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框架结构房屋的隔震设计
框架结构基础隔震的减震效果分析
Abs t r a c t T h e f r a me s t r u c t u r e u s e s l a m i n a t e d r u b b e r b e a r i n g s b a s e i s o l a t i o n , a c c 0 r d i n g t o t h e b a s i c c 0 n d i t i o n s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 5 9 4 2 ( 2 0 1 3 ) S u p p . ( I I ) - 0 0 4 1 04 -
框 架 结 构 基 础 隔 震 的 减 震 效 果 分 析
雷静雅 王开岭 罗登贵 王 磊 曾心传
\ 2 ) 开 封 大 霎 学 , 开 封 髋 4 7 5 0 0 4 测 题点 瓤 戚 汉 4 3 0 0 7 1 )
\ 2 ) K a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E , a K r a t h @ q u n a g k 4 7 5 0 0 s 4 y , 如 s 啪 ,
某8度区教学楼框架结构隔震设计与分析
某8度区教学楼框架结构隔震设计与分析发布时间:2023-01-31T08:30:09.448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9月18期作者:曹皓[导读] 建筑结构采用隔震设计是一种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的方法曹皓广东南雅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510031[摘要]:建筑结构采用隔震设计是一种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的方法。
某8度区教学楼采用隔震技术,柱底设置隔震支座,有效地延长了结构周期,降低地震响应,从而降低地震剪力。
本文对该教学楼框架结构进行隔震设计,利用ETABS软件对比分析了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验算了隔震层层间位移角、支座拉、压应力等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表明隔震结构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关键词] 隔震;隔震支座;减震系数一、工程概况1)、该教学楼地上7层,于-1.700m~±0.000m设置一层隔震检修层,房屋高度27.75米,建筑面积14872.97m2,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应力管桩基础。
2)、该项目场地为软土,类别为Ⅲ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55s,属抗震不利地段。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教学楼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因该项目实施时,当地要求执行中震防发【2009】49号文《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本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30g,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24。
3)、该项目平面尺寸为71.0mx41.4m,结构平面典型柱网尺寸为8.1mx6.4m。
建成实景图、结构典型平面布置图见图1、图2.图1 实景图图2结构典型平面布置图二、隔震支座布置本工程采取基础隔震方法,于地下-1.700m~±0.000m设置一层隔震检修层,在选择隔震支座直径、个数和平面布置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抗规》12.2.3条,同一隔震层内各个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压应力宜均匀,竖向平均应力不应超过乙类建筑的限值12Mpa。
框架结构的抗震减震方法浅析
框架结构的抗震减震方法浅析由于建筑功能的要求,使得现代结构复杂,布置越来越不规则,对结构抗震要求越来越高。
框架结构在多层和中高层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为避免地震时给人类带来大的灾难,要求结构设计人员能正确运用框架结构抗震减震概念设计,克服框架结构的弊端,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确保建筑结构安全,从而实现建筑使用功能。
一、框架结构抗震减震设计的一般原则1、强柱弱梁。
强柱弱梁是为了防止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倒塌,提高结构的变形能力。
由于地震作用的复杂性以及构件之间的相互影响,难以通过精确的计算实现强柱弱梁。
规范要求,采用增大柱端弯矩设计值,即提高柱端的弯矩增大系数的方法来实现强柱弱梁。
人为增大柱子相对于梁的抗弯能力,诱导在梁端出现塑性铰,从而达到强柱弱梁的要求。
实现强柱弱梁不仅在于内力调整,更在于按调整后的设计内力来配筋,使构件的实际承载力与设计内力相近。
当建筑许可时,尽可能将柱的截面尺寸做得大些,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尽可能大于1,并控制柱的轴压比满足规范要求,以增加延性。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不得过高,并应考虑板内负筋影响,考虑双筋作用,以免在罕遇地震中进入屈服阶段不能形成塑性铰或塑性铰转移到柱上。
注意不可随意超配筋,超配筋要整体保持一定比例。
注意节点构造,让塑性铰向梁跨内移。
2、强节点弱构件。
这是为了提高结构整体性。
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必须可靠,符合下列要求:构件节点(主要是梁柱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当构件屈服、刚度退化时,节点应保持承载力和刚度不变。
予埋件的锚固承载力不应低于连接件的承载力,装配式的连接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各抗侧力构件必须有可靠的措施以确保空间协同工作。
强节点弱构件是通过增大节点核心区的组合剪力设计值进行计算。
一、二、三级抗震减震等级的框架进行节点核心区抗震减震受剪承载力计算;四级抗震减震等级的框架节点核心区可不进行计算,但应符合抗震减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3、强剪弱弯。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隔震设计方法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隔震设计方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提高,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目前建筑结构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如何对其进行隔震设计,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隔震设计方法。
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本原理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指由柱、梁、墙等构件形成的框架结构体系。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框架结构的受力特性,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减小地震作用的影响。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主要抗震形式有强柱弱梁、强墙弱柱、剪力墙体系等。
1.强柱弱梁原理强柱弱梁原理是指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柱的承载能力应大于梁的承载能力。
