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分类训练比较、特点类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特点类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特点类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特点类题型解题技巧1看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渐进性(激进、快慢)等方面。

从时间角度概况特点常见语句有“历史悠久”(题干中出现很早的时间或者朝代)“分阶段...”、“逐步...”(题干中出现多个阶段性时间)“具有持续性”、“持续时间长”(题干中出现持续性时间)“出现在...之后”(在题干中或者教材史实中某个重要时间节点之后)等如果题干中出现了多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所描述的史实或事件不具有共性,这个时候可以按阶段进行概括特征(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①开始:早晚起源早或起步晚,发展:渐进发展-不断完善-曲折发展-构建体系-持续时间长短-前后是否具有继承性)②频率快慢(逐渐/渐进/突变)③是否悠久(来源)2. 看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

一般句式为“...从...到...”、“涉及领域广”、“影响范围大”等3.看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现实需要、阶级利益、服务于xx(如国家工业化建设)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目的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目的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4. 看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做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比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5. 看过程:(过程曲折艰难)“历史事物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往往能够明显地体现出其自身出现的新特点,如果题干中多次出现政府或者国家某些鼓励措施,可以概况为“政府或者国家推动...”,如果题干中有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相关内容,可以概况为“根据...调整”、“服务于现实需要”、“...与时俱进”等6. 看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常见的答案关键词有“措施全面”、“措施具体”、“以...措施为主”、“内容广泛”、“注重...”、“以...为核心\中心\重心\重点”、“向...倾斜”“特别重视...”、“服务于...”等。

高考历史题型演练提升——特点、特征类

高考历史题型演练提升——特点、特征类

训练2特点、特征类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一汉代疫灾次数年内分布对照表表二汉代各州疫灾次数统计表材料二公元125年冬天,洛阳暴发了大疫,朝廷在十二月的诏书中说是因为“阴阳不和”导致“疫疠为灾”。

第二年即公元126年正月甲寅诏中又说:“奸慝缘间,人庶怨读,上干和气,疫疠为灾。

”……“冬十月丁亥,司徒朱伥以疾疫罢”,企图以此达到消弭疫灾的目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祖亮主编《中国灾害通史·秦汉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疫灾分布的时空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汉代疫灾应对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答案(1)东汉多于西汉;多集中于春夏季节(或西汉集中于夏季,东汉集中于春季);空间分布不均衡(或北方主要集中于京师周围,南方主要集中于扬州、荆州等地)。

(2)特点:体现了天人感应的特点(或顺天应人的弭灾思想)。

影响:这种救灾思想没有建立在科学观念之上,不利于迅速遏止疫灾,使救灾效果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安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抑制统治者暴政的作用。

2.(2021·聊城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精神营养,包括许多真知灼见,如“故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外族文化进入中原地区、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汉化、中国化,与汉族文化、中国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佛教文化,如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包括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以及西域文化等。

——摘编自吴承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等根据材料,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并指出其现实意义。

答案特点:博大精深;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主张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强调人格,突出人的价值;具有延续性、凝聚力与包容性。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指导及题型特征1.分类:主要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种原因。

2.题型特征:一般采用因果关系的设问形式,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某一事件的发生?或者为什么某一现象会出现?四.解题方法1.准确理解题干,明确考察的是哪种原因。

2.对历史事件、现象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

3.进行筛选和归纳,确定最可能的原因,并进行论证和解释。

比较对比型一.什么是比较对比型试题?比较对比型试题是要求对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进行比较和对比,从而得出共同点和不同点,阐明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意义。

二.比较对比型试题的分类及题型特征1.分类:主要分为事件对比、人物对比和文化对比三种。

2.题型特征:一般采用对比、分析、评价的设问形式,如:比较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阐明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意义。

三.解题方法1.准确理解题干,明确比较的对象和要求。

2.对比两个或多个对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和归纳。

3.从中找出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意义,进行评价和总结。

综合型一.什么是综合型试题?综合型试题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和材料,对一个或多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评价,展现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综合型试题的分类及题型特征1.分类:主要分为材料分析、综合评价、综合分析等。

2.题型特征:一般采用综合、分析、评价的设问形式,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对某一历史人物进行全面评价,阐明其历史意义等。

三.解题方法1.认真阅读材料,理解题目要求和考点。

2.分析材料,找出历史事件、人物的特点和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3.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对材料进行补充和印证,展现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3)根本原因:是影响全局、具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主要原因的基础和根源。

