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合集下载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习的效率 。如在教学《 长方体的认识》 这一课 时, 我先让
学 生 拿 出 课 前 准备 好 的 长 方 体 ,第 一 步 让 学 生 观 察 自 备的 各种长 方体 , 一看 、 一 比 , 知 长方 体有 6 看 比 得 个 面 、6顶 点和 1条 棱 。第 二 步 由学 生 操 作 , 一 量 1 条 8" 2 量 2 棱 的 长度 , 现 相 对 的4 棱 长相 等 。比 一 比 大 小 , 发 发 条 就 现 相 对 的 两 个 面 的 面 积 相 等 ,然 后 让 学 生 概 括 长 方 体 特 点 。通 过 让 学 生 在 量 一 量 、 一 画 、 一 比 的 实 践 操 画 比 作 活 动 中 , 握 长 方 体 的 特 征 , 高 了 学 生 自主 探 究 的 掌 提
“ 这 样 的 题 目 , 可 以 用 其 他 方 法 解 答 吗 ?你 们 再 分 像 还 小 组 讨 论 。 ” 时 教 室 里 沸 腾起 来 了 , 生 又 举 起 手 答 这 学 出 多种 解 法 。 由上 面学 生 的 第 一 次 解 法 中看 出 ,学 生 只 是 运 用 两种方法解答 , 是教师并 没有满足这种狭窄的思维 , 但 而 是 为 了 发 展 学 生 的 求 异 思 维 ,再 次 启发 学 生 去 进 行 探 究 。通 过 同学 的认 真 思 考 和探 究 , 果得 出五 种 不 同 结 的 解 答 方 法 。让 学 生 知 道 解 同 一道 题 , 以 用 不 同的 方 可 法 进 行 解 答 。这 样 , 师 不 仅 拓 宽 学 生 的 思 维 , 且 让 教 而 学 生 从 别 人 中 学 到 了不 少 的 知 识 , 补 自 己 的不 足 , 弥 不 断 提 高 和 拓 宽 自己的 数 学 思 维 能 力 。 四、 在操 作 中培 养 学 生 探 究 能 力 这 次 课 程 教 学 改 革就 是 改 变 教 师 在 教 学 中过 分 强 调 知 识 传 授 的倾 向 , 学 生 经 历 科 学 探 究过 程 , 习科 让 学 学研 究 方 法 , 养 学 生 的 探 索 精 神 和 创 新 意 识 。 所 以 , 培 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 自主操作 ,在操作 、比较和分析 中 , 握 知 识 来 龙 来 去 脉 , 宽 学 生 的 智 慧 , 展 学 生 掌 拓 发 思维 , 提高学生探究知识和解 决问题能 力。如教 《 除法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探究和创设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探究和创设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探究和创设方法1. 引言1.1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是指以真实生活场景或具体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和场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情境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还能够促进师生互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通过情境设置,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促进师生互动,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旨在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具体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更多实用的教学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设计适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数学教学情境,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可以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

2. 正文2.1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具体方法1. 制定教学目标:在设计情境课堂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情境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五 、教给 方法 。让学 生会探 究 “ 授 之 以鱼 ,不 如授 之 以渔 。” 由此 可见 ,教给学 生学 习
“ 良好 的开 头是 成功 的一 半 ” ,因 此教 师应 注意 把微 笑与 鼓 励 带进 课堂 ,课 堂上 老 师不 能以权 威形 象 自居 ,要 总重 、理 解 、信任 和爱 护每 一位 同学 ,只有这 样学 生 才能舒 畅学 习 ,才 能 敢想 、敢 问 、敢 做 ,从 而 自觉 地参 与 到教学 活动 中来 ,使 学 生那些 潜在 的力求学 好的 内在 动 力实 实 在在 的发 挥 出来 。
三 、放 手操作 。培 养学生 积极 操作 的能 力 动 手操 作是学 生 获取 知识 的 主要 途 径 ,也 是教 学 的有 效手 段 之 一 。在知识 的构建 中,教 师应根 据小 学 生 的认 知 特点 和数
有利 于学 生进 行上 数学 活 动 的氛 围能最 大 限度 的调 动学 生学 习 的积 极性 、主动性 ,激 发 思维 、引导 思维 、培 养创 新 思维 和探
究能 力 。课 堂是 以学生 为 主体 、以教 师 为主 导 、以 自主探 究为 主线 的 。在探 究过 程 中教 师要 适时 提示 ,帮 助学生 沿 概念 框架 逐步 攀升 。学 生始 终处 于 主动 探究 、主动 思考 、主动 构建 意义 的主 体位 置 ,但是 又离 不 开教 师事先 所 做 的精心 的教 学设 计 和 协作 学 习过 程 中 画 龙点 睛 的引 导 。 教 师在 整 个 过 程 中说 话 很 少 ,但是 对学 生探 究的 帮 助却很 大 ,也充 分体 现 了教 师指 导作 用与学 生主体 作用 的结合 。
始 终将 提 出问题 的主动 权交 给学 生 ,由学 生 自 己去发 现问题 。 如 对教 材 中的 定理 、证 明题 ,教 师 不直截 了当地 给出 结论让 学

