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公开课课件
总结: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哪些实践 ?
初步探索 中共八大科学论断
曲 折 发
展 的 二
初步成果 三年困难 (1959-1961)
首次曲折
总路线 大跃进 农村纠左 公社化
初步调整
八字方针
1965年完成
十 年
七千人大会
再次曲折 建设成就
十年文革
最大危害
建成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尖端国防现代化
1.“这种经营方式虽然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但也存在着严 重的弊端。如个体小农业没有也很难使用大机器、无力抵御自然 灾害等。……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国家对商品粮 和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产 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日益严 重。”为此,国家进行了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 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 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 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 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 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出现的 根源是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左”倾思想的指导 C.农村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D.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6.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的日记。按相关记录的事 件先后排序应该是 ①生产队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都同意“大包干” ②当看到合作社成员名单有自己时,禁不住热泪满面 ③回家后,看见村里已大变样,成了红卫兵的世界 ④家里的锅都归了公社,说是要炼钢铁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件
D
2、造成1959到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造成1959到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 经济建设中的“
D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D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把私人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轨 道 C、在中国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改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全民大炼钢铁,刚没炼出好钢, 全民大炼钢铁,刚没炼出好钢,却给我们后代留下了留下荒山秃岭
56-66十年全面建设的成就 十年全面建设的成就
想一想: 想一想: 我们在这十年间,除了失误外, 我们在这十年间,除了失误外,我们还取得 了那油 田
大 庆 油 田
3、调整恢复 、
年冬“ ①1960年冬“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转 年冬 八字方针” 入调整轨道,农村减小生产单位、 入调整轨道,农村减小生产单位、恢复自 留地和市场贸易、停办集体食堂, 留地和市场贸易、停办集体食堂,城市调 整计划指标;(成功探索) ;(成功探索 整计划指标;(成功探索) 年底经济基本恢复, ②1962年底经济基本恢复,文革之前 年底经济基本恢复 文革之前 取得了一系列经济和科技成就; 取得了一系列经济和科技成就; ③隐患是思想领域的左倾错误并未消 除。
面对三大改造,他们真的支持吗? 面对三大改造,他们真的支持吗?
天津某厂公私合营后, 天津某厂公私合营后, 挂上新的厂牌
农民积极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正确方针 、正确方针——八大: 八大: 八大 召开: 年北京; ①召开:1956年北京; 年北京 内容:主要矛盾变化、 ②内容:主要矛盾变化、主要任务 和建设方针; 和建设方针; 评价:结论正确,符合实际, ③评价:结论正确,符合实际,是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 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 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说课课件
学习目标: 1.知道50年代至70年代各个时期经济建设的阶段特征 2.掌握“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等史实及其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特征】
全面建设社 过渡时期 会主义时期
改革开放 文革动乱 改革开放初期 深化时期 1976 1978 1992 2012
设计意图:真题演练,
2.(2014新课标全国卷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 讲练结合,突破难点。 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 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并提供史料让学生分析。
理由: 培养学生准确而全面地解 ①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 ②扩大工业品市场 ③帮助农民走上富裕道路
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2)三大改造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1.目的: 设计意图:对比苏联和中国政策的 2.内容: 不同,并深化提问,为什么中国采
学者研究成果,开拓视野,加深 对本课的理解。
22
板书设计、小结
①国内: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背景: ②国际:借鉴苏联;资本主义 国家包围 设想:过渡时期总路线 1.背景 一五计划: 2.特点 3.成就 实施: 1.目的 三大改造: 2.内容 3.实质 4.意义
社会主义 工业化
设计意图:提纲式板书,思路清晰,主题突出
【导入】
展示9月3日阅兵仪式习总书记的座驾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营造全体
同学参与的氛围,达到渲染情感,集
【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特征】
全面建设社 过渡时期 会主义时期
改革开放 文革动乱 改革开放初期 深化时期 1976 1978 1992 2012
设计意图:真题演练,
2.(2014新课标全国卷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 讲练结合,突破难点。 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 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并提供史料让学生分析。
理由: 培养学生准确而全面地解 ①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 ②扩大工业品市场 ③帮助农民走上富裕道路
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2)三大改造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1.目的: 设计意图:对比苏联和中国政策的 2.内容: 不同,并深化提问,为什么中国采
学者研究成果,开拓视野,加深 对本课的理解。
22
板书设计、小结
①国内: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背景: ②国际:借鉴苏联;资本主义 国家包围 设想:过渡时期总路线 1.背景 一五计划: 2.特点 3.成就 实施: 1.目的 三大改造: 2.内容 3.实质 4.意义
