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古诗文诵读 敕勒歌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设计 鄂教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鄂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诵读:敕勒歌》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小学语文鄂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诵读:敕勒歌》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敕勒川, 地理位置 静 阴山下。 草原天空的 天似穹庐, 壮阔、苍茫 笼盖四野。 动 壮阔无比、 天苍苍, 生机勃勃 野茫茫, 的草原全 风吹草低见牛 景 羊。
一起来总结
• 这首诗描绘了————的——————风 光, • 反映了————————的生活 • 表现了——————
敕勒川,阴山下
美丽的敕勒川大草 原,就在绵延千里 的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空就像蒙古包的圆顶一 样遮盖着,向四周望去, 无边无际的田野与天相接
天苍苍,野茫茫。
深蓝色的天空广阔 无边,碧绿的草原 一望无际。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阵风吹过,野 草低伏,露出了 一群群肥壮的牛 羊
你会认吗?
•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xiàn 古同“现”,出现
朗读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
• 《敕勒歌》是我国在南北 朝时流传在敕勒族的歌。 • 敕勒族是北方一个少数民 族,以游牧为主。 • 敕勒族居住在我国甘肃、 内蒙古一带,那里又称敕 勒川。
敕勒族
小学语文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古诗诵读:敕勒歌》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敕 勒 歌 北宋民歌
我能认识你
• chὶ lè qióng lú lǒng zhào xàn• 敕 勒 穹庐 笼罩
• 我有小秘密,你知道吗?

勒 笼

lè 勒索
lēi 勒住 lǒng 笼盖
lóng 笼子 看见
总 结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 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盛、牛羊肥 壮的草原风光,反映了敕勒族人民 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古诗诵读 敕勒歌》教案2 鄂教版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古诗诵读 敕勒歌》教案2 鄂教版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诵读敕勒歌》教案2 鄂教版[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识记“阴、笼、苍、茫”4个生字的字音;正确书写,在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并理解含义。

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民歌;做到不读错,不读漏,重点读出民歌的韵律和节奏。

背诵民歌。

3、在朗读中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敕勒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尝试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读出喜爱的语气。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师: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去草原看看,欣赏下平日里在城市难得一见的北方风景。

(课件出示:配乐草原风景视频)2.师:同学们边看边记录,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板书:牛羊草原蓝天)(说话训练:用我看到了_____,_____还有______.把回答补充完整。

)3.师:蓝蓝的天空,高高的山脉,牛羊成群,这是多美的画卷呀! 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活在那里的人是如何形容它、赞美它的呢?其实在距今1500多年前的古代,就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刚刚的感叹,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出示课题《敕勒歌》齐读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什么是敕勒,北朝民歌又是什么意思?)(解释课题: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以饲养牛羊为生,生活在草原上。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

民歌:民族中人们用唱歌的方式来传播的歌曲。

内容大多与生活有关。

)所以《敕勒歌》是一首______民族用来描写与___________有关的诗歌。

(点名请学生完成填空)。

2.自学古诗要求:(1 )自由轻声读民歌。

读通,读顺句子。

(2)自学生字宝宝,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识它们。

3. 检查:(1)齐读诗歌,点名读,开火车朗读(注意:“笼”“见”的读音。

)(2)学习生字:阴、笼、苍、茫阴:yin 前鼻音,左右结构,区别与“阳”。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敕勒歌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敕勒歌

敕勒歌【教学目标】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一)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二)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三)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四)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二)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盖见(三)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四)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五)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一)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出示图片)好了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2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二)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设计2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设计2
课题:古诗诵读:敕勒歌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学习真情告白】
1、阅读“学习目标”,并补充完整。
2、借助“起航”中的训练题,自主预学。
3、小组合作:
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注意找出学习中的错误,帮助纠正、学会,并记录在动态栏中。
②准备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人人参与。
评价:正确☆熟练☆超能力☆积极☆
学习过程
动态栏
【起航】
1、你学会了本课的生字吗?给下列字注音检测一下吧!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小组内互查背诵。
【思考与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②读:分读、齐读、表演读、花样读、
③讲:复述……

