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_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作为化学教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添新鲜感,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

在学完这一单元后,很多学生反映,酸和碱这一单元,感到学起来比较困难,一些知识没有理解,习题不会做,甚至有的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厌学心理,如何复习好这一单元,消除学生的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的迎接中考。

我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设计了这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的专题复习课,涉及了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浓硫酸的稀释、酸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等基础知识,通过精心创设的生活情景,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温故知新,让学生体会到中考方向,检验学习效果。

同时也体现了“让化学走进生活”的化学教学理念。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法:系统归纳、教师点评、多媒体辅助教学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小组竞赛三、教学准备:1、导学案 2、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真思考、团结协作完成导学案所包含的酸和碱的相关知识,温故知新、共同提高。

2、各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在限定时间内展开充分讨论,科代表作好记录,最后评选课堂之星。

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课堂活动要求。

利于课堂节奏紧凑有序,且高效。

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一:欣赏歌曲,解读歌词,明确复习目标。

以学生熟悉的《青花瓷》为切入点,引入酸和碱的学习。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教材的作用和地位本教材是在学习常见酸和碱的知识后,主要是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度的测定pH两个部分。

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

从教材体系来看,中和反应既是对酸碱化学性质延续和深化,同时又引出另一类化合物——盐,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

从教育目的看,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能更好体现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

从研究方法看,本课题采用实验探究,然后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归纳,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对于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如何鉴别酸或碱,学生已经熟悉,而且对酸、碱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有所了解,但对于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呢?如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呢?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所以需教师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所以本节课教学的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的酸碱的知识基础上,设计有利于学生能自主学习的情境。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四、教学处理:在实际教学中,我将课题中“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提到第一课时上,先引导学生理解pH的测定方法,这样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又多提供了一个理论知识点。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明确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现象→形成概念→理解迁移教法:“三段五环探究式学习”三段:激疑→探究→形成五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合作探究,解决课题归纳概括,小结课题反馈练习,巩固课题拓展延伸,应用课题六、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合作探究、解决课题→归纳概括、小结课题→反馈练习、巩固课题→拓展延伸、应用课题1、演示实验、提出问题:•观察有什么现象?•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呢?2、合作探究:酸与碱会发生反应吗?怎样证明?(实验)3、归纳:中和反应的实质:酸中的H+与碱中的OH-反应生成水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4、A .概念巩固题:①. 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 2NaOH +CO 2=Na 2CO 3+H 2OB. CaCO 3+2HCl =CaCl 2+H 2O +CO 2 C . Fe +2HCl =FeCl 2+H 2↑D. 2NaOH +H 2SO 4=Na 2SO 4+2H 2O②.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盐的是()A. CO 2B. Cu(OH)2C. Na 2CO 3D. H 2SO 4B .实际应用题:• 你能解释以下应用的原理吗?• 1.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 2.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胃酸过多的病人,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 4 被蚊虫叮咬后,可涂一些含碱性物质(如肥皂水)的药水,可减轻痛痒• 5.清除茶瓶水垢。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磨课】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复习 教材分析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磨课】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复习  教材分析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材分析王绍凤闽宁中学【单元教材概览】(一)本单元在化学课程及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它单元的联系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本单元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

本单元内容对应于《新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 中的二级主题“(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中的部分内容。

(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三)本单元内容的特点本单元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

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从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新老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比较:⑴新教材在课题一中只介绍了酸与酸碱指示剂、较活泼金属以及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同时介绍了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而将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单独作为一课题来进行学习。

此外,酸与盐、碱与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概念、化合物的分类等知识移至第十一章学习。

⑵新教材删去了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淡化了酸、碱、盐的概念,尤其是酸、碱的概念,新教材中没有下严格的定义。

在介绍盐的概念之前,通过让学生找出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物的共同点,为盐的概念作了铺垫。

⑶新教材只重点学习盐酸和硫酸。

关于硝酸的性质在本单元没有介绍,仅介绍硝酸的化学式,磷酸的化学式没有出现。

⑷浓H2SO4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的处理方法改为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说课稿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说课稿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讲述的是常见的酸和碱。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酸碱的概念、酸碱的性质以及常见的酸和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辨别出常见的酸和碱。

这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中的酸碱中和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及其性质。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酸碱的性质,判断物质是酸还是碱。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2.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及其性质。

