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回苏氏族谱

合集下载

苏氏家谱

苏氏家谱

苏氏家族后代传人简介★苏子萍—中共党员,1911年5月5日出生于山西省夏县小郭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兄弟四人,子萍为小,1919年(8岁)入本村初小读书,1927年8月(16岁)考入夏县第一高小读书,1929年6月(18岁)高小毕业,先后在夏县桑村、桥下亍、太平街任教。

1937年事变后,子萍(26岁)积极参加救亡活动,加入牲盟会,任第四游击队司务长。

1938年元月,在中条山作宣传和组织群众的抗日工作。

1941年,鬼子大扫荡中回到家中,以种地为掩护做情报工作。

腊月,因汉奸出卖而被捕,送到敌宪兵队扣押,在敌人多次审问拷打面前,视死如归,后转送日寇皇部。

1942年元月,又转送运城敌司令部,10天后又转送太原大北门街敌俘虏收容所,同年2月7日,同600余人一起押上运往日本的火车,车行到寿阳附近,同车厢内66人暴动,打死3个敌人,逃车找到榆次抗日政府,同年同月来到壶关县抗日政府参加工作。

1942年3月任白家庄(现平顺县)中心校长,同年8月调任司法科书记员。

1943年6月因简政又做教育工作,先后在十里、双井、杜家岩、芳岱、黎岭、徐家后等小学任教。

日寇投降后,调往第三高小任教,1945年冬结婚后,定居在壶关县徐家后村,1948的调第四高小任教,1951年6月任第四高小教导主任,1952年任壶关中学教导主任,1956年9月任店上中学副校长,1958年9月任树掌中学校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任店上中学校长,1965年光荣退休。

苏子萍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中,对党的事业呕心沥血、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在抗战时期的艰苦环境里,不但在根据地积极办学、动员学生入学、为革命培养人才,而且不断深入敌区宣传抗日知识和理论,曾经数次同顽固军队进行武装斗争。

1947年春,选为模范红旗教员,记功四次,荣获奖状和书籍等奖励;1949年春选为模范教员,同年秋再次选为模范教员。

建国以后的1951年,中央访问团赠毛主席纪念章一枚,1952年至1965年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壶关中等教育事业中,亲自领导和创建二中、三中,在壶关县教育界颇受尊重和爱戴。

苏姓的来源,姓苏的名人

苏姓的来源,姓苏的名人

苏姓的来源,姓苏的名人本文是关于苏姓的来源,姓苏的名人,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苏一、姓氏源流1 出自高阳。

《苏洵族谱》云:“苏氏之先,出于高阳。

高阳之子为称,称之子曰老童。

老童之子生重黎及吴回。

吴回生陆终。

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为昆武。

昆武始姓己姓,其后为苏、顾、温、董。

”后苏氏繁衍于河南、河内,逐渐成为人数众多的一姓。

2 另一支苏姓出自少数民族。

汉代辽东乌垣有苏姓。

又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拔略氏改苏姓。

二迁徙分布据有关史书及苏氏族谱记载,苏氏世居河内,先秦时有一支移居今湖南、湖北境内,一支移居东周洛阳,有名的有春秋时楚庄王有大夫苏从,战国时洛阳有苏秦、苏代、苏立三兄弟。

西汉初,人;口充实关中,苏氏有一支迁至武功杜陵,后有一支迁至扶风平陵,均发展成为大族:同时,西汉还有北海、桂阳等地的苏氏。

武功苏氏还有一支于西晋末迁至襄阳,有一支移居蓝田;扶风苏氏有后裔在邯郸作官,并在当地安家,形成赵郡苏氏。

东晋十六国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时,苏氏有一批随之渡江,再江浙一带安家。

唐代赵郡苏氏有一支移居四川;而河南苏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一次是唐朝初年跟随陈政、陈元父子入闽开发漳州,一次是唐末随王潮入闽定居同安,发展成为大族。

早期迁入湖南新化、安化梅山一带的苏氏称为梅山蛮,北宋时平定梅山蛮,苏氏有辛免者逃到今广西、广东、云南,也有逃到越南、老挝、泰国的。

此后又有移居东南亚各国及欧美国家的苏姓。

三、郡望堂号【郡望】主要有武功郡、扶风郡、蓝田县、河内郡、河南郡等。

1 武功郡。

战国时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

2 扶风郡。

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

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

3 蓝田县。

秦置县,再今陕西省蓝田县。

4 河南郡。

汉高帝二年置郡,治所在雒阳。

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5 河内郡。

春秋时期初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

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

苏氏由来

苏氏由来

苏氏由来2009-03-29 10:13:13|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苏氏由来苏氏始祖乃昆吾公樊,溯源于远古时期的黄帝。

黄帝生玄嚣、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吴回。

吴回生陆终,陆终娶鬼方氏,生六子:樊、惠连、篯、来言、安、季连。

陆终的长子樊为己姓,封于昆吾(今河南省濮阳),为昆吾伯,是夏代时诸侯之一。

昆吾之子忟封于邺西苏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昆吾的子孙就以封地为姓,称苏氏。

到了周朝,苏忿生被周武王封在河内,迁都于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自此河南、河内一带有了苏氏。

僖公十年春,狄灭温。

此后,苏氏奔卫、迁洛、入秦。

苏国虽灭而苏氏犹存,其子孙历经迁徙,不断繁衍发展,逐渐遍布于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国。