◎自学展示三:知道古诗描写的景色。
以下方式可供选用:
①画课文的思维导图:
线状的、花型的、板块的……
②归纳回答

自学展示四: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①认真听课文,把你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②认真听问题,把你知道的告诉别人。
【把舵】
1、和你的同桌来场读诗大赛吧!读正确为胜。
2、古诗描述的哪些景色让你印象深刻?请摘抄下来:
3、从你摘抄的句子,你总结一下草原的特点:
学习过程
动态栏
【起航】
1、探究:古诗描述的哪些景色让你印象深刻?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古诗文诵读 敕勒歌教案 鄂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古诗文诵读 敕勒歌教案 鄂教版
古诗文诵读敕勒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及注释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矿、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图画及注释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意境。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投影片;反映草原风光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自由想象,质疑导入
1.发挥学生想象,激发兴趣
板书:草原师:看到这个词,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
2.板题:敕勒歌。学生读题,质疑,梳理问题。
3.简单介绍《敕勒歌》
二、认识生字,读通诗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文中生字读准。
(2)同桌间合作朗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检查自读,读通诗句:
(1)比赛朗读,看看谁的字音读得准。学生简单评议。
(2)齐读诗句。
三、理解词句,了解诗意
1.自由朗读,出示插图与注释,结合图画和注释理解诗句,不懂的地方作记号。
2.小组讨论不懂句的意思,知道多少说多少。
(2)集体补充与交流。师适当点拨。
4.指名完整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朗读想象,体会意境
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2.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
3.用自己的话说说想象到的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1.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试着背诵。
2.比一比:谁背得熟,谁背得有感情。
画:你可以为这首诗画一幅画
唱:你可以把这首诗配上自己平时最喜欢的一首曲子把它唱出来。
演:还可以为这首诗编个舞。
不管是画,唱,演都行,你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下位找到你的好朋友大家一起合作完成。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古诗文诵读 敕勒歌教案 鄂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古诗文诵读 敕勒歌教案 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敕勒歌》。

(2)理解《敕勒歌》的内容,体会古诗文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敕勒歌》的韵律特点。

(2)学会欣赏古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敕勒歌》。

2. 理解《敕勒歌》的内容,体会古诗文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敕勒歌》的韵律特点。

2. 学会欣赏古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敕勒歌》原文及译文。

2. 相关图片: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等。

3. 音频文件:《敕勒歌》吟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等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内容。

(2)教师播放《敕勒歌》吟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2. 学习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敕勒歌》,注意停顿、语气、情感等。

(2)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3)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文的意境。

3. 分析韵律(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敕勒歌》的韵律特点。

(2)学生合作探讨,总结古诗文的韵律美。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敕勒歌》,体会古诗文的韵味。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对古诗文的热爱。

5. 朗读与背诵(1)教师组织学生朗读《敕勒歌》,注意语音、语调、情感等。

(2)学生相互鼓励,共同背诵《敕勒歌》。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课后收集其他古诗文,进行欣赏与学习。

注意:本教案根据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诵读《敕勒歌》编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积极反应。

2. 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学生对韵律特点的理解程度、古诗文欣赏能力的培养等。

3.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如调整教学策略、增加实践活动等。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诵读敕勒歌教案鄂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诵读敕勒歌教案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敕勒歌》。

(2)理解《敕勒歌》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敕勒人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地图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借助工具书和资料,自主学习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敕勒歌》。

2. 理解《敕勒歌》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敕勒人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敕勒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资源。

2. 学生课本和相关资料。

3. 教学工具和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要介绍《敕勒歌》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敕勒人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4. 朗读与背诵:(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学生集体背诵课文。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包括书写、准确性和及时性等。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敕勒歌》。