社会主义 工业化
设计意图:提纲式板书,思路清晰,主题突出
【导入】
展示9月3日阅兵仪式习总书记的座驾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营造全体
同学参与的氛围,达到渲染情感,集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4-18《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ppt课件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下面的表格把中国与美国、印度的工业生产比较,为解 决表格中的问题,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
A.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实施了“一五”计划 C.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取材料信息和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一五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下,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得以改善, C 项正确;材料中无法反映工业体系,A 项错误;实现工业化是长 期过程, B 项错误; 1958 年以后才出现严重冒进倾向, D 项错误。
答案 C
5.如图反映了我国(
)
A.1949 年的情况 C.1953 年的情况
B.1952 年的情况 D.1956 年的情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取材料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占 据绝对优势,这应是 1956 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才出 现的状况。
答案 D
6.下列关于建国后对社会主义工商业政策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
解析
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社会主
义制度确立起来,故 A、C 两项错误,D 项正确。人民实现了当 家作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 B 项错误。
答案 D
8.1958 年 5 月 27 日,村民阿牛在日记中写到“广播里面说 全村的人都要集中起来,学习中央的最新理论指示”。是因为当 时在( )
答案 B
9.民歌是时代的回音壁,反映不同时代特征。这是中国民 间一首典型民谣:“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 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下列关于这首民谣的表述正确的 是( ) A.这首民谣最早出现在“文革”时期 B.这是新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带来的丰硕成果 C.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业丰收的喜人面貌 D.违背农业发展规律浮夸风的真实写照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说课课件(共31张PPT)
---刘少奇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各项重要建设的经验将成为新中国的榜样。” ---《人民日报》
导入语 从上面的图文信息我们可以得知,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向苏联学习, 那么新中国是如何学习苏联进行经济建设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 进入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8课的学习当中。
第15页
五.教学设计 2.新课讲授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 966 -19 76 年:十年“文革”的动乱 ——国民经济陷于瘫痪和全面混乱
发 展 曲 折
第24页
目录
第一部分
课标分析
教
第二部分
教材分析
学
第三部分
学情分析
任
第四部分
教学法分析
务
第五部分
教学过程
第六部分
教学反思
第25页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内容知识繁多,学习任务较重,一个课 时内较难吃透课本,因此,抓住重点并最大程度的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2.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学生在45分钟内掌握以往 两课的内容,有一定难度,因此,对教材重新编排 ,优化组合,对那些易懂的知识一笔带过,主要将 重点和难点挑出来与学生探讨,难免要求学生有较 高的自学能力。
学情分析
任
第四部分
教学法分析
务
第五部分
教学过程
第六部分
教学反思
第9页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主义建政治 和经济建设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他们对 历史现象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需要我们在教 学中运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 法,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提 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大炼钢 铁—— 15年赶 英超美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各项重要建设的经验将成为新中国的榜样。” ---《人民日报》
导入语 从上面的图文信息我们可以得知,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向苏联学习, 那么新中国是如何学习苏联进行经济建设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 进入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8课的学习当中。
第15页
五.教学设计 2.新课讲授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 966 -19 76 年:十年“文革”的动乱 ——国民经济陷于瘫痪和全面混乱
发 展 曲 折
第24页
目录
第一部分
课标分析
教
第二部分
教材分析
学
第三部分
学情分析
任
第四部分
教学法分析
务
第五部分
教学过程
第六部分
教学反思
第25页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内容知识繁多,学习任务较重,一个课 时内较难吃透课本,因此,抓住重点并最大程度的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2.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学生在45分钟内掌握以往 两课的内容,有一定难度,因此,对教材重新编排 ,优化组合,对那些易懂的知识一笔带过,主要将 重点和难点挑出来与学生探讨,难免要求学生有较 高的自学能力。
学情分析
任
第四部分
教学法分析
务
第五部分
教学过程
第六部分
教学反思
第9页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主义建政治 和经济建设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他们对 历史现象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需要我们在教 学中运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 法,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提 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大炼钢 铁—— 15年赶 英超美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2.影响:
1605
工 业 总 产 值: 亿 元
704
农 业 总 产 值: 亿 元
537 415
