑。

如碰了外宾或踩了外宾的脚应表示歉意。

10、在公共场所应保持清洁,不要随地吐痰、擤鼻涕;吐痰、擤鼻涕时,应该用手帕掩住口鼻,用过手帕不要打开来看。

打喷嚏、呵欠时应用手帕掩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影响身旁的外宾。

11、在外宾面前不要争吵或争论。

在宾馆内不要大声交谈、呼喊或者慌张奔跑。

夜晚走路脚要放轻,开关门不要用力过重。

12、如遇意外情况,不可惊慌呼喊,应保持镇静,服从统一指挥。

13、不要私自与外宾收授礼品,更不要暗示外宾送礼。

14、与外宾合影时,应事先做好准备和组织工作,不要让客人站等时间太长。

一般要注意排好秩序,不要抢镜头。

二、陪同1、陪同人员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工作,要熟悉本部门情况和有关方针政策,熟悉省、市概况,熟悉参观单位的主要情况和特点。

2、陪同人员应自始至终注意了解外宾的思想状况,把接待工作的全过程作为调查研究的过程,通过外宾的谈话、提问、要求、情绪等,掌握外宾的思想脉搏,同时,也可以有目的地向外宾提一些问题,了解对方情况,有针对性地多做工作和积累资料。

外事接待礼仪常用语

外事接待礼仪常用语

外事接待礼仪常用语
一、问候礼仪
1、欢迎您到访!
2、很高兴认识你!
3、欢迎光临!
4、早上好,晚上好!
5、欢迎你!
6、感谢你能参加我们的活动!
7、欢迎你来到这里!
二、开场礼仪
1、太高兴你能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2、我们的活动很高兴地受到了你们的支持!
3、我们很高兴您能参加本次会议!
4、感谢你们能够参加本次会议!
5、欢呼你们的到来!
6、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7、我们很有幸招待到你们!
三、致辞礼仪
1、谨代表本公司,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2、感谢你们来参加本次庆典!
3、感谢你们来参加本次会议!
4、感谢你们为本次活动作出的积极贡献!
5、感谢你们对本次活动的支持!
6、感谢你们对本次活动的关注和参与!
7、感谢你们热情洋溢的招待!
四、宴请礼仪
1、您在这里,真是惊喜!
2、欢迎你们来和我们共进晚餐!
3、欢迎到我们这里共进晚餐!
4、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的晚餐会!
5、请随意享用!
6、请分享你的美食!
7、请继续享受美食!
五、招呼礼仪
1、问候你!
2、很高兴见到你!
3、很高兴与你相识!
4、难以置信你会出现在这里!
5、你好,有什么新鲜事情吗?。

外事接待的常规礼仪

外事接待的常规礼仪

外事接待的常规礼仪关于外事接待的常规礼仪关于外事接待的常规礼仪1基本礼仪要求在国际社交场合,个人着装形象不仅代表了自己本身的形象,它还代表了国家的形象。

所以,翻译人员的着装显得尤为重要。

在国内参加对外活动时,男士可穿西装、中山装或各民族的服装。

对于女士而言,依据季节与活动性质的不同,可穿西装、民族服装、中式上衣配长裙或长裤、旗袍和连衣裙等。

在外事接待中的任何场合,翻译人员的服装都要保持清洁、整齐、挺直。

衣服袖口要干净,皮鞋要上油擦亮。

穿中山装要扣好扣领、领钩、裤扣。

穿长袖衬衣时,要将前后摆塞在库内,袖口不要卷起,长裤也不要卷起。

女士穿袜子时,要注意袜口不能露在衣、裙之外。

行为举止要求翻译人员的举止要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自然诚恳,蔼然可亲。

站立时,身子不要歪靠在一旁,不要半坐在桌子或椅子背上。

坐下时,腿不摇,脚不跷。

坐在沙发上不要摆出懒散的'姿态。

在公共场所不要趴在桌子上,躺在沙发上。

走路时,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张奔跑。

谈话时,手势不要过多,不要放声大笑或高声喊人。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自身素质在外事活动中,每一名外事翻译既是专职翻译,又是外事工作者,在这种特殊的身份下,外事翻译者不仅要具备专职的翻译素质,而且需要具备外事工作者的素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立场要坚定在外事活动中,每一名外事活动翻译者都必须具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立场。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站稳立场。

要做到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政府。

②掌握政策。

对于我国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我国的外交、外事政策,外事翻译不仅要及时了解,认真学习,而且还应当深入体会,全面理解。

③提高警惕。

在从事翻译工作的具体过程中,外事翻译一定要遵守外事纪律,严守外事机密,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将我方内部情况向外方人士随意泄露。

