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术课的德育原则

合集下载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
2.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等,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艺术表现力。
三、注重德育与美育相结合原则
1.结合美术教学内容,有机融入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通过美术作品鉴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
最后总结全文: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涵盖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技能与审美能力、德育与美育相结合、实践性与创造性相结合、评价与激励相结合等多个方面。遵循这些原则,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全面、多元、富有创新精神的美术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美术素养、综合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应不断反思、总结、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美术人才贡献力量。
3.营造轻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善于思考。
七、学科交叉与融合原则
1.拓展美术教学的视野,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层面去认识和理解美术,培养其跨学科思维。
3.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八、遵循教育规律与美术学科特点原则
3.拓展校际交流与合作,共享美术教育成果,共同推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十三、评价方式多元化原则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美术学习成果。
2.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3.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形成综合性的评价体系。
十四、环境创设与氛围营造原则
2.引导学生关注当代艺术动态,提高其对现代美术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美术教学德育实施方案

美术教学德育实施方案

美术教学德育实施方案一、引言。

美术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更可以在德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二、德育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美德意识。

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德观念,培养他们热爱美好事物、珍视美好情感、追求美好品质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美术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创作,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术作品的创作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三、实施方案。

1.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感受美的力量。

2.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表达,让他们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3. 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美德情操,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4. 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美术比赛、美术展览、美术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实施效果评估。

1. 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美术教学,学生的美德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审美情感得到了有效培养。

2. 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提升。

学生的美术作品质量和创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3. 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得到了肯定。

教学研究: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

教学研究: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
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1、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艺术贵在创造。

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首要问题是要树立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欲望,树立学生的信心!让孩子们充满自信的做一个独立的人。

学生最怕老师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的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就不敢再跟老师交流了,循循善诱启发他们,让他们想进步,要以美好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

从正面积极方面引导。

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就是对他们渴望爱的土壤的滋润。

你就会发现他们越来越爱上美术课堂,在这里他们能发现自己原来也是不错的。

2、教师是德育课堂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先为范,后为师。

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及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

首先教师要具有敬业的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从而引申出对生活的爱。

其实,美术课堂不只是培养美术素养,也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一个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摇篮。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

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融为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

让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德育教育的实施者。

浅谈美术学科中的德育体现

浅谈美术学科中的德育体现

浅谈美术学科中的德育体现一、引言美术学科是传统的人文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而在美术学科中,德育也是其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浅谈美术学科中的德育体现。

二、美术学科与德育的关系美术学科是一门学生在感性认识和审美意识的启蒙过程中必修的学科之一。

通过学习美术,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与此同时,美术学科也是德育教育的有力手段,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塑造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美术学科中的德育体现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人类独特的精神追求能力,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艺术形式,开发学生的感官和想象力。

学生在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时,会产生对美的感受和认知,从而培养他们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而对美的追求与人的美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术学科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小培养对美的向往和崇尚,从而影响他们的品质和行为。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美术学科是一门注重创作的学科,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在美术学科中,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知识,需要克服困难和挫折,需要坚持和毅力,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态度在美术学科中,观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客观事物,了解事物的形态、颜色、质感等特点,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观察需要学生有细致入微的态度,需要他们认真观察,仔细品味,并将观察到的事物表达出来。

这种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态度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细致谨慎的品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勉工作和认真对待事物的态度。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美术学科中,学生有机会参与到集体创作、合作展览等活动中。

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共5则)

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共5则)

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共5则)第一篇: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美和善都是一种社会价值观,都要以真理为基础,社会生活中的同一事物,同一行为,既可作善与恶的评价,也可作美与丑的评价,社会生活是离不开善的,善在美的后面,是美的本原,美与善都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不论学习,还是做人,我们都希望“尽善尽美”。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灵产生“善”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其它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因此,做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渗透德育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下一代。