苏氏的另一来源,是中国北方边疆的少数民族拔略氏南北朝时进入中原,改为汉姓苏氏。

部族汉化华夏苏氏在早期迁移过程中逐渐融入少数部族,有称苏族并以为姓。

还有一部分是古代少数部落中的首领名叫“苏某”,因汉化而演变为姓,或因安绥而赐姓。

早在西汉时期,西域的苏韰王,居苏韰城。

东汉时新疆和田为于寘国,其相苏榆拥立广德为王。

东汉永平年间,匈奴鲜卑大都护苏拔廆被封为率众王。

朝鲜半岛的麻斯人苏马湜,被汉武帝封为汉麻斯邑使。

东汉灵帝时,在汉辽东为汉戎边的乌桓人苏仆延拥兵为王。

北魏时期,魏文孝帝拓拔宏坚持融化政策,令鲜卑人的复姓全改为汉人的单姓,自己以身作则改姓元。

随之,鲜卑王孙贵族纷纷改姓,其中拔略氏改为苏氏。

这与唐以前的“河南苏”可能有关。

清代的满族人中,以“苏”为首的名字较多,有努尔哈赤的曾孙苏布图,姓爱新觉罗;正白旗人苏拜,姓瓜尔佳,官至侍卫内大臣;叶赫部苏纳,官兵部承政等。

清灭亡后,满人多改汉姓,以先祖字为姓。

苏姓异氏在苏姓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进新的姓氏,或从苏姓中演化出其他姓氏,犹如散枝开花,异姓同宗。

寇。

起源于周代,是用官职名作为姓氏。

苏忿生任司寇,他的后代就以他的官职为姓,简称为寇。

礼回苏氏族谱序续 (1)

礼回苏氏族谱序续 (1)

礼回苏氏族谱序续据【新编苏氏大族谱】记载,黄帝(即轩辕氏),生玄嚣(即少吴氏)、昌意。

昌意生颛顼(即高阳氏)。

颛顼生穷蝉、鲧、伯益、称。

称生老童。

老童生重黎、吴回(即祝融氏)。

吴回生陆终。

陆终生樊。

樊为昆吾伯,始姓己氏。

昆吾之后封于苏,因以封地为姓,历史上的苏姓,以此开始。

忿生司寇,为苏氏的始祖。

苏氏在百家姓中,排为四十一位。

战国时,苏秦发愤读书,悬梁剌股的故事,烩炙人口,传诵千古。

苏秦以合纵之说,说动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成六国拜相。

以苏秦为首的家族,造就了苏氏家族史上第一个兴盛时期。

苏秦的苗裔苏建,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攻击匈奴,因功封平陵候,居武功,卒于官,葬于武功。

其后代遂家其所封,是为武功人。

此后,苏氏子孙都尊崇武功,以名其籍,武功成为苏氏的总派系——郡名。

苏建的第二子苏武,最为知名,匈奴胁降不屈,于北海无人处,仗节牧羊十九年,啃雪旃毛。

苏武的后裔苏纯,官至南阳太守。

苏纯之子苏章,清河太守,行部案其奸贼,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秉公执法的人物。

汉代武功派,造就了苏氏家族史上第二个兴盛时期。

唐代,苏氏家族中,出现了众多的著名人物,活跃于当时的政治舞台。

苏味道九岁能作词,与李崎俱以文章显时号“苏李”。

举进士第、史部侍郎、凤阁侍郎。

后贬眉州剌史,卒于官,一子留眉州,眉山从此有苏氏,是为眉山苏。

后人设为眉山堂号。

以苏味道等为首,造就了苏氏家族史上第三个兴盛时期。

唐凤阁侍郎三品味道七世孙苏洵,虽两次应举落第,但写得好文章,名动天下,免试当上了校书郎。

子苏轼,(二名,苏东坡、字,子赡、号,东坡居士)、次子苏辙同时举进士。

苏轼榜首,准宰相。

父子仨,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谪后调到密州(今山东诸城)。

东坡有三子,迈、迨、过。

过居密州,是我族的发祥地。

东坡十六世孙苏崩飞,字嗣政,号元一,元末明初,奉官招垦三丁取一,于山东诸城赴南粤粤西横州白鸽,辗转横州江南,定居黄艾(今平马乡黄艾村)。

苏氏的字辈排行

苏氏的字辈排行

苏氏的字辈排行湖南靖州苏氏字辈:“应再正昌才茂光元万仁君同秀世明宗大义乾坤武功为藩祖泽余庆笃生哲贤广昭帝德永锡周官汉封节显唐选尤宣麟阁焕美凤昭增欢侯伯爵列少保禄颁平林重任南阳久安笔珍许国文着眉山清高志远刚直履端善行积福奇术登纯孝可表道学相传谟谋克绍统绪长延天佑启后炳耀千年”。

湖南益阳苏氏字辈:“固能福文盛志彦祖崇永安成国正天心顺光昌启后英圣道昭隆运贤良显大名其祥开世业有子绍宗勋选士惟升秀傅家益尚清万邦同照曜端拱庆承平”。

湖南醴陵苏氏字辈:“金克渊志祖廷国可眉正仁开景运新怀忠本孝尚清纯敬承先泽家光永树德扬名振汉滨”。

湖南湘潭苏氏字辈:“珔仁开景运新怀忠本孝尚清纯敬承先泽家光永树德扬名振汉滨”。

湖南靖州苏氏字辈:“云益应再政昌才茂光元万仁均同秀”。

福建漳州苏氏字辈:“文佛郎言五十干启国崇潜惟恒允用奕世振家风孝友承宗志诗书迪俊英伯仲和叔季科甲永联登”。

福建南安苏氏字辈:“仕广齐孔君于卿尔伯夫灵汝启子昭一廷则可兴(世永诸荣绪源茂显台升)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立世上学圣贤诗书礼乐继万年”。

福建安溪苏氏字辈:“五宗老子孙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在家常早起爱国愿年丰语及尹际诗书满腹中”。

