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当成为专业学习共同体[N]

合集下载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一)学习共同体的定义“共同体”是指为了特定目的而聚含在一起的生活群体、组织或团体。

“学习共同体”一词最早见于1995年博耶尔(Ernest L Boyer)《基础学校:学习共同体》的报告。

他认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

“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取自社会学的术语。

其定义为“一个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其中的“交流、对话、差异,分享、合作”等中心概念解构了以“个人、客观知识”为认知方式的学习范式。

在理论上为深化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二)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定义学校中的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和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者和家长)构成的,以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共同体。

他们有共同目标——促进成员全面成长,经常在一定的支撑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各种教育资源。

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相互对话、交流,进行人际沟通,分享被此情感、体验和观念,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在共同活动中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学习集体。

学习共同体与传统教学班的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三)对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分析1.对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学分析。

学习共同体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形式的基层学习组织,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形式而加以编制的。

其特性有:(1)组织目的性。

它以完成共同教学任务为目的。

(2)组织系统性。

组织的要素必须构成一定的结构层次。

(3)组织适应性。

组织的适应性集中表现为三性:一是组活动的平衡性,权力分配和责任分工平衡。

构建学习共同体 探索管理新模式

构建学习共同体 探索管理新模式

构建学习共同体探索管理新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管理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习的需求,构建学习共同体成为了当前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习共同体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责任,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共同致力于学习和成长的一种组织。

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并探索管理新模式,成为了当前教育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一、构建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构建学习共同体可以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好处:构建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家长和社区的合作和支持,得到更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学习共同体可以打破传统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界限,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

构建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合作和交流,分享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学习共同体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师孤岛,使教师之间能够相互支持、相互学习,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构建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家长和社区的参与。

在学习共同体中,家长和社区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参与,为学生和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

学校也可以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吸引更多的家长和社区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中来。

构建学习共同体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区的共同发展,也可以促进学校教育管理的创新和提高。

要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建立合作共建的理念。

学习共同体的建设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社区各方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责任。

在学校管理中需要树立合作共建的理念,让学校、家长和社区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优化管理机制。

要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优化学校的管理机制,加强学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学校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与家长和社区合作的机制,促进学校与家长、社区之间的密切合作。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因此要积极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实践路径探索

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实践路径探索

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实践路径探索作者:沈伟来源:《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20年第11期【摘要】为了突破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制约,南京市第九中学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实践中创建了多种具有校本特色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积极主动地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分享交流、互助合作、共同成长,有效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效能。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学习共同体;校本特色【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6-0065-04【作者简介】沈伟,南京市第九中学(南京,210018)教科处主任,高级教师。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每一所学校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新时代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路可以分为“自然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师个体的独立成功观以及学校或其他教师采取的不干涉主义的态度)和“外控”模式(常依赖“职前培训”和“职后教育”等强制的行政手段来实现)。

然而,有些教师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有些教师处于受支配、被动应付的状态,这都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学者们普遍开始进行“专业学习共同体”对突破旧模式的局限、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效能的研究,并达成共识:学习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基础,合作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基本行为方式,发展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最终目的。

近年来,我校(南京市第九中学)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实践路径研究”为引领,通过调查分析目前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找出阻碍发展的因素,变革学校的管理理念,优化各项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本校独有的校内外优势资源,激发每个教研组的创造力,改变了原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传统的、松散的教师群体模式,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打造了形式多样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找到了一条多渠道、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以校本教研为抓手 建设专业学习共同体