一、巧用“欣赏”教学,自然渗透德育挖掘好美术“欣赏课”教学,能在无形间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比如,我们三年级美术课中有一个教学内容是我认识的画家一课时,我打破以往的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欣赏教学的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革命历史名画《血衣》、《怒吼吧,中国》、《万言千语》、《初踏黄金路》……让学生了解到,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血衣》用不同场景描绘了贫困人民同斗争地主的动人场面,对阶级社会压迫下的控诉;《怒吼吧,中国》用粗狂有力的线条刻画出在祖国危难时期贫苦大众仍要用尽全身所有的力量进行挣扎的;《初踏黄金路》描绘的是在金色的阳光下,西藏翻身农奴第一次从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喜获粮食丰收的情景……通过多媒体教学欣赏,学生们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艺术的熏陶,进一步体会到新中国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继承革命传统,以昂扬振奋的精神与热情,建设着社会主义,致力“四化”建设的美好情感。

二、巧抓“绘画”基础,用情感渗透德育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通过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例如:三年级美术《城市换新貌》《迷人的夜景》这一主题,范围较大,我就引导学生以小见大,导入时播放2001年7月13日宣布北京申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成功时人们欢呼游行的场面,从而引导学生回忆所见所闻,让学生记住我们的城市因为社会的进步,每天都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北京深申奥成功、世界杯男足出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振奋人心的场面,而后出示《入关之夜》、《我们赢了》、《好日子》、《难忘的时刻》等精彩的作品。

谈美术课的德育原则

谈美术课的德育原则

和渗 透性。我认 为这应该 是美术课 的德育 原 筑 资料 、图片 ,了解 到了许多 自己所不 知道 教 育作用 。”凝聚在 形象 中的情感 ,一旦引
则。
的故 事和知识 ,从 内心里认识 到劳 动人 民的 发 欣赏者 情感上 的共鸣 ,随之将产生 巨大 的
智 慧 和古代文 明 的伟 大 。又 感 染力量 ,摇撼着 人们 的心 灵 ,启发 人们对 如 ,通 过 欣 赏 民 间玩 具 、
谈 美术课 的德 育原则
口 河 南 省 洛 阳市 第二 十 六 中 学 刘 冰
美术 课 的德 育原则 ,即在德 育过程 中所 力 ,逐 步形成 崇 尚文 明、珍惜 优秀 民族 艺术 所 以情感性 应该是 美术课 的德育原 则。 “ 艺
遵循 的基本要求 或一般 法则 。美术 课是艺 术 与文化遗产 、尊重 世界多元文化 的态度 。 教育课 程 ,这是 美术教 学 《 大纲 》引言 中给
渗透性原 则。渗透 性即是把 艺术家 根植 于形 象 中情感 与思想 ,传递给欣 赏者使 其受
达 到 的,更 不是耳 提面命 式 的教 训 ……。它
美 术是艺 术 ,形象 性是美 术课 的基 本特征 ,
情感 性原 则。什 么是 情感 ? “ 情感并 不 到教 育。这个 传递过程 即是渗 透。所谓 渗透 正热烈 的情感 ,来 自明确 的思想 认识 ……因 渗 透性原则 “ 既不是通 过硬性 灌输 ,也 不是

位学生 发现 了一 段配乐 的凡 高作 品 f l a s h ,
当努力 去帮助学 生发掘 艺术 中具 体形式 上的
术 的基本 特征 ,美术是造 型艺术 或视 觉艺术 , 并把它挂 到 了论 坛上给 大家观看 ,那一段影 情感 因素 ,让 学生体验 线条美 、色彩美 、构 美术 教学构 成 的全部 ,归 为欣赏美 、创造美 象非 常的美 ,学 生都安静 地欣 赏着 ,与 大师 图美 等 内在 的情感 ,最 终激起学 生对艺 术的

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探讨

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探讨

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探讨作为小学美术老师,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绘画技能,还要注重德育教育。

小学美术课堂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通过美术课堂,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力、想象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同时也可以在教学中注入道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美德情操我们可以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美德情操。

美术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感受、用心观察。

通过画画,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在绘画中感受到美好的情感。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注入一些美德教育内容,如“做人要诚实守信”、“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等等。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青春美术品,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等,来让学生在通过绘画体验美丽的同时,也体验美好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考能力在美术课堂中,我们既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绘画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新思维,并帮助他们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以课本内容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开展教育,如绘画作品中出现的一些道德问题,教授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团队合作能力是特别重要的。

