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激活效应细胞的最佳效靶比及其体外杀伤活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IL-12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IL-12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IL-12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张晓妮;胜利【摘要】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治疗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热点,尤以白细胞介素(IL)12为主.IL-12主要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表面的受体表达;激活NK,T细胞;诱导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向M1型分化;增强肿瘤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诱导自噬;影响IL-10或γ干扰素的分泌,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等来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目前关于IL-12抗肿瘤的研究主要以实验为主,将IL-12合理应用于临床将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Cytokine mediated immunotherap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umor biotherapy, especially interleukin (IL)-12.IL-12 affects the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tumors mainly through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receptors on the surface of dendritic cells and nature killer(NK) cells,activation of NK, T cells,inducing macrophages differentiation into M1 type under tumor microenvironment,enhancing expression of autophagy-associated protein in tumor cells,inducing auto-phagy,and affecting secretion of IL-10 or γ interferon,and downregulat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At present,the research on anti-tumor of IL-12 is mainly based on experiments,and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IL-12 in clinical will become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02【总页数】5页(P301-305)【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肿瘤;作用机制;肿瘤微环境;细胞因子【作者】张晓妮;胜利【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兰州730030;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1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肿瘤已成为当今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的三大疾病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肿瘤微血管形成、机体免疫细胞功能不足和数量减少等因素成为肿瘤治疗的难点。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抗前列腺癌细胞的免疫效应_匡幼林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抗前列腺癌细胞的免疫效应_匡幼林

论著·基础研究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抗前列腺癌细胞的免疫效应匡幼林,邓远忠,梁思敏,苟 欣△(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重庆400016) 摘 要: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抗前列腺癌细胞的免疫效应。

方法 采集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的培养基培养诱导DC产生,用含干扰素-γ(IFN-γ)、CD3单克隆抗体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的培养基诱导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产生,然后将DC与CIK共培养,制备成DC-CIK细胞。

实验分DC组、DC-CIK组、DC-T组和CIK组。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和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D3、CD8和CD56等细胞表型变化,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DC-CIK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

结果 DC-CIK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和IFN-γ的含量分别为(105.14±2.16)、(726.28±21.35)pg/mL,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

DC-CIK组细胞表达CD3+/CD8+(60.9±1.28)%、CD3+/CD56+(27.8±1.01)%也明显增加(P<0.05),而CD3表达与DC-T组和CIK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比较各组免疫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DC-CIK组为(52.31±2.14)%,相比DC组(11.14±1.02)%、DC-T组(14.19±1.63)%和CIK组(34.43±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C-CIK在体外可诱导明显的抗前列腺癌免疫效应,为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奠定实验和理论基础。

DC-CIK

DC-CIK

DC-CIK摘要】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具有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是一种广谱抗瘤免疫活性细胞,近年来大量体内外研究表明,DC-CIK生物免疫治疗不仅能改善血液肿瘤患者预后,提高放化疗耐受性,延长缓解期,清除微小残留病灶,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逆转耐药,因此成为肿瘤生物免疫疗法中的研究热点。

现就 DC 和 CIK 的生物学特性、抗肿瘤机制、DC-CIK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予以综述。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血液肿瘤;生物免疫疗法【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007-02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C-CIK treatment of blood system tumorLiu De. Yan’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anx i Province,,Yan 'an 716000, China; Wang Yi,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aanxi Province, Shaanxi Province, Xi 'an 710068, China【Abstract】 Dendritic cells (DC) is the most powerful professio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re now known to function, and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 (CIK), with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restrictive, is a kind of broad-spectrum antineoplastic immune active cells.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C - CIK biological immune therapy,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tumor blood, remove tiny residual lesions, but also to a certain extent, to reverse drug resistanc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C and CIK, antitumor mechanism, DC - the basis of CIK cells to treat malignancies, and clinical research.【Key words】 Dendritic cells;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 Blood tumor; Biological immunotherapy前言:随着免疫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用免疫活性细胞输注的过继免疫治疗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肿瘤 过继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肿瘤 过继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4-10-14T16:57:37.6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7月第21期供稿作者:郝世凯苏相相王丹丹武文杰陈晓波(通讯作者)[导读] 过继免疫治疗方法是目前肿瘤生物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

郝世凯苏相相王丹丹武文杰陈晓波(通讯作者) (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384) 【摘要】过继免疫治疗方法是目前肿瘤生物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是继LAK、TIL、CD3AK细胞之后,具有细胞增殖能力高、肿瘤杀伤能力强等特点的新一代过继免疫抗肿瘤细胞,可有效杀灭患者术后和放化疗后体能残留的微小病灶,具有特异性强、适用性广、副作用轻等优点。

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在抗原递呈、识别及T细胞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所以DC联合CIK进行免疫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具有针对性、全面性、持久性、彻底性、广泛性、安全性等优势,能准确、高效的杀伤肿瘤细胞。