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作者:吴振良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第08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效教学逐渐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得到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广大教师重点思考的课题。

这需要我们摒弃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认真学习新课改,践行新课改,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以灵活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

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对高中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浅谈如下几种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智慧的窗口,是打开学生求知之门的金钥匙。

一个设计巧妙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与思维,使学生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情感等因素来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设计一系列符合学生基础知识、认知规律,富有探索性与艺术性的问题,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以积极求知的心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

当然在设计问题时要做到:一是以学生为中心。

问题只有贴近学生的基础知识,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激情。

问题过于简单,无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是无从谈起;过于复杂,超过了学生的认知,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二者都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

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做到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使学生经过积极思考与思维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信,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并持久下去。

二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要运用一系列的铺垫问题将学生由已知顺利地引到新知上来,使学生的注意力与精力全部集中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上,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积极的互动中完成多向交流,从而真正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

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此 转 化 为 数 学 问题 . 是 确 定 圆 的 『 题 . 复 习 “ 过 两 点 有 就 口 】 再 经
思 维 中应 用 知 识 , 思 维 中 品 味 学 习 的教 学 中 良好 的 思 维 情 境 的创 设 直 接 关 系 到 课 数 堂 效 率 的 提 高 . 生 优 秀 思 维 质 量 的 养 成 ,思 维 情 境 的 创 设 学 应 是 教 师 备 课 的重 中之 重 , 贯 穿 于课 堂 教 学 的 始终 . 应
且 只有 一 条 直 线 ” 内 容 , 拟 探 究 “ 点 可 以确 定 圆 ” 内 的 模 几 的
数 学 思 维 就 是 解 决 数 学 问题 的心 智 活 动 , 学 思 维 是 由 问 题 数 引 起 的 , 现 为 不 断 地 提 出 问 题 、 析 和 解 决 问题 . 决 问 题 表 分 解 的 活 动 是 思 维 活 动 的 中心 . 此 .优 化 问题 数 学 是 激 发 数 学 因 思维 、 高思维效 率的关键 , 提 而创 设 优 美 的 问 题 教 学 情 境 、 调
的 事 实 表 明 : 有 当学 生 被 设 计 的课 堂 情 境 所 感 染 . 维 进 只 思
入 预 定 的情 境 之 中 时 , 能 取 得 预 期 的 效 果 , 能 激 发 学 生 才 才
通 过 给 一 个 修 补 残 损 轮 子 的作 业 , 达 到 了 技 能 目标 的实 现 ,
自对 平 面 图 形— — 止 方 形 的 直 接 观 察 , ×l 2X 2 1 , ,… ,5× 4
4 5分 别 为 边长是 12 … ,5的正方形面 积 , ,, 4 因此 , 1 3 +… + 算 + +5 8 9的和 . 同 于计 算 边 } 为 4 等 ∈ 5的 正方 形 面 积 . 第 二 种运 算 中 , 式 右 边 的 1×l , 等 ×l 2×2×2, , … 9×9× 9, 是 来 自对 空 间 形— — 正 方 体 的 直 接 观 察 , 则 1x l× I2× ,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作者:吴军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3年第09期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设计各种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想象能力还不是特别成熟,运用情境教学可以生动地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知识学习紧密联系起来,给了他们生动、直接的联系角度与想象平台的,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创设问题情境众所周知,我们创设情境教学目的在于能够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们就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创设相关情境.这也是课程标准对于情境教学的直接要求.只有从身边小事开始说起,从自身的切实感受开始谈起,情境创设才会产生具体的效应与一定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时,我创设: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如果甲队在主场以4∶1赢了3球,在客场1∶3输了2球,那么2场比赛甲队净胜球累计是多少?如果甲队在主场以1∶4输了3球,在客场3∶1赢了2球,那么甲队在这两场比赛中的净胜球累计又是多少?由学生熟悉、喜爱的足球比赛引入,使学生乐于参与,气氛热烈.二、制作动画,创设生活情境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动画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所产生的效果已经得到了诸多师生的一致肯定与好评.它的形象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尤其是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方面,合理制作动画能够充分再现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学生会感到由衷的亲切,思维顿时会活跃起来,灵动起来.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通过巴金的文章《海上日出》有关日出的片段以及相应图片制作动画,然后问学生:从图片中你看到哪些图形?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从而揭示课题.当然,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上,在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方面,还存在着种种不和谐的音符.有的教师在运用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瑕不掩瑜,多媒体动画课件在创设形象、直观的动画,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欲与求知欲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还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当深入探究,积极钻研,在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优化数学课堂的层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三、通过实验,创设手脑并用的活动情境我们知道,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是以一定的感性认知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积累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从这点出发,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一直都坚持强化数学实验的情境创设.例如,笔者在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章节的知识时,就没有首先去引导学生进行推论定理的形成过程,而是首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用剪刀剪出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后又组织学生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计算,最后他们惊奇地发现每一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在学生表现出极大的惊奇之后,笔者再辅以适宜的课堂导语,就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的好奇心.