在美术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一幅大型画作,让学生协作并共同完成作品。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一起成长。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并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在现阶段的素质教育改革及实施的浪潮中,德育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德育目标,让德育渗透于美术课堂中,这样的美术教育才能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下面结合实际,就小学美术教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把美育和德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寓思想教育于情感体验中美育具有动情性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其感情语言优势与德育的理性灌输说教优势,互相补充来积淀学生的道德素质。

美术是一种偏于视觉艺术而不是客观事物简单的再现,大多数学生观赏作品时,只停留在美不美、像不像的初步审美层次上面,很难体悟到作品的意境及其在人们心灵上所起的联结思想。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让儿童“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这一新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受熏陶和感染,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提高审美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工艺课在课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这就包含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教育学生珍惜使用材料的节俭。

我一般采用谈论的方法,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材料的美,并利用材料。

我提倡低耗佳效,现实习惯结合中渗透德育教育。

2、在美术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要教育好学生,我认为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树立传统美德的教育意识,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备课时要挖掘教材中渗透点;讲课时要突出渗透点,找到知识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

例如,在给五年级学生上美术课,《做个胸卡送老人》时,课前,我组织学生与爷爷奶奶进行交流、沟通,了解老人各方面的情况,在上课时,我提问学生对家里的长辈的基本情况的了解,有的侃侃而谈,有的就回答不上来,这样无形之中就能使对家里长辈关心不够的学生有惭愧感,就能容易向有关心长辈的同学学习,增强了传统美德教育的自觉性。

3、美术课中展示绘画作品时,深入进行德育教育美术绘画作品中很多涉及到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美德上的'小故事、近代革命史上的战斗英雄、雷锋的画等,我在上美术课的时候,充分利用时机,展示这类题材的画,并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示作品的背景内容。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美术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虽然是一门艺术课程,可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学亦要进行德育。

不论哪个时期,美术教学都要教书育人。

特别是现在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达、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在各门功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必不可少的。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一、在美术创作中紧切时代主题进行德育。

1、紧切时代主题,唤醒学生的意识。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通过线条、块面、色彩、造型等融入创作的思想,以表达创作者所要反映的思想,可美术是一门艺术,它同样承载了文学艺术的使命――反映时代的主旋律。

在一定的时期,艺术都会表现出相应的历史内涵,反映时代的主旋律。

因此,在美术创作中,老师可引导学生或借古喻今,或紧扣时代的特征,让学生确定美术创作的主题,做到主题明确,反映时代的特点。

如引导学生以和平与发展、环境保护、珍惜自然资源、珍爱生命等为创作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潜能的发展,唤醒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做一个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珍爱生命的人。

在近几年辅导学生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对当今社会形式的分析,通过播放纪录片或观看图片等方式,激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意识,以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那份触动。

这样,学生不仅有美术创作的内容,而且心灵深处得到了洗礼,更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提高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他们热爱生命的情感。

如我曾经引导学生以“热爱水资源”、“保护环境”、“远离毒品,热爱生命”、“我是小小宇航员”、“战争,请远离我们”为主题的美术创作。

因此学生的作品不仅具有了可读性,而且思想上也得到了美的熏陶,使他们更有担当,更热爱生命。

2、充分发挥想象,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美术创作如其他艺术创作一样,素材来源生活,是在现实的基础上通过加工创造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只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已。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学生个性中的美表现出来。

浅谈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美术课堂是一个独特的学科领域,与其他学科相比,它在德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在美术课堂中,德育渗透不仅仅体现在师生关系上,更体现在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上。

通过艺术的创作与欣赏,美术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并且通过这些过程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在课堂上,老师通常会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态度。

学生被要求按时到达课堂、守时、守纪律、尊重他人,这些都是培养品德的基础。

而且,美术课堂也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分享、协作和相互帮助。

这些合作和交流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从而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在美术课堂中,学生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

通过学习这些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审美风格,拓宽他们的审美眼界。

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学生还会学习如何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主题和意义,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这些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美术课堂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美术课堂中的绘画、设计等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学生通过艺术创作的过程,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艺术创作中的难题时,学生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们需要不断尝试、反思和改进。

这种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毅力、自信心和创新能力,促使他们在创造中学会坚持,学会突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还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来实现。