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关键词】CIK细胞 DC细胞生物学特性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185-03 A Reviewon Research Progress of Dendritic cellsco-cultured with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against tumor cells in tumor adoptive immunotherapyHAO Shi-kai,SU Xiang-xiang,WANG Dan-dan,WU Wen-jie,CHEN Xiao-bo 【Abstract】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cells as LAK、TIL、CD3AK cells represent a realistic new option of adoptive immunity against tumor cells,have high capacity of cell proliferation, tumor killing ability ,which can effectivelyremnants of kill small lesions after surgery and radiation and chemotherapy ,with strong specificity, wide applicability, light side effects in the field of cancer immunotherapy.Dendritic cells (DC) are professional APCs that regulate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So DC co-cultured with CIK led to new strategies through combining adoptive and passive immunotherapy have advantages like targeted, comprehensive, persistence, thoroughness, universality, security and so on.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spects of DC with CIKa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adoptive immunotherapy against tumor cells.【Key words】CIKcells DC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umor adoptive immunotherapy 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如何从免疫和细胞这些肿瘤发病的根本原因入手,防止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及治疗肿瘤的新方向,这也是肿瘤治疗的根本出路。

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刺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刺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刺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张锦英,束永前,黄普文,刘 平,卢凯华,朱陵君,殷咏梅,穆庆霞(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法肿瘤生物诊治中心,江苏南京210029) 摘 要:目的探讨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C )刺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采集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洗涤后在体外培养成CIK,同时培养DC ,并给予负载抗原,7d 后将DC 与CIK 共培养,14d 后回输体内,观察疗效。

结果CIK 治疗晚期胃癌可明显减轻症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而无明显副反应。

结论CIK 治疗可作为晚期胃癌常规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关键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治疗;胃癌 中图分类号:R392;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1678(2005)0620336203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 of CIK s combining with DCs on late stage gastric cancerZH ANGJin 2ying ,SH U Y ong 2qian ,H UANG Pu 2wen ,LI U Ping ,LU K ai 2hua ,ZH U Ling 2jun ,YI N Y ong 2mei ,MU Qing 2xia(China 2France Cancer Diagnosis &Biotherapy Center ,No.1Affiliated Hospital o f Nanjing MedicalUniver sity ,Nanjing 210029,China ) Abstract :Purpose T o study the therapeutic and side effect of CIK s plus DCs on advanced gastric can 2cers.Methods P BMCs from patient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and grew into CIK s and DCs.DCs were co 2cultured with CIK s after pulsed with tum or antigens.The cells were returned after 14days ′culturing.R esults CIK cell 2therapy can alleviate sym ptoms and im prove immune functions of the patients.Conclusion CIK s cell 2therapy can be an effective adjuvant instrument of the routine therapy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s.K ey w ords :CIK;dendritic cell ;cell 2therapy ;gastric cancers收稿日期:2005204214;修回日期:2005206220基金项目: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发展基金重大课题资助(N o.H200211)作者简介:张锦英(19622),女,江苏南京人,主管技师,主要从事肿瘤免疫生物治疗方面的研究。

体外活性实验

体外活性实验

体外活性试验相关知识以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为前体细胞,体外诱导其为树突状细胞(DC ),分别负载多肽抗原,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CTL ),以探讨其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抗原肽诱导CTL 制备:① 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 )的分离:分别选取(经BCG 免疫,PPD 阳性)HLA-A2.1+、HLA-A3+ 人抗凝外周全血,通过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PBMC 。

② 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将PBMC 在24孔板中贴壁培养,分离贴壁的单核细胞,每孔加含FBS 、GM-CSF 和IL-4的1640培养基,于37℃、5%CO2孵箱中,培养至第5天加LPS 诱导成熟,用相差显微镜观察DC 诱导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学变化。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1a 、CD83、CD80、HLA-DR 的表达。

③ 细胞毒T 淋巴细胞(CTL )的体外诱导:DC 诱导至第5天,加入待测肽,第7天收获DC 。

于24孔板中加入用免疫磁珠分选的CD8+ T 淋巴细胞作为反应细胞,DC 作为刺激细胞,第2天加IL-2,置37℃、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用肽负载的DC 按前述方法再重复刺激3次。

收获CTL 用于检测。

细胞毒性分析:④细胞毒活性检测:CTL杀伤实验用MTT法和4小时51Cr释放法。

以抗原肽诱导CTL为效应细胞(E),负载抗原肽的T2细胞作为靶细胞(T)。

MTT法按效靶比20:1加入96孔板中,靶细胞每孔1×103个,设单独靶细胞孔和单独CTL孔,每组3复孔,每孔200 μL。

37 ℃、5 %CO2孵育48 h后,加入MTT 0.2 mg/孔,继续培养4-6 h,去上清,加入DMSO 100 μL/孔,显色,酶标仪于波长570 nm下读数。

按以下公式计算杀伤率。

同时以不相关肽诱导的CTL作为阴性对照。

杀伤率=[1-(试验孔A值-效应细胞孔A值)/靶细胞孔A值]×100% 4h51Cr释放法MTT 实验中与阴性对照比较杀伤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候选肽使用更精确的4h51Cr 释放法来验证。

