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立枯病的影响
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立枯病的影响
表 明 , 瓜接 种 丛枝 菌 根 真 菌 可 显著 促 进 黄 瓜 生 长 , 能 显 著 抑 制 立 枯 病 的 发 生 , 对 防 治 效 果 达 6 . , 可 诱 黄 并 相 71 并 导黄 瓜 根 系苯 丙 氨 酸 解 氨 酶 、 1 3葡 聚糖 酶和 几 丁质 酶 3种 抗 病 相 关 酶 的 活 性 , 活 植 物 早 期 防 御 反 应 。 ,一 激
丛 枝菌 根 真 菌 ( b sua c rhzl u g, Ar u c lrmy or i n i af
( AL ,— ,- P ) 81 3葡聚糖 酶 , 丁 质酶 和植 物 的抗 病 性 几 密切相 关 。有关 这 3种 酶 在 菌 根 植 物 抗 病 机 理 中研究 甚少 。丛枝 菌根 真 菌 在蔬 菜 植 物 中 的应用 , 是 目前 生态农 业研 究 的热点 。立枯 病是 黄瓜苗期 常 见 的土 传性病 害 , 阴雨 季节 发生更 为严 重 , 黄瓜 在 给
AMF 在 自然 界 的 分 布极 为 广 泛 , 大 多 数 显 花植 ) 绝 物 都能形 成丛 枝 菌根 。一 般认 为 , 丛枝 菌 根 真 菌能 减 轻病原 物对植 物 的危 害 , 对 其抗 病 机 理 还 不清 但 楚 Ⅲ] 1 。有研 究表 明 , 球 囊 霉 属 摩 西球 囊 霉 G o 用 l— DU mos e接种 马铃薯 可 以减少根 部坏 死斑 数 , I '¥ s a e J 球囊 霉属 的 7 种丛 枝 菌根 真 菌对 茄 子 、 瓜 有 不 同 籽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武祥玉;崔新仪【摘要】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类与植物根际共生的促生真菌.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可促进植物生长,增加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进而促进植物与土壤的物质交流,增强植物抗逆性,提高果实产量及品质.本文综述了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对果实营养、风味等品质的影响.【期刊名称】《天津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22)006【总页数】4页(P116-119)【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果实;抗病;耐盐;耐旱;营养;品质【作者】武祥玉;崔新仪【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园艺系植物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园艺系植物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6.9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如病害频发[1]、部分农作物品种抗逆性差[2-3]等问题。
目前主要依赖农药以及增加施肥量等手段来解决上述问题,由此导致了果实品质的下降。
丛枝根菌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种与植物根部共生的真菌,据报道可侵染90%的维管植物,并形成菌根[4]。
有研究报道,AMF与植物共生可提高植物对主要营养成分[5-7]及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抗逆性[8]等。
AMF已经应用于甜瓜[9]、黄瓜[10]等水果蔬菜的品质改善及抗逆性的提高。
AMF提高植物抗病性的相关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Safir[11]在研究中发现,AMF可有效提高洋葱对红腐病的抗性,随后的研究中发现其对多种真菌病均有抗性。
关于AMF提高植物的抗病机制有以下4种解释。
(1)植物与真菌共生促进营养吸收,使植物生长发育良好,提高了对病原真菌的抗性,但可提高的植物抗病性的主要营养尚不明确。
目前的研究表明,P可促使植物提高抗病性。
在Delerek等[12]的研究中,菌根化的香蕉的地上部P含量增加,间接地削弱了病原菌对植株的伤害。
黄瓜病虫害防治
黄瓜苗期病害
立枯病
猝倒病
1、立枯病:病害表现在地下部,在根部出现溢 缩,根部1-2厘米处根部细了一节,小叶子是有 不同程度的萎蔫。立枯病不产生絮状白霉。
2、猝倒病:病害表现在地上部,就是突然跌倒, 但是它的根部不会出现溢缩。另外就是猝倒病 小苗的叶子并没有萎蔫。病残体及周围床土上 可生一层絮状白霉。
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 , 9℃-34℃可发病,发生最适 温是24-25℃(偏高温,水 滴)
靶斑病病斑,叶两面色泽相近,湿度大时上生 灰黑色霉状物;
细菌性角斑病,叶背面有白色菌脓形成的白痕, 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霉层。
靶斑病病斑枯死,病健交界处明显,并且病斑 粗糙不平;
而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 处不清晰,病斑很平。
喷雾防治 70%丙森锌 70%代森锰锌 72%霜脲氰·锰锌 75%丙森锌·霜脲氰
1、靶斑病是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引起的, 单独预防真菌或细菌很难取得很好效果。
2、靶斑病对目前一般真菌性药剂产生了很 强抗药性。
3、以链霉素为代表的细菌性病害治疗药 剂目前抗性严重,而对细菌性病害有特效的 铜制剂往往不能混用,且不安全。
细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 中越冬。病菌通过灌水、风雨、气流、昆虫及农事作业 在田间传播蔓延,由气孔、伤口、水孔侵入寄主。湿度 大,发病重,暴风雨过后病害易流行。
近圆形,表 面生灰霉。
(1)清除病残体:收获后期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土壤深翻20 厘注以上,将土表遗留的病残体翻入底层,减少棚内初侵染 源。苗期、瓜膨大前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带出大棚、 温室外深埋,减少再侵染的病源。
(2)加强栽培管理:加强通风换气,浇水适量,忌在阴天浇 水,防止温度过高;注意保温,防止寒流侵袭。高温季节在 大棚、温室内深翻灌水,并将水面漂浮物捞出,集中深埋或 烧掉,保持大棚、温室清洁。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嫁接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嫁接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一、引言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菌根真菌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丛枝菌根真菌因其能够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黄瓜作为重要的蔬菜作物,其嫁接苗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过程对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嫁接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对于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本实验选用黄瓜品种为津春3号,嫁接砧木为黑籽南瓜。