改写:原因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内因和外因,包括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以及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历史特点类考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特点类考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特点类考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高考历史特点类考题是历史学科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这类题型的设计通常会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提炼出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本篇将对高考历史特点类考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并列举真题及解析。

类型及解题思路1.背景分析题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解题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

【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面临严峻的形势,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当时最紧迫的任务。

为此,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合理调整城乡关系,调整税收政策,改革财政体制等。

这些措施为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关系,并说明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对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形势与政策。

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合理调整工商业、调整城乡关系、调整税收政策以及改革财政体制等,这些措施为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过程分析题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包括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等。

解题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了解事件的详细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对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人类对于自然世界的理解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在此时期中,各种自然观相继涌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两种对立且互补的观点: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自然观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自然观。

近代科学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具有确定性和秩序性的,可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认识和改造;而传统自然观则认为自然界是具有神秘性和不可认识性的,人类只能被动地接受自然的支配。

历史高三二轮复习高考40题概括、特点类

历史高三二轮复习高考40题概括、特点类

概括特点、变化、比较类【考题分布】一般集中在新课标卷40(1)和选修题(1)考查【考向分析与知识定位】概括特点类试题难度大、易失分。

这主要是由于其概括性强并且思路不容易把握造成的。

特点,顾名思义,就是“特别之处”,但在回答历史问题时,它还应包括“突出之处”。

总的来讲,分析历史事物的特点还须从历史事物的组成元素入手;换句话说,也就是分析历史事物的组成元素的特别或突出之处。

争方式、斗争经过、斗争结果或影响、历史地位等,如课本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的分析:的特点则可从背景原因、阶级属性、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内容特点、历史地位、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例如《资政新篇》;方面进行分析,例如明清时期时代特点……划分材料主要信息,结合分值归纳要点。

这种题型是现在高考最常考的类型。

其实,所有这些规律都是知识结构的再次运用。

建立牢固的、完整的、具有宏观与微观双向性的知识结构是答好历史问题的基础,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良策。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只是一种常用和比较有效的方法,也是在答题时的首选思路。

根据试题的具体设问,以及所赋的分值,有时也需要我们做一些灵活取舍。

回答特点时各领域应考虑的要点:【分类做题思路】一、设问类型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特点)相关真题:2016年新课标卷一40(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2016年新课标卷一40(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2015年新课标卷二40(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2014年新课标卷40(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

2013年新课标卷4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做题思路:答案80﹪来自材料,20﹪来自知识!要点言简意赅,学科术语!做题思路:1、迅速浏览本题大导语与设问要求,确定本题核心主题。

高考历史题型突破 特点类

高考历史题型突破  特点类

二轮·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 主观原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坐守而已”等信息概括;第二小 问据“并匿不出”“声言向提督乞生路”“诸洋员请姑许乞降”等信
息概括。
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原因:北洋 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
二轮·历史
题型专练
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状
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 情绪……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推行了以“救济 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 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 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 ……
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保障种类多、覆盖面广。
答案: (1)措施:推行社会保障措施。 特点:以自愿为主。
(2)特点: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保障的种类
繁多,覆盖面广。
二轮·历史
2.(2015甘肃二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迅速发展起来,并在西北 地区形成较大规模,成为各民族贸易的主要形式。宋代西北少数民族从 王公贵族到普通牧民,无不嗜茶如命,已将茶叶由奢侈品普及为日常生 活必需品。宋代一度用银两、绢帛来购买和换取西北少数民族的马匹, 但“银绢钱钞,非蕃部所欲”,最后不得不改为以“名山茶为易马
盛的民间茶马贸易,成了各族贸易往来的主流。
——魏明孔、阎庆生《西北茶马互市论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茶马互市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主 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茶马互市发展的特点。