这是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由于柱比梁更易受到水平荷载的作用,因此柱的抗震能力要高于梁。
2.强墙弱柱原理强墙弱柱原理是指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墙的承载能力应大于柱的承载能力。
这是因为墙在地震作用下起到了抵抗剪力的作用,因此墙的抗震能力要高于柱。
3.剪力墙体系剪力墙体系是指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设置了抵抗水平荷载的剪力墙。
剪力墙可以通过其抗剪承载能力来消耗地震能量,从而减小地震作用的影响。
三、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隔震设计方法1.减小结构刚度减小结构刚度是混凝土框架结构隔震设计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减小结构刚度,可以使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发生较大的位移,从而减小地震作用的影响。
具体的方法是通过调整结构的构件尺寸、间距、截面形状等参数来降低结构的刚度。
2.增强结构的弯曲能力增强结构的弯曲能力是混凝土框架结构隔震设计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增强结构的弯曲能力,可以使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发生较大的弯曲变形,从而减小地震作用的影响。
具体的方法是增加梁的截面尺寸、设置梁柱节点处的加强筋等。
3.设置隔震层设置隔震层是混凝土框架结构隔震设计的一种常用方法。
隔震层是指在结构中增加一层隔震装置,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较大的相对位移,从而减小地震作用的影响。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隔震设计方法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隔震设计方法一、引言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的地震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在地震时的性能受到广泛的关注。
因此,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隔震设计方法,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隔震设计方法1.设计前准备在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隔震设计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进行地震动分析,以确定地震荷载的大小和方向。
其次,需要进行建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分析,以了解结构的抗震性能。
最后,需要确定设计的隔震体系和材料,以满足设计的要求。
2.隔震体系的设计隔震体系是混凝土框架结构隔震设计的核心。
隔震体系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能够有效地隔离地震荷载。
(2)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
(3)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能够长期运行。
常用的隔震体系包括橡胶支座隔震体系、摆隔震体系和液体阻尼器隔震体系。
其中,橡胶支座隔震体系是最常用的。
3.隔震支座的设计隔震支座是隔震体系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具有足够的垂直承载能力和水平位移能力,以承受地震荷载。
(2)具有较小的刚度和弹性模量,以实现有效的隔震效果。
(3)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能够长期运行。
隔震支座的设计应结合建筑结构的特点和地震荷载的大小和方向进行。
同时,应考虑橡胶材料的性能和耐久性。
4.隔震结构的分析隔震结构的分析是隔震设计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确定结构的隔震效果和抗震能力。
分析方法通常包括有限元分析和等效线性化分析。
在分析时,应考虑隔震体系的刚度、隔震支座的性能和建筑结构的特点。
同时,应考虑地震荷载的大小和方向,以确定结构的抗震能力和隔震效果。
5.隔震结构的设计在进行隔震结构的设计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结构的抗震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2)隔震体系和隔震支座应满足设计要求。
(3)结构的总体刚度和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4)结构的施工和维护应方便和可靠。
框架结构的抗震减震分析
应用减震技术
设置减震支座
在结构中设置减震支座,以吸收地震能量,减轻地震 对结构的影响。
应用阻尼器
在结构中安装阻尼器,以增加结构的阻尼效应,降低 地震响应。
采用隔震技术
在基础和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以减小地震对上部结 构的影响。
06
CATALOGUE
工程实例分析
工程实例一:某高层建筑
设计采用地震力系数法进行计算,并 考虑了地震烈度、场地类别等因素。
抗震分析
地震危害与影响
地震波及地面震动
地震产生地震波,引发地 面震动,对建筑物和结构 造成破坏。
建筑物倒塌与损毁
框架结构如未经过合理设 计和施工,易在地震中发 生倒塌或严重损毁。
次生灾害
地震可引发火灾、水灾等 次生灾害,对周边环境和 生态造成进一步破坏。
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
地震动位移响应
01
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位移,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研究目的和方法
通过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为结 构的优化设计和地震防护提供理论支持。
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方法 ,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全面评估。
02
CATALOGUE
框架结构概述
框架结构的特点
空间分隔灵活
框架结构能够根据建筑功能需求,灵活地分隔空间。
整体性能良好
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减震结构的分析方法
减震结构的分析方法包括理论分析、数值模 拟和实验研究等,以评估减震装置的性能和 结构的减震效果。
减震结构的评估
评估减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和性能,以确保其 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5
CATALOGUE
框架结构的抗震减震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_4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发布时间:2023-04-11T06:04:11.69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3年5期作者:张敏[导读] 这些年来由于中国各地频频出现地震情况,对地区自然环境以及人口健康和经济社会蓬勃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并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建筑物破坏和人员伤亡,所以在当前的工程结构设计中优化防震减振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长厦安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这些年来由于中国各地频频出现地震情况,对地区自然环境以及人口健康和经济社会蓬勃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并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建筑物破坏和人员伤亡,所以在当前的工程结构设计中优化防震减振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不断蓬勃发展,当前的隔断水平、尖端建筑材料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已日益完善,为满足当前社会主义民族经济的蓬勃发展、保障重大建设工程住房安全性,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减震技术和防震措施需要进一步发展,已迫在眉睫。
