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调研考试试题(扫描版)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调研考试(历史)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调研考试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认为:“西周封建,……实是当时以军事和政治相配合,而又能不断地动进的一种建国规模。
……由一个中心向外扩展,由上层的政治势力来控制各地的社会形态”。
据此可知,西周封建A.以政治和军事为纽带B.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C.带有侵略性和扩张性D.有利于奠定中国版图2.《盐铁论・散不足篇》中说:“古者”,人们用马代劳,行则拉车,“止则就犁”。
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
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农业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B.以马耕田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铁器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D.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3.西汉对于官僚权、利的约束较为有效,如荐官有责、上计考课、设刺史以查地方、职务回避制等做法,都从制度层面对官吏用权加以制衡,使得权力不至妄为,因而“政平讼理,百姓无愁怨,”这体现了西汉A.官僚制度臻于完善B.官僚约束较为有效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由人治向法治转变4.右图的菩萨像取自敦煌莫高窟壁画,画像衣纹线条非常柔软,好像被风吹起,一叠一叠的。
这种线条,完全脱离了印度的画法,而接近于顾恺之的“春蚕吐丝”这反映了唐朝A.南方艺术风格成为主流B.佛教文化开始了本土化C.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融合D.绘画注重意境忽视法度5.朱熹晚年受到韩胄排斥,学说被视为“伪学”,遭到禁止。
但后来朱熹理学一直成为官方哲学,元代恢复科举后,朱学被定为科场程序;在明清两代被列为儒学正宗。
这主要是因为朱学A.不断发展创新B.取代佛道正统C.顺应人性民心D.迎合统治需要6.《喻世明言》中有一则故事,描述一个新谚语:“一品官,二品贾”,……。
在《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
”这反映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B.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C.传统四民社会已经解体D.明政府不重视科举制度7.据不完全统计,1861年至1895年间,洋务派先后创办了近代工矿交通电讯企业共51个,总投资额约5000万两白银,雇佣工人约3万名。
历史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2届高三摸底测试卷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这说明:A.《史记》比《战国策》更加可信B.夏朝只是传说中的朝代C.“家天下”最终取代了“公天下”D.历史文献记载难以考证2.《文献通考·封建考》云:“秦、汉以来,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若关内侯,则惟以虚名受廪禄而已。
西汉景、武之后,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
况列侯乎?”由此可知,西汉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分散中枢机构权力C.君主专制制度完善D.废除了郡国并行制3.《周易》明确讲天、地、人三者的统一,提出“三才之道”。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吸收了这一思想,其中说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这说明A.儒家精神渗透古代农学B.道家学说指导古代科技C.理学思想服务社会现实D.主流价值观进一步弱化4.从租庸调法可以看出,唐朝课税的对象一是田,二是户,三是身。
“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天下为家,法制均一,虽欲转徙,,莫容其奸,故人无摇心,而事有定制。
”这说明唐朝当时A.人民负担沉重B.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C.土地兼并严重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较强5.下图所示是五代宋初画家卫贤的《闸口盘车图》。
这一作品(该画描绘的是河旁闸口有一座磨面作坊,画中左中部水磨的堂屋,堂屋两端分别配置着望亭,台基前是一条河。
)A.形象地描绘了人民群众生活的富足B.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合C.艺术化地再现了当时生产生活场景D.呈现出文人画的神韵意趣6.内阁借位尊势崇而力图控制六部,六部则钻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和权力的空子,力图摆脱控制。
2023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A.英国海军实力强大B.中英综合国力的差距
C.清军调兵速度迟缓D.中英的文化观念差异
【答案】B
【解析】
16.1991年1月,邓小平在上海视察时指出:“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上述言论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D.浦东成为改革开放的重点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是着眼于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是基于朝鲜战局趋于稳定、国内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而提出的,该经济战略符合国情,A项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但此时还未开始一五计划,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排除C项;1949年—1952年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解析】
【详解】元朝行省代表中央管理地方,但是地方上的部分特殊权力由中央任命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人不可随意干预,调兵更需中央授权,这样的举措目的在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项正确;行省的等级并未因提调官的出现而降低,排除A项;上述举措并非针对民族地区,排除C项;行省不具备独立性,排除D项。故选B项。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 言论强调了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性,表明浦东成为改革开放的重点,D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于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外开放格局,排除B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江西省南昌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
江西省南昌市历史高三上学期模拟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个朝代被认为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巅峰时期?A. 秦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C解析:宋朝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虽然统一了度量衡,但科技发展并不突出;唐朝虽然文化繁荣,但在科技方面不如宋朝;元朝虽然疆域辽阔,但科技发展相对滞后。
因此,正确答案是C。
2、在《史记》中,记载了哪位学者首次提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A. 老子B. 庄子C. 韩非子D. 赵匡胤答案:A解析:《史记》是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其中记载了老子提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这一理论是古代中国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庄子主张“道法自然”,韩非子则是法家代表人物,而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与“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的提出无关。