2、专业知识要过硬在从事外事翻译时,要精通语言文字,达到专业水准,并且要讲究职业道德。

外事接待细则范文

外事接待细则范文

外事接待细则范文外事接待是指接待外国来访的官方代表团、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代表以及国际组织代表等相关人员。

外事接待既是一种国家外交活动,也是一种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方式。

为了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加深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外事接待的细则和规范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外事接待的细则。

一、接待原则1.友好礼貌原则:对外事接待的来访人员,要给予热情友好的接待,注重礼仪,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2.安全保障原则:确保外事接待活动的安全与顺利进行,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加强指导和控制。

3.知情权保障原则:对来访人员说明活动的目的、内容、时间安排等,保障来访人员的知情权。

二、接待准备1.了解来访人员信息:了解来访人员的身份、职务、背景等信息,为接待活动提供基础资料。

2.确定会谈事项:在接待前,与来访人员沟通确定会谈事项,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活动安排:根据来访人员的行程和时间,合理安排接待活动的顺序和内容。

4.餐饮安排:根据来访人员的饮食习惯和文化背景,合理安排餐饮,并提前通知餐厅做好准备。

三、接待流程1.安排接待人员:根据来访人员的身份和重要性,安排相应的接待人员,确保接待工作的顺利进行。

2.会谈礼仪:在会谈开始前,对来访人员进行简要介绍,并对接待地点进行说明,进行握手礼仪等。

3.会谈内容:在会谈中,要围绕双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注重听取和理解对方的观点,尊重差异,避免争论。

4.会谈礼物:可以根据来访人员的身份和需要,适当准备会谈礼物,以表达尊敬和友好。

5.交流互动:会谈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倾听对方的发言,提问时要准确明晰,并给予充分的回应。

6.结束礼仪:在会谈结束后,向来访人员表示感谢,并表达期待今后合作的愿望。

四、接待礼仪1.服装仪表:接待工作人员要着正式的职业装,注意穿戴整齐,外事接待人员还要注意穿着与礼仪要求相符。

2.互敬礼仪:在会谈中,要尊重对方的身份和职位,注意称呼礼仪,避免直呼其名。

3.学习外国礼仪: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了解其礼仪习俗和文化背景,尊重和遵守其礼仪要求。

接待外来客人的礼仪

接待外来客人的礼仪

接待外来客人的礼仪我们总是会去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别人来我们家做客,这样的话我们就要接到外来客人,那么你们知道要怎么接待外来客人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接待外来客人的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接待外来客人的礼仪1.迎候。

当需出市区或到机场(车站)迎接时,一定要提前20分钟到场,迎候客人抵达。

2.相见。

客人到达后,应主动上前问候并作自我介绍和引见。

上车时,应先请来宾上车,并核准人数和携带的物品,待来宾坐稳后再开车,在车上可作一些简单的交谈,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

二、引导客人时的礼仪1.在走廊上,应走在客人左前方数步的位置。

2.转弯或上楼梯时,要有礼貌的说声:“请这边走”,并回头用手示意。

3.乘电梯时,如有专人在电梯上服务,应请客人先进,到达时也请客人先出。

如电梯无人服务,应自己先进去,再请客人进,到达时请客人先出。

4.如果引导客人去的地方距离较远,走的时间较长,不要闷头各走各的路,而应讲一些比较得体的话,活跃一下气氛。

1/ 45.当把客人引导到下榻的房间或驻地时,要对客人说:“这里就是”。

然后敲一下门等房间有回声再推开门。

这里应当注意,如房门向里开时,要自己先进去,按住门,然后请客人进来;如房门往外开时,应拉开并按住门,请客人先进去。

三、引见介绍时的礼仪1.具体介绍时,要有礼貌的用手示意,但不要用手指指点点,应简要说明被介绍人所在单位、职务及姓氏,如“这位就是××局刘局长,×××同志”。

2.介绍时,一般先把身份比较低、年纪比较轻的介绍给身份较高、年纪较大的同志;把男同志先介绍给女同志。

四、握手时的礼仪1.同性之间的握手应当有力,以示热情友好;反之,如果有气无力或轻轻的碰一下,就会使对方产生冷淡、疏远的感觉。

2.异性间的握手无需用力,只需要轻轻的握一下即可。

3.同领导同志或身份较高的人握手,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论,如果客人有意同你握手,就应当主动把手伸过去;如果无意同你握手,则不要勉强。

接待外国人的礼仪

接待外国人的礼仪

接待外国人的礼仪涉外商务中,常常会需要跟外国客人或者合作伙伴打交道。

除了流利的外语之外,优雅大方的礼仪也非常重要!下面店铺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接待外国人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接待外国人的礼仪接待外宾基本原则1.注重教养(1)讲究仪表和衣帽整洁,其面、手、衣履要洁净。