随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定理推论,学生就会兴味盎然,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投入到学习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设置疑问、谜底,培养学生探求知识能力设疑、谜底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使学生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中学生是处于好奇的年龄阶段,凡事都喜欢寻根问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中学生这些年龄特点,在新课时,创设一些疑问、谜底,设置各种不同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知识奥妙的心理,激发学生迫切追求新知识的浓厚兴趣.设疑、谜底的问题一开始不能太难,太难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提高.例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我是这样设疑的: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能爬上去量吗?能把旗杆拆下来量吗?有什么好办法能准确地量出旗杆的高度呢?学生兴趣顿生,议论纷纷,学习热情高涨,但说法不一.我分别对每种答案给予评价,并趁机导入新课.当然,在数学课堂上设置悬念的办法还有很多,它需要教师有着深厚的知识功底,还有把握课堂突发情境的能力与实力,在我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之外,高效课堂的构建目的和结果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总之,数学情境不但要从生活中来,而且还要符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趣的学习内容,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乐此不疲的问题情境,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责任编辑黄桂坚)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江苏淮安市盐河中心学校(223008)吴军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设计各种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想象能力还不是特别成熟,运用情境教学可以生动地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知识学习紧密联系起来,给了他们生动、直接的联系角度与想象平台的,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创设问题情境众所周知,我们创设情境教学目的在于能够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们就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创设相关情境.这也是课程标准对于情境教学的直接要求.只有从身边小事开始说起,从自身的切实感受开始谈起,情境创设才会产生具体的效应与一定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时,我创设: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如果甲队在主场以4∶1赢了3球,在客场1∶3输了2球,那么2场比赛甲队净胜球累计是多少?如果甲队在主场以1∶4输了3球,在客场3∶1赢了2球,那么甲队在这两场比赛中的净胜球累计又是多少?由学生熟悉、喜爱的足球比赛引入,使学生乐于参与,气氛热烈.二、制作动画,创设生活情境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动画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所产生的效果已经得到了诸多师生的一致肯定与好评.它的形象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尤其是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方面,合理制作动画能够充分再现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学生会感到由衷的亲切,思维顿时会活跃起来,灵动起来.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通过巴金的文章《海上日出》有关日出的片段以及相应图片制作动画,然后问学生:从图片中你看到哪些图形?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从而揭示课题.当然,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上,在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方面,还存在着种种不和谐的音符.有的教师在运用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瑕不掩瑜,多媒体动画课件在创设形象、直观的动画,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欲与求知欲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还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当深入探究,积极钻研,在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优化数学课堂的层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三、通过实验,创设手脑并用的活动情境我们知道,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是以一定的感性认知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积累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从这点出发,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一直都坚持强化数学实验的情境创设.例如,笔者在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章节的知识时,就没有首先去引导学生进行推论定理的形成过程,而是首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用剪刀剪出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后又组织学生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计算,最后他们惊奇地发现每一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在学生表现出极大的惊奇之后,笔者再辅以适宜的课堂导语,就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的好奇心.随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定理推论,学生就会兴味盎然,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投入到学习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设置疑问、谜底,培养学生探求知识能力设疑、谜底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使学生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中学生是处于好奇的年龄阶段,凡事都喜欢寻根问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中学生这些年龄特点,在新课时,创设一些疑问、谜底,设置各种不同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知识奥妙的心理,激发学生迫切追求新知识的浓厚兴趣.设疑、谜底的问题一开始不能太难,太难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提高.例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我是这样设疑的: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能爬上去量吗?能把旗杆拆下来量吗?有什么好办法能准确地量出旗杆的高度呢?学生兴趣顿生,议论纷纷,学习热情高涨,但说法不一.我分别对每种答案给予评价,并趁机导入新课.当然,在数学课堂上设置悬念的办法还有很多,它需要教师有着深厚的知识功底,还有把握课堂突发情境的能力与实力,在我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之外,高效课堂的构建目的和结果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总之,数学情境不但要从生活中来,而且还要符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趣的学习内容,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乐此不疲的问题情境,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责任编辑黄桂坚)。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新一轮教改,更注重观念的更新。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探究性的学习就是要求学生把人生、自然与社会作为学习探究的对象,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做如下探讨: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探究性学习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只有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问题给学生的思维以方向,问题给学生思维以动力,问题是思维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的种子。