福建同安苏氏字辈:“平存世子德君国有道庆象贤允克盛守法宜永宁文章灿奕冀勋猷振盈廷嘉谋昭伦绪踵懿耀景声”。

广东潮州苏氏字辈:“伯仲衍昭穆云祗茂祖宗文章华国运诗书传家风亲长心承顺忠贞性俊聪纲常能敬笃亦世永昌隆”。

广东潮汕苏氏字辈:“伯仲衍昭穆廷良希道时景正孟崇闻天俊有光从以秉绍朝庆云礽茂祖宗文章华国运诗礼传家风忠贞性睿聪纲常能笃敬亲长心诚顺奕世永昌隆”。

广东阳春苏氏字辈:“高贤昭章经”。

广东海丰苏氏字辈:“启世明伦理孝友立纲常敬恭在桑梓礼义是吾乡忠信以为本积善有馀庆兴育传纪广邦族自荣光”。

广东揭阳苏氏字辈:“文章华国运忆世永昌隆”。

四川资阳苏氏字辈:“永远于宗世大荣龙登金光玉绍先德贤才必振兴”。

四川蓬溪苏氏字辈:“万仁君寿秀尚元泰定德中朝向启智昌财茂光颜”。

苏氏宗谱

苏氏宗谱

西汉初,朝廷充实关中人口,苏氏有一支迁至武功杜陵(今西安市东),后有一支迁至扶风平陵(今咸阳市西),均繁衍成当地大族。西汉时,北海和桂阳等地(今山东昌乐县和广东连县)也有苏氏。西晋未,武功苏氏有二支相继外迁,一支迁往襄阳(湖北),另一支迁往今陕西的蓝田。扶风苏氏有人在邯郸做官,并在当地安家,后形成赵郡苏氏。东晋十六时中原士族大举南迁,关中苏氏有一批随之渡江,在江浙一带安家。唐代赵郡苏氏有一支迁往四川。而河南苏氏两次向福建迁徙,一次是在唐初时跟随陈政陈元父子入闽开发漳州,一次是在唐未随王潮入闽定居同安,发展成大族。早期迁入湖南新化,安化梅山一带的苏氏,称为梅山蛮,部分融入当地瑶族。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北家宰相章惊出兵平安梅山蛮,杀戳过甚,部分苏氏幸存者逃至广西广东云南等地,也有一部分逃到越南、老挝、泰国北部山区。
元符三年,苏轼遇赦北归,临行前他在写给黎子云等人诗中道出心声:“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乘舟渡海时东坡先生感情系之:“他年谁作舆志,海南万里真吾乡。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宋人范正敏在《遁斋闲览》中记载:“东坡自海南还,过润州,州牧,故人也。因问起海南风土人情如何?东坡云:风土极善,人情不恶。某离开昌化时,有数十文老皆担酒馔,直至舟次相送,执手泣涕而去,且曰:此回内翰相别后,不知何时再相见?”
为什么派出两门,但大家都认为是源自眉山呢?据笔者考证,主要原因是族谱时断时续,最长的的四、五百年才续谱。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眉山派和芦山派在西汉时出自一家。战国时纵横家苏秦的裔孙苏建,西汉武帝时抗击匈奴有功,被封为平陵侯,举家迁长安,居武功杜陵(今陕西扶风)。苏建有三子:长子苏嘉,次子苏武,幼子苏贤。其长子和次子的后裔,在唐末北宋时分衍出眉山、芦山、铜山三大派系。

百家姓苏姓之苏氏族谱辈分一览

百家姓苏姓之苏氏族谱辈分一览

百家姓苏姓之苏氏族谱辈分一览解读百家姓苏姓。

苏氏子孙寻根溯源的依据,各地苏氏族谱辈分一览。

苏姓,中国姓氏。

当代中国人口排行第41位,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42位。

起源于周时武王封颛顼高阳氏后裔忿生于苏国,属以地为氏,后人追尊苏忿生为得姓始祖。

族谱,包括家谱、家乘、宗谱、世谱、支谱等各种谱集,这些独特中国古文化记载了一姓家族的渊源、繁衍、发展、世系及主要人物和重大活动等内容,蕴藏着丰富而有价值的史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社会学、民族学、人才学、人口学、遗传学等诸多领域。

上海图书馆龙塘苏氏族谱,苏昭熙、苏新汇编,民国15年。

醴陵苏氏三修族谱,民国时期。

湘潭苏氏七修族谱,苏玉忠等编,民国17年。

苏氏重修族谱,清代。

醴北苏氏续修族谱,畏分齿录。

醴陵苏氏续修族谱,苏运荃辑,光绪26年。

醴北苏氏房谱,同治年。

湘阴苏氏族谱,民国时期。

苏氏族谱,宣统二年。

苏氏族谱,咸丰年。

岩阳苏氏族谱,苏殿文等编,乾隆40年。

太平苏氏族谱,苏晋褫编,民国12年。

太石眉山苏氏族谱,太石两邑十排公修,乾隆28年。

毗陵苏氏宗谱,苏瑞楠等编,光绪23年。

北京图书馆苏氏重修族谱,苏齐威等编,民国4年。

新安苏氏族谱,明苏大编,清乾隆元年,苏钰重修。

澄江苏氏族谱,苏宗振编,光绪26年。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鄢陵苏氏族谱,苏诚等编,道光9年。