通过进一步改善建筑的防震特性,降低建筑结构在抗震中所遭遇到的损伤程度,而且还可以推动国家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1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模式的应用意义我国发生的重大地震灾害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18年的汶川大地震,那些惨烈的场景至今依旧在内心中挥之不去,地震灾害不仅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同时无情的地震灾害更是夺走了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1]。
在汶川地震发生时,桑枣中学全校23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的时间内上演了极限逃生,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人伤亡,他们的校长“叶志平”在上任初期,就十分关注学校建筑的安全问题,他在任时期对学校的大部分建筑全部重新进行了加固。
汶川大地震来临时,学校无一人伤亡。
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人类是渺小的,但是我们要相信科技的力量,技术的力量,智慧的力量是强大的。
近年来建筑设计中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设计越来越受到跟多人的关注。
框架结构中的抗震设计与优化
框架结构中的抗震设计与优化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在建筑设计中,抗震设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框架结构是广泛使用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其抗震性能的优化与提升是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首先,抗震设计要充分考虑地震的影响因素。
地震波是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震振动传播,其强度、频率、方向等是导致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
因此,抗震设计中需要充分分析并评估地震波的特性,确定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参数,并制定相应的设计准则。
同时,考虑到地震的不确定性,设计中应采用抗震容许性能设计方法,允许一定程度的破坏,保证结构在大震中有足够的韧性和承载能力。
其次,抗震设计要注重结构的整体性能。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需要从整体角度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不仅仅关注某一构件的强度。
设计者应综合考虑结构的刚度、弹性和塑性变形能力,并合理配置和布置各构件。
经典的框架结构布置方式包括正交布置、平面布置、压杆布置等,设计师应根据具体的建筑需求和地震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
此外,抗震设计还需要合理选择和设计结构材料。
在框架结构中,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作为主要材料。
钢筋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延性和韧性,适用于地震区域,但对于大跨度、大层数的建筑可能存在一些缺陷。
而钢结构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抗震性能,适用于抗震设计,但也存在一些特殊要求,如防火隔离、防腐等。
因此,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特点和材料的性能,选择最合适的结构材料。
在抗震设计中,优化是关键环节。
优化设计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方案的经济性、可行性和抗震性能,选取最佳方案,并做出相应的结构调整和改进。
优化设计考虑的因素非常复杂,包括结构的刚度、弹性、塑性变形能力、防震隔震等。
通过引入合理的优化算法和计算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在保证结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降低材料成本,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总之,框架结构中的抗震设计与优化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
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地震的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能、材料的选择以及优化设计等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建筑框架结构隔震设计要点分析
建筑框架结构隔震设计要点分析摘要:隔震设计是建筑框架结构总体设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建筑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在介绍框架结构减震方案的基础上,围绕模型的建立、支座的选择、减震系数计算和柱子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建筑框架结构隔震设计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框架结构;隔震设计;减震系数;位移验算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房屋、住宅、高层建筑等建筑物数量日益增加,对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求也有所提高。
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虽然在很多情况下是有效的,但容易出现主体结构破坏后难以恢复、承重构件进行非弹性状态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当前城市建筑物抗震的需要,因此隔震设计方法应运而生。
隔震设计方法是一项新型的建筑结构耐震形式,不仅能够保护建筑框架结构,而且还能保护建筑内部结构的重要设备在强震的情况下免遭破坏,大大简化了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通过分析建筑框架结构隔震设计要点,以期完善隔震设计方法。
1 工程概况该工程为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总高度为15.8m,首层层高4.8m。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场地类别ⅱ类,特征周期0.35s;基本风压0.80kn/m2,楼面永久荷载5.0kn/m2,楼面可变荷载2.5-3.5kn/m2;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2 结构减震方案本工程首层层高较高,而上部三层填充墙多且层高低,结构经计算,首层为薄弱层。
根据相关的研究,由于结构薄弱层的存在,薄弱层层间位移角将急剧增大。