头发、胡须不宜过长,要修剪整齐。

(2)举止大度得体、态度端庄和蔼、挺胸正颈,精神饱满,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都被认为是有失体面的。

(3)讲究身分,说话客气,不做任何越礼之事。

说话时神情矜持和蔼,略带微笑。

(4)遵守时约。

与人约会必须严格守时,不能失约超时。

允诺别人的事不能忘记,必须按时做好,失信或失约的人是有损于自己的人格。

(5)遵守公共秩序。

不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不打搅别人、不干扰影响别人,尊重别人。

2.礼貌用语礼貌用语作为礼仪的表现形式,把一个人对世界、对人们的爱心和礼节坦露传达出来,使爱者更显光辉,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

在国际交往中"你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些礼仪语言具有极高的使用频率。

3.尊重习俗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有别,社会制度有异,思维方式和理解角度常常有较大差别,所以在交往关系上要互相尊重,谨慎从事。

尊重习俗这是国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条礼仪原则。

一些在中国人看来是正常的举止,在一些国家会被认为无礼甚至犯讳,如韩国人对"四"字非常反感,韩国许多楼房的编号严忌出现"四楼"、"四栋"、"四室"、"四号"之类。

4.尊重隐私尊重隐私,在交谈中应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一切话题,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五不问":一不问年龄,外国人的年龄是保密的,他们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对"老"字讳莫如深。

接待外国人要注意的礼仪_商务礼仪_

接待外国人要注意的礼仪_商务礼仪_

接待外国人要注意的礼仪接待活动是一种常见的礼仪性公务活动。

公务接洽,迎来送往,是公务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尤其是接待外国人的礼仪。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接待外国人要注意的礼仪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接待外国人要注意的礼仪1)相互介绍。

在初次见到外方人士时,陪同人员应当首先将自己介绍给对方,并且递上本人名片。

如果需要由陪同人员出面介绍中外双方人士或宾主双方人士时,我国的习惯做法是:先介绍中方人士,后介绍外方人士;先介绍主方人士,后介绍客方人士。

(2)道路行进。

在路上行进时,礼仪上的位次排列可分做两种:一是并排行进。

它讲究“以右为上”,或“居中为上”。

由此可见,陪同人员应当主动在并排行走时走在外侧或两侧,陪同对象走在内侧或中央。

二是单行行进。

它讲究“居前为上”,即请陪同对象行进在前。

但若陪同对象不认识道路,或道路状态不佳,则由陪同人员在左前方引导。

引导者在引路时应侧身面向被引导者,在必要时提醒对方“脚下留神”。

(3)上下车船。

在乘坐轿车、火车、轮船、飞机时,其上下的具体顺序为:上下轿车时,通常请陪同对象首先上车,最后下车,陪同人员最后上车,首先下车。

上下火车时,陪同对象首先上车,首先下车,陪同人员居后。

必要时,亦可由陪同人员先行一步,以便为陪同对象引导或开路。

上下轮船时,顺序通常与上下火车相同。

不过若舷梯较为陡峭时,陪同对象先上后下,陪同人员后上先下。

上下飞机的顺序要求与上下火车基本相同。

(4)出入电梯。

陪同人员应稍候陪同对象。

进入无人驾驶的电梯时,陪同者首先进入,并负责开动电梯。

进入有人驾驶的电梯时,陪同者最后入内。

离开电梯时,陪同者一般最后一个离开。

若是自己堵在门口,首先出去亦不为失礼。

(5)出入房门。

在出入房门时,陪同人员通常负责开门或关门。

进入房间时,若门向外开,陪同人员首先拉开房门,然后请陪同对象。

若门向内开,则陪同人员首先推开房门,进入房内,然后请陪同对象进入。

离开房间时,若门向外开,陪同人员首先出门,然后请陪同对象离开房间。

外事接待注意事项

外事接待注意事项

外事接待注意事项
外事接待是一种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活动,它关乎到国际形象和国际合作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外事接待的注意事项:
1. 了解对方文化:在接待外宾之前,要做足功课,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礼仪习惯和宗教信仰等,以便在交往中避免冲突和误解。

2. 按照礼仪规范行事:在外事接待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习俗和礼仪,遵循相应的礼节规范,如握手、点头、行切身礼等,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3. 注意语言交流:如果对方不懂你的母语,要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交流,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口语。

4. 保持礼貌和友好:在接待过程中,要以友善、礼貌和耐心的态度对待对方,尽力让外宾感受到你的热情和好客。

5. 注意用餐礼仪:了解对方的饮食习惯和禁忌,避免因不慎触犯对方的文化习俗而引起尴尬。

同时,在进餐时要注意吃相文明、用具用法得体。

6. 细心周到的安排:在进行接待活动时,要注意事先准备工作,包括交通安排、场地布置、物品准备等,以确保一切井然有序。

7. 注意安全和保密:要确保外宾的安全和隐私,避免将外宾的个人信息泄露给无关人员,同时要为外宾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8. 关注细节:尽量考虑到外宾的需求和喜好,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使他们感到舒适和满意。