因此,在探究的开始我们应设计一个好的探究问题。

我认为一个好的问题应该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而又陌生”的感觉,跳一跳够得着。

也就是说必须结合原有的知识经验,但又经过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设计一个好的探究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所设计的问题既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

如果探究问题过小,答案触手可即,则缺乏探究的意义,也影响学生的探究热情;相反,探究问题过大的话,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根本达不到探究的目的,还会挫伤学生的探索信心。

二、了解学生心理,激发探究冲动一个好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记得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在谈到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实所实际具有的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能达到的水平,叫潜在水平。

在儿童的现实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该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最具有探究价值的。

因此,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才能提出好的问题,能够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使学生进入一种好奇,渴望的境界,使学生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为进一步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是这样做的: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种类型。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通过各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本文着重从问题情境教学,论述问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现实意义,探讨创设问题情境的常见策略及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新课程问题情境合作探究一、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不是一种“授予—吸收”的简单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授予者,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问题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新知识,在“探究”中主动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问题情境,切实让学生感到合作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探究学习是获取新知的有效途径,逐渐养成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指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变换问题和发展问题的一种思维习惯或心理状态。

新课标把“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方面,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将学生置于问题研究的气氛中,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创新思维是人脑运用与众不同的本质和规律,找出事物之间的新联系,形成新结论,是对求知事物进行有创见的思索过程。

教师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具有挑战争性的新问题,为创新作铺垫,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摘要:结合自己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鼓励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在合作中达成共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合作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便于学生加强小组合作,这种探究性的活动怎样才能实施?如何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探索,现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不符合逻辑的问题,把学生带到与问题有一定联系的情境之中。

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结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联系,在设计问题时还要考虑这些问题的新颖性及挑战性。

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学生达到一种不愤不悱,不悱不发的状态,从而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与探究的欲望。

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渴求新知的愿望,又使他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另外,富有趣味的启发性故事、富有启发性的生活实例、新旧知识间的冲突等等,都可以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心理。

形成了这种探究性心理,还有利于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讲也是一种自身的满足,同时也是一种乐趣,这样可以培养小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愿望。

让学生在学会新知识的同时,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二、鼓励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动机从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与数学自身魅力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1.了解数学的真正魅力如,在学习“质数与合数”这一节时,老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哥德巴赫猜想,让学生对相关的质数、合数有所认识,并产生探究的冲动。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论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了探析,旨在阐述创新教学思维模式对提供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促进作用。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可通过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内驱动力、优化教学方法等途径予以实现。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资源方法,发挥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激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就是将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即学习中遇到的知识,就是学生所应当探究与解决的问题。

围绕“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我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现总给如下,供各位同行探讨。

一、注重知识的溯本与求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总是积极向学生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尽可能充实和丰富历史和现实背景,使学生在这种背景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认知需要和探索的欲望。

始终注意立足于教材,适度地再现和引入数学家思维活动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卷入问题被提出的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等等。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展开独立的、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以至想“活”起来。