以校本教研为抓手 建设专业学习共同体

育 ” 题 研 究 以 来 , 属 各 校 有 效 教 育 研 究 取 得 明显 成 效 : 台 课 区 虎
小 学 结 合 有 效 课 堂 的 研 究 , 进 教 师 评 价 机 制 , 培 养学 生掌 握 改 在
学 习 方 法 、 高 学 生 自主 学 习能 力 方 面 形 成 了 教学 模式 。 知 小 提 行 学 在 有 效 作业 的 设 计 方 面取 得 了 明显 成 效 。贾 小 庄 小学 在 有 效
工 程 ” 举办 一 年 一 届 的 教 学 文 化 节 、 师 读 书 、 本 7 9Z 武 、 , 教 基 Jk 3 比
教 师 讲坛 等 活 动 ,这 些 活动 已经 成 为我 区培 养 高素 质 教 师 队 伍 的 重 要 举 措 , 也是 校 本 教研 中较 能 促 进 教 师 开 展 深 度 研 修 的 方 式 。 们 开 展 全 员性 教 师 教 育 阅读 活动 , 极 推 动 学 习 型学 校 建 我 积 设 。 先 后 组 织 “ 味 名 篇 佳 著 感 悟 教 育 人 生 ” 书 讲坛 、 作 文 品 读 “ 教学 、 材 解 读 ” 面 的教 学 讲 坛 活动 。 活动 的 带 动 下 , 区掀 教 方 在 全 起 读 书热 潮 , 长 、 师 、 生 、 长 读 书 、 习成 为 共 同愿 景 , 校 教 学 家 学 学 习型 组织 正 逐 步 形 成 , 生 读 书心 得 屡 见报 刊 杂 志 , 师 研 读 教 师 教 材 的能 力得 以提 升 。组 织 “ 有效 课 堂人 人达 标 ” “ 师 教 学 基 本 、教 功 比 赛 ” “ 效 课 堂 讲 课 比 赛 ” “ 师 现 场 备 课 比 赛 ” “ 例 反 、有 、教 、案 恩 比 赛 ” “ 出 学 习 汇报 课 展 示 ” “ 效 校 本 教 研 比 赛 ” 活动 , 、外 、有 等 以活 动 推 动 校 本 教 研 的 发展 。 各类 比 赛 中 我 们 欣 喜 地 看 到 , 从 教 师 们 的 理 论 得 以提 升 , 读 教 材 的 能 力不 断 加 强 , 本 教 研 工 作 研 校 也向 常 规 化 、 态化 、 业 化 、 研 化 方 向 发 展 。 常 专 科 七 是 课 题 带 动 。以 教 育 科 研带 动 校 本教 研 的 发展 。各 校 根 据 教 育 局 下 发 的 “ 效 教 育 综 合 实 践 研 究 ” 题 申 报 指 南 , 合 有 课 结

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发展的策略

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发展的策略

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发展的策略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学习共同体的概念逐渐受到重视。

学习共同体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有效策略。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和交流空间,促进知识的共享与创新,进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协作、互动与共享,实现参与者之间更深层次的学习与发展。

在这一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变得更加灵活与多样,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习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为了有效推动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从多个维度出发制定相应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建立明确的共同愿景与目标是成功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校领导层、教师团队、学生及其家长共同参与,制定出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愿景和目标。

通过召开系列讨论会,沟通彼此的期望与需求,形成共识,有助于提升共同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对目标的认同感。

而愿景与目标的明确,不仅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指明方向,更激励参与者为之努力。

其次,学校应积极推广合作学习的理念。

这不仅包括教师之间的互助与支持,也涵盖学生之间的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等形式,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与专业成长。

在学生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项目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

这种互助的学习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升其团队合作精神,对个人素养的提升极为重要。

引导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重要策略之一。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工具支持。

教师可以借助在线平台、学习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将资料、资源进行共享,方便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反馈。

此外,通过网络工具,例如论坛、微信群和其他社交媒体,教师与学生可以在课外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与合作,这不仅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也促使学习共同体更加灵活与高效。

在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培训与进修,从而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

学习共同体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构建

学习共同体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构建

学习共同体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构建在当前教育改革潮流的引领下,学习共同体的概念逐渐成为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学习共同体不仅是教育理论的创新,也是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核心在于通过建立一个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学习环境,促使师生、家长以及社区等多方形成紧密的联系,从而提升教育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首先始于对教育环境的重新审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则是知识的传递者。

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知识的掌握也较为肤浅。

学习共同体强调的是知识与经验的共享,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多元化的交流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这一模式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多是学习的指导者与促进者,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力与兴趣。

课程的设计是学习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步骤。

中小学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应当灵活多样,既要满足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兴趣点。

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尤为适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通过项目研究、实践活动等方式,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分工等形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观察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学习共同体中,家长的参与同样至关重要。

教育是一项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努力的事业。

通过组织家长会、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能够增强家长对学校活动的理解与支持,还能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家长与教师的密切沟通,可以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

与此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家校互动平台,使得家长能够及时获取孩子在校学习的动态,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除了家庭的参与,社区的力量也不可忽视。