1957年
1960年
1957年
1960年
农业 在总产值中的 比例
增长率 1957年 1960年 43.3% 21.8% -22.8%
轻工业
31.2% 26.1% 47%
重工业
25.5% 52.1% 223%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①农业:1953年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 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起,掀起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
1.1950年-1952年 土地改革,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土地改革)①原 因: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新解放区还没有土改,封建土地制度严重 阻碍生产力发展;②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 有制;③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3年-1956年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走合作化道路(农业合作化) ①原因: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②核心内容: 把土地等主要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③意义: 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3.1958年-1983年 人民公社制度(人民公社化)①原因:党的一些领 导人主观的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的程度越高,就越能促 进生产力的发展,片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②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 度和扩大规模,实行“一大二公”。③影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1978年至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 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②核 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 营、自负盈亏等;③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 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公开课课件
6.(2010年山东临沂市高三质检)1962年,中 共中央开始采取措施调整农村经济,农民重 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地方开始包产到户,农 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一现象说明 A.中央根本上纠正了“左”的指导思想 B.实行适合农村实际的经济政策 C.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当时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变化
材料三 1956年后,实现农业合作化,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转变 为以自然村为单位的集体经济。但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 村的18户农民摁血手印,签“生死契约”:“我们分田到户,家家 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缴的公粮, 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杀头也甘心。大家社 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提到威胁小农稳定的诸多因素。 (2)建国初期,在稳定的社会条件下,自耕农自身的发展出现了哪 些新问题? (3)应如何看待小岗村村民的分田举动? 【答案】
1958年:三面红旗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 社会主义。
★“大跃进”
“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人民公社化
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 是指规模大、 公有化程度高。
四 . 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左倾错误思想 不能得到根本扭转,反而在继续膨胀,终 于酿成建国以来最大的危害。这个危害是 什么?
2.(2009年广东文科基础) 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 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人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3.春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春联内 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春联中, 反映建国后50年代后期社会状况的是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ppt(28张PPT)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约七十年的红旗悄 然降落,代表俄罗斯的三色旗重新升起,这标志着列宁创立的世界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在此之前两年多时 间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像多米诺骨牌那样相继垮台。历 史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世界政治地图上,苏联、东欧这一大 片红色已成为旧迹。
课堂总结:
社会主义力
社 量的壮大 会 主 义 的 苏联的发 发 展与改革 展 与 挫 东欧剧变与 折 苏联解体
பைடு நூலகம்
1949年,经互会成立
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没有取得成效 →直接导致解体
东欧剧变 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
牛刀小试
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 话辞职。
里姆林宫上降落,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 了旗杆。
苏联(社)
俄罗斯(资)
实质: 社会制 度改变
影
响: 标志着冷战(1947-1991)的结束和
两极 格局(1955-1991) 的 终结
苏联(1922-1991)
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
苏联解体的含义是什么?请分析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启示: 认识: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③加强民主法制的建设。 ④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经济建设必须要 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 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自身的失败。
②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 着艰巨、复杂和曲折。
2.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
课堂总结:
社会主义力
社 量的壮大 会 主 义 的 苏联的发 发 展与改革 展 与 挫 东欧剧变与 折 苏联解体
பைடு நூலகம்
1949年,经互会成立
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没有取得成效 →直接导致解体