太康苏氏族谱,苏培成、苏还朴编,道光9年。

许昌苏氏族谱,苏杰编,道光9年。

许昌苏氏族谱,苏文生、苏春芳编,光绪18年。

太康苏氏族谱,苏绍献等编,光绪23年。

山西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石太苏氏族谱,两邑十排公修,光绪25年。

澄江苏氏族谱,苏宗振编,光绪26年。

简阳苏氏族谱,苏梓材编,民国36年。

邵阳苏张氏族谱,苏周安、苏周燕编,道光年。

新安苏氏家谱,苏钰编,乾隆元年。

同安苏氏族谱,苏功成编,道光6年。

武昌苏氏族谱,苏善夫编,民国11年。

眉山三苏博物馆内江族谱,雍正12年初修,1982年12代孙手抄。

灵山礼回火砖屋苏氏_族__谱__序

灵山礼回火砖屋苏氏_族__谱__序

族谱序水出有源,花开有本,宗枝蕃盛固掇,瓜瓞之延绵,条折之衍庆也。

而谱牍之缺略,由凤樊之屡变。

阅稽我族祖,乃昆吾之后裔也。

忿生职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此乃克光前绪之伟人也。

载在史册而可稽者,洵简书香,累代不乏英彦彼才。

唐凤阁侍郎味道,派衍眉山之光前裕后,三苏文章辉映者玖远。

思我族添、潘二公之始祖,原籍山东青洲府朱城县,因环境关系或因军事避乱,迁至横州东区嘉泰练,罗凤乡周圹村居住,开基创业,务谋良农,而勤稼穑累积贷。

二人谨依玉昆金友,花萼联辉,棠棣竞秀。

家规严守,训子有方,女则赋性窈窕,秉质醇良。

居于此自昔至今,恒有诗书继传久仰。

日后裔子、裔孙大展闯进,宗枝连绵继传,以序远近,昭穆宗亲。

俾子嗣孙枝庆积尔昌科,名显万代,绵长永绍簊,克振家声,福寿富贵,必胜先人眉山门第,美誉武功家宅。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知者继承无忘本木水源。

日后孝子贤孙,远裔昭曾,以备参尔是为序焉。

苏 氏 源 出 黄帝黄帝生玄嚣(即少吴氏)、昌意。

昌意生颛顼(即高阳氏)。

颛顼生穷蝉、鲧、伯益、称。

称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吴回(即祝融氏)。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樊,樊为昆吾伯,始姓已氏。

昆吾之子封于苏城,因以封地为姓,苏氏从此开始。

战国时,苏秦以合从之说,说动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成六国拜相。

苏秦发奋读书,悬樑剌股的故事烩炎人口,传诵千古。

进入唐代,苏秦的苗裔苏建,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攻击凶奴,因功封平陵候,卒于官,葬于武功。

其后代遂家所封,是为武功人。

此之后,苏氏子孙,都尊崇武功,以名其籍。

苏氏子孙,都称出自武功,武功成为苏氏的总派系郡名。

唐代,凤阁待郎三品味道,因贬剌眉州剌史,卒于官,一子留眉州,眉山从此有苏氏,是为眉山苏。

后人也设为眉山堂号。

谱扬公传源公续十七代孙为嵩整理癸巳年春·1··1·。

苏氏家谱范本

苏氏家谱范本

苏氏家谱范本苏氏家谱苏氏家族,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世代相传,弘扬家族的优秀品德和价值观,激励子孙后代勤奋进取,为家族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第一世:苏氏家族的始祖苏某,出生于XX年,过继于XX年。

他生于X月X日,逝于X月X日,享年X岁。

据史书记载,苏某为人忠厚诚实,仁义道德,勤俭持家,饱读诗书,博览群书,深受当时社会尊敬和推崇。

第二世:苏某之子,苏某二世,继承父亲的美德,立下赫赫战功。

他生于XX年,逝于XX年,享年XX岁。

苏某二世性格坚毅,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在战争中屡立奇功,成为苏氏家族的傲人之光。

第三世:苏某二世之子,苏某三世,兼具文武双全的优秀特质。

他生于XX年,逝于XX年,享年XX岁。

苏某三世才情过人,以其卓越的才华成为当时社会的翘楚,广受尊敬和喜爱。

第四世:苏某三世之子,苏某四世,延续家族的优良传统,世称“苏氏贤德”。

他生于XX年,逝于XX年,享年XX岁。

苏某四世为人谦和有礼,充满爱心和耐心,在家族中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第五世:苏某四世之子,苏某五世,踏踏实实,努力拼搏,为苏氏家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生于XX年,迄今健在,高风亮节,为家族做出了光辉的业绩。

第六世:苏某五世之子,苏某六世,继承父辈的优秀品质,在家族中崭露头角,成为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他生于XX年,目前正值壮年,为苏氏家族奉献着青春和智慧。

第七世:苏某六世之子,苏某七世,代表苏氏家族的未来和希望。

他生于XX年,如今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刻,他将秉承苏氏家族的优良传统,为家族争光添彩。

苏氏家族秉承“忠孝仁爱,才德兼备”的家训,传承灿烂的文化底蕴,凝聚家族的力量,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希望苏氏家族的子孙后代在不断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砥砺前行,为苏氏家族的荣耀而努力奋斗。

致苏氏宗亲一封信

致苏氏宗亲一封信

致苏氏宗亲一封信苏姓人口的主要分布:江苏苏姓分布的重点地区。

在江南地区分布着苏轼的后裔,其中苏轼长子苏迈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乡、新闸镇等地,约1500余人。

武进的安家舍乡前舍周围的十余个村庄;薛家乡晨光村委苏家村(沿河苏家村)等村庄,有大量苏氏分布。

苏轼幼子苏过的后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东武进洛阳、崔桥、戴溪、运村、郑陆等地,以及无锡、苏州、江阴、常熟等地,共2400余人。

太仓、无锡、镇江、苏州、南京、宿迁、徐州等地区有苏氏分布。

在苏北地区盐城、建湖、阜宁、响水、滨海等地分布着数千户苏姓人家,他们也是苏东坡的后裔,原居于苏州阊门,明初“洪武赶散”时随章士诚来到了“苏家咀”。

“苏家咀”位于建湖附近,是江南北迁苏氏的集散地。

另在宜兴元上乡毫阳村、可酉乡等均有苏氏分布。

在常熟的唐市镇,珍门上仙村、周行陶舍村等也有苏姓分布。

上海嘉定的苏姓有1612人,在全县的姓氏中排名第44位,各乡镇均有分布,以嘉西人数最多。

嘉定还有满族苏姓,但其来自辽宁。

金山县、崇明县也有苏姓。

宝山县苏姓有100。

余户,在吴淞、大场、盛桥等乡镇均有分布。

南汇县主要分布在彭镇、大田、老港等乡镇。

川沙县,共有苏姓宗亲1140余人。

浙江温州、海宁、杭州、宁波、瑞安、玉环、苍南、平阳、泰顺等地均有苏氏分布。

福建同安、晋江、安溪、南安、惠安、永定、海澄、厦门、永春、南平、闽清、泉州、福州,安溪湖头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广东潮汕地区分布有苏姓宗亲20余万,在顺德、梅州、汕尾等地都是潮汕支派,有许多已迁居海外。