9. 善用翻译和礼宾服务:如果对方的语言不通,可以请专业的翻译人员协助沟通;有必要时,可以提供专业的礼宾服务,为外宾提供所需的协助和指导。

10. 做好后续跟进工作:外事接待之后,要及时跟进相关事务,如感谢信、合作方案、合作意向等,以保持和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外事接待礼仪知识

外事接待礼仪知识

涉外交往八不送
一、现金和有价证券,以免有受贿之嫌; 二、贵重的珠宝首饰; 三、药品与营养品; 四、广告性的或宣传用品; 五、容易引起异性误会的用品; 六、为受礼人所忌讳的物品; 七、涉及国家或商业机密的物品; 八、不道德的物品。
• 英国人
• 一般送价钱不贵但有纪念意义的礼物,切 记不要送百合花,因为这意味着死亡。收 到礼物的人要当着众人的面打开礼物。 • 美国人 • 送东西要送单数,且讲究包装。他们认为 蜗牛和马蹄铁是吉祥物。
• 法国人
• 送花的时候不要送菊花、杜鹃花及黄色的花;不 要送带有仙鹤图案的礼物;也不要送核桃。他们 认为仙鹤是蠢汉的标志,而核桃是不吉祥。 • 俄罗斯人 • 送鲜花要送单数。用面包与盐招待贵客,表示友 好和尊敬。最忌讳送钱给别人,因为这意味着施 舍和侮辱。

日本人
• 访亲问友、参加宴请都会带礼物。接、送 礼物时要用双手,也不能当面打开礼物。 再次见到送礼的人时要提及礼物的事,并 表示感谢。忌送梳子,也不要送有狐狸、 獾图案的礼物,因为梳子的发音与死相近。 另外,菊花一般是王室专用花卉,所以一 般人也不能送菊花。
外宾迎接
⑴迎送人员如职位较高时,应在机场安排休 息室。如果客人首次来访,双方又不认识, 可事先联系好或做一特定标志牌,方便对方 辨认。行李票的交接、行李的运输要有专人 负责。团长和重要外宾的行李要先取,及时 派人专送,方便客人更衣。
⑵迎宾时,客人初次到访,一般较为拘谨, 主人应主动与客人寒暄。所以,当客人下 机后,迎接人员要主动迎上前去表示欢迎, 由礼宾官或迎接人员首先将中方前来欢迎 的主要领导介绍给来宾,其他领导可简明 扼要地介绍。
⑶在乘车时,应先请客人从右侧上车,陪同 主人再从左侧上车。待外宾与陪同人员全部 上车后,再驱车去宾馆。在途中,陪同人员 应择机将沿途所见的欢迎标语、人文景观等 对外宣传的事物向外宾介绍。重要外宾和大 型团体来访,应安排专人、专车提取行李并 及时送到客人房间。外宾抵达住处后,不宜 马上安排活动,应稍事休息,给对方留下更 衣时间。