2. 请学生和家长一起查找关于敕勒人和他们生活的环境的相关资料,了解更多信息。

3.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敕勒歌》的小短文,可以包括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或词语等。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敕勒歌》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敕勒歌》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敕勒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敕勒歌》这首古诗的背景和意义。

2.学习并理解《敕勒歌》的内容和形式。

3.能够流畅而准确地朗读《敕勒歌》。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敕勒歌》的背景和意义。

2.熟练掌握《敕勒歌》的内容和形式。

3.能够流畅而准确地朗读《敕勒歌》。

三、教学准备1.课本: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敕勒歌》这首古诗,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可以向学生提问,如“你们听说过《敕勒歌》吗?知道它是关于什么的吗?你们对古诗有什么了解?”等等。

通过学生的回答,激发他们对这首古诗的好奇心。

2. 学习《敕勒歌》的背景和意义(1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课件向学生展示《敕勒歌》的背景和意义,并进行简单解读。

可以介绍《敕勒歌》是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的诗歌,描述了他们的生活和悲壮的历史。

同时,也可以解读《敕勒歌》中表达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亲族生活的热爱。

通过深入了解《敕勒歌》的背景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3. 学习《敕勒歌》的内容和形式(30分钟)教师向学生逐句解读《敕勒歌》的内容,并结合课本中的注释进行讲解。

可以重点介绍一些生僻词汇的意思,例如“燕然”,“鬼方”,“驰道”等等。

同时,也可以讲解《敕勒歌》的形式特点,例如押韵、对仗等。

通过逐句解读和形式特点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敕勒歌》。

4. 朗读《敕勒歌》(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朗读《敕勒歌》,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并注意停顿和抑扬顿挫的处理。

可以分段进行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5. 感悟与分享(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敕勒歌》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进行引导:“你们对这首古诗有什么感想?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境或者类似的感受?”等等。

三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古诗诵读敕勒歌2鄂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古诗诵读敕勒歌2鄂教版
2.运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如在讲解诗歌意象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分享自己的感悟。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如在分析诗歌表现手法时,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各自的意见,并进行分享。
4.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如在学生进行创作时,教师及时批改、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三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古诗诵读敕勒歌2鄂教版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的鄂教版三年级上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敕勒歌2》。这首诗歌描绘了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的壮阔景象,展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本案例将围绕这首古诗展开教学。
2.问题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引导性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表演,使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反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在下节课开始时,教师可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为新的教学内容做好衔接。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案例通过图片、音乐等多种方式营造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敕勒草原之中,直观地感受到了诗歌描绘的景象,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敕勒歌鄂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敕勒歌鄂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敕勒歌鄂教版敕勒歌【教学目标】1、会认4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伙儿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颂扬它。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二、简介《敕勒歌》的文学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要紧族源。

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

而歌中的敕勒川确实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宽敞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壮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要紧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板书:敕勒歌二、(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三)熟读课文,明白得词语。

出示课文板书: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覆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

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明白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中小学资料】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古诗文诵读 敕勒歌教学设计 鄂教版

【中小学资料】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古诗文诵读 敕勒歌教学设计 鄂教版

敕勒歌[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识记“阴、笼、苍、茫”4个生字的字音;正确书写,在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并理解含义。

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民歌;做到不读错,不读漏,重点读出民歌的韵律和节奏。

背诵民歌。

3、在朗读中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敕勒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尝试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读出喜爱的语气。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师: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去草原看看,欣赏下平日里在城市难得一见的北方风景。

(课件出示:配乐草原风景视频)2.师:同学们边看边记录,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板书:牛羊草原蓝天)(说话训练:用我看到了_____,_____还有______.把回答补充完整。

)3.师:蓝蓝的天空,高高的山脉,牛羊成群,这是多美的画卷呀! 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活在那里的人是如何形容它、赞美它的呢?其实在距今1500多年前的古代,就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刚刚的感叹,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出示课题《敕勒歌》齐读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什么是敕勒,北朝民歌又是什么意思?)(解释课题: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以饲养牛羊为生,生活在草原上。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

