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教师招聘:文言解释与教学原则相匹配

合集下载

湖南教师招聘说课稿:《〈论语〉十则》二

湖南教师招聘说课稿:《〈论语〉十则》二

湖南教师招聘说课稿:《〈论语〉十则》(2)2、点拨法。

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

运用点拨法,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如学生在讨论“择其善者而从之”与“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三句话中的“之”的用法时,让学生复习回顾《童趣》一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归纳总结本文中该词的用法。

教师的相机诱导,往往能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不断联系,补充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思维也得到训练。

教法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废止串讲,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组合是现代课堂教学理想的境界。

3、合作探究法。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互问互答,围绕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思维。

用学生的互问互答,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把问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得出答案。

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较开放的探究活动中对文章的理解有了深度,如组织学生探究“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告诉人们的道理,以及我们现在用的意思与之相近的俗语,探究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探究中,有的学生甚至对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与教育界“左真右假”的故事提出质疑,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时常有新发现。

教法依据:(1)、因材施教,本文内容紧扣学生实际,下有注释,利于组织讨论、探究。

(2)、合作探究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出来的新理念,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必须观测这一做法,这是语文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3)、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原则,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4)、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说学法以学为本,变教为学,是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道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湖南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真题2016年(汇编)(二)

湖南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真题2016年(汇编)(二)

湖南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真题2016年(汇编)(二)(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20,分数:40.00)1.“终身学习”概念化和体系化的形成是在______(分数:2.00)A.文艺复兴时期B.18世纪C.20世纪60年代√D.21世纪解析:[解析] 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巴黎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议上,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科科长的保罗·朗格朗以《论终身教育》的发言对大会进行总结,这标志着终身教育概念和思想体系的形成。

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是______(分数:2.00)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蔡元培√解析:3.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______(分数:2.00)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大纲D.教科书解析:[解析]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4.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______(分数:2.00)A.连续性特点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解析:[解析]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对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最好注脚。

5.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______为重点,造就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分数:2.00)A.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解析:[解析]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教育目的表述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6.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其中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素质,即______ (分数:2.00)A.必备品格和学业素质B.必备品格和身体素质C.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D.学业素质和关键能力解析:7.“要尽量多地要求每一个人,也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______(分数:2.00)A.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B.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原则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D.知行统一的原则解析:[解析] 题干中的这句话既体现了对人的严格要求,又体现了对人的尊重。

教学原则与文言文

教学原则与文言文

教学原则与文言文我们把八大原则合在一起,总结出一句话口诀: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三、直观性原则四、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五、启发性原则六、循序渐进原则七、巩固性原则八、因材施教原则这八条教学原则的口诀是:冯巩找阴凉,寻思理直发。

巩——巩固性原则阴——因材施教原则凉——量力性原则寻——循序渐进原则思——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直观性原则发——启发性原则与以上教学原则相关的文言文整理:一、启发性原则——规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2.君子之教,喻也3.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4.苏格拉底:产婆术5.开其意,达其辞6.第斯多惠:坏老师奉送真理,好老师教人发现真理二、循序渐进原则1.不陵节而施2.学不躐等3.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4.盈科而后进(科:通窠,坑洼的意思)5.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6.朱熹: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

三、巩固性原则1.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2.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3.夸美纽斯:"学习如果不复习,就好比把水泼在筛子上"四、因材施教原则1.朱熹:夫子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2.孔子:(1)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3)中人以上者,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者,不可以语上也。

3.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蒙(失明),一子偻(驼背),一子跛。

乃使朴者农,敏者贾,蒙者卜,偻者绩(将麻搓成绳。

干活时须弯腰),跛者纺(纺线可以不用脚),五子者皆不患于衣食焉。

西边邻居家有五个儿子。

一个儿子老实,一个儿子聪明,一个儿子瞎,一个儿子驼背,一个儿子瘸。

就让老实的务农,聪明的经商,瞎子卜卦(算命),驼背搓麻绳,瘸子纺线,五个儿子都不为衣食发愁。

教师招聘考试 《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教师招聘考试 《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教师招聘考试《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学记》是世界教育发展史上最早的一部体系完整而系统的教育理论专著,揭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开展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则标准。

二者相结合考查教学原则的题目在考试中屡见不鲜。

中公教育特将《学记》中所涉及到的教学原则总结如下。

一、启发性原则语录: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教育启示:“喻”,启发诱导,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

针对教师如何启发学生,《学记》提出了三条要求:一是“道而弗牵”。

道即导,引导。

即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牵着他们走。

二是“强而弗抑”。

强是严格要求,认真督促;抑即强制、压抑。

教师教学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但要把握分寸,不至于过度而成强制,让学生感到压抑。