高考历史题型突破 比较类

高考历史题型突破 比较类

二轮·历史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中国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政 策与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措施的相似之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实行的调控政策在根 本目的上的不同之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美两国国家调控政策的比较分析能力。第(1) 问,比较两者的相似之处,比较点是措施,解答时,要注意抓住材料二中 的“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 保险制度”和材料三中的“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 策”等有效信息。第(2)问,比较两者在根本目的上的不同,要注意两国 社会制度的不同。 答案:(1)相似之处:两者都通过加大政府投资、进行宏观调控,保证经 济的稳定发展。 (2)不同之处:美国是为了稳定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是为了稳定社会主义 制度。
语,然后行文上为“A……;B……;C……”,对所有要比较的历史事物逐项
作答。
二轮·历史
【典型例题】 (2015锦州二检)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是社会进步的缩影。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特许公司的出现,显示了在……发现新大陆之后,政府与商人联手努 力想夺取新世界的财富。这些公司都幸运地拥有皇家发给的特许状 ,享有跟这 个世界的某个角落贸易往来的独占权。也因此它们兼跨了政府部门与民间部 门。……初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并不只是一家现代化的公司。“这个全世界最 了不起的商业团体”拥有一支军队,控制世界上一块广大地区,创造出全球最 庞大的文职人员,伦敦大半的码头都是在它手上发展起来。 ——(英)约翰·米克勒斯维特《公司的历史》 材料二 1776年3月8日,英国伯明翰,由两个合伙人名字命名的“博尔顿—瓦 特”公司,向客户展示了新研发的产品——蒸汽机。……在纺织、机械、冶金 等各个行业中,几乎看不到必须由政府特许才能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尽 管公司规模不大,但与重商主义时代相比,有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大量生产性的 工业公司开始取代传统的商业贸易公司,成为经济舞台上的主角。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内容措施型、背景原因型、比较型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内容措施型、背景原因型、比较型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内容措施型、背景缘由型、比较型一内容措施型【高考历史方法指导】一.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

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实力。

二.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 1.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确定历史时期的路途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措施是针对详细问题应实行的详细方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见。

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确定(赞成、主见)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三.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 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详细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实行了怎样的措施,实行了哪些重要举措,实行了哪些详细措施,实行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四.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 1.精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学问。

2.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学问并重。

二背景缘由型【高考历史方法指导】一.什么是缘由型试题?缘由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务、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缘由、条件三者的区分与联系:缘由型试题包括背景、缘由、条件三种不同设问。

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分的,背景的范围最广,缘由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

条件更留意客观性,缘由留意主观性。

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缘由。

常见的前提是缘由,也是条件。

高中历史七大题型认识类

高中历史七大题型认识类

1. 认识类题型: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2. 分析类题型:考察学生对于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述能力。

3. 比较类题型:考察学生对于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概念的比较和对比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述能力。

4. 归纳类题型:考察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归纳和总结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述和逻辑推理能力。

5. 论述类题型: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述和逻辑推理能力。

6. 解释类题型:考察学生对于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概念的解释和理解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述和逻辑推理能力。

7. 评价类题型:考察学生对于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概念的评价和分析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述和逻辑推理能力。

新课标全国卷历史主观题方法:特点类与比较差异

新课标全国卷历史主观题方法:特点类与比较差异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5.程度,影响
性质封建专制主义政治机遇革命渐进激进性殖民主义面对经济危机进行的改革具有实践空想性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侵略彻底妥协性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阶级内战艰难曲折性法西斯主义外交思想解放运动现代化3
特点类;比较两个事件的相同/差异; T41论题/观点;
1.来源 (1)来源于XX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来源于XX思想 2.性质 封建专制主义 殖民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法西斯主义 政治 面对 经济 文化 社会 外交 现代化 机遇 危机革 侵略 内战
,具有
思想解放运动
先进/落后性 开放/封闭性 渐进/激进性 实践/空想性 彻底/妥协性 艰难曲折性 ……
3.目的:维护XX阶级的利益/反映XX阶级的愿望 4.内容措施 (1)包括的方面 ①多/少;范围广/窄,全球(国)性/地域性 ②以XX方面为主导/XX与XX相结合 (2)实施过程:分工明确,可行性强,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 (1)彻底性/妥协性/局限性 (2) ①实现了/未实现XX的发展与实力增长;得到/未得到认可 ②a.实现了从 原始社会 到 奴隶社会 的转型;b.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024高考历史冲刺复习:特点类材料题解题模板(解析版)优选全文

2024高考历史冲刺复习:特点类材料题解题模板(解析版)优选全文

特点类材料题解题模板题型特点特点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因素,通俗地说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其特殊性一般通过和同类事物比较、鉴别中得出结论。