实验所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包括AMF1、AMF2、AMF3三种不同菌种。
2. 实验方法(1)接种处理:将三种不同菌种的丛枝菌根真菌分别接种到黄瓜嫁接苗的根部,设立对照组(不接种真菌)。
(2)生长指标测定:在接种后第30天,测定黄瓜嫁接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根系发育等生长指标。
(3)光合作用测定: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指标。
(4)数据处理:实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
三、结果与分析1. 对黄瓜嫁接苗生长的影响(1)株高: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的黄瓜嫁接苗株高均高于对照组,其中AMF2处理组的表现最为显著。
(2)茎粗:AMF1和AMF2处理组的黄瓜嫁接苗茎粗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加,而AMF3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3)叶面积:三种不同菌种的处理组均能显著增加黄瓜嫁接苗的叶面积,其中AMF3处理组的叶面积增加最为明显。
(4)根系发育: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黄瓜嫁接苗根系更加发达,表现为根系长度、根系体积和根系数量等方面均有显著增加。
2. 对黄瓜光合作用的影响(1)光合速率: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的黄瓜叶片光合速率均有所提高,其中AMF2处理组的光合速率提高最为明显。
(2)气孔导度:AMF1和AMF3处理组的气孔导度较对照组有所增加,而AMF2处理组的气孔导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枯萎病的影响
M ycosystema菌 物 学 报15 May 2008, 27(3): 395-404jwxt@ISSN1672-6472 CN11-5180Q©2008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AS, all rights reserved.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枯萎病的影响王倡宪1* 郝志鹏21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哈尔滨 150080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94摘 要:盆栽条件下播种黄瓜Cucumis sativus同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etunicatum,4周后对接种处理和对照黄瓜苗分别浇灌Fusair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分生孢子悬液,2周后测定幼苗生物量、根内丙二醛、可溶性糖与游离脯氨酸含量及根围真菌和细菌数量。
结果表明:接种Glomus etunicatum根系干重增加了9.3%,提高了根内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减少了根围真菌数量,降低了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而不接种Glomus etunicatum的黄瓜苗根系干重减少了28.0%。
研究认为AM 真菌Glomus etunicatum对黄瓜枯萎病具有一定的生防价值。
关键词:生物量,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根际细菌,根际真菌Effect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on fusarium wilt of cucumber seedlingsWANG Chang-Xian1∗ HAO Zhi-Peng21Colleg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l Sciences,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2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China Abstract: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whether nursery inoculation of cucumber with Glomus etunicatum could alleviate fusarium wilt caused by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 Four-week-old seedlings inoculated with Glomus etunicatum were infected with F.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 by pouring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面上项目(No. 11511299);黑龙江大学校青年基金(No. QL200530);黑龙江大学博士启动金(No. 200504)*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changxianwang@收稿日期:2007-09-18,接受日期:2008-02-25conidial suspension. Biomass, contents of malonaldehyde (MDA), soluble sugar and free proline in roots,as well as the quantity of bacteria and fungi in rhizosphere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oot dry weight of seedlings preinoculated with Glomus etunicatum increased by 9.3%; contents of soluble sugar and free proline in roots increased, and the quantity of fungi in rhizosph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disease incidence and disease index of Fusarium wilt were reduced. On the contrary, root dry weight of seedlings without inoculation with Glomus etunicatum was reduced by 28.0%. It is concluded that Glomus etunicatum is beneficial to biocontrol of Fusarium wilt of cucumber seedlings.Key words: biomass, soluble sugar, free proline, bacteria in rhizosphere, fungi in rhizosphere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广泛分布于农田生态系统中,该类真菌可与80%的植物根系形成菌根(Kubota et al. 2005)。