民歌:民族中人们用唱歌的方式来传播的歌曲。

内容大多与生活有关。

)所以《敕勒歌》是一首______民族用来描写与___________有关的诗歌。

(点名请学生完成填空)。

2.自学古诗要求:(1 )自由轻声读民歌。

读通,读顺句子。

(2)自学生字宝宝,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识它们。

3. 检查:(1)齐读诗歌,点名读,开火车朗读(注意:“笼”“见”的读音。

)(2)学习生字:阴、笼、苍、茫阴:yin 前鼻音,左右结构,区别与“阳”。

【配套K12】[学习]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古诗文诵读 敕勒歌教案1 鄂教版

【配套K12】[学习]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古诗文诵读 敕勒歌教案1 鄂教版

敕勒歌【教学目标】1、会认4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二、简介《敕勒歌》的文学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

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板书:敕勒歌二、(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出示课文板书: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

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古诗文诵读 敕勒歌教学设计 鄂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古诗文诵读 敕勒歌教学设计 鄂教版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什么是敕勒,北朝民歌又是什么意思?)(解释课题: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以饲养牛羊为生,生活在草原上。)(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民歌:民族中人们用唱歌的方式来传播的歌曲。内容大多与生活有关。)所以《敕勒歌》是一首______民族用来描写与___________有关的诗歌。(点名请学生完成填空)。
(说话训练:用我看到了_____,_____还有______.把回答补充完整。)
3.师:蓝蓝的天空,高高的山脉,牛羊成群,这是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活在那里的人是如何形容它、赞美它的呢?其实在距今1500多年前的古代,就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刚刚的感叹,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出示课题《敕勒歌》齐读课题)
6.请试着自己背诵民歌,或者邀请你的好朋友和你一起背诵。
比一比,谁是背诵小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点名抽背,带领全班一起背诵。
2.自学古诗
要求:(1)自由轻声读民歌。读通,读顺句子。
(2)自学生字宝宝,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识它们。
3.检查:
(1)齐读诗歌,点名读,开火车朗读
(注意:“笼”“见”的读音。)
(2)学习生字:阴、笼、苍、茫
阴:yin前鼻音,左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区别与“阳”。组词:阴天,阴晴不定。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生字:音也是前鼻音。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去草原看看,欣赏下平日里在城市难得一见的北方风景。(课件出示:配乐草原风景视频)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诵读 敕勒歌2_鄂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诵读 敕勒歌2_鄂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诵读敕勒歌2_鄂教版敕勒歌[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识记“阴、笼、苍、茫”4个生字的字音;正确书写,在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并理解含义。

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民歌;做到不读错,不读漏,重点读出民歌的韵律和节奏。

背诵民歌。

3、在朗读中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敕勒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尝试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读出喜爱的语气。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师: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去草原看看,欣赏下平日里在城市难得一见的北方风景。

(课件出示:配乐草原风景视频)2.师:同学们边看边记录,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板书:牛羊草原蓝天)(说话训练:用我看到了_____,_____还有______.把回答补充完整。

)(1)齐读诗歌,点名读,开火车朗读(注意:“笼”“见”的读音。

)(2)学习生字:阴、笼、苍、茫阴:yin 前鼻音,左右结构,区别与“阳”。

组词:阴天,阴晴不定。

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生字:音也是前鼻音。

笼:形声字,下面是龙。

竹字头,像用一个竹子做的东西从上面把龙盖住。

组词:笼罩,笼盖苍:形声字,下面是仓。

苍是一种颜色——青色。

组词:苍茫,苍翠。

文中天苍苍:形容天空非常蓝。

茫:形声字。

注意是上下结构:艹汒。

不能把三点水单独写在左边。

组词:茫洋,茫茫。

茫是表示面积大,广阔,看不到边际。

文中野茫茫:形容草地广阔无边,一望无际。

(3)带着对生字的理解,重读课文。

把“天苍苍,野茫茫”读出重音强调。

三.诗歌理解:1.字词理解:敕勒川:川,平原。

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阴山:阴山山脉,大部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穹庐:蒙古人住的圆形帐篷,也称蒙古包。