黎衍敏树突状细胞的研究1

黎衍敏树突状细胞的研究1
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
鼓励多学科交叉研究,利用其他学科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推动黎 衍敏树突状细胞研究的快速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避免不必要的免疫反应。
04
黎衍敏树突状细胞在疾病中的作 用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辅助T细胞分化
树突状细胞能够通过表达特定的 分子,辅助T细胞分化为Th1或 Th2细胞,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
的发展。
参与炎症反应
树突状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 可以分泌促炎因子,促进炎症的
分类
根据其发育来源和表型,树突状细胞可分为两类:骨髓来源的髓系DCs和淋巴组 织来源的淋巴系DCs。
树突状细胞的功能
01
02
03
抗原呈递
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并加 工处理抗原,将其呈递给 T细胞,激活适应性免疫 应答。
免疫调节
树突状细胞能够分泌多种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调 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方向 。
诱导免疫耐受
黎衍敏树突状细胞具有抗原提呈作用,能够摄取并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供T 细胞识别。
详细描述
在免疫应答中,树突状细胞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能够高效地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信息暴露 在细胞表面,从而激活T细胞。这种抗原提呈作用是树突状细胞的核心功能之一,有助于触发适应性 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作用
其生物学特性。
阐明细胞命运的决定机制
03
解析黎衍敏树突状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为干预其功能提
供理论依据。
探索黎衍敏树突状细胞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 2
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基于对黎衍敏树突状细胞的深入理解,开发新的 治疗策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CIK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研究进展

CIK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研究进展

CIK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研究进展ci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研究进展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是一种非MHC限制的高效细胞毒性T细胞。

1986年,拉尼尔首次发现了这种细胞(CD3+CD56+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56+细胞的比例为1%~5%。

经过大量扩增,具有肿瘤杀伤活性。

它是最新最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

现将近年来CIK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cik的来源1.1cik亚型早在1986年,Lanier等人就观察到CD3+T细胞同时表达CD56,即CD3+CD56+T细胞群。

根据细胞受体(TCR)+αβT细胞和CD3+CD56+γδT细胞的不同,这些双阳性T细胞进一步分为CD3+CD56两个亚群。

人cik在肝脏中最多[占肝内t细胞的(23.6±4.1%)],其次为外周血(<5%),但在人的骨髓细胞中至今未发现cik存在,说明人体具有天然杀伤细胞表面标志的t细胞在肝脏与骨髓是不同的细胞系。

关于人cik的起源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从一些健康供者的去单核细胞的外周血淋巴细胞[m(-)pbl]中加入il.2与il.12,可诱导出cd4+cd56+αβt细胞,提示cik可以被归入原始t细胞。

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简称白细胞介素,是指白细胞或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它与血细胞生长因子属于同一种细胞因子。

它们相互协调和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的功能。

白细胞介素传递信息,激活和调节immune细胞介导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以及炎症反应,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白介素2(il-2)分子量为1.5万的糖蛋白,对t细胞激活及生长有作用。

il-2主要由cd4+和cd8+t细胞产生,il-2主要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

不同种属间,il-2沿种系谱向上有约束性,向下无约束性。

il-2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并参与抗肿瘤效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_江凤翔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_江凤翔

