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八) 《伶官传》序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借古讽今的写法。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2、结合语境揣摩语言。
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积累精彩语句。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揣摩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方法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旨鲜明,阐述的道理比较简单,布局谋篇也不复杂,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教师的简要提示读懂课文。
引导学生阅读中结合语境揣摩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词类活用。
这篇课文与《六国论》都是史论,都是借古讽今之作,又是同时代的作品,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
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
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
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那么今天我们就由此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二、朗读并疏通。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
2、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三、文言知识小组竞赛1、解释个别字义,说明特殊用法。
(幻灯)原——推究约——订立盟约函——用盒装本——考察乃——你其——一定伶人——乐工人事——人的作用盛以锦囊——状语后置告以成功——状语后置身死国灭——表被动2、多义词[与]与尔三矢(给)求!无乃尔是过与(读ú,通“欤”)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为,给,替)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和)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归]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附,归依)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若水之归下也(归聚,汇聚)[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以乱易整,不武(替代)[告]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祭告,祷告)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上报,报告)3、活用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振兴,使……兴盛;亡,使……亡。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专题五第2课《伶官传》序
[明确] 这是一篇史论,作者以论点统帅史实,使所有的史实都为论点服务。文章开篇立论,指出盛衰之理在于人事。接着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实,以作为立论的根据。以下陈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具体过程,用史实来阐明庄宗,成则在人败也在人。最后引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教训,点出“人事”的内涵,进一步证明了盛衰由人的道理。全文以论带史,一气呵成,中心突出,结构严谨,是史论中的佳作。
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作名词,智勇的人
4.古今异义
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属官。
今义:投身到;处理
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表原因,……的原因。
今义:因果连词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梁,吾仇也。(“……也”表判断)
(2)状语后置句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状语“以组”后置)
②盛以锦囊(状语“以锦囊”后置)
③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状语“以成功”后置)
(3)被动句
为天下笑(“为”表被动)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见“专题一《朋党论》”
2.写作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以后,一直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不立田制”,“不抑兼并”,还让他们享有免役、免税等特权。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对劳动人民的榨取更加残酷。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全国而斗争,反而忍受耻辱,长期向辽王朝缴款纳币,以求维持苟安的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李存勖兴亡史,来呼吁“忧劳兴国”,警告“逸豫亡身”,便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的。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北宋王朝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又亡于蒙古族,原因之一都在于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苟安享乐,毫无进取之心。欧阳修早在北宋前期便能把这一点作为严重的问题提出,也说明他是有一定政治眼光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历史教训,在今天也可供人们借鉴。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伶官传》序》4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江阴二中陈燕教材分析:《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五代史》中的《伶官传》所作的序。
《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而这篇序则是通过后唐庄宗得天下又失天下的故事来来达成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文章作为一篇史论,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先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以此来讽谏北宋统治者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学情分析:本文短小精悍,阐述的道理比较简单,布局谋篇也不复杂。
高三的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文言文基础,也有一定的利用工具书和相关资料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但出于对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考虑,需要通过一定手段来进行检测和巩固。
同时对于这类论述结构相对简单完整的议论文,学生应该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但在对文章写作目的等深层次的内容理解可能还需要强化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提高通过查阅资料、工具书,疏通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积累并掌握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点;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等信息的能力;学习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说理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懂得“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文章借古讽今的手法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劝谏。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赏析、教师点拨指导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利用工具书、学案等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文体、背景等相关常识。