学校应积极拓展与社区的合作,通过共同教育项目、社区服务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

学校文化管理模式下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之思考

学校文化管理模式下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之思考

学校文化管理模式下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之思考[提要] 学校文化管理要实现教师、学生和学校三方面的发展,必须有一个有利的环境,借助有利的机制,这个环境和机制是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本文就学校为什么要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和新课程下师生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发展二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学校文化管理发展构建教育是关于生命成长的学问,而关于生命成长的学问只能用对待生命的态度去做,要求学校文化管理实现教师、学生和学校三方面的发展,必须有一个有利的环境,借助有利的机制,这个环境和机制是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不断学习来改革组织本身的组织”。

这种学习行文在个人、团体、组织或组织相互作用的共同体中产生。

学习是持续性的并可以战略性地加以运用的过程,而且可以统一到工作中或者跟工作同时进行。

学习不仅能带来个体知识、信念、行动的提升,还能增强组织自身的革新能力和成长能力。

一、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理由学校理应建设成为学习共同体,其理由如下:第一,学习型组织是把人的发展作为目标的新型组织。

人的发展问题是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的强劲主体。

新世纪最大的能量来自于学习,最大的竞争也在于学习,学习方式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叶澜教授说:“校长应把所有的生活变成有学习意义的生活,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一种认识的需要,一种发展的追求,使人生变成学习的人生、发展的人生和创造的人生。

”1993年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提出,21世纪是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世纪。

而人的发展需要学习型组织。

所以学习型组织强调“学习不仅是人的天性,而且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泉源”,([美]彼得?圣u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p4)可见人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学习型组织。

第二,学习型组织为现代人的终身教育和发展提供坚强的基础。

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摘要:专业学习共同体有成员平等、共同愿景、合作学习、成果共享等特征。

专业学习共同体能够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发挥学校领导的作用,鼓励全校教职员工积极参与体育专业学习共同体,确立共同愿景,营造合作文化的氛围,组建多元运动项群的教师团队,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等,是构建体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关键词:专业学习共同体;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构建策略一、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共同体”概念进入社会学领域,始于1887年德国学者滕尼斯(Ferdinad Tonnies)的著作中。

滕尼斯认为,“共同体”应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及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1]。

20世纪80年代,“共同体”概念开始进入教育领域。

博耶尔(Ernest L.Boyer)1995年在其《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的报告中使用了“学习的共同体”的概念。

他认为学习的共同体,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组成的组织,在学习共同体中,成员有清晰的奋斗目标,可以面对面地进行沟通与互动[2]。

近年来,“专业学习共同体”一词频繁地出现在许多教育文献中,不同的研究者对“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界定也不尽相同。

迈尔斯(Myers)和希姆普森(Simpson)认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每个人都在学习的文化氛围,在其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每个参与者都为学习和共同受益负责。

斯贝克(Speok)强调指出,“一个学校的学习共同体应该推动并且将学习视为持续的、积极的合作过程,其中包括教师、学生、员工、校长、家长以及学校社区之间的动态对话,旨在提高校内学习与生活的质量”[3]。

霍德(Hord,1997)把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解为“学校中的教师和管理者不断地追求和分享学习,同时进行实践。

其目的是通过增强他们作为教育专业人员的专业效能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4]。

通过以上研究者对专业学习共同体内涵的释义可以看出,从事专业“学习”是成立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关键,在共同体内成员之间通过“合作”相互支持、共享经验,以实现成员和共同体整体的发展。

基础教育中的学习共同体建设

基础教育中的学习共同体建设

基础教育中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学习共同体是在基础教育中促进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形式,它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协作与共享,以实现共同成长。

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在知识上、情感上和社会技能上的全面发展。

在此背景下,构建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构建知识的过程。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尚在形成阶段,情感交流和社会互动对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深远影响。

学习共同体通过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知识构建,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其在互动中获取新的见解和能力。

在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教师是非常关键的角色。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他们应当有意识地设计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促进知识的共享与交流。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小组讨论、项目学习、同伴互评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家庭与社区的参与是学习共同体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是学生最初的学习环境,父母的支持和参与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此,学校应当积极与家长沟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各类活动中。

此外,社区资源的利用也能够丰富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社区的专业人士和志愿者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经验,激发他们对社会的认知。