四、教学难点1.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及其性质。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酸碱试纸、酸碱指示剂。

–常见酸和碱的实验样品。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有关酸碱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5分钟)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介绍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是平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并能区分酸和碱的特点。

然后,通过示意图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及其性质。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特征和用途。

3. 实验操作(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使用酸碱试纸和酸碱指示剂,观察和判断实验样品是酸还是碱,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总结(10分钟)让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与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进行对比,进一步巩固和理解酸碱的概念和性质。

5. 练习与解答(15分钟)通过提问和互动的方式,挑选几道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并对答案进行讲解。

6.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例子,向学生介绍酸碱中和的概念和反应过程,引发学生对化学中酸碱反应的兴趣。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及其性质。

初中化学_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2)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领会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酸的腐蚀性认识,正确使用酸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目标: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重点】:1、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2、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领会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课内探究】一、酸碱指示剂情景问题,引入新课:展示你生活中接触过哪些有酸味的东西?这些物质中都含有“酸”这类物质。

你吃过松花蛋吗?记得检验二氧化碳的石灰水吗?他们都属于“碱”这类物质,你用手指蘸一些肥皂水用手捻搓有什么感觉?肥皂水中也含有碱这类物质,含碱的物质一般都有滑腻感。

酸碱这两类物质跟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类物质。

提出问题:你会鉴别酸和碱吗?出示小故事: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

花瓣为什么变成红色?波义耳有用稀硝酸、稀硫酸、醋酸做实验,结果完全相同-----花瓣变红。

波义耳认定紫罗兰花瓣的浸出液,可用于检验溶液是否称酸性。

【问题】什么样的物质可作指示剂呢?常见指示剂遇酸碱性溶液如何变色呢?【实验探究一】小组合作完成取4支试管,分别滴入稀硫酸、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另取4支试管,分别滴入稀硫酸、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可得到哪些结论?【进行跟踪练习】: 练习、许多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氢氧化钠变质探究 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氢氧化钠变质探究 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氢氧化钠变质探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常见的酸和碱的概念以及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实验。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以了解酸和碱的一些性质,以及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和实验过程。

通过实验的探究,学生可以培养动手实践和观察分析的能力,提高科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酸和碱的概念及其常见的性质;•掌握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和实验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常见表现;•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酸和碱的性质的理解;•学生对于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过程的探究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owerPoint幻灯片;•实验器材与试剂:氢氧化钠饼、盛水容器、铁针、试管、盐酸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2.学具准备•学生实验报告纸;•学生实验操作指导书。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含有酸和碱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酸和碱吗?酸和碱有什么不同呢?3.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并带入本课的重点内容。

第二步:学习酸和碱的性质1.利用幻灯片讲解酸和碱的性质以及常见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

2.分组讨论:请学生自由组成小组,交流各自对于酸和碱性质的认识,并记录在报告纸上。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梳理出酸和碱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第三步:学习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1.展示实验器材和试剂,简要介绍氢氧化钠变质的背景和实验目的。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步骤和原理。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用酚酞指示剂检测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变化。

4.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和变质过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
1.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酸碱性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类比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现象的欲望;
2.培养学生珍惜实验资源,爱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酸的定义、分类、性质和用途;
2.碱的定义、分类、性质和用途;
3.酸碱指示剂及其应用;
4.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分类、性质;
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过程与方法:
3.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器材,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
2.多媒体资源:运用PPT、视频等展示酸碱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等化学现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
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和区分层次;
2.使用简明的图表和符号代替冗长的文字;
3.在板书的下方留出空间,用于记录学生的疑问和课堂小结。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酸碱性质的掌握可能不够深入,导致应用时出现错误;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溶液、化学反应等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最新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第十单元酸和碱》word教案 (9)

最新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第十单元酸和碱》word教案 (9)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理论联系实际,梳理知识要点的同时,重点突出生活应用。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在知识结构上分为三部分;首先,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简单地反映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说明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会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和碱,并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能够用花瓣、果实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试验它们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

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通过活动与探究,分析总结酸碱的腐蚀性等性质和用途,并通过回忆总结的方式,简单归纳几种酸和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第三部分在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了一些认识以后,通过酸和碱溶液的导电实验,来说明酸和碱为什么会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并能从解离的角度简单了解酸碱的定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过程与方法1、梳理知识要点的同时,重点突出生活应用。

