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评价方法简介

1.地累积指数法(IndexofGeoaccumulation,简称Igeo)。地质积累指数法是德国学者Muller于1979年提出,计算公式如下:Igeo=log2[Cn/(k×Bn)](1)(1)式中Cn是元素n在小于2μm 沉积物在的含量;Bn为粘质沉积岩(即普通页岩)中该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K为考虑各地岩石差异可能引起的背景值的变动而取的系数(一般取值1.5)。

2.沉积物富集系数法(SedimentEnrichmentFactor,简称SEF)。沉积物富集系数法于1979年由Kemp提出,其计算式

为:KSEF=(Es/AlS-Ea/Ala)/(Ea/Ala)(2)(2)式中KSEF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系数;ES,AlS分别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和Al的含量;Ea,Ala为未受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和铝的含量。

3.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atioofsecondaryphaseandprima2ryphase,简称RSP)。按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总量进行评价(如上两法),仅可一般的了解重金属污染程度,而难以区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难以反应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化学活性和生物利用性。7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注意到了重金属在颗粒物不同地球化学相中的分布有可能反映重金属的来源、迁移特性和潜在的生态影响。根据传统的地球化学概念,沉积物中的原生矿物称为原生地球化学相,原生矿物的风化产物(如碳酸盐和铁锰氧化物等)和外来次生物

质(如有机质等)统称为次生地球化相。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即是用存在于各次生相中金属的总百分含量与存在于原生相

中金属的百分含量的比值来反映和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

和污染水平。

54.次生相富集系数法(secondaryPhaseEnrichmentFactor,简称SPEF)。由于颗粒物组成的区域差异,相分布比值法难以应用于具异源沉积物的大范围区域。为了消除区域条件差异的影响,霍文毅于1997年提出了次生相富集系数法,其计算式

为:KPEF=(Msec(a)/Mprim(a))/(Msec(b)/Mprim(b))(3)(3)中KPEF为沉积物次生相中重金属的富集系数;Msec(a),Msec(b)分别为沉积物中次生相和参照点次生相中重金属含

量;Mprim(a),Mprim(b)分别为沉积物中原生相和参照点原生相

中重金属的含量。当KPEF=1时,表示沉积物未受污染;KPEF>1表示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其数值的大小反映了沉积物的污染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