在普宁、海丰、潮州、怀集、罗定、顺德、南雄、东莞等地均有苏氏宗亲联谊组织。

广州、南海、佛山、阳江等地也有苏氏分布。

海南苏氏宗亲,分布在儋州,文昌等地。

广西藤县、梧州、岑溪、容县、北流市、平南、蒙山、昭平等地源流扁的苏氏宗亲多是明、清时从闽、粤两省迁来。

贺县、灵川、乾江、南宁、宁明、桂平、陆川等地也有苏氏。

云南昆明、苍山、石屏、嵩明也有苏氏分布。

中华苏氏千年老宗谱录译

中华苏氏千年老宗谱录译

中华苏氏千年老宗谱录译中华苏氏千年老宗谱录译根据本族老宗谱记录和世代流传,结合广东省武功书院资料和国史及有关方志,同时参照安徽萧县(苏轼首撰)的眉山《苏氏族谱世表》和安徽贵池的明洪武木刻本《秋浦苏氏世次年表》记载,南宋末年的殿前指挥使、大将军苏刘义,是眉山世系,苏轼的第八传孙。

现以‘老谱’为基准(鉴于‘老谱’年代久远,多次抄录,故在录译中将个别记述顺序调整,以苏轼为一世始祖开始,增加部分用括号补述,标注和参考部分在后插述),录译如下:(望宗亲们较核、指正)一世祖苏轼洵公长子,字子瞻,小字同文,中年号东坡居士,諡文忠公。

生于(1036)丙子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申时,十龄侍母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乎?”。

长通史。

(1057)丁酉嘉祐二年进士第,对春秋经义,第一殿试中科。

(注1)(1059)己亥嘉祐四年授福昌县主部,(1061)辛丑嘉祐六年迁大理评事。

(1065)乙巳英宗治平二年,除直史馆左史,(1067)丁未英宗治平四年至(1068)戊申神宗熙宁元年议贡举,诏问政令得失,对曰:求治太急,听言太广,用人太锐。

(1070)庚戌神宗熙宁三年,通判杭州。

(1071)辛亥熙宁四年,改授开封府,推官试进士发策,触王安石怒,使谢景温奏谏丁忧,乘商贩舟回蜀。

(1075)乙卯熙宁八年出判杭州,丙辰熙宁九年改知徐州。

有《放鹤亭记》。

(1078)戊午元丰元年,改知湖州,六月又复改知徐州,十月改知膠州,作《超然台记》,寻守扶风,作《凌虚台记》。

(注2)已未元丰二年,贬黄州,遭王安石等交章,论谤讪朝政二十六款。

七月初二日,旨送御史勘报,八月十八日,自吴兴逮至下台狱,在狱中诗云:魂飞汤火命如鸡。

(轼在狱中写给苏辙的两首七律诗中的一句)幸吴充王安石礼,竭力解救奏保(注3)。

(1080)庚申元丰三年,到黄州,居定慧,立南堂雪堂躬耕,号东坡居士。

(后)知汝州,至除夕日,至泗州上表,(注4)求住常州宜兴,不准汝州安置。

全国苏氏人口分布以及郡望堂号

全国苏氏人口分布以及郡望堂号

全国苏氏人口分布以及郡望堂号人口分布苏姓人口的主要分布:江苏苏姓分布的重点地区。

在江南地区分布着苏轼的后裔,其中苏轼长子苏迈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乡、新闸镇等地,约1500余人。

武进的安家舍乡前舍周围的十余个村庄;薛家乡晨光村委苏家村(沿河苏家村)等村庄,有大量苏氏分布。

苏轼幼子苏过的后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东武进洛阳、崔桥、戴溪、运村、郑陆等地,以及无锡、苏州、江阴、常熟等地,共2400余人。

太仓、无锡、镇江、苏州、南京、宿迁、徐州等地区有苏氏分布。

在苏北地区盐城、建湖、阜宁、响水、滨海等地分布着数千户苏姓人家,他们也是苏东坡的后裔,原居于苏州阊门,明初“洪武赶散”时随章士诚来到了“苏家咀”。

“苏家咀”位于建湖附近,是江南北迁苏氏的集散地。

另在宜兴元上乡毫阳村、可酉乡等均有苏氏分布。

在常熟的唐市镇,珍门上仙村、周行陶舍村等也有苏姓分布。

上海嘉定的苏姓有1612人,在全县的姓氏中排名第44位,各乡镇均有分布,以嘉西人数最多。

嘉定还有满族苏姓,但其来自辽宁。

金山县、崇明县也有苏姓。

宝山县苏姓有100。

余户,在吴淞、大场、盛桥等乡镇均有分布。

南汇县主要分布在彭镇、大田、老港等乡镇。

川沙县,共有苏姓宗亲1140余人。

浙江温州、海宁、杭州、宁波、瑞安、玉环、苍南、平阳、泰顺等地均有苏氏分布。

福建同安、晋江、安溪、南安、惠安、永定、海澄、厦门、永春、南平、闽清、泉州、福州,安溪湖头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广东潮汕地区分布有苏姓宗亲30余万,汕尾等地都是潮汕支派,有许多已迁居海外。

湄洲村,占苏村,青洋山,林君苏,茂广苏,闸北苏,碧屿村,陈店内新苏、车厝围,横溪苏,古庵,高柏焱、丶洪阳宝镜院、南溪平苏、棉湖苏,棉城(平和东),神前苏,和平苏,达濠葛洲苏,关埠路仔逗,炮台雷浦,玉窖大窖,象岗、锡场东仓,寄陇,新苏,靖海、东海百岭、葵潭,白芒山,南安苏,舒荣,甲子、碣石苏、莲花地、湖东、南塘、鹅豆、寄港、东港、店下、圳头、李东湖,河田镇田背,乌坎村,枫洋,后陇,枫溪白塔苏,(潮汕苏氏村庄,排名不分先后,有待补充,欢迎提供)在顺德、梅州、怀集、罗定、顺德、南雄、东莞等地均有苏氏宗亲联谊组织。