东欧剧变 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
牛刀小试
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 话辞职。
里姆林宫上降落,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 了旗杆。
苏联(社)
俄罗斯(资)
实质: 社会制 度改变
影
响: 标志着冷战(1947-1991)的结束和
两极 格局(1955-1991) 的 终结
苏联(1922-1991)
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
苏联解体的含义是什么?请分析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启示: 认识: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③加强民主法制的建设。 ④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经济建设必须要 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 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自身的失败。
②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 着艰巨、复杂和曲折。
2.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PPT课件38
②1953年底,实行_个__别__企__业_公私合营。
课前 预习
③1956年,实行_全__行__业___公私合营。
3.结果:1956年底,社__会__主__义__改__造__基本完成。
4.意义:社会主义__计__划__经__济____基本确立,为社
栏 目
会主义_工__业__化___发展开辟了道路。
(5)体现了渐进性和长期性。
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4)客观条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特点:
课堂 导学
(1)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兼顾。
(3)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和商业。
栏
目
(4)重点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
链 接
农业之间的关系。
2.方针:优先发展__重__工__业__,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 _____轻__工_和业农业之间的关系。
课前 预习
3.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_五_______”计划。
4.成就。
(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_工__业__体__系_。
栏
目
链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__业__布__局__。
(3)标志:_高__指__标___、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栏
目
(4)后果。
链 接
①使国__民__经__济__遭到严重破坏。“大跃进”期间,中
国经济损失在1 000亿元以上。
②_生__态__环__境_遭到严重破坏。
课前 预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__产__力____的实际发展 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课件]
中共“八大” 1956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片面追求高速度 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
破坏国民经济
破坏生态资源
挫伤农民积极性
“一大二公”是指规模大、 公有化程度高。 三年经济困难 1959——1962 1960年:八字方针
经济形势好转,人民生活改善 严重干扰,低徘徊
资料搜集:多一个角度看“一五”经济建设成就
经济建设的大手笔
“一五”计划建设规模宏大,在五年内,
各项支出总数为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两以
上。用这样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国家建设,这在 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2.“一五”计划:为“一化三改”奠定基础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
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
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旧中国被外国人讥为“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 要进口的国家”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中国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重工业一片空白
第四 单元 中国 社会 主义 建设 发展 道路 的探 索
照搬苏联模式 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发 展 道 路
走自己的路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温故知新: 近代中国工业化开始于何时? 近代民族工业有何特点?
2、新中国工业化开端的背景 (阅读材料,概括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背景)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中共“八大” 1956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课件 课件21 岳麓版
1966
1976 1978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 新时期
问题一:三大改造
1、目的: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内容: (1)农业改造:
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合作社
(2)手工业改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策略:利用、限制、改造
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初级: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高级:全行业公私合营
全国 11.40 10.80 11.98 14.59 25.43 14.24 10.02
市 7.43 8.47 9.22 10.92 13.77 11.39 8.28
县 11.84 11.07 12.50 14.61 28.58 14.58 10.3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
化运动
制改革
运动 从地主土地私 农民个体土 内容 有变成农民个 地私有变成
体土地私有 公有
大幅度提 高公有化 程度
坚持公有化 前提下,改 革经营、分 配方式
行政 机构
经营 方式
所有 制
乡镇
合作社
农民个体经营 集体合作
农民个体所有 集体所有
人民公社 乡镇政府
一大二公 集体合作
集体与国 家所有
家庭联产承 包
获 1959—1961年,全国死亡率较高,特别是1960年。农 取 村的死亡率超过全国。(表面) 信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造成中国经济困难,特别 息 是对农村。(深层)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 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 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PPT课件18课件下载
粮
大 就是鼻子错短在何处?
为
胆 公社杀一口
纲
, 地 有 多
足提够示吃:半夸年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严重背离客观规律 根源:左倾错误
农 业 跃 进
大
一个萝卜千斤重
产
两头毛驴拉不动
!