教师可以选择各种具有积极价值观的作品来教授,例如描绘友谊、团结、互助等主题的作品。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学生对于友谊、团结等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会在他们的生活中学会相应的行为。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探讨美术新课程中的德育渗透教育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探讨美术新课程中的德育渗透教育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 -- 探讨美术新课程中的德育渗透教育摘要:美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艺术品格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美术课堂的教学目标又有了新的要求。

小学期间的德育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期,美术虽然是一门艺术类课程,但其中也蕴含着许多的德育教育因素,在美术教育中融入德育的渗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能力并促进艺术气质的形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缺失的德育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创新发展,力求充分挖掘美术课程中的德育资源优化教学方式,希望能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提高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和水平。

关键词:德育渗透;美术;新课程;德育教育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素质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对这一时期学生的道德情况有更深的了解,然后在美术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加强德育教学,因材施教,为孩子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优秀的个人品德品质,树立有可为,有可不为的正确意识观念,将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不管基于任何的教学目的,教育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他们的脑子里,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来自书本的知识,健全的品格和良好的道德也是重中之重。

一美术新课程中的德育渗透原则在美术新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当前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进行美术课程教育改革的关键部分,而小学美术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两学科和教育系统的整合,所以要想提高渗透效果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就必须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生为本来进行系统性的变革,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接受能力,从整体到个别出发进行德育渗透,在处理好美术课程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必须坚持以下四点原则:第一,德育渗透要选对时机,不能一味生搬硬套强硬地进行德育渗透,不能过度关注结果而使过程显得过分刻意,所以德育渗透时机的选择除了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之外,还要分析如何让德育自然而然的发生并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并使德育渗透的效果润物细无声的悄悄发生;第二,德育渗透必须要选对内容,毫无内涵的德育如果只是为了德育教育而进行渗透难免会让人怀疑只是走个形式,所以在进行渗透的时候必须深入分析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进行有机的结合,将美术课程作为一个载体平台,把握好德育的内涵进行渗透,不能一味的灌输单调的人生价值观和大道理,要做到以理服人,首先要让学生认可信任老师从而才能接受教师的观点看法并以老师为榜样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第三,渗透的时候不能一味的批评或褒奖某位同学,而要在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进行褒贬结合,对出现的不良现象要坚持以理服人,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所犯下的错并给予适当的批评,也不能吝啬自己的夸奖奖励,让学生与老师建立一个和谐平等健康的关系,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逐渐去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让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能同时得到维护,才能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第四,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学效果的提升离不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自觉的去接受精神和道德的熏陶洗礼,并不断督促自身去改善自我,这是一个需要学生主观意识去自愿改变的,如果教师过多的干涉或者强制要求他们执行就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越来越叛逆,阻碍他们的独立发展与自主思考,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是极为不利的,极有可能让他们丧失最基本的自主选择和思考的能力。

美术学科德育教育策略

美术学科德育教育策略

美术学科德育教育策略
1. 结合美术作品进行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美术教学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 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作品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和分享。

4.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如环保、公益等,通过绘画、摄影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美术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好的事物,提高学生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水平。

总之,美术学科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品德修养,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谈美术课的德育原则

谈美术课的德育原则

谈美术课的德育原则美术课的德育原则,即在德育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要求或一般法则。

美术课是艺术教育课程,这是美术教学《大纲》引言中给定的性,艺术教育的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渗透性。

我认为这应该是美术课的德育原则。

什么叫形象和形象性?“形象就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手段。

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离开形象的描绘。

没有了形象,艺术本身就不存在了。

”“形象性是作家和艺术家从他们的思想立场和美学观点出发,通过形象思维来对于现实生活加以概括和集中,然后反映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生动.具体而又能唤起读者美感的生活向面。

”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美术是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美术教学构成的全部,归为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

形象性也是美术课的基本特征。

艺术的形象性具有教育作用,“艺术的教育作用,不是艺术家在作品中赤裸裸的说教所能达到的,更不是耳提面命式的教训……。

它的教育作用,应当蕴含于形象之中。

”鉴于美术是艺术,形象性是美术课的基本特征,形象又是构成美术课的核心,我认为形象性应该是美术课的德育原则。

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就非常注重挖掘美术课程中的德育因素,运用多种手段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在美术课堂上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如在《古代建筑艺术》欣赏教学中,学生通过走访调查长沙古建筑,查阅中国古建筑资料、图片,了解到了许多自己所不知道的故事和知识,从内心里认识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古代文明的伟大。