震害经验也表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首层薄弱层破坏严重,甚至引起整座建筑物倒塌,但薄弱层以上楼层的震害轻微。
本工程考虑到非隔震结构经初步计算基本周期为0.73s且场地地质条件良好,决定采用隔震设计。
该建筑首层为薄弱层,若采用基础隔震体系,虽然达到了减小地震地面运动对结构的作用,但在超烈度的地震作用下,其首层仍将率先出现较大的弹塑性变形甚至破坏。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发布时间:2022-09-25T03:35:10.006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第4期(2月)作者:朱亚鹏[导读] 建筑的使用效率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所以建筑的稳定性和防震减震能力被民众重视。
朱亚鹏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6摘要:建筑的使用效率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所以建筑的稳定性和防震减震能力被民众重视。
隔震减震措施的科学运用,可以改善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将建筑的使用寿命延长,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证。
因此,加大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研究力度,很有现实意义。
本文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措施概述展开分析,探究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存在的问题,提出设计要点以及相应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前言: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是评价房屋建筑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对房屋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加入抗震理念非常有必要。
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房屋建筑的规模在不断的增加,对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结合房屋建筑的结构合理选择隔震减震措施,减少地震对房屋建筑造成的影响。
一、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措施概述(一)隔震减震水平概述建筑的隔震减震技术水平是指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物的环境条件和工作目标进行一定的统计参数衡量。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隔震减震水平是中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规范标准。
可是因为对各个层次的设防水准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导致了建筑的设计成本以及风险增大。
(二)隔震减震目标概述隔震减震目标,是指一个房屋在抵御自然灾害时能到达的特性水准,或者说是级别。
一个建筑的性能指标是要依据现场的地震频率、群众住宅的总体数量状况、周围土地的构造特性、以及建筑及其所属区域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等诸多要素来加以确定的。
而建筑抗震能力指标则是反映建筑隔震减震能力,建筑稳定性程度的评估水准。
(三)隔震减震设计意义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环节首先应该着重考虑结构隔振减震性能的优化,以便于改善结构耐震特性,这直接关乎着施工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所以若要从根本上提升施工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从而保证施工结构的使用性能,就必须从施工结构设计环节开始层层严格把关,高度重视房建筑结构隔震减振的设计,并尽可能地从结构整体角度出发进行综合分析,为施工进度的合理开展、施工质量超过期望等目标营造良好的外在条件,相应的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免受地震等恶性灾害的影响。
浅谈建筑结构隔震技术
浅谈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目前各国抗震设计规范均以“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为抗震设计原则,以保护结构不遭到毁坏和保护生命安全为主要目标。
传统抗震结构通过增强结构强度来抵抗地震,同时容许结构构件在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具有一定的延性,以结构本身的损坏为代价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反应。
从近10多年的地震震害损失来看,凡是按照抗震规范设计和建造的房屋,基本可以保证大地震发生时,房屋不倒塌.但按照传统抗震方式建造的房屋,在高烈度区常造成建筑构件尺寸过大,影响实际使用空间与建筑功能;另一方面,在发生超过设防烈度地震时,由于承重构件在地震中的不断损伤,累计到一定程度还会引起房屋倒塌,不能保证房屋在超大地震下的安全;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房屋没有倒塌,由于承重构件损伤较重,房屋也很难修复.尽管人员的伤亡大幅减少,但是经济损失较大。
因此,单纯强调工程结构在地震下不严重破坏和不倒塌,已不是一种完善的抗震思想,不能适应现代工程结构抗震需求。
为了更有效地保障建筑物安全,国内外学者经过大量研究,提出了建筑隔震技术。
建筑隔震技术是在建筑物基础或下部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由隔震器(橡胶隔震支座、滑移支座、FPS摩擦摆滑动支座)、阻尼装置等组成的隔震层,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减少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同时延长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达到预期的抗震防震要求,使建筑物的安全得到更可靠的保证。
国内外大量试验和工程经验表明:隔震技术能有效降低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特别是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效果更好,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一般仅相当于不隔震时的20%—50%。
隔震体系能实现建筑结构自身、非结构构件和建筑物内部设施“三保护”,确保震后建筑物无需修复,即可继续使用.常用的隔震装置有天然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和高阻尼橡胶支座。
橡胶支座隔震系统装置简单、施工方便,被认为是隔震技术迈向实用化最卓有成效的体系。
一、建筑隔震技术的发展1.国外隔震技术发展概述建筑隔震技术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
钢结构框架的抗震减隔震设计与技术
钢结构框架的抗震减隔震设计与技术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抗震与减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钢结构框架作为一种轻型高效的结构体系,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还能够提供出色的抗震性能。