历史特点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

解题方法特点=本质(阶级属性)+各方面状况(指导思想、主导者、目标、内容、方式手段、范围、地域或领域、规模速度等)+新发展、新变化(比较)+时间(时间早晚、经历时间长短)+目的+过程+程度(彻底、局限性)+因素+性质+地位(最早、首创、领先)+作用+影响(广泛、深远、持久)。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解题方法:模板1、从历史特点的设问角度看主要答题思路和内容(1)、某一时期的特征,一般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归纳。

(2)、某一历史现象发展的阶段特点,可以从技术发展、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经济形态等方面进行概括。

(3)、某一历史事件自身具有的特点,可以从原因、性质、过程、特殊性、结果、历史地位与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

这类设问一般适用于重大革命、改革、思想运动等。

(4)、针对某一历史现象可利用材料信息,归纳其发展过和反映的特点,如综合材料信息说明该时期解决民生问题的突出特点、总结材料信息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等。

模板2:专项分析(1)、政治方面:可从政治制度和政策、政权的变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考虑。

(2)、经济方面;可从经济政策、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繁荣状况(交通、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

(3)、思想文化方面:要体现时代特色。

思想方面的特点可从人们的思想解放作用或对新生事物的阻碍作用方面思考;文化方面的特点要结合当时政治、经济状况进行思考。

模板3:从历史事物的要素角度看答题内容(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2)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

比较类能力训练(高考历史专项训练)

比较类能力训练(高考历史专项训练)

2015年高考比较类问题的答题方式设问类型:1.相同点(或相似点)比较类:这种设问类型呈现的方式主要有“比较……在……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指出……和……在……方面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比较……在……上的共同点”等。

2.不同点(或相异点)比较类:这种设问类型呈现的方式有“概括……和……的不同特点”“指出……和……在……方面的不同点”“……和……相比,在……方面发生的新变化”等。

3.异同点比较类:其呈现形式主要有“比较……和……的异同点”“对……和……进行比较”等。

答题模板——比较类设问的解答基本上分为四个步骤:1.明确比较对象。

首先要依据材料和问题明确比较的是哪几类历史事物或者比较哪些历史人物。

2.明确比较方向。

要确定需要比较的是二者的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者既比较相同点又比较不同点。

3.找准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这是解题的关键步骤。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类的比较通常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从历史事件的整体发展考虑,可以从背景(原因、目的和条件)、经过(领导、主力、对象和方式等)、性质或实质、结果和影响着手;其次,从比较对象的类别属性考虑,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着手;最后,从比较对象的因果关系考虑,可以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内因和外因、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等方面深入分析。

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4.组织答案。

解答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组织共同点(或相似点)的答案时,首先明确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等,在具体叙述时要加上“都”来表示回答的是二者的共同之处。

对于不同点的答语也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如“前者……,后者……”,在行文中也要加上“不同”等辅助性词语来强化答题的旨意。

例题1 古今中外历史上,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东西方的科学家灿若星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论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的特点、分类和解题训练汇总1篇

论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的特点、分类和解题训练汇总1篇

论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的特点、分类和解题训练汇总1篇论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的特点、分类和解题训练 1(一)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除了具有一般选择题所共有的覆盖面广、形式灵活和评分客观等优点外,还有其独有的明显特点:第一、它没有固定的思维定向单项选择题的最大特点是有个固定的思维方向──四选一,因而选择失误的可能性少一些,而多项选择题的最大特点则是没有固定的思维定向,究竟是四选二,还是四选三、四选四?全靠答题者在解答过程中作出分析断判。

因此,即使是考查同样的历史知识,多项选择题的难度也比单项选择题大,历史论文《论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

第二、它的评分标准很严在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中,有“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的明文规定,因此每道题必须百分之百的选准应选项,方可得分。

这是个十分严格的标准。

从掌握知识的程度说,四个应选项中选对了三个,应该可以及格了,但按以上标准,却只能得0分;同样,在三个应选项中选对了两个的学生,应该比只选对一个、并错选了一个的学生强,但按以上标准,两人得分并无差别。

这个十分严格却并不很科学的评分标准,虽然体现了选拔性考试的高要求,却明显地增加了多项选择题的难度。

第三、它的生命力极为旺盛经过命题组专家们的努力,它的多种测试功能已被深入发掘:它既可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准确记忆和对历史概念的全面理解,也可考查对历史事实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对历史观点的分析、判断和评价,以及对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本质的认识,还可考查对历史材料的理解、鉴别、诠释和评析。