丛枝菌根真菌对温室黄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丛枝菌根真菌对温室黄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作者:秦海滨贺超兴张志斌王怀松任志雨来源:《中国瓜菜》2008年第06期摘要:以黄瓜为材料于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s fungi,AMF)G/omous ver-siforme(GV)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苗期接种GV真菌后可提高黄瓜的株高,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黄瓜产量;黄瓜中总糖、干物质重量和维生素C、N、P、K、Zu、Cu等营养物质含量也有增加。
关键词:丛枝菌根;黄瓜;生长;产量;品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真菌,它能够侵染植物根系并与植物建立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大量研究证明丛枝菌根真菌对多种蔬菜具有促进生长,提高植株对矿物质吸收等作用。
同时丛枝菌根真菌能扩大寄主在土壤中的有效吸收范围,促进植物对磷等多种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寄主的抗病性、抗逆性和对水分的利用率。
进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研究表明,接种菌根真菌可显著提高棉花、马铃薯、西瓜、芦笋等多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虽然菌根的发现和对其研究已有120年的历史,但大多数报道为农作物和果树,在蔬菜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晚,近20年来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并开始应用于蔬菜生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有机农业发展迅速,通过有机栽培技术生产绿色蔬菜成为蔬菜栽培发展潮流。
因此。
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机蔬菜栽培技术,对于发展以土壤栽培为主要形式的设施蔬菜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农业废弃物与有机肥为主要原料的设施蔬菜有机土壤栽培系统通过把秸秆等农产废弃物进行生物发酵腐熟无害化处理。
与适量洁净土壤及有机肥按适当比例混合配制而成。
通过采取与地面土壤隔离栽培方式,有效克服了设施蔬菜栽培的连作障碍和肥水下渗污染地下水等危害、在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可生产有机蔬菜,是一种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合中国国情的设施栽培新技术。
一株细菌对蔬菜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的研究
一株细菌对蔬菜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的研究作者:马淑玲孙新城王富张玲丽张浩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第10期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分离自实验室的一株细菌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效果。
结果表明,这株细菌对以上3种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细菌粗发酵液经一定强度的温度和酸碱处理后仍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抑菌效果在pH 5.1~9.0之间无显著差异;用胰蛋白酶处理后拮抗活性无明显变化;经硫酸铵处理过的粗发酵液,其上清液与沉淀均具有抑菌活性。
关键词:粗发酵液;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抑菌活性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0-2377-03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10.018植物病害每年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化学农药的使用虽可有效地防治各种病害,但是大量连续使用化学农药会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进而为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1]。
同时迫于农业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的迫切需要以及农产品出口农药残留等方面的限制要求,使研究和开发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进行生物防治成为目前世界农药发展的趋势[2]。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防治因子包括微生物、抗生素等多种因素。
具有生防潜力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放线菌和病毒等种类。
这些微生物可通过与病原菌竞争生态位和营养物质、分泌抗菌物质、寄生病原菌等多種生防机制实现对植物病害的防治[3]。
灰霉病是农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如何高效安全地进行灰霉病的防治是长期以来有待解决的难题。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嫁接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嫁接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一、引言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微生物,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学的发展,不同种类的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黄瓜嫁接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其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1)实验用黄瓜品种:选择具有较高抗病性和产量的黄瓜品种。
(2)丛枝菌根真菌:选取几种常见的丛枝菌根真菌,如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隔孢伏革菌(Funneliformis mosseae)等。