本文将探讨钢结构框架的抗震与减隔震设计原理和技术措施,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引言:钢结构框架是一种以梁柱框架为主体的结构体系,其采用了钢材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刚性好等优势。
在抗震与减隔震领域,钢结构框架因其独特的特点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解决方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讨论钢结构框架在抗震减隔震设计中的原理和技术。
一、抗震设计原理1.1 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地震载荷作用下,建筑物会发生位移、加速度和应变等一系列响应。
这些响应将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产生影响。
因此,在抗震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地震反应特性。
1.2 钢结构框架的抗震特性钢结构框架的抗震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刚度和耗能能力上。
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可以有效地抵抗地震力的作用。
此外,钢材还具有良好的延性,可以在地震过程中吸收和耗散能量,从而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二、减隔震设计技术2.1 减隔震的定义和原理减隔震技术是指通过采用隔震装置,将地震能量从建筑物传递到地基或其他结构中,以达到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的目的。
减隔震技术能够使建筑物的地震响应降低,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2 钢结构框架的减隔震设计钢结构框架在减隔震设计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可以采用多种减隔震设备,如隔震支座、隔震橡胶垫等。
此外,钢结构框架还可以与其他减震措施结合使用,如阻尼器和层间剪切墙等。
三、未来发展展望钢结构框架的抗震减隔震设计与技术在未来将继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结构设计理论的不断突破,我们可以预见到减隔震技术将更加完善和多样化,为建筑物提供更好的抗震性能。
结论:钢结构框架的抗震减隔震设计与技术是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
简析建筑结构框架的隔震设计
简析建筑结构框架的隔震设计1 框架隔震技术的前期咨询工作建筑工程在尚未进行隔震设计之前,还处于建筑方案阶段时,建设单位可组织有经验的专家或委托专门的咨询机构展开框架隔震技术的前期咨询工作。
主要针对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结构高度、高宽比、结构形式以及有无地下室等情况,就框架隔震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展开详细的咨询,对该项目采用框架隔震方案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指出建筑、结构、水电等各个专业在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并对构造措施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1.1 前期咨询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框架隔震建筑的经济性问题:对业主来说采用框架隔震技术是否经济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采用隔震技术,增加了隔震支座费用、隔震构造措施的费用,但是减小了上部结构梁柱截面,节约了钢材和混凝土用量,同时增加了房屋的使用面积,在前期工作中尽可能的对隔震建筑的经济性进行合理分析。
根据大量的工程经验,在抗震设防烈度高的地区采用隔震技术具有比较明显的经济性。
(2)隔震建筑的适用性问题:隔震技术目前在我国主要应用于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例如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学校、车站、体育馆等,使用功能不能间断的医院、通讯、消防等建筑,以及存放存放珍贵物品的建筑或珍贵建筑,如博物馆、档案馆、纪念性建筑等。
由于隔震装置仅对抵抗地震作用有效,在风荷载或其他水平荷载的作用下,隔震建筑更宜倾覆,因此隔震技术的应用还应满足我国抗震规范规定的非地震作用水平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总水平力不超过结构总重力10% 的要求。
同时,隔震建筑宜建在场地类别为Ⅰ、Ⅱ、Ⅲ类场地,且选用稳定性较好的基础类型。
此外,框架结构高宽比宜小于4,变形特征接近剪切变形,最大高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否则采用隔震设计应进行专门研究。
1.2 框架隔震设计思路咨询工作结束以后,在进行隔震设计时,需要对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使用功能及建筑、结构方案,从安全和经济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若该工程宜采用隔震技术,应先进行初步设计,除应满足规范的相关条文外,还应合理确定隔震支座的类型和布置位置。
房屋建筑工程的隔震结构设计的探讨
房屋建筑工程的隔震结构设计的探讨引文;基础的隔震技术在减震控制效果、防灾减灾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近几十年在建筑结构与桥梁工程领域中取得了成功应用,为了人们的居住安全,目前我国更加重视房屋建筑工程的隔震结构设计。
一、隔震结构概述建筑隔震结构是指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由橡胶建筑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等部件组成的建筑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增大阻尼、减小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达到预期的防震要求。
建筑隔震结构包括上部结构、隔震装置和下部结构三部分。
隔震结构又分为基础隔震结构和层间隔震结构。
二、房屋建筑结构隔震设计方法(1)上部结构是在隔震层的最上面,地震的时候,会使其出现移动,而位移的距离主要是根据设计来计算,位移的方向是全面的。
为了在地震中不阻碍隔震层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建设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周围应该安置防震缝。
第二,在和地面之間应该明确的安置一条水平的隔离缝,如果水平缝难设置,应该安置水平的滑移垫层。
第三,注意楼梯、电梯和走廊里不能有障碍物。
(2)隔震层的设计就是安装有隔震部件的地方。
它的上下楼层之间很容易发生变形,所以必须要使用隔震措施,来吸收这种变形。
在隔震层的里面,除了要安装一些隔震系统需要的管线以外,不能用于其他的用途。
为了保证建筑的安全,可以将其封闭。
建筑物于隔震层的外周外墙的防护构造,如属隔震层必要的构造,例如挡雨构件未超过部分,不计入建筑面积。
(3)下部结构的设计一般在隔震层的下面,对隔震层起着支撑的作用。
在概念设计中,下部结构是一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部分,一定要选取合适的材料和施工方法,保证隔震层下部结构的稳固。
(4)外周部是和上部结构相接的地表的位置,通常会和上部结构有的距离,应该在周围设置遮挡物,这样才能避免其他人靠近,此外周围要留出一定的空间,防止地震上部结构变形过大。
(5)邻楼空间是指相邻楼栋之间的人的活动空间。
这部分也应考虑由于地震时上部结构晃动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浅谈框架结构加固中的隔震技术
浅谈框架结构加固中的隔震技术在我国的现有建筑房屋工程中,尤其是早期建成的建筑房屋工程,其对于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都有相对比较高的要求。