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讨论等形式,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列举苏轼的《留侯论》、苏洵的《六国论》,古文运动倡导“文以明道”,唐宋八大家的史论往往从史实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以犀利的论辩、澎湃的激情让读者为之折服。
二、解题:《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写的序言。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五 第16课 《伶官传》序 Word版含答案
第16课《伶官传》序(对应学生用书P48)走近作者欧阳修(见《朋党论》)相关背景《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
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
传中说:“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
……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正是由于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坏。
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原是伶人,艺名郭门高)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
按照《新五代史》的体例,多数传文的前面有一段序文,用来评论史事。
《 伶官传 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 天命, 岂非 人事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哉!原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成的吗?推究庄宗取得天下,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
就可以明白了。
⎣⎡⎦⎤呜呼:前人说欧阳修以五代为乱世,所以他所作的《新五代史》叙论,多以“呜呼”开头。
原:推究。
世 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 矢赐 庄宗 而告 之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曰:“梁, 吾 仇也;燕王 吾所立,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而 皆背 晋以归 梁。
此三者, 吾遗恨也。
与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尔三 矢,尔其无忘 乃父 之 志!”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世言:世人传言。
晋王:庄⎦⎤宗父亲李克用,沙陀族人。
梁:指后梁太祖朱全忠。
燕王:指刘仁恭、刘守光父子。
高中语文苏教唐宋八大家教师用书05书序伶官传序Word含答案
《伶官传》序本课话题——磨难与人生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艰难困苦,玉汝以成。
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可以激发人的斗志;而安逸的环境却可以消磨人的意志,可以弱化人的斗志。
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贝多芬说过:“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上百折不挠。
”三毛的破碎,源于她那一刹那的明澈与超脱;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割破生命的剧痛;贝多芬的破碎,是灵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乐章。
大树有缺陷仍旧将生命延续在世界各个角落。
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赋《离骚》。
曹雪芹家道巨变乃有《红楼梦》;海伦·凯勒双目失明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孙膑双腿被废写出《孙膑兵法》。
磨难也是一种美,它能让你奋发,让你不懈追求完美人生。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冯梦龙2. 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3. 逆境展示奇才,顺境隐没英才。
——霍勒斯4.逆境能打败弱者而造就强者。
——尼克松5.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盛.衰之理( ) 盛.以锦囊( ) 以三矢赐.庄宗( ) 藏.之于庙( ) 及仇雠.已灭( ) 逸豫..可以亡身( )( ) 岂独伶.人也哉( ) 与尔三矢.( )【答案】 shènɡ chénɡ cì cánɡ chóu yì yù línɡshǐ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 同“________”【答案】 仓皇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其矢,盛.以锦囊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2)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魏公子列传》(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4)微⎩⎪⎨⎪⎧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魏公子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5)于⎩⎪⎨⎪⎧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至于.誓天断发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答案】 (1)形容词,兴盛的/动词,装/形容词,骄盛的/形容词,强盛的 (2)动词,围困/动词,困扰/名词,困难 (3)动词,告诉/动词,祭告/动词,禀告 (4)微小的事/如果没有/偷偷地、悄悄地/精妙、深奥/微小 (5)介词,到,在/介词,到,与动词“至”组成复合词,表结果/介词,从/介词,被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苍皇东.出( )________ (2)一夫夜.呼( )________ (3)乱者四.应( )________ (4)函.梁君臣之首( )________ (5)而告以成功..( )________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________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________ (8)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状语 向东 (2)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3)名词作状语 在四面(4)名词作动词 用木匣子装 (5)动词作名词 成功的消息 (6)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兴盛;使……灭亡 (7)形容词作名词 微小的事情;才智勇气 (8)形容词作动词 作乱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时,用在放弃的一面(后面常用“毋宁、不如”等呼应)。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伶官传》序》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方法技巧
皆背晋以归梁
前后均为谓语,可 不译,所以应该是 连词
盛以锦囊
不译句意不通,顺 译不合逻辑,所以 要倒装,译为“用 ”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不译主语错误,顺 译即可,译为“用 ”或“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不译句意不通,顺 译不合逻辑,所以 要倒装,译为“用 ”
PART Three
练习实践Biblioteka 练习实践01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
04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 人废言。
05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02 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 如?
