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探究的化学教学设计
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3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3课时单元第一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
学生在化学课的第一节课上对化学学科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但是怎么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通过这节课将对这个问题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么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又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
因此,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通过实验,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科学思维:通过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重点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难点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常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
倾听思考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讲授新课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1.蜡烛点燃前(眼睛看、鼻子闻、手感觉):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探究象。
能力。
探究内容: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闻一闻气味。
颜色:白色;状态:固体;形状:柱状;气味:有轻微气味探究内容:探究蜡烛的硬度、密度、溶解性【实验探究】用小刀切割一小块蜡烛放在盛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探究式教案初中化学
探究式教案初中化学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的组成以及电子、质子和中子在原子中的分布情况。
2.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分类原则。
3. 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原子结构的组成和特点。
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原则。
教学难点:1. 原子结构中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分布关系。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分类原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显示一个装有各种原子模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原子是由哪些基本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分别有什么作用?不同原子之间有什么区别?2. 引导学生讨论并梳理出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即电子、质子和中子在原子中的分布情况。
二、探究活动1. 实验一:使用示波器和电子束仪观察电子在原子中的行为,让学生体会电子的轨道运动和能级跃迁。
2. 实验二:通过射线衍射实验,让学生了解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性质,以及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
三、讲解元素周期表1.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并向学生解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分类原则。
2. 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将元素按照性质进行分类,并讨论各组元素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四、实践应用1. 组织学生进行班内元素周期表观察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整理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周期规律。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某一元素的性质,并撰写实验报告。
五、总结与评价1. 请学生总结探究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2. 提问学生元素周期表中存在的规律和特点,检查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2. 提出一个化学探究课题,并撰写提纲。
附:教学材料1. 原子模型图片2. 示波器和电子束仪3. 射线衍射实验器材4. 多媒体资源:元素周期表图片5. 实验报告格式范本备注:本教案适用于初中化学探究课程,建议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基于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设计——以“检验木耳中的铁元素”为例
基于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设计——以“检验木耳中的铁元素”为例摘要:以检验木耳中的铁元素为目标,通过灵活运用价类二维图,设计实验方案实现含铁物质的转化和铁元素的检验。
关键词:检验铁元素;价类二维图;实验方案;科学探究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的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了新的高中化学教科书,即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
新教材更注重“素养为本”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素养。
“检验木耳中的铁元素”在真实情境的引导下,运用价类二维图,设计实验方案实现含铁物质的转化和铁元素的检验。
一、学情分析“检验木耳中的铁元素”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研究与实践栏目“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
本节课之前高一学生已经学习过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也做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对元素化合物有了简单的认识,也熟悉了基本的实验操作。
本节课通过铁及其化合物深化元素化合物性质及转化关系,同时也是对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但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弱,运用铁元素的相关知识预测木耳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开展基于木耳中铁元素检验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具有真实的教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木耳中铁元素的检验,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感受化学的学科价值。
2、通过让学生构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了解铁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并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应用,让学生充分体会价类二维模型认知图的价值。
3、通过设计木耳中铁元素的检验方案,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体验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使学生建立起实验探究的理论模型,提升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能力。
三、教学重点利用价类二维图实现铁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并用于木耳中铁元素的检验。
四、教学难点通过设计实验检验木耳中的铁元素,建立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作为一门关于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学科,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原则1.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 基于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通过提出问题、实验设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等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多元化评价,全面发展。
除了传统的书面测试外,还可采用口头报告、实验报告、小组合作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科学能力和实验技能。
4. 安全第一,实践为主。
化学实验中安全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对实验过程进行全程指导,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实验室的安全。
三、教学步骤1. 激发兴趣通过介绍化学实验的应用领域和前沿研究,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将化学与日常生活、环境保护等内容结合,展示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 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提出一个适合学生理解和探究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例如,为什么在铁和铜之间会发生置换反应?为什么金属和非金属在反应中会产生不同的化学现象?3.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问题的要求,设计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但尽量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决策。
4. 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思考。
5.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 总结和归纳学生在完成实验后,通过总结和归纳,得出科学规律和结论。