随着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的频发,在进行建筑房屋工程设计中,对于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尤为严格,而作为我国早期建成的一部分建筑房屋工程中,由于房屋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指数并不是很高,而重新进行房屋的设计建设又需要花费比较高的成本代价,对于这部分既有框架结构的建筑房屋工程,为了在节省施工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建筑房屋的抗震性能作用,应用隔震加固技术进行既有框架结构房屋工程的抗震加固施工,是比较有效并且广泛普遍的方法措施。
在进行建筑房屋结构加固中,进行加固施工应用的方法比较多,但是,使用隔震技术进行建筑房屋结构的加固实现,不仅进行加固的房屋结构具有比较好的抗震性能,并且在加固施工过程中对于房屋原有结构功能的使用影响也非常小,具有比较突出的加固施工应用优势。
1、隔震技术的加固工作原理分析在进行建筑房屋工程的结构加固施工中,隔震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建筑房屋结构的上部以及下部之间,进行隔震支座的设置,来实现对于既有框架结构的加固实现。
如下图1所示,即为隔震技术进行建筑房屋结构加固施工中,在建筑房屋结构的上下部分之间所设置的隔震支座示意图。
图1 既有框架结构加固施工中的隔震支座示意图根据上图所示的使用隔震技术对于既有建筑房屋框架结构的加固施工方法,在地震作用发生时,隔震支座的上下建筑房屋结构部分,会在地震作用力情况下,发生相对水平的位移变化,同时隔震支座本身也会在地震的作用力下,产生相对应的缓慢弹性变形变化,从而隔震支座通过本身的缓慢弹性变形变化,对于建筑房屋的上下部结构的水平位移变化进行支撑,并且建筑房屋上下部结构部分的水平位移变化作用,在隔震支座缓慢弹性变形作用支撑下,会消耗掉比较多的地震作用,对于建筑房屋结构本身的破坏能力以及作用就会比较小,从而能够保证建筑房屋结构的完整性,避免地震作用对于建筑房屋结构的破坏,保证建筑房屋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能。
简析房屋建筑工程的隔震结构设计
简析房屋建筑工程的隔震结构设计摘要:传统的建筑抗震结构,通常是加强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来达到抵制地震的作用,但是在地震中,这些结构受到了大量的损害,所以房屋在地震中出现破坏或倒塌,这是很不安全也很不科学的。
而隔震技术却是在建筑中设置隔震层,进而减少地震的能力,使得建筑能够在地震中不受损害。
本文结合房屋建筑隔震的原理和特点,分析房屋建筑工程的隔震结构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房屋建筑;隔震;结构设计引言: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减小地震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并确保隔震支座的变形不超过极限变形范围。
与隔震层相比,上部结构吸收的能量是很小的,假如上部结构能够抵御与其刚体状态相称的地震,那么建筑物的建设就不在受其能量吸收能力的各种制约控制。
此外上部结构的能量及刚度偏心带来的扭转振动,可以利用隔震层的偏心基本得到消除。
因此与传统的建筑相比,隔震建筑的设计自由度更大。
一、房屋建筑隔震的原理和特点1.1基础隔震的基本原理“隔离避让”、“以柔克刚”是隔震技术设防策略的立足点。
基础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建筑物的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安装隔离设备(如隔震器、阻尼器等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形成一个刚度较小的隔震层,用来对整个体系的刚度K和阻尼C进行调整,从而使结构的自震频率发生改变,使结构的自震周期延长,这样就能够使结构的吸能和耗能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结构的地震反应大大减小,削弱地震对上部结构的破坏力。
我们可以利用结构的动力微分方程对这一基本原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1.2基础隔震的特点基础结构的显著特点就是由于隔震层的安装,整个结构的力学性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1)由于隔震层的刚度较小,这样就使得地震作用产生的变形集中在隔震层,层间的变形大大减小,上部结构呈“整体移动”,使得上部结构构件避免了因发生大变形而损坏;(2)结构自震周期T的延长,大大降低了上部结构的加速度,这样室内人员就不会发生严重不适的情况,同时防止室内设施及物品大量的损坏,保障建筑物在震中及震后的使用,降低地震次生灾害发生几率。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设计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设计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
建筑隔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之中是非常重要的,其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整体,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之中。
建筑隔震设计是对一个建筑结构设计效果进行衡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必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将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相关工作给切实做好,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
关键词: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技术应用引言: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高度的重视隔震技术的应用,为人们营造安全的居住环境,同时提高建筑的使用性能。
此外,隔震技术是在不断的发展的,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还应该对隔震技术进行有效的创新,并且将其应用于建筑结构当中,提高建筑的隔震性能,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实现建筑企业的良好发展。
1 结构隔震设计相关概述1.1 结构设计、隔震设计概述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来讲,其主要是对各个受力部位的结构方式进行设计与分析,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安全。
建筑物在建设完成后需要承受一定荷载力,在这种环境下建筑结构性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随之发生变形或者倾斜等问题,这对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很大影响,甚至降低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无法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各地区所发生地质灾害的现象逐渐增多,为了更好地避免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造成的破坏,在进行隔震设计的时候,需要从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及周边情况入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隔震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居住、工作空间。
1.2 结构隔震的主要特征在地震灾害发生的时候,地震会对建筑造成一定的破坏,结构隔震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特点:第一,通过对已经建设好的隔震建筑进行观察以及从振动台地震模拟试验所得的结果,隔震装置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结构出现的地震反应。