因此,正确答案是A。
3、以下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国通过连年征战,逐步削弱了六国的实力,最终统一了中国B、秦国在统一六国后,继续进行征战,最终将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纳入版图C、秦国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秦国统一六国后,立即与周边国家发生战争,导致国家分裂答案:C 解析:秦国在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一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选项A描述了秦国统一的过程,但未提及制度变革;选项B描述了秦国统一后的扩张,但未提及制度变革;选项D则与史实不符。
4、下列哪位思想家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答案:B 解析: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下》,是孟子关于君民关系的著名观点,强调民众的利益高于君王的利益。
孔子主张仁、礼等观念,荀子主张性恶论,韩非子则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与本题描述的观点不符。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10所省重点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10所省重点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一直沿续到北宋2.如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1992年中国建交高潮出现的原因有新增建交国数(个)①中国外交政策作出重大调整②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④海峡两岸“九二共识”的达成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3.《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二十八年海战史》称:“7点45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开炮。
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炮向济远轰击。
”对丰岛海战记述各异说明了文献记录A.最接近历史真相B.不能揭示出真相C.能还原历史真相D.会受立场的影响4.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子、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
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C.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D.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5.1933年,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各行业法规都需要由总统批准,总统有权修改或补充;在行业内部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总统可以强加一个他自己的法规;经总统批准的法规,具有法律效力。
江西省高三上学期历史入学摸底考试试卷
江西省高三上学期历史入学摸底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5高二上·攸县期中)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 . 制天命而用之B .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 . 兼相爱、交相利D .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2. (2分) (2016高二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A .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 .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 . 促进部分社会阶层变动D .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3. (2分) (2018高一上·台州月考) 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A . 宰相权力不断削弱B .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 .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D . 文臣地位不断提高4. (2分)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A . 庄子、韩非子B . 老子、孔子C . 庄子、孔子D . 孟子、荀子5. (2分) (2018高二下·三明开学考)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
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
这表明当时()A . 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B . 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C . 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D . 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局面6. (2分)(2016·绵阳模拟) 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哲学化、思辨化,并影响到艺术领域。
江西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
江西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8高三上·汪清月考)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
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B . 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C . 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D . 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2. (2分) (2020高二下·六安开学考) 孔子主张“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墨子崇天志、主明鬼;而老子则彻底抛弃了在鬼神问题上孔子的谨小慎微和墨子的勉力维续,罕苦鬼神。
此材料土要说明()A . 墨家思想迷信色彩浓厚B . 先秦诸子具有理性精神C . 儒道墨三家思想完全冲突D . 儒家思想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3. (2分)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
这种变化主要源于()A . 小农经济的形成B . 赋税制度的变革C . 土地制度的变化D . 重农抑商的推行4. (2分)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
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
“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A . 佛教盛行B . 三教合一C . 佛寺集中化D . 佛教世俗化5. (2分) (2018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元朝时城市里有了杂居及其他技艺固定的演出场所,明清时期城市里阅读小说和讲述、谈论小说的现象非常普遍。
这些文化现象的出现()A . 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B . 是人们逃避社会现实的反映C .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潮流D . 是统治阶级压抑百姓的措施6. (2分) (2019高一下·泉州期中) 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