教师可以提问,帮助学生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设计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一课时实验室规则和常用的实验仪器【过渡】了解了实验室安全守则后,我们一起来认识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
【板书】二、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学生活动】找一找:在课题1的实验中,我们接触了一些仪器,阅读教材P183 附录Ⅰ,找到图中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过渡】实验仪器是进行实验操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并了解其用途和注意事项吧!【课件展示】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烧杯、圆底烧瓶、锥形瓶【讲解】常用的仪器可以按照其功能分为几类,首先,我们先来认识最常用的一类仪器:反应容器,指的是用于进行化学反应的器皿,常见的反应容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烧杯、圆底烧瓶、锥形瓶。
其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以直接进行加热,而烧杯、圆底烧瓶、锥形瓶需要垫陶土网之后加热。
【总结】直接加热:试管:试管是我们最常见的实验工具之一,适用于少量反应物的反应和加热。
蒸发皿:蒸发皿主要用于液体的蒸发和浓缩,可以直接在火焰上加热。
燃烧匙:燃烧匙用于固体物质的燃烧实验。
间接加热:烧杯:烧杯适用于中等量液体的加热,我们通常将其放在陶土网上进行加热。
圆底烧瓶:圆底烧瓶适用于液体的加热和反应,同样需要放在陶土网上加热。
锥形瓶:锥形瓶也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容器,适用于多种化学反应。
在间接加热时,我们同样需要将其放在陶土网上,确保加热过程安全可控。
【过渡】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化学实验中用于储存物质的容器。
【课件展示】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滴瓶【讲解】这些容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不能用于加热。
我们将根据储存物质的类型来分类介绍这些容器。
集气瓶:集气瓶主要用于收集和储存气体。
广口瓶:广口瓶适用于储存固体物质。
其宽大的开口便于固体物质的取放,同时也便于观察和识别瓶内物质。
细口瓶:细口瓶用于储存大量的液体。
其细长的瓶颈有助于控制液体的流出速度,防研钵:用于研磨固体物质。
酒精灯:提供实验所需的热源。
化学科普实验初中教案
化学科普实验初中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实验材料:
- 测量杯
- 玻璃棒
- pH试纸
- 食盐
- 小苏打
- 醋
- 沙子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将食盐、小苏打和醋分别放入测量杯中。
2. 将食盐加入一杯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3. 将小苏打加入另一杯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4. 将醋倒入一个装有沙子的容器中,观察沙子有何变化。
5. 用玻璃棒蘸取食盐水和小苏打水,分别涂抹在pH试纸上,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和讨论:
- 食盐水是中性的,pH试纸的颜色保持不变。
- 小苏打水是碱性的,pH试纸颜色变成了蓝色。
- 醋和沙子反应产生气体,沙子变成了潮湿。
结论:
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会发生化学变化,不同物质的混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观察到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拓展实验:
可以尝试其他不同物质之间的反应,并观察它们的变化。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其教材设计紧密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展开。
本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化学世界。
教材不仅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原理等,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每个实验都紧扣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化学原理,激发其学习兴趣。
通过丰富的实验活动和科学探究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材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强调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的记录与分析,以及结论的得出与反思。
此外,教材还融入了跨学科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整体而言,教材结构清晰,内容充实,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实验为导向”为核心思想,通过情境导入、理论讲授、实验探究、总结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世界。
在情境导入环节,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在理论讲授环节,简明扼要地介绍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和实验安全知识;在实验探究环节,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在总结讨论环节,通过展示交流,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设计思路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教学前,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基本化学反应等,但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尚显生疏,特别是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记录及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足,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非主动探索未知。
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实验存在畏难情绪,缺乏自信心。
初中化学单元科学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单元科学探究教案主题:反应速率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
一、概念导入1.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反应速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反应速率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2. 讨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等。
二、实验探究1.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固体、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试管、温度计、计时器。
3. 实验步骤:a. 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试管中。
b. 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立即开始计时。
c. 记录观察到的反应现象,记录反应时间。
d. 重复实验,分别改变反应物浓度、温度或表面积等因素,比较反应速率的变化。
4. 实验结论:总结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让学生得出结论。
三、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2. 总结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探讨如何利用这些因素来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
四、自主探究1.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探究其他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讨论和评价。
五、课堂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2. 设计一个关于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及预期结果。
六、拓展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学科教师进行讲座或实验示范,深化学生对反应速率的理解。
2. 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真实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加深对反应速率的理解,掌握实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学会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教学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包括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硫酸、氢氧化钠等。
同时进行实验台的清洁工作,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2. 实验操作:将试管架装好,用试管夹夹住一个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的现象和产物的性质。
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产物的性质,同时进行必要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记录。
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分析和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5. 实验总结: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总结,总结出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结果,促进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板书:
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
教学目标: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2. 实验操作
3. 数据记录
4. 结果分析
5. 实验总结
思考问题: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原理是什么?