为了有效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明确共同体的目标和价值观。

这些目标应当明确、具体且易于衡量,以便所有成员在这一共同目标下开展合作。

价值观的确立能够帮助成员分享相同的信念,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这些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也能够促进教师、家长和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技术在学习共同体建设中也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和电子通讯手段的应用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例如,通过在线平台,学生可以实现跨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专业学习共同体:缘起、内涵及运行策略

专业学习共同体:缘起、内涵及运行策略

专业学习共同体:缘起、内涵及运行策略作者:杨文明来源:《高教探索》2013年第04期作者简介:杨文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教授。

(广州/510631)摘要:新世纪以来,因应教学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大学和学校相互革新、民主社会建设的诉求,新兴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教育理论在院校协作的背景下悄然兴起。

专业学习共同体指称院校双方为加强学生学习而协同工作,创造并共享学习机会与成果,维持并促进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学习型组织。

转变教育思维方式、具身学习文化建设、形成领导学习团队、开展协作学习是其健康运行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院校协作;知识创造;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学习共同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滕尼斯(Tnnies,F.)的共同体理论、圣吉(Senge,P.M.)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博伊尔(Boyer,E.L.)的学习共同体理论以及霍德(Hord,S.M.)的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影响下,专业学习共同体悄然兴起。

起初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大多发生在学校和地区之间,具有同质性特征。

大学和中小学幼儿园(即学校)建立异质性协作学习共同体的范例并不多见。

随着大学和学校建立伙伴关系热潮的到来,学习共同体开始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院校“协作”实现教师教育和学校发展“共时性重建”逐渐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主题。

专业学习共同体也因而获得了全新的内涵,并在实践中生成了一系列匹配性策略。

一、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缘起历史地看,专业学习共同体源于商业部门的组织学习,后经修正实现到教育当中。

其中学习型组织的概念转换成了发展教师协作文化的学习共同体。

在这个过程中,共同体所具有的协作品质逐渐与促进教学专业化、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实现院校相互革新以及建设民主社会的诉求相啮合,最终催生了当代新兴的协作型专业学习共同体。

(一)教学专业化的诉求。

专业化(professionalism)指的是一个职业内部的工作,关注的是职业成员最大限度的为客户服务,通常需要专门、深奥的知识和才能保证工作的质量和对社会的福利,从而获得排它性权利,控制训练标准并对其成员进行培训。

专业学习共同体对培养中小学名校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专业学习共同体对培养中小学名校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的新行为、新想法或新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校 这样也可以很容易地将内容组合成课程、教材、专题
长被告知改变的主题,校长作为理性的人,应该在学 研讨和培养方案”。“校长改变的过程是被引导的,是
校中实施专业发展项目中所提到的变革。校长若没有 由学校之外的人,如督导、专家、地方或国家政策制
实施这些变革计划,则会被视为固执抗拒。由此可见, 定者所决定的”。校长被视为“单纯的接受者”,是达
2019 年第 11 期 (总第 57 期)
教育信息化论坛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Forum
No.11.2019 Serial No.57
专业学习共同体对培养中小学名校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回俊松,张 彬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摘 要:中小学名校长是处于校长群体“塔尖”的校长。传统的校长专业发展项目无法有效地为名校长专业发展提供 支持。“专业学习共同体”强调成员在共同的目标愿景下,通过彼此间的合作以实现共同的发展。这个思想为名校长培养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培养单位通过构建名校长专业学习共同体、名校长学校专业学习共同体和名校长所在区域校长专 业学习共同体,以实现名校长自身发展、学校进步、所在区域基础教育优化的目标。
- 79 -
2019 年第 11 期 (总第 57 期)
教育信息化论坛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Forum
No.11.2019 Serial No.57
安排各种必要的学习内容,找出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然后把这些研究结果使用于培养项目之中,进而形成 政策性的校长改变计划,但却完全没有考虑到校长本 身与情境脉络的影响 [2]。
指导的专业发展项目,是一种由上而下,以外来政策

共同体教育教学管理制度(3篇)

共同体教育教学管理制度(3篇)

共同体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导言共同体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以促进教师合作、学生参与和家长参与为核心,致力于创建一个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共同体。

共同体教育强调学校与社区、学生与教师、教育机构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以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和支持学生的个人发展。

为了保证共同体教育可以有效实施,需要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共同体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创建一个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共同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和提供家庭教育支持。

2. 原则:教学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 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核心是学生,他们的需求和发展应是共同体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2) 合作共建:学校、教师、家长和社区应共同参与和承担教育的责任,共同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培养。