笼盖:笼罩、遮住、盖住。

苍苍:深青色,本课可理解为蓝蓝的。

茫茫:辽远,没有边际。

2.诗歌的整句翻译是: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敕勒歌】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敕勒歌】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敕勒歌】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目标]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师: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质疑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诵读敕勒歌2_鄂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诵读敕勒歌2_鄂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诵读敕勒歌2_鄂教版[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识记“阴、笼、苍、茫”4个生字的字音;正确书写,在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并明白得含义。

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民歌;做到不读错,不读漏,重点读出民歌的韵律和节奏。

背诵民歌。

3、在朗读中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敕勒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尝试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读出喜爱的语气。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师:今天,老师想带领大伙儿去草原看看,观赏下平日里在都市难得一见的北方风景。

(课件出示:配乐草原风景视频)2.师:同学们边看边记录,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板书:牛羊草原蓝天)(说话训练:用我看到了_____,_____还有______.把回答补充完整。

)3.师:蓝蓝的天空,高高的山脉,牛羊成群,这是多美的画卷呀! 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颂扬它。

你们想不想明白生活在那儿的人是如何形容它、颂扬它的呢?事实上在距今1500多年前的古代,就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刚刚的感叹,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出示课题《敕勒歌》齐读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什么是敕勒,北朝民歌又是什么意思?)(说明课题: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以饲养牛羊为生,生活在草原上。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

民歌:民族中人们用唱歌的方式来传播的歌曲。

内容大多与生活有关。

)因此《敕勒歌》是一首______民族用来描写与___________有关的诗歌。

(点名请学生完成填空)。

2.自学古诗要求:(1 )自由轻声读民歌。

读通,读顺句子。

(2)自学生字宝宝,用你最喜爱的方法来认识它们。

3. 检查:(1)齐读诗歌,点名读,开火车朗读(注意:“笼”“见”的读音。

)(2)学习生字:阴、笼、苍、茫阴:yin 前鼻音,左右结构,区别与“阳”。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敕勒歌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敕勒歌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敕勒歌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游牧民族敕勒的生活和文化。

2.了解敕勒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能够正确朗读敕勒歌。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思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敕勒歌的基本情节和文化内涵。

2.掌握敕勒歌的词语和词义。

3.能够正确朗读敕勒歌。

三、教学难点1.了解敕勒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能够正确朗读敕勒歌。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2.形象示范3.集体朗读4.小组讨论五、教学内容1.教师介绍敕勒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集体朗读敕勒歌。

教师先朗读,带领学生跟读,分别朗读敕勒歌的不同部分。

3.小组讨论敕勒歌的文化内涵和情节。

4.形象示范敕勒歌的正确朗读方法。

学生跟读,纠正朗读错误。

5.集体教唱敕勒歌。

六、教学案例第一步:说故事教师首先向学生简单地介绍敕勒,简单介绍敕勒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然后讲述敕勒歌的故事情节。

第二步:课文鉴赏教师将敕勒歌逐句讲解,解释生词词义,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深意和文化内涵。

第三步: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析敕勒歌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情节,自由发言,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步:示范朗读教师演示敕勒歌的正确朗读方法,学生跟读并纠正错误,逐句讲解发音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五步:合唱演唱学生大声朗唱敕勒歌,并结合手势、舞蹈等形式进行演绎,唱出敕勒民族的壮丽历史和文化风情。

七、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思维表达和批判能力,从中选出优秀观点进行表扬和总结。