江西省高三历史上学期调研考试试题(一)(扫描版)
江西省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调研考试试题(一)(扫描版)高三调研考试(一)历史参考答案1.【答案】【答案】B【解析】青铜器的造型及数量是权力的象征,商朝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在西周时期,得到传承,并不具有唯一性,故A项不正确。
材料中的“神秘威吓”“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体现出的是一种权威,故B项符合题意。
商朝青铜器铸造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故C项排除。
“神秘威吓”“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并不能直接反映出商朝贵族的宗教崇拜,而只是一种迷信的表现,故D项不符合题意。
2.【答案】D【解析】儒学理论在当时并没有被诸侯采纳,诸侯大多数是法家的信徒,故A项排除。
虽然春秋战国出现了“学在四夷”“学在民间”的现象,但这并不普及,因此,B项是错误的。
诸侯对儒生态度较好,并不能反映儒学传播很广泛,只能体现出诸侯招贤纳士的一种态度,故C项错误,D 项正确。
因此,选D项。
3.【答案】C【解析】九品中正制度中,官员的各项选举必须依据中正的品第,但最终任命授官权掌握在中央政府的吏部手中,并不在内阁,内阁出现于明朝。
故A、B项不正确,C项符合题意。
D项是错误的,排除。
4.【答案】A【解析】由于这一城市有“市内”,“四面立邸”,即住宅区在四面环绕,“四方珍奇”只能在市内经营,故这是典型的唐朝的坊市制度,因此A项是正确的。
宋朝以后,坊市制度已经被打破,题中反映的现象已经不存在,故B、C、D三项排除。
5.【答案】A【解析】示意图中,展示了元朝中央行政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这些机构从行政、军事、监察、民族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有效的分工协作,体现了政治制度的日益完善,故A项正确。
元朝君主专制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故B项与题意无关。
C项仅反映了材料的一个方面内容,不全面。
元朝民族矛盾尖锐,仅通过宣政院的设置,不能说明民族问题的解决,故D项不正确。
6.【答案】B【解析】由于姚莹主张“济世”“论兵”“负经济之学”,表明姚莹面向社会实际,提倡经世致用,师夷长技。
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零模)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上)开学摸底历史试卷(零模)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大源镇,遗址出土了大量遗物有石器、骨器、穿孔蚌器、原始陶片、人骨标本以及兽骨残片。
对遗址的稻作化石分析证实了该地区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
由此可知该文化遗存()A.早期手工业技术高超B.具备了初始国家形态C.属于旧石器农耕文明D.渔猎与原始农业并存2.(3分)如表评价的是()不同历史人物对历史上某一赋税制度的看法陆赞:“阅稼以奠税,度产以衰征,料丁壮以计庸苏轼:“因地之广狭痔胶而制贼……有兼并之族而默甚轻,有贫弱之家而不免于重役”。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3.(3分)宋代官民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色衣服。
后来,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穿黑色衣服。
在实际生活中,甚至“巧制新妆,竞夸华丽”。
上述材料可佐证宋代()A.社会控制相对松弛B.理学思想参透基层社会C.社会成员身份平等D.经济发展瓦解封建等级4.(3分)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两个朝代云南的边疆示意图,两朝对云南边疆经营的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民族矛盾渐趋缓和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D.边防压力不断增大5.(3分)嘉靖时江苏吴县多有从事“各类工种的工人,终年佣外境”,江西泰和县民“多执技艺;南昌县民也以“手艺、工技”为生。
这说明当时()A.非农经济思想迅速普及B.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C.农业经营方式日益多样D.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废除6.(3分)1885年2月,伊藤博文在与李鸿章就朝鲜问题谈判结束后,向本国政府报告:有人担心“三年后中国必强,中国以时文取文,以弓矢取武;稍为更变,则言官肆口参之”。
上述言论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中国()A.洋务运动的破产B.中央集权的削弱C.戊戌变法的失败D.救亡道路的探索7.(3分)如表反映了()清末部分获奖商人一览表绅商奖赏事由张煜南候补三品京堂集股200万元以上,开办潮汕铁路张謇头等顾问官,二品衔集股100万以上,开办江苏耀徐玻璃公司、上海轮步公司集股150万元,创办福建信用银行林尔嘉头等议员(二品顶戴、五品京官)祝大椿二品顶戴集股200万元以上,创独资公司两所,合资公司两所A.科举制度被近代文官制度取代B.新式商业模式普遍推广C.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D.当时社会面貌新旧杂陈8.(3分)陕甘宁边区在第二次普选时,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代表严格控制在三分之一,创造条件让其它党派、阶层等当选()A.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巩固了代表工农兵的苏维埃政权C.扩大了国民大革命的社会基础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9.(3分)1951年5月,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对旧有戏曲中一切好的剧目都应作为民族传统节目加以肯定,丑化与侮辱劳动人民的东西应坚决加以修改。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历史).doc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2.东汉时期,一书中有如下描述:“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
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
众星被耀,因水转光。
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虚。
”它反映的信息是()A.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B.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C.《墨经》中记载的光学理论D.对月食最早的科学解释3.右图是1930年在甘肃北京居延注代烽燧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木简》。
它记录了这座烽燧所拥的兵器及其它驻屯军用品的数目,其中有东汉和帝“永元”的纪年。
对上述信息的认识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起源于木简刻字B.为便于流传,弃纸而用木简C.木简上的文字应该是楷书D.木简仍是当时重要的书写载体4.唐诗《及第谣》写道:“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下列对材料所反映的制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稳固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B.促成了持久的读书风尚C.充实了古代科研的人才力量D.体现了社会的相对公正5.《平山堂记》记载:“扬州常节制淮南十一郡之地,自淮南之西,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蜀汉,十一路百州之迁徙贸易之人,往还皆出其下。
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七。
”据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扬州的经济地位开始超过长安B.扬州成为南北运输的枢纽和财货的集散地C.当时已经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南方商业经济繁荣,交往频繁6.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A.汉朝人B.唐朝人C.宋朝人D.清朝人7.中国古代将国库收入与物价稳定及商品流通结合起来的政策是()A.“相地而衰征”B.租庸调制C.市易法D.一条鞭法8.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9.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历史答案