实验要点: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
实验环境:实验台清洁整洁
教学反思:本次实验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注意化学药品的安全使用,避免意外发生。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清理实验器材并检查实验环境的整洁度,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整洁。
希望学生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科学探究教案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教案初中化学课题:化学实验中的观察与探究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1. 观察化学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2. 安全操作化学实验仪器和材料;3. 探究化学实验中的规律和原理。
教学方法:1. 示范引导法:老师展示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现象;2. 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3. 讨论引导法: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实验结果;4. 实践应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教学过程:一、引入1. 老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和目标,引发学生的兴趣;2. 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猜测可能进行的实验内容。
二、实验操作1. 老师进行化学实验的示范操作,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和分析,探讨实验中的规律和原理。
三、讨论总结1. 老师组织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实验心得;3.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实验安全和规范操作。
四、课堂作业1.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讨论结果,撰写实验报告;2. 学生继续探究相关的化学实验内容,积累实验经验和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化学实验探究,学生在观察、分析和探究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验案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科学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思考——以“Ca(OH)2溶液导电性
•精品课例•(聚焦课堂)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思考—以“Ca (OH )2溶液导电性实验中异常现象的探究”为例刘亮荣\夏建华2,解令谦3(1.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2.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1;3.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海恒分校,安徽合肥230061)摘要:提出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设计模型,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拓展内容“Ca (OH )2溶液导电性实 验中异常现象的探究”为例,创设真实的实验情境,突出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科学探究的设计模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关键词:科学探究;证据推理;核心素养;Ca (OH )2溶液导电性文章编号:1005 - 6629(2019)10 - 0033 - 05中图分类号:G 633.8文献标识码:B1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内容,又作为学习方式,在“课程性 质”中强调“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 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为提升初中化 学教学中科学探究课的设计水平,我们探索并提出 了初中化学科学探究的设计模型如图1所示。
上述科学探究鱼骨图强调科学探究课的设计 需要关注以下问题:一是科学探究要源于真实的 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二是探究的结果表现为问题 解决、知识建构或建立模型;三是探究过程中要尽 可能地运用化学学科核心知识,探究的结果应生 成新的知识,避免走脱离学科背景的形式训练的 探究误区;四是要引导学生自主经历发现问题、提 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现象与得出结 论等主要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习控制变量等设计 实验的方法;五是在探究的相关环节中,要关注学 生的科学思维训练,需要根据科学证据得出结论, 即基于证据的科学推理,它是一种内在的逻辑思维形式。
在科学探究任务中,一般都涉及不同类 型的科学推理,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启动高阶 思维,进行深度学习;六是探究过程中要重视学生 科学态度的养成,深化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3 .初 中化 学课 堂教 学现状