(3)嫁接苗:以黄瓜为砧木,接上优质黄瓜品种。
2. 方法(1)接种处理:将不同种类的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到黄瓜嫁接苗的根部。
(2)生长指标测定:定期测量黄瓜嫁接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等生长指标。
(3)光合作用测定:利用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参数,包括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
(4)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实验结果1. 生长指标分析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嫁接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
经过接种处理的黄瓜嫁接苗,其株高、茎粗、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
其中,根内球囊霉处理的黄瓜嫁接苗生长最为显著,隔孢伏革菌次之。
2. 光合作用分析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也有显著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的黄瓜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参数均有所提高。
其中,根内球囊霉处理的黄瓜叶片光合作用最为显著,表现出更高的光能利用效率和更好的光合性能。
四、讨论1.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嫁接苗生长的影响可能与其菌丝的分布和生长状况有关。
不同种类的丛枝菌根真菌在土壤中的分布和生长状况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其对植物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此外,丛枝菌根真菌还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激素分泌,进一步促进植物的生长。
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双断根嫁接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收稿日期:2020-03-11;修回日期:2020-07-31基金项目: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耕作栽培岗位专家项目(S2010-03-G05);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岗位专家项目(S2010-03-G0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发展专项资金(2018YQ11,2020YQ12);河南省商品粮大省奖励资金示范推广项目(豫财贸[2017]14号);河南省科技开放合作项目(182106000037)作者简介:杨凡,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蔬菜栽培、工厂化育苗、微生物防治等工作。
E-mail :**********************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也称胡瓜、青瓜,是全世界普遍栽培的蔬菜品种,也是目前全球重要的、设施栽培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的蔬菜作物之一[1]。
2017年我国设施黄瓜播种面积约63万hm 2,而河南省常年黄瓜播种面积约17万hm 2[2]。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设施蔬菜栽培面积不断增加,设施蔬菜生产呈规模化、专业化和工厂化发展趋势。
由于受耕地数量、气候条件的限制及对高产高效的追求,设施蔬菜种植品种相对单一,难以做到土地轮作倒茬,土壤有害微生物不断积累,土传病害逐年加剧[3]。
尤其是黄瓜枯萎病、根结线虫病、根腐病等毁灭性病害,对黄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以致失去生产意义。
嫁接是提高黄瓜抗逆性、预防土传病虫害的有效措施,已被应用于黄瓜生产[4]。
但对嫁接砧木、嫁接方法、栽培条件和品质控制缺乏系统研究,导致嫁接存活率较低,死棵、烂棵现象较严重,远不能适应嫁接苗产业化生产的需要[5]。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可以和陆地上80%以上的植物形成共生关系[6],通过菌丝体、代谢产物、病程相关蛋白等,增加根系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养分吸收率,促进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改善植物营养条件,增强植物抗病性和抗逆性。
黄瓜疫病、蔓枯病、根腐病、枯萎病居然也相似,看错了麻烦可大了!
黄瓜疫病、蔓枯病、根腐病、枯萎病居然也相似,看错了麻烦可大了!黄瓜疫病、蔓枯病、根腐病、枯萎病在发病初期较为相似,很容易混淆。
一、黄瓜疫病1、症状幼苗期到成株期都可以染病。
幼苗染病,开始在嫩尖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腐烂,逐渐干枯,形成秃尖。
成株期主要危害茎基部、嫩茎节部,开始为暗绿色水浸状,以后变软,明显缢缩,发病部位以上的叶片逐渐枯萎。
叶片被害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的大病斑。
瓜条被害,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期病部长出稀疏灰白色霉层,病瓜皱缩,软腐,有腥臭味。
2、维管束发病时维管束不变色。
3、发病规律高温高湿利于发病。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粪肥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主要靠雨水、灌溉水、气流传播。
这种病害发病周期短,流行迅速,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容易流行。
连续阴雨天发病重。
4、防治方法在发病前或雨季到来之前,喷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如75%猛杀生(代森锰锌)干悬浮剂600倍液、70%品润(代森联)干悬浮剂800倍液、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雨后发现中心病株以后及时拔除,立即喷洒或浇灌50%安克(烯酰啉)可湿性粉剂30克/亩、60%百泰(吡唑醚菌酯·代森联)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25%凯润(吡唑醚菌酯)乳油3000倍液、等,隔7-10天用药一次,病情严重时可以5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
二、黄瓜蔓枯病1、症状黄瓜蔓枯病是春播、夏播黄瓜为害较重的病害之一,病斑浅褐色,有不太明显的轮纹,病部上有许多小黑点,后期病部易破裂。
茎部染病,一般由茎基部向上发展,以茎节处受害最常见。
病斑浅白色,长圆形、梭形或长条状,后期病部干燥、纵裂。