三是开而弗达。

开,开启。

教师给学生讲解问题,必须把握要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讲清带有启发性的关键,不必把所有一切全盘托出。

这样,学生便可得到老师的启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循序渐进原则语录: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不躐等;敬孙;杂施而不孙;及于数进教育启示:反对教学杂乱无章,急于求成的做法。

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知识、学生和教学等方面的顺序和客观规律。

三、教学相长原则语录: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育启示: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也是一种学习,通过教发现自己的困惑。

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

四、预防性原则语录:禁于未发之谓预教育启示:教师要做好调查工作,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以便作到防患于未然,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五、及时施教原则语录:当其可之谓时教育启示: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

从教师教的方面说,抓住一切施教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是学生已有的学习的欲望、动机。

当他们急切需求知、排疑、解惑时,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及时施教,如孟子说的“时雨化之”;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就是学生在什么年龄阶段应该接受什么层次的教育,不能错过应该受教学习的时机,这就是适时受教。

教学原则相关古文整理

教学原则相关古文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教学原则相关古文整理教学原则相关古文整理 ? 教学原则是考试常考点,而在选择题中有一种常考的方式就是给出古文,选择相适合的原则,那么有哪些常见的古文呢,他们究竟又是什么意思呢? ? 教学原则部分共有八个原则,这些原则和古文有关的比较常见的有如下:1.《学记》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2.《论语》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学记》中关于此原则的古文有:1.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1 / 4年少的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

2.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这句话的意思是: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

3.不陵节而施之谓孙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要根据学习者的年龄、学习基础、智力等因素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不超越学习者的接受限度而进行教育。

其中孙是通假字,通逊,即顺的意思。

因此在古文中看到孙这个字都可以这样来理解,都和循序渐进有关系。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圣贤施教,各因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

意思是孔子教育人才,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相适应的方法。

可见,因材施教是指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教育,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教资常见古文与教育思想整理

教资常见古文与教育思想整理

常见古文与教育思想整理(一)1.启发性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意:引导学生的学习,不是指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鼓励学生让其主动学习,而不是去给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要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会思考总结,而不是老师直接给出结论。

“君子之教,喻也。

”意:高明的教师善于用启发的方法教育学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2.循序渐进原则“幼者听而弗问,学不鬣等也。

”意:学生年有长幼,所学的材料也有深浅,年幼的学生只能听而不问,说明求学之道应该循序渐进,不可超越等级。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意:施教者不按教学内容的一定顺序传授知识,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意: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

3.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意: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

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己努力。

4.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意:学习的人缺点有四类,教师必须知道才行:在学习中,有的失之于贪多,有的失之于过少,有的失之于把学习看得很容易,有的失之于遇到困难就停止不进。

这四类缺点,是由于学习的人心理不同所致。

了解他们的心理,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

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于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过失。

5.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意:在问题未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从而达到不发生问题叫做“防患于未然”。

6.及时施教“当其可之谓时”意:在最适合学习的时候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学习叫做“抓住最佳学习时机”。

教学原则中常考的名言和古语

教学原则中常考的名言和古语

教学原则中常考的名言和古语教学原则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一个高频考点,各类题型我们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在单选题中尤为常见的是考察到一些古语,这也是让很多考生头疼的地方,因此对这些古语和名言进行了整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帮助。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名言:“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古语: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直观性教学原则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名言:乌申斯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4.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古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开其意,达其辞;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真理。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古语:盈科而后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幼者听而弗问,学不鬣等也;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不陵节而施之谓孙6.巩固性教学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教学原则古语大集合

教学原则古语大集合

教学原则古语大集合原则一: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一)基本涵义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二)常见古语1.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2.第斯多惠:“任何真正的教学莫不具有道德力量”。

3.乌申斯基:“不应当让科学死板地堆积在学生的头脑中,而应当把各种科学所传授的知识和思想有机地联系起来”。

4.《礼记·文王世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一)基本涵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常见古语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陶行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4.荀子:“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5.荀子:“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6.乌申斯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原则三:直观性原则(一)基本涵义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二)常见古语1.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2.荀子:“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3.夸美纽斯:“人头脑中的一切,没有不源于感觉的”。

4.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5.乌申斯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原则四:循序渐进原则(一)基本涵义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考点之《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考点之《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历年教师招聘必考考点之《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教师招聘考试历年以来的高频考点。