2、通过练习强化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梳理知识点,进一步了解酸碱的性质、中和反应难点强化知识的应用媒体教具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一、酸和碱的概念1.酸常见酸的化学式:2.碱常见能溶于水的碱的化学式:二、酸和碱的物理性质浓硫酸浓盐酸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打开瓶口的现象NaOH Ca(OH)2俗名颜色.状态溶解性露置在空气中的现象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稀盐酸稀硫酸酸的化学性质指示剂 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金属Zn + HCl-Fe + H2SO4-金属氧化物Fe2O3 + HCl -CuO + H2SO4-碱Fe(OH)3 + HCl-Cu(OH)2 + H2SO4-盐AgNO3 + HCl-BaCl2 + H2SO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的指示剂 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师生回忆,学生口答教师展示图标,学生填写化学性质非金属氧化物CO2 + NaOH——SO2 + NaOH——CO2 + Ca(OH)2—酸NaOH + HCl——Ca(OH)2 + HCl—盐CuSO4 + NaOH——Na2CO3 + Ca(OH)2——例题: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能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四、pH应用1.溶液酸碱度测定方法在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________或________将被测液滴到_______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材分析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材分析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材分析[单元教材概览](一)本单元在化学课程及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它单元的联系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本单元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

本单元内容对应于《新课程标准》一级主题中的“身边的化学物质”(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本单元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

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一一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从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新老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比较:⑴新教材将老教材中第八章内容分解成第十、第十一两个单元,老教材中的第二节、第三节部分内容合并成课题一,但是新教材在课题一中只介绍了酸与酸碱指示剂、较活泼金属以及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同时介绍了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而将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单独作为一课题来进行学习。

此外,酸与盐、碱与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概念、化合物的分类等知识移至第十一章学习。

⑵新教材删去了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淡化了酸、碱、盐的概念,尤其是酸、碱的概念,新教材中没有下严格的定义。

在介绍盐的概念之前,通过让学生找出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物的共同点,为盐的概念作了铺垫。

⑶新教材只重点学习盐酸和硫酸。

关于硝酸的性质在本单元没有介绍,仅介绍硝酸的化学式,磷酸的化学式没有出现,不过出现了典型弱酸----醋酸的化学式。

初中化学_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下)教案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三)构建知识网络指导学生构建本单元知识网络。

回顾本单元知识,学习构建知识网络。

化,也教给学生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的方案随堂达标检测见学案【随堂达标检测】独立完成小组互批小组代表释疑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课堂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学情分析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对酸和碱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基本了解,但还没能系统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对酸和碱中常见实验探究题的认识,学生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另一方面学生对酸和碱的“化学生活化,化学社会化”还没有较深的体会,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旨在一方面让学生系统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但由于本单元涉及物质种类及名称较多,物质的化学式较前几单元复杂,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较多,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充分利用好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复习的总体设想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常见酸的有关知识,二是常见碱的有关知识。

酸碱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是考试的常考点,也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化学下册的一大重点知识,学生应该把酸碱知识结合进行综合性复习,联系化学生活化,化学社会化。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第一轮:以常见的酸和碱: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在生活、生产、实验室中的应用为主线,要求学生用相应的化学知识加以解释,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最后再根据上面出现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归纳出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第二轮:以酸和碱中常见探究题的考点:中和反应为主线,寻找探究题解题的突破点所在。

酸和碱复习课1效果分析酸和碱在初中化学阶段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酸和碱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包括,酸和碱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_酸和碱复习专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酸和碱复习专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和碱复习专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一节复习课,复习的内容-酸和碱位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这章内容繁多,知识点之间连接紧密,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是中考的热点。

但在新课讲授时,学生并没有对酸和碱的性质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酸和碱的基础知识,但对其相关的化学反应理解的还不深刻,知识结构没有系统化。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酸和碱的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小组讨论、自主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中和反应的实质。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酸和碱复习专题》学情分析1.在新课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酸和碱已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特别是对于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相关的解题技巧,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2.这部分知识以探究性实验形式出现的较多,虽然前面对于实验探究问题已有所涉及,但仍需在探究中使知识不断地系统和深化,使其探究能力不断培养和提高;3.对化学反应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而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导致书写化学方程式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一方面让学生系统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及一些解题技巧;另一方面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酸和碱复习专题》效果分析一、重视创设教学情境在新授课时,很多教师都注意了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联系实际生活,来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但在复习课时,则很少有老师关注这个问题。