(3) 教师专业化: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4) 个别差异:共同体教育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提供差异化的教育和支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组织架构1. 学校层面:学校是共同体教育的基础,应设立共同体教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共同体教育的政策和计划,并监督执行情况。

委员会成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

2. 班级层面:每个班级应设立共同体教育小组,由一名教师、一名家长和一名学生代表组成。

小组负责班级的共同体建设和管理,包括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协调与家长的沟通和参与等。

3. 社区层面:学校应积极与社区合作,设立共同体教育合作小组,由学校代表、社区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

小组负责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共同提供教育支持和资源共享,组织各类教育活动等。

四、教育课程1. 教材选择:共同体教育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特长,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教材,包括教科书、教辅材料、教具等。

2. 课程设计:共同体教育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综合性的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有趣、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课程活动,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和资源。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培育路径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培育路径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培育路径一、引言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逐渐成为教师学习成长的重要方式和载体。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群教师在共同的专业目标下,通过相互学习、合作和交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培育共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文化,形成一种共同协作、共享共赢的学习社区。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培育路径是指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性、建设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动力驱动和基础保障、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路径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培育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性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培育路径首先要充分认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1.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正是为了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而存在的。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能够帮助教师开展深入的专业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 增进教师教育教学合作。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能够促进教师间的多方位、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增进教师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这种合作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成果的分享、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能够增强教师之间的团队精神,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3. 促进教师自身的持续成长。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提供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平台,通过专业学习、案例研究、反思和交流等方式,帮助教师理清自己的成长路径,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建设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动力驱动和基础保障1. 动力驱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需要不断的动力驱动,只有使教师感到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才能够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泛在学习环境下校企共建高职英语学习共同体新模式

泛在学习环境下校企共建高职英语学习共同体新模式

泛在学习环境下校企共建高职英语学习共同体新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泛在学习环境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泛在学习环境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学习的场所从传统的教室转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设备进行学习。

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可以获得更加便捷、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可以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优势,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高职英语教育中,泛在学习环境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职英语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而泛在学习环境的引入,为高职英语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学习模式和教学理念。

校企共建的高职英语学习共同体,就是泛在学习环境下的一种新模式,其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共建,整合各方资源,打破传统学校教学的边界,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1.促进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共建高职英语学习共同体,首先意味着学校和企业可以充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学校拥有丰富的师资和教学资源,而企业则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需求。

通过校企共建,学校和企业可以将各自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实际化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往往滞后于时代需求,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

而校企共建高职英语学习共同体通过导入企业实际案例,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实践需求,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资源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校企共建高职英语学习共同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来自不同学校和不同企业的学习资源、教学方案和实践案例,以此来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变化多样的社会环境。

学习共同体在教育深化中的作用

学习共同体在教育深化中的作用

学习共同体在教育深化中的作用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以合作与共享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在教育深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概念不仅促进了知识的获取与交流,也推动了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理解。

学习共同体强调教育的互动性、参与性和共享性,使学习者在一个开放和支持性的环境中更好地成长。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

他们在共同体内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分享经验,并且在互相合作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发现自我学习的不足,借助他人的视角和经验进行补充与提升。

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授者,而是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教师通过搭建合作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他们在探索中解决问题。

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了重视,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通过共同备课、互相观摩和反思,教师能够分享最佳实践,共同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学习共同体对教育深化的作用还体现在促进多样化学习的能力上。

教育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得到了尊重和关注。

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形式,学生可以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这种尊重个体差异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通过互联网、在线学习平台以及社交媒体,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环境。

学生、教师及其他教育者可以跨越地域限制,进行资源共享与互动交流。

有效利用这些技术工具,可以增强学习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让不同背景和能力的学习者都能在共同体中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