2.学生的朗读和演唱能力得到了提高,可以在公共场合进行表演。

3.通过对敕勒歌的学习和了解,学生加深了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认识,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诵读敕勒歌教案1鄂教版(2021年整理)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诵读敕勒歌教案1鄂教版(2021年整理)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诵读敕勒歌教案1 鄂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诵读敕勒歌教案1 鄂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诵读敕勒歌教案1 鄂教版的全部内容。

敕勒歌【教学目标】1、会认4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二、简介《敕勒歌》的文学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

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识记“阴、笼、苍、茫”4个生字的字音;正确书写,在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并理解含义。

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民歌;做到不读错,不读漏,重点读出民歌的韵律和节奏。

背诵民歌。

3、在朗读中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敕勒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尝试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读出喜爱的语气。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去草原看看,欣赏下平日里在城市难得一见的北方风景。

(课件出示:配乐草原风景视频)
2.师:同学们边看边记录,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板书:牛羊草原蓝天)
(说话训练:用我看到了_____,_____还有______.把回答补充完整。


3.师:蓝蓝的天空,高高的山脉,牛羊成群,这是多美的画卷呀! 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活在那里的人是如何形容它、赞美它的呢?其实在距今1500多年前的古代,就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刚刚的感叹,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出示课题《敕勒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什么是敕勒,北朝民歌又是什么意思?)(解释课题: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以饲养牛羊为生,生活在草原上。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

民歌:民族中人们用唱歌的方式来传播的歌曲。

内容大多与生活有关。

)所以《敕勒歌》是一首______民族用来描写与___________有关的诗歌。

(点名请学生完成填空)。

2.自学古诗
要求:(1 )自由轻声读民歌。

读通,读顺句子。

(2)自学生字宝宝,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识它们。

3. 检查:
(1)齐读诗歌,点名读,开火车朗读
(注意:“笼”“见”的读音。


(2)学习生字:阴、笼、苍、茫
阴:yin 前鼻音,左右结构,区别与“阳”。

组词:阴天,阴晴不定。

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生字:音也是前鼻音。

笼:形声字,下面是龙。

竹字头,像用一个竹子做的东西从上面把龙盖住。

组词:笼罩,笼盖
苍:形声字,下面是仓。

苍是一种颜色——青色。

组词:苍茫,苍翠。

文中天苍苍:形容天空非常蓝。

茫:形声字。

注意是上下结构:艹汒。

不能把三点水单独写在左边。

组词:
茫洋,茫茫。

茫是表示面积大,广阔,看不到边际。

文中野茫茫:形容草地广阔无边,一望无际。

(3)带着对生字的理解,重读课文。

把“天苍苍,野茫茫”读出重音强调。

三.诗歌理解:
1.字词理解:敕勒川:川,平原。

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阴山:阴山山脉,大部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穹庐:蒙古人住的圆形帐篷,也称蒙古包。

笼盖:笼罩、遮住、盖住。

苍苍:深青色,本课可理解为蓝蓝的。

茫茫:辽远,没有边际。

2.诗歌的整句翻译是: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

(大草原天高地阔,一望无边)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草低见牛羊,表示草的肥沃茂盛)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由于本课的词语同学大多不了解,首先读通诗句,逐字讲解。

通过反复朗读和之前的草原视频来加深学生理解。


3.师:同学们,诗歌中描绘的景色是否与你起初看到视频内的景色一致?谁来帮他们配配对!脱离多媒体课件,师指着板书请学生朗读相应诗句。

4.拓展学习:学习完民歌,你们是否对课文有什么疑问?老师有个疑问,风吹草低见牛羊”,为什么草低了才看得见牛羊?
5.草原上的草又高又绿,作者描写的都是草原上最美丽的景色!那么你发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你喜欢这首民歌吗?请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学生自己朗读,分男女分别朗读,读出气势)
6. 请试着自己背诵民歌,或者邀请你的好朋友和你一起背诵。

比一比,谁是背诵小高手。

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点名抽背,带领全班一起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