外事接待礼仪

外事接待礼仪

外事接待礼仪一、一般常识1、接待外宾要热情友好,不卑不亢,谦虚谨慎,落落大方。

2、参加一切外事活动,必须严守时间,不要迟到;因故不能出席时,要提前通知主办单位。

3、服装要整洁,衣袋里不可放过多的东西。

衣扣、裤扣、裤带要系好。

头发、胡须、鼻毛、指甲应加以修整。

4、室内活动,要脱帽。

有存衣处的地方,应将大衣、帽子、围巾、雨具等存放起来,不要带入活动室内。

5、接待外宾前,不要吃带刺激味的食品,如葱、蒜等。

6、陪同外宾走路、入座乘车一般应注意让外宾位于自己的右侧,以示尊重。

7、走路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主陪人员不要走在后面,非主陪人员也不要抢前。

如有女宾应让女宾先行。

乘车、乘电梯时,要让女宾先上,但下车、下楼时,男士应先下。

8、坐、立姿势要端正,不要晃腿晃脚,在外宾面前,不要做修指甲、剔牙、抠鼻孔、掏耳朵、搓泥垢、搔痒、脱鞋撩裤腿、挽袖子、伸懒腰等动作。

9、路遇熟识的外宾,一般应主动打招呼,对外宾不要指手划脚进行议论。

见有人失足跌倒等情况,应迅速趋前扶助,切勿在旁讥笑。

如碰了外宾或踩了外宾的脚应表示歉意。

10、在公共场所应保持清洁,不要随地吐痰、擤鼻涕;吐痰、擤鼻涕时,应该用手帕掩住口鼻,用过手帕不要打开来看。

打喷嚏、呵欠时应用手帕掩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影响身旁的外宾。

11、在外宾面前不要争吵或争论。

在宾馆内不要大声交谈、呼喊或者慌张奔跑。

夜晚走路脚要放轻,开关门不要用力过重。

12、如遇意外情况,不可惊慌呼喊,应保持镇静,服从统一指挥。

13、不要私自与外宾收授礼品,更不要暗示外宾送礼。

14、与外宾合影时,应事先做好准备和组织工作,不要让客人站等时间太长。

一般要注意排好秩序,不要抢镜头。

二、陪同1、陪同人员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工作,要熟悉本部门情况和有关方针政策,熟悉省、市概况,熟悉参观单位的主要情况和特点。

2、陪同人员应自始至终注意了解外宾的思想状况,把接待工作的全过程作为调查研究的过程,通过外宾的谈话、提问、要求、情绪等,掌握外宾的思想脉搏,同时,也可以有目的地向外宾提一些问题,了解对方情况,有针对性地多做工作和积累资料。

外事礼仪的基本守则

外事礼仪的基本守则

外事礼仪的基本守则外事礼仪是指在国际交往中遵循的一套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们在外交活动、商务交往和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的行为规范。

以下是外事礼仪的基本守则。

1.尊重他人在外事场合中,尊重他人是最基本的礼仪要求。

这包括尊重对方的文化、宗教和习俗,并避免对他人的言行进行批评或嘲笑。

尊重对方的隐私和个人空间也是至关重要的。

2.穿着得体穿着得体是外事礼仪中的重要部分。

在正式场合,男性通常应穿西装,女性应穿正式礼服或套装。

尽量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引人注目的服装,以免给他人造成不适或产生误解。

3.注意身体语言在外事交往中,身体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态和面部表情,避免过度动作或不适当的肢体语言。

握手时要保持适度的力度,并注意避免过于接近对方的身体。

4.善于交流良好的交流能力是外事礼仪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

要学会倾听对方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避免使用过于激烈或带有冒犯性的语言,以免引起争议或矛盾。

5.合适的谦虚虚荣心和自大是外事交往中应避免的行为。

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夸大自己的成就或地位。

在外事活动中,始终保持谦虚和真诚的态度,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6.尊重差异在国际交往中,尊重对方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要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差异,避免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武断的评价或比较。

通过尊重差异,可以促进友好的关系和相互理解。

7.具备跨文化素质在国际交往中,具备跨文化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要学会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了解对方的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避免在言行中冒犯他人。

同时,要具备跨文化沟通的技巧,例如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避免使用地域性的俚语。

8.注意用餐礼仪在商务交往中,用餐礼仪是一项重要的考验。

要注意餐桌礼仪,使用正确的餐具和使用正确的礼仪动作。

在吃饭时要遵循餐桌礼仪,尊重他人用餐的习惯和饮食禁忌。

9.遵循安全规则在国际交往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要遵循当地的安全规则和习惯,避免参与危险或非法的活动。

外事接待相关礼仪

外事接待相关礼仪

外事接待相关礼仪迎送礼仪通常均视其身份和对外国来访的客人,在国际交往中,迎来送往是常见的社交礼节。

各国对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以及两国关系等因素,安排相应的迎送活动。

访问性质,对军方领导人的访问,也举行一定的欢迎仪式,如往往都举行隆重的迎送仪式。

正式访问,安排检阅仪杖队等。

对其他人员的访问,一般不举行欢迎仪式。

然而,对应邀前来访问者,在他们抵离时,均安排相应身份人知名人士,无论是官方人士、专业代表团还是民间团体、员前往机场(车站、码头)迎送。

对长期在本国工作的外国人士和外交使节、专家等,他们到离任时,各国有关方面亦安排相应人员迎送。

确定迎送规格一、对来宾的迎送规格各国做法不尽一致。

确定迎送规格,主要依据来访者的身份和访问主要迎送人通常都要同来宾的综合平衡。

适当考虑两国关系,同时要注意国际惯例,目的,当事人年高不便出面,临时身体不适或不但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国家体制不同,身份相当,,不可能完全对等。