对教学原则的考查主要有四种方式,即从内涵出发,从每条原则的要求出发,结合教学案例考查,以及结合古语考查。

从结合古语的角度而言,《学记》中主要的教学原则是教师招聘考试的高频考点。

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讲师为广大考生总结了《学记》中不可不知的教学原则,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中公讲师一起学习吧。

1.预防性原则:《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

要求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措施。

否则,“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

当不良倾向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时再作教育引导,就会格格不入而备感困难。

2.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

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已涉及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即抓住教学的关键期。

如:【真题】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

A.关键期B.依恋期C.混沌期D.最近发展期【真题】《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A.顺序性B.互补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3.循序渐进原则【重点】:“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孙”)。

如果“杂施而不孙”,杂乱施教而无合理的顺序,其效果将适得其反。

因此,要“学不躐等”。

如:【真题】《学记》中说:“学不躐等”。

下列那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真题】“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B.顺序性C.不均衡性D.差异性【真题】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A.时教必有正业B.君子之教,喻也C.藏息相辅D.不陵节而施【真题】《学记》提出“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揭示教学中应贯彻()。

教师招聘考试——教学原则历年考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学原则历年考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学原则历年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教学直观性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教学直观包括语言直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B.教学中较多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C.直观教学主要由学生年龄特征决定D.直观教学不应该与讲解配合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

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三种。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一般来说,选择直观手段主要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来进行。

所以D选项是不正确的。

2.某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间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月。

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文章,此活动的展开体现了()。

A.直观性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

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自己动手研究,这种活动应该属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故选择B项。

3.“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说明的是教学原则中的()。

A.启发性原则B.现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3.【答案】C。

解析:学不躐等意为学习不能超越次第,不陵节而施也是指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所以体现的是循序渐进原则。

故本题选C。

4.教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下列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学不躐等B.不陵节而施之谓孙C.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D.温故而知新4.【答案】D。

本题考查教学原则。

D项指巩固性教学原则与题干不符,此题为选非题故选择选项D。

5.古代教育家荀子曾经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还说“闻之则不见,虽博必谬”,这体现了教学的()。

A.因材施教原则B.直观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5.【答案】B。

解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的意思是“没有听闻不如去听一听,听到不如去见到”;“闻之则不见,虽博必谬”的意思是“所以听说了而不去见一见,虽然渊博却会有谬误”。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名句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名句

《学记》1、《礼记。

学记》的教学原则“教学相长”“教学相长”2、《学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指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学记》“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指出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4、《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5、《学记》“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是循序渐进原则。

6、《学记》教育制度“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校”儒家:孔、孟、荀孔子1、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对象,体现教育公平)2、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3、教育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4、教学原则和方法①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②因材施教:“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③学、思、行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巩固性的教学原则⑤乐学于立志。

5、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的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6、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7、教学内容《诗》《书》《礼》《易》《乐》《春秋》8、德育原则和方法: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立志乐道、自省自克9、论教师: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严宽结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榜样示范)孟子(性善论)1、最早提出“教育”。

2、“四善端”: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恭敬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智之端3、教育目的:培养君子(即:明人伦)4、道德教学:动心忍性、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改过迁善、意志磨练5、教学思想:盈科而进(即循序渐进)、深造自得、教亦多术、专心致志荀子(性恶论)1、教育目的:基本层次是培养“贤能之士”,理想层次是培养“圣人”(人分为:俗人、俗儒、雅儒、大儒)2、教育作用:化性起伪.(后天习得的“礼”“义”)3、学习过程:闻-见-知-行墨家的墨翟1、观点“兼爱、非攻”2、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eg砍伐、铸剑)3、教育作用:“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4、学习过程:亲知-闻知-说知道家的老子、庄子:1、观点:道法自然2、教育目的:主张培养“上士”和“隐君子”3、强调“怀疑”的学习方法4、教学原则:“用反”“虚静”(“用反”运用辩证法于教学中;“虚静”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

最新湖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三套

最新湖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三套

最新湖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三套最新湖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一一、单选题1.构成课的核心部分是()。

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讲授新课D.布宜作业2.19世纪初()学校岀现了“导生制”,对班级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扎美国B.法国C.捷克D.英国3.在下列教学方法中,属于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是()。

扎演示法B.讲授法C.练习法D.情境教学法4.能鉴别学业水平髙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很高。

扎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5.《学记》提倡启发式教学,其中主张的要激励学生,不要压制学生,意思就是()。

扎博学于文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强而弗抑6.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扎自学法B.读书指导法C.练习法D.参观法7.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扎促进学生学的过程B.促进教师教的过程C.学生形成技能和技巧的过程D.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8.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扎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9.“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唸。