关于苏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百度学习

关于苏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百度学习

关于苏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百度学习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关于苏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希望能符合您的需求:说起这苏姓啊,那可有得聊啦!苏姓在咱中国可是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现如今也是分布广泛,人才辈出。

先从历史的长河里瞅瞅苏姓的起源。

据我了解,苏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

一支源自己姓,为周代昆吾之后。

夏朝的时候,昆吾氏的后裔被封于苏国,就是如今的河南温县一带。

后来,苏国被灭,其子孙就以国为姓,称苏氏。

另一支则来自外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像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把鲜卑族的拔略氏改为苏姓。

在古代,苏姓那可是出了不少名人雅士。

比如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凭借着出色的口才和谋略,游说六国合纵抗秦,那叫一个威风!还有北宋的大文学家苏轼,他的诗词文章,那真是脍炙人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不知道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苏轼不仅在文学上成就颇高,在书画方面也是造诣非凡。

咱再把目光转到近现代,苏姓也是星光熠熠。

像苏步青,那可是著名的数学家,在数学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要说苏姓在咱中国的分布,那也是相当广泛。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苏姓人的足迹。

像是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苏姓人口相对集中。

而且在海外,也有不少苏姓华人华侨,他们在异国他乡努力打拼,传承着苏姓的家族文化和精神。

我有个朋友就姓苏,他家有本厚厚的族谱,那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家族的繁衍和变迁。

有一次我去他家做客,他兴致勃勃地给我翻出那本族谱,给我讲起他们家族的故事。

他说他们家祖上是从北方迁到南方的,一路历经艰辛。

据说当时因为战乱,不得不背井离乡。

一路上风餐露宿,遇到了好多困难。

但是他们家族的人相互扶持,始终没有放弃。

最终在南方的一个小村庄安定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那个小村庄里,苏姓家族的人勤劳善良,和当地的其他姓氏和睦相处。

他们靠着种地、养蚕,慢慢地过上了好日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族不断壮大,还出了几个读书厉害的人,在当地很有声望。

我这朋友还说,他们家族一直很重视教育,哪怕家里再穷,也要供孩子读书。

99%的苏氏宗亲不了解苏氏原来有16个起源!

99%的苏氏宗亲不了解苏氏原来有16个起源!

99%的苏氏宗亲不了解苏氏原来有16个起源!01第一个渊源出自己(妃)姓,为颛顼高阳氏的后裔。

颛顼玄孙吴回之子陆终有六子,长子樊居于昆吾,后发展为强大的部落,史称昆吾氏,为己姓。

周武王时,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称为苏忿生,后迁于温邑(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为史料中明确记载的苏姓第一人。

春秋时,苏国被狄(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人攻灭。

其国人便以国名为氏,称苏氏。

其得姓始祖为苏忿生。

02 第二个渊源源于大月氏族,出自西汉时期西域的康居国苏韰王,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早在西汉时期,在西域的康居国(今新疆及中亚一带)有小五王,其中苏韰王居苏疑城。

康居国,与秦、汉时期的大月氏族属于同一民族,大月氏族在匈奴的威逼下远迁西方时,留下的一小部分族人组成了汉朝时期所称的康居国。

据史书记载:“康居国去长安万二千里”,在汉朝初年国势颇盛,拥有今新疆北境以及苏俄的中亚之地。

到了晋朝之时,他们对于中国仍然十分归顺,曾经数次遣使入朝。

直到唐朝时期,这个国家仍然继续存在,但被称为康国,列入昭武九姓国之中。

到东汉时期,康居国在今新疆南部的和田地区分有一个小附庸国“于寅国”,其国相苏榆勒曾拥立广德为王,在于寅国与莎车王国的交战中起过重要作用。

康居国苏韰王,就是以所居之城“苏疑城”为部族姓氏称谓的,后汉化为苏氏。

03第三个渊源源于朝鲜族,出自东汉时期朝鲜半岛三韩麻斯部落,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在东汉时期,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民族中(马韩、牟韩、辰韩),有马韩部落廉斯氏族首领苏马諟,在汉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被汉光武帝刘秀敕封为汉麻斯邑君使,并赐姓为苏,苏马諟所统辖的汉麻斯邑隶属乐浪郡。

在苏马諟的后裔子孙中,多以苏为姓氏,称苏氏,今朝鲜、韩国、中国大陆朝鲜民族中的苏氏,其根源中的一部分即为苏马諟的后裔子孙。

04第四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东汉时期辽东鲜卑乌桓部首领苏侯延,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东汉灵帝刘宏执政时期,在辽东郡有苏侯延,为鲜卑北支乌桓各部的两猛首领,拥众千余部落,自称峭王。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苏”姓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苏”姓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苏”姓苏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十四位姓氏,在两广地区和华北地区比较常见。