遇此情况,可灵活变通,由职位相当的人士,或由副职出在当地等等)面。

总之,主人身份总要与客人相差不大,同客人对口、对等为宜。

当事人不能出面时,无也有从发展两国其他迎送人员不宜过多。

向对方作出解释。

应从礼貌出发,论作何种处理,然而,为避免造成厚此薄彼的关系或当前政治需要出发,破格接待,安排较大的迎送场面。

印象,非有特殊需要,一般都按常规办理。

二、掌握抵达和离开的时间必须准确掌握来宾乘坐飞机(火车、船舶)抵离时间,及早通知全体迎送人员和有关单位。

如有变化,应及时周知。

由于天气变化等等意外原因,飞机、火车、船舶都可能不准时。

一般大城市,机场离市区又较远,因此,既要顺利地接送客人,又不过多耽误迎送人员的时间,就要准确掌握抵离时间。

迎接人员应在飞机(火车、船舶)抵达之前到达机场(车。

送行则应在客人登机之前抵达(离去时如有欢送仪式,则应在仪式开始之前到站、码头)。

如客人乘坐班机离开,应通知其按航空公司规定时间抵达机场办理有关手续(身份高达)。

外事接待相关礼仪

外事接待相关礼仪
外事接待相关礼仪
目录
外事接待概述 外事接待礼仪 外事接待流程 外事接待注意事项 外事接待人员素质要求
外事接待的定义
外事接待是国际交往中的一项 重要工作,体现了一个国家的 对外形象和国际地位
外事接待包括礼宾礼仪、接待 程序、宴请活动等多个方面
外事接待是指对外国来宾、外 国使节等外国人的接待活动
外事接待的目的在于增进中外 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与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熟悉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习俗,以便 更好地与外国客人沟通交流。
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提高自 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具备流利的外语水平和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具备流利的外语水平:能够 与外宾进行顺畅的交流,准 确传达信息。
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了 解不同文化背景和习俗,避 免因文化差异造成误解和冲 突。
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外事接待人员需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遵守外事纪律,确保各项外事任务顺利完成。 团队协作精神:外事接待工作需要多方合作,接待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其他部门和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外事接待任务。
感谢您的观看
见面礼仪
握手:是国际上最为通用的礼仪,一般由主人或身份地位较高的人先伸出手 致意:用微笑、点头等方式向对方表示问候和敬意 行鞠躬礼:一般行30度鞠躬,表示敬意 呈递名片:应将印有正面的部分朝向对方,并双手递上
交谈礼仪
尊重对方:使用礼貌用语,避免冒犯或敏感话题 倾听与回应:认真倾听对方发言,适时给予回应,展现关心与尊重 避免过度自我表现:言谈举止适度,不过分炫耀或自夸 尊重文化差异: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误解
送别宾客
送别前的准备工 作:确认宾客的 离开时间和交通 方式,准备好送 别礼物和感谢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事接待相关礼仪迎送礼仪迎来送往是常见的社交礼节。

在国际交往中,对外国来访的客人,通常均视其身份和访问性质,以及两国关系等因素,安排相应的迎送活动。

各国对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正式访问,往往都举行隆重的迎送仪式。

对军方领导人的访问,也举行一定的欢迎仪式,如安排检阅仪杖队等。

对其他人员的访问,一般不举行欢迎仪式。

然而,对应邀前来访问者,无论是官方人士、专业代表团还是民间团体、知名人士,在他们抵离时,均安排相应身份人员前往机场(车站、码头)迎送。

对长期在本国工作的外国人士和外交使节、专家等,他们到离任时,各国有关方面亦安排相应人员迎送。

一、确定迎送规格对来宾的迎送规格各国做法不尽一致。

确定迎送规格,主要依据来访者的身份和访问目的,适当考虑两国关系,同时要注意国际惯例,综合平衡。

主要迎送人通常都要同来宾的身份相当,但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国家体制不同,当事人年高不便出面,临时身体不适或不在当地等等),不可能完全对等。

遇此情况,可灵活变通,由职位相当的人士,或由副职出面。

总之,主人身份总要与客人相差不大,同客人对口、对等为宜。

当事人不能出面时,无论作何种处理,应从礼貌出发,向对方作出解释。

其他迎送人员不宜过多。

也有从发展两国关系或当前政治需要出发,破格接待,安排较大的迎送场面。

然而,为避免造成厚此薄彼的印象,非有特殊需要,一般都按常规办理。

二、掌握抵达和离开的时间必须准确掌握来宾乘坐飞机(火车、船舶)抵离时间,及早通知全体迎送人员和有关单位。

如有变化,应及时周知。

由于天气变化等等意外原因,飞机、火车、船舶都可能不准时。

一般大城市,机场离市区又较远,因此,既要顺利地接送客人,又不过多耽误迎送人员的时间,就要准确掌握抵离时间。

迎接人员应在飞机(火车、船舶)抵达之前到达机场(车站、码头)。

送行则应在客人登机之前抵达(离去时如有欢送仪式,则应在仪式开始之前到达)。

如客人乘坐班机离开,应通知其按航空公司规定时间抵达机场办理有关手续(身份高的客人,可由接待人员提前前往代办手续)。

三、献花如安排献花,须用鲜花,并注意保持花束整洁、鲜艳,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花朵。