纵裂处往往有琥珀色胶状物溢出,病部有许多小黑点,病菌通常种子、农事操作、灌溉水、风雨传播等传播。
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有的自叶缘向内呈“V”字形,淡褐色至黄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轮纹不明显,上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叶片上病斑直径10-35毫米,少数更大;蔓上病班椭圆形至梭形,白色,有时溢出琥珀色的树脂胶状物,后期病茎干缩,纵裂呈乱麻状,严重时引致“蔓烂”。
1株生防芽孢杆菌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促生作用及其鉴定
1株生防芽孢杆菌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促生作用及其鉴定随着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作物的病虫害日趋严重如根腐病、线虫病等病虫害,其中黄瓜根结线虫病为较突出的线虫病害之一。
黄瓜根结线虫病由植物线虫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侵染引起的,主要危害侧根和须根,染病株发病初始地上部分症状不明显,发病严重时植株明显矮化,结瓜少而小,地上部分出现萎蔫或逐渐枯黄,最后植株枯死。
目前,生产上对根结线虫的防治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和抗病品种。
在长期的作物生产中曾采用一系列措施防治根结线虫,包括化学和生物类杀线剂,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根结线虫种间致病性和抗药性差异很大[1-2],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化学类杀线剂是有效的,但因存在环境污染和影响人类健康等问题而受到限制,亟待开发一种可代替化学杀线剂的生物类杀线剂。
目前,在许多生物防治措施中经常利用食线虫真菌防治植物线虫病害,但尚很少有商品化生防制剂,且部分菌株对人体健康存在影响。
因此,对根结线虫病的有效防治很有必要找出一种有效的天然生物制剂来替代巨毒化学农药。
利用从健康黄瓜土壤中筛分的芽孢杆菌发酵后进行回接试验,以黄瓜为供试作物,在温室盆栽中进行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生测试验[3],为开发安全、高效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制剂及合理应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菌株KN1保藏于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菌种保藏室,筛分自山东省临沂市大棚健康黄瓜根际土壤。
1.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5.0 g,蛋白胨10.0 g,NaCl 5.0 g,琼脂18.0 g,蒸馏水1 000 mL,pH值7.0~7.2,在10万Pa下灭菌30 min。
种子培养基:胰蛋白胨8 g,酵母提取物5 g,葡萄糖10 g,NaCl 5.0 g,pH值7.0,分装于300 mL三角烧瓶内,每瓶50 mL,10万Pa下灭菌15 min[4]。
最新 枯草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立枯病效果及对
枯草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立枯病效果及对黄瓜的技术作用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病原菌,能侵染多种大田和园艺作物,如棉花、水稻和黄瓜等,并引起严重减产[1-3]。
目前预防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依靠栽培技术[4],当危害特别严重时,往往要使用化学杀菌剂[5]。
然而,目前的栽培技术和化学防治不能完全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并且化学药剂的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生物防治是防治立枯病的一种有效和环境友好的方法。
多种微生物,如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哈慈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已经被证明能有效防治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枯草芽孢杆菌[6-9]。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多种优良性状的野生菌株登记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的叶部和土传病害,生产上所使用的剂型多为可湿性粉剂,本研究利用自主研发的枯草芽孢杆菌环保型新剂型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立枯病,为枯草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推广应用于防治黄瓜立枯病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由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分离保存。
供试药剂:1012 CFU/g枯草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由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研制;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Serenade,由美国AgraQuest公司提供,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由江苏百灵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植物:黄瓜,品种为中农8号1.2 方法1.2.1 枯草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立枯病试验将立枯丝核菌从保存斜面转到PDA培养基进行活化,27 ℃培养5 d,随后将其加入含有3%风干燕麦粉的砂土进行混合,接种的混合物在27 ℃和20%湿度条件下培养21 d,然后将培养物以3∶100比例与草炭土混合[10],成为带菌土,用于播种黄瓜。
立枯丝核菌侵染下AMF对黄瓜内源激素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187-190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0引言丛枝菌根真菌(AMF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加强了土壤与植物根系的联系,其与寄主植物共生能明显影响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能增加植物的抗逆性[1]。
一些研究报道,丛枝菌根真菌能减轻病原物对植物的危害[2-5],但对其抗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
植物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之后,会产生许多由于激素失调引起的症状。