胞联合 C IK 细胞体外杀伤人胃癌细胞株 (MNK-45、MNK-28、SG-7901)的 活性。结果 DC 与 CIK 细 胞共培养 后得到 的细胞 群高表
达 CD 3+ CD 56+ , 平均值 达到 ( 56. 74 ? 7. 63)% 。通过彼此相互 作用诱导出的细胞群 体对胃癌细胞株 M NK-45、M NK-28、SG-7901有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消化内科, 上海 200025; 2.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
=摘要 >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对胃癌细胞 的杀伤作用。 方法 采 用胃癌患 者自身血液 中单个核
细胞 ( per iphera l b lood m ononuclear cells, PBM C), 经体外诱导分别扩增出 DC 和 C IK 细胞, 二者共同培养后, 利用 M TT 法检测 DC细
# 594#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7年 12月第 16卷第 6期 Chin J G astroenterolH epato,l D ec 2007, V o .l 16, N o. 6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
江凤翔 1, 吴云林 1, 吴涤梵2, 吴 巍 1, 黄 玮 1, 刘 今2, 张尚权 2, 乔敏敏 1, 章永平1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 志 2007年 12月 第 16卷第 6期 Chin J G astro entero lH epato ,l D ec 2007, V o.l 16, N o. 6
# 595#
养 2 h。 收集非黏附性细胞, 用 AM I-V 培养液调整细胞浓
度为 1 @ 106 /m ,l 添加 IFN-C1 000 U /m ,l 37 e 5% CO 2 条件下培养 24 h, 将 非黏附细 胞移入经 抗 CD3 单抗 ( 10 Lg /m ,l 5 m l)包被过的 100 m l培养瓶中。再添加 rh- IL-B、rhIL-2, 使 两者终 浓度 分别 为 100 U /m 、l 300 U /m ,l 继续培养 48 h后, 用 C IK 细胞培养液 ( 含 IL-2 300 U /m l)调整细胞浓度为 5 @ 105 /m l继续培养, 每 2 d计数一次并稀释至 5 @ 105 /m l再培养。 1. 2. 2 DC 的诱导和扩增: 在上述留有黏附细胞的培 养瓶中, 加含 1 000 U /m l GM-CSF 和 500 U /m l IL-4的 DC 培养液 ( 20 m l/瓶 ) ; 37 e 5% CO2 条件下培养 5 d, 并加入 TNF-A使其终浓度为 200 U /m l继续传代培养 7 d。将非黏附细胞移出, 更换新鲜 DC 培养液, 获得 成熟的 DC进行表型分析。 1. 2. 3 DC 和 C IK 细胞共培养: 将分别诱导培养 7 d 的 DC 与 C IK 细胞 1B5混合后, 按 5 @ 105 /m l浓度再培 养 14 d, 收集 DCC IK 细胞加入 2 g人体血清白蛋白, 置 入 0. 9% 氯化钠 200 m l注射液中备用。 1. 3 DC、DCC IK细胞形态测定 1. 3. 1 DC 扫描电镜标本制备: 取 DC 培养液 0. 5 m ,l 细胞密度为 1 @ 105 /m l, PBS洗涤 2 次, 离心 1 000 r / m in, 10 m in, 以 PBS 0. 25 m l重悬, 加样于多聚赖氨酸 包被玻片, 室温下静置 10 m in, 用 3% 戊二醛 4 e 固定 2 h; 用 1% 锇酸 4 e 固定 1 h; 梯度酒精脱水、临界干燥 法干燥后镀膜, 电镜下观察。 1. 3. 2 DC 细胞 HE 染色制备: 取 DC 培养液 0. 5 m ,l 细胞密度约 1 @ 105 /m ,l PBS 洗涤 2次, 离心 1 000 r / m in, 10 m in, 以 PBS 0. 25 m l重悬, 加样于多聚赖氨酸 包被玻片, 室温下静置 10 m in; 以缓慢流动 PBS 轻洗 玻片, 95% 酒精固定 15 m in; PBS浸洗 1 m in, 苏木精染 色 6 m in; 水浸洗, 盐酸酒精溶液分色 5 s; 水浸洗, 淡氨 水细胞核蓝化 4 m in; 水浸洗, 伊红染液染色 6 m in; 水 浸洗, 梯度酒精脱水; 二甲苯透明, 封片; 光镜下观察。 1. 4 细胞表型分析 原理为应用 F ITC 标记抗人 CD 分子单抗与 DCC IK 细胞表面 CD 结合, 测试体外诱导 培养的 DCC IK 细胞 CD 3+ CD56+ 的百分率。取一定体 积的细胞 (细胞总数为 1 @ 106 /m l) 悬液于流式细胞仪 测试管中, 离心, 弃上清液, 保留细胞。按照美国 Becton D ick inson 公 司 的标 记 抗体 使用 说 明, 将 抗人 的 CD3-F ITC、抗 CD56-PE 加入测 试管中, 混匀, 4 e 30 m in, 离心 3 m in, 用 PBS洗涤细胞 3次, 悬浮于 0. 5 m l PBS中, 流式细胞仪测试。 1. 5 DCCIK 细胞毒活性检测 取培 养 13 d的 DCC IK 细胞、C IK 细 胞作 为效应 细胞, MNK45、MNK28、 SGC7901 作 为 靶 细 胞。 取 对 数 生 长 的 MNK45、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T细胞的效应因子活性取决于 DCs产生的细胞因子,包 括白介素 -12(IL-12)和Ⅰ型干扰素[17]。尽管 MoDCs在受 到抗原刺激后 可 产 生 IL-12[18],但 IL-12主 要 由 DCs产 生,并促进Ⅰ型辅助性 T细胞(TH1细胞)和 CD8+T细胞活 化[19]。CD141+cDC1s和 CD1c+cDC2s均 可 在 Toll样 受 体 (TLR)刺激后产生 IL-12[20-21],并且肿瘤中的 IL-12水平 升高与 cDC1s浸润增加有关[22]。临床上已经使用Ⅰ型干扰 素治疗肿瘤患者[23],并且通过 cGAS-STING途径促进抗肿 瘤免疫中 DCs的激活和 Ⅰ 型干扰素的产生[24-25]。在 TME 中,DCs可以产生招募 T细胞的趋化因子。例如,肿 瘤 浸 润 的 cDC1s主 要 产 生 CXC趋 化 因 子 配 体 9(CXCL9)和 CXCL10,促进 CD8+T细胞向 TME募集[25]。总之,DCs通过 可溶性因子调节 TME,以及募集 T细胞和介导抗肿瘤 T细胞 的激活,在抗肿瘤免疫中起着核心作用。 1.2 DCs促进肿瘤免疫耐受
ModernOncology2021,29(14):2543-2547
【指示性摘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一类特殊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 动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了解 DCs的功能以及肿瘤微环境对 DCs的影响,有助于开发新的癌症治疗策略。 通过调节 DCs的功能改善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的 DCs 是癌症治疗极具前景的方法。本文重点讨论 DCs在肿瘤免疫中的主要功能及靶向 DCs在癌症中的治疗潜 力。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肿瘤微环境;免疫应答;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4992.2021.14.032 【文章编号】1672-4992-(2021)14-2543-05