隔震建筑上部结构速度的加快仅仅相当于传统的抗震建筑的速度增加 25% 左右,这种减震效果是那些传统的抗震结构所难以实现的。
谈房屋建筑工程的隔震结构设计
谈房屋建筑工程的隔震结构设计摘要:针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措施,明确隔震设计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加强建筑结构稳定性。
随后总结隔震设计基本要求,并且提出科学选择房屋建筑施工场地、加强结构形式应用合理性、提升延性抗震能力、关键结构抗震设计、保证隔震措施应用效果这五点建议,以期能够加强房屋建筑结构整体性,规避地震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隔震结构设计1 引言基础的隔震技术在减震控制效果、防灾减灾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近几十年在建筑结构与桥梁工程领域中取得了成功应用,为了人们的居住安全,目前我国更加重视房屋建筑工程的隔震结构设计。
2 隔震设计概述隔震技术主要是指在地震来临时降低地震对建筑物本身及建筑物结构和建筑物内部的家具物品、家中装饰物、家中冰箱、彩电等家电以及生活用品的破坏损失以及程度的技术,对建筑物内外结构具有保护作用,从而减少人们在地震中的经济损失。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根据建筑物内外结构的不同位置,进行对建筑物的保护。
目前主流的结构抗震设计对策仍然是采用延性结构体系通过增大构件截面尺寸、增强配筋,依靠主体结构自身的抗震性能来消耗地震能量,用这种方法来实现规范中规定的在突发地震时房屋建设结构不被破坏,保持稳定的建设防震要求,这是被动消极的“硬抗”。
这将会导致此结构产生两种不利后果:一是结构主要构件截面过大、配筋过多以及材料花费过多导致结构成本造价提高;二是结构构件截面、配筋增大后,整个结构的强度也就不可同日而语,在震动中所吸收的余震也就会大幅度的提高,这样也就意味着增加危险的发生,导致结构在遇到震级过大的突袭地震时结构会产生严重的损坏,造成严重后果。
不同于传统抗震体系“硬抗”的旧观念,工程结构隔震减震控制体系采用调整结构动力特性“以柔克刚”的新手段,地震发生时隔震层把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隔离开,使能量输入有所改变,带有阻尼的隔震层的大变形可以消耗大量能量。
如果能事先知道建设场将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的性质和大小,则进行抗震设计的困难就几乎不存在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i aNe e h oo isa d P o u t hn w T c n lge n rd cs
建 筑 技 术
浅析框架结构房屋 的隔震设 计
周 厚 玲
( 川 西 南广 厦 设 计 院 有 限公 司 , 都 6 00 ) 四 成 10 0
摘 要 : 文作 者根 据 《 筑抗震 设计 规 范}C 50 1 2 1) 本 建 ( B 0 1— 0 0的有 关规 定, , 探讨 了框 架 结构房 屋 的 隔震 设 计方 法和 步骤 。 结合 工程 实 并 例 对 隔震技 术的设 计要 点 进行 了分 析 。 关键 词 : 架结构 ; 框 隔震 设 计
用。
I
塌
{
上部 锚蝴
垡 …一 —
~ … …
3 架结 构 隔震算 例 . 框
31 程概 况 .. 工
G。
试 点建 筑为 一住 宅楼 , 其工 程概 况如 下 : 31 . 屋 结 构 型式 : 筋 混凝 土框 架 结 .1 .房 钢 构( 带 地下 室 , 墙 为 2 0 m厚 加气 混 凝土 不 外 0m 砌块 , 内墙 为 10 2mm厚 加气 混凝 土 砌块 和 6 0 厚轻 质 隔墙 , 均用 M 混 合砂 浆砌 筑) 5 。 31 . 屋 建筑 平 面 图 见 图 1 主要 数 据 . 2房 . ,
3 .. 震波 的选 择 .2 4 地 对 于框 架结 构 ,采用 时 程分 析法 进 行计 算 时 ,根据 对地 震波 的要求 ,选 取三 条 大震 波 : ae中 的 8.,1 ,1 wv 1 8. 8. 三 条 小 震 波 : 1 2 3和
区选用 不 少于 二条 的实 际强 震记 录 和一 条人 工 模拟 的加 速度 时程 曲线 ,其平 均 地震 影 响 系数 曲线 应 与振 型分 解 反应 谱法 所 采用 的 地 组 为一 组 。 曲线 与规 范地 震影 响 线 曲线有 良好的 统计 意 3 . 步设 计 表 明 , 建筑 符 合采 用 隔震 .初 2 该 震影 响 系数 曲线 在 统计 意 义上 相 符 ;计算 结
中 图分类 号 : TU3 2 5 1概 述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果 宜取 平 均值 ; 水 平 向减 震 系数 时 , 震 结 方 案 的基本 要求 , 求 隔 隔震层 设 在基 础上 部 , 一 第 基 础隔 震技 术 是一 种 结构 抵 抗环 境荷 载 构 的层 间剪 力按 多遇 地震 作 用下 用 时程 分析 层 下部 。 ( 风 和地 震 等) 法 , 统 的抗 震 结构 体 法计 算求 得 。水 平 向减震 系数应 根 据结 构 隔 如 的方 与传 3 . 支座 的选 型 、 置 由上部 结构 计 .隔震 3 布 系相 比较 , 方 法不 但 能保 护 建 筑 结构 , 能 震 与非 隔震 两种 情况 下各 层 层 间剪力 的最 大 算 出每 个柱 下 的竖 向力 ,按 照 表 1 于 丙类 该 还 关 保护 结 构 内部 的重要 设 备 在强 震 冲击 下免 遭 比值 , 表 1 定 。 按 确 建 筑 隔 震 支 座 平 均 压 应 力 限 值 小 于 等 于 破坏 ,其 抗 震设 计 的对 象也 从 整 体结 构转 变 1MP a的规定 ( 筑 为丙 类建 筑 ) 步 确定 5 本建 , 初 为隔 震装 置 ,大 大简 化 了建 筑 结构 的设 计 与 出每个 柱 下支 座 的直 径 及数 量 f 隔震 支座 的 施 工 ,降低 了建 设 投 资 ,具 有 广 阔的 应用 前 平 面布 置 图见图 1。 )
・
L—量L
j 啜燕 螓攥
பைடு நூலகம்
___ _
镬 础
奄 崖
图 2上 部 结 构 、 震 层 、 础 示 意 图 隔 基
: 对 于框 架结 构 ,其 隔震 体 系 的计算 简 图 见表 2 可采 用 剪切 型结 构模 型 , 般 晴况 下 , 用 一 宜采 时程 分 析法 进行 计 算 ;输 入地 震 波 的反 应谱 特性 和 数量 ,按 建 筑场 地 类别 和 特征 周 期分
基 本周 期 小 于 1 s . 的钢 筋混 凝土 框架 房屋 ; 0 21 . 筑 场 地宜 为 I、 Ⅲ类 , 应选 .2 .建 Ⅱ、 并 用 稳定 性较 好 的基 础类 型; 21 . 荷 载 和 其 他非 地 震 作 用 的 水平 .3 风 . 荷 载标 准值 不宜 超 过结 构总 重力 的 1%。 0 22 . 隔震 支 座 的布置 与选 型 . 时 : 切 曩 和 效 阻 小 5 对 刚支 等 月 尼比 0 情 的 隔 度 七滞 不 于2% 应剪 粘 ; j : : : ) 表3 隔 震层 应设 置 在建 筑 上部 结 构与 基 础之 隔 震 层 以下 结 构 ( 括 地 下 室) 地 震作 包 的 3 , 的分 析方 法和 原则 间 ; 地下 室 的 建筑 , 隔震 层应 设 置 在地 下 有 其 4隔震 室 的顶 部与 上 部结 构 之 间 。橡 胶 隔震 支 座设 用 和抗 震验 算 ,应采 用 罕 遇地震 下 隔震 支 座 按 照对 建筑 结 构 隔震设 计 的计 算分 析 的 水 置 在受 力较 大 的位 置 , 格 、 量和 分 布根 底部 的竖 向力 、 平力 和 弯矩进 行计 算 。 其规 数 具体 规 定 ,本 隔震体 系 的计 算 简 图采用 剪切 隔 震支 座 的水平 剪 力应 根据 隔 震层 在 罕 型结构 模 型 , 抗震 设 防烈 度 8 , 据竖 向承载 力 、侧 向 刚度 和 阻尼 的要 求 通过 按 度 采用 时程 计算 确定 。 隔震 层在 罕 遇地震 下 应保 持稳 定 , 遇地 震 下 的水平 剪力 按 各 隔震支 座 的水 平 刚 分 析法 对结 构 的隔震 和 不隔 震状 态进 行 对 比 当按扭 转 耦 联计 算 时 , 尚应 计 及 隔震 分析 。 不宜 出现 不 可恢 复 的变 形 。 隔震 层橡 胶 支座 度分 配 ;
轰 2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一9— 17
: 生
C ia Ne e h oo i sa d P o u t h n w T c n lge n rd cs
建 筑 技 术
范 》 51 条 规定 的 非 隔震结 构 的水 平 最 大 第 .4 .