它的这种多测试功能与其覆盖面广、评分客观等优点一结合,使其在高考命题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预计其题数和分值还可能增加。

1993年以前,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的测量目标基本上是历史知识的搬迁归类和史实要点的列举联结;近两年来,它大力加强了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面貌为之一新。

以近三年的新高考为例,1993年10道多选题中,考查比较、分析、评价等思维能力的仅占2道;1994年的10道题中则猛增至6道;1995年的12道题中又增加到9道(其中少数试题理论要求还过高了点)!这种连年大跨步的急速变化,使大量缺乏这方面训练的考生深感难以适应。

新教材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题型快攻练07特点特征型选择题

新教材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题型快攻练07特点特征型选择题

题型快攻练07 特点、特征型选择题A.士人阶层分化及政治心态的多元B.佛道思想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C.多种文化沟通融合导致社会动荡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2.据记载,秦朝初步确定了乡官制度,有秩、啬夫、游徼等行政吏员与三老以及治安亭吏(介于乡与里之间),共同构成权力中介,职能涵盖百姓的人身、赋役、治安和精神各个领域。

这表明秦朝( )A.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B.权力制衡机制已经形成C.君主专制统治得以强化D.地方治理体系有所完善3.成书于西晋的《博物志》有云:“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

”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后不久,便下令改胡瓜为黄瓜,改胡麻为芝麻,改胡桃为核桃或羌桃。

这种名称的变更折射出( )A.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B.政局对文化心理的影响C.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D.域外文化的本土化趋势4.许倬云说:“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

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这反映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国家权力与家庭关系结合B.未能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王权与神权高度结合D.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5.有学者指出:“两宋政府虽不属于强大的政权,但也非常重视官方消息流通渠道的管理,除了严格要求舆情的搜集、巡访、分析与检核外,还敕令各层级政令文书必需依规定的时效传递。

”两宋政府此举旨在( )A.规范政令送达程序B.监控在野人士的活动C.稳定封建统治秩序D.动员民力以对抗外族6.南宋数学著作《数书九章》中记载了一道数学题:四人合资做生意,入股方式有金、银、盐、钞(特许经营执照)、度牒(可用于免税的出家人身份证明)五种,所获利润为沉香、象牙和胡椒。

据此可知,南宋时期( )A.数学进步促进商业发展B.民间商贸活动较为活跃C.合资经营成为普遍现象D.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7.古代医生的常见称谓有医、疾医、医者、医士、医师等唐代起先有“医生”之称;自宋代起人们常以“大夫”“郎中”等官职称呼医生,并为后世所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11 比较、特点类解答比较类设问应注意两点。

首先,比大不比小。

比较的切入点,应该是能够反映事物某一方面重要属性的内容,琐碎细小的内容不做比较。

其次,解答时,要逐点对应比较,而不能把甲事物笼统地写一段,再把乙事物笼统地写一段,导致比较项不明确,答案不清晰。

特点=本质(阶级属性)+各方面状况(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式手段、规模速度)+新发展新变化(比较)+地位(最早、首创、领先)+作用+影响(广泛、深远、持久)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欧洲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记载“(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

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通的中亚大道”。

《汉书·西域传》记载“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驻在边境上的烽火台),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公元84年)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商贾交易。

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 开辟“一带一路”的重点在于: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

……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

……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

……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摘编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贸易政策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开辟目的的不同之处,并评析“一带一路”倡议。

答案 (1)特点:综合运用军事、行政手段提高丝绸之路贸易的安全性;发展沿线经济,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物质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中外贸易的交通条件;实施优惠性和保护性的政策,为中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允许官方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同时发展。

影响:促进了沿线区域的贸易发展、民族融合、稳定了社会秩序(或汉代大一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不同之处:汉代丝绸之路以军事及政治为目的,“一带一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

评析:“一带一路”借助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前提下,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体现了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发展大事记”时间科举制大事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主持科举史上第一次“殿试”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考试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殿试实行封弥(糊名)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南方北方分卷考试材料二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后,中国近代新式学校教育兴起。