03 (廉颇)以勇气闻于诸 侯。
06 狐偃,其舅也,惠以有 谋。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伶官传》序》
目录页
cataog
1 学习目标 2 方法技巧 3 练习实践
PART One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了解虚词翻译策略 掌握本课“以”字用法 自主梳理虚词复习策略
PART Two
方法讲解
方法技巧
皆背晋以归梁
盛以锦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伶官传》序》8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史论性文章。
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
阅读时必须首先弄清史实,理清文中提及的人物及其关系。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列出自学提纲,教学过程中予以检查。
2.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
《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
教学中要把历史情况略作补充,引导学生理解文(内容)与题(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3.文章平易流畅,论证条理井然,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
要求读懂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过程和得到的历史教训。
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对史论文的鉴赏水平,掌握评论文章的一般结构及其写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现象2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文章借古讽今的手法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劝谏。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赏析、教师点拨指导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设计:质疑、合作、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3分钟)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繁的动荡时期。
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
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后唐庄宗李存勖。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他的一篇重要史论——《伶官传序》。
了解有关庄宗的史料(PPT)二、解题:(2分钟)(PPT)《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
伶,乐工,艺人。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讲义+练习)专题五 第16课 《伶官传》序
第16课《伶官传》序走近作者欧阳修(见《朋党论》)相关背景《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
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
传中说:“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
……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正是由于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坏。
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原是伶人,艺名郭门高)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
按照《新五代史》的体例,多数传文的前面有一段序文,用来评论史事。
《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
文章感知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思维导图一、通假字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同“仓皇”二、古今异义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人的作为,人为因素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也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指事理人情,或指人的意识对象2.此三者,吾遗恨..也 古义:指遗憾,不满意今义:指到死还感到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3.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示结果4.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指属官,名词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办法处理,动词 5.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古义:方位名词与动词的组合,意思是跑在前面或在前面奔驰 今义: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物,名词 6.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古义:“到了……的结局”,是动词与介词的组合今义:作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作介词,表示另提一事三、一词多义1.天下⎩⎪⎨⎪⎧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指国家的统治权②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指中国或世界③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指全天下的人2.归⎩⎪⎨⎪⎧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归属,归附,归顺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回,回到什么地方去3.与⎩⎪⎨⎪⎧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连词,和②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连词,和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动词,给4.之⎩⎪⎪⎪⎨⎪⎪⎪⎧①盛衰之.理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与其所以失之.者代词,指“天下”④可以知之.矣代词,指代这个道理⑤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代词,指代后唐庄宗李存勖⑦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代词,指“矢”,箭5.以⎩⎪⎨⎪⎧①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助词“所”构成一个复合词②可以.知之矣与助动词“可”构成一个复合词③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介词,拿,把④皆背晋以.归梁连词,表承接,用法相当于“而”⑤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介词,拿,用⑥请其矢,盛以.锦囊介词,用⑦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介词,把6.其⎩⎪⎪⎨⎪⎪⎧①与其.所以失之者第三人称代词,他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语气词,表期望语气,可译为“一定”“可要”③请其.矢指示代词,可译为“那”④其.意气之盛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⑤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与“何”组成双音节虚词,作副词,用于感叹句,表示程度高,相当于“多么”,作状语7.