”,具体教学中要体现()原则。

A.启发性B.循序渐进C.巩固性D.因材施教10.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髙效率、大而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扎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逍尔顿制【答案】1-5 CDADD 6-10 BDADB11.教学中只有()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使教冇有针对性,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扎循序渐进B.理论联系实际C.因材施教D.启发性12.教师按一泄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岀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作()。

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练习法13.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冇性教学”的概念,教学过程的()规律体现了这个思想。

扎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徳教冇相统一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C.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14.下列哪个教学原则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匹配?()A.温故知新B.启发性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15.在教学中,处理好不同经验类型间的关系异常重要。

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知识点:《论语》中的教学思想

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知识点:《论语》中的教学思想

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知识点:《论语》中的教学思想1.启发式的原则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2.全面教育的思想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3.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去学习,就会疑惑而得不到解答。

”4.巩固性教学原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5.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应择善而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7.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

教学师长文言文翻译

教学师长文言文翻译

夫教学师长,古之圣贤,今之良师,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文言文,乃我国古人之语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然,时至今日,文言文已渐行渐远,鲜有人问津。

教学师长,当肩负传承之责,将文言文之美妙传于后世。

故,翻译文言文,实为教学师长之重要职责。

夫文言文,言简意赅,韵味无穷。

然,欲求准确翻译,非易事也。

教学师长翻译文言文,须遵循以下原则:一、忠实原文。

翻译文言文,首要之务,便是忠实原文。

教学师长应尽力还原古人之原意,不得随意增删,更不得歪曲事实。

二、通俗易懂。

文言文虽美,但过于晦涩难懂,则失其传承之意义。

教学师长翻译文言文,应尽量使文意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

三、注重韵味。

文言文之美,在于其韵味。

教学师长翻译时,应注重保留原文之韵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古人之文采。

四、适度注释。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典故等,对于现代人来说较为陌生。

教学师长翻译时,可适度注释,帮助学生理解。

以下,试以《论语》中一则名言为例,阐述教学师长如何翻译文言文:原文:《论语·为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曰:“学习知识,按时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之风吗?”在这段翻译中,教学师长遵循了以下原则:一、忠实原文。

翻译保留了原文之意,未作任何改动。

二、通俗易懂。

翻译使文意更加明确,便于学生理解。

三、注重韵味。

翻译保留了原文的韵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古人之文采。

四、适度注释。

翻译中对“君子”一词进行了注释,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师长翻译文言文,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广泛涉猎。

教学师长应广泛涉猎各类文言文,积累丰富的词汇和知识,以提高翻译水平。

二、深入研究。

教学师长应深入研究文言文之背景、典故、语法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

三、注重实践。

教学师长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翻译水平。

教师面试文言文翻译技巧

教师面试文言文翻译技巧

夫文言文者,古人之言也,历久弥新,流传千古。

教师面试,文言文翻译之技巧,亦为一大考验。

余今试论之,以助君等破解文言文翻译之难题。

一、字词理解,力求准确文言文翻译,首在字词。

字词理解,须先明其义。

一字一句,皆需认真揣摩。

如遇生僻字词,可查阅字典,力求准确。

例如,“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一句,其中“匪”通“非”,“愆”通“延”,“良媒”指媒人。

翻译时,应准确理解字词,避免误解。

二、句子结构,把握主谓宾文言文句子结构,多为主谓宾。

主语、谓语、宾语三者之间,关系紧密。

翻译时,应把握主谓宾,使句子结构清晰。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中,主语为“孔子”,谓语为“曰”,宾语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时,应将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

三、修辞手法,注重表达文言文修辞手法丰富,如比喻、排比、夸张等。

翻译时,应注重表达,使译文生动形象。

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此句运用了夸张手法,表现了诗人得意之情。

翻译时,应将夸张手法融入译文,使译文具有感染力。

四、句式转换,灵活运用文言文句式与白话文句式存在差异,翻译时需进行句式转换。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句为倒装句,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译文通顺。

又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此句为省略句,翻译时应补充省略的内容,使译文完整。

五、文化背景,了解内涵文言文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需了解文化背景。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此句出自《诗经》,翻译时应了解其文化背景,使译文更具韵味。

六、润色加工,提升美感翻译完成后,应对译文进行润色加工,使译文更加优美。

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此句翻译后,可添加一些修饰词语,如:“山虽不高,但因有仙而闻名;水虽不深,却因有龙而灵秀。