专业学习共同体

专业学习共同体
1.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2.合作的模棱两可,多大程度的合作 3.教师参与决策的机会和意愿 4.权威和影响力
Diversity
1.合作过程涉及到不同观点的交汇 2.教师作为专业群体,内部差异性, 关系多元 3.成员给变革赋予不同的意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学校是差异性社群,包容不同理念
和多样性
Collaboration or Groupthink
民间学习共同体
• • • • • 厦门教师自己烧上“小锅饭”(中国教育报, 2013-01-03) 咖啡厅,小型的读书会,AA制 一群人一起读书才有劲头 从教师互学到前辈引路 民间组织频出名师
• “共同体最大的特点是,活动自由,发言自由,思想观 点自由,没有对与错,只有合理与更科学”
Ambiguity
二、专业学习共同体特征与形态
PLC特征
共享的价值、理念和愿景
支 持 性 条 件 以学生学 习改进为 目标,结 果为导向, 承诺持续 性改进
合作性学习、实践和探究
共享领导、共同决策并集体问责
PLC特征:量化
• Huffman and Hipp (2003) PLCA-R, six dimensions:
专业学习共同体乔雪峰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学习共同体概念专业学习共同体特征与形态专业学习共同体实践一专业学习共同体概念专业学习共同体professionallearningcommunitiesplc?当教师群体持续性地进行合作学习分享其教学实践包容多元差异性的观点在合作过程中积极反思批判性地探讨不同的看法以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学习就形成了专业学习共同体
跨学科共同体:新竹中学数物化生高瞻计划
• 该做什么?从对话开始 • 摸索阶段: 确立成员(主持人/成员/行政支持/ 专家),主题聚焦,从读书开始 • 跨学科整合:教学自主与认知差异,冲突,磨合, 尝试合作,彼此支持 • 合作学习:从各自分工到共同学习,信任,团队 默契 • 协助沟通,产生共识,专家引领 问题:跨学科共同体如何成为可能?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本文简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听杨晓奇教授专题报告会有感张姗姗伴随学习型社会的突显,身处学习型组织的我们,认识到学习之于教师的巨大作用。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以及学会生存”不仅应成为教育发展的四大支柱,而且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的基本态度与主要内容。

通过本次报告会,我认识到教师学习共同体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本文内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听杨晓奇教授专题报告会有感张姗姗伴随学习型社会的突显,身处学习型组织的我们,认识到学习之于教师的巨大作用。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以及学会生存”不仅应成为教育发展的四大支柱,而且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的基本态度与主要内容。

通过本次报告会,我认识到教师学习共同体不是一个由个体简单相加的集合,而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组成的团体。

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开放性。

意味着共同体成员可以共享愿景和学习资源,在人际关系上是平等合作、和谐开放的,在心智模式上是先内观吾身,反思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正确与否,积极克服思维定势和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且能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进行开放性地对话与交流,而后开放容纳别人的想法。

在心理空间上不是封闭、防卫的。

共同体成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以成为该共同体成员为荣,对共同体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谐,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理解、合作共处,形成了相互支持、依赖共生的成员关系,很少有人身攻击。