AM 真菌如何影响植物的激素变化并影响植物的抗病性?立枯病是黄瓜苗期发生严重的土传性病害,有关菌根真菌对黄瓜立枯病及其内源激素的影响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丛枝菌根真菌对有机栽培番茄和黄瓜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的影响”(072A06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安县地震灾后重建现代农业技术研究”(2008BAK51B02);四川农业大学双支计划项目“园艺植物种质改良与创新”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贺忠群,女,1971年出生,重庆开县人,副教授,博士,从事蔬菜育种及生物改良方面研究。
通信地址:625014四川省雅安市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E-mail :hzqun328@ 。
收稿日期:2010-03-08,修回日期:2010-05-29。
立枯丝核菌侵染下AMF 对黄瓜内源激素的影响贺忠群,李焕秀,汤浩茹(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四川雅安625014)摘要:【研究目的】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versiforme (GV)对接种立枯丝核菌黄瓜生长及根系内源激素的影响。
【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接种植株为对照,对接种GV 的植株接种立枯丝核菌,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处理根系IAA 、GA 3、Zeatin 、ABA 含量,观测其动态变化。
【结果】(1)GV 与立枯丝核菌对黄瓜根系内源激素的影响不同。
接种GV 使黄瓜根系IAA 、GA 3、Zeatin 、ABA 含量增加,立枯丝核菌侵染使黄瓜IAA 、ABA 含量增加,而GA 3和Zeatin 含量下降。
两种捷克丛枝菌根真菌组合菌剂对设施黄瓜苗期生长的影响
两种捷克丛枝菌根真菌组合菌剂对设施黄瓜苗期生长的影响孙秀秀;晋文娟;李衍素;闫妍;于贤昌;贺超兴【摘要】To tes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MF(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strains mixture inoculum on cucumber seedling growth,seeds of cucumber were covered with 2 different AMF inoculums BF(mycorrhiza for plants)and VT(mycorrhiza for vegetables)from Czech Republic after sawing in the trays in solar greenhouse. Thirty-five days after inoculation the infection rates were 49.30%,37.65%,respectively.The plant height, stem diameter,fresh and dry weight of those seedling inoculated with AMF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VT inocul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oot activity,chlorophyll content and photosynthetic rate of cucumber prehens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VT had better effect in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greenhouse cucumber seedlings.%采用日光温室穴盘育苗,在黄瓜播种时接种2种不同的捷克商品丛枝菌根真菌(AMF)组合菌剂 BF 和 VT,比较了不同菌剂对黄瓜苗期生长的影响。
黄瓜立枯病
黄瓜立枯病黄瓜立枯病简介英文名 Cucumber Rhizoctonia rot病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有性阶段为丝核薄膜革菌Pellicularia filamentosa(Pat.)Rogers,不多见。
寄主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豆类等。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为害幼苗、大苗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
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带有轮纹,前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复,病斑逐渐凹陷。
湿度大时产生淡褐色蛛丝状霉,但不明显,病部没有白色棉絮状霉,这一点与猝倒病不同。
病斑逐渐扩大后绕茎一周,木质外露,最后病部收缩干枯,叶片萎蔫不能恢复原状,幼苗不倒状,逐渐干枯死亡。
病原物(1)形态:初生菌丝无色,后为黄褐色,具隔,粗8~12微米,分枝基部缢缩,老菌丝常呈一连串桶形细胞。
菌核近球形或无定形,0. 1~0.5毫米,无色或浅褐至黑褐色。
担孢子近圆形,大小(6~9)微米×(5~7)微米。
(2)特性:菌适温17~28℃,在12℃以下或30℃以上时受抑制。
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组织上越冬,腐生性较强,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病菌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幼茎,根部引起发病。
病菌借雨水、灌溉水传播。
发生因素栽培因素:多在床温较高或育苗后期发生。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床苗排湿降温,加强通风,增加光照。
(2)物理防治:用55℃温水浸种子15分钟。
(3)药剂防治:①苗床土壤用土壤消毒散6克/平方米加细土地5千克,拌匀后下垫上盖。
②喷洒铜铵合剂(用硫酸铜和碳酸氢铵1∶5.5的比例,研成细末混匀密闭24小时)4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用25%瑞毒霉10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或70%敌克松1000倍液喷淋。
湿度过大可用干土或撒草木灰吸湿。
黄瓜疫病病原及防治高招
•黄瓜疫病概述•黄瓜疫病病原•黄瓜疫病的防治高招目•防治案例分析•防治建议与展望录毁灭性病害产量损失品质受损030201成株期感染疫病会引起叶片枯萎、果实腐烂等症状。
成株期疫病苗期疫病空气传播水流传播土壤传播疫病的传播途径菌丝体孢囊梗孢子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湿度土壤酸碱度生长发育温度范围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原菌的侵染过程01020304初侵染源传播途径侵染部位发病高峰期选育抗病品种轮作培育壮苗清洁田园农业防治01使用生物农药02增加有机肥03调节土壤酸碱度生物防治预防为主在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如使用百菌清、甲霜灵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合理使用药剂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和天气情况,合理选择药剂种类和使用浓度,做到科学用药。