外国传教士在广州、香港、上海、福州等地开办教会学校,开有《圣经》、四书、算术、地理、历史、科学、生物、生理学等诸课。

清政府开办的新学堂,首推京师同文馆,是一所文理综合性的专门学堂……民国时期,高等考试之分科,有外交官、领事官、教育、卫生、财务、行政人员、司法官、监狱官、律师、西医师等。

——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等(1)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进行简要评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新式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

与材料一相比,近代教育有哪些新发展?答案 (1)特征:科举制以考试为核心,进行公开考试;考试中分设科目;公平竞争;考试做到了兼顾地区平衡。

评价: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原因:挽救民族危亡,富国强兵的需要;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西学东渐的影响;政府的引导重视。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发展:出现了教会学校;增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程;考试分科细致;注重选拔适应近代化的实用人才。

(答出三点即可)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

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

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

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占人口输出区总数的1/2左右。

其中,由秦、雍地区流出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1/3;从并州迁到冀、豫等州的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2/3。

……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

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

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据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众生》整理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人就把中国视作廉价劳动力的无尽源泉。

1845年左右以后,厦门、汕头建立起输出苦力的网络,送往美洲,主要是秘鲁的银矿与古巴的甘蔗园。

19世纪中叶,苦难的民众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先是出发前被关进棚屋,之后被堆叠在船舱,许多人死于途中。

然而这种刺激起来的或是自发的移民浪潮却引起美国工会的敌视,种族仇恨高涨起来。

山东与黄河下游的中国农民也纷纷迁至东北定居下来,东北人口由1910年的1 500万增至1940年的4400万,同时,广州人、客家人、福建人大批迁往东南亚的法属、英属、荷属殖民地,两者构成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口迁移现象。

——据[法]谢和耐著《中国社会史》整理(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对隋唐繁荣的影响。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人口迁徙有何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答案 (1)特点:由北向南迁徙;迁徙规模大,参与人口多;迁徙活动范围广;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裹挟人数比例高);迁徙涉及阶层广,民族成分繁杂。

影响:开创了民族文化交融的良好时代氛围,营造了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观和兼收并蓄的文化观;人口的大量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和发展,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为隋唐经济繁荣奠定基础;民族文化交融催生了制度创新,如均田制等,为隋唐的繁荣奠定了制度基础。

(2)变化:向东北或向海外迁徙;西方列强组织与民间自发迁徙并存;主要是下层平民和留学生;受到虐待或歧视。

认识:列强掠夺中国劳动力,带有殖民性质;有利于加强中国内地与边疆及世界的联系,促进迁入地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类似医院的组织最迟在公元2年就已经有了。

那年黄河一带瘟疫流行,皇帝选址,设置医生和药物免费给百姓治病。

公元162年,皇甫规率军在外作战,适逢军队疫病流行,皇甫规便把病员集中起来治疗。

公元491年,疫病流行,竟陵的王萧把自己的住宅拿出来,购买药物,收养贫苦病人。

唐朝的医院都叫“病坊”,大多都是设在庙宇的。

不仅长安洛阳有,其他各州亦有。

宋朝医院规模空前扩大,设备完善,而且设立门诊部。

在明朝几乎每县都有一所惠民药局,都是官办的。

——摘编自任应秋《中国古代医院的演变》材料二 近代之前,“(英国)医院”主要是济贫、收容机构。

在近代之前能请的起医生的都是贵族或富人。

医患关系是一种“恩惠制度”。

直到18、19世纪随着自愿捐助医院的大规模建立,医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医院。

中世纪,医疗从业者分为三个等级: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和药剂师,各行业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不能逾越。

随着医院的兴起,教学医院把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聚集在一起参加诊断,削弱了他们科别的划分……学生在化学实验、尸体解剖等操作中实践,临床成为医学新观念和新实践的诞生地。

……随着医院的出现,护理工作成为一种专门职业。

——摘编自赵秀荣《近代英国医院兴起的社会影响初探》(1)根据材料一,提炼中国古代医院所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办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英国医院与中国古代医院的不同之处。

答案 (1)特点:历史悠久;举办主体多元,以政府兴办为主;规模不断扩大,设备也日趋完善。

原因:儒家仁义、民本思想的影响;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防止疫病的扩散、传染;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

(2)不同:中国古代医院主要是官办,而英国医院主要由社会机构创办;中国古代医院主要是医疗机构,英国医院兼有医疗、教育和科研等职能;中国古代对医生没有统一分类管理,英国对医生进行了严格类别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