当今苏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46%,总人口大约在606万。

苏的名义苏,即紫苏,也称桂荏。

苏的本义是一种草。

紫苏属于唇形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

其茎方形,叶两面,或背面带紫色,夏季开红或淡红色花。

茎、叶、种子均可入药,其嫩叶可用以调味,种子也可以榨油。

苏氏族当以苏草为其氏族的原始图腾,苏草的形状为其氏族的族徽和名称,所居之地称为苏,建立城堡称为苏邑,最终发展为国和姓。

苏姓起源苏氏始祖——苏忿生苏姓的起源与演变:一、出自己姓苏姓的起源主要出于己姓。

颛顼之子称,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

吴回之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后分别发展为六个大部落,为六个姓族。

陆终的长子樊,为己姓族,居于昆吾,今山西运城东北的安邑镇,后发展为强大的昆吾部落,史称昆吾氏,为己姓。

夏朝中期,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在今河南辉县西的苏岭,史称有苏氏。

有苏氏是以苏草为图腾,苏草即紫苏,是一种中草药。

苏国历夏商两代,商末苏国灭,族人以苏为氏,苏人四散。

一支苏人东迁姑苏,即今江苏苏州。

一支北上邺西苏城,即今河北临漳县西。

在周武王灭商后,北上的一支继续北迁襄国的苏人亭,即今河北邢台西南。

接着迁到完县西南的苏。

而留在苏岭的苏人归顺了周朝,首领苏忿生入朝作周武王的司寇,被封于苏,国都温,今河南温县,春秋时公元前650年苏国灭于狄。

苏姓第一位出名的苏忿生被后人祭祀为苏姓始祖。

己姓苏氏的历史至少有2600多年。

苏姓的一支南迁湖南梅山一带成为梅山蛮,宋初进一步南迁,与土著混居一部分成为瑶族的先民,大部分成为湖南、广东、广西的汉族苏姓。

外族基因融入秦汉以后,北方部落逐渐强大,不断南侵扩张,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连年不断,中原政权频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进入中原,中原百姓南迁东移,北方汉人中开始融入了大量外族基因。

苏氏家谱文献,寻根必看!

苏氏家谱文献,寻根必看!

苏氏家谱文献,寻根必看!苏氏一家亲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姓苏;请点击上面“苏氏一家亲”关注,拥抱中华苏氏大家庭,和各地宗亲交流,携手同行,弘扬苏氏文化,共建繁荣苏氏,传播苏氏正能量。

关于修谱北宋时期确实有苏谱的编修,其中有苏轼为本谱题写的'苏氏族谱';有苏洵为本谱完成的《谱例》、《苏氏族谱序》、《族谱后录上下篇》、《大宗谱法》、《苏氏族谱亭记》等;从收集到的苏洵五世孙苏继芳于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所写的《眉山苏氏重修族谱说》等资料看'仅眉山苏氏的族谱在宋代曾多次编修。

另外,从苏颂三世孙苏砒、五世孙苏汉为苏谱写序的情况分析,在宋代,苏氏家谱的编修已十分普及。

到了明代,谱书的编写更加普及,传世的苏谱并不多,仅见有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编辑的《新安苏氏族谱》 15卷。

体例与内容苏姓的家谱与其他姓氏一样,体例与内容大致相同。

由谱名、题辞、谱序、凡例、世系、族规、行状、文献等组成,有的还有画像、五服图、字辈谱、续后篇等部分。

台湾新版的苏氏族谱则分作志、序、传、昭、论、系、说等部分。

谱名:有称家乘、家谱、宗谱、族谱、支谱等,有的冠以地名、堂号、次数。

如《苏氏七修族谱》、《醴北苏氏续修族谱》、《苏氏武功五修族谱》等。

题辞:多请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权贵与名人,以及在本族内有声望的同宗题写。

如前述司马光、岳飞,以及苏轼等为苏谱题辞,其中司马光的题辞为:'辕轩肇迹,昆吾启祥;司寇脉衍,平陵功敫;弁州贻泽,凤阁传芳;眉山挺秀,奕世荣昌。

'岳飞的题辞为:'眉山苏氏,世传至宝。

'苏轼的题辞为:'之帙'。

谱序:谱序有自序与他序两种。

自序由修谱人撰写,他序则请社会名流与地方官吏撰写。

序言的内容包括有本派系分衍播迁的情况,历次谱书的编撰情况,修谱的原因、目的与经过等。

他序中则包括对谱主家族的赞美与希望等美好祝辞。

苏氏文献目录江苏省《武功苏氏澄江族谱》(江苏江阴),苏宗振编修。

苏氏世系表

苏氏世系表

苏氏世系表苏氏宗族,在华夏大地上,经过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从最早的苏城(今河北临漳县)发祥地迁至洛阳,形成以苏秦为代表的苏氏宗族史上的第一个兴盛时期;进入汉代,苏建开创武功派,形成苏氏家族史上的第二个兴盛时期;唐代,苏世长,苏瓌,苏頲等形成苏氏家族史上的第三个兴盛时期;宋代,蜀派苏易简、苏舜钦祖孙,闽派苏绅、苏颂父子,眉派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共同创造了苏氏家族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苏氏子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领域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而早自宋代,苏氏子孙就开始进入台湾开发。

近代以来,苏氏子孙跨出国门、远涉重洋,几十万苏氏后裔分布在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等国,部分后裔投入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经济建设中,参与世界各地的经济开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追本溯源、缅怀先贤,苏氏先祖的光辉业绩将永远值得发扬光大。

一、黄帝至昆吾樊世系表中华民族皆是炎黄子孙,而苏氏一族是黄帝之孙颛顼帝(即高阳氏)之苗裔。

高阳氏六世孙樊·昆吾伯之子封于苏(今河北临漳县),我国历史上的苏姓一族,以此为始。

二、苏氏受姓后至春秋战国世系苏氏受姓后至西周时期,苏氏出现苏忿生(司寇),他是西周的开国功臣,与周公、召公齐名。

战国时代,东周洛阳出现苏秦,他用合纵之说拒秦,拜六国相印,显赫一时。

三、汉平陵侯分为六个派系苏健,封平陵侯,居长安,葬武功。

其后代遂居家于此。

苏氏至此称武功人,武功成为苏姓总派系。

今世界各地苏氏皆宗武功,后分为六派:赵郡苏氏东汉冀州刺史苏章,其后人在邯郸做官定居,赵郡(今河北赵县)始有苏姓,苏味道最为显赫。

襄阳苏氏魏都亭侯苏则,其后人迁徙于襄阳,这支苏姓,苏灌最为知名。

武邑苏氏前燕那公苏青之后,为信都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之苏氏,显赫者为苏礼、苏克忠、苏列。