其实,我认为,在复习课中,老师更应该基于学生已学知识创设好问题情境,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去思考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所以在本课中,我以“大蒜之乡”为切入点,让学生来猜测其原理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主动思考、分析问题。

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说课稿(pdf版)

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说课稿(pdf版)

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复习是根据九年级化学教材,对第十单元《酸和碱》进行复习。

该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酸和碱的定义、性质以及常见酸碱的应用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酸和碱的定义、性质;•掌握常见的酸碱的应用。

2.能力目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配合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掌握常见酸碱的应用方法。

2.难点•理解酸和碱的离子理论。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以呈现图片和视频;•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用于进行实验演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发学生对酸和碱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生活中有接触过哪些酸和碱呢?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问题,并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2. 知识讲解(20分钟)1.酸和碱的定义与性质•通过多媒体呈现,引导学生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并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记忆常见的酸碱的性质。

2.酸和碱的离子理论•使用多媒体和示意图,讲解酸和碱的离子理论,让学生理解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离子产生过程。

3. 案例分析(15分钟)1.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指导学生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如草木灰中和酸性土壤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用合适的酸或碱来中和酸性土壤。

2.酸碱指示剂的应用•通过实验视频演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原理和应用。

4. 实验演示(15分钟)1.酸碱反应实验•实验过程:将酸和碱溶液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然后将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对接,使两者接触。

学生观察两种溶液接触后是否产生气泡。

•实验目的:让学生观察并理解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2.酸碱中和实验•实验过程:将少量酸溶液加入碱溶液中,再使用酸碱指示剂观察溶液变色。

•实验目的:让学生观察并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指示剂变色原理。

5. 小结与复习(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并和学生一起复习;•提问学生一些重点知识,确保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程度。

初中化学_第十单元 酸和碱 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十单元 酸和碱 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章酸和碱复习课》教案(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4、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行活动探究—寻找指示剂,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4、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酸碱知识内容多,知识点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些难度,需要师生共同回忆归纳整理,形成分类学习的好习惯,有利于以后的学习,体会对比、分类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酸、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及原因教学难点:酸、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及原因教学准备:PPT课件和微课等。

教学过程:环节一【课题导入】【教师提问】老师在整理化学实验室时发现失去标签的两种无色溶液,只知道他们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如何把他们区分开呢?【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回忆酸碱的一些性质用来区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教师引导】除了上述的一些方法,还有别的方法能帮老师区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吗?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来掌握更多的区分方法。

环节二【课题讲授】【教师引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指导归纳(展示课件)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和用途等【教师提问】浓盐酸打开瓶盖有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瓶口出现白雾【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说一下烟和雾的区别?【学生回答】烟是指固体小颗粒,雾是指小液滴。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指导对比归纳(展示课件)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特性和用途等【教师提问】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俗名是什么?【学生回答】火碱、烧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教师讲解】氢氧化钠易吸水而潮解,可以做干燥剂【教师总结】这是常见酸碱的一些物理性质、特性和用途,同学们做一做自主学习指导61页3、5题巩固。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导)说课稿:10.1 常见的酸和碱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导)说课稿:10.1 常见的酸和碱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导)说课稿:10.1 常见的酸和碱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的导入部分,主要讲解常见的酸和碱。

该单元是九年级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学习酸和碱的定义、特性和常见酸碱的应用,培养学生对酸碱知识和实验操作的认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酸和碱的概念和特性;2.理解酸碱中的pH值;3.了解常见的酸和碱及其应用;4.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初步鉴别酸和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酸和碱的概念和特性;2.pH值和酸碱中和的概念;3.常见的酸和碱及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汁、牛奶、洗洁精、肥皂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有何特点和性质。

然后提出问题:“这些物质中的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猜测。

2. 观察实验(约15分钟)设置两个实验装置,一个装有醋酸,一个装有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滴加几滴酚酞指示剂,观察酸和碱的颜色变化。

让学生观察、比较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分组探究(约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每个小组分别探究柠檬汁、牛奶、洗洁精、肥皂水的酸碱性质,并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不同物质的酸碱性质。