2021届高三摸底测试卷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4分,27、28、29题12分,共50分。
)26.(1)特征:受客观形势的影响;被动调整;具有半殖民地化倾向;逐步专业化;逐步近代化;地位不断提高。
(6分)(2)评析:是西方列强侵略、影响的产物;体现了华夷观念、秩序的打破;使晚清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清政府逐步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的工具;推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型;推动中国融入世界,参与国际合作;有利于中国向西方学习,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其它领域的近代化。
(8分)27.(1)目的:将百姓束缚在特定的区域、职业;保护农业经济,抑制工商业;保证国家赋役征派;控制流民的数量与规模;稳定封建统治秩序;(6分)(2)差异:信息系统支撑;分类管理;福利引导、责权统一;引导流动人口主动接受管理;以法律、税收为杠杆;(中国明清以行政高压管理为主,西方国家以杠杆引导为主;中国明清管理手段落后,西方国家实现信息化管理。
)(6分)28.(12分)示例1: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变迁科技进步改变信息传播方式。
中国古代,造纸术、印刷术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造纸术的材料从纤维到鱼网、树皮等,印刷术的材料从木板到到泥巴等,充分体现了农业社会的特征。
西方国家,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电子广泛应用,电报、电话的发明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带有明显的工业社会烙印。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推动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诞生,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科技进步改变能源使用结构。
在农业社会,人们利用水能、风能等自然能源提高生产效率,比如中国唐朝的筒车,明清的风力水车。
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与发明,热能与电能成为重要的工业能源。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原子能技术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出现,核能得到开发,清洁能源日益受到重视。
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历史摸底测试试题
南昌市2022届高三摸底测试卷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下图我们可以得知,中国古代早期A.政治中心不断向西推进 B.经济重心已有南移之势C.空间差别导致文化迥异 D.经济发展影响政治空间2.春秋末期的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
战国时期,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
这代表了先秦A.对自然界已有朴素的科学认识 B.封建迷信思想逐渐泛滥成灾C.重视严密逻辑推理的唯物史观 D.沉迷于思辨的主观唯心主义3.汉武帝多次组织、发动大规模的迁徙平民充实边疆,并将罪犯全族发配到边疆。
为了增加徙民的力度,他甚至将许多获罪的贵族、高官及其家族也编配到徙民的行列里。
徙民举措A.抑制了土地兼并 B.促进了民族交融C.加强了君主专制 D.扩大了疆域面积4.康有为说隋代书法的情况是:“隋碑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丽之风,故简要清通,汇为一局,淳朴未除,精能不露。
”又说:“隋碑风神疏朗,体格峻整,大开唐风。
”康有为认为隋朝书法A.以南方的秀美为主要特点 B.淳朴峻整趋向单调C.具有融会性与过渡性特征 D.风格保守缺乏创新5.北宋初期,政务、**事、财政、**四权并立,各部门直接向皇帝负责,宰相只能事事按旨行事。
宋太祖为防大臣擅权,鼓励台谏官员弹劾大臣。
这种权力结构设计A.造成政风因循保守 B.提高了行政效率C.杜绝官场黑暗腐败 D.减轻了财政负担6.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
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这说明元朝A.对外贸易成为重要财政来源 B.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C.区域经济差异推动长途贩运 D.北方经济出现严重衰退7.明朝中期常熟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ncs0607摸底调研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题号 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A C D A D C C C B D A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B B A A B B D C D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4分,28、29题12分,共50分。
26.(1)秦始皇: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2分)汉武帝:察举制、征辟制。
(2分)(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
(2分)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分)
(4)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分)
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
(2分)
27.(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
(2分)
(2)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经济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分)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分)
(3)变化:公有制经济取代私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居主体地位。
(2分)
原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或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分)
(4)历史现象:20世纪末,我国私营企业迅速发展。
(2分)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分)
28.(1)观点: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孔子提倡以德治民(或为政以德)。
(2分)
相同:都关注人的道德。
(2分)
(2)相同点:都反对专制;都主张民主与法制;都提出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
(2分)
潮流:民主主义潮流(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科学与理性主义潮流。
(2分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4分)
29.(1)内容:消除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及势力;解除日本军事力量(或非军事化);限定日本版图;审判日本战犯;建设民主自由社会(或将日本改造为民主国家)。
(4分)
关系:为战后日本改革,提供了法律(或理论)依据;促使日本社会的转型。
(2分)
(1)背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军国主义体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本侵略战争失败;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管制日本。
(4分)目的:促进日本民主化;使之符合美国的要求和利益。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