又如,通过欣赏民间玩具、木偶戏和皮影戏,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通过欣赏中外画家描绘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用画笔表达生活的愿望。

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都蕴涵着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表达,通过解析作品,能帮孩子养成正确的审美思情趣和价值取向。

浅谈美术学科中的德育体现

浅谈美术学科中的德育体现

浅谈美术学科中的德育体现【摘要】美术学科在德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术学科培养学生情感品质,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引导学生表达内心感受,增强情感沟通能力。

美术学科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学生欣赏美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美术学科对学生品德修养也有着深远影响,通过创作过程中的自律、合作等实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在美术学科中,师生相处尊重、平等,体现了德育教育的理念。

课堂教学则通过启发式教学、情感体验等方式,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美术教育应注重德育的实现,对学生成长有着积极意义。

美术学科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关键词】美术学科、德育体现、情感品质、审美情趣、品德修养、师生相处、课堂教学、重要性、实现、学生成长、积极意义1. 引言1.1 美术学科中的德育体现美术学科中的德育体现,是指在美术教育中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和发展,通过美术学科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审美、创造和表现方面不断提升,并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情感品质和审美情趣。

在美术学科中,德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既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也包括审美情趣的培养,还包括情感品质的培养和文化修养的提升。

美术学科的德育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以及对未来社会人才的培养和贡献。

通过美术学科的德育体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审美修养、道德修养和情感修养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及美术教育在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当今社会,美术学科中的德育体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也逐渐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之一。

2. 正文2.1 美术学科培养学生情感品质的作用美术作品的欣赏也可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学生通过观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独特的情感表达,从而启发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理解能力。

这种情感共鸣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交流能力。

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探讨

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探讨

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探讨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德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针对美术教学的德育方法,可以培
养学生的美德、礼仪意识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适用于小学美术课堂的德育方法。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

美术课堂是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比如保持队形、注意听讲、文明用语等。

还可以通过组织观摩展览和参观画廊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公共礼仪意识。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艺
术欣赏、创作实践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对不同艺术作品的评析和思考,学
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对美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
行艺术创作,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要注重教师的示范和引导。

教师在美术课堂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是学
生创作的指导者,还要是学生德育的榜样。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品德修养的提高,并将良好
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传递给学生。

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主动性。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德育的实施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美德和道德观念。

通过以上的德育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培养他们的美德、礼仪意识和审美能力。

浅谈美术学科中的德育体现

浅谈美术学科中的德育体现

浅谈美术学科中的德育体现在美术学科中,德育一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而德育体现在美术学科中也非常广泛,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也有助于美术教育的提升。

本文将浅谈美术学科中的德育体现。

1. 艺术品鉴教育教育学生正确的艺术品鉴观念和态度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以往的美术教育主要是注重技法的表现,但现在的美术教育更多地强调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通过艺术品鉴,学生可以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并且从鉴赏中培养出情感生活、道德情操、人生价值观念等。

让学生通过艺术品鉴教育,更好地理解人生的美好和意义,并加强道德感,形成独特的审美价值观。

2. 绘画制作美术学科中,绘画制作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因为绘画具有直观和感性的特点。

绘画可以帮助学生把内心感受转化为形式,形成健康而美好的情感表达,进而加强社会责任感、自我约束力等品质。

同时,绘画需要不断地反复实践和调整,能够培养学生对于目标的执着追求、对于极致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于工作的认真态度。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3. 思考、创造和想象美术学科涉及到的思考、创造和想象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时,需要灵动的思维和想象力,才能够展现出艺术作品的独特性。

而这种创造和想象的能力,不仅能够激励学生的自信和创造性,也可以培养出学生具有创造性、自控性、自信和自我赋能的品质,这些品质都与社会责任感、道德精神、思想追求等密不可分。

4. 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不断反思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也是一种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许多艺术元素,如书法、绘画、工艺、音乐、戏剧等都是我们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

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文化传统,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于道德伦理的了解,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

总之,美术学科中德育体现非常广泛,从艺术品鉴教育到绘画制作、思考、创造和想象,再到传统文化等,都是美术学科推广德育教育的有力手段。

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探讨

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探讨

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探讨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德育方法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小学美术课堂德育的方法。