有的国家习惯送花环,或者送一、二枝名贵的兰花、玫瑰花等。

通常由儿童或女青年在参加迎送的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之后,将花献上。

有的国家由女主人向女宾献花。

四、介绍客人与迎接人员见面时,互相介绍。

通常先将前来欢迎的人员介绍给来宾,可由礼宾交际工作人员或其他接待人员介绍,也可以由欢迎人员中身份最高者介绍。

客人初到,一般较拘谨,主人宜主动与客人寒暄。

五、陪车客人抵达后,从机场到住地,以及访问结束,由住地到机场,有的安排主人陪同乘车,也有不陪同乘车的。

如果主人陪车,应请客人坐在主人的右侧。

如是三排座的轿车,译员坐在主人前面的加座上;如是二排座,译员坐在司机旁边。

上车时,最好客人从右侧门上车,主人从左侧门上车,避免从客人座前穿过。

遇客人先上车,坐到了主人的位置上,则不必请客人挪动位置。

六、对一般客人的迎接迎接一般客人,无官方正式仪式,主要是做好各项安排。

如果客人是熟人,则可不必介绍,仅向前握手,互致问候;如果客人是首次前来,又不认识,接待人员应主动打听,主动自我介绍;如果迎接大批客人,也可以事先准备特定的标志,如小旗或牌子等,让客人从远处就能看到,以便客人主动前来接洽。

七、迎送工作中的几项具体事务(一)迎送身份高的客人,事先在机场(车站、码头)安排贵宾休息室,准备饮料。

(二)安排汽车,预定住房。

如有条件,在客人到达之前将住房和乘车号码通知客人。

如果做不到,可印好住房、乘车表,或打好卡片,在客人刚到达时,及时发到每个人手中,或通过对方的联络秘书转达。

这既可避免混乱,又可以使客人心中有数,主动配合。

(三)指派专人协助办理入出境手续及机票(车、船票)和行李提取或托运手续等事宜。

重要代表团,人数众多,行李也多,应将主要客人的行李先取出(最好请对方派人配合),及时送往住地,以便更衣。

客人抵达住处后,一般不要马上安排活动,应稍作休息,起码给对方留下更衣时间。

会见会谈会签礼仪会见,国际上一般称接见或拜会。

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或是主人会见客人,这种会见,一般称为接见或召见。

凡身份低的人士会见身份高的,或是客人会见主人,这种会见,一般称为拜会或拜见。

接见和拜会后的回访,称回拜。

会见就其内容来说,有礼节性的、政治性的和事务性的,或兼而有之。

礼节性的会见时间较短,话题较为广泛。

政治性会见一般涉及双边关系、国际局势等重大问题。

事务性会见则有一般外交交涉、业务商谈等等。

会谈是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些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问题,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会谈也可以是指洽谈公务,或就具体业务进行谈判。

会谈,一般说来内容较为正式,政治性或专业性较强。

东道国对来访者(包括外国常驻外交使节到任和离任),从礼节及两国关系上考虑,一般均根据对方身份及来访目的,安排相应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会见。

来访者及外交使节,亦可根据国家关系和本人身份,以及业务性质,主动提出拜会东道国某些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

一般说来,礼节性拜会,身份低者往见身份高者,来访者往见东道主。

如是正式访问或专业访问,则应考虑安排相应的会谈。

外交使节到任后和离任前,还应对与本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驻当地使节作礼节性拜会。

外交团间对同等级别者之间的到任礼节性拜会,按惯例均应回拜,身份高者对身份低者可以回拜,也可以不回拜。

一、会见座位的安排会见通常安排在会客室或办公室。

宾主各坐一边。

某些国家元首会见还有其独特礼仪程序,如双方简短致辞、赠礼、合影等。

我国习惯在会客室会见,客人坐在主人的右边,译员、记录员安排坐在主人和主宾的后面。

其他客人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见人在主人一侧就座。

座位不够可在后排加座。

二、会谈座位的安排双边会谈通常用长方形、椭圆形或圆形桌子,宾主相对而坐,以正门为准,主人占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