我尽可能做到让学生有机会暴露自己在思维过程所必然要碰到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同时给予时间加以解决。

不贪图方便,不以讲解乃至直接的灌输代替引导和启迪。

因为那样会导致学生以听讲代替思维,而结果是听起来好像什么都明白,事后自己动手做起来什么都不会。

二、注重加强解题的思维力度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对解题全过程进行分析的习惯。

解题开始时,要引导学生对课题的结构、性质、难度,以及课题与以前解决的课题的联系进行有效的估计和判断,以保证解题沿着正确的、有意义的乃至最佳的思考路线进行。

例谈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例谈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例谈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少学生反映在数学学习中,难以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难以触摸抽象概念的内在特质,无法深层次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这也是很多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如何破解这一困局,如何大面积提高中学的数学教学质量,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情景教学在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数学以其思维严谨缜密、内容抽象枯燥而让广大学子望而生畏,难以掌握。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渲染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

它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知识,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近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谈谈情境教学的方式方法,供共同仁参考斧正。

一、创设应用性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案例1: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两个实际应用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

1.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

有三种降价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打p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p+q)/2折销售。

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2.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

有人要用它称量物体的重量,只须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称一次,再将称量结果相加后除以2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

你认为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你能否找到一种用这台天平称量物体重量的正确方法?学生通过审题、分析、讨论,对于情境1,大都能归结为比较pq与[(p+q)/2]2大小的问题,进而用特殊值法猜测出pq≤[(p+q)/2]2,即可得p2+q2≥2pq。

对于情境2,可安排一名学生上台讲述:设物体真实重量为g,天平两臂长分别为11、12,两次称量结果分别为a、b,由力矩平衡原理,得11g=12a,12g=11b,两式相乘,得g2=ab,由情境1的结论知ab≤[(p+q)/2]2,从而回答了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一、引言数学是一门理科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需要培养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二、问题情境的定义问题情境是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或知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际问题与学生紧密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教学手段。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1.生活实例引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例如,在讲解百分数时,可以举各类打折活动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价格来理解百分数的概念。

2.探究性学习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和合作探究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可以让学生用小方块拼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并观察边长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3.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换算时,可以设计一个模拟房间布置的活动,让学生根据房间面积和家具尺寸来计算能否合理布置。

4.游戏化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乐趣。

例如,在教学加法时,可以设计一个创意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加法运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5.跨学科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在讲解图形的平移时,可以引入美术教育的元素,让学生了解图形在艺术中的应用。

6.问题解决思维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探究圆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求出圆的面积,并通过合作讨论来找到解决方法。

7.情感教育融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讲解数列时,可以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习兴趣。

8.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满足个体差异化学习的需求。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松岩小学 校长 王金寅“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竭的动力”。

而素质教育的中心就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

这种教学是把学生看作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其独立钻研、自我教育和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是在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学生自身主动发展的结果。

这就迫使我们必须要为学生创新潜能的激发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为达到此目的,我校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了引导探究教学法的研究。

该教学法的倡导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

他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

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

小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该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入手。

日积月累的结果必然是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一年级的学生初入学.良好学习习惯尚未养成,爱说,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同时,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

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达到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的目的呢?经过教学的实践,本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的几个方面:一、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诱发探索欲望首先,我认为我们不能完全抹杀过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它的确也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国学生的能力的不足。

我们的教学模式到底有什么问题呢?过去传统的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思路必须完全跟随教师,不允许有丝毫的差池,更不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浅谈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