树突状细胞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E—mail:1ilil9831122@tom.corn
・通讯作者:崔京浩,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缓控释给药系统与 微囊化技术,E—mail:jhcui@suda.edu.ca
万方数据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9年4月第36卷第2期
・9l・
IL-6,IL一10,IL一1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一仅等的分 泌增加,且具有明显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能力,即 提呈抗原的特征…。 应用肿瘤特异性免疫来治疗肿瘤,主要依赖于 抗原疫苗和DC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肿瘤特异性抗原只存在于淋巴瘤、黑素瘤等旧j,而 大部分肿瘤患者中存在着肿瘤相关抗原(tumor鸽-
cancer
vaccine delivery research and develop—
Keywords:dendritic cell;targeting delivery systems;modified particles;receptor mediated;drug carri—
er;vaccines,neoplasm
・90-
Journal of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09
Apr;36(2)
树突状细胞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陈莉,崔京浩+,明志君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树突状细胞在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捕获、处理及提呈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疫苗的靶向 传递主要通过各种功能性载体微粒进行。研究表明,载体微粒大小、表面电荷以及树突状细胞表面 不同受体设计的特异性靶向给药系统对疫苗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
sociated
因此,通过采用合适的载体和给药途径直接将 抗原靶向输送至体内未成熟DC的研究,呈日益增 加的趋势。未成熟的DC通过3条途径摄取抗原: (1)吞饮作用,液体、高分子物质和一些特别小的纳 米粒;(2)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含特定配体的抗原 或载体;(3)吞噬作用,较大的纳米粒和微粒等。 1基于载体大小设计的树突状细胞靶向载体 微球、纳米粒、脂质体等微粒包裹或者连接抗原 后,较游离态的抗原更易被DC摄取,进行交叉抗原 提呈,而且也能发挥防止抗原发生降解和保护的作

WT1

WT1
方慧云, 程伟民, 季明芳
( 中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研究所 , 广 东 中山 5 2 8 4 0 3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WT 1 抗原 负载 的树 突状 细胞 ( D c ) 诱 导 多种细胞 因子诱导的杀伤 细胞 ( C I K) 对鼻咽癌 细胞 ( C N E ) 的体外杀
伤效应 。方 法 采 用密度梯度 离心 法获取 外周血单个核 细胞 , 常规 法诱 导 D c、 C I K细胞 ; 流式细胞技 术分析测定细胞表型 ; MI T法 分别测定在 4个不 同效靶 比时 C I K、 D C+C I K和 WT 1抗原 负载的 D C+ C I K三组效应 细胞对鼻咽 癌细胞 ( C N E ) 的杀伤 活性。 结果
1 e m的尿石症治疗统结石 。据 临床研究 显示 , 中药治疗 尿石 症方 剂较 多 , 如
[ 3 ]王玲 , 饶 春恺 .中成药治疗泌尿 系统结石的研 究进展[ J ] .
医药 导报 , 2 0 1 2, 3 1 ( 3 ) : 3 4 4~3 4 7 .
基金项 目: 2 0 1 4年 中 山 市科 技 计 划 立 项 课 题 ( 2 0 1 4 A 1 F C 0 7 1 ) 。 作者简介 : 方慧云 , 硕士学位 , 副 主任 医师 ; 研 究方向: 肿 瘤 生物 学 治疗 。 通讯作者 : 程 伟 民。
别 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1 5 m L , 按2 : 1 的体积加入稀释 的红细胞 悬 液3 0 mL , 缓慢叠加 在淋 巴细胞分离 液上 , 2 0 0 0 r p m 室 温下离 心1 5 m i n , 取 出白膜层 细胞 即单个核 细胞 , 即P B M C 。( 2 ) 将取 出的单个核细胞用生理盐水洗 2次 , 加入含 1 0 %正常人血浆 的 G T r一 5 5 1的培养基 中, 5 m L 。 放入 3 7 ℃、 5 % 的二氧化碳培养箱

《2024年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联合化疗对肺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范文

《2024年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联合化疗对肺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范文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联合化疗对肺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篇一一、引言肺腺癌是肺癌的一种常见类型,其治疗手段多样但疗效有限。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CIK Cells)作为免疫治疗的两大重要手段,单独或联合应用在肺腺癌的治疗中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旨在探讨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联合化疗对肺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肺腺癌细胞株、化疗药物等。

2. 实验方法(1)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共培养:将DCs与CIK Cells进行共培养,以增强其杀伤能力。

(2)联合化疗:将化疗药物与DCs和CIK Cells的共培养体系联合应用,观察其对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3)体外实验: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方法,检测DCs、CIK Cells及联合治疗对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三、实验结果1.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共培养结果DCs与CIK Cells共培养后,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明显增强,协同杀伤肺腺癌细胞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 联合化疗的杀伤作用将化疗药物与DCs和CIK Cells的共培养体系联合应用后,对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更加显著。

实验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肺腺癌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单独使用DCs、CIK Cells或化疗药物的对照组。

3. 体外实验结果分析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方法检测,发现DCs、CIK Cells及联合治疗组的肺腺癌细胞存活率呈梯度下降趋势,说明两者的协同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对肺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

四、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共培养联合化疗对肺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显著。

12746435_DC-CIK对肝癌患者免疫平衡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研究____