大家共处同一空间,共同学习交流、畅所欲言、共同成长。

尊重成员的差异,强调个体的参与。

在充分尊重和理解个体愿景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提炼全体成员衷心拥有的共同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从而催发个体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在团队学习和讨论中,每个成员深入参与,挖掘远比个人更深入的见解,从而克服有碍学习的自我防卫,获得学习和成长速度较其他学习方式更快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長和教師都能認同學校或團體的目標,個人目標與學校和團體的目標具有較高的一致性,而且圍繞共同目標參與共同的學習活動。
¤校長教師的學習是基於學生成長和自我專業發展需要而具有的自覺行為,不是外在的組織要求與強迫的形式化應付。
¤校長尤其是教師之間積極依賴,互相尋求專業支持,共同構建一種促進學習與發展的合作性同事關係,在這種關係中,每一個教師不僅關注"我的教學",同時還與他人一起構築"我們的教學"。
上述多種類型的學習團體,都要在運作中具有了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基本特徵,才能通過多元化的實際行動使學校真正成為專業學習共同體。這是因為,專業學習共同體與一般意義上的學校學習組織群體(如教研組、年級組、學科組等)不同,專業學習共同體是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根本目標,緊緊圍繞學生學習需要和教學的實際困難與問題,使教師承諾共同的理念與目標,並承擔責任、相互支持、共用經驗、協同學習的組織。具體而言,學校作為專業學習共同體,具有如下基本特徵:
專業學習共同體與一般意義上的學校學習組織群體不同,它是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根本目標,緊緊圍繞學生學習需要和教學的實際困難與問題,使教師承諾共同的理念與目標,並承擔責任、相互支持、共用經驗、協同學習的組織。
學校作為專業學習共同體,可以由許多類型的學習團體構成和實現。一是具有正式組織結構性質的專業學習團體,如年級組、教研組、學科組等,這些學習團體與學校的組織結構相對應,也有組織體制所賦予的權利,具有共同學習的組織基礎。二是由教師自發形成的各種非正式組織性質的專業化學習團體,如問題解決團體、教學革新團體、興趣發展團體、共同讀書團體、課題研究團體、跨年級發展團體、跨學科研究團體等。此外,還有線上學習團體、多功能任務團體(由來自校內外不同學科領域的教師與家長組成)等。
將學校建設成為專業學習共同體,就是要構建教師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共同成長的專業學習關係,而能萌發並支持這一關係形成的至關重要的人是校長。
從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內在特性來看,校長的領導角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校長應是首席學習者,要率先扮演"學習帶頭人"的角色,這樣才能有校長對學校學習的深刻理解,才能喚醒和感召教師的學習,正確引領教師的學習。
¤校長教師的學習不是個人主義性質的活動,而是共同學習。它不是個人學習的簡單累加,它所追求的不是一種人人都在學習的熱鬧場面,而是通過基於教育教學問題所實現的合作互動學習來發展學校的教育智慧,提升學校的組織品質。
¤校長和教師的"學習"也不是學校一時的需求,其本質特徵是善於不斷學習。其主要含義有四點:一是強調"終身學習",即學校成員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樣才能形成學校良好的學習氣氛,促使其成員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二是強調"全員學習",即學校管理者、教師、員工、學生、家長都能全身心投入學習,尤其是學校管理決策層,他們是決定學校發展方向和命運的重要階層,因而更需要學習;三是強調"全過程學習",即學習必須貫徹於學校組織系統運行的整個過程之中;四是強調"團隊學習",即不但重視個人學習和個人潛力的開發,更強調組織成員的合作學習和群體潛力(組織智力)的開發。
¤校長和教師對專業學習共同作出決定,共同參與其中,而不是旁觀或順從於他人。對話與傾聽是教師團體中最重要的學習行為方式。
對話絕不是單向的"意見發表",也不是單純的"相互提意見",而是把每個人潛藏在內心的聲音和觀點加以表達、理解和分享的合作性行為。傾聽意味著每個教師思想與心理的敞開,是從接納他人的異質性的經驗開始的學習行為。
¤校長應是學習領導者,重視學習的價值、關注學習的需要、創造學習的環境、鼓勵學習的發生、支持學習的行動。
¤校長應是學習的參與者,應當以"成員"而不是"官員"的角色與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真正促進學校實現共同學習、共同領導。
校長要特別重視培育教師之間人際信任和有效交流的合作基礎。合作是專業學習共同體的特徵,又是很重要的基礎,合作的基本意義是教師們一起學習並且互相學習。從理性的角度上說,在專業學習共同體中,具有不同智慧水準、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教師各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他們可以彼此瞭解、取長補短、分享個人觀點和經驗,從而產生新的知識和智慧,實現教師群體的共同進步。但在現實中,要使教師之間真正實現合作,則需要在學校不斷培育人際信任和有效交流的基礎。許多時候學校都有各種組織性的學習研討活動,但這種學習由於沒有充分考慮人際信任和有效的交流,導致了雖有組織學習的形式,卻無實質的學習的結果,這是因為在團體中存在影響學習的信任和交流障礙。因此,在領導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建設過程中,校長要通過參與、協調、化解、引導等方式,在教師之間建立民主、寬容文化氛圍,使教師思想能夠得到公開的表達,問題能夠得到及時的解決。尤其要極力避免對共同學習具有破壞力的"個人導向"的行為模式,諸如離題的、批評的、極端的、畏縮的、攻擊的、誇大其辭的、個人本位的、"明星"壟斷式的負面行為,宣導和形成對他人的意見作出積極回饋、尊重彼此差異性、給他人參與和交流機會的"群體導向"的行為模式。