轮换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应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药剂,以减缓病原菌的抗药性。
化学防治0302011 2 3背景防治措施总结背景防治措施总结防治措施总结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防治建议进一步研究黄瓜疫病的病原菌、流行规律和抗病机制,为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深入研究绿色防控综合防治预警系统发展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农业、化学、生物、物理等多种防治方法的综合应用,提高防治效果。
建立黄瓜疫病的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的扩散,减少损失。
展望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结果与分析
2. 1 接种 Rh. s 发病率调查 由表 1 可见, 接种 GV 的处理立枯病发病率显 著低于不接 GV 处理, 发病程度也较低, 接种菌根真 菌可显著抑制了立枯病的发生。 2. 2 GV 对接种 Rh. s 后黄瓜生长的影响 由表 2 可见 , 接种 Rh. s 后显著抑制植株的生 长 , 接种 GV 后能促进黄瓜幼苗生长 , 并一定程度上 缓解病原菌对植株生长的抑制。菌根植株受病原菌 侵染后 , 生长量也明显下降 , 说明接种病原菌后影响 了菌根真菌作用的发挥 , 病原菌与菌根真菌之间存 在相互作用。 2. 3 接种 Rh. s 后黄瓜菌根侵染率变化 分别于 接种 病原 菌后 1 、 3、 5、 7、 9 和 11d 测定
第 28 卷
第 2期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Jour nal of Sichuan A g ricultur al U niv ersity
V ol. 28
N o. 2
2010 年 6 月
Jun. 2010
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立枯病的影响
贺忠群, 李焕秀, 汤浩茹
( 四川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 , 四川 雅安 625014)
[ 3]
( P AL ) , 1, 3 葡聚糖酶 , 几丁质酶和植物的抗病性 密切相关
[ 10]
。有关这 3 种酶在菌根植物抗病机理
中研究甚少。丛枝菌根真菌在蔬菜植物中的应用, 是目前生态农业研究的热点。立枯病是黄瓜苗期常 见的土传性病害, 在阴雨季节发生更为严重, 给黄瓜 育苗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 试验通过在苗期 接种球囊 霉 属 的 地 表球 囊 霉 Gl om us v ersi f orm e ( GV) , 研究其对立枯病及抗病相关酶 ( 苯丙氨酸解 氨酶, 1, 3 葡聚糖酶 , 几丁质酶) 活性变化的影响, 为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病性机理及丛枝菌根真菌在 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对防治效果( % ) = ( 对照发病率 - 处理发病 率 ) / 对照发病率 ∀ 100 1. 3 测定方法 菌根侵染率测定: 采用根段法 。 苯丙氨酸解氨酶测定: 参照李合生的方法[ 12] 。 1, 3 葡聚糖酶活性测定 : 参照 M auch 等 [ 13] 的 方法 , 用昆布多糖 ( Sigma) 作底物 , 反应液体积 0 5 m L, 内含 1 mg 昆布 多糖, 0 1 mo l/ L 醋酸 缓冲液 ( pH 5 2 ) , 适量酶样, 37 ! 保温 30 m in, 酶解产生 的葡萄糖( Glc) 按比色法测定。 几丁质 酶活 性测 定 : 按 Bol ler 所述 方 法测 定。先将几丁质 ( Sigm a) 干粉制成胶态。反应液体 积 0 6 mL , 内含胶态几丁质 1 mg, 0 1 mol/ L 醋酸 钠缓冲液( pH 5 2) , 适量酶样 , 37 ! 保温 2~ 4 h, 然 后 5 000 g 离心 5 min 终止反应。取 0 4 mL 上清 液 , 加 入 50 L 3% 蜗 牛 酶 ( Sigm a) 和 50 L 30 m mol/ L , pH 7 1 磷酸缓冲液, 37 ! 保温 1~ 2 h, 使 酶解液中的几丁质寡糖降解为 N 一乙酰葡萄糖胺 ( G1cNAc ) , 在 585 nm 下比色测定。
收稿日期 : 2010 02 03 基金项目 :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 目( 072A 064) ;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 2008BAK 51B02) ; 责任作者 : 贺忠群 ( E mail: hzqun328@ 163. com)
四川农业大学双支计划项目。
第2期
贺忠群 ( 等 ) : 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立枯病的影响
,
球囊霉属的 7 种丛枝菌根真菌对茄子、 籽瓜有不同 促生和防病效果 [ 4] , 接种 Gl om us mosseae 和根内球 囊霉 Gl omus intr ar adi ces 的番茄植株 受烟草寄 生 疫菌后 1, 3 葡聚糖酶活性比未接菌株高 , 且在根
[ 5]
部有此酶基因表达 生根系分泌物 关酶活性
[ 7 8] [ 6]
。当植物受病原侵染后 , 会产
生一些防御反应。菌根通过刺激或增加寄主植物产 , 苯丙烷类代谢酶系 , 过氧化物酶相 , 或某些病程相关蛋白的表达 [ 9] 来提高
1
材料和方法
寄主 植 物的 抗 病 和抗 逆 能力。苯 丙 氨酸 解 氨 酶
1. 1 供试材料 供试黄瓜品种 : 绿翠优一号 。供试菌根真菌:
表 1 GV 对黄瓜立枯病防效 Table 1 Effect of GV on the control of cucumber rhizoctonia rot inf ected with Rh. s /% 处理 T r eatments AMF 不接菌 GV 病 原菌 - Rh. s + Rh. s - Rh. s + Rh. s 发病率 Incidencsease index 0 48. 8 a 0 12. 1b 相对防治效果 R elativ e contro l effect 0 0 67. 1
Effect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on Cucumber Rhizoctonia Rot
HE Zhong qun, L I Huan xiu, T ANG Hao ru
( College o f Ho rticultur e, Sichuan A g ricultur al U niv ersity , Y aan 625014, Sichuan, China)
注 : 表中小写字母表示 P < 0 05 时的显著水平 ( 下同 ) 。 N ote: T he little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P < 0 05 level ( following the same) .