人民公社化运动
土地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 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
探究:人民公社与生产合作社的区别 提示:公有化程度更高 规模更大
③实质 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 相互促进, 同步进行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 一五计划
◆工业结构:
优先发展重工业 ◆分布区域:
重点发展区域 在东北和中西部 地区
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内因: 重工业基础薄弱;有助于推动农业、轻工业发展 外因: 苏联模式影响(工业化);帝国主义包围,增强国力和国防需要
1949年 53年 56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76年
年代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
1949年
56年
实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年 53年 56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年代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949—1952年底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 一五计划(1953——1957)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工 4199年49年53年 565年6年
66年
76年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1953年 56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76年 年代
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趋势?
虽然出现了曲折,发展是主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新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学生通过材料以及阅读课本,掌握社会主义工业 化的背景、方针以及具体实施,提升学生分析材 料以及从课本中提炼信息的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展示图片以及拓展的题目, 掌握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与失误, 提升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3学生通过讨论环节分析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给了我 们哪些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能力。
归纳总结: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 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成就和失误) 成功的探索(成就):
① 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 ② 1953年实施“一五”计划 1956 ③195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53
成功的探索(成就) ④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的主要任务。 1960 ⑤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1958 失误的探索: ① 1958 年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②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 1966 ③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年
704
537 415
1957年
1957年
1960年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理想对照现实 1959-1961年的三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 年经济困难时期。
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 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官方统计称3年中中国大陆 非正常死亡人数在2000万以上。
由于饥饿而瘦小 的中国儿童
1949~1952年工农业 总 810
外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学习苏联先进的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 经验
创业一:工业化的方针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自主探究:
内容: “一化”——工业化;“三改”——三大改 目的: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特点:
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同时并举,相互促进
自主探究 基本任务: 原因 :
1.优先发展重工业
2. 改造农业、手工业、 历史: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 现实: 资本主义工商业 外部:苏联经验
思维拓展:结合“一五计划成果图”思考:产 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结合课本说 出 一五计划的成果? 产业结构: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达 地区分布:东北部以及中西部都相应发展一 些工业
“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怎样?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 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 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 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为培养学生“为祖国崛起而读书”的时代责任 感,组织新中国建设展,我们幸运地抽到了1956 -1976年的展馆布置,请你结合此时期经济建设的 史实,以解说员的身份为本年代进行解说。 要求: 内容要结合主要历史事件,说出你的感悟(经验 和教训)并用简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本时期 的发展进行精彩描述,时间把握在2分钟左右。
1956
“文革”十年动乱
草根话题:感受1956--1976年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 展,收获哪些经验教训? 1楼: 社会主义建设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 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主观愿望遵循客观规律。 2楼: 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楼:
4楼
……
不要照抄别国经验,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成果展示: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 程度高)
理想对照现实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留下荒山秃岭
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理想对照现实 1605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 工 业 总 产 值: 亿 元 农 业 总 产 值: 亿 元
材料: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 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 创业二:工业化的实施 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 ------一五计划 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 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 “ 一五”计划( 1953 - 1957 ) 年版
实战演练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 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5年4月出版
【拓展】从图中可看出中国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 深入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 化?由此得出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三大 改造 农业
创业三:三大改造 改造措施
改造目 改造作 的 用
社会主 义计划 经济和 社会主 义制度 在中国 基本确 立,为 工业化 开辟道 路。
1953初级农业合作社(土地 入股、统一经营);1955高 适应国 级农业合作社 家工业 化的要 手工 从供销入手,由逐步改造到 求,早 业 日建成 一次性合作化 社会主 策略:利用、限制和改造; 资本 义。 形式: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加 主义 工商 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高级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 业 的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 九 学五 习三 总年 路鞍 线钢 工 人 一五计划成就 三大改造完成
毛 主 席 1953----1956 为 词长 开端 春 一 汽 题
请荣 公毅 私仁 合( 营左 ) 等 申
通过这些图片你能说出新中国的创业举措吗?
图说历史:社会主义工业化实施的条件?
(2009山东)表1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 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 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 A. 1949~1951年 B. 1953~1955年 C. 1958~1960年 D. 1979~1981年
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1949年,我国有5亿 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 钢0.29公斤。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 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 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 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不 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 个新的世界!