教师应注重示范引导。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方式。

教师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示范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示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模仿优秀的作品和例子,培养学生的自觉遵循。

教师应开展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情感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观摩和欣赏,引导学生发表情感的表达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情感认知。

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敏感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使之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表达和传递情感。

教师应进行道德教育。

小学美术课堂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教师应通过教授一些有道德内涵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到艺术与道德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研究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艺术作品中的道德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作品和典型案例,教育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教师应注重综合素质教育。

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和合作创作。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展示,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探讨

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探讨

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探讨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美术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观察力、创造力以及合作意识等。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方法。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是一个需要发散思维的学科,学生在课堂中应该有大胆尝试、自由发挥的空间。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创作任务,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动手去实现真正的创作。

可以要求学生以自然界中的动物为题材自由创作一幅画,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尝试和实践,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美术作品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感受而创作出来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绘画游戏或观察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一幅名画,然后通过绘画或描述的方式,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表达出来。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美术是一门团队合作的学科,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一件作品。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

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幅作品的创作,然后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通过这样的合作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通过赏析名画、参观美术展览、参加美术比赛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道德品质。

美术作品通常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方法包括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通过赏析、参观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道德品质。

只有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使美术课堂真正成为一个既培养学生创造力又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场所。

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探讨

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探讨

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探讨小学美术课堂作为学生接触艺术的重要环节,不仅仅是教授绘画技巧和艺术知识,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美术课堂中,老师不仅需要传授技能,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

而如何在美术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方法,以期能够对美术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在美术课堂中德育教育要注重情感教育。

美术作品是学生情感和思想的表现,通过美术创作,学生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感受,因此在美术课堂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关怀和引导。

美术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注重发现学生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肯定和鼓励学生的用心和创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支持和关爱。

美术教师还可以通过美术作品引发一些情感教育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进行情感的体验和情感的表达,做到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

在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要注重品德教育。

在美术创作中,学生需要培养细心、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等素质。

美术课堂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解读,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所表达的品德情感,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

美术教师还可以通过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注重细节、不懈努力,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培养品德。

美术教师还可以通过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美术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培养品德。

小学美术课堂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技能的传授和知识的普及,更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开展。

在美术课堂中,通过情感、美育、品德和实践教育,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获得情感的滋养、审美的享受、品德的熏陶和实践的锻炼,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探讨

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探讨

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探讨作为小学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知识,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品德修养,增强美育能力。

一、教育学生细心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学会细心,注重细节,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素材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考虑如何画出一幅完美的作品。

在绘画过程中,要教育学生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掌握好每一笔,要求每个小细节都要考虑到位。

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能,同时也能引导学生从细节中认识生活,做到关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提高学生的细致、认真态度。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画画时不要怕做错,要大胆尝试自己的想法,不断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主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画画的过程中自信和积极性十足的表现,不仅会让学生的艺术境界得到提高,同时也能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

三、引导学生的创造力在美术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各种各样的画布和模板进行创作,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只有在画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真正明白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四、注重引导学生的团队合作美术课堂上的团队合作,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一些画作任务,并且让他们通过这些任务来加强之间的交流。

这样做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同时也能大大增强学生们的集体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协同工作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总之,美术课堂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场所,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来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品德素质,同时精心设计的美术课堂也能为学生的艺术修养提供很好的培养和学习环境,注重发掘每个学生独特的天赋,加强身心健康,提升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美术课的德育原则
美术课的德育原则,即在德育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要求或一般法则。

美术课是艺术教育课程,这是美术教学《大纲》引言中给定的性,艺术教育的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渗透性。

我认为这应该是美术课的德育原则。

什么叫形象和形象性?“形象就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手段。

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离开形象的描绘。

没有了形象,艺术本身就不存在了。

”“形象性是作家和艺术家从他们的思想立场和美学观点出发,通过形象思维来对于现实生活加以概括和集中,然后反映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生动.具体而又能唤起读者美感的生活向面。

”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美术是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美术教学构成的全部,归为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