而⎩⎪⎪⎪⎨⎪⎪⎪⎧①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并且”,也可不译②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但是③庄宗受而.藏之于庙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并且”,也可不译④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但是⑤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连词,表承接,可不译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不译8.于⎩⎪⎪⎪⎨⎪⎪⎪⎧①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介词,表处所,可译为“到”“在”②入于.太庙介词,表处所,可译为“到”③至于.誓天断发介词,可译为“到”,与动词“至”组成复合词,表结果④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从”⑤祸患常积于.忽微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从”⑥智勇多困于.所溺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①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在前面 ②乱者四应,苍皇东.出向着东方 ③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在夜里 (2)名词作动词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用木匣装2.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兴盛使……灭亡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智勇..多困于所溺指聪明、智慧的人指勇敢的人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梁,吾仇也。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课件:专题五第2课《伶官传》序
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__表__原__因__,__…_…__的__原__因__。_____
今义:因果连词
5.文言句式 (1)___判__断__句______ 梁,吾仇也。(“……也”表判断) (2) 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状语“以组”后置)
争,反而忍受耻辱,长期向辽王朝缴款纳币,以求维持苟安的 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李存勖兴亡史,来呼 吁“忧劳兴国”,警告“逸豫亡身”,便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的。 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北宋王朝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又亡于 蒙古族,原因之一都在于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苟安享乐,毫无 进取之心。欧阳修早在北宋前期便能把这一点作为严重的问题 提出,也说明他是有一定政治眼光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的历史教训,在今天也可供人们借鉴。
四、引出教训,总结全文,国家盛衰在于人事
二、内容研读
1.如果说有两个字可以看作本文的文眼,那么是哪两个字?文 章是如何围绕这两个字展开的? [明确]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在于人事。如果说本文有 文眼,那就是“盛”“衰”二字。“盛”“衰”二字贯串始终, 全文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 的对比论述。从提出论点到列举论据,从论证过程到推出结论, 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围绕 这两个字展开对比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 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 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__上__报__,__报__告___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灵 ___动__词__,__祭__告___
3.词类活用
①函.梁君臣之首 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用__木__匣__装____ ②一夫夜.呼 _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在__夜__里_____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___兴__,__形__容__词__的__使__动____ _用__法__,__使__…__…__兴__;__亡__,_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亡____
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八) 《伶官传》序 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八) 《伶官传》序(时间:40分钟分值:54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及凯旋而纳.之纳:缴纳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C.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本来D.及仇雠..已灭仇雠:仇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②祸患常积于.忽微B.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岂.独伶人也哉C.①入于.太庙②而皆自于.人欤D.①自然之.理也②莫能与之.争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B.一夫夜.呼C.而皆背晋以归.梁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5.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支箭“藏之于庙”,作战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往往是从微小的事情日积月累而成,而那些有智谋、有勇力之人也往往为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这是一条普遍的历史经验。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二、能力拓展(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优化训练:专题五第2课《伶官传》序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优化训练
专题五第2课《伶官传》序
一、基础过关
1.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A.①③B.②④
C.④⑤D.①⑥
解析:选C。
①你的;②是;③竟然;④才;⑤才;⑥于是。
2.下列各句中,与“梁,吾仇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解析:选A。
A.与例句同为判断句。
B.普通句式。
C.介宾结构后置句,被动句。
D.普通句式。
3.下列各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
..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
..兴隆也
D.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析:选D。
A、B、C项,……的原因;D项,用来……的。
4.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
学年江苏高一语文下(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12单元 《伶官传》序 Word版含答案