当前的初中化学课堂大多依旧是教师的课本讲解 、 学生 的记录学习, 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初 中本身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就不高, 老师在这方面不太 重视 ; 另一 方面 则是 由于 部分 学校 的化 学实 验用 品 、 器 材严 重不 足 。因此 , 在 教学 过程 中 ,为 了使 学生 更快 、更多 地学 好 、记好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 , 在考试中能取得高分 , 在 课堂上往往能多讲就多讲 , 在课后则布置大量 的习题以弥补 学生在实验方面存在的不足。 这往往导致整个课堂沦为学生 被动学习、 机械记忆的温床 , 短时期 内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 成绩 ,但是对于其长久的兴趣培养和成长具有不利影响。
引 言 1 .时代精 神
一【 文献标识码 】 源自 【 文章编号 】1 6 7 4 — 4 8 1 0( 2 0 1 4) 3 3 — 0 1 3 4 一叭 养学生树立科学严谨 、 实事求是的精神 , 在化学实验中尤其
如 此 。因为并 不是每 个 实验都 会得 到理想 的结 果 , 有些 实 验 在课本上的结论和 自己做出来 的结果可能有较大的出入 , 在 这时就需要学生实事求是地记下实验结果 , 并反思 自己在哪 个 环节可 能 出错 ; 而 不能 直接 忽略 自己的结果 而照 抄 书上 的 结论 。培养学生严谨 的科学态度至关重要。 2 .培养创新意识 在科 学 的领域 中 , 创 新是 非 常重要 的一 环 , 正 是 因为 有 了创 新 , 科学 的世 界才 大放 异彩 。 在 各大 科学领 域 中 , 化学 的创 新可 谓是平 凡 而伟 大 : 我 们生 活 中的塑料 制 品 、 穿 的 服 装都是得益于化学这门科学 ; 没有化学的发展 , 就不会有开 辟新 时代 的炸药 , 更 不会 有记 录历 史变 迁 的书和 纸 。因而 化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学设计课题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单元第一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走进化学实验室学生认识常见的仪器,并进行药品的取用、量筒的使用,等基本操作训练。
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和教师的引导,能进行药品的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科学思维:通过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重点学会液体固体加热方法,掌握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学会液体固体加热方法,掌握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能加热的仪器:1.垫陶土网加热的仪器;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小组讨论,交流温故知新。
讲授新课一、酒精灯使用教师演示:酒精灯使用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d.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学生动手操作。
熟悉仪器的基本操作,为以后的实验探究打下基础。
e.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吹灭?避免酒精灯内的酒精燃烧引起火灾。
为什么要提起灯帽再盖好?避免灯和灯帽间形成低压密闭空间,导致冷却后打不开。
小组交流,思考与讨论仪器使用的原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二、固体加热教师演示:固体加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夹在距试管口1/4—1/3处)操作要点:01.试管口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02.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药品受热均匀)03.加热时,先预热试管,然后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溶解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 了解影响溶解的因素。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一些溶解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溶解的现象及特点。
2. 概念讲解:介绍溶解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5. 因素探究:讨论影响溶解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因素,并进行实验探究。
6. 结论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溶解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三、作业安排:
1. 自主探究:让学生选择一个溶解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2. 深化拓展: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溶解的应用领域及重要性。
四、评价方式:
1. 实验报告: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展示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2. 检测测验:利用选择题或解答题形式检测学生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溶解的概念及特点,认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实验项目,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4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活动二、蜡烛燃烧时
【板书】2.蜡烛燃烧时
【实验】点燃蜡烛,仔细观察燃着的部分,描述火焰附近石蜡的状态变化、烛芯的变化、火焰的分层情况等。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中,比较谁观察到的现象更多,谁描述得更细致、更准确,与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中,比较谁观察到的现象更多,谁描述得更细致、更准确,与同学交流。
【总结】易切,浮于水面,不溶解
【提问】这些现象说明石蜡有哪些性质?