”总之,教师面试文言文翻译技巧,需在字词理解、句子结构、修辞手法、句式转换、文化背景、润色加工等方面下功夫。

只有掌握这些技巧,才能在面试中游刃有余,展现自己的才华。

下列古文能反映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是

下列古文能反映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是

下列古文能反映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有哪些?1. 引言在教育教学中,因材施教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原则,指的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选择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古代文化中也存在着许多反映这一原则的古文,通过对这些古文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2. 古文一:《论语·为政》2.1 选择合适的学生孔子说:“年少时的孩子们,要教给他们学习。

”这句话表明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孔子认为在教育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2.2 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还提到:“用其志,有其道,只贤与之。

”孔子认为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志向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2.3 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还强调:“诗不可意会,这些东西很难在口头上理解,必须要实际操作才能理解。

”这表明孔子注重实践教学,认为通过实际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古文二:《大学》3.1 学习阶段的选择《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说明了教育应该从个人修养开始,然后才能逐步拓展到家庭、国家和全球层面。

这种从狭义到广义的渐进式教育,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3.2 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大学》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要顺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采用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扩大知识面,并深入理解学习内容。

3.3 知行合一的培养在《大学》中还提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这说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行为。

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育者注重学生的德育和品质培养。

4. 古文三:《孟子·离娄上》4.1 了解学生的特点孟子在《离娄上》中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必会考点之教学原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必会考点之教学原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必会考点之教学原则
4.朱熹的“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心欲言而未能之意”:在教学时,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很长时间但还是想不通,可以去启发他;虽然经过思考并已有所体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才可以去开导他。

5.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叫“助产术”或“苏格拉底法”。

(二)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1.不陵节而施:不超过所学习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

2.学不躐等:学习不能超越次第,要循序渐进。

3.朱熹的“小学,知之浅而行之小;大学,知之深而行之大”:在幼年的时候,只用学习简单的礼仪和浅显的知识即可,在成年的时候就要学习高深的学问和培养高尚的道德。

本部分知识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尤其喜欢结合古语,常见的可参照如上总结,其他原则考得相对简单,大家可留意做好汇总,相信通过反复练习这部分知识都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第 1 页共1 页。

教宗常用古语对应教学原则

教宗常用古语对应教学原则

教宗常用古语对应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含义: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古语及名人名言:
1.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2.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文王世子》
3.任何真正的教学莫不具有道德力量。

——第斯多惠
4.文以载道。

——周敦颐《通书·文辞》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古语及名人名言:
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陶行知
2.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
3.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必须认真思考,但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行紧密结合。

——裴斯泰洛齐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董其昌《画旨》
三、直观性原则
含义: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古语及名人名言:
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荀子》
2.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荀子》
3.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乌申斯基
4.人头脑中的一切,没有不源于感觉的。

——夸美纽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教师招聘:文言解释与教学原则相匹配
通过最新湖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湖南教招将于3月报名,4月笔试,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湖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湖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在教师招聘笔试考试或者是教师资格笔试考试中,选择题目中往往会给出一些四字文言,考生需要通过正确判断文言意思,才能正确选择出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或者是教学方法。

但是很多考生往往只知道四字文言,缺少对文言意思的正确理解,基于此,下面将考试中常出现常考的四字文言解释及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或方法整理出来,这样在学习中就能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1.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2.尊师重道:指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3.藏息相辅:“藏”,通内脏的“脏”,“息”是指呼吸的气息,人自身的内脏和大气相配合,才能呼吸自如。

在这里强调课外活动的重要性,精辟地阐述了正课教学与课外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

4.豫时孙摩:在学生不良行为发生前就加以防范叫做预防。

如果不良行为发生之后再去禁止,积习已深就难以矫正。

所以这个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有预见性。

豫,就是预防性原则。

时,是及时施教原则。

“当其可之谓时”,抓住最佳的时机,及时施教,因势利导,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否则,“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孙,是循序渐进原则。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妥善地安排教学进度。

否则,“杂乱而不孙”,不按顺序教学,就会使教学陷于混乱而难以收到效果。

摩,即学习观摩原则。

“相观而善之谓摩”,学友间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就能共同进步。

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5.长善救失:意思是说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学子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7.有教无类: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体现的是教学平等原则。

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

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

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需要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9.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是:问题已经形成,才来禁止,学生就会抵触。

学习时机过了才去学,即使苦学,也难有成就,这体现的是教学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关键期。

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这体现的教学要有顺序性。

独自学习,没有学习伙伴商量,就会孤陋寡闻,这体现的是学习要会合作学习。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有用,理解意思,正确做出考题。

中公资深讲师刘颖解析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湖南教师招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湖南教师招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招教考试大战中拔得头筹!湖南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邀请您一同刷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