浅谈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人 , 提高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不 同 的本 质 和 规 律 , 找 出事物之 间的新联 系 , 形成新 结论 , 是 对
决 的途径 , 使他们 经历 知识形成 的过程 . 由于高 中学生 具有一 力是 我们数学教师面 临的重要 课题.创新思 维是人脑运用 与众
通过 创设 问题 以便 于展 开探 究 、 讨论 、 理 解等教学 活动 , 促使 学生 在 问题 情境 求知事物进 行有创见 的思索过 程.教 师教学 中 , 中进行科学 严谨的探索 , 达到解决 问题 的 目的 , 从而 提高课堂教 情境 , 调动每一 位学生的参 与意识 , 鼓励学生发表不 同的见解 , 可
浅 谈 数 学 课 堂 中 创 设 问 题 , l 青境
张 美 玲 ( 河北 省 沧 州市 第 二 中学 河北 沧州 0 6 1 0 0 0 )
中 图分 类 号 : G6 2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3 — 5 8 1 1 ( 2 0 1 3 ) 0 3 — 0 2 1 9 — 0 1
地学 习 , 在轻松愉快 的教学情境 中 , 发展学 生的情感态度 和一般
能力.
2 . 适 度 性
问题 情境 的设计 , 要 从实际 出发 , 考虑到 大多数学生 的认知
2 . 创设问题情境 , 培养学 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水平 , 应面 向全体学 生 , 切忌专 为少数人设置 .既要考虑教学 内
趣 的, 如果教师能够根 据教学 内容 和学生 的智力 发展水平 , 创设 题太 远 , 要能揭示数学概 念或规律 , 要直接有利 于当堂所研究 的
趣 味性 、探 究 性 的 问题 情 境 进 行 教 学 ,常 常 能 诱 发 学 生 的 好 奇 课题 的解 决 , 要有利 于激 发学生思维 的积极性 , 体 现出 问题情境 心、 注意力 和求知欲 , 培育学生浓厚 的学习兴趣 , 从 而让学生 主动 的典 型性 .

谈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

谈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
用。
案例 1 在“ 等式基本性质” 不 中的提问。由于不等
式的基本性质 与等式 的基本性质都是关于式的性质 , 因 此不等式基本性 质的研究 可以通过类 比等式 的基本 性
质而得到启发 。设计一些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 明性质 吗? : ( 设计意图 : 让学生回忆等式 的基本性质 , 在唤起相关 知 识 的同时 , 也对研究方法进行思考 , 教师在学生叙 述 等 式的基本性质过程中 , 目的地将“ 有 同加 ” 同减” 同乘 ” “ “ “ 同除” 等用醒 目的彩笔进行板书 , 以提示学生等式基本 性质的研究思路 ,从而为解决第二个 问题找到思路 。 ) 问题 2 :你能归纳一下 等式 的基本性质研究 的思路 吗?
_ ) (x ) 0 1_ 2.1 <
( 设计 意图 : 问题 2 在 解决后 , 学生会想到 , 可以通过 也
考查不 等式在 运算过 程 中的不变性得到不 等式 的基本 性质 , 比等式 的基 本性 质 , 类 学生不难得到关 于不 等式 基本性质的猜想 , , 如 不等式两边 同加( ) 减 一个数 , 不等
案例 2 解答 下题 ,掌握 解题 的有 关数学思 想方
法。
设 不等式 2 — > x — ) x lm(2 1对满足 I1 m2的一切实数 m 的取值都成立 , x的取值范围。 求 ( 设计意 图: 一般地 , 在一个含有多个变量 的数学问 题 中, 确定合适的变量和参数 , 从而揭示 函数关系 , 使问
二、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概括和应用 。 培养探究
能 力 口
标, 针对重点 , 难点 , 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 的问题 , 以激
发学生 的求 知欲望 , 培养学 生的探索 , 归纳 , 总结 的能 力 。同时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 ,要给学生示范作用 , 使他们领悟发现和提 出问题的艺术 , 从而逐渐 培养学生 提出问题进 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 自主探究 数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至关重要。

数学探究精神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呢?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问题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兔子们在森林里采蘑菇,一只小兔子采了 3 个蘑菇,5 只小兔子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学生可能会用加法来计算:3 + 3 + 3 + 3 + 3= 15(个)。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 10 只小兔子、20 只小兔子,用加法计算是不是很麻烦?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去寻找乘法的规律。

二、提供探究材料,引导自主探究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探究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基础。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具有启发性的探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自主探究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纸片(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量角器等探究材料,让学生通过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计算内角和,或者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观察拼成的角的度数,从而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组织合作交流,分享探究成果合作交流是数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探究的效果。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能力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将有时难以表达的运动信息,通过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教学信息,使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形象的、接近实际的情境,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使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的作用。

1.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1.1制作动画,创设生活情景。

关注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随时从学生熟悉的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关注的话题,将沸腾的、变幻的生活及时纳入课堂中,要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现实世界贴近,强调对“生活的回归”,使学生能自己意识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知识、蕴含知识。

总之,要让生活走进课堂,将课堂引向生活,要更多地走向课外、户外,因为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