《伶官传》序一、读准字音盛.衰( ) 盛.以锦囊( )契.丹( ) 沾襟.( ) 逸豫..( )( )系.燕父子以组( ) 乱者四应.( ) 勖.( )[答案] shèn ɡ chén ɡ qì jīn yì yù xìyìn ɡ xù 二、辨识通假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 ) [答案] “苍皇”同“仓皇”三、一词多义(1)原⎩⎨⎧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 )情有可原.( )(2)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贼易.之( )易.子而食( )(3)告⎩⎨⎧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小人告.了一年的状( ) (4)本⎩⎨⎧抑本.其成败之迹( )予本.非文人画士( )今背本.而趋末( )今存其本.不忍废( ) (5)盛⎩⎪⎨⎪⎧其意气之盛.( )盛.以锦囊( )盛.衰之理(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6)归⎩⎨⎧而皆背晋以归.梁(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完璧归.赵( )请从吏夜归.( ) (7)微⎩⎪⎨⎪⎧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恨晨光之熹微.( ) (8)困⎩⎨⎧数十伶人困.之( )智勇多困.于所溺(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9)乃⎩⎪⎨⎪⎧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何乃.太区区( )胡乃.荣之私人(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乃.悟前狼假寐( ) [答案](1)动词,推究/名词,源泉/动词,原谅 (2)形容词,容易/动词,改变/动词,轻视/动词,交换 (3)动词,祭祀/动词,告诉/动词,告慰/动词,告发,揭发 (4)动词,考究原因/副词,本来/名词,根本/名词,底本 (5)形容词,读shèn ɡ,昂扬/动词,读chén ɡ,装着/动词,读shèn ɡ,兴盛/形容词,读shèn ɡ,盛大/形容词,读shèn ɡ,职位高 (6)动词,归顺/动词,回来/动词,归还/动词,回去 (7)数词,寸的百万分之一/形容词,地位低下,卑贱/副词,略微,稍微/形容词,深奥,微妙/连词,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形容词,微弱 (8)动词,围困/动词,困扰/形容词,困厄/名词,困难 (9)代词,你的/代词,如此,这样/表判断动词,是/副词,于是/副词,竟然/副词,才四、词类活用(1)函.梁君臣之首 ( ) (2)一夫夜.呼 ( )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 (4)苍皇东.出 ( ) (5)乱.者四应 ( ) [答案](1)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封装 (2)名词作状语,表时间,在夜里 (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使……亡 (4)名词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东(5)形容词用作动词,作乱五、古今异义(1)岂非人事..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指有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_伶官传_序》第二课时—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精选课件 共29张PPT
⑩全在天津阅兵之举。
⑩举动
⑪莫令事不举
⑪完成,成功
⑫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
⑫科举(考试)、中举
牛 刀
举
小
陈涉亡,众豪杰举(
)项羽为帅。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不意刘邦先
试
举(
)咸阳,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然意不决,范增举( )
玉玦促之。樊哙闯入,声讨秦王杀人如不能举(
),且举( )沛
公待项王之事,告项王莫令事不举(
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知识卡片--《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 代史记》,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后人为 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 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
,
。
性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默
写
2.后唐庄宗最后的结局是:
,
。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文中写庄宗极盛之时,天下无敌的句子是:
,
。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4.看到庄宗落败的结局,欧阳修接连发问:
?
?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理 解 性 默 写
1.通过细微的事情也可能导致祸患,溺爱的事物将带来困境的教训
举
①吾力足以举百钧
①举起,抬起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②拿
一 词
③聊举数人以训汝。
③举出,提出
多 义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④举行,施行
⑤戍卒叫,函谷举。
⑤攻克,占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学业分层测评8书序《伶官传》序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八) 书序《伶官传》序错误!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尔三矢与:给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的C.君臣相顾.顾:照顾D.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解析】C项,顾,看。
【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②祸患常积于.忽微B.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岂.独伶人也哉C.①入于.太庙②而皆自于.人欤D.①自然之.理也②莫能与之.争【解析】B项,均为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A项,①介词,被;②介词,在。
C项,①介词,到;②介词,从。
D项,①助词,的;②代词,他.【答案】B3.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此所以..兴隆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师者,所以..【解析】A、B、C三项中“所以"表示原因,D项中“所以”为“用来……的”之意,表凭借。
【答案】D4.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而纳之A.及凯旋..B.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誓天断发C.至于..以一少牢告庙D.则遣从事..【解析】A项,凯旋:战胜归来。
古今义相同。
B项,古义:人为因素。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指人的意识对象;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C项,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D项,古义:官名,这里泛指属官。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答案】A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一夫夜.呼 B.函.梁君臣之首C.仓皇东.出D.负而前.驱【解析】A、C、D三句中的名词“夜"、“东”、“前”在动词前不是作句子的主语,而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属于名词作状语;B句中的“函”在此用作动词,意为“用木匣子装”.【答案】B6.选出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例句:请其矢,盛以锦囊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B.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C.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D.此三者,吾遗恨也【解析】D项,判断句,其余三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