12746435_DC-CIK对肝癌患者免疫平衡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研究____
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3 年 1 月—2015 年 1 月河
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经病理及临床检查确诊为原发
性肝癌患者 30 例(观察组),其中 男 性 24 例,女 性 6
例,年龄35~74 岁,平 均 (
62.
35±3
.53)岁;结 节 型
肝癌 13 例,块 状 型 肝 癌 11 例,弥 漫 型 肝 癌 4 例,小
[关键词] 肝肿瘤;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35.
7
[文献标志码] B
近年来随着细 胞 免 疫 学 和 分 子 生 物 学 的 发 展,
恶性肿瘤的免疫治 疗 已 经 在 临 床 上 广 泛 应 用,并 取
得了一定疗效。生物免疫治疗是在肿瘤免疫学科和
生物工程技术迅猛发展下催生的一种全新的肿瘤治
1.
2.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摘要]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 - 细 胞 因 子 诱 导 杀 伤 细 胞 (
dend
r
i
t
i
cc
e
l
l
cy
t
ok
i
nei
nduc
edk
i
l
l
e
rc
e
l
l,
DC
-CIK)
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体内免疫平衡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原发性 肝 癌 患 者 30 例 为 观 察 组,在 采 用 常 规
1.
2.
1 外周 血 单 个 核 细 胞 分 离
将原发性肝癌患
者抗凝外周全血 100 mL 经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 离

野生型p53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抗肺癌效应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野生型p53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抗肺癌效应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野生型p53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抗肺癌效应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肺癌是世界各国最常见、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传统的肺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但这些方法仍存在许多限制和副作用。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成为当今肺癌研究的重点。

疫苗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树突状细胞是一类具有强大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是疫苗治疗中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癌症的发生与p53基因的失活有很大关系,而p53基因的功能恢复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因此,将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到树突状细胞中,将树突状细胞作为疫苗进行治疗,成为一种新的肺癌治疗手段。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探究野生型p53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构建野生型p53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将野生型p53基因导入到树突状细胞中,构建p53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

2. 实验研究:通过体外和小鼠体内实验,探究野生型p53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活化免疫细胞的效果、肺癌扩散和转移的抑制作用等。

3. 临床研究:招募肺癌患者,随机分组接受传统治疗联合p53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或传统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1. 本研究有望探究野生型p53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2. 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可能发现野生型p53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可以有效抑制肺癌的生长和扩散,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3. 本研究结果对于深化肺癌治疗的研究,推动肺癌治疗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1. 前期准备工作(2个月):文献调研、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设备准备和相关人员培训。

2. 实验研究(6个月):构建野生型p53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外和小鼠体内实验研究。

M蛋白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骨髓瘤细胞效应

M蛋白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骨髓瘤细胞效应

M蛋白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骨髓瘤细胞效应刘军民;李玉峰;宣恒报;李媛媛;邓之奎【期刊名称】《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27)6【摘要】目的:探讨M蛋白致敏树突状细胞(DC)诱导激活的自体T细胞对骨髓瘤细胞特异性免疫杀伤效应。

方法:取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和TNF-α体外联合诱导生成DC,用DEAE-纤维素提取法自MM 患者血清中分离、纯化M蛋白。

以M蛋白冲击致敏DC(同时设未致敏的DC为对照),流式细胞术分析DC免疫表型,并与自体T淋巴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5。

1Cr释放法测定T细胞对不同靶细胞(患者骨髓瘤细胞、U266细胞)的杀伤活性。

结果:经M蛋白致敏的DC激发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强于未致敏的DC(P<0.05);同时负载M蛋白DC激活的T细胞杀伤活性也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T细胞对U266细胞均无明显杀伤活性。

结论:M蛋白致敏DC能有效诱导自体T细胞对骨髓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总页数】4页(P624-627)【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树突细胞;T淋巴细胞【作者】刘军民;李玉峰;宣恒报;李媛媛;邓之奎【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3【相关文献】1.4种甲胎蛋白抗原表位肽段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比较 [J], 马燕凌;孙建海;晏菲;李黎;刘莉2.白介素-12基因转染致敏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抗前列腺癌效应的实验研究[J], 杜岳峰;邢毅飞;曾甫清;王美玉;陆鹏;刘先艮3.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膀胱癌作用的研究 [J], 杨惠祥;王志勇;于满4.结肠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抗自体结肠癌细胞效应研究 [J], 朱克祥;王锦明;袁得峰;张正聪;吕鹏飞;白小平;李汛;潘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体外抗白血病K562细胞的效应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体外抗白血病K562细胞的效应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体外抗白血病K562细胞的效应宋盈盈;苏荣英;艾丽梅【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0(014)049【摘要】背景:将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联合起来治疗恶性肿瘤,将有助于解除部分肿瘤患者T细胞的免疫无能,从而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共同培养对体外抗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效应.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成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将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同培养3 d作为效应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以K562为靶细胞,分别以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为效应细胞,采用MTT法进行体外杀伤实验.结果与结论:随着效靶比的增加,各组效应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也增加;同一效靶比下,各组效应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不同,其中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最强,可达(77.88±1.57)%(P<0.01).提示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显著,较单纯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或树突状细胞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总页数】4页(P9208-9211)【作者】宋盈盈;苏荣英;艾丽梅【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辽宁省锦州市,121001;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辽宁省锦州市,121001;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辽宁省锦州市,1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相关文献】1.姜黄素联合PDTC体外抗白血病K562细胞的作用研究 [J], 高荧;于宜平;苗久旺;张钦德2.K562白血病株树突状细胞诱导及其抗肿瘤功能的体外研究 [J], 马洪玉;李际君3.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体内外抗肺癌的实验效应研究 [J], 周菁;张伟4.双特异性抗体mAb04-MICA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 [J], 杜晓典;孙福谋;袁敏讷;王斐;刘雅利;尚鹏钊;王旻;张娟5.结肠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抗自体结肠癌细胞效应研究 [J], 朱克祥;王锦明;袁得峰;张正聪;吕鹏飞;白小平;李汛;潘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全抗原激活的树突状细胞体外肿瘤的杀伤实验