中共八大 1956
高举三面红旗
文化大革命
通过图片思考建国路上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激情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中共八大召开(12:中共八大对 我国主要矛盾做了 怎样的分析?制定 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有何作用?
狂热中的失误挫折 观看视频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思考: 社会主义建设总 路线的内容和原 因? 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发 展的高速度;受苏联的影响; 缺乏经验
1949年 1952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2年 1971年 1978年 1980年
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
走 1956----1976 跑 在 步 探索 社 进 会 入 主 共 义 大 1956年毛泽东 产 道 在中共八大上 主 义 上 致开幕词 四 海 翻 腾 云 水 怒
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二 狂热中的失误挫折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思考:大跃进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特 点?犯了什么错误? 浮夸的高产 历史事件: 大跃进:以粮为纲,以钢为纲(中心) 错误:主观愿望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种个南瓜像地球 全民炼钢
修建土高炉,大炼钢铁。 1958年,全国生产钢1108 荒芜的土地 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个体经济
公有制经济 其它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多种经济 成分并存
公有制经济 占绝对优势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单位:亿斤
6000 中国20世纪50~70年代末粮食产量变化
6411
4000 3900 3278 2200 3400 2870 3400 3000
龟裂的稻田
单位:亿斤
6000 中国20世纪50~70年代末粮食产量变化
6411
4000 3900 3278 2200 3400 2870 3400 3000
1949年 1952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2年 1971年 1978年 1980年
国民经济的劫难(66-76)
900 800 产值(亿元) 材料一:① 1949年到1952年底, 700 600 我们用三年时间完成了经济的恢 466 500 复工作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 400 300 在华资产,建立国营经济;②稳 200 100 定物价,统一财经;③合理调整 经济: 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 政治:新中国成立,民 0 开国大典 了资本主义工商业;④农村完成 势基本好转 族独立。 1949年 1952年 土地改革,土地私有变为公有; 这些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创造了条件。
立业的坎坷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公有化程度:土地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大办公 共堂,平均分配 人民公社一般都有4000多户,经营范围大,农林牧副 渔全面发展。
探究1: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
人民公社化运动 “敞开肚皮吃饭”的人 探究2:“人民公社化”运动 民公社食堂。 错在哪里? 成果展示: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学生通过材料以及阅读课本,掌握社会主义工业 化的背景、方针以及具体实施,提升学生分析材 料以及从课本中提炼信息的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展示图片以及拓展的题目, 掌握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与失误, 提升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3学生通过讨论环节分析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给了我 们哪些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能力。
归纳总结: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 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成就和失误) 成功的探索(成就):
① 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 ② 1953年实施“一五”计划 1956 ③195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53
成功的探索(成就) ④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的主要任务。 1960 ⑤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1958 失误的探索: ① 1958 年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②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 1966 ③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年
704
537 415
1957年
1957年
1960年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理想对照现实 1959-1961年的三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 年经济困难时期。
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 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官方统计称3年中中国大陆 非正常死亡人数在2000万以上。
由于饥饿而瘦小 的中国儿童
1949~1952年工农业 总 810
外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学习苏联先进的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 经验
创业一:工业化的方针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自主探究:
内容: “一化”——工业化;“三改”——三大改 目的: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特点:
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同时并举,相互促进
自主探究 基本任务: 原因 :
1.优先发展重工业
2. 改造农业、手工业、 历史: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 现实: 资本主义工商业 外部:苏联经验
思维拓展:结合“一五计划成果图”思考:产 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结合课本说 出 一五计划的成果? 产业结构: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达 地区分布:东北部以及中西部都相应发展一 些工业
“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怎样?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 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 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 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为培养学生“为祖国崛起而读书”的时代责任 感,组织新中国建设展,我们幸运地抽到了1956 -1976年的展馆布置,请你结合此时期经济建设的 史实,以解说员的身份为本年代进行解说。 要求: 内容要结合主要历史事件,说出你的感悟(经验 和教训)并用简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本时期 的发展进行精彩描述,时间把握在2分钟左右。
1956
“文革”十年动乱