唐宋8大家散文选读教 精品学案:专题5 第16课 《伶官传》序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桐叶封弟辩(自读课)(对应学生用书P4)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政治改革。
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亦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卒于柳州。
他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
其文章风格清峭,内容有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有表现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较多的是抒发内心的牢骚抑郁和去国离乡的悲哀。
现存有《柳河东集》。
相关背景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花费大量精力阅读古今史书,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辨其误,指其失,其中充满着对现实政治的关怀。
这篇史评,就是这样一篇短小精当而见解甚深的力作。
据《吕氏春秋·重言篇》和《说苑·君道篇》记载,周成王在一次与幼弟叔虞的嬉戏中,指着一片桐叶说要封他为诸侯。
后来成王的叔父周公便以此为据,说“天子无戏言”,要求成王兑现诺言,结果叔虞被封于唐。
对这样一件史事,前人不过读读而已,从未提出疑问,但柳宗元却从中发现一个事关重大的“王者之德”的问题。
古之传者有言, 成王以 桐 叶 与小弱 弟,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拿着一片桐树叶子给年幼的弟弟,戏 曰:“以 封 汝。
”开玩笑说:“把这个作为封地给你。
”⎣⎡传(zhuàn )者:编写史书的人,或指吕不韦和刘向等,因为 ⎦⎤《吕氏春秋》和《说苑》都载有此故事。
小弱弟:幼弟,指武王幼子叔虞。
戏:开玩笑。
封:分封,古代帝王赐爵位和土地给臣子。
周公入 贺。
王 曰:“ 戏也。
”周公曰:“天子不可周公入宫庆贺。
成王解释说:“我是开玩笑呀。
”周公说:“天子不可戏。
”乃 封 小弱弟于唐。
以随便开玩笑。
”于是成王就把唐地封给了年幼的弟弟。
⎣⎡⎦⎤唐:西周国名,晋的前身,故地在今山西翼城县西。
吾意 不 然。
我认为这件事不可能是这样的。
⎣⎡⎦⎤意:认为。
王之 弟成王的弟弟如当封耶,周公宜 以时 言于王, 不 待其 戏果应当受封,周公就应及时地告诉成王,而不必等他开了玩笑而 贺以 成 之也; 不 当封耶,再去庆贺,趁机促成这件事;成王的弟弟如果不应当受封,周公 乃 成其不中之戏, 以周公这种做法就使一个不恰当的玩笑变成了事实,使成王把地以人 与小弱 者 为 之主, 其土地和百姓封给年幼的弟弟,让一个小孩成为一国之主,周公 得 为圣 乎?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宜:应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八)《伶官传》序
(时间:40分钟分值:54分)
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及凯旋而纳.之纳:缴纳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
C.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本来
D.及仇雠
..已灭仇雠:仇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②祸患常积于.忽微
B.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岂.独伶人也哉
C.①入于.太庙②而皆自于.人欤
D.①自然之.理也②莫能与之.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
B.忧劳可以
..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至于
..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D.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
B.一夫夜.呼
C.而皆背晋以归.梁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支箭“藏之于庙”,作战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往往是从微小的事情日积月累而成,而那些有智谋、有勇力之人也往往为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这是一条普遍的历史经验。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拓展(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一行传》序
欧阳修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搢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
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絜身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
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
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
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
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
于此之时,能以孝悌自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
作《一行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代之乱极.矣极:到了极点
B.而搢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安:安享
C.风俗隳.坏隳:毁坏
D.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节义负:辜负
8.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负材能,节义”之士“泯没而无闻”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充然无复廉耻之色②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
③嫉世远去而不可见④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⑤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⑥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③⑤⑥D.①②④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搢绅之士在乱世的作为,作者是不满的,认为这种人毫无廉耻之心,“干戈兴”“学校废”等都是他们造成的。
B.作者对乱世中值得称道的人很少这一现象提出了疑问,认为乱世“无人”,只是因为大家没有看见罢了,一定有“絜身自负之士”。
C.穷居陋巷的颜渊之所以能为后人所知,主要是因为遇上了孔子;而五代这一乱世中的贤才则没有这么幸运了,没能遇上像孔子一样的人。
D.作者作《一行传》时,对于那些或许存在的,能够提高自我修养而成为天下人的楷模的人,哪怕没有具体事迹,只是有个名字在那里,也会大略记录,使其不被埋没。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10分)
11.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字)(4分)
欧阳修的散文,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这类文章不尚空谈而注重实际,尤反对宣扬性命之说与佛老之说。
他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又如他为友人文集作的序言,不但对友人的文学业绩进行评述,而且抒发了对死生离合、盛衰成败的人生遭际的感慨,绝非为文而文之作。
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一类历史散文自不必说,即使是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具有充实的内容。
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欧阳修的诗歌《田家》,根据后两句诗意,运用描写手法写一段话。
(6分)
田家
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农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