肿瘤全抗原激活的树突状细胞体外肿瘤的杀伤实验

肿瘤全抗原激活的树突状细胞体外肿瘤的杀伤实验刘信荣;王红阳;邢爱民;黄艳【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6(010)004【摘要】目的:树突状细胞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向T淋巴细胞有效地提呈抗原,发挥特异性的杀伤肿瘤的作用,本实验主要观察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抗癌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3在华北煤炭医学院完成.选取华北煤炭医学院健康志愿者30例,抽取外周血10 mL,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联合应用重组人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7 d后获取树突状细胞.以肺癌细胞系CALU-6肿瘤细胞全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联合活化自体混合T淋巴细胞,使其增殖为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体外观察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及其培养上清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检测不同的树突状细胞对其活化的杀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①10 mL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重组人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联合培养7 d收获的树突状细胞数量为(1.88±0.77)×106个.②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其细胞表型CD8阳性率明显增加.③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对于肿瘤细胞全抗原来源的肺癌细胞系CALU-6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④树突状细胞浓度适中,其活化的杀伤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最强,树突状细胞浓度过高或过低,其活化的杀伤细胞的杀伤力均减弱.⑤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上清液有一定的杀伤活性,并且随着树突状细胞浓度的降低而降低.结论: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能诱导自体的混合T淋巴细胞,产生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进而诱导高效而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与其浓度有关,呈双向调节作用.【总页数】3页(P119-121)【作者】刘信荣;王红阳;邢爱民;黄艳【作者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河北省唐山市,063000;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河北省唐山市,063000;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河北省唐山市,063000;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河北省唐山市,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1【相关文献】1.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对胃癌患者自身肿瘤细胞体外杀伤作用研究 [J], 陈作严;甘保波;陈平熹2.树突状细胞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杀伤活性的研究[J], 刘剑勇;张力图;李挺;赵荫农;张春燕;陈建思;覃宇周;吴飞翔;唐凯;唐朝晖3.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诱导自然杀伤细胞杀伤肿瘤效应的体外实验研究 [J], 裴银辉;马立人;高辉4.肺癌可溶性抗原与树突状细胞构建肿瘤疫苗的杀伤机制体外研究 [J], 关晓海;杨文凯;伊雪;李占清;邬鹏宇;张宇;陈国生5.H22细胞全细胞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激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抗小鼠肝癌的实验 [J], 冯钟煦;刘剑勇;赵荫农;张志明;张春燕;唐凯;吕丽琼;罗善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pG ODN增强树突状细胞对胃癌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CpG ODN增强树突状细胞对胃癌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CpG ODN增强树突状细胞对胃癌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作者:孙梯业颜伟刘全达张娜贾洪琳段伟宏周宁新作者单位:100088 北京,第二炮兵总医院肝胆胃肠病研究所(孙梯业、刘全达、贾洪琳、段伟宏、周宁新);空军总医院医务部(颜伟、张娜)【摘要】目的探讨CpG ODN1826增强树突状细胞(DC)抗胃癌效应的作用。

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DC,用GM-CSF和IL-4培养,于第5天加入TNF-α并分成Ⅰ、Ⅱ、Ⅲ、Ⅳ、Ⅴ、Ⅵ、Ⅶ、Ⅷ组继续培养。

第6天各组均加入胃癌细胞冻融抗原50 μl,Ⅱ、Ⅳ、Ⅵ、Ⅷ组再分别加入CpG ODN1826 10 μg/ml,第10天ELISA检测IL-12和IFN-γ的水平,MTT法检测CTL对MKN45、MKN28、SGC7901和A549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

流式细胞术检测CpG ODN1826增强DC对胃癌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

结果体外培养第10天,加入CpG ODN1826后各组IL-12、IFN-γ的分泌量明显提高;CpG ODN1826协助DC对同种不同分化类型的胃癌细胞株MKN45、MKN28、SGC7901均有强烈的杀伤效应(P<0.01),杀伤活性显著高于A549(P<0.01)。