形象性也是美术课的基本特征。

艺术的形象性具有教育作用,“艺术的教育作用,不是艺术家在作品中赤裸裸的说教所能达到的,更不是耳提面命式的教训……。

它的教育作用,应当蕴含于形象之中。

”鉴于美术是艺术,形象性是美术课的基本特征,形象又是构成美术课的核心,我认为形象性应该是美术课的德育原则。

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就非常注重挖掘美术课程中的德育因素,运用多种手段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在美术课堂上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
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如在《古代建筑艺术》欣赏教学中,学生通过走访调查长沙古建筑,查阅中国古建筑资料、图片,了解到了许多自己所不知道的故事和知识,从内心里认识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古代文明的伟大。

又如,通过欣赏民间玩具、木偶戏和皮影戏,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通过欣赏中外画家描绘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用画笔表达生活的愿望。

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都蕴涵着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表达,通过解析作品,能帮孩子养成正确的审美思情趣和价值取向。

如在欣赏凡高作品《向日葵》的课上,有的学生就认为:凡高太傻了,为什么不迎合当时人们的要求画一些别的东西来换取富裕的生活呢?于是,带着不解和疑问,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网站以及自己搜索到的网页,了解凡高充满狂热和痛苦的艺术人生,寻找他的性格、情感、喜怒哀乐在作品中的痕迹,学生慢慢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欣赏了。

当时还有一位学生发现了一段配乐的凡高作品flash,并把它挂到了论坛上给大家观看,那一段影象非常的美,学生都安静地欣赏着,与大师的作品进行着对话和交流,真正理解了凡高坚持自己艺术追求的那种执着和不懈的伟大精神,受到精神的洗礼和熏陶。

情感性原则。

什么是情感?“情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更不能够是盲目的。

真正热烈的情感,来自明确的思想认识……因为感
情的发出,不是无凭无故的,总是有思想伏在它的背后,作它活动的牵线人。

”艺术的情感特征和艺术的形象是分不开的,离开了形象情感就失去了载体。

“对艺术家来说,塑造形象与表达情感,实际上是一回事。

”成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情感的熔铸,有巨大的感染性,它能够调动欣赏者的情感,实现艺术的情感教育的目的。

这种感染性,可否理解为情感性。

艺术教育的特点是以情动人,所以情感性应该是美术课的德育原则。

“艺术作品能使欣赏者受到思想教育,但必须通过欣赏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不能引起欣赏者情感共鸣的作品,便无从发挥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

”凝聚在形象中的情感,一旦引发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随之将产生巨大的感染力量,摇撼着人们的心灵,启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鞭鞑。

在美术教学中,往往发现有些教学内容本身不含情感因素。

“在艺术的形式因素中,包含了大量的隐性情感因素,例如,线条的粗细曲直、色彩的明暗、构图的位置、媒介材料等等。

他们直观上看不出代表情感的因素,但是这些形式因素是表达情感的语言符号。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激发起学生对形式因素的情感,使线条、色彩、构图等形式成为发掘情感的源泉,让学生从枯燥的教学内容中感受到情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一根线条、一块色彩、一条树枝、一片花瓣,点、线、面等单一形式不会有情感可言,但是它们融入了艺术作品就具有了情感。

艺术的形式是内容的显现,在教学中教师给教学内容赋予人的情感,那么形式中的情感因素就会显现出来了。

例如在写生山水风景中,学生可能对山石、河流、树木没有什
么情感可言,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眼前景象与个人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每一事物形式中都含着美的因素和情感。

这些情感是我们赋予山水、河流、树木的,在这一点上艺术是最能够反映人的情感的。

因此教师的任务应当努力去帮助学生发掘艺术中具体形式上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体验线条美、色彩美、构图美等内在的情感,最终激起学生对艺术的情感。

从而创造出富有情感的艺术作品来。


渗透性原则。

渗透性即是把艺术家根植于形象中情感与思想,传递给欣赏者使其受到教育。

这个传递过程即是渗透。

所谓渗透性即是情感的渗透,归根结蒂是思想的渗透。

渗透性原则“既不是通过硬性灌输,也不是通过强迫接受进行的,而是经过熏陶、感染形成的……。

正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的认识了作品中所表现事物的本质,真理,也可以说接受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了教育。


综上所述,美术课的德育原则是形象性、情感性,渗透性。

它们虽然有独立的概念,也有各自的教育特点,但是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是无法分开的,只能是相互依存互为衬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