【学生1】比较软、密度小于水
【分析】质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这些都是蜡烛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蜡烛及其燃烧过程,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
此外,初中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可能还停留在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简单应用层面,对于化学学习的特点,如关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讨论和解释,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学习特点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初中生的学情,教师应采用适合他们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化学学习的核心特点,为后续的化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实验和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探究结论的能力。
核心素养
化学观念:通过观察和描述蜡烛及其燃烧现象,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燃烧过程中涉及的物质变化和反应,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基本观念。
【学生活动】观察并记录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烧杯内壁有水雾,烧杯壁上石灰水变浑浊。
初中化学探究课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课教案教学内容:酸碱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及其实验现象。
3. 学会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验操作。
难点: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反应机理。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酸碱指示剂、试管、PH试纸等。
2. 实验原料: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3. PPT课件,实验操作步骤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酸碱中和反应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如牛奶变酸等。
2. 概念讲解:讲解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说明它是一种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结果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出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和规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机理。
5.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帮助学生反思并评价本次探究。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本节课的实验报告。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提出一些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问题,并在下节课进行讨论。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教学,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3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1. 增加实验课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2. 提供更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指导,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增加课堂互动和讨论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目标:引起学生对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化学实验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
简短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2)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掌握仪器的使用、试剂的添加、数据的记录等实验操作基本技能。
举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示范仪器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练习试剂的添加和数据的记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举例:教师可安排几个代表性实验,如酸碱中和实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等,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化学教学设计理念
化学教学设计理念引言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教学设计理念是指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遵循和倡导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实践和探究的化学教学设计理念,并探讨它的优势和实施方法。
一、基于实践的教学设计传统的化学教学通常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基于实践的教学设计强调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1 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验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实际意义的实验内容,并适当降低实验的难度,让学生能够亲自实际操作。
同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2 项目研究设计项目研究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的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并主导项目的研究。
通过项目研究,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项目研究既能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设计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探究和问题解决,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探究式教学设计理念将学生的探究活动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理论推理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化学知识。
2.1 问题导入设计问题导入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问题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基于实验探究模式的《碳酸氢铵的分解》教学设计
基于实验探究模式的《碳酸氢铵的分解》教学设计实验探究模式是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之后,以学生作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
共分为两类教学模式,分别为实验探究模式Ⅰ“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收集事实、科学抽象、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和实验探究模式Ⅱ“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
《碳酸氢铵的分解》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中的一节科学探究课程,本教学设计将采用实验探究模式Ⅱ。
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碳酸氢铵分解的方法、反应原理、装置和操作。
2.使学生巩固基本实验技能的操作。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究的学习意识和方法。
教学重点1.碳酸氢铵分解的方法、装置和操作。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具试管、带塞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酒精灯、火柴、木条、铁架台及铁夹、试管夹、药匙。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铵。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在家看到过爸爸妈妈做农活么?生:看到过。
师:那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在撒化肥的时候,有的化肥直接撒在地面上,而有的化肥却需要埋在土里呢?生:嗯,但那是为什么呢?师:好,同学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那么请同学们来阅读一段材料(展示PPT,关于“铵态氮肥”易分解的材料),同学们明白为什么了吗?生:哇,那化肥不仅会分解了,而且还变得无影无踪了,化肥变成什么了呢?2、明确问题师:问得好!不过化肥种类太多了,我们有没有时间逐一去分析呢?生:没有啊,不过可以用一种化肥来做示范。