例如我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时,播放了我们烟台的美丽景色,呈现了鳞次栉比的高楼,波澜壮阔的大海,风景宜人,大海中的物产丰富多样,同学们看,都有什么,从而引入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学习。

显然,数学情境不但要从生活中来,而且还要符合儿童的生活背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趣的学习内容,也更需要老师的用心和精心准备。

这样,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构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情感体验。

1.2巧用故事,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

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小故事,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问题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问题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问题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摘要:围绕问题进行教学活动被称为“问题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出一种让学生容易介入的自由的对话教学情境中,由探索性与开放性的问题产生思辩,在思辩中形成知识与新问题。

课堂教学关键是“问题情境”的设置,“问题”是心脏,是贯穿整个教学的主线;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认知上冲突,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

关键词:问题情境;问题;探究.本人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A版)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基本不等式”。

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及围绕问题进行教学活动。

一、创设实际背景的问题情境,自然呈现知识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现实情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平台,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在讲授新课“基本不等式定理”这节课时,如果按照教材内容,直接给出定理,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对学习没有兴趣,并且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只能被动接受。

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课堂上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那么教学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于是我就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对问题感兴趣,这样学生就会主动,乐意去探究问题。

幻灯片中给出右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问题 1]同学们能抽象出那些几何图形?利用几何画板演示:[问题2]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问题3]特别地,当a>0,b>0时,在不等式ab b a 222≥+中,以a 、b 分别代替a 、b ,得到什么?[问题 1]的提出,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同学之间马上纷纷议论起来。

他们觉得问题有趣、亲切,于是大家都各抒己见。

[问题2]经过同学们分析,动手操作,互相交流,互相探讨,由学生总结出探究的结论ab b a 2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作者:耿忠兴
来源:《文理导航》2015年第35期
【摘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同时结合合作学习、多媒体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极大程度的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探究合作
数学在众多学生的心中就是刻板的公式、机械的计算以及脱离生活实际的应用题,中学阶段的数学更是一种完全脱离生活实际的纯符号逻辑演算,众多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都感到很吃力,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出现。

在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中,教师大多采用课堂讲述配合大量习题作业的方式,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会让整个课堂的氛围显得很沉闷,严重缺乏生命活力,其教学效果必然会不好。

随着新课程改革措施的广泛实施,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当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前提下通过自身的情景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对于任何学科或者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找到应用的情境,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且获取知识的探究能力,并且可以更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问题设置生活化,注重情境有效性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不停的思考才能获取新的知识,而有效的思考来源于问题,所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手段,也是打开学生求知之门的金钥匙,更是开启学生智慧的一个窗口。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问题设置要以学生为中心,问题的设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知识基础相贴近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

问题设置如果过于简单或者脱离生活实际,就起不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目的,相反,如果问题的设置过于难而且艺术化,其知识内涵超越了学生本身的知识体系,自然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问题情境的设置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结合,脱离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设置将是没有实际教学意义的。

例如,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张三前年买了两年期债券10000元,今年到期,扣除利息税后,共得利10700元。

而后根据所创设的这个问题情境进而提出各种相关的教学问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诸如此类的生活化问题情境非常多,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有充分的了解,在平常的生活中多注意观察,积极探寻生活化的有效问题情境,从而促使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

二、运用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热情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并且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可以加强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进而加强学生的团结意识与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开拓性思维也会得到极大程度的开发。

合作学习是教育现代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世界上的三大教育方法之一,所谓的合作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而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

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在更加活跃的气氛和广泛的交流之中取长补短、互动合作。

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依照教材内容去设置具体的问题,并且要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并且制定合作评价体系。

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能够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三、巧用多媒体,增加趣味性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课堂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气象。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备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以及动静结合等各种特点,其呈现出来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也更加多样化,现在已经成为了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模式。

有效创设问题情境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同时运用,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增强整个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有其突出的优势,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概念和公式都是非常抽象的内容,有时候即使创设了有效的问题情境,学生还是很难去全面的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也能大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学习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概念理解地更加透彻,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我曾经就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去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大屏幕给出一副美丽的地砖图案,而后抛出学校要建造花园的问题,让学生利用电子产品去设计自己的方案。

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增强整个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创设也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同时结合合作学习、多媒体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等多种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极大程度的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中进行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真正的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喻文国.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培养探究合作能力[J].新课程学习(中),2015(01)
[2]李冬芹.在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J].理科考试研究,2014(10)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初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