主谈人居中。

我国习惯把译员安排在主谈人右侧,但有的国家亦让译员坐在后面,一般应尊重主人的安排。

其他人按礼宾顺序左右排列。

记录员可安排在后面,如参加会谈人数少,也可安排在会谈桌就座。

小范围的会谈,也有不用长桌,只设沙发,双方座位按会见座位安排。

三、会见和会谈中的几项具体要求(一)提出会见要求,应将要求会见人的姓名、职务以及会见什么人、会见的目的告知对方。

接见一方应尽早给予回复,约妥时间。

如因故不能接见,应婉言解释。

(二)作为接见一方的安排者,应主动将会见(会谈)时间、地点,主方出席人,具体安排及有关注意事项通知对方。

作为前往会见一方的安排者,则应主动了解上述情况,并通知有关的出席人员。

(三)准确掌握会见、会谈的时间、地点和双方参加人员的名单,及早通知有关人员和有关单位作好必要安排。

主人应提前到达。

(四)会见、会谈场所应安排足够的座位。

如双方人数较多,厅室面积大,主谈人说话声音低,宜安装扩音器。

会谈如用长桌,事先排好座位图,现场放置中外文座位卡,卡片上的字体应工整清晰。

(五)如有合影,事先排好合影图,人数众多应准备架子。

合影图一般由主人居中,按礼宾次序,以主人右手为上,主客双方间隔排列。

第一排人员既要考虑人员身份,也要考虑场地大小,即能否都摄入镜头。

一般来说,两端均由主方人员把边。

第三排第二排9 7 5 3 1 主人2 4 6 8 10摄影师位置(六)客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迎候。

可以在大楼正门迎候,也可以在会客厅门口。

如果主人不到大楼门口迎候,则应由工作人员在大楼门口迎接,引入会客厅。

如有合影,宜安排在宾主握手之后,合影后再入座。

会见结束时,主人应送至车前或门口握别,目送客人离去后再回室内。

(七)领导人之间的会见,或是会谈,除陪见人和必要的译员、记录员外,其他工作人员安排就绪后均应退出。

如允许记者采访,也只是在正式谈话开始前采访几分钟,然后统统离开。

谈话过程中,旁人不要随意进出。

(八)会见时招待用的饮料,各国不一。

我国内一般只备茶水。

夏天加冷饮。

会谈如时间过长,可适当上咖啡或红茶。

一般官员、民间人士的会见,安排大体上相同,也要事先申明来意,约妥时间、地点,通知来人身份和人数,准时赴约。

礼节性的会见,一般不要逗留过久,半小时左右即可告辞,除非主人特意挽留。

日常交往,客人来访,相隔一段时间后,应予回访。

如果客人为祝贺节日、生日等喜庆日来访,则可不必回访,而在对方节日、生日时前往拜望,表示祝贺。

国家间通过谈判,就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某一领域内的相互关系达成协议,缔结条约、协定或公约时,一般都举行签字仪式。

签字人视文件的性质由缔约各方确定,有由国家领导人签的,也有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签的,但双方签字人的身份应大体相当。

一国领导人访问他国,经双方商定发表联合公报(或联合声明),有时也举行签字仪式。

各国业务部门之间签订专业性协议,一般不举行这类签字仪式。

安排签字仪式,首先应做好文本的准备工作,有关单位应及早做好文本的定稿、翻译、校对、印刷、装订、盖火漆印等项工作,同时准备好签字用的文具、国旗等物品,与对方商定助签人员,并安排双方助签人员洽谈有关细节。

参加签字仪式的,基本上是双方参加会谈的全体人员。

如一方要求让某些未参加会谈的人员出席,另一方应予同意,但双方人数最好大体相等。

不少国家为了对签订的协议表示重视,往往由更高或更多的领导人出席签字仪式。

我国举行的签字仪式,一般在签字厅内设置长方桌一张,作为签字桌。

桌面覆盖深绿色台呢,桌后放两把椅子,为双方签字人员的座位,主左客右。

座前摆的是各自保存的文本,上端分别放置签字文具,中间摆一旗架,悬挂签字双方的国旗。

双方参加人员进入签字厅。

签字人员入座时,其他人员分主客各一方按身份顺序排列于各自的签字人员座位之后。

双方的助签人员分别站立在各自签字人员的外侧,协助翻揭文本,指明签字处。

在本国保存的文本上签毕后,由助签人员互相传递文本,相互握手。

有时签字后,备有香槟酒,共同举杯庆贺。

各国举行的签字仪式的安排不尽相同。

有的国家安排的仪式设置两张方桌为签字桌,双方签字人员各坐一桌,双方的小国旗分别悬挂在各自的签字桌上,参加仪式的人员坐在签字桌的对面。

有的国家安排一张长方桌为签字桌,但双方参加仪式的人员坐在签字桌前方两旁,双方国旗挂在签字桌的后面。

如有三、四个国家缔结条约,其签字仪式大体如上所述,只是相应增添签字人员座位、签字用具和国旗等物。

至于签订多边公约,通常仅设一个座位,一般由公约保存国代表先签字,然后由各国代表依一定次序轮流在公约上签字。

宴请礼仪宴请是国际交往中最常见的交际活动之一。

各国宴请都有自己国家或民族的特点与习惯。

国际上通用的宴请形式有宴会、招待会、茶会、工作进餐等。

举办宴请活动采用何种形式,通常根据活动目的,邀请对象以及经费开支等各种因素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