体外应用CpG ODN1826对肿瘤细胞周期比例:G0/G1间期(MKN45 68.35%、MKN28 69.23%、SGC7901 69.80%),S期(MKN45 39.45%、MKN28 39.75%、SGC7901 39.55%),G2/M期(MKN45 6.50%、MKN28 6.30%、SGC7901 6.42%);与A549(G0/G1间期57.68%,S期25.13%,G2/M期18.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不同肿瘤细胞株的凋亡率分别为MKN45 75.20%、MKN23 73.87%、SGC7901 72.43%、A549 51.43%,表明CpG ODN1826能显著增强DC对胃癌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促进胃癌细胞的早期凋亡(P<0.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春燕 刘 剑勇 张 志明 张力 图 唐 凯 利基林 叶司原
( 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 医院 广 南 宁 5 0 2 ) 30 1
摘 要 目的 : 讨 树 突 状 细 胞 ( c) 活 肿 瘤 浸 润 淋 巴细 胞 ( I ) 小 鼠 脾 淋 巴 细 胞 ( 鼠脾 L ) 最 佳 效 靶 比并 观 察 被 有 效 探 D 激 TL 和 小 C的
t m o c i iy o umo —n it a i g l mph yt s TI ) a d t o es s l no y e l mph y e tm ult d u r a tv t ft r i flr tn y oc e ( Ls n hem us ' p e c t y oc t s s i ae b n ii e l DCs o 2 e l n vir y de drtc c ls( ) n H 2 c ls i to. M e h d t o s:DCs we e i o a e r m us on a r w n r s l t d fo mo e b e m r o a d
Z a g Ch n a h n u y n,Li in o g uJa y n ,Z a g Z i ig,e 1 ( eAfi ae m o o ptlo a g iM e ia h n hm n ta. Th fl t dTu rH s ia fGu n x dc l i
激 活 的 T L 和小 鼠脾 L I C等 对 小 鼠 H2 癌 细 胞 的 体 外 杀 伤 作 用 。方 法 : 荷 瘤 小 鼠 四肢 长 骨 提 取 I , 合 应 用 GM— S 、 2肝 从 X;联 C F
I 4和小 鼠 H2 肝 癌 细 胞 全 细 胞 性 抗 原 致 敏 D 然 后 依 据 不 同 的激 活 效 靶 比 用 致 敏 D 2 C, C体 外 激 活 T I I 小 鼠 脾 L 分 别 检 C, 测、 比较 被 不 同程 度 激 活 的 TI 小 鼠脾 L 以 及 未激 活 的 小 鼠脾 L 未 激 活 的 T L对 小 鼠 H2 肝 癌 细 胞 的杀 伤 活 性 。结 果 : L、 C C、 I 2 ① 当 D : 细 胞 ( / ) 1: 0 C 靶 E T为 40和 1: 0 2 0时 , 激 活 的 TI 所 L或 小 鼠 脾 L 的 杀伤 活性 较 弱 ; E T 为 1: 0 时 , 伤 活性 C 当 / i0 杀 有 较 明 显 的 提 高 , 前 两 者 比较 , 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 O0 ) 当 E T一 1: 0时 , 与 差 P .5 ; / 5 杀伤 活性 增 加 , 前 三 者 比较 差 异 均 有 统 与 计 学 意 义 ( < O0 P . 1或 P< O 0 ) 而 当 E T=1: 5 1:1. .5 ; / 2、 25和 1: . 5时 , 伤 活 性 与 E T 1: 0时 比较 无 明显 变 化 ( 62 杀 /= 5 P > 0 0 )② 当 E T=1: 0时 , 经 I 激 活 的小 鼠脾 L ( 组 ) 伤 率 为 ( .7 ±1 4 ) , 经 I 激 活 的 T L B组 ) D .5 ; / 5 未 X; CA 杀 9 3 . 0 未 X; I( 和 C 激 活 的 小 鼠 脾 L C 组 ) 伤 率 分 别 为 (0 9 ± 2 3 ) 和 ( 9 7 ± 2 7 ) , 激 活 的 TI ( 组 ) 杀 伤 率 为 ( 3 4 ± C( 杀 5 . 1 . 6 4 . 0 . 0 I X; LD 的 7. 9 24 ) 。A组 与其 他 组 分 别 比较 ,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O 0 )B组 和 c 组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D 组 与 . 6 差 .1 ; P .5 ; 其 他 各组 分别 比较 , 异 均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 O 0 ) 差 P . 1 。结 论 : 当 E T 一 1: 0时 ,D ① / 5 C能 很 好 的 发 挥 抗 原 提 呈 作 用 , 小 鼠 使 脾 L 和 T L得 以 充 分 激 活 ; 充 分 激 活 的 小 鼠脾 L C I ② C或 TI L对 小 鼠 H2 2肝 癌 细 胞 的 体外 杀 伤 活 性 较 未 激 活 的 小 鼠脾 L C或 未激 活 的 T L均 具 有 明显 的提 高 , 以激 活 的 T L的 杀 伤 活 性 最 强 。 I 尤 I 关 键 词 树 突 状 细胞 ; 瘤 浸 润 淋 巴细 胞 ; 靶 比 ; 伤 活 性 肿 效 杀 中 国 图 书 资料 分类 法分 类 号 R 3 . ; 一3 705R32
S TUD Y oN TH E oPTI AL M EFFI ENT CI RATI o N TARGET o CELLS AND TH E NTI A TU—
M o R ACTI TY VI oF FECT EF CELLS S M ULATED TI BY DENDR I C TI CELLS I VI N TRo
维普资讯
广 西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 OURNAL OF GUANGX1MEDI CAL UNI VERS TY 2 0 ‘ o, 4( ) I 0 7 Aug; ‘一 2 4
RSI

4 3 9 ・
树 突状 细胞 激 活效 应细 胞 的最 佳 效靶 比及 其体 外 杀伤 活性 的研 究
Un ve st i r iy,Na i g 5 0 21 Chi at Ob e t e sr c jci :To iv sia e t e o t le f in a i fefc c o t r e E/ v n e tg t h p i fi e tr to o fia y t a g t( T)a d t e a t ma c n h n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