地 震影 响 系 数 , 并用 此 时求 得 的地 震 作 用 按 各 层重 力分 配得 到各 层 的地震 作用 。 3. .隔震层 水 平位 移 的计 算 6 水 平 位移 验 算 ( 四个 角支 座 ) 取 由公式 ( 1 ) 验 算 隔震 支座对 应 于罕 遇地 震 水平 剪力 的水 平 位移 。其 中 : fi m n 05 倍 有 效 直 径 , 座 橡 胶 总 u] i{ . = 5 支 厚度的 3 1 倍
mi f .5  ̄ 0 = 95 n O5 49 26 .mm , 3 .3 x3 = 1 39
4 19 0 . mm}2 95 7 = 6 .mm
由时 程分 析法 计算 出罕遇 地 震 时 四个 角 隔震 支座 的水 平位 移 u, 表 5 示 i如 所 显然 , x方 向 最 不 利 支 座 为 轴 ①/ c fZ 50 5 ) G Y 0 V A ,其最 大位 移 是 25 2 m 小 2 . 5 m, 3 于 隔震 支座 的水 平位 移 限值 ( 9 r )y 2 . m ; 方 65 a 向最不 利 支座 为 轴( (z 5o 5 ) cG Y 0 V A 和轴 ⑨, c 其 最 大 位 移是 2 5 m 小 于 隔震 支 座 的 , 3 . m, 6
景。
袁 1层 间剪 力最 大 比值 与 水平 向减震 系数
的 对 应 关 系
2 架 结构 的隔震 设 计 的基 本 方 法 和 步 . 框
骤
21 步设 计 .初 . 需 要 减小 地 震作 用 的钢 筋混 凝 土框 架 等 结 构类 型 的 房屋 ,采 用 隔震 设计 时 应符 合 下 列 各项 要求 : 211 构 体 型 基 本规 则 , 隔震 时 可 在 . . .结 不 两 个 主轴方 向分别 采 用底 部 剪力 法计 算 结构
l ;
《 一
在 罕遇 地震 作用 下 , 不宜 出现 拉应 力 。 2 ._ 支座 的 布置应 遵循 下 述原 则 .1 2 隔震 对 于框 架结 构 , 隔震 垫 放 置在 柱下 即可 , 可放 一个 或 二三 个组 合 。 2 .. 支座 的选 型 原则 为 . 2隔震 2 ( 隔震 支座 的类 型不 宜过 多 ; a ) f d上 部结 构计 算 出每 个 支座 上 的轴 力 bJ ) 设计 值 ,对橡 胶 隔 震支 座竖 向平 均压 应力 限 值 的规定 ,确 定 出 每个 柱下 隔震 垫 的 数量 和 直径 。 2 . 算 水 平 减 震 系 数 I 对应 多 遇 地 震 .计 3 l J f 的情 况 ,即采 用 隔震 支 座剪 切变 形 为 5 %时 0 对 应 的水 平 刚度 和等 效粘 滞 阻尼 比1
义上 相符 。
w v 中 的 8.,s ,s ,其 中第 3条波 为 人 ae s 8. 8. 1 2 3 工 地震 波 , 余 二条 为 天然 地震 波 , 其 所选 地震 3 _ 抗震 设 防烈 度 : 。 .3 1. 7度 波的 反应谱 曲线均 与 《 范》 规 中地震 影 响 曲线 3 .建 筑 场地 类 别 为 Ⅲ类 , .4 1. 设计 地 震 分 比较 靠近 ,可 实现 三 条波 的平 均地 震 影响 线
~ .
2 . 层水 平 位 移验 算 ( 应 罕 遇地 震 { . 隔震 4 对 i r ; 的情 况 , 用 隔震 支座 剪切 变 形不 小 于 20 采 5% 一 帆 时的 水平 刚度 和等 效粘 滞 阻尼 比1 隔震 支座对 应 于 罕遇 地霉 7平 萌 力的水平 位 k 移, 应符 合 下列 要求 : , 图 1建 筑平 面及 隔震垫 布 置 图 式 中 :i 罕遇 地 震作 用 下 , i 隔 震 u为 第 个 通过 反 复计算 , 优选 取 三种 类 型 的隔 择 支 座 考虑 扭转 的水 平位 移 ;u] 『i 为第 i 隔 震 震 支 座 : Y5 0 A 1 个 ) Z 6 0 Af0 个 GZ 0 V5 f0 ; Y 0 V5 1 G 支 座 的水 平位 移 限值 , 对橡 胶 隔震 支座 , 应 个1G Y 0 V A 7 。其 刚度 、 不 ; Z 7 0 5 ( 个) 阻尼 比 、 数 总 超 过 该 支 座 有 效 直 径 的 0 5 和 支 座 各 橡 及 橡胶 支座 的第 二形 状 系数 见表 3 . 倍 5 。 胶 总厚 度 3 . 0倍二 者 的较小 值 。 雌l l} 黜、 f 1 , 删 脯.m ∽ I 蕊 I 脱 f 姆 髓 舶 、 } 隔震支 座 的位移 可 用时程 分 析法求 出。 2 _ 层 下 部结 构 验算 ( 应罕 遇 地 震 .隔震 5 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