草根话题:感受1956--1976年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 展,收获哪些经验教训? 1楼: 社会主义建设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 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主观愿望遵循客观规律。 2楼: 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楼:
4楼
……
不要照抄别国经验,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成果展示: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 程度高)
理想对照现实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留下荒山秃岭
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理想对照现实 1605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 工 业 总 产 值: 亿 元 农 业 总 产 值: 亿 元
材料: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 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 创业二:工业化的实施 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 ------一五计划 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 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 “ 一五”计划( 1953 - 1957 ) 年版
实战演练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 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5年4月出版
【拓展】从图中可看出中国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 深入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 化?由此得出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三大 改造 农业
创业三:三大改造 改造措施
改造目 改造作 的 用
社会主 义计划 经济和 社会主 义制度 在中国 基本确 立,为 工业化 开辟道 路。
1953初级农业合作社(土地 入股、统一经营);1955高 适应国 级农业合作社 家工业 化的要 手工 从供销入手,由逐步改造到 求,早 业 日建成 一次性合作化 社会主 策略:利用、限制和改造; 资本 义。 形式: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加 主义 工商 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高级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 业 的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 九 学五 习三 总年 路鞍 线钢 工 人 一五计划成就 三大改造完成
毛 主 席 1953----1956 为 词长 开端 春 一 汽 题
请荣 公毅 私仁 合( 营左 ) 等 申
通过这些图片你能说出新中国的创业举措吗?
图说历史:社会主义工业化实施的条件?
(2009山东)表1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 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 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 A. 1949~1951年 B. 1953~1955年 C. 1958~1960年 D. 1979~1981年
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1949年,我国有5亿 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 钢0.29公斤。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 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 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 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不 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 个新的世界!
中共八大 1956
高举三面红旗
文化大革命
通过图片思考建国路上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激情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中共八大召开(12:中共八大对 我国主要矛盾做了 怎样的分析?制定 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有何作用?
狂热中的失误挫折 观看视频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思考: 社会主义建设总 路线的内容和原 因? 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发 展的高速度;受苏联的影响; 缺乏经验
1949年 1952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2年 1971年 1978年 1980年
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
走 1956----1976 跑 在 步 探索 社 进 会 入 主 共 义 大 1956年毛泽东 产 道 在中共八大上 主 义 上 致开幕词 四 海 翻 腾 云 水 怒
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二 狂热中的失误挫折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思考:大跃进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特 点?犯了什么错误? 浮夸的高产 历史事件: 大跃进:以粮为纲,以钢为纲(中心) 错误:主观愿望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种个南瓜像地球 全民炼钢
修建土高炉,大炼钢铁。 1958年,全国生产钢1108 荒芜的土地 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个体经济
公有制经济 其它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多种经济 成分并存
公有制经济 占绝对优势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单位:亿斤
6000 中国20世纪50~70年代末粮食产量变化
6411
4000 3900 3278 2200 3400 2870 3400 3000
龟裂的稻田
单位:亿斤
6000 中国20世纪50~70年代末粮食产量变化
6411
4000 3900 3278 2200 3400 2870 3400 3000
1949年 1952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2年 1971年 1978年 1980年
国民经济的劫难(66-76)
900 800 产值(亿元) 材料一:① 1949年到1952年底, 700 600 我们用三年时间完成了经济的恢 466 500 复工作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 400 300 在华资产,建立国营经济;②稳 200 100 定物价,统一财经;③合理调整 经济: 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 政治:新中国成立,民 0 开国大典 了资本主义工商业;④农村完成 势基本好转 族独立。 1949年 1952年 土地改革,土地私有变为公有; 这些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创造了条件。
立业的坎坷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公有化程度:土地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大办公 共堂,平均分配 人民公社一般都有4000多户,经营范围大,农林牧副 渔全面发展。
探究1: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
人民公社化运动 “敞开肚皮吃饭”的人 探究2:“人民公社化”运动 民公社食堂。 错在哪里? 成果展示: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