202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表 2 GV 对接种 Rh. s 后黄瓜生长的影响 Ef fect of GV on growth of tomato under salt stress 增长量 Increasement / cm 株高 茎粗 H eight Stem diameter 10. 05b 4. 22c 15. 51a 9. 35b 0. 37b 0. 21c 0. 56a 0. 42b 干物重 Dry weight /g 7. 08b 4. 92d 10. 53a 8. 44c 干物重比对照增加 H ig her than co nt rol /% 30. 51 48. 73 19. 2
第 28 卷
Abstract: T his study w as made on t he ef fect of arbuscular m yco rrhizal f ungi ( Gl omus v er si f or m ) on cucumber rhizoct onia rot and the act ivit y of the enzy mes relat ed t o disease resistance by po t ex periment . T he results show ed that t he inoculat io n of ar buscular mycorrhizal f ungi prom ot ed plant grow t h of cucumber, inhibit ed t he occurrence of rhizocto nia ro t ef fectively, w ith the relativ e con t ro l eff ect being 67 1% , and induced the activity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1, 3 glucanase and chitinase relat ed t o disease resistance in root s, t hus act ivating early defense response of the plant. Key words: cucum ber; ar buscular my cor rhizal fungi; rhizoct onia ro t; enzyme activit y 丛枝菌根真菌 ( Ar buscular m ycorrhizal f ungi, AMF ) 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 , 绝大多数显花植 物都能形成丛枝菌根。一般认为 , 丛枝菌根真菌能 减轻病原物对植物的危害, 但对其抗病机理还不清 楚[ 1 2] 。有研究表明, 用球 囊霉属摩西球 囊霉 Glo mus mosseae 接种马铃薯可以减少根部坏死斑数
摘 要 :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 ( Glomus v er sif or m ) 对黄瓜立 枯病及抗 病相关 酶活性 的影响 。 结 果 表明 , 黄瓜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显著促进黄瓜生 长 , 并能显著 抑制立 枯病的 发生 , 相对防 治效果 达 67 1% , 并可 诱 导 黄瓜根系苯丙氨酸解氨酶 、 1, 3 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 3 种抗病相关酶的活性 , 激活 植物早期防御反应 。 关 键词 : 黄瓜 ; 丛枝菌根真菌 ; 立枯病 ; 酶活性 中 图分类号 : S436. 421.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2650( 2010) 02- 0200- 05
201
Glomus v ersi f orm e 简写为 : GV( 筛选出的适于黄瓜 生长的菌种 ) 。供试土 壤为有机土 , 其基本理 化性 状: pH 值为 7 26, 有机质 11% , 速效磷 150 mg / kg, 速效 氮 451 mg/ kg , 速 效钾 518 mg / kg, 土壤 过 1 mm 筛后于烘箱中 160 ! 高温灭菌 2 h, 自然冷却后 继续 160 ! 烘 2 h 后放凉备用。供试病原菌为立枯 丝核 菌 ( Rhi z octonia solani , Rh. s) , 病 原 菌 先 在 PDA 培养基上活化一周, 在病原菌处理前挑出菌团 用无菌水调制成透光率为 1 8% 的悬液, 备用。 1. 2 试验设计 有机土装 13 cm ∀ 13 cm 的钵, 培养钵用 0 3% 的高锰酸 钾消 毒 3 h, 种子 70% 酒精表 面灭 菌 5 min 后, 蒸馏水冲洗催芽播种 , 钵下放盘 , 并每钵接 种 10 g 菌剂 , 对照接种 10 g 灭菌接种物。每盆播种 3 粒 , 出苗后间留 2 株。试验设 4 个处理, 即 : # 不 接种菌根真菌也不接种病原菌 ( CK) ; ∃ 不接种菌根 真菌只接种病原菌( Rh. s) ; % 接种菌根真菌不接种 病原菌( GV ) ; &接种菌根真菌 又接种病原菌 处理 ( GV + Rh. s) , 每个处理 20 盆。黄瓜生长 20 d 时开 始进行病原菌处理 , 处理时用剪刀对黄瓜根系进行 轻微伤根处理, 在伤口周围每株接种 15 m L 菌丝悬 液。并于接病后 1、 3、 5、 7、 9 和 11 d 后取样测定植 株根系苯丙氨酸解氨酶、 几丁质酶和 1, 3 葡聚糖 酶活性变化。接病后 7 d 调查地上部干重、 株高和 茎粗。接病后 11 d 进行发病 率和发病 级数调查。 病情分级标准如下。 0 级 : 生长正常, 未发病 1 级 : 初现病症, 基部茎秆出现水渍状病斑 2 级 : 病斑扩大, 茎基部开始萎缩 3 级 : 病斑继续扩大, 茎基部完全萎缩 4 级 : 植株死亡 发病率( % ) = ( 发病株数 / 调查总数 ) ∀ 100 病情指数 ( % ) = ∋ ( 发病级数 ∀ 发病株数 ) / 调 查总株数 ∀ 发病最重级数 ∀ 100