师:对,老师这一节课给同学们带来的化肥是碳酸氢铵。
生:那碳酸氢铵分解之后的物质是什么呢?师:这也是我想问同学们的,这是碳酸氢铵的化学式。
(板书:NH4HCO3)3、提出假说师:各小组讨论猜测一下碳酸氢铵会分解成什么呢?(学生讨论)生1:氮气、氢气、二氧化碳。
师:嗯,很好,还有其他意见么?生2:氮气、水、氧气、二氧化碳。
师:嗯,请坐,很勇敢,其他同学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生3:氨气、水、二氧化碳、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
2、科学 探究是一 重要的学
习方式
①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主张知识需要学生与学习对象直接 接触,必须通过独立的探索发现过程才能获得。 ②内容标准中对各主题的学习提出了探究活动的具体建 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③利于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
一、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
3、科学 ①课程标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探究是一 ②选修模块幻灯片 9 重要的课 ③“活动与探究建议”幻灯片 10
程内容
一、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根据不同模块课程的特点,在相 关主题里设置了科学探究的内容。
评价: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并总结二氧 化硫和硫酸的性质
资料在线:硫酸的工业生产
学生归纳总结硫元素主要价态
学生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做 出猜想,找到合适的氧化剂和还 原剂,完成物质间的转化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 方案的可行性,选择合适的试剂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仔细观察实 验现象,结合已有知识解释它们
内容大纲
CONTENTS
1 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 2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意义
一、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
1、科学 探究是课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中对提高 程目标的 科学探究能力等相关目标有明确规定: 重要组成
部分
一、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 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 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 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 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 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 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 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第三节 基于科学探究的化学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 ①通过教师的问题驱动和组内交流探讨,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并预 测其性质,培养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②通过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相互转化,能够运用氧化还原理论判断 不同价态硫的代表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并设计出实现转化的实验方案,培养 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③通过查阅资料、探究活动和实验,了解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主要来 源,掌握硫单质、二氧化硫等的主要性质,进而了解酸雨问题,认识人类活动对 ” 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激发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增强 环保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搜索原有知识经验,生成对问题情境及其内部关系的初步理解,预测
建立起关于问题的猜想和假设。
推理
提出活动方案,设计调查或实验等具体探究活动的步骤,考虑 变量控制 特定的实验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积极参与完成化学实验操作。
实验观察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收集资料证据
轻探究 结果。
• 鼓励学 • 不能以 生探究, 开放的
忽略指 态度对 导程序。 待探究
的结论。
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意义
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试验
学生活动
科学方法
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过老师或同学的启发,或独立发 观察
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清楚地表达出来
表达
问题 假设
假设
证据
探究意识
探究方向
探究活动
探究评价
探究结果
评价
解释
“问题-探究-建构”(PIC)教学模式
第二节 基于科学探究的化学教学设计思路
1)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
2)学校的师资生源条件
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让学生探究
第三节 基于科学探究的化学教学案例
一、硫”有关知识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与建议
二、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和学情分析
一、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
4、科学 科学探究指教师引发、促进、指导学生的探究活 探究是教 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师重要的 化学教学主要是以问题和实验推动的,科学探究 教学策略 是重要的教学策略。
科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 对学科 知识不 加分析 都来探 究。
• 重视探 究过程
“硫的转化”选自鲁科版必修 1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 3 节内容, 是元素化合物的核心知识之一。在教材的前两章就安排学习了“探究活 动”的相关基础内容,如,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一般程序。硫及 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 触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在高中化学必修 1 第二章中,学生从微观角 度,进一步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知道了如何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而“硫的转化”内容还为第 4 课“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的学习打下了定的理论逻辑方法来推理变量 分类
之间的关系,经过加工与整理,对假设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模型化
对探究结果、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做出评价。
反思
用口头、书面等形式明确表述探究的过程、活动以及结果,发 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
交流
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意义
促进学生学习方 式的转变
第三节 基于科学探究的化学教学案例
问题:根据自然界中存在的含硫元素的物质, 归纳一下硫元素有哪些主要化合价?
假设:在自然界中,含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 质能相互转化,那么在实验室中是能否实现 这些物质的转化
实验:如何设计实验以完成不同价态硫元素 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解释:通过实施实验,观察到哪些实验现 象,应该如何解释它们。
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并根据 实验室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总结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性质
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角 色都发生变化,学生成为 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的 发现者和探究者,充分发 挥自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教师教学观 念的转变
(1)改变了教师的学生观 (2)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 (3)改变了教师的职业观
第二节 基于科学探究的化学教学设计思路
第二节 基于科学探究的化学教学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