¤校長與教師的"學習"是"團隊-自願式"的學習,這種學習使每個人在相互的專業支援與合作中更新自我、拓展未來,不斷創造和實現生命之真正意義。
綜合以上的要點,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將學校建成專業學習共同體,是對學校改革的巨大挑戰,它意味著一場深刻的變革,它不僅要求把學校建成學生相互學習成長的地方,而且也要求學校成為校長、教師們相互學習成長的地方,還要求學校成為家長參與教育教學與相互學習促進的地方。也就是說,在作為專業共同體的學習型學校裏,不僅學生之間相互學習成長,而且為了促使學生相互學習,教師也必須相互學習和提高,校長、家長與社區也要相互學習和提高,進而使學校成為真正的學習大家庭和學習的集體。
校長領導建設專業學習共同體,還需要充分理解和把握成人學習的特性,促進教師有效的、共同的學習。教師作為成人學習者,其學習行為有自己鮮明的職業特徵,這些特徵表現為:教師的學習要基於情境、基於問題、基於合作、基於經驗、基於反思等。這些學習特性是建設專業學習共同體的重要依據。從這些特性出發,在設計和開展共同體學習活動時,校長要特別關注:
199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彼德·聖吉出版了《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和實務》一書,提出"應變的根本之道是學習"。這一命題與觀點立即風靡全球,引起了理論界和企業界的極大關注,成為企業組織探尋新的發展模式的一大方向,進而在世界範圍內帶動了"學習型組織"的風潮,許多企業組織紛紛轉向建構"學習型組織",以適應新的變革要求。
¤一是將學習的目的直接指向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習的需要直接來自於教學中的問題。
¤二是使教學實踐成為學習的資源,使教學實踐為教師學習提供生動的案例與素材。
¤三是教學實踐的過程成為學習過程的主要載體,使學習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
重視發揮家長的作用,也是校長在學校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中必須關注的重要方面。家長與教師、校長都是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共同期望的人,家長是學校變革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的重要夥伴。學校作為專業學習共同體本身也包含了對家長學習的關注。而且許多的事實與研究都表明,家長也是不同社會資源的擁有者,他們擁有各自多樣性的事業經歷、背景、經驗和知識,當家長成為學習者時,既可以支持學生的學習,也能夠支援教師的教學。許多事實證明,家庭參與越多,學生表現越好。因此,學校在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中,要探尋多種有效的合作途徑,如家長交流、開放日、家長會、公開教學、親子活動、意見徵詢、問題研討等,讓多種背景的家長能夠找到參與學校工作的方式。與此同時,校長、教師為家長提供學習與教育方法輔導,定期贈送相關資料,開展專題諮詢活動,共同制訂學校發展計畫,也能發揮家長在學校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中的作用。
雖然彼德·聖吉是在總結企業的生存發展之道,但由於其"學習型組織"理論揭示了社會組織應對變革時代的內在規律,這與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校變革與學校領導研究的重心相適應,"學習型組織"概念很快被移植到教育領域,運用學習型組織的理論建構"學習型學校"成為教育變革的新趨勢。但是,隨著"學習型組織"理論在教育實踐領域的探索不斷深入,宣導者和研究者提出從"學習型組織"到"學習型學校"是一種直接的概念移植,"組織學習"不能很好地體現"學校學習"的特點,所以當彼德·聖吉的學習型組織模式被運用到學校變革中時,學校越來越被視為專業學習共同體。
學校應當成為專業學習共同體
作者:李瑾瑜 來源:中國教育報
傳統學校中的"學習"往往被認為是學生的事,校長、教師就是教學生學習的人。要求學生學習的人,他們本身被視為教育者而沒有被定義成為學習者,所以學校所關注的學習只是學生的學習。而在專業學習共同體中,校長、教師更應被視為學習者。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工作環境與學校文化對教學品質的影響成為學校變革與教育領導研究的重心。大量的研究發現,在學校環境中得到更多合作與支持的教師,工作更加有效,也更能夠拓展和增強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能力。
(李瑾瑜,西北師範大學教師培訓學院)
1
1 Leabharlann 把學生的閱讀引向正確的軌道,教師學習一點閱讀理論是必要的。從詮釋學的角度看,有兩種不同的閱讀理論對教學有啟示。
把學生的閱讀引向正確的軌道,教師學習一點閱讀理論是必要的。從詮釋學的角度看,有兩種不同的閱讀理論對教學有啟示。我們在教學中要教師打破識字教學的固定模式,把握情感識字的理念,不是全盤否定過去的識字教學方法,傳統識字教學的精華是十分寶貴的,而是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把學生識字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擺在首位,注重學生識字的過程與方法,把注重學生識字的情感作為一種自覺行為貫穿於我們的識字教學的全過程,這樣才能用開放的態度繼承成功的識字教學成果,創新字理識字教學的形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