4. 归纳总结(约10分钟)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常见的酸和碱,并引导学生了解酸碱中的pH值和酸碱中和的概念。

5. 拓展延伸(约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酸和碱的应用场景,如柠檬酸的应用、食盐的应用等,引导学生了解酸碱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在观察实验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度;2.学生对酸碱概念和实验操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学生对常见酸碱及其应用的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设计如下板书:常见的酸和碱- 酸的定义和特性- 碱的定义和特性- pH值和酸碱中和- 常见的酸和碱及其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酸和碱的特性和区别,并从实验中总结出常见的酸和碱。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十单元《 酸和碱》教材分析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十单元《 酸和碱》教材分析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材分析本单元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

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应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日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

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各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学策略: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2、从离子观点了解什么是酸、碱[教学策略]1、学生在学习酸碱能使指示剂变色时,建议整堂课都以学生的活动探究的方式进行,除了让学生分组完成书本48页的实验外,还应该把重头戏放在49页的活动与探究上。

该活动探究所需的各种植物指示剂,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在课前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去购买,制备。

使学生在课内、课外的实验活动中不断的学习、巩固新知识。

课后练习可以“万紫千红的花儿”为内容,让学生回去讨论,达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应用。

2、学生在学习从离子观点了解什么是酸、碱时,建议以学生探究的形式进行。

探究思路如下:通过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然后设问:除了碳酸,还有其他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吗?探究实验1:分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小结过渡:碳酸、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它们还有其他的共性吗?探究实验2: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由此得出结论,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了些共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本教材是在学习常见酸和碱的知识后,主要是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度的测定pH两个部分。

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

从教材体系来看,中和反应既是对酸碱化学性质延续和深化,同时又引出另一类化合物——盐,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

从教育目的看,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能更好体现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

从研究方法看,本课题采用实验探究,然后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归纳,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
对于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如何鉴别酸或碱,学生已经熟悉,而且对酸、碱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有所了解,但对于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呢?如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呢?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所以需教师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所以本节课教学的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的酸碱的知识基础上,设计有利于学生能自主学习的情境。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处理:
在实际教学中,我将课题中“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提到第一课时上,先引导学生理解pH的测定方法,这样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又多提供了一个理论知识点。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学法:
明确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现象→形成概念→理解迁移
教法:
“三段五环探究式学习”
三段:激疑→探究→形成
五环: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合作探究,解决课题
归纳概括,小结课题
反馈练习,巩固课题
拓展延伸,应用课题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合作探究、解决课题→归纳概括、小结课题→反馈练习、巩固课题→拓展延伸、应用课题
1、演示实验、提出问题:
•观察有什么现象?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呢?
2、合作探究:酸与碱会发生反应吗?怎样证明?(实验)
3、归纳:
中和反应的实质:酸中的H+与碱中的OH-反应生成水
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4、A.概念巩固题:
①. 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2NaOH+CO2=Na2CO3+H2O
B. CaCO3+2HCl=CaCl2+H2O+CO2
C.Fe+2HCl=FeCl2+H2↑
D. 2NaOH+H2SO4=Na2SO4+2H2O
②.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盐的是( )
A. CO2
B. Cu(OH)2
C. Na2CO3
D. H2SO4
B.实际应用题:
•你能解释以下应用的原理吗?
•1.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
•2.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胃酸过多的病人,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
•4被蚊虫叮咬后,可涂一些含碱性物质(如肥皂水)的药水,可减轻痛痒•5.清除茶瓶水垢。

介绍茶瓶的水垢。

提出要求:利用厨房内物质清除水垢。

•6.上网收集有关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
C.从老师提供的药品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提供药品:NaOH溶液、Ba(OH)2溶液、Mg(OH)2 、Cu(OH)2
⏹盐酸、稀硫酸、酚酞试液、pH试纸、温度计、石蕊试液。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汇报、交流
七、本节课教学突出如下方面;
⏹ 1.以教材为平台,能突破教材知识顺序局限,既定实验的局限,对教材大胆创
新处理,在整节课上,学生能学会探究方法,体验探究乐趣,能感受探究成功
的喜悦.
⏹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者
⏹ 3.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构成一个完整体系,收到较好效果.
⏹ 4.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 5.能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