武疆苏氏魏卫少卿苏备,为长乐武疆(今河南安阳以东)之苏氏,有名者为苏琼。

蓝田苏氏唐刑部尚书苏珦之后,自武功徙蓝田(今陕西),苏晋、苏瞻、苏弘最有名望。

苏氏家谱谱续

苏氏家谱谱续

著者居第祖先版本名称苏荣松纂修江西,万载始祖:明代]苏乾清道光11年(1831),木活字本苏氏族谱:六卷:[江西万载](清)苏錞修上海,南汇始迁祖:明]苏应时苏民用清道光抄本之2003年复印本琴川苏氏族谱:一卷:[上海南汇]苏太潮主编湖南,石门,泸溪,桃源,慈得,古丈始祖:明]苏大凯;先祖:苏文科;先祖:苏文选2002年,电脑排印本苏氏族谱:不分卷:[湖南石门、泸溪、桃源、慈得、古丈]苏德音主笔辽宁,鞍山始迁祖:清]苏学孔2002年,电脑排印本辽宁省鞍山市笔管堡苏氏族谱续:不分卷:[辽宁鞍山]苏国荣主编江苏,无锡先:宋]苏轼;始迁祖:元]苏太七苏厚沙1999年,电脑排印本苏氏族谱:二卷:[江苏无锡]苏浩兴主修江苏,江阴先祖:北宋]苏轼元]苏太和;始迁祖:苏新民2001年,电脑排印本苏氏族谱:十二卷:[江苏江阴]苏寿岳修河北,交河始迁祖:明]苏盛;先祖:清]苏荣河2000年,电脑排印本苏氏族谱:一卷:[河北交河]湖南,湘潭始迁祖:明]苏极清乾隆(1736-1795),刻本苏氏三修族谱:[湖南湘潭]苏富隆等修湖南,益阳始迁祖:南宋]苏固营民国37年(1948),木活字本益阳苏氏六修族谱:二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湖南益阳]苏利才等修江苏,江阴始祖:苏轼;始迁祖:明末清初]苏国珍1999年,1999年铅印本江阴苏氏宗谱:十一卷:[江苏江阴]苏雪林修1999年铅印本苏氏族裔历代名人录:不分卷:苏协年等纂修安徽,颖上先祖:苏大鹏;先祖:苏有声1996年,铅、油印合壁本苏氏家谱:不分卷:[安徽颖上][作者不详] 湖南,醴陵始迁祖:明]苏华二;始迁祖:明]苏华三民国14年(1925),木活字本醴陵苏氏三修族谱:卷:[湖南醴陵]苏晃本等纂修湖南,湘潭始祖:宋]苏洵;先祖:明]苏植;本支祖:民国17年(1928),木活字本苏氏七修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湖南湘潭]苏昭镇等纂修湖南,长沙始祖:明]苏义全;始迁祖:明]苏承秀民国15年(1926),木活字本龙塘苏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湖南长沙][作者不详] 湖南,醴陵始祖:明]苏华二;本支祖:清]苏世昇民国,钞本醴北苏氏续修族谱畏分齿录:不分卷:[湖南醴陵][作者不详] 湖南,醴陵始迁祖:明]苏华二;本支祖:清]苏世明清,木活字本醴北苏氏房谱:[湖南醴陵](清)苏运荃纂修湖南,醴陵始迁祖:明]苏华二;始迁祖:明]苏华三清光绪26年(1900),木活字本醴陵苏氏续修族谱:卷:[湖南醴陵][作者不详] 湖南,醴陵始迁祖:明]苏华二;始迁祖:明]苏华三民国14年(1925),木活字本醴陵苏氏三修族谱:卷:[湖南醴陵]苏晋褫纂修浙江,馀姚始祖:宋]苏琛;始迁祖:元]苏河;先祖:民国12年(1923),木活字本苏氏族谱:五卷,首一卷:[浙江馀姚](清)苏殿文等纂修浙江,淳安,遂安始迁祖:宋]苏环;先祖:苏信;本支祖:苏德清乾隆40年(1775),木活字本岩阳苏氏宗谱:十卷:[浙江淳安]苏本瑞等纂修湖南,湘潭始祖:宋]苏洵;先祖:明]苏植;本支祖:民国,木活字本苏氏七修族谱:二十卷:[湖南湘潭]苏晃本等纂修湖南,湘潭始祖:宋]苏洵;先祖:明]苏植;本支祖:民国17年(1928),木活字本苏氏七修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湖南湘潭][作者不详] 湖南,湘阴先祖:苏子材民国,木活字本湘阴苏氏族谱:卷:[湖南湘阴]苏辛伯等纂修江苏,常州始祖:宋]苏轼;先祖:宋]苏过;先祖:明民国37年(1948),铅印本苏氏族谱:十八卷:[江苏常州][作者不详] 浙江清宣统2年(1910),木活字本苏氏宗谱:不分卷:[浙江](清)苏瑞等纂修江苏,常州,毗陵始祖:宋]苏轼;始迁祖:明]苏大安清光绪23年(1897),木活字本毗陵前舍苏氏重修宗谱:十二卷:[江苏常州][作者不详] 湖南,茶陵始迁祖:明]苏兴华清,木活字本苏氏重修族谱:[湖南茶陵](清)苏远暘等纂修湖南,长沙始祖:明]苏义全;始迁祖:明]苏承秀清咸丰6年(1856),木活字本苏氏族谱:[湖南长沙]苏昭镇等纂修湖南,长沙始祖:明]苏义全;始迁祖:明]苏承秀民国15年(1926),木活字本龙塘苏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湖南长沙][作者不详] 安徽,黄山,太平,石台,石埭始祖:唐]苏味道;始迁祖:宋]苏继芳;始迁清乾隆28年(1763),刻本眉派苏氏族谱:六卷:[安徽黄山]请需要交流的加入qq群号:235401828 qq:16214628 手机:159******** 下面是俺的谱续请大家将自己的谱续发来分享供大家分享